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9400000001

第1章 情与思:岁月之树的年轮观照(1)

——读谢家发散文集《痕》(代序)

李永庚

1

谢家发与我是同龄人、同乡人。

谢家发,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第一年(1950),成长于川西平原上的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以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道教发源地青城山闻名遐迩。作为其地标识的水文化和道文化,历史悠久,风格独异,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大家在这里流连忘返,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艺作品。

生于那个年代的人,往往被称或自称是“与共和国同龄”的人。“与共和国同龄”之称谓,最初含有自豪、光荣之意,后来逐渐多含人生的坎坷、沧桑之意。“与共和国同龄”的这一代中国人,意味着在青少年成长时期正在发育,却严重缺乏物质和思想的营养。尤其是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更是经历了许多生活的曲折和苦难。曲折和苦难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一件好事:它锻炼了我们的身体,丰富了我们的阅历,磨炼了我们的意志,提高了我们的觉悟。在后来的生活中,有什么苦不能吃?有什么坎迈不过?

古人早有名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此之谓也。而这一切,正是文学创作所必须的。

2

家发的青少年时期,正是共和国前三十年的特殊阶段。因此他尝过挨饿的滋味,有过当红卫兵的兴奋,经历过上山下乡在农村当知青的过程,后来又有幸进工厂当工人。当工人期间,又参加文艺宣传队,演奏乐器,上台表演。当共和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家发又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大学学业,并一头撞进了文学创作的热潮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诗坛在以“朦胧诗”的诗歌创作和“三个崛起”的诗歌理论为标志和代表的“新诗潮”(谢冕语)潮流中,都江堰市(当时还叫灌县)的一批文学青年,自发地组织起来,创建和成立了“萤”诗社,编印油印诗刊《萤》(后来改为铅印)。“萤”诗社创立初期的骨干成员中,就有家发。《萤》诗刊几乎每期都有家发的诗作。“萤”诗社和《萤》诗刊很快就在省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并得到了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成为中国新时期第一个有正式名称和正式依附单位的民间诗社。家发的诗作也被《星星》《绿风》等著名诗歌刊物选载。1983年初,自《萤》第九期起,成立编委会,作为骨干成员,家发是编委会成员,也就是诗社和诗刊的实际负责人之一。不久,灌县以“成都工人文艺家协会”和县总工会为牵头单位,成立“成都工人文艺家协会灌县分会”,家发又在其中担任副理事长的重要职务。再后,和许多当年的文学爱好者一样,因工作、家庭、学业等多方面的原因,家发逐渐离开了文坛,专心致力于另一条拼搏之道。经过多年的奋斗,家发在自己的创业路上取得了成功。虽然暂时离开了文坛,但文学的种子一直深埋在他的心底。此外,家发虽然没有直接进行过书画创作,但却一直对书画艺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与许多书画界人士有着良好的关系。

当新世纪开始,“共和国的同龄人”大多已进入花甲之年,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压力逐步减轻或基本解除,家发心中那颗埋藏已久的文学种子开始发芽,并以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迅猛突进,开花结果。结果,不过仅仅三年多时间,家发就将这本名为《痕》的散文集,捧到了我们面前,令人钦佩不已。对于他的归队,文友们表示欣喜。家发,真有你的啊。

3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一个人经历过生活的众多艰难困苦之后,在他举起或重新举起笔来,用文学的语言倾述自心中的感受时,他才有发言权,他的发言才能感动倾听他发言的读者。《痕》的出版,对于家发来说,是一次文学创作的新爆发。这个新爆发说明,多年的沉默,也是一件好事,是一次长时间的酝酿和发酵。一旦时机成熟,那颗不羁的文艺之心,就要挣脱那道窄窄的地平线的约束,一跃而出,在蓝色的天空中猛烈燃烧,迸发出绚丽的光彩。一件事情或一项事业的成功,从形而下的角度看,与勤奋和坚持有关,从形而上的角度看,却与人的意识和精神,即内心世界有关。拉尔夫·M·福特说:“成功,是内心的造就。”向你点个赞吧,家发。

