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09800000010

第10章 节日礼俗(5)

【八月十五团圆会】

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又因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称为“仲秋”,所以有人也称“中秋节”为“仲秋节”。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各地还有不同的称呼。有的地方因中秋节在八月而称之为“八月节”、“八月半”、“八月会”;有的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而称之为“月节”、“月夕”、“拜月节”、“追月节”、“玩月节”等。中秋之夜,月亮圆满,象征团圆,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含义,很多地方都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或“团圆会”。此外,中秋节还有“秋节”、“秋夕”等名称。

中秋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汉魏以后,在祭月的基础上出现了赏月的习俗,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至唐朝,这种祭月、赏月的风俗被人们更加重视,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而到宋朝时,中秋节已经非常盛行了。《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至明清时,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成为我国仅次于新年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仰望天空秀美而宁静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团聚。特别是在战乱的年代里,亲人离散,生活不安定,渴望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成了人们最大的心愿。人们把月圆当做是团圆的象征,把感觉月亮最亮最圆的八月十五当做亲人团聚的日子,称为“团圆节”或“团圆会”。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山西《襄垣县志》载:“八月十五日,邀亲友夜饮玩月,谓之团圆会。”直到今天,每届中秋佳节,即使是在外地工作的人们也会尽量争取回家团聚,与家人共度这个团圆节。

人们在中秋月圆之际,不免会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而远在他乡的游子面对明月更会产生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初唐诗人的《中秋月》诗云:“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诗句字面的意思是圆圆的明月跃上寒空,人们都说此时天下的夜景是一样的,有谁知道千里之外没有风和雨呢?这实际上隐含着作者对远方亲人的遥念。

期盼团圆是人们永恒的精神需求,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八月十五回家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乡土的眷恋。即使是走在天涯海角,相隔千里,不能与家人团圆、亲友团聚,不能一起赏月、吃月饼,也总不会忘记那生我养我的地方。这正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寄托的情思。

【九月初九登高处】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因为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月日皆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也叫重九节。“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是在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除了登高之外,各地还有佩茱萸、赏菊花的风俗,所以也称茱萸节、菊花节。

关于重阳节登高起源的时间和原因,南朝时期的梁人吴均认为可能与东汉的汝南人桓景有关。他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但这只是传说。据有关专家考证,重阳节登高的起源可能与古代的山神崇拜有关。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是重阳,乃阳之极,此日之后,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变化。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此日上山祭拜山神可以求得吉祥。再者,此时秋收已毕,农事比较空闲,山中野果、药材之类也已成熟,可以上山采集。加之秋高气爽,温度适宜,登高远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益处。

时至今日,有些地方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使之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每到这一天,各地都会展开敬老活动,组织老年人秋游赏景、健体,赋予了重阳节新的内容。

【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顾名思义,就是寒冷的冬天真正地来到了,所以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似阳历来说,冬至在每年12月21日与23日之间。是日,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我国恰处北半球,故冬至日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按古人的说法,这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众至所至,所以称冬至,而且这天是阴阳二气此消彼长之始,也是全年节气循环的开端。

冬至之后,气候进入严寒冷酷时期,即“入九”,不久到来的三九、四九达到最冷。在较差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古人对寒冷的感受十分深刻,对标志严寒的冬至也十分重视,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并将它作为一个重大节日来庆祝。它对古人的行卧起居和思想观念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吃喝上,丰富的饮食习俗至今为人所享,民间仍流传的“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萝卜,夏至姜”、“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不吃肉,冻掉脚趾头”等谚语,可为见证。我国冬至食品因地而异,习俗多样,如北方吃饺子、喝羊汤、吃红豆粥、吃狗肉等,南方吃米团、汤圆、长线面等,其中饺子最为流行,北方犹然。

冬至吃饺子,其原因何在,民间流传不少的故事,以“张仲景治病救人”一说影响最为广远。东汉南阳人张仲景,因精通医术,有“医圣”之称。某年腊月,他回老家时,途中看到穷苦百姓在寒风大雪中不辞劳作,很多人耳朵冻烂生疮,无法治疗,强烈的救世救民情怀促使他决心为这些人解除病痛。于是,张仲景带领弟子们在南阳东关一带搭棚起灶,熬制一种叫做“去寒娇耳汤”的药汤,并把煮过的羊肉和药材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模样的面食即“娇耳”(又称“矫耳”或“胶耳”),放回汤中煮熟。在冬至那天,他发放给当地的乡亲,人们吃下去,浑身暖和,不仅治好了耳朵,还增强了体力。后来每到冬至,人们就模仿张仲景煮食“娇耳”,渐积所至,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相沿至今。“娇耳”又有了“饺子”、“扁食”、“水饺子”、“水点心”等各种名称。

和冬至一样,夏至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不同的是:在古人看来,夏至除了太阳走到最北、白天时间最长之外,还是一个阳气盛极而衰,阴气开始生发的节气,所谓“阴阳争死生分”之时。从物候上来看,喜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而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气候上,夏至以后气温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就会迎来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在暑热的包围中,人的体质虚弱,如不慎极易染上各种疾病。这样,如何顺应时节的变化度过酷暑成为夏至的显明主题。古人通过各种途径来消暑度夏,如举行聚会、走亲访友、赠送礼品、放假休息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丰富的节日饮食,如夏至面。

