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2200000017

第17章 1898:陆沉中升浮起一片圣地 (1)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戊戌变政的一大举措

1898年新政变革的一个大举措,便是当年7月3日的“诏立京师大学堂”。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由政府开办的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成立后,原先的官书局与译书局均合并人京师大学堂,清政府派孙家鼐为管理大臣。梁启超也于此年入京,“以六品衔专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是与当时文化教育改革的总体设想相联系的,它是作为逐步改革科举制度的一个步骤予以实施。与之相联系的,是废八股,改试策论,最后以新式的综合性大学以取代腐朽的科举制度。京师大学堂成立的本意即在于以新式的大学引进和宣扬西学,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以代替沿袭的旧式教育。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总理衙门起草了一个题为《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的文件,该文件确定了这所未来大学的高标准:“京师大学堂为各省之表率,万国所瞻仰,规模当极宏远,条理当极详密,不可因陋就简,有失首善体制。”在京师大学堂宣布成立的同时,政府通令各省、府、厅、州、县,将所有的旧式大、小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堂。1898年7月20日,清政府明令各省兴办中、小学堂。应该说,这是当日大胆也很果断的一个改革措施。

作为维新变政的一个组成部分,京师大学堂成立的初衷,在于“广育人才,讲求时务”。当时拟设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十科,着眼于培养多方面的综合的可实际有用的人才。从它所设的学科门类来看,已经显示出新型的“综合大学”的趋向。可惜这种设想随着那场政治改革的失败而无法实行。

戊戌政变之后,一切的改革措施都被迫停止和取消了,而唯独京师大学堂得以保存而成为“幸存者”。这是当局者为减少刺激而作的策略上的考虑,并不是他们真的赞成教育改革。但在那种非常时刻,它的原先拟想的内容当然也无法实行。政变之后的京师大学堂,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每堂学生不过十余人:“兢兢以圣学理学诏学学者,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所以,大学堂的名称是新的,而内容则依然是旧书院的那一套。由此可见,随着那场改革的破灭,原先的腐朽势力也猖獗地反扑过来,重新占领了包括教育的一切。

但毫无疑问,京师大学堂这个名字得以保存却是一个胜利。这名字的本身,就是一团烈火。点燃在那个漫漫长夜的尽头,预示着新世纪的希望。正如后来一位哲人说的:石在,火是不会灭的。这所学校,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风烟,它坚硬如石,炽热如火,它是民族良知的象征。

钟声第一次鸣响

那时候几乎每一个年头都是灾难,不独1898年。1900年,八国联军开进这个末日王朝的首都,大学堂当然是难以开学了。过了两年,即1902年学校复学,增设预科班(政科、艺科)及速成科,设仕学馆和师范馆。1903年又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和医学实习馆,毕业生授给贡生、举人、进士的头衔,也算是半新半旧的面目。但却是比先前的诗、书、易、礼、春秋等前进了一步。

也就是1903年,中国和俄国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关系紧张。先是,俄国沙皇交还营口到期,他们违约拒不撤兵。4月18日俄国大使普拉蒿向清政府外务部提出七项新要求,企图永远控制东北三省,建立所谓“黄色俄罗斯”。4月30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师范馆师生二百余人“鸣钟上堂”,集会声讨沙俄侵略。他们的举动推动了全国拒俄运动的发展。消息传到上海,爱国学社学生一百多人成立拒俄义勇队,与北京学子相呼应。

这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后师生的第一个爱国行动。对这所成立于一百年前的全国最高学府而言,1903年的那次集会是历史性的。那时敲响的钟声,一直震荡在古老中国苍茫的上空,成为中国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向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发出恒久的警钟的象征。1903年的这声钟鸣同时也成为了这所大学的光荣的第一页记载。在这里求学的莘莘学子,他们无疑是把这里作为接受教育、增长才识以期将来报效社会的场所,同时,逐渐形成的精英意识,又使他们在求学和研习期间不忘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从这里开始,也实践着以种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关切和愿望。

