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9400000008

第8章 生命留痕(5)

写下了这个题目,才觉得有点异样。在同一天空,出现金灿灿的太阳和明镜似的月亮,在我们川西平原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青藏高原上,在这静悄悄的拉萨清晨,我生平第一次看见了日月同辉。

朋友的家在西藏自治区政府对面的太阳岛上。说它是个岛有点名不副实,其实是东北方向流来的拉萨河,在这里辟了一条沟,绕流了一圈便成了岛。由于这里地处拉萨河边,地盘还蛮金贵的。

我住在朋友家的二楼上,宽阔的拉萨河尽收眼底。这里不会像川西平原的清晨,轻雾漫漫、若隐若现。这里的空间和空气都无比通透,天地间像一个大的水晶球。只要有光照的地方,都会看得清清楚楚。

远山和河套辽阔地带,一由六月的浅绿漫过。宽阔如镜的河面,随河道的变化做着优美的造型。朝阳已从拉萨河的上游升起。霞光不是来自天空,而是泛起在变幻的拉萨河水面。闪射的彩光铺满了整个拉萨河,宛若朝霞的彩带飘在拉萨城南。

西面拉萨河的上空,一轮明月硕大无比,就在眼前、近在咫尺。三千五六百米的海拔,使这里离天空更近,好像一伸手即可和明月亲近。这里的山峰离地不高,沐浴在阳光里的一面,泛着赤橙的光晕。而背光面按理说是看不清楚的,但在明亮的月光照耀下,岩石上的凹凸不平都清晰可辨。

日月同辉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却给你留下遐想。昼夜更替循环往复,我能把心里的祈愿留在这奇特的天象里吗?希望它带给人间吉祥。

朝拜

拉萨和成都的时差应该大于一小时,八点在内地早已上班。站在布达拉宫广场上,望着雄踞眼前的布达拉宫。那红白分明的殿宇;那用纯金打造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明亮、更加清晰、更加肃穆。

大街行人稀疏,布达拉宫山脚下却人流不断。信众们身着盛装,手执玛尼小经轮,神色静穆步履轻盈。沿布达拉宫脚下环形道,成顺时针流转。几千人的转经队伍,浩浩荡荡旋转有序、场面宏大蔚为壮观。

眼前这一震撼人心的场景,联想起前一日在大昭寺前看到的情景。不分男女老幼,身着盛装面向大昭寺,每人面前铺一床被褥和床单。赤脚站立、双手空中合十、脑门合十、心门合十,然后跪下,双手分开、伸进放在两边的鞋里。两手向前伸、一匍匐,整个人趴在被褥上静默片刻起身,这样便完成一个朝拜式。晨出晚回,从不间断。中途饿了渴了,他们会静坐一旁,吃些干粮喝些瓶装水,稍事休息继续朝拜。听说他们每年都会计划出一定时间,来完成他们心里的夙愿。

八廓街是因大昭寺转经而形成的街道。尽管现在商业繁盛,但依然有许多外地来的信众,摇着他们的玛尼小经轮,穿行在繁华的闹市里。传统的精神礼赞和现代的物质文明,能那么和谐地在这里存在,实在叫人赞不绝口。

走在拉萨的大街小巷,只要对面走来穿藏族服装的人,你就会由衷地感受到,迎面飘来的就是一个个完整的宗教细胞。他们在这雪域高原上,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一两千年的佛教文化,在这里孕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宗教的文化就融进了这个民族的血液。一个个宗教细胞构成了一个民族,他们将永远在这个民族的血液里流淌。

二〇一三年九月十四日

回望大理

出了昆明机场,我们很快来到旁边不远的车站。老远就看见去丽江的招牌,一阵小跑买上了票坐上了车。这下才缓过气定下神,看了看同行的伙伴,他们无不和我一样瘫坐在座位上。七点四十分,旅游大巴准时上路了。

凌晨五点我们都还在成都双流机场,两小时后我们已在昆明去丽江的路上了。这现代的交通真是不可思议,它不仅从本质上解决了我们心理层面的需求,同时也为我们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沿着人性的个性张扬,延伸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满足。

