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2200000029

第29章 我的北大诗歌记忆 (1)

今天我在这里讲话,面对百年北大,我也是一个晚辈。我走进北大校园的时候,“五四”那个时代的诗歌巨人已经离去,我只能在历史的风烟中,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五四”的那一代人只有很少的几位,例如冰心先生和冯至先生,以及稍后的艾青先生、臧克家先生,我和他们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和了解。至于更晚的如40年代的诗人,认识和交往的机会要更多一些。《九叶集》中的九位,除了穆旦先生来不及见面,其他八位,我和他们有很深的亦师亦友的交往。“九叶”中的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都在西南联大上学,都是北大校友。

对于北大和中国新诗的历史知识,我和你们一样,大部分是从阅读和交流中得到的,不都是亲历。这些各个时期的材料,你们或多或少地都能找到,今天我不准备多所涉及。面对你们,我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我和你们一样,曾经是北大的学生,后来又当了北大的老师。今天着重要讲的,是我所经历的和所听闻的一些关于北大的诗歌往事。所以,我给今天的讲话加了个副题:“我的北大诗歌记忆”。

北大是中国新诗的摇篮,北大师生不仅参与了新诗从设计到创立的全过程,而且创作了最初一批“尝试”的作品,他们也创造了新诗最早的一批经典。《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编辑部后来由上海迁入北大)和《新潮》(创刊于1919年)这两个杂志都以北大为基地,北大师生是它们编辑和写作的主力。

《新青年》第六卷第一期刊登了一份“分期编辑者”的名单,赫然都是北大的同人:第一期陈独秀,第二期钱玄同,第三期高一涵,第四期胡适,第五期***,第六期沈尹默。这六人都是《新青年》的精神倡导者,也是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革命的领袖人物。他们都参与了新诗的提倡与建设,有的本身就是新诗人。

北大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积极倡导新文学革命,并且以惊人的创造力,在古典诗歌之外别创新格,他们终于在艰难的处境中使新诗试验成功,从而实现了近代以来诗人们“诗体革命”的梦想。他们成为开天辟地的一代人。新诗从最初的“尝试”到最后的完成,都有北大人的汗水和辛劳,甚至可以说,是北大人在新诗建设的道路上树立了最早的纪念碑。

胡适不仅是中国试验新诗的第一人,也是发表和出版新诗的第一人。他的《白话诗八首》刊登于《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当时是1917年,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表于同时。而被评论称为新诗的实验成功之作的周作人的《小河》,也是出自北大人之手。《小河》作于1919 年,刊登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二号。

《新潮》杂志于1919年创刊,是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的,新潮社的社员毛子水、俞平伯、顾颉刚、成舍我、杨振声、康白情……都是北大的学生。《新潮》对于新诗格外钟情,第一卷第二号就刊登了胡适、叶绍均、罗家伦、俞平伯、傅斯年等的新诗七首,而且开始分行排列。

傅斯年在《新潮之回顾与前瞻》——中有这样关于申请《新潮》经费的一段回忆:

我们想,我们都是北大的学生,学校或者可以帮助我们成功。子俊(徐彦之)就和文科学长陈独秀先生商量了一次。陈先生说,“只要你们有办的决心,和长久支持的态度,经济方面可以由学校负担。”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就约集同人,商量组织法了。胡适先生做我们的顾问,我们很受他的指导。十月十三日开第一次预备会,决定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杂志一一、批评的精神;二、科学的主义;三、革新的文词。当时就有外人要来资助我们,我们自然是简截拒绝。我们在创办之先有一种决心,除北京大学的资助外,决不受私人一文钱的帮助。

老师和学校无保留的支持,学生的自主的和坚定的信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久远相传的北大精神。这种精神其实早在“五四”当年的师生那里就已存在。中国新诗就在这样的良好的环境里形成并且成长起来了。