1910年,京师大学堂的科目设置又有变化。学校改设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这种改设,接近戊戌年最初设计的模型。可见,经历了世变,历史又弯曲地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而对中国来说,这种迂曲的前进乃是一种常态。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正式改称北京大学。1912年,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主张废除清朝的封建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育制度。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大学校长。由于蔡元培的富有远见的和创造性的教育思想,也由于他丰富的学识和阅历,更由于他崇高的人格所获有的崇高的威望,在蔡元培卓越的领导下,北京大学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一任管学大臣

在蔡元培之前,北京大学及其前身京师大学堂,自清朝到民国,还任命过几任校长,孙家鼐是1898年7月4日,由光绪皇帝正式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的“管学大臣”。当时还未有校长的称呼,管学大臣应相当于校长的职务。孙家鼐当时是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是一位地位显赫的人物。清廷把这个“新生事物”委派给这样一位重臣,可箅是戊戌夭折的改革之中一件非凡的举措了。

光绪皇帝十分重视教育的变革,在他思考教育的问题时,设立京师大学堂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898年6月11日,他下《明定国是诏》中,特别强调这所学校的建立。经过与顽固派的多方较量,严令军机处迅速筹办大学堂之事。当年7月4日,正式下令成立京师大学堂。

在物色这一重大的教育改革的负责人时,毅然选中了孙家鼐,可见对这一个新生的大学的重视。孙家鼐于咸丰九年(1859年)三十二岁时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及第。此后,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一直任朝廷命官。他于1889年代理工部尚书,次年三月、六月又兼刑部尚书,并于十一月被授为都察院左御史。光绪十七年0891》三月、六月又兼礼部尚 书工部尚书,并迅即被补为顺天府。在短短的时间,如此频繁地迁要职,可见当时朝廷非常器重这个既有学识又有经验的人才。

孙家鼐的办学思想,在他正式被任命为管学大臣之前即有思考和表达。他在光绪二十二年奏上的《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得以“凌抗中朝”,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完备的教育制度,培养和造就了各种学科的专门人才的结果。他认为中国若要振兴,决非当日那些旧式的各类学馆所能承担。那些学馆多师徒相授,教学内容不过经史义理,培养不出新式的能够掌握先进学问的人才。

同时,孙家鼐也认为对西方教育制度也不宜照搬,西方的分科立学,确实规制井然,但也有缺点,其病在于“道器分形,略于体而详于用,故虽励精图治,日进富强,而杂霸规为,未能进于三代圣王之盛治。”孙家鼐认为京师大学堂应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行事,取中国传统经学堂与西学之优长使之集于一身。他提出的办学六原则的第一条便是: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其失传者,以西学还之。他的主张是独立的、自主的、取他人独立长处而为我所用的:“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此是立学宗旨。”

不论孙家鼐的主张在今天看来有多大的局限,但作为京师大学堂的第一任校长,他一开始便体现出与这所大学地位相称的独特风格最可贵的是他那种基于自主独立而又开放的思考。早在他督办官书局时,孙家鼐就力主广泛翻译国外那些有益于中国发展的著作以开阔国人的视野,这便是最早的学术自由的思想。

孙家鼐虽然是个旧式官员,但是在当时腐朽的官僚体制中,他却是一位对事物有着自己敏锐而独立的看法的开明人物。除了他在京师大学堂的筹划和主持中屡有新见之外,还对当日的新闻改革起过明显的推进作用。他曾奏请将《上海时务报》改为官报,在提出这一动议时,他认为,自古圣帝明王未有不通达下情而可臻上理者,所以论治之患,不在贫弱不均,而在于壅蔽之患。“泰西报馆林立,人人阅报,其报能上达于君王,亦不问可知”。他还进一步认为只《上海时务报》一家改官报还不够,还应令天津、上海、湖北、广东诸地的督抚将当地各报馆的报纸均呈送督察院和大学堂,“择其有关时事,无甚背谬者”录呈御览。可见孙家鼐的这些“改官报”的主张,其目的不在控制舆论,而在于当政者开阔视野、通达民情,收兼听则明之效。