出行坐旅游大巴是舒服的,它像一艘在陆地上乘风破浪的游船,微微有些起伏摇晃的感觉而已。大巴疾驰在昆明到大理的高速路上,窗外的田野、树木、房舍急速向后飘移。我身旁的同行伙伴早已入睡,而我却兴奋异常,我不愿意放过眼前的一切美景。

云贵高原和川西平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阳光特别清丽通透。当你极目远望,那远山和近景都十分清晰。车窗外的近景飘移晃动得快,看起来十分涨眼难受。远山、树林、田畴却只是在你的视线里,慢慢地变换着角度,引你生出许多悠远的思绪:远处山边和树林间流淌的那条小河,是否就是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里的那条小河呢。那低回婉转的歌声似乎就在耳边。“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轻悠悠,轻悠悠。”此时你一定会看着远处的风景,任游思穿梭在现实和过往的岁月里。心里轻轻地哼唱,左手手指在右手手心里轻轻地打着节拍。一股无端的幸福暖流,会轻轻地淌进你的心河。

大巴车在大理下了高速,拐上了去丽江的旅游车道。旅游车道沿洱海边前行,很快就把大理古城甩在车后。我回头望着渐渐远去的大理古城,想象着从西双版纳回来后在大理要做的最后停留。

神啊,你俯下身去,把耳朵贴在这片热土上听什么呢。是要听苍山的松涛伴着溪水的叮咚唱给你的颂歌吗;是要听白族男女青年在蝴蝶泉边的窃窃私语吗;你可听见了千百年前,盛唐天子册封南诏国礼仪马队经过这里的乐鸣;你可听见了千百年前,为建大理国部族征战滚滚金戈铁马声。

看一张航拍洱海的照片,就是一只硕大无比贴在大理古城旁聆听的耳朵。

大巴车沿洱海向丽江方向前行,车速已经比在高速路上慢了许多。车速一慢,车似乎摇摆得明显了一些。车上的人更加昏昏欲睡,而我依然兴奋不已,依然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美景。

横亘在洱海西边苍山上那终年不化的积雪,在这明丽温润的南国,总能给你一份冷静的愉悦。座座擎向蓝天的雪峰,总让你想起孩子们手里拿着的冰激凌,垂涎欲滴而欲罢不能。大巴车已驶离洱海,但依然行驶在宽阔的平坝中。回望大理,回望苍山十八溪沿洱海冲击而成的扇形平坝,回望星星点点一样散落在平坝上的白族村落。这几百平方公里的陌野平坝、几百平方公里的洱海淡水,即构成了古往今来富庶丰饶人丁兴旺的大理。

明末清初整个四川的人口不足两百万,而水旱从人的广袤川西平原上也就几十万人。有资料显示唐宋时期的南诏国和后来的大理国,当时生活在洱海周围几百平方公里上的人口已有几十万人。可见当时大理这一带的自然条件和物产丰富,足以支撑一个国家的存在。

从公元六百四十九年大唐册封南诏国起,到公元一千二百五十三年元朝灭掉大理国。六百年间偏安西南一隅的大理国,由于没有大的战乱破坏,整个社会形态是没有多大变化的。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几百年间中原文化不断的输入,给西南这片时空带来了飞速的发展,客观地推进了西南地区那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大融合。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正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我们从西双版纳归来在大理停留,已经是三天后的中午。徜徉在大理古城的街道上,环顾着千百年来中原文化和当地文化,在融合中产生的建筑遗风。用青砖砌成的北方防火墙,紧贴着当地特有的木结构小楼。那浑然天成的风格,让人看了赏心悦目顾盼流连。

“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这风花雪月中,我还真想感受的就是洱海的月。当晚我们没住在大理古城,而是住进了洱海边的小渔村。

