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2800000043

第43章 再说杜孟恋

有人说,作为一名演员,孟小冬无疑是成功者,而作为一个女人,她却是失败者。

确实,一个色艺双绝的时代坤伶,一个倔强聪颖的美丽姑娘,最终逃不过薄命的定数,两度为妾,委屈半生,在寂寥中度过最后的岁月。这样的女人,能不说是失败的女人吗?但转而一想,在那样的时代,她还能有别样人生?

唱戏,在当时还被称为下九流的行当。即便是下九流的行当,竞争也非常激烈,伶人难以生存。如果不是孟小冬另辟蹊径,改唱须生,只怕她充其量也只是京剧舞台上的一个好角,绝对成不了名动一时的梨园冬皇。

即便是梨园冬皇了,她又能怎样?在男人的世界里,孟小冬依然是附属物,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如果孟小冬活在当下,如果她是名动一时的歌坛皇后,那么,她想办巡回演出就办巡回演出,她想搞个人演唱会就搞个人演唱会,绝对是名利双收。可在那个时候,她有这个本事,却没这个机会。

因为,孟小冬的每次演唱,得依附于那些达官贵人的堂会,得依附于那些地方势力的戏院戏馆。没了这些,她就只能在家里吊一嗓子,清唱清唱罢了。好在那个时代是京剧繁荣的时代,达官贵人们好这一口,地方老板也想靠她们去赚钱。所以,她才能有机会登台演出,反串唱须生。

孟小冬知道这种依附性,所以她愿意放弃事业,相夫教子,努力去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女人。可是,梅兰芳没给她这个机会。或者说,当时的社会没给她这个机会。“明媒正娶,名定兼祧。”在当时,她嫁给梅兰芳是合理合法的,没有什么不正常。所以,她认定自己会享受到甜蜜的婚姻生活。

确实,孟小冬享受到了。但是,这种享受并不光明正大,并不快快乐乐。凭什么,婚后的她就不能再抛头露面?凭什么,婚后的她就不能再登台演出了?男人的世界就是如此,容不得女人有半点自由。一切都在约定俗成中进行。于是,一个性情本是温厚的美男子,在这种世俗观念下,也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既然合理合法,为什么不能把婚姻大白于天下?如果大白于天下了,孟小冬出现在舞台上,又何来李志刚的误会,何来冯宅血案?如果没有冯宅血案,孟小冬,福芝芳,她们两个怎么会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样的话,梅孟的婚姻悲剧就不会出现。

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孟小冬和梅兰芳只止步于初见时的美好与淡然,也就没了以后的埋怨和仇恨,那该多好啊!这是人们的一种美好假定,似乎结果会如此,其实不然。没了梅兰芳,孟小冬的生活里,还是会出现李兰芳或者陈兰芳……

像孟小冬那样漂亮的女人当时肯定很多,像孟小冬那样既漂亮又是梨园冬皇的当时肯定是唯一。梅兰芳最喜欢的,是唯一的孟小冬。可是,把她迎娶后,他又只愿她成为众多漂亮女人当中的一个。梅兰芳这么想也这么做,李兰芳或者陈兰芳迎娶孟小冬后,也会这么想这么做。

所以,作为伶人身份的孟小冬,作为须生之皇的孟小冬,要想做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女人,在那样的时代,谈何容易啊。孟小冬应该深知这一点,所以,婚变之后的她并没有急着把自己嫁出去。与其说她的心被伤透了,还不如说她已经看透了。

金童玉女,往往停留在感官上的相互吸引;英雄美女,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惺惺相惜。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结合,属于前者,所以不长久;杜月笙与孟小冬的相遇,属于后者,所以弥久生香。

很多人纠缠于杜月笙是黑帮老大,认为孟小冬和他来往有损名伶气节;很多人纠缠于杜月笙已经有四房太太,孟小冬嫁给他也是做妾而已,算不得幸福。

上海滩,十里洋场,说得好听一点是花花世界,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一大染缸。它的存在,本是时代的怪胎。赤贫一个的杜月笙,硬是靠自己的双手,搏杀出一块天地。他的发迹,免不了有邪气恶气霸气,甚至有杀戮。但是他也有另一面,在民族大义上他一点也不含糊,没有一丝一毫的退让。