夏至吃面,究其原因,有不少说法。如有人认为,夏至时,中原夏收刚刚完毕,新麦上市,于是古人夏至吃面尝新,庆祝丰收。另有顺应阴阳之气或祈求健康平安等说法。但就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需而言,顺应节气、预防疾病,以便安然度过酷暑是夏至饮食等各种活动的根本原因。从气候和营养学上来说,夏至前后,气候炎热,潮闷多雨,人们常常食欲不振,素有“苦夏”之扰。在饮食上,夏季宜多食助消化类的杂粮,尤以清淡为好。依此而言,面条是最好的应时食品,热面可发汗去湿,凉面有降温祛火之效;且面条制作简单易行,食用方便,其中所加各种蔬菜等营养成分能被人体很好地吸收。另外,夏至前后正好新麦收仓,吃面尝新成为可能。因此“夏至吃面”的习俗从古至今,流行不衰。

总之,“冬至饺子,夏至面”的饮食习俗,是古人顺应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结果,符合冬夏季节时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有益于健康与养生,这也是它们传承久远和值得提倡的原因所在。

同类推荐
  •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之一。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
  •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本书收入四种崇明地方名人著作。《秦约诗文集》是辑录了秦约的诗文作品;《海运奏疏》收录了沈廷扬关于开海运的多封奏疏;《求己堂诗文集》是清末崇明诗人施彦士的作品,乃合《求己堂诗集》与《求己堂文集》而成;《沈汝梅诗文集》则是辑录了民国著名教育家沈汝梅散见于地方报刊的诗文作品。四种著作并收入了辑录的相关生平传记资料。
  • 洞山岕茶系

    洞山岕茶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她是时光的秘密

    她是时光的秘密

    我喜欢你。她说:“当初你说不喜欢我是假的,现在我不喜欢你,是真的。”十八岁的毕业季,他说:“原来你喜欢他?”许西蔚:“对。”二十八岁的异国他乡,他说:“原来你不喜欢他?”陆长空拿出一个盒子:“那你喜欢我吧?”PS:简介无能,要是能得到小可爱的喜欢请点击一下收藏呗~
  • 前妻不将舅

    前妻不将舅

    萧然没有想到,替她摆平“出轨事件”的人竟然是四年前被她强行占有的男人。成为离婚人士的她,因为一桩交易促成了她和这个男人的婚姻,并当了前夫的舅妈!“跟我结婚,你只赚不亏!”陆焰宸从一出场就用嚣张诠释了他的势在必得。萧然妥协,扮演着“舅妈”角色,也心安理得在陆焰宸的安排下伸出报复的魔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反穿之媳妇娇娇宠

    反穿之媳妇娇娇宠

    从古代穿越而来,拥到一个健康的身体后,林浅浅的人生目标是:做一只幸福的大米虫。结果意外得到个金手指不说,还让她遇到了一个帅的无法直视,性子又狂炸天的“狼”人。收徒的,认亲的,攀关系的纷纷搞笑登场。拜托,她没想把人生过的那么丰富多彩呀?封小爷:媳妇,这都是嫁入豪门的必备技能,不怕!呃…………嫁入豪门要那么累的吗?那请问她现在反悔还来的及吗?封小爷吓的猛摇着狗尾巴:媳妇,嫁了后好处多多,我人是你的,钱是你的,娃也是你的!那…………好吧,我再考虑…………唔!(本文1v1甜宠文,架空,有金手指,欢迎亲亲们欢快的入坑)
  • 梦非梦:张记书微篇小说精选

    梦非梦:张记书微篇小说精选

    那时候,他们俩都是山旮旯里的放羊娃,他外号叫羊球,他外号叫羊蛋。大概羊球羊蛋总连在一起吧,所以,他们俩就像火柴棒离不开火柴盒一样形影不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时候的秘密:人偶魔法

    小时候的秘密:人偶魔法

    孤僻内向的媚媚鱼在一次探险活动中发现了神秘的魔法卷轴,受到声音蛊惑的媚媚鱼因为失手将同学推下了山崖,而被勒令退学。然而自从媚媚鱼离开学校后,学校里的学生就开始相继住进医院,好奇的媚媚猫和伙伴一起夜探校园,却看到了更可怕的一幕。惊慌失措的媚媚猫从魔法兔东尼那里得到重要信息——有人用失传的人偶魔法控制了学校的同学和老师!这一切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延续曾教授独特的曾氏风格,评古论今,小中见大,通俗易懂,幽默睿智,微小细节中明大道理,平实讲述中显大智慧,深合古人“文章之道”,读者定能从曾国藩通过奋斗而逆转的一生与曾教授的独到解读中获得从未有过的启示与激励。
  • 快穿之还好你还在这里

    快穿之还好你还在这里

    清思一个在家里闷到爆的宅女,在软件开发的大道上杀身成仁,在彻夜不停的敲代码中不幸过劳死了。可喜可贺的是她居然没有死的透,一个自称未来人创造的系统救了她。从此以后她的任务就从敲代码变成了去往任务世界完成指定任务获取心愿值。父母还在便有来处,父母去了,不知来处,只剩归途。你不要哭,我怕抱不到你。暗恋是将自己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一朵花儿,这朵花儿或许一辈子都见不得阳光。你是我义无反顾撞过的南墙,是黄粱一梦的空欢喜一场。······
  • 凡尘星夜劫

    凡尘星夜劫

    凶月伤,邪气旺,怨气盛,妖魔乱。因缘际会之下,青谷遗徒附身玄门弃女,找寻昔日青谷地陷,族破家亡的真相。玄门毒,她铲清邪徒,力扬名门正义;江湖险,她斩除邪妖,还清白于人间。昔日姐妹情,同行战友义,究竟孰对孰错,她又将作何取舍?世人均惧妖魔鬼怪,熟不知有时,妖魔鬼怪更慎人心。且看花团锦簇之下,她怎么打破重重禁锢,还原阴谋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