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7800000027

第27章 继承真实的孔老师(1)

1.时间是把杀猪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流逝的时光就像奔腾不息的河水一样,日夜不停。”这是孔子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时间是最难把握的。孔子的这句千古之叹包含了太多的情感,是对韶光流逝的惋惜,是对人生短暂的哲思,是对自己忙忙碌碌的感伤,是对壮志未酬的遗憾,是对物是人非、人老天不荒的悲叹……

时间最终会带走一切,时间也会留下一切。宋代词人蒋捷在《一剪梅·舟过吴江》感慨道:“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如今,有网友把这句词改为:时间是把杀猪刀,一刀一刀催人老。这句话成为了网络流行语,连续数年大行其道。其实,改得虽然粗俗了些,但也是一句实话,并且切合了文人骚客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孔老夫子对岁月如流的叹息。

孔子对时间的追问带有强烈的哲学意味,他似乎知道自己会给后世留下多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关于时间的因果关系:我们今天的忧患是由于过去的短视。而如果我们今天依然短视而无长远打算的话,我们明天就会依然活在忧患中。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条。反之,我们过去有长远打算,今天就会很从容、有所成就,并为以后谋划好。那么,迎接来的自己的明天也是美好的。孔子关于时间思考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人要有长远的打算,时时刻刻都要为将来谋划。作为一代杰出老师和著名智库首领,孔子的目光穿越3000年,能够观照到我们今天的人类生活,甚至更久。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子张请教孔子道:“以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知晓吗?”孔子说:“殷商继承夏代的礼仪制度,所去除的和增加的内容,都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殷商的礼仪制度,所去除的和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假若继承周朝的礼仪制度向前发展,即使是一百个朝代,也是可以知道的。”一代一般是指30年,十世就是300年,子张就是询问300年后的社会状况。孔子根据历代礼法制度的损益增减情况,答复说3000年后社会礼仪制度也是可知的。百世就是100个30年,就是3000年。从孔子时代到今天,还不到3000年。可以说,孔子的目光跨越了3000年,越过我们的生命,关照到我们以后的社会状况。孔子当然不能精确地预测到今天的社会发展状况,就是当时的社会发展也没按孔子的预想发展。但孔子用一个“仁”也就是人性之爱,把握了社会和历史的精神。我们要学孔子这种精神,他对时间的终极追问,对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关怀。如果一个人只是关注自我当下的利益,他的思想成就注定深刻不了,注定不能产生持久的影响。

时间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生命从诞生之日起就一步步走向了死亡,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在生命过程中,每个人给这个世界留下的印记是不同的,有的深、有的浅,有的好、有的坏。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一个命题:向死而生。通俗的解释就是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从死亡出发考虑怎么活着,活出每一天的精彩,活出每一天的价值。

2.孔子的泪为谁而流

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为谁?”(《论语·先进》)

最好的学生颜回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孔子哭得很伤心。跟随孔子的人说:“您太伤心了!”孔子说:“真的太伤心了吗?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什么样的人伤心呢?”孔子是非常讲究礼仪的,哭丧有哭丧的礼仪,哭丧的要求一般是哀而不伤,但是颜回死了,孔子的表现过于悲伤了。门人都看不下去了,去提醒孔子,而孔子觉得这样的悲伤程度才足以表达他对颜回离去的伤痛。孔老师真是到了最伤心之处。

此时,孔老师想到了这是颜回对自己唯一的一次失信,却也是永远的一次失信。

子畏于匡,颜渊后。

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论语·先进》)

孔子在匡被围困,颜回最后才逃出来,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颜回说:“老师您还活着呢,我怎么敢死呢?”或许孔子想起了颜回有一次说自己不敢死的事,可是颜回还是先老师而去了。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是主张弟子去从政的,但对于颜回不去从政的决定,孔子是赞许的。孔子认为,颜回最得自己学说的精髓,他将颜回视为自己学说的最佳传人。颜回死了,对于孔子而言,真像是要了他的命一样的痛。颜回死了,就是自己学问的最佳传人不复存在,这是老天要消灭他的学说吗?孔子的感叹无疑包含着这样的悲情。其实,颜回没去从政是一件值得惋惜的事,颜回的早死跟颜回自己头悬梁、锥刺股的玩命学习有关,还跟颜回生活太清苦有关。如果颜回去从政,或许会有非常出色的政绩表现。关键的是,生活上肯定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或许就不会死得那么早了。

