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9400000012

第12章 岁月留痕(2)

当年十八九岁的我,虽然血气方刚,但当看见孟昌龙赤脚蹅在泥水里时,不觉心里也打着寒战。孟昌龙头也没回地说道:“谢知青,你快去把会计夏代金喊来。干石灰在保管室,脚盆和排笔不要忘了,十一点公社要来检查。”后来,我也试着脱了鞋,蹅下秧脚田,和他们一起铲田埂写标语。开始还是感觉到冰冷刺骨,后来也就麻木了。

会计夏代金突然问我:“谢知青,庆九大都不回去耍几天哦,听说今晚东门口要放焰火。”我正在写庆九大的九字,刚转过脸,却引起一阵哄笑。原来我脸上飞溅的石灰水,已经干成了一颗颗白麻子。笑是笑,另外两个知青直朝我挤眼睛,要我顺势给孟队长请假。我便接过会计夏代金的话茬:“要回去耍几天,下午收工就走。孟队长,我们就正式给你请假了。”孟队长没有接话,只是怏怏地嗯了一声。

还没等到下午收工,那两个知青已经回城里去了。我和孟队长他们天擦黑才收工,回到屋里就瘫倒在床上。迷糊中听见有人在叫我,那声音由远而近,睁眼看是孟婆婆,我便翻身让座。孟婆婆手里端着一升米说:“我家孟昌龙让你把这升酒米带给你妈妈,这东西在城里要稀罕一点,在我们农村就不稀罕了,它不涨饭。孟昌龙说他明天就上山借玉米。”

我看着孟婆婆手里的那升酒米,想着前两天路过她家时,曾听见孟婆婆给孟昌龙说家里没米借玉米的事。心里一阵难受,我什么也没说,接过孟婆婆那升酒米,搀扶着把孟婆婆送回了家。回来后我把米坛里的十多斤米,一起装进布袋给孟婆婆送过去。孟婆婆死活不要,我只好说我还留了一半。

我知道等麦子收起来还有些天,孟昌龙明天一定会去山上借玉米。

远处的暮色中,孟昌龙在排水沟边放着那头老水牛。

君君和安娜从城里来看我了。

两个十六七岁的丫头,光脚蹅在我屋前的小沟里嬉戏着。虽已入秋天气依然炎热,竹影婆娑,洒满我房前屋后。老远我就看见一幅当年在农村极不协调却又引人兴奋的画面。

我们三个知青住的这排房子,再早是生产队的保管室。房屋坐南朝北,是一座典型的槎槎房。所谓槎槎房,是指把树干直接用篾条捆扎成房架,再在房架上用竹子捆扎成屋面,盖上麦草就是一间不错的房子。我们这房子盖的不是麦草,而是盖了足足有三十公分厚的麻杆。屋子后面筑的是土墙,前面两侧和隔间,都是用捶笆编的。捶笆就是把砍倒的老毛竹,用铁锤捶破剖开编成的笆子。干了的捶笆用斧头和刀都砍不动,可见房屋的安全性是很高的。

房顶上爬满了南瓜藤,瓜叶已经开始黄了。春天无意种上的几棵瓜苗,没有施肥没有管理,居然就结了五六个大小不等的南瓜。橙黄色的南瓜在稀疏的瓜叶间躺着,似乎在享受秋天阳光给它们最后的滋养。

两个穿着艳丽裙装的婷婷少女,站在篱笆茅屋前,可想那反差有多强烈。她们并没有察觉我异样的眼光,只是一味兴奋在身边的新鲜里。

到我自留地里摘菜,两个丫头兴奋到了极点。她们嘻嘻哈哈的笑声,引来了无数生产队人的远观。以至于后来孟婆婆都在追问我,两个中哪一个是我的女朋友。

我在初夏种上的四季豆,现已是繁花错落豆荚满挂。春天栽种的辣椒、茄子,虽然早已过了盛果期,但植株上依然挂满了辣椒和茄子,只是小了一些。两个丫头在回去的路上,像疯了似的又唱又跳又打又闹。我端着一脸盆丰收在后面观看着,埋藏在心底的那份奔放的冲动,瞬间在我的血液里涌动起来。真想上前去和她们疯闹一阵,释放释放心里的压力。招工的推荐已经完成,但体检还在下月。忍了吧,忍住了。

