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2000000021

第21章 读书沙龙(7)

1923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石评梅与体育系12人、博物系14人组成“女高师第二组国内旅行团”南下旅游,她们沿京汉铁路,经保定、武汉、南京、上海,从青岛、济南返回北京。返校后,石评梅写了一篇五万余字的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连载于《晨报副刊》1923年9月4日到10月7日。

同年,石评梅完成学业,走出女高师“红楼”。她接受师大附中聘请担任女子部学级主任和体育教员、国文教员,后来还在春明女校、女一中、若瑟女校、师大等校兼任教员和讲师。北京师大附中从1921年开始男女同校。1923年石评梅担任女子部主任后,在管理上她采取理智指导、真情感化的方法,使学生心悦诚服接受规则约束。在教学上她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尽方法,使学生有所受益。她平时担任的教学课时很多,但是她无论怎样忙碌,从来没有对学生的课程敷衍过,常常在深夜里为学生批改作业,第二天一早又到学校去上课,由此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同人的尊敬。

1925年3月,高君宇因病逝世。高君宇的突然病逝,对石评梅精神上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是石评梅并没有沉沦下去,悲痛之余,她严肃认真地思考社会和人生,逐渐理解高君宇所从事的事业,精神开始振作起来。

1928年9月18日,石评梅在北京西栓马桩八号寓所发病,不久开始昏迷。23日由日本山本医院转到协和医院,诊断为脑炎。30日石评梅即逝世于北京协和医院。

张爱玲

张爱玲(1920——1995年)原名张煐。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1930年改名张爱玲。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42年香港沦陷,她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一类的文章。1942年应《西风》杂志《我的生活》征文,张爱玲写的散文《我的天才梦》得名誉奖。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炉香)被文坛前辈周瘦鹃发在《紫罗兰》杂志上。随后接连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此后三四年是她创作的丰收期,作品多发表于《天地》《万象》等杂志。张爱玲23岁与胡兰成结婚,抗战胜利后分手。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为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1950年参加上海第一届文代会。1952年移居香港,在美国新闻处工作,曾发表小说《赤地之恋》和《秧歌》。1955年旅居美国,在美与作家赖雅结婚,后在加州大学中文研究中心从事翻译和小说考证,在美过着“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被发现老死于美国洛杉矶自寓。她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这些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张爱玲语录:

1.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3.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借口。

4.一个知己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5.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6.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唯有那狼藉的黑白的瓜子壳。

7.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

8.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9.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10.对于30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11.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

12.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着上面略加点染成一枝桃花。

13.人生恨事:海棠无香;鲥鱼多刺;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高鹗妄改,死有余辜。

14.小小的忧愁和困难可以养成严肃的人生观。

15.人类总是害怕自己未知的东西。

16.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17.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大多数事情超出我们的理解之外。

18.我是一朵不开花的花,尚未学会绽放,就已学会凋零。

19.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20.人的一生中有大大小小的等待,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等待的是什么。

21.啊,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22.即使是家中珍藏的宝物,每过一阵也得拿出来,让别人赏玩品评,然后自己才会重新发现它的价值。

23.但是,酒在肚子里,事在心里,中间总好像隔着一层,无论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摘编/振宁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分别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白鹿洞书院。

应天书院

应天府书院即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南都学舍,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国家4A级风景区商丘古城南湖畔。

唐哀宗天佑四年(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应天府书院由此而生。

五代的后晋时期,名儒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聚众讲学,后来他的学生戚同文继续办学,应天府书院的前身就是当时归德军的南都学舍,是赵直为杨悫筑室聚徒的场所。

北宋立国初期,朝廷急需人才,实行开科取士,睢阳学舍的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登第者达五六十人之多。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远千里而至宋州求学者络绎不绝,出现了“远近学者皆归之”的盛况,睢阳学舍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后,学校一度关闭。

宋真宗时,为追念宋太祖应天顺时开创宋朝,1005年将其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改名应天府。1008年,当地人曹诚在南都学舍旧址建筑院舍150间,藏书1500卷,并请令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主院,以曹诚为助教,经由应天府知府上报朝廷,受到宋真宗赞赏,翌年将该书院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

