登陆注册
6806000000006

第6章 不可不知的哲学知识(5)

《素问》

《素问》,原名《黄帝内经素问》。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实际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九卷,古书早已亡佚,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于岐伯也。”

岐伯乃上古医学先知,《素问》记载了黄帝与岐伯的对话,以黄帝问而岐伯答的形式记载,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古代医籍,突出阐发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

《灵枢》

《灵枢》又称《针经》《九针》《九墟》等。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灵枢经》,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因其共有九卷又称作《九卷》,在王冰之前又被称作《九灵》,到王冰时候改称作《灵枢》。北宋林亿校正医书时,《灵枢》已散失。史书记载,北宋时高丽国献书,高丽国希望以《灵枢经》换取中国的《资治通鉴》,《灵枢》又重新传回中国,但此版本由于北宋末年战乱,已散失。南宋绍兴乙亥(1135年)史嵩校定家藏本《灵枢》九卷,增广为24卷,刊行于世,成为现代流传的版本。明代马莳编《灵枢注证发微》,是历史上全注《灵枢》的第一人。

七、兵家知识

兵家

春秋战国时期、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诸子百家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孙子、孙膑、吴起、司马穰苴、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兵家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吕尚(即史上著名的姜太公)。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其中孙子是世界公认的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之一,其伟大著作《孙子兵法》于古今中外都影响深远。

孙子

孙子即孙武(约前535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或广饶)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是齐国贵族、将门之后,孙凭之子,孙书之孙。孙武年轻时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约公元前517年,孙武因不堪齐国攻争频仍,于是离开故乡千乘,南下吴国,并在吴国结识了因避难而来的伍子胥,自此成为莫逆之交。

孙武到达吴国后,便隐居于吴国都城姑苏城郊的穹窿山,以务农为乐,并在此时著成了旷世巨著《孙子兵法》。

孙膑

孙膑(?年—前316年),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本名不传,(另有一说:其本名孙宾)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膑,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他是孙武的后人。战国时期曾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帮助齐国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

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吴起曾经拜鲁国曾子为师,学习儒术。敢于改革,善于用兵。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孙子》

《孙子》,又称《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和《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的孙武。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为13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此书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对当时和现在的战争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著名的革命性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被尊为中国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兵学经典之首,被定为武学的教范。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作者是战国时齐国人孙膑。

《孙膑兵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东汉以后就失传了。因此后人曾推测孙膑就是孙武,认为《孙膑兵法》就是《孙子兵法》。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竹简本的《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才改变了学界的认识,但是仍然有人持不同意见。竹简本是汉初抄本,其中孙膑不以第一人称出现,所以学界普遍认为此书是由孙膑弟子纪录而成。现在分上下两编,共30篇。

《孙膑兵法》进一步发展了《孙子》和《吴子》的军事思想,是一部具有丰富的军事思想的著作。

《吴子》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是一部兵法著作。相传为战国时卫国人吴起所作。《吴子》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进攻,以夺取胜利。

今本《吴子》共六篇,与《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记载的48篇相差甚远。明清以来,许多学者怀疑此书是西汉或六朝时人的伪托之作。现在一般认为是经后人整理的吴起的军事思想的记录。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在流传过程中亡佚了许多篇章。

《吴子》主要总结了战国时期的实战经验,与《孙子》一起并称“孙吴兵法”。非常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吴子》一书虽仅五千字左右,但内容十分丰富,是继《孙子》以后又一部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兵学论著,在中国古代兵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八、其他学派知识

阴阳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主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战国末齐国的邹衍。

阴阳家的“阴阳”和“五行”等思想在战国时期与道家、方仙道思想合并形成黄帝学派,在汉朝时融合老子的学说形成黄老道,后逐渐演变成现在的道教。

纵横家

纵横家是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

“纵”指“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外交策略。“横”指“连横”,即一强连一弱以破获众弱,指以上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的外交策略。所谓“纵横家”,指鼓吹“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九流十家中有“纵横家者流”,是其中最讲实务的,一切从客观出发,并以取得成功为目标。他们其实是一类杰出的谋士和辩士,一直是战国社会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并且举足轻重,被形容为“翻手为云,覆手变雨”,操纵着战国斗争的局势。

纵横家的鼻祖是鬼谷子。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苏秦师弟)、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郦食其、蒯通等,事皆详于《战国策》。

杂家

杂家,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杂家之所以为杂家,是因为杂家不具有原创思想,而以取各家所长,避各家所短见长。《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以吕不韦召集门客各派学者合著的《吕氏春秋》为代表作。杂家的学者本身并不自认为自己是杂家,以目前所知的资料来看,此一名称是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最早提出的。

由于中国哲学在于春秋战国后渐少原创,并由于项羽火烧秦宫之举,使得许多思想的经典付之一炬,在其本源残缺不全之下,多数的思想家往往从不同的诸子各家里取法,而不再执着本源,故自汉以后,九流十家几乎已都算是杂家,不复原貌。

农家

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诸子百家之一。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把农家分为两派: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政治。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

战国时,农家代表人物有许行。农家著作有《神农》20篇、《野老》17篇、《宰氏》17篇、《董安国》17篇、《尹都尉》17篇、《赵氏》17篇等等,均已佚。农家没有一部完整的著作保存下来,他们的思想和活动散见于诸子的著述中,虽星星点点,但仍然值得重视。