清廷于设立京师大学堂之后,选派孙家鼐为第一任管学大臣。这种遴选,不论就孙在政界和学界的地位,还是就孙本人的学识,特别是对各种事物的开放和开明的观点而言,无疑都是非常适当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日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革派,在设立京师大学堂一事上是极端重视的。

选学界泰斗为校长

继孙家鼐之后,担任京师大学堂校长之职的严复,更是当日非常突出的一位人物。要是说,孙家鼐是一位旧式官僚,他的好处是不拘守旧制和通达时政,因而,他是一位在整个保守思想体系中的开明人士,他的整个建树,在于从维护统治利益的角度而收到推进新事物的效果。而他的继任者严复的文化背景就与此迥然有异了。

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人,生于1853年1月,卒于1921年10月。严复的出生地位于闽江的入海口,是滨海的亚热带地区,那里终年气候温湿,四季长绿,遍地生长着葱郁的花木。因为地处江海结合部,地理位置决定了与外界有频繁的交往,形成了那里的人面向海洋的开放意识。自然和人文环境地理综合,更造就了一些中西文化交汇的先驱人物,严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严复幼年受到旧学熏陶,父早逝,家境贫寒。1867年应试福建船政学堂,以第一名录取,于1871年毕业。在船政学堂的四年中,严复学习了英文、箅术、几何、代数、解析几何、三角、电磁学、光学、音学、热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航海术等科目。这造成他与旧式文人完全不同的知识结构。严复于是成为第一代既有广泛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又掌握了当世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和西方的拥有综合知识的学者。而尤为特殊的是,严复还有非常丰富的、对于现代技术操作的经验,这在同代人中更显得突出。

同类推荐
  • 啊,桑梓

    啊,桑梓

    郑通和编著的《啊桑梓》为散文集,分两部分:前部分《桑梓的年轮》为主,是系列散文,写作者家乡龙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史迹。后部分写家乡的人事物。《啊桑梓》从内容到语言,都具乡土色彩、地方个性。反映桑梓的风物及其艰难的历程,注意史料的准确性,又注意散文的真实性、形象性。都是作者亲身察访、查考,并经历的。
  •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真挚的友情从来是不求回报的,只记得一句,他是我的朋友。
  • 三峡交响曲

    三峡交响曲

    这是一首表现三峡工程建设的长诗。诗人将长诗置于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上,经过精心选择,择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场景和画面,歌吟了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丽,描绘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英雄群像, 现出他们朴实的品质和献身精神,使长诗涵蕴工程可歌可泣的场景、人物和故事,从而使长诗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感和浑厚的文化意蕴。
  • 第四极(下)

    第四极(下)

    这是公元1912年早春的一天,以英国上尉罗伯特·斯格特为首的五人南极探险队,经历了数月地狱般的旅程,终于成功到达了南极点。就在他们准备欢呼胜利的时刻,却突然发现:挪威人阿蒙森已于四周前在这里插上了他们的旗。在一场冲击南极点的较量中,斯格特失败了。“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既愤怒又悲伤的斯格特在日记中写道:“再见了,我所有的梦想。我的上帝!这真是个可怕的地方,我们使尽了全力,却无法得到第一人的荣誉……现在我们要回家了,这将是场艰苦的斗争,我不知道我们能否回去。”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通过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告诉读者:爱情与婚姻就是两扇不同的窗,窗子里有着不相同的风景,一窗岁月静好,一窗尘世烟火。呆在岁月静好里的人,羡慕婚姻里一家人幸福相伴的身影。呆在尘世烟火里的人,羡慕爱情里花前月下的浪漫。生活与经历教会我们懂得珍惜,学会坚强。那些花前月下,风月花枝,是生活浪漫的点缀,那些实实在在、平平淡淡是烟火深处幸福的浅唱。你的心温暖向阳,你的日子便会明媚阳光。你看,窗一推,风就会来。
热门推荐
  • 蝴蝶漫天舞