在孟小冬看来,杜月笙这个横扫上海滩数十年的黑道大亨,有着舞台上她扮演的英雄好汉所具有的戏剧元素。反过来,作为铁杆戏迷,杜月笙是非常欣赏舞台上的梨园冬皇,也非常尊重生活中的孟小冬。从认识孟小冬的那一天开始,杜月笙为她所做的每一件事,哪一件不透着关切?在她面前,杜月笙不是黑道大哥,不是上海皇帝,更不是一个流氓形象,而是一个可以依靠的大树,一个可以歇息的港湾。在她人生跌入最低谷的时候,他及时出现,拉她一把;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克服重重困难,助她一臂之力。“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从认识她的那一年,到她成为他夫人的那一年,期间整整三十年。试问,世人津津乐道的爱情,也不过如此吧?

皇帝与妃子之间有没有爱情?当然有!读历史传记,看文学作品,似乎很少写这个事情的。即便写,也只是当作这些帝王生活的点缀去写,而不是浓墨重彩地去抒写,甚至去歌颂。在这个方面,白居易作了很好的尝试。在他的名篇《长恨歌》中,有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批判,有对李杨爱情的大加歌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多的读者倾向于淡化前一主题,更接受歌颂李杨缠绵爱情这一主题。

也就是说,皇帝拥有爱情,小人物也可以拥有爱情,正派人物拥有爱情,邪派人物也可以拥有爱情,每个人都有拥有爱情的平等权利。我们不能因为他是皇帝,或者他是流氓,就去否认他的爱情。

在给予孟小冬爱的同时,杜月笙是有四个太太了。可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去怀疑他对孟小冬的爱,或者去否认孟小冬没有得到真爱。正室,侧室,妻子,小妾,这些都是传统观念上的词眼,只是女人在夫君家庭中的身份代名词,而不是爱情的代名词。

关于张爱玲,很多人认为她晚景比较凄凉。持这种认识的人,一般是源于她晚年一直离群索居。离群索居,就是晚景凄凉?这种认识,恐怕比较武断。要知道,这种生活方式是张爱玲自己选择的、自己喜欢的方式。晚年的她,懒得见任何人,甚至不接电话。别人给她写信,她也许要几年之后才拆开来看看。出版社的人和她联系出版,也只能给她公寓隔壁的杂货店发传真,她去买东西的时候才顺便看看传真。

凭她的影响,凭她的经济条件,她若不想晚景凄凉,她的家可以变得比任何老太太的家还要热闹。但她没有,因为她不习惯过这样的生活。同样,无论孟小冬过怎样的生活,晚年如何沉寂,这都是她自己的选择。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有她选择的理由。你认为她很幸福,她却在低头哭泣;你认为她很痛苦,她却在对你微笑。或许,孟小冬与杜月笙一起走过的人生旅途,就是这样的呈现。

有人说,写梅兰芳可以略去孟小冬,写杜月笙可以没有孟小冬。我认可前半句,因为相对于完美男人梅大师的完美人生,添上孟小冬的确是不怎么完美的一笔。

但我不认可后半句,因为杜月笙的大半人生里有孟小冬的身影,尤其是他的情感世界,孟小冬占据了及其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在孟小冬的戏曲人生里,一直渗透有杜月笙的心血。因为,他懂她的戏,更懂她的人生。如果没有虞姬,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充其量是个呆霸王。

正是因为有了虞姬,千百年来,后人看到的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英雄好汉。

可以断言,撇开孟小冬去写杜月笙,这个杜月笙绝对不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气冲斗牛,儿女情长,这才是真实的杜月笙。

同类推荐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你长大的背影

    你长大的背影

    人生之路,充满了波折和故事。有愉快的:幼年时,因为不听话多喝饮料而尿床,但还要哄妈妈开心;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时间以为“一曲红绡不知数”是红烧肉,每每念起,口水直流;考试时,给同学吹“仙气”,以为这样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也有遗憾和伤感的:爷爷突然离去的震惊和痛苦,久久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社会活动中,自己坚守的原则和底线,却被别人取笑和奚落……成长过程是一场时间的远征,注定不平凡。作家周晴用一篇篇饱含深情的隽永文字,讲述儿子一路走来的点滴,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亲情和友谊,关于爱。
  • 允执厥中