1043年,宋仁宗下旨将应天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经应天知府、文学家晏殊等人加以扩展。范仲淹曾受教于此。

在范仲淹主讲该书院的过程中,率先明确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匡扶“道统”的书院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了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之士大夫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由此推动了宋初学术、书院学风朝经世致用方面的转变;后来又通过“庆历兴学”的若干措施,肯定、鼓励了这些成就,进一步推动了北宋书院的发展,明确了学术、大师在书院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

应天书院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被尊为四大书院之首,是四大书院中起源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最久、人才最多的书院。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现为长沙市文化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朱洞接受了学者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住宿的场所。

宋太宗咸平二年(999年),李允则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继续扩建书院的规模,增设了藏书楼、“礼殿”(又称“孔子堂”),并“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一方面积极取得了朝廷对岳麓兴学的支持,以促进书院的更大发展。咸平四年(1001年)朝廷首次赐书岳麓书院,其中有《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书。当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60余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经学家周式担任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后,书院得到迅速的发展,学生定额逾百人,周式本人还得到宋真宗的召见和鼓励,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

后来,在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持岳麓书院时,他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博约相须”“学思并进”“知行互发”“慎思审择”等原则;在学术研究方面,强调“传道”“求仁”“率性立命”。从而培养出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湖湘学派多数学者也在岳麓书院学习过。

一时间,大批游学的士子前来书院研习理学问难论辩,有的还“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当时的岳麓书院成为全国闻名的传习理学的基地。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张栻去世后,著名理学家朱熹、真德秀等人对岳麓书院的办学和传播理学,也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朱熹还将《白鹿洞书院教条》人微言轻正式的学规,颁于岳麓书院,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地方并称。

从元、明至清初,由于战乱,岳麓书院曾两度遭到焚毁,后来虽然得以重建和恢复,已不复旧观。清初,书院被禁。后康熙为了表彰理学,放宽书院政策。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并以十三经、二十一史、经书讲义等遣送至岳麓山,乾隆九年(1744年)又御书“道南正脉”匾额送至岳麓山,岳麓书院又得以复兴。

复兴后的岳麓书院,除了对斋舍屡加扩建外,其书院性质也由民办而逐渐演化为官办。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元年进士旷敏本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任职约3年,后出任石鼓书院山长,因学问精湛,出类拔萃,备受时人称颂,士子争以出其门下为幸。随着乾嘉考据学的兴起,岳麓书院往往由从事诂经考史的著名汉学家主持,学习的内容也由理学转向经史考证,特别是在雍正进士王文清主院期间,更以“群经教授诸子”。此后乾隆十六年殿试传胪(二甲第一名)罗典任山长,“唯以治经论文,启诱后进”。道光年间巡抚吴荣光在岳麓书院增设“湘水校经堂”,专以研习汉学为主。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任山长是王先谦,他是清末湖南著名的经学家。清代的岳麓书院,集聚了一代常识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师,培养出诸如王夫之、陶树、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郭嵩涛、李元度、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等著名的湖湘学者。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新政之议的呼声中,延续了近千年的岳麓书院正式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千米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时称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侍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以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

嵩阳书院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嵩阳书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其特点主要是:1.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的机关,又是学术研究的机关,实行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模式。2.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不同观点进行讲会,开展争辩。3.书院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有教无类,不受地域限制。4.书院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采用问难论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5.书院内的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知训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气节感染学生。

同类推荐
  • 大路朝天歌

    大路朝天歌

    打地球上有了文明史以来,人类就从历史的羊肠小道上蹒跚走来,一直走向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时代。人类的文明自什么时候启始?如果历史老人今天稍稍停顿一下他的脚步,回首凝望太阳系中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不知他会告诉我们哪些动人的故事。当然,有关那个迷雾般的问题,历史学家们已经做过了许多悠远的畅想和莫衷一是的界定。不过,当采访了安徽省界阜蚌高速公路的工程,当对今日的“公路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忽然产生了一个挥之不去的联想,不论历史学家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 自导自演