4

家发的散文集《痕》,分为三辑,第一辑是“生命留痕”,第二辑是“岁月留痕”,第三辑是“诗写留痕”。生命也罢,岁月也罢,其实是一个意思,在这里,它们是同义反复——我的理解。第一、第二两辑,是一般意义上的散文,第三辑则全是散文诗,我想这是家发特别要以“诗”为“痕”命名的原因。第一辑和第二辑分别各有散文十五篇,第三辑有散文诗组十件,每一件中又包含若干可以独立成章的单篇,我数了一下,共有三十四篇。因此,整本文集中,共有作品六十四件。请注意,六十四。

5

六十四篇作品中,作者着力写了许多人物:包括家人(父亲、母亲、妻子、哥哥等),邻居(李伯伯、何家妈、周四婶、尹孃、罗胖子等),同事(王师傅、组长李阳普等),友人(文友马贵毅、画家朵尔基等),社会底层手艺人(说书人梁老师等),当然更多的是自己。写了许多地方:云南(西双版纳、大理古城、丽江古城等),贵州(乌江、娄山关等),阿坝州(汶川县萝卜寨、三江镇、金川县雪梨之乡、马尔康红原草地等),西藏(拉萨市、拉萨河、大昭寺等),湘西(边城、凤凰城等),川西彭县白鹿古镇等,当然更多的是作者自己的家乡都江堰市(茶溪谷、杨柳河、离堆、玉垒关、鱼嘴、索桥、宝瓶口、深溪沟等)。写了若干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时期数千名藏族兵士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勇事迹;长征途中,徐向前率领的红军在金川留下的传奇故事等,当然更多的是作者自身在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中的坎坷经历。写了许多少数民族(羌族、藏族、纳西族、白族等)。写了四季中的春天、夏天和秋天。还写了许多花草树木小动物(桂花、樱桃、孔雀、金鱼、鸣蝉等)。这样一来,整本集子便显得琳琅满目,不一而足,令人目不暇接。

6

“痕”者,痕迹也。这许多的痕迹,当然不是一般的痕迹,而是有所指的,那就是专指家发个人的“三个世界”: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三个世界的长期积淀,为各种人生故事的“痕迹”的表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丰富和深厚,鲜活而生动。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执着于人文关怀,关注社会民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十分地接地气。这就使文章有看头了。

人是社会的动物,已经融化在民族和个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和集体记忆。必然要在作品中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表现出来。换句话说,我们超过一个甲子的坎坷岁月,不能白过了。

7

内容丰富,情感充沛,豪放婉约,摇曳多姿,传统现代,风格多样,是这本文集的一大特点。如果用欣赏美术作品来比喻,既有油画般的厚实质感,又有国画般的轻快简约,同时又不乏水彩画般的绚丽透明。我甚至怀疑,家发在写某些作品时,就是有意从作画的角度来处理自己的素材。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王维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于诗歌创作之中,因此,王维的诗作才能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深境界。

8

阅读或评论一部作品,离不开对作品内容的关注,《痕》集中这方面的看点是不少的。

反映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这些普通中国人——小人物,包括自己的家人、友人、同事、一般的手艺人,乃至“有历史问题的人”、“错划成右派遣返回家的知识分子”等等。

读《父亲》,想起了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同样是饱经沧桑,同样是一世坎坷,那布满皱纹的面容和流露出坚毅、善良、慈爱和无奈的浑浊目光,令每一个也曾经历过生活的风风雨雨的中国人心头颤动。作者写道:“在父亲心里永远有本不变的账,悄悄做事悄悄做人。”这就是那个年代普通中国人的普遍做人准则。因此,当作者最后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的生命也来到了晚年。我也用了一生体会了像父亲一样的坎坷和艰辛。我只想渐次清晰起来的父亲,沿着这段真实的文字,夜夜走进我的梦里。”

关于《说书人梁老师》,在一系列较为详细的描写之后,作者写道:“那病态的脸上总能让你读到他贫寒生活的细节”,“他干枯的心里有一团正义的火”,“再后来听说梁老师死了,死于肺结核病,死于三年困难时期的第二个年头”。第一句形象地概括出了作为社会底层普通手艺人的艰辛生活,第二句形象地表现出了作为社会底层普通中国人的侠义品质。第三句让人想起“春秋笔法”这个词,寓深意于简洁和不动声色中。

关于何家妈,她“不但要张罗一家人的油、盐、柴、米,还要到外边接洗衣服补贴家用。一整天很难看见她屁股落凳,不是买菜做饭,就是洗衣缝补。大字不识的她,很少看见脸上有笑容”。这不正是多年前我们许多人家中母亲、姐妹、妻子的真实写照吗?