颜回的死对孔子的打击很大,在《论语》中有两处记载了孔子对颜回之死的深切悲伤,然而对于早颜回而死的亲生儿子孔鲤只是顺便提了一句。在孔子那里,精神的儿子重于血脉的儿子,孔鲤早亡的丧子之痛远不如失去颜回的痛,孔子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父子亲情。其实,孔子与另一个学生子路亦师亦友,其师友情谊更可以从子路的死深刻地感受到。子路的死是孔子早就预言了的,是被孔子“咒死”的学生。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

学生闵子骞侍立在孔老师身边,显出恭敬正直的样子,像重要领导人身边的警卫;子路显出刚强勇武的样子,像黑社会老大身边的头号马仔;冉有、子贡显出温和快乐的样子,像大企业老总身边的温柔小秘书。孔子看着他身边这几个学生的样子,一下子乐了。但忽然发出了一声哀叹:“子路这个样子下去,估计不得好死啊。”孔子这话透着深深的悲凉,或许他也是故意当着这么多学生面说的,他希望这个孔门大师兄能真正听进自己的话,注意老师的提醒。这也不是孔老师第一次这样说子路,他深知子路的性格,一再敲打子路,希望子路能改变自己好勇过人的性格。但是到后来,孔老师一直想避免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子路最终被剁成肉酱。

其实,子路的死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是可以跟同在卫国的同学子羔一起离开的。《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中记载,子路和子羔一起在卫国做官,卫国发生了蒯聩之乱。孔子在鲁国听说后,说:“高柴会安全回来,仲由则会死在那里。”不久卫国报丧的使者到了,说:“子路死在了卫国的这场政变中了。”孔子老师尽管事先已经料到,但还是坐在正室的厅堂中哭了起来。有人前来吊唁,孔子就以主人的身份拜谢。哭过之后,招进卫国的那位使者,询问当时的详情。使者说:“子路被剁成肉酱了。”说来也巧,孔子家里当时正好有肉酱,可能是包包子用的。孔子就马上让身边的人把家里的肉酱倒掉,悲伤地说:“一想到子路的事,我怎么忍心吃这些东西呢!”

孔子的晚年事实上是很孤独的,这种孤独是内心的孤独。尤其是亲人和得意门生的离去,让他的孤独更增一份悲凉。我们知道,孔子5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68岁回到鲁国,妻子亓官氏是在孔子回国前一年去世的。在孔子归国一年后,也就是孔子69岁时,孔子唯一的儿子孔鲤去世了。值得欣慰的是孔子的孙子子思还可以陪在他的左右。在孔子70岁时,被孔子视为传人的得意门生颜回又去世了。在孔子72岁时,子路在卫国的政变中牺牲了。5年,竟然4位亲人和最亲近的学生离他而去。

孔子的泪为谁而流?孔子的泪更多的是为学生而流,孔子已经把自己的学生当成了自己的未来,当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自己学生的离去,尤其是自己得意门生的离去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自己失去了一部分生命。

3.夫子不再梦见周公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孔子说:“我衰老得太厉害了,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孔子一心要恢复周礼,他是经常梦见周公的,可现在很少梦见周公了。这既是一种事实表述,更是一种对周礼复兴无望的感叹。

周公是什么人?周公,名叫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为他的封地在周,也就是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所以称周公或周公旦。周公这个人是西周初期很牛气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灭商兴周的过程中功劳很大,后又辅佐成王治理国家。就是他制定了礼乐制度,为周代乃至华夏文化奠定了基础。周公深深地影响了孔子,因此他被后世尊称为儒家“元圣”。以前的孔子是经常梦见周公的,因为恢复周礼已成为孔子的信仰。就像西方的有些虔诚基督徒说,他们经常梦见耶稣,这也是正常的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嘛。孔子晚年已经很少梦见周公了,原因应该就是他所处的现实世界已经没有复兴周礼的可能了,而且身体、精力不济也是原因。他自己已经很失望,对恢复周礼也不抱多大希望了。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孔子说:“凤凰没有飞来,黄河没有八卦图出现,在我的有生之年太平盛世是不会到来了。”在古时候,人们一般认为盛世到来时就会天降祥瑞。凤凰、麒麟、洛书、河图等都是祥瑞的代表。孔子在老年时感慨,这些东西都没有出现,看来盛世是不会出现了。其实,在孔子有生之年是出现了祥瑞的,应该是在孔子发表这个感慨之前。《孔子家语·辨物》中记载,叔孙氏的一个车夫在野外砍柴时,捉到了一只怪物,折断了它的前左脚,将它载了回来。