夜风伴着我们租来的渔船,在水面上缓缓前行。渔民小伙说一边夜钓一边赏月是最理想的方式,兴许还能钓上一两条大鱼呢。渔船划出渔村不远,我便叫划船的渔民小伙停下来,让船在水面上漫无目的地飘动。一只用蓄电池点亮的LED灯挂在高高的竹竿上,明亮的灯光足足照亮了渔船和周围的水面。

同行的伙伴在渔民小伙的帮助下开始垂钓,我一个人静静坐在船头,望着天水一线的远方。月亮还没有从海里升起来,渔民小伙说要在十点以后。我开始和渔民小伙聊起天来,天一句地一句,有一句没一句地瞎聊。小伙叫廖志,典型的八〇后,快三十岁了还没谈婚论嫁。他说他要趁现在旅游的上升期,带头在村里加大投入,把他家的渔家乐搞成星级宾馆,到那时就不怕没钱赚了。

望着喜形于色的渔民小伙,我理解了他为什么还不着急谈婚论嫁;我认同了他要真正做一名现代有钱青年才俊的理想;我称赞他把游客当作上帝,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欣赏这个白族小伙身上,依然保持了这方地域文化净土的情怀。

一轮微微泛黄的明月,在平静的海面慢慢升腾。一声两声海鸟的鸣叫匆匆掠过,唯有我憧憬洱海明月的心情依然亢奋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身在异乡为异客,我想家了。我想家乡川西平原上不多见的那轮明月了,我想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了。尽管大理的洱海明月令人心醉,但我依然想好了明天离开大理时回头张望的情景。

二〇一四年五月一日

金川,金川

九月的金川河谷有些迷人。

满山遍野的梨树林里涌出阵阵梨香,沁润心脾的梨香时时考验着你的心念。因为路旁挂满金黄雪梨的树林一眼望不到头,抗不住诱惑想伸手摘一个。然谦谦君子何苦失礼,却又四顾闭眼摘下一个。哎,总算用满嘴的醇香解决了心里欲念的馋。其实就算你在树下摘来吃饱也不会有人说你的,面对满山遍野黄橙橙的雪梨丰收,你又能吃得了几个呢!

在我们施工的沐林电站旁有一片梨树林,看树龄足有几十年。但是树上的梨却结得稀疏,不如后面坡上梨树结得那么繁盛。一问才知道是电站已征用了这片林地,疏于管理施肥,梨结得不多就情在理中了。

电站老总发话:凡电站施工人员可在梨园里自行其事,希望不糟蹋不浪费。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可想一群人的表现。

我骑在树叉上顺手摘了一个面前最大的梨,放在嘴里细细品尝雪梨的香甜。那消暑解渴沁甘无比的梨味,让你回味无穷浮想联翩:一九三五年九月,徐向前带领红四方面军,从草地折返南下驻守金川时。他和红军战士们当年尝到的雪梨味道,是否和我品尝时的感觉一样呢。

金川县的老街在龙家山脚下的一弯台地上,它高出大渡河边的新城区足足有两百米。从新城区到老街那段陡坡,爬得你脚趴手软直喘粗气。只因为我要沿着已经深深刻在金川历史记忆中的那条老街,去品读曾经发生在那里的传奇故事。

在金鑫茶园前我停下了脚步,这座一楼一底保存完好的木结构房,看来足足有百年以上历史。墙上金色匾额写着“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团驻地旧址”,那铜底红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边喝茶边听茶园老板娓娓道来:此为“黄家烧房”(烤酒作坊),建于清乾隆年间。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南下夺取金川,徐向前前敌总指挥选此为新红五军团总指挥部。到一九三六年七月红军再次离开金川北上的近一年间,徐向前元帅都在这里指挥红军作战。

顺着茶园老板指的那片宅基遗址,我过去参观了一下,距指挥部不足百米,这就是徐向前元帅在金川停留期间,居住在老乡张百川家的地方。当年的房屋早已不复存在,但旁边的几棵老梨树依然生机勃勃。你依然可以想象徐向前元帅刚在张家住下的那天黄昏,老乡张百川和徐帅边乘凉边吃雪梨的情景。