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作者心存感激,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在乡下当知青时,“和我母亲一样的孟婆婆,她才是我心中的那份不舍”。“我记住了刘科长曾经给予过我的点滴,她遗存世上的人格魅力痕迹已留在我心里”。工人师傅们“为我守护了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他们教会了我对人性的起码尊重”。

威廉·詹姆斯说:“一个小人物的救助永远是一种伟大的救助,最伟大的因素正是由于他的渺小。”伟大往往产生于渺小。

社会底层人物的众生相,以及生活的磨炼,加深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体现在作者笔下,往往可以提炼出带有哲理意味和智慧的描写。深沉,厚重,沉甸甸的分量,饱经沧桑的历史感,这样的文学品质,没有经历过多年的风风雨雨、艰难困苦的人,是写不出来的。这样的文字,是令人信服和佩服的。

一部“二十四史”,只是中国数千年封建专制帝王的权力兴衰史,而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才是整个民族、社会的呼吸和表情,才是历史的节点和痛点,才是历史长河中丰盈的流水、永不衰竭的歌唱和载舟覆舟的中坚韧力。

9

文贵有情,诗歌和散文尤其如此。

亲情、友情、爱情,是《痕》集中突出表现的“三情”。“三情”的基础,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爱——对家人、友人的真挚的人间大爱。热爱生命,是人生的一个永恒的命题。罗斯金说:“把每一个黎明看作是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是你生命的小结。”读《父亲》《给母亲洗那双小脚》《二哥家的年夜饭》等,你会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读《老妻》《天使的叹息》等,你会感受到浓浓的爱情;读《吴家祠的往事》《渐渐远去的马蹄声》《用灵魂与大自然对话的画家朵尔基》等,你会感受到浓浓的友情。莎士比亚说:“生命是一支织梭。”六十四篇用心血织成的文章,怎一个“情”字了得!

10

重视细节的描写。

戴维·帕卡德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生动、细致、惟妙惟肖乃至趣味盎然的细节描写,在家发的笔下屡屡出现,给作品增添了不少活力,例如李伯伯、李家婶一家人敲碎石的劳动、母亲制作豆腐的过程、邻居何家妈招呼儿女的情形、杨丽萍表演孔雀舞的绚丽情景、喜欢川剧的周四伯对川剧的痴迷、知青下乡时所住的房子、画家对藏区生活场景的描绘、夫妻间的情爱的含蓄表现等等。试举几例:

“李家婶在碎石堆方前开始捶碎石了,她用谷草辫得很结实的草辫圈住石片,右手抡着小铁锤,很有节奏地捶打着圈住的石片。”

“何家妈扯起嗓子喊:‘老七,老七,你个死砍脑壳的在做啥子。谢家妈今天发工资了,快去借两块钱,粮票在镜匣里。去买十斤米回来,粮店要关门了!’”

“他唱起戏来就好像在舞台上一样,在院坝里转圈走着台步,还摇头晃脑有板有眼地比画着。”

“房屋坐南朝北,是一座典型的槎槎房。所谓槎槎房,是指把树干直接用篾条捆扎成房架,再在房架上用竹子捆扎成屋面,盖上麦草就是一间不错的房子。”

“在那次干完活回家洗澡换衣服的时候,妻子看见了我红肿的右肩胛。她抱着三岁的儿子走过来,故意用儿子的小手摸我红肿的地方。嘴里虽然随便说着儿子你给爸爸吹一吹,但我看见眼泪就在她红红的眼眶里打转。”

还有例如二哥家年夜饭的红烧豆瓣鱼:“那张开的金黄酥脆的鱼嘴,好像要说点什么。那撮放在鱼背上的青翠香菜,让我想到了鱼塘里的水草。”