    自导自演

    本书分为五辑:主要为生活随笔、散文和小说合集。第一辑:视觉滞留,主要为过往生活的人生感悟。第二辑:无声默片,主要为音乐、影视的另类评论。第三辑:渐显渐隐,散文感悟,笔触较为细腻;第四辑:见幕写手,偏小说风格,人物类的描述较多。第五辑:爵士浮华:主要写一些对于近几年生活的升华部分。
  • 爱让我们更好了

    爱让我们更好了

    握一杯咖啡,在爱着/痛着/释然了/幸福着的当下读20个清清淡淡却内蕴深远的爱的故事重温初恋的温柔悸动/热恋的激情奔腾/失恋的伤痛领悟爱,终究是我们遇见过的,好的事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没有任何一段感情是浪费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被你真的爱错过。“我”经营着一家以“故事”为主题的咖啡馆,谁都可以走进去用一个故事跟“我”换一杯咖啡。因此,“我”听了很多很多故事后,精选出20个讲给你听。每一个故事,都让你更想热烈地去爱身边的人,爱这个并不完美却值得深爱的世界。
  • 一束光阴付苦茶

    一束光阴付苦茶

    本书是汪曾祺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汪曾祺对那些人、事、物的记述。全书分为西南联大、谈古论今、鸟兽虫鱼、南北游踪四辑。文中写到了闻一多、金岳霖等西南联大的故交以及在西南联大的生活往事;写到玉渊潭、钓鱼台等地的前世今生;写到草木虫鱼;写到各地游踪。汪曾祺的散文,圆融通透,绚烂至极归平淡。翻阅汪曾祺的作品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饶有趣味,又回味无穷。
  • 悦成长青少年文库:鲁滨孙漂流记

    悦成长青少年文库: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英国年轻的航海爱好者鲁滨孙,在一次海难中被风浪卷到一座荒岛上。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他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为了生存,他用自己的聪慧和坚强意志,克服了种种磨难,建造了堡垒、“别墅”和船只。他又救下土人手中的俘虏,协助英国船主收复了被海盗占领的大船。最后告别了他生活了28年的荒岛,随船返回了英国。
热门推荐
  • 小心那只吸血鬼

    小心那只吸血鬼

    这是一个尸人和吸血鬼的生死大爱。这是一个尸人为了复仇,为了爱情,变成了吸血鬼的故事。这是一段生死纠缠的虐心爱情。明知我爱你,你却为了前妻放弃将我救赎。我重生了,那我便要为自己,为家人讨回公道。伤害我的,我会一个一个讨回来......
  • 乐府阳春白雪

    乐府阳春白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

    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

    最动人的青春成长,最实用的励志小说,献给残酷现实里,正和梦想死磕的人们,寻找答案的路上,你不孤独!本书讲述了一群大学生毕业前后的友情、爱情、就业以及为梦想奋斗的动人故事:他们是梦想家苏杨,花花公子马平志,诗人李庄明;她们是物质女白晶晶,小龙女陈菲儿,野蛮女张楚红。他们是三对狭路相逢的恋人,上演着三段或浪漫或动人的恋情。毕业就像是突如其来的终止符,将一切美好生活全部打散。就业、失业、相爱、离散、痛哭、迷惘、执念、手足无措、梦想奋斗……社会有多么现实,奋斗就有多么艰辛;奋斗有多么艰辛,梦想就有多么珍贵。他们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真实的人生。
  • 三千界次元魔神

    三千界次元魔神

    系统:宿主恭喜你被次元魔神系统绑架,哦,不对是绑定,叶落:你刚刚有说绑架的吧,有的吧!系统:宿主那只是你的错觉,本系统特别良心,怎么可能会还宿主呢!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超越时空的作家,又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作家。正如世界有多复杂,人有多复杂,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也有多复杂一样。现在,俄罗斯和全世界已悄然兴起一门新的学问——陀思妥耶夫斯基学。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是个谜,他的作品也是个谜。破译这个谜,是全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学家研究的基本课题。专家们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创作,一般分为两个时期:西伯利亚之前和西伯利亚之后。本书《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一八六一)则处于这两个时期之间,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既保留了四十年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风格,又承上启下,开创了作家后期以探索社会秘密、人心秘密为主的社会-心理-哲理小说的先河。
  • 尘落起熙