以上说的是“五四”,现在再说说西南联大。两南联大在抗战的大后方的昆明演出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最为让世人震惊的大事,是李公朴先生和闻一多先生的遇害。事情发生在联大结束了937-1946年的离乱生活,最后一批复员师生就要离开昆明的当天晚上,李公朴先生遇难。七月十五日上午阗一多参加李先生的追悼会后,下午五时被特务暗杀。

上面说的那些大事,各方报道和问忆的文字很多,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与新诗有关的联大师生的活动。首先要谈到的是诗人闻-多。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武汉告急,长沙形势紧张,联大决定闻一多先生与西南联大同仁,右二为闻一多先生西迁。闻一多和学生一起,于1938年2月19日从长沙出发,步行一千三百多公里,4月28日抵达昆明。从此开始了艰难岁月的研究、教学和创作。当年闻一多蓄须明志,直至抗战胜利。行军途中,闻先生充满了诗人的激情,为学生讲《古代神话》,为学生收集的上千首民歌作序,并且沿途写生数百幅。

联大当年聚集了一批诗人,闻一多、冯至、卞之琳,以及英国诗人燕卜荪等,学生中写诗的就更多了。后来活跃诗坛的穆旦、袁可嘉、郑敏、杜运燮、王佐良、罗寄一、马逢华、俞铭传、杨周翰、吴兴华、何达等,当时都是联大的学生。闻先生和冯先生作为战时联大的代表人物,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探究真知的学者立场,与作为国民中坚的勇于承担时代重压的使命感。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和语言,投身于民主自由的事业,恪守知识分子的职责。当然这一切不单属于诗人。

这些联大的诗人们,是一些忠实于诗歌的信徒。当他们热心地研读里尔克、叶芝、艾略特、奥登的时候,当他们写来自西方的十四行体的时候,他们是以西方为模式而坚守了中国新诗的传统。特别是在推进中国新诗与西方现代诗歌的对接中,这里是独立地坚持着新诗的“五四”传统的开风气之先的地方。从写作上看,穆旦写《赞美》是1941年,冯至写《十四行集》也是1941年。40年代初期,从延安到全中国,当时盛行的是“工农兵方向”,是所谓的“喜闻乐见”,而联大依然我行我素。

从这点看,当日的联大校园,不仅在政治上是“民主堡垒”,而且在艺术和诗歌上也是一座坚持自己认定的目标的“孤岛”。这座校园,如同当年“五四”时期那样是革新进步的一个据点,他们始终保持了与西方诗歌传统最亲密的联系,始终坚持了现代性的艺术追求。

在北大,诗歌的实践始终是与人间哀乐、民族兴亡联系在一起的。 与此同时,这种追求从来也没有脱离过诗意的表达,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艺术和诗美的倾心。即使是非常艰难的岁月,学者的从容和诗人的浪漫,总是造出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景。

那时西南联大聘请了英国威廉…燕卜荪来校任教,讲授《当代英诗》,从霍甫金斯一直讲到奥登,他的讲授影响了年青一代中国诗人倾向于现代诗的创作与研究。王佐良在《穆旦:由来和归宿》中回忆说:

我们对他所讲的不甚了然,他绝口不谈自己的诗,更是我们看不懂的。但是无形之中我们在吸收着一种新的诗。这对于沉浸在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年轻人,倒是一剂对症的良药。一当时我们都喜欢艾略特一除了《荒园》等诗,他的文论和他所主编的《标准》季刊也对我们有影响。但是我们更喜欢奥登,原因是他的诗好懂。他的那些掺和了大学才气和当代敏感的警句更容易欣赏。何况我们更知道,他在政治上不同于艾略特是一个左派,曾在西班牙内战战场上开过救护车,还来过中国抗日战场,写下若干首十四行诗等。这一切肇源于燕卜荪,是他第一个让我们读《西班牙1937》这首诗的。