    允执厥中

    本书是作者在香港《明报》上所开设的专栏“允执其中”的文章结集,全部文章均已发表在《明报》上。文章主要谈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领悟,主要是对儒家思想的体会,以及这些体会对现在的社会、国家建设的启示。限于报纸的篇幅,每篇文章都很简短,1000字左右,但对读者仍然有所启发。
  • 我的星期天和星期一之间少了一天

    我的星期天和星期一之间少了一天

    当我们清醒着回望的时候,发现人生是从失败开始的。比如下定决心要完成论文,却花了数个小时追剧;比如下定决心要在假期来临之前“瘦成一道闪电”,结果却胖了两斤……无论是什么年纪,失败似乎总是如影随形。就好像每周的生活都少了那么一天,让我们没有时间梳理头绪,调整节奏,只能摸爬滚打着向前走。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卡特琳·鲍尔范德首度畅谈自己的心路历程,她幽默诙谐地谈论女性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爱情、衰老、婚姻和友情,也坦然地应对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她用戏谑顽皮的语言,在老友般轻松密语的氛围下,深刻地探寻着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本质。让你开怀大笑的同时,又给你知己般的陪伴,让你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
  •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我以为,《命运》的讨论,视野略嫌狭窄,思路也显得闭塞,就事论事,加之简单的决定论的思维方法,导致简单的结论:或是悲观,或者是盲目乐观,有的则陷于清谈空论。
热门推荐
  • 会说才有影响力

    会说才有影响力

    好口才说服人,好口才打动人,好口才影响人。掌握了说话的本领,你就拥有了成功的优势。本书不讲沟通大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帮你分析为什么不敢说,为什么说不好的原因,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说,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说话的技巧,告诉你不要因自卑、胆怯、羞怯而捆住你的嘴,从而困住你的能力和魅力;不要以为口若悬河、吹牛瞎侃就能征服对方,赢得人脉。唯有站对立场、把握力度、该开口时就开口,才能说出影响周围环境的话,能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 台湾资料清宣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宣宗实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搜神记句道兴本

    搜神记句道兴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影无痕

    影无痕

    “影子,你在哪里?”一个无影少年心中无力的呐喊着。前世的尘,今生的果,是宿命的牵绊,还是轮回的枷锁,我的记忆,在冥冥中与影子牵连,这分迷茫,这份无奈。我要去追寻,去寻找前世的记忆。我要去探寻,去解开身上的秘密。我要变得更强,意识告诉我,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只有这样,才能守护。逆天归影,我心无痕,六界风云,生死由命。我...来了.....
  • 春戏

    春戏

    日子悠悠,不觉又二月天了,诗人笔下的江南怕是已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了吧?太遥远了,近乎一个梦境。对于黄土高原上的上红峪这个小山村来说,与那一切似乎毫不沾边,天地苍黄,一如既往,杨柳树瘦骨伶仃地立在土塄崖畔上,不见一丝生机。叶子是树的衣服,只有衣服穿在身上,人才像个人,树也才像个树,威威势势的,才活泛起来。现在它们只剩了裸露的四肢,风一吹,就咯咯吱吱呻吟一气。树也知道疼哩,树只是不会说么!唉——连麻雀也不那么机敏了,干瘪的老杨树上落下满满一层,喳喳喳,喳喳喳地叫了一个白天连了一个黑夜,它们在开全员大会,商讨解决肚子的问题,苦焦的日子还有几天呢!
  • 青春的我们是美好的

    青春的我们是美好的

    青春里的我们,也许迷茫,也会彷徨,但庆幸身旁总会有那些默默保护,安慰,支持我们的人,他们就在这里…………
  • 水光抑或镜影

    水光抑或镜影

    本书是安徽籍著名青年作家朱斌峰的中短篇小说集,分为“和悦洲系列”“玻璃房系列”两个部分,主要篇目有《在水一方》《少年的戏法》《去云南》等。《在水一方》以孩童的视野讲述了临水而居的一个村落里家家户户的故事。《去云南》是个旅行主题的小说,主人公在云南游历的途中邂逅了友谊和爱情。
  • 台案汇录丁集

    台案汇录丁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介者

    灵介者

    两个相碰的宇宙,在之间诞生的空间,会产生什么呢?
  • 忧落一地木棉

    忧落一地木棉

    年轻的时候总喜欢任性和逃避责任,当这所有的一切都与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所谓的风花雪月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多少事多少人都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地变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