    蝴蝶漫天舞

    那只蝶儿上已落了一层灰,就如沈柯走的那天他没有看到我灰色的心情,那是伤了现实淹了梦幻却无言语的青春暗色。我从家里抬来凳子,用双手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把蝶儿取下,放在小木盒里。就这样来回走了十几趟,满屋的蝶儿终于全部取完。我的双手也沾满了灰尘,暗香浮动,华丽转移。沈柯,让我将你华丽的青春梦幻转移到我的小木盒里,它将穿梭我一生的整片时光……
  • 后战

    后战

    一部探索新星球的故事。故事从一款《后战》游戏开始。......
  • 你一个人过得好吗

    你一个人过得好吗

    16篇疗愈故事,在每一个孤独的夜晚,如果不能拥抱你,这些文字可以温暖你。在没有遇到对的人之前,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愿你天黑有灯,雨天有伞。愿你独闯的日子里不觉得孤单。他说:不管你已经长大成熟了、度过迷茫期了、还是你已经找到另一半幸福生活着,陈末都会永远在这里,如果能想起我们彼此温暖的时光,你回头,我一直都在。他说:写每一篇文章的时候,好像都在做梦一样。教室里、操场上、工作中,写下每一段话,我都站到了记忆中那个场景里,生怕错漏了每一个细节,害怕没能让你们与我感同所感、知同所知。
  • 灵力狂潮

    灵力狂潮

    三百年前,地球灵气复苏之际,一颗名为‘阿达拉’的兽人星球正在受到殖民者侵略。阿达拉派出多艘太空求救船,向外寻求军事援助。两百年前,一艘阿达拉求救船降临地球,船中两名船员狐人和熊人却产生了分歧。熊人认为,地球灵气复苏,地球人会迅速变得强大,应当给他们提供修行指导,日后求援地球人类去解救母星。而狐人认为,阿达拉已经灭亡,应该在地球重现兽族辉煌。自那以后,熊人消失,狐人收起兽族特征,隐姓埋名。五十年后,一个名为‘兽盟’的组织出现,这是一群将妖兽血脉融入自身的疯子,认为地球最高生灵应是兽人,人族和妖兽都应灭亡。而这一切阴谋,却并未显露阳光之下,人类依旧在与妖兽的战争中苦苦挣扎着,巨大的阴谋缓缓展开。
  • 我的假面老公

    我的假面老公

    姐姐的订婚宴上,林出岫亲眼目睹了继母与姐夫苟且,第二日就传来姐姐自杀的消息。是巧合吗?她不信!为了找出真相,她与康晋崇达成一纸协议。人人都说康家二少体弱多病,谁知婚后天天让她下不来……“康晋崇,我要跟你离婚!”“晚了老婆,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她以为自己是他的心尖宠,可到头来才晓得,新欢始终不及旧爱来得刻骨铭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匈奴古堡

    匈奴古堡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匈奴古堡》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惊悚恐怖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惊悚恐怖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气氛紧张刺激,让热爱惊悚恐怖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会说会听会沟通:高效经理人沟通技能培训与自修教程

    会说会听会沟通:高效经理人沟通技能培训与自修教程

    在当前的管理界,一个很有意义的争论就是管理究竟是技术还是艺术?本书作者认为,管理首先是技术,然后才是艺术。管理有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在不同场合下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目前国内的管理教育,基本上以MBA为主流,集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管理者自我提升所必需的技能。书中原理的阐述与技能的结合,案例分析与管理游戏相交融,使读者能从概念和原理上得以提升,又可以在具体技术和方法上有所改善。这是第一批,包括了7个专题的基本内容,从管理沟通、谈判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到团队建设技能、激励下属技能,再到个的时间管理、个人压力调节等,都是管理者自我提升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后面还会不断推出新的专题。
  • 凤临天下:绝世腹黑七小姐

    凤临天下:绝世腹黑七小姐

    萧涵涵地球一名职业杀手,一次坠崖穿越到天玄大陆,故事将从此开始……
  • 恶婆皇后

    恶婆皇后

    她是摄政王长女,她是京城的恶婆娘,他不要的破鞋那又怎样?四年之后,卷土重来,她站在皇上的身边,笑看天地动,一揽风云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她笑,右贤王,别来无恙?这是一部恶毒腹黑女的彪悍成长史,也是一部虐恋情深的选择题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