王佐良的另一篇回忆文字《一个中国诗人》,把我们带进了联大当年虽然艰苦但又充满诗意的环境之中一一

联大的屋顶是低的,学者们的外表褴褛,有一些人形同流民。然而却一直有着那点对于心智上事物的兴奋。在战争的初期,图书馆比后来的更小,然而仅有的几本书,尤其是从国外刚运来的珍宝似的新书,是用着一种无礼貌的饥饿吞下去的。这些书现在大概还躺在昆明师院的书架上吧,最后,纸边都卷如狗耳,到处都皱褶了,而且往往失去了封面。但是这些联大的年青诗人并没有百读了他们的艾略特与奥登,也许西方会吃惊地感到它对于文化东方的无知,以及这些无知的可耻,当我们告诉它如何地带着怎样的狂热,以怎样蒙昧的眼睛,有人在遥远的中国读着这两个诗人。在许多下午,饮着普通的中国茶,置身于乡下来的农民和小商人的嘈杂之中,这些年青作家迫切地热烈地讨论着技术的细节,高声的辩论有时伸入夜晚。那时候,他们离开小茶馆,而围着校园一圏又一圏地激动地不知休止地走着。

闻一多此时正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他关于神话、屈原、《诗经》、《楚辞》、《庄子》等研究的重要著作,均完成于此时。因为日以继夜的伏案工作,闻先生很少下楼。同事们善意地给他起了个楼号:“何妨一下楼。”但这并没有影响了他参与联大的诗歌活动,他在联大是受到学生爱戴的导师。

一篇回忆记述了其中一次活动的细节:那是1944年的4月9日,闻先生参加联大的诗社活动,那天他和大家一起聚餐,餐后在郊野的草坪上席地围坐,朗诵,交流诗艺,最后是先生即席讲演。虽然他这时正专注于古典的考证,但他又一次批判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他一反在古典考据面前的理性和冷静,激烈反对世故的生活态度:“我们的新诗社,应当是‘新’的诗社,创新的诗社。不仅要在形式上是新的诗,更要在内容上也是新的诗。”

同类推荐
  • 酒后的信

    酒后的信

    倪匡绝版经典散文集,重新出版!集名《酒后的信》,这个「酒」字,自然是作动词用的。 和以前的《……的信》一样,全是抒发己见的散文,其中有的,可能已一再就一件事发表过自己的意见,但既然一再,自然有它的道理在。 整理稿件时发觉,字裏行间的伤感意味,彷彿又浓了一些,自然,人又老了一年了!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 古寺钟鼓声

    古寺钟鼓声

    知名作家张记书的作品集《古寺钟鼓声》知识性、新闻性的因素较多,作家是靠一种机智的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进而启迪读者的。《古寺钟鼓声》所收录的小小说,尽管也有意蕴深厚,余味悠长的作品,但多数作品给人一种泾渭分明的感觉,要么直截了当,作家的态度在作品中一目了然;要么作家把无解的生活原生态地放到读者面前,交给读者由读者自己定夺。小说艺术本就是一种留白艺术,是由作者与读者来共同完成的一种艺术。
  • 脊梁

    脊梁

    当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村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时候,河南濮阳农村一位叫李连成的村支书却不但赢得了所有乡亲的爱戴,而且因自己感人的作为和精神博得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赏。在李连成的带领下,他所在的西辛庄村从一个年收入人均不足700元的贫穷村,一跃成为年收入人均超过5000元、固定资产达6000万元的富裕村。然而西辛庄村每前进一步,都是李连成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的。
  • 梦终红楼(为您终结破解红楼千古一梦)

    梦终红楼(为您终结破解红楼千古一梦)