例如樱桃的形象:“一张方桌上,放着盛满樱桃的竹篮,紫红色的樱桃在自然光的照耀下,明暗清晰晶莹剔透,桌面上还散落了几颗。”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作者的细致、生动的描写,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作者的聪明之处。所以米开朗基罗会说:“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

11

同类推荐
  •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本书为我国迄今收集惠特曼散文最全面的一种,译者马永波亦是诗人,译文准确、优雅,富于诗性。林贤治在序文中评价说:“《灵魂的时刻》是一部伟大的书,它包容了我们的存在。通过惠特曼的散文,通过他笔下的政治和美学,我们思考人,走向人。惠特曼告诉我们,真正的人,不会遗弃他的任何一个同类,也不会遗弃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世界属于人,人同样属于世界。”
  • 慢读秋雨

    慢读秋雨

    这是一本散文集,以慢生活为主题从作者旧文中遴选出二十余篇文章,共约13万字,分成四组,依次为“慢走华夏”,“慢观世界”,“慢享至美”,“慢品浮生”。“慢走华夏”,是余秋雨亲身考察中华文化关键性遗址的文化散文;“慢观世界”,是余秋雨探寻罗马、埃及、伊拉克等所存世界古文明遗址的旅行散文;“慢享至美”,是余秋雨对中国举世独有的三项极品文化昆曲、书法和普洱茶的品鉴美文。
  •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为读者领略文化之真、文学之善、艺术之美,提供了一张“素描图”。作者把阅读比喻为书山之旅,时而扮演成地质工作者,探寻书山中的富矿;时而把自己假想为修行者,心无杂念地追问人文之道。
  • 死不旋踵

    死不旋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据统计,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两亿多,农业每年因旱灾大面积绝产达2.3亿亩。可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达到了令人无法理解、无法忍受的地步!戴北春,黑龙江省绥棱县城的一个柔弱女子,却因职业的敏感,在生死绝望中,对“生命之源”——水,有着超前意识。
  • 陈思和文集:在场笔记

    陈思和文集:在场笔记

    本书收录了陈思和新世纪以来的文艺评论代表作,涵盖了关于新世纪十年文学总体评价以及贾平凹、张炜、莫言、王安忆等著名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还有主编《上海文学》的心得感悟等,可读性强。
热门推荐
  • 末世拯救群

    末世拯救群

    【不一样的末世流!!!】某天,叶辰无意中加入了一个资深中二群,群里的昵称千奇百怪,讨论的话题都是拯救太阳,灭丧尸,除鬼怪,战外星人,搞新科技。起初,叶辰并不在意,认为这只不过是中二病而已。毕竟,谁没有一个大侠梦。直到有一天,叶辰亲眼看到一位仙女移山填海,拳灭星辰,凌空而立。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加的末世拯救群里的人,一个个都是大能者。十八年的世界观,彻底支离破碎,耳边还有着相信科学的声音回荡。少年,一起拯救地球,拯救太阳吧!注:这是一部轻松的末世流,望支持!
  • 樊桦以简是天真

    樊桦以简是天真

    当离了学习之外的事情,樊小妞有时候就脑残了……明明是个女神,却要当女神经;明明有身材有颜值,却总是把自己弄得和恐龙一样;明明以为她这样按道理说:结果………樊小妞以为人生差不多就这样了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就好,冥冥之中的变数却出现了,乱了她的生活,也乱了她的心。
  • 天庭临时拆迁员

    天庭临时拆迁员

    邵逸天原本是个普通的上班族,一次上班途中因为英雄救美,成为了天庭拆迁队的临时工。别人当临时工都是背黑锅顶雷的命,邵逸天却在临时工这个岗位上混的风生水起。新书《我的神车通三界》发表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可以先收藏嘛,养肥了再宰也可以的。建了一个群,欢迎各位进群胡侃吹牛。群号:567974369
  •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套装共3册)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套装共3册)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开创者的扛鼎之作,由叶圣陶、郭绍虞、周予同、覃必陶等几位国学大师合编,称得上“二十世纪富有生命力的语文经典读物”。在热烈探讨中学语文教育的今天,作为师长、家长、学生,都应该重视这部经典作品,并以此来重新审视当下的语文教育。我们重印这部《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希望能帮助中学语文教师更准确地领悟如何选用适合中学生的作品,也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寻找到培养孩子语文及文学鉴赏能力的课外读物。当然,我们更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尤其是在校中学生可以通过这套书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含义,从而更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 惊鸿一瞬