叔孙氏认为是不祥之物,就将它扔到城郭外,并派人咨询孔子:“有只生有角的獐子,是什么?”

孔子去看了看,说:“是麒麟。为什么来这里呢?为什么来这里呢?”孔子用衣袖擦着脸,泪水把衣襟都打湿了。叔孙氏听说后把麒麟带了回去。

子贡很奇怪,就问孔子:“老师您为什么哭泣呢?”

孔子说:“麒麟的出现是圣君将现的祥瑞。可是这只麒麟出现得并不是时候,而且受到了伤害,我因此而伤心。”

同类推荐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指导,揭示个体与人类、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个体概念、中国个体思想、西方个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以及当前中国个体建设和个体发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提出了一些有关个体思想的相关概念和观点;力图呈现“中西马”个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提高人们对现实个人真实生活的理论概括力、分析力、说服力和解释力。
  •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内容包括史前的蒙昧时代、史前的野蛮时代、、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婚姻的三种形式。
  •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大学中庸诠解

    大学中庸诠解

    大学是儒家重要的原典著作,也是古今解说繁复。简介各异的著作。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于人的心性及修养这一基本视角,尽可能的多参考有关学说以为之诠释。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依据亚久远编委会以及总编所提出的编写意图和体例要求,先由主编刘振佳坐车总体编著框架结构,然后又张言昌承担《大学》一书的诠释,由唐艳承担《中庸》一书的诠释,最后由刘振佳负责统稿。
热门推荐
  • 金黄山传

    金黄山传

    我金黄山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混沌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天道的意识,光明的准则,以及大小各种族与各国、各宗教、各门派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天道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混沌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天道及各种族、宗教、门派利益,维护天道代言人,以促成混沌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爰由我金黄山,经齐集金黄岛金黄山各光明人士将所奉天道,互相校阅,均属妥善,议定本宣言,并设立组织,定金黄山。——选自《金黄山宣言·序言》
  • 余生与你一世情深

    余生与你一世情深

    他,自律、完美、强大,哪个词完美便是形容他。他说:“我需要一位符太太。”他说:“有我在,谁欺负你都不需要忍。狠狠的报复回去。”他说:“这婚,没有离一说。”谁说“余”字便多余?在我这,你便是我的余生。
  • 诸界武道

    诸界武道

    通万界,攀高楼,指可摘星辰,武临诸天,唯愿得长生
  • 末世重生之仙灵阁

    末世重生之仙灵阁

    大厦将倾,覆巢之下无完卵。没有了生存的希望,那就给他们希望。本书已完结。新书《鲛灵》求收藏~求关注~
  • 剔天

    剔天

    诡异的气氛之下,让人压抑的环境中成长。凋零的不一定是玫瑰,但绝非野草。
  • 凤欲归兮

    凤欲归兮

    一世穿越,二世重生。凤妙雪再次归来,定不会让自己重蹈覆辙。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 萍洲可谈

    萍洲可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知仁 懂礼 守规: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知仁 懂礼 守规:立家规·正家风丛书

    本书分为传统道德、礼仪文化和行为规范三个部分,通过有关的事例讲解,结合小至个人的言行举止,大到社会的文化习俗,告诉读者什么是仁义、礼仪、规矩。不仅有助于个人修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建立知礼、仁义、守规的和谐社会。
  • 综漫之试练

    综漫之试练

    在动漫世界中试练自己的实力,无限的世界无限的历练,突破自己的极限(前面写的有点乱,觉得乱可以跳过。)第一个世界是:斩赤红之瞳乱入世界(只是乱入不是穿越):火影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