君君煮饭是一把好手,她在灶上淘米做饭。乡下没柴烧草,我就在灶前烧火。安娜起初还和我们有说有笑,过了一会儿她却没有了声息。我回头一看,她正直勾勾地看着火塘自言自语:“没想到烧草有那么麻烦。”是啊,烧草就是麻烦,你加多了它不燃只冒烟。你加少了一进火塘就没有了,只好不断地加不停地加。忽然我感觉到肩背上有鼻息的韵绕,我正要回头,安娜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道:“我在你背上闻到了太阳的味道。”别提我当时有多紧张多兴奋了。整个夏天我都和生产队的男人们一起,光着膀臂在田里劳动。除了裤衩遮住的地方以外,浑身上下都被太阳晒得黝黑油亮,连雨水淋在身上都不巴。我不知道她想要说什么,但我感觉到了她鼻息的那缕馨香。

暮霭在田野上扩散开去,我推着自行车送她们上公路。两个黄色军用挎包里,装满了四季豆、辣椒和茄子。说笑中她们已挥手消失在暮色中,而我却在暮色中久久踟蹰,用无奈去体味已过去的一天和刚才的告别。

时间来到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我用一整天在公社办完了返城的手续。回到生产队把所有的家具送给了孟昌龙家,把所有的书都分送给了几个回乡知青,亟不可待地在暮色中上路。借口是赶在一九七〇年一月一日,工厂报到前回家做准备。而骨子里却是不愿意再在农村多待一分钟,想早一分钟把多年来,为挣表现的屈辱和压抑抛开。

暮色中我和生产队的几个回乡知识青年握手告别。孟昌龙在远处向我挥手,暮色中我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但我感觉得到他的那份不舍。这时我更想要告别的是和我母亲一样的孟婆婆,她才是我心中的那份不舍。

我推着自行车不断地回头不断地招手,及至都消失在夜色中。我并没急于骑车走,而是在惬意地享受片刻的宁静。三个月前的告别和眼下的告别,都定格在了那年那月那时。

二〇一四年一月十三日

那段枫木的记忆

我是一九七〇年一月一号,从农村知青招工进了林机厂。

进厂后,我和德军、友林、祥林加入了工厂宣传队,各人从工会分得一把二胡。我便笨鸟先飞地早晚猛练起来,日有寸进,乐此不疲。

随后安南和陈国林从西昌调来,我们才渐次形成了爱好圈。随后才有了杨堂德寝室里的周末演唱会,再后来才有了德军寝室里的男天鹅湖的嬉戏。

一九七五年厂宣传队的吴太康调走了,他使用的革胡交我接手。乍一看这是个什么乐器哦,古灵精怪的。但细一看,这革胡还真发现了许多机巧。

革胡是中国民间乐器,它试图替代大提琴在中国民间乐器中的作用。它用的四根弦就是大提琴的弦,它用的弓依然是大提琴的弓。它的演奏方式和大提琴一样,只是外观样式感觉相去甚远。大提琴会像一位仙女一样,在你怀里曼妙地歌唱。而那革胡就像放大了无数倍的二胡,在你的大腿间闷声闷气地诉说。革胡的机巧处,在于它的音枕穿过音筒,和粘合在硕大蟒皮上的音柱形成九十度交叉。这样发出来的音,虽不如大提琴的音那么细腻,也还算那么回事。

从此后我便做上了拥有一把大提琴的梦,大提琴成了我生活、理想、追求的唯一。我成了成都春熙路音体商店的常客,“文革”中商店里没有西洋乐器卖,我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制作上。

大提琴的背板需要上等的枫木,面板需要上等的云杉。上等的云杉木都好找,那要上百年的上等枫木就困难得多了。后来托在卧龙森工局工作的朋友,还真找到了一根上百年的枫木。枫木直径有五十多公分,断筒看材质非常理想。我等不及了,请假火速赶上山去。

在朋友的帮助下,快中午了才赶到伐木现场。陡峭的山崖下,横七竖八躺满了砍倒的原木。那棵硕大的枫木夹在砍倒的原木中间,必须先把夹在中间的枫木吊出来才行。朋友找的装车工说午休时才能吊,我们也只好等中午下班。这时我才回过神,静静地看了一下伐木现场。一根钢索横过头顶,柴油动力的绞盘机拉着滑车,在钢索上来回运输吊装。装运木材的车辆在坡下排队等候,次序井然。远处不断传来砍倒树木轰然倒地的声音,间或伴随着树倒横山的悠长号子。