在徐向前元帅住宅的左后不远处,是足有五六亩地大的城隍庙。这座建于清乾隆年间规模宏大的庙宇,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主殿和后殿一座残破的空楼,孤寂地在那空旷里回味。这里是红四方面军当年设在这里的枪械修理所,微风吹过似乎还能听见当年铁锤的敲击声和人声的鼎沸。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几千人在这里见证了格勒得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的诞生。

蜿蜒于西北向东南走向的老街上,上百年的街房宅院比比皆是。有一个冷落的小院我还探头看了一下,虽然没人居住显得凄冷,但那古朴别致依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条老街上真正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记的,是当年红军众多要害部门留在这里的旧址:靠近老街东边的张兴成家,当年驻的是中共大金省委;在老街的中段马腾湘家,当年驻的是中共绥靖(金川)县委;金川老街五十号的两间铺面,就是当年格勒得沙国家药店;金川老街五十四号的两间铺面,就是当年的格勒得沙国家商店。

穿越八十年的时空,东街的红军桥上走来了徐向前和李先念,他们似乎在商量一个战斗的细节;一个牵马的战士和康克清并肩而行,马背上还驮着伤员,战士似乎在向康克清介绍伤员的病情;在这条窄窄的几百米长的老街上,挤满了红军战士,因为金川驻满了三万红军部队。

穿越是曾经历史的穿越:是那段悠远深邃岁月的怀念;是刻骨铭心跌宕起伏生命的感叹。把我们由衷的惊叹留在历历尘封的叙事中;把我们诚恳的感悟轻轻地融进历史的回放里。

金川!金川!成制于两百年前金川河谷的这座小城,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历史就注定让它承载起民族命运的重托。1746年和1776年清朝廷两次用兵金川,用几万人的生命和7000万两白银,换来了清中期一次至关重要的行政变革。在四川藏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彻底废除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土司制。重新设置地方建制,完成了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同类推荐
  • 两地书

    两地书

    本书是鲁迅与景宋(许广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的通信结集。
  • 文化立场与叙事策略:中国现当代作家个案研究

    文化立场与叙事策略:中国现当代作家个案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中国现当代作家及作品的研究著作,书稿从文化叙事的角度切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探究文学背后的作者态度和社会现象。出于对作家文化选择和叙事策略的兴趣,作者从众多作家中,选择了沈从文,钱锺书,汪曾祺,梁晓声,迟子建,陕西作家群作为我的观照对象,通过文化学视角,叙事学视角入手,解读作家及其作品,彰显他们作品丰富的文化内蕴和审美表现,研究作品的叙事策略,探究他们对中西文化、新旧文化、乡土都市文化、精英大众文化等的态度。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疼痛与唤醒

    疼痛与唤醒

    敬畏诗人,我将贴近诗歌;敬畏诗歌,我将抵达灵魂。虽然,我不能用自己拙劣的文笔为诗人写点什么,但我却可以默默地祝福所有的诗人——守住诗歌的温暖,守住心灵的这片芳草地,让诗性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 诗话人生:黑塞诗选(黑塞文集)

    诗话人生:黑塞诗选(黑塞文集)

    《诗话人生——黑塞诗选》从作者15部诗集中甄选了275首精品,分“少年篇”、“青年篇”、“中年篇”、“老年篇”和“晚年篇”五个部分集一册出版。黑塞的文学生涯以诗歌创作为始,又以诗歌终结;他第一本诗集《浪漫之歌》,收集了他从15岁开始的诗歌创作,而最后一首诗《残枝嘎响》,完成于他去世的前一天。在黑塞诗作生涯的近70年间,他共作诗约1400首,其中800多首由他亲自编辑成15本诗歌选集。黑塞的诗深受德国人民的喜爱,他的诗纯真缠绵,篇篇都是真情流露,不仅语言细腻委婉、简洁朴实,风格也尤为清新、自然流畅。
热门推荐
  • 请注意你是npc