    本书首先从《红楼梦》隐藏的总机关入手,追踪论证关于“花”的线索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上,充分展开论证反面的情节线索。这条大线索贯穿全80回始终,并逼真展现了康熙十四子胤祯的传奇一生。主要观点如下:1.《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康熙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系由他晚年亲手创作完成并兼批书者“脂砚斋”身份。2.红楼反面巧妙隐藏的历史真相至今尚未公之于众。包括清雍正皇帝的篡位真相以及雍正系被胞弟胤祯(他是雍正篡位的直接受害者)派人所刺杀的死亡真相两大清史疑案。3.红楼原著80回已是完璧。表面看起来不完整的文字只是一个载体,它完全为反面的重大情节服务,而反面的连贯情节已在第80回中圆满结束!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回到战国当掌门

    回到战国当掌门

    一门三圣,君子六艺传天下。鬼谷无双,唯有胜者留其名。非攻墨门,机关术至尊飞升。逍遥道家,陆地神仙冯虚御风。……林洛穿越成为赵国一末流衰微剑派的大弟子。眼下师傅暴毙身亡,门派仅剩他和师姐两人。外有强敌窥伺,内有未婚妻师姐对掌门之位虎视眈眈。好在有穿越者专属金手指,这下舒服了!【这是婉君2013年时候写的老书了,因为版权到期现在发到起点,大家喜欢的可以支持一下】
  • 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

    哈代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小说以女主人公苔丝的遭遇为主线,描述了美丽的诗化形象与周围阴暗现实的冲突,具体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之后小农经济的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的痛苦过程;小说通过一个纯洁的女子在精神和肉体上所遭受双重迫害的描写,通过对一个女性的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伦理道德、婚姻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实质等做了大胆而无情的揭露和控诉。与此同时,哈代也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悲观主义的思想。
  • 我曾爱你如微光

    我曾爱你如微光

    叶微微爱沈墨寒,爱的失去了一切。她夜夜痴守,只为等候他的一个回眸。她丢了尊严,丢了母亲,丢了孩子,丢了命……三年后,她华丽回归,手刃伤她最深的人。却一不小心卷进了更大的阴谋……
  • 点灯

    点灯

    小说共包含8篇描写工厂、工人故事的工业题材的中短篇小说,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在时代变迁中中国工厂和工人的遭遇生存境况,对现实的探索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对人性的解剖也较为深刻,凸显了工业题材小说的独特魅力。
  • 角色分配聊天群

    角色分配聊天群

    这个书不写了,新书:我真不想当僵尸。大家有兴趣的关注收藏一下吧。
  •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枭妻挚爱

    枭妻挚爱

    时亦楠,她以A+级的精神力任职了军部,此事一出惊呆了众人,除此之外她更是太子殿下的未婚妻,成为了宇宙最受瞩目的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身体特殊的她不懂隐藏锋芒,不紧成了别人的垫脚石,就连死前都备受折磨。有幸重生,她自当痛改前非,前世那些欺我、辱我之人定让他们百倍还之,而那夺她性命之人她会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上。还有前世让她分外头疼的“敌人”,而现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金大腿她定要早早抱上。某日某楠被人堵在墙角,“撩完我就想跑,世间哪有这么好的事?”【双洁宠文】
  • 职业修行者

    职业修行者

    一个青年,准备重温一下大学时的情怀,重玩一遍《暗黑2》这款单机游戏。当然,什么+7所有技能的小护符是不会用的,也就是把装备导入,准备练一个超极品电系法师。可是,什么时候不好,偏偏选在下雨天,直接被一道闪电送到了一个平行世界......
  • 腹黑凰女:这个公公太撩人

    腹黑凰女:这个公公太撩人

    她只想平平安安的活着,然而老天夺走她的一切,族人被杀,她苟且偷生,触犯禁忌,她都是为了给族人报仇雪恨,她做到了,却也命丧黄泉,来世,她不会善良。一朝穿越大明王朝,遇见一群如花似锦的美人公公,拥有一只可爱正太的皇帝弟弟,你们这些迂腐的言官,还不快给公主跪下。“姐,你再怎么喜欢他,他也是个太监,你们没希望的。”“你懂什么,天下间还有比美人公公更美的人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