    尘落起熙

    她是国公府的庶长女。韵定国,百姓丰衣足食,看似国泰民安,可朝廷内乱暗潮汹涌。在太后与皇帝分庭抗争的局面下,作为朝廷内外都日渐强盛且保持着中立的洛氏一族,它的决定至关重要的,洛源熙作为洛氏一族庶出的长女,太后为了形势所需,一招险棋懿旨将洛源熙嫁给了手握大权的端王——沐尘逍,本以为是借机安派了端王府的眼线,招揽了洛氏一族,可洛源熙知道太后心思,丝毫不为所动,反而与沐尘逍恩爱非常。她知道她身上背负的家族责任,也知道朝廷内外有多少人妒恨她,尘逍待她的好让她以为她嫁对了人,可世事无常,经历了背叛、经历了生死,她才慢慢发现自己的身世,自己被利用的真相......嗤笑自己的愚钝天真,嗤笑自己与敌人的心机争斗皆是徒劳,嗤笑自己错付了真心......可她却不知,他对她,也早已是动了真情......灼热牢笼,摆脱束缚,她封闭了她的内心,可她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的一切,她回来了,回来为自己活一次......
  • 掌故演义(残缺本)

    掌故演义(残缺本)

    清代小说《掌故演义》七回。小说从明末写起。朱明王朝日薄西山,海内大乱,山陕地区出了两人造反。一个李自成,一个张献忠。不仅内乱四起,而且外患迭连。最使明廷头痛的是东北满族的侵扰,最终导致萨尔浒明军的惨败。展现了历史风云,值得阅读。
  • 今天的饭局谁买单

    今天的饭局谁买单

    许晴雯忐忑着再次来到方德律师的办公室门口,抬手刚要敲门,从敞开的门缝看到里面有客人,她就停住了,觉得站不稳,就手扶墙壁,使劲闭着眼睛,叹出一口长气,才觉得好一点。几个月前从这里抱着上百万财产的转交证书和银行支票走出去时,她没想到自己还会回来。那时尽管自己的心理充满了矛盾和疑惑,但神情是平常的,人也很有精神;而这次回来,她却觉得自己浑身无力,从走廊上的大镜子中,她看到了自己的憔悴和萎靡,眼睛里充满了忧伤。出来送客的方德律师看见她几乎是大吃一惊,与客人摆摆手,就急忙过来扶住她的肩膀询问:“许女士,你怎么了?病了吗?要不要去看医生?”
  • 墨铠HERO

    墨铠HERO

    在未来某个时代,源于一次意外,微“奇点”的诞生,导致未来无尽的时空与平行宇宙无比混乱少年为了了拯救自己所爱的人,不惜穿越时空也要寻找到她。走上因果轮回之路,少年从弱小,一步一步走上强者之路,并且试图修复时间线,在流浪的时空的旅途中,斩异兽,灭异族,更无意探索到宇宙起源。最终通过起源,修复了时间线,一切也恢复原状,也回到起点。
  • 你是我追逐的光芒

    你是我追逐的光芒

    顾晚樱与路离的偶然相遇,却无意间给路离带来希望。顾晚樱小时候说的谎言,却让路离深信不疑。不论在什么时候,路离总是在她的眼神里看到希望的光芒。两人相遇的缘分让人惊叹,从小到大――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在别人面前路离是好孩子,只有自己知道对方是什么样子。变着法的欺负她,套路她,调侃她。东西直到失去才会珍惜,有一天,两人迎来分别。这时候顾同学已离不开路离。彼此约定,樱花落便是归期。可惜很多东西错过了便是错过。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