    请注意你是npc

    (1v1甜文)叶鱼的人生可能是符合她的名字的,你说,她一个医科学霸偏偏喜欢的是业余的电竞,这就算了,好好的大学不上,偏要逃课去什么电竞公司上班!现在好了?想去的创意部没去成去了个体验部,很好,既然如此,她不努力让业绩第一她就不是高材生!只是那个大神,你能不能不要一直跟着我?我很有压力的好嘛?(每日两更)
  • 玉台画史别录

    玉台画史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巴山夜雨(上)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巴山夜雨(上)

    本书以抗战时期重庆郊区为背景,通过作家去南泉为轴心,展现了一幅川东风俗图,小公务员、教员、卖文为生的知识分子生活清贫,巨贾达官则是奢华腐败。
  • 宋先生的套路那么多

    宋先生的套路那么多

    第一次见面,相亲?互相看不上!第二次见面,劈腿?有点小尴尬。第三次见面,情债?这个忙我帮!如果说一次是偶然两次是巧合,那么第三次……宋先生,既然这么有缘,谈个恋爱吧!
  • 跟刘太医学养生

    跟刘太医学养生

    刘氏家族是中国金朝医学家刘完素的后裔,也是明朝永乐太医刘纯的后裔;更是中国少见的历史悠久的中医家族。刘纯创立的养生之道与三分治七分养学说,至今是全世界华人的口头语;也是中医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病的理论。
  • 青塞

    青塞

    起初,更多的是无意识创作的随笔。到了中后期,随着我对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研究的深入,我开始尝试使用全新的创作手法,逐渐进入有意识的创作实践。
  • 酒都夜未央

    酒都夜未央

    冷未,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机缘巧合来到了一个叫做酒都的城市,一步步成长,慢慢从抬头仰望的旁观者,成为了俯瞰城市主宰命运的强者。爱情、亲情,官场、商道,都是他的战场。
  •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教育好孩子只有一个关键,就是去赢得孩子的心。当你赢得孩子的心,那么,你的话就可以“一句顶一万句”。所以,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挫折、学习、交往、生活,如何说话谈心就是父母最迫切需要学习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所以,无论是赞赏或激励孩子,还是批评和拒绝孩子,爸爸妈妈都得让说的每一句话进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让这些话成为孩子自己的思想,乃至愿望。教育原本是心灵的对话,爱你的孩子,与之心灵交融,它也就变得简单了。
  • 让工作快乐起来

    让工作快乐起来

    工作中有两种人:一种人牢骚满腹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一种人快乐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虽然都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但过程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作态度,反映了两种人生境界:厌恶生活和快乐生活。那些工作时乐在其中的人总能把压力变成动力,轻而易举地化解工作中的疑惧和担忧,顺利地将成功囊括在自己手中。其实,快乐工作很简单,与其牢骚满腹也要做,开开心心也要做,何不选择快乐地去工作呢?
  • 林深初见君

    林深初见君

    王妃,王爷又纳妾了.......小桃气喘吁吁的跑进竹园,之间园中的石桌边以为白衣胜雪的女子闭着眼睛,轻轻扬起头,额头旁的一缕墨般的乌丝随着暖暖的清风在空中随意的扬洒,微微弯起的嘴角,好似想到了什么蜜一般香甜的事。看到这一幕的小桃不禁停下脚步和刚才聒噪的叫喊,静静的看着自家的王妃,永远都是这样好似自己与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一个人都没有关系一样。是的,叶希一年前来到这个风云大陆,一个21世纪的年仅25岁的外科手术专家,既来之择安之,而很不幸的是刚来到这里就被告知自己即将嫁给大齐王朝最风流成性的轩王爷祁羽,嫁就嫁吧!可人家这位轩王爷不待见自己,让叶希千算万算的“闹洞房”计划没有实施就泡汤了,人家这位王爷压根就没来,不止洞房,嫁进王府的这一年以来,王爷本尊的面都没见着,只是每天都会听见自己这个小丫鬟桃儿大呼小叫的报告着:“王爷又纳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