小说家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在古代中国,尤其在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为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古中国小说家所著之书,今多已亡佚,故其学说,已难考查。班固写《汉书·艺文志》时,撮了今已亡佚的古书《七略》所录,将十五本著作编入“小说家”的名下,并以自己的理解作注解。

同类推荐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舌尖上的西北

    舌尖上的西北

    本书“陕西小吃小识录”这一章节,其中包括了数十种著名陕西小吃的风味特色、历史由来、制作技艺和逸闻趣事种种,风格犹如古人笔记体美文,文字凝练,内容丰富。读来妙趣横生,悦目赏心。第3至19章节是贾平凹先生散文中涉及到陕西各地食文化的精彩篇章。其中有贾平凹对故乡美食的回味,对其行迹所至的陕西各地美食的精彩描述,虽然笔墨不多,但已是色香味具出,令人神往。第20至27章节的题材上则是一种放大的对食文化的解读,但凡入口品食者如烟、茶等等都算入其中,这些文章更有一种对食文化形而上的阐释,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空灵博大,韵味悠长。
  • 虎踞梅岭:梅关

    虎踞梅岭:梅关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书写卢沟桥建成后八百多年间,作为一种象征被铭记的人、事、物,她的艺术价值、文化底蕴、抗战风云及其历史象征意义,她与北京、中国的精神纽带,与“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新国家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部重新发现卢沟桥之美、北京城市脊梁之厚重的历史地理之书,也是一部张扬卢沟桥精神,发出中华民族“醒狮”宣言的时代风貌之书。
热门推荐
  • 心如宝月映琉璃

    心如宝月映琉璃

    明月华穿越十四载,突然被告知她出生时被抱错了。真凤凰归位,婚约换人,假千金包袱款款回村种田。穿越女如鱼得水,撸起袖子加油干,先把全村GDP拉高几个点!一不小心搞出大动静,引来各方觊觎,亲事也被抢破头。明月华表示,沉迷创业,无心成亲。指挥使大人凤眸一瞥,明怂怂秒从心:我嫁。
  • 对决:抗战时期美国驻华武官回忆录

    对决:抗战时期美国驻华武官回忆录

    抗日战争初期,卡尔森深入敌后和正面战场,认真考察了中国军队,特别是八路军的抗战;他以忠实地宣传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抗战的真相为头等大事,在遭到上司反对后,不惜辞掉军职和放弃晋升的机会,而义无反顾地继续从事支援中国抗战的活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卡尔森训练一支精干的海上游击队。这支海上奇袭队于1942年8月在吉尔贝特群岛的梅金岛登陆突袭日军成功。接着在瓜岛战役中,突击营又一次大显身手。在历时一个月的战斗中,卡尔森所部在丛林山地行军450英里,伏击敌人30次,歼敌500人。一位海军陆战队史学家称之为“海军陆战队最重要的一次作战巡逻”。卡尔森因战功第三次获海军十字勋章。
  • Death at La Fenice

    Death at La Fenice

    Death at La Fenice is the first novel in Donna Leon's internationally best-selling Commissario Guido Brunetti series. During intermission at the famed La Fenice opera house in Venice, a notoriously difficult conductor is poisoned, and suspects abound. Brunetti, a native Venetian, sets out to unravel the mystery behind the high-profile murder. To do so, he he calls on his knowledge of Venice, its culture, and its dirty politics. Revenge, corruption, and even Italian cuisine play a role. The novel that started it all, Death at La Fenice is an entrancing mystery, rich in pgsk.com detective writers create so vivid, inclusive and convincing a narrative as Donna Leon, the expatriate American with the Venetian heart… . One of the most exquisite and subtle detective series ever. —The Washington Post
  • 诸天杀戮商城

    诸天杀戮商城

    手机上多出神秘app,能够购买源自于不同位面的神器,更能凭此穿梭诸天万界!昔日杀伐大将,重生蹉跎多年,一朝惊醒,手握杀戮商城app,穿梭无尽世界,于尸山血海中崛起为王!
  • 穿越之极品祸妃

    穿越之极品祸妃

    一朝穿越,成为不受宠的公主,她不怕,遇见长的和前世相似之人,可惜不是他。有了最爱的人,最后却被称为妖妃,她这偷来的一生,到底是做错了什么?要这样对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言总,你的老婆又跑了!

    言总,你的老婆又跑了!

    “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乔木觉得这句话天生就是用来形容她对言子禹感情的。连“我只喜欢你”都远不能表达心底的悸动和爱慕。可就是这样喜欢,乔木眼睁睁的看着他娶了别的姑娘……
  • 堀辰雄短篇集

    堀辰雄短篇集

    本书收集堀辰雄四部中短篇作品:《笨拙的天使》《神圣家族》《鲁本斯的伪画》《旷野》。
  • 小小龙女很倾城

    小小龙女很倾城

    她叫龙浅歌,是神龙族最小的公主,排行老九,却打出娘胎便怕水,在其即将成年时被龙族所弃,流落凡间;他叫凌破晓,是人族首领,保卫人间和平,却碰上胆小的她,命中注定二人恩怨纠缠;他叫裂宇,是狼族尊主,野心勃勃,势欲统领人间,偏偏计划每次都被龙浅歌破坏,可他偏偏倾心于她。
  • 汪曾祺早期逸文

    汪曾祺早期逸文

    本书选收汪曾祺20世纪40年代发表于《大公报》、《文汇报》、《经世报》、《昆明生活报》等报刊上的30余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汪曾祺早期的创作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