    惊鸿一瞬

    “你是谁?”“我是季惊鸿!”“那我又是谁?”“你是风秋水?”“不对!”“你是神秋水?”“不对!”“那你是叶红枫?顾秋水?”“都不对!”“那你到底是谁?”“我是谁?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啊!”季惊鸿唇边弯起无懈可击的弧度,反手握住姬漱尘的手,在他的手背上轻轻一吻。那一刹那,深情转迅即逝。让姬漱尘恍然间觉得像是一场繁华的烟火。
  • 若能离于爱

    若能离于爱

    玄让没想到,自己为僧修行十余年,最后会栽在一只半大的小妖身上。-知合利用过玄让两次。到头来,赔上了自己一条命,还有一颗心。
  • 冷情男神是女生:帝少,强势宠

    冷情男神是女生:帝少,强势宠

    【全本免费,高冷禁欲系男神vs闷骚忠犬系总裁,冷酷女杀手vs傲娇男军官,本文女扮男装,令注:男主是女主的腿部挂件】国际顶级杀手带着3000元谴送华国,巧遇星探,于是乎,国际顶级杀手变身七十二线小明星,开启了她的辉煌星途。偶尔虐虐渣,演演戏,在这儿人生地不熟的华国混的风生水起,小日子过得好不滋润。某一天,她站在领奖台上,一个小包子跳上来,不过,令她惊的是这只小包子,为毛长得和她那么像?直见那小包子却道:“妈咪,爹地说我是从你的肚子里蹦出来的。”此话一出,惊得她一阵踉跄,她什么时候多出来个儿子?只见一个身着西装的大总裁,满脸幽怨地道:“漓漓呀!难道你不要我和儿子了吗?”
  • 亲爱,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亲爱,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一生情动辗转半生,青春仿佛因“我爱你”开始。终不过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暧昧散尽,亲爱不再。最开始就是阴谋的重逢,她静默潜伏,他前来策反。那些秘密伤痕谜样往事,抽丝剥茧般层层揭开,一场风花雪月的诡谲斗争才刚刚开始。于是有人爱得糊涂,有人纵身逆流,有人如梦初醒,有人尝尽荒芜。而她总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 重生之公主明珠

    重生之公主明珠

    她本是受尽宠爱的大梁国嫡公主,却不曾想,有朝一日,引狼入室,错把豺狼当了良人!大梁史记:鸿禧元年,永安公主谢明珠,于新婚之夜自焚,殁,年仅二八。……再次睁眼,时间倒回到正乾三年。五岁。父皇母后健在,两位长兄健在。她变回了那个被捧在手心里疼宠的嫡公主。而不是自焚于黄国公府的新嫁娘。这一世,谢明珠发誓,誓要黄国公府血债血偿!只是,这复仇之路是不是走的太顺畅了一点?哦对了,那个整天想着要把自己拐回去的家伙又是什么来头?容慕哲,年仅十六力破北方部族,十八平了这疆北之地,荣耀归来,成了这大梁国头一号异姓王——北宁王!成了王,自然而然缺个王妃。容慕哲:自千军万马之中运筹帷幄,到头来为了个丫头绞尽脑汁屡战屡败。“本王筹谋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这小丫头不吃这一套?”——准备磨刀霍霍的明武帝&太子爷谢长熙&三殿谢翊:“区区北宁王就想拱了他们的白菜?”“您请好,出宫门的路右拐。”“滚。”北宁王容慕哲:这未来岳丈跟大舅子不好对付啊QAQ——男女主双重生,且看霸气小公主x腹黑大王爷。如何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顺便大秀恩爱的故事。喜欢的亲欢迎跳坑~
  •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精心选辑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故事精品,书中的故事,多为励志故事、真情故事、传闻逸事等。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引人人胜,让大家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感受到读故事的快乐,并能从中体悟故事作品中人物乐观、向上的情感。这是一本励志、有趣的故事书籍,十分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