午休时朋友找的师兄,帮我们吊出了那棵枫木。朋友借来油锯,我得到了一段最理想的枫木。下午五点过,我坐上了装车师兄找的顺风车踏上归程。开始下雨了,远山和近景一起迷蒙在雨雾中。车像小爬虫一样在泥泞的山道上爬行,而我却充满情趣地看着雨雾中的风景。

听别人说这段枫木要放上几年,让它自然干透才能用。至于在制作前,那段枫木还要蒸啊、煮啊、药水泡啊,以后就请制作师去考虑吧,我得把这段枫木放上几年再说。

很快“文革”结束了,厂工会买回来一把大提琴,很快就满足了我的大提琴梦想。而那段我费尽心机弄回来的枫木,在床下躺了几年,静静地等着我的召唤。

后来我结婚时,把那段枫木改做了家具。写字台面上的虎皮斑木纹清晰可辨,三十多年依然舍不得遗弃这旧家具。只要一看见虎皮斑木纹,就想起那段青春年少,就想起记忆在我生命里的那段枫木。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二哥家的年夜饭

我已有两年没有到二哥家团年了,原因是我家的小孙子刚出生,太小不方便。今年腊月才过一半,二哥二嫂就上门来请了。还给两岁的小孙子带来了许多玩具。约定年三十在二哥家团年。

年三十一大早,妻子便开始清理要送的礼品。给二哥二嫂买的保暖内衣,给侄子森林买的防寒服,给二哥的孙女儿美琪买的花大衣。妻子一边整理一边说:“这人见人爱的美琪,穿上这件粉色的花大衣,那不晓得要漂亮到哪里去。”看着眼前的情景,我心里有说不出的畅快。妻子为我哥嫂家人准备的礼物,尽管不值多少钱,但在人情越见淡漠的当下,溢于天然的亲情也属难能可贵。

我从书房里拿出不久前朋友赠送的茶叶,决定把这实至名归的碧潭飘雪香茶送给二哥。二哥平时喝的是普通花茶,几十块钱一斤。要他上千元一斤去买这有机香茶喝,那不要了他的老命。我只是想让二哥,能在他平常爱喝茶聊天的几个老哥们面前显摆显摆,看咱们也能喝上名贵香茶了。哎,这虚荣啊,怕是命里相随了。

近几年疏有和二哥家走动,咋就又装修得焕然一新。二哥依然把母亲的遗像相框挂在了客厅的正中,进门抬头便可以看见。说是母亲的遗像倒不尽然,它是母亲生前唯一的一张生活照。阳光下,一把川西特有的藤编圈椅,母亲闲静地坐在上面。神情中透出安详和平静。

我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已经五点,就和二哥商量早点吃饭,晚上好回去看春节联欢晚会。二哥应允后开始了饭前的祭祀,这是母亲在二哥家去世后,形成的不成文的规矩,年年吃团年饭前的必修课。

二哥搬来小方桌,放在母亲的挂像前。他在小方桌上放上一碗米一碗豆,嘴里喃喃地说道:“妈,来哦,我们团年了,有米有豆,来年才够。”他在小方桌上摆上了酒摆上了肉,跪在小方桌前,将点燃的蜡烛和香插进米碗和豆碗里。嘴里不停地说:“妈,哥哥和姐姐今年没来,他们病了。这个人吃五谷生百病嘛,哪有不生病的呢。今年就我和幺兄弟两家和你团年嘛,一样的高兴。点蜡燃香,感谢上苍。”二哥端上了不起眼的那碗豆花,摆在了小方桌的正中间。默不作声地叩了三个头,便起身进厨房去了。我知道他想起了母亲,想起了伤心事,想起了那碗豆花过年的往事。

一九五六年父亲去世的那一年,给父亲办丧事借了许多钱。那时我们兄妹四人还小,只靠母亲一个人在公私合营的制豆社里领的工资。既要解决一家老小的生活,姐姐哥哥读书的学费,又要攒下一些钱还给别人。到了那年春节,不要说给我们兄妹四人缝新衣服,就连上街买肉的钱都没有。母亲把钱都用来还账了,她说不拖过年账。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关上门吃了一顿豆花就算过年了。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她那晚讲的一席话,我终身难忘。“你们都给我记住,穷要穷得有志气,有借有还,再借不难。隔壁邻舍都艰难,我们一辈子都要记住人家的好。”

年夜饭开始了,圆桌上摆上了干盘子。所谓干盘子是腊肉、腊肝、腊排骨、香肠、酱肉、风干鸡。凉拌鸡块上来了,鲜红油亮的色泽,让你未动筷子就先吞下口水。凉拌折耳根端上来了,红萝卜丝、绿莴笋丝、白萝卜丝,色彩柔美、酸甜可口,糖醋味会永远留在你心里。二哥端上了白果炖鸡、海带炖鸭,他还笑哈哈随口说道:“鸡有鸡路,鸭有鸭路,合起来就是我们老百姓的活路。”二哥又端上了蒸甜烧蒸咸烧,随口俏皮说道:“翻甜烧、翻咸烧,愿我们来年都翻烧(发财)。”二哥端上了他做的最后一道菜,红烧豆瓣鱼。那张开的金黄酥脆的鱼嘴,好像要说点什么。那撮放在鱼背上的青翠香菜,让我想起了鱼塘里的水草。二嫂端上了素炒韭黄,炝炒油菜苔,干煸茄子辣椒。二哥家的年夜饭上齐了,平时不喝酒的我,也和二哥对饮上了。我打心眼里佩服开过餐馆的二哥,他把一顿极其普通的家常饭,做得那么丰盛,那么富于想象。而且他的谚子,说得那么贴切,说得那么富有诗意。

祝酒声声,孩子们在闹,大人们在笑。二哥家的年夜饭还在继续。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八日

刻在记忆里的坝坝电影

一九八四年的夏天,电大还没有毕业,我就从车间调到了厂工会。

到厂工会报到的当天是周末,当天晚上我自然就去帮助放电影。放映员李云珍大姐不可能去爬杆挂银幕,搬机器、抬桌子、挂银幕自然就该我们年轻人上。厂工会的周末坝坝电影,建厂以来雷打不动。

电影在工厂单身宿舍旁的篮球场放映,我正好就住在单身宿舍的二楼上。二楼三楼的寝室就像电影院的包厢一样,足不出户就可看完整场电影。

同类推荐
  • 梦终红楼(为您终结破解红楼千古一梦)

    梦终红楼(为您终结破解红楼千古一梦)

    本书首先从《红楼梦》隐藏的总机关入手,追踪论证关于“花”的线索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上,充分展开论证反面的情节线索。这条大线索贯穿全80回始终,并逼真展现了康熙十四子胤祯的传奇一生。主要观点如下:1.《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康熙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系由他晚年亲手创作完成并兼批书者“脂砚斋”身份。2.红楼反面巧妙隐藏的历史真相至今尚未公之于众。包括清雍正皇帝的篡位真相以及雍正系被胞弟胤祯(他是雍正篡位的直接受害者)派人所刺杀的死亡真相两大清史疑案。3.红楼原著80回已是完璧。表面看起来不完整的文字只是一个载体,它完全为反面的重大情节服务,而反面的连贯情节已在第80回中圆满结束!
  • 许地山文学精品选

    许地山文学精品选

    本书收录了民国文学大师许地山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包括经典名篇《落花生》在内的散文作品共32篇以及15篇著名小说作品。
  • 观潮与聚焦:中国文学新生态

    观潮与聚焦:中国文学新生态

    本书为一部现当代中国文学评论集,对近年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潮流和创作个案,做了切近的扫描观察和较为深广的阐释分析,从中揭示出文学创作、文学观念与文学接受等文学生活的各环节、各层面在新的社会境遇下,正经历打破旧的平衡、寻求新的平衡的复杂演变态势。
  •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主要收录了加缪的散文作品及评论文章,包括《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时政评论一集》《时政评论二集》《夏》《时政评论三集》《关于断头台的思考》《在瑞典的演讲》等。在文章中,加缪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
  •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这个孩子长大后叫做——胡适,生前身后都处于盛誉与非议交错中,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叶君主编的《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便收录了胡适一生中精彩的演讲文稿和时评文章若干篇。《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的这些演讲文稿充分展现了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以及对学术研究、时事政局的观点和态度,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风采及了解大师的缜密思维和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宁花雾

    宁花雾

    2004年到2015年这段时间,宁花雾小学升到初中,然后便开始躁动不安的校园开始;宁花雾和她遇见的那些人,帮助宁花雾“破罐破摔”,走哪毁哪儿;谁都不想做坏学生,她当然也不想,宁花雾是被逼无奈;老师回答“这道题你还问,刚上课才讲过!”数学把她难哭了,她看着变透明的试卷真的认命了!04年的校园没有手机,微信,移动qq,宁花雾以为她带动了变革,老师却说“你就是我们村的恶魔!”女生宿舍楼下,高三男生为主的嘲讽大军乌泱泱一片,“宁花雾,我爱你!”齐声响起,宁花雾“煽风点火!”的罪名宣告成立!被逼无奈,身不由己还是命中注定与众不同!
  • 校花终极保镖

    校花终极保镖

    【最火爆畅销书】大山中走出来的叶凡重回都市,却在意外中获取神秘系统,指引叶凡走向了一条至强之路。
  • 旗军志

    旗军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上你的时间

    爱上你的时间

    他花了一分钟的时间,爱上她;他花了一周的时间,征服她;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娶她;而且,他发誓要用,花了一生得时间,去宠她。她无数次的问他,为什么?他也无数次的问自己,为什么?所有人,都无数次的问他,为什么?他不知道如何解释,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但是他知道,他恨遇见她时间太晚了;好在时光仁慈,能爱她的时间,他有一辈子。想到了这里,他又笑了。那么满足,那么明媚,那么灿烂……
  •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行政机关需要一套完备而科学的文书系统作支点,因而,规范的文书写作就成为行政机关执行规章制度和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本书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力求完备,内容新颖规范,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写法指导,更有范文借鉴,使正在从事或将来有志于投身国家各级政府管理工作及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有志之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放矢,对问题有鲜明、深刻地认识,水到渠成地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来。
  • 岁岁照海棠

    岁岁照海棠

    我见青山,犹见故人。愿童心不泯,岁岁照海棠。[终于我见到了光,漫过盛夏,卷过和风。最后停留在海岸。带我走过荒芜,走过遗憾。告诉我要奔跑,向着光。于是前路不再漫漫。]我会陪你从青葱岁月走过余生漫长,此后种种时光,都不再迷茫。唐棠×宋泽你是我岁岁期盼的海棠。(非典型重生+剧情反转)
  • 异食斋

    异食斋

    关小乐是个乐天派,刚升入大一的新鲜人儿,由于没爹没妈没人管,又愁吃愁喝愁学费,所以找一个包吃包住的饭店打工是个迫在眉睫的事儿。“在我这里工作不需要技术,不需要经验,只要我的店员们满意就可以。”这个帅的不要不要的美男店长一副从画里走出来的神仙模样。竟然说出这种话,实在是让关小乐感到一阵毛骨悚然。“……!”龙须面,荷叶卷,小龙包,这些都是吃的吧?为什么都活了?店长:“我的店员都很满意你要不你考虑永远留下来吧。”“……!”还能愉快的玩耍吗?永远留下来!!你确定不是要宰了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错付此生

    错付此生

    “季凌风,如果再有一次重来的机会,我再也不要爱上你了……”
  • 昨日瘦刀

    昨日瘦刀

    冬雨过后,燕子湖畔竟是笼上一层淡淡的白汽,蛰伏水下的鱼儿此刻争先恐后地潜上湖面,都争着呼吸雨后的新鲜空气。这可乐坏了一直候在湖畔的几位垂钓老者,手中长长的鱼线便纷纷落下,静等鱼儿来吻。白雾之中,燕子湖心的那块巨岩,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小小的湖中岛。乐着的垂钓者,却有些焦躁起来,湖中的鱼儿在鱼钩前转来转去,就是不咬钩,似是和老人们嬉闹一般;这一情景吸引了一对年轻的情侣。女子指着湖中,小声对身旁男子说些着什么,男子听后不住点头,又回了几句,女子脸上却腾起两片羞红,抡起一双秀拳就打;男子则是满面春风的与女子一前一后在燕子湖边跑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