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7100000033

第33章 学习 学习 再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发展(1)

第一节 科教兴国: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自19世纪以来,已有一些国家的决策者注意到教育、科技在富国、强国中的作用,并相继打出“教育立国”、“技术立国”、“科技立国”的旗号。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提出“教育立国”,在20世纪60年代又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都提出过相类似的口号并付诸实施,收到实效。

我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丧权割地,中华民族屡遭列强凌辱。不少志士仁人也在摸索强国之道,有主张“实业救国”的,有依靠“船坚炮利强国”的,也有希望“教育救国”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种种救国方略已成为过去,但如何才能兴国、富国、强国,却困扰了我们几十年,其间走过多少大大小小的弯路!

1978年至今,我国进入了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并先后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将此作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基本国策和大政方针。

在起草《关于加速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过程中,最初几稿提出的都是“科技兴国”战略。在多次征求各界人士意见的过程中,几经推敲,才确定为“科教兴国”战略。从“科技兴国”到“科教兴国”,这一字更动,价值千金!既充分考虑到教育和科技在使国家富强、社会兴旺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说明了教育和科技的特殊关系以及相互融会所能迸发出来的巨大能量。一个正确战略的提出,虽然开了一个好头,但以为从此便道路平坦、一帆风顺,那也过于天真。

在我国建国以来这几十年的历程中,政治思想和物质生产曾交替担当过兴国、强国的“中心”角色,何曾有过让科技和教育来“担纲”的时候?传统思想认为科技和教育不过是两种精神力量而已。说得直白一点,“教育能当饭吃吗?”“科学能当饭吃吗?”我国在计划体制下,在国家、地方以及各行各业的决策、计划、管理过程中,教育和科技应当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那时已经形成定势。诸如教育经费、科技经费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中的比例,给科技事业的贷款在银行、金融系统中的位置和规模,科技人员、教师的工资待遇,科技、教育在各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工矿企业与学校、科研院所的优先顺序和支持力度,等等,事实上是几十年一贯制。

如今这种关系几乎要颠倒过来,科学技术成了第一生产力,把科技和教育提高到“兴国支柱”的地位,因此在国家、地方、各行各业的决策、计划、管理中发生的种种变化,无疑于一场革命,包括观念上的革命和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变革。

所谓观念上的革命,包括对这样一些道理的深刻理解:知识就是力量;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科技发展,进而也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国民文化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征之一;教育是国家富强、社会兴旺的基础事业;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依靠物质资料、劳动力数量投入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观念上的革命越是深刻和彻底,实践过程中的变革也就越深刻和彻底。

当然,这绝对不是说精神万能,只是表明观念革命对实践变革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实际运行过程的中种种复杂性。

例如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科技、教育事业的特点来看,近期内政府投入都应该起着主导作用。尽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千方百计地增加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但与预期目标还有相当距离。这就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之一。

当然,从投入来源来看,企业也是很重要的来源。以科技投入而论,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在全国科技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地位极不相称。而企业恰恰是科技成果的受益方。困难在于,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重视科技开发的市场需求动力还不足。同时也要指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主管对于技术市场、技术开发、技术创新、风险意识、风险资金这一套东西还比较陌生或不够熟悉,未能用好有限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解决这类问题,除了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之外,提高企业家的科技意识也是迫在眉睫。

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还不只是增加投入的问题,本身也有个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问题。但是,当一个国家的教育实力和科技实力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时,国家要集中有限资源,使教育和科技先行一步,然后才有经济繁荣,才有持续增长的收获。我们目前处在国家资源极其有限,必需选择优先目标这样一个十分关键而又十分困难的时期,只有成功地跨越了这个时期,科技、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才会展示得相当明显。

第二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智能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和信息传播手段的日益发展,知识量在短时间内发生猛增现象,有人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知识爆炸”。这种知识量猛增现象,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最早研究知识量猛增的是美国美以美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弗里蒙特·赖德。1944年,赖德发现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图书馆藏书量平均每16年翻一番,他还以耶鲁大学图书馆为例来说明他的研究成果。耶鲁大学图书馆在18世纪初期藏书1000部,按16年翻一番的规律,到1938年该馆藏书应该增加到260万部左右。经调查,1938年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实际藏书为274.8万部,与理论的“标准增长率”十分接近,说明赖德所发现的图书增长率是可信的。

继弗里蒙特·赖德之后,美国科技史学家德里克·普赖斯对知识量作了深入的研究,把赖德发现的增长率推广应用于科学知识的全部领域。普赖斯在他的名著《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一书中,以科学杂志和学术文章为知识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进而对知识量的增长率进行推算,最早保存下来的科学杂志是1665年首次出版的《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此后科学杂志的数量不断增加:1750年为10种左右;19世纪初期达100种左右;19世纪中期达1000种;1990年达10000种,由此普赖斯得出结论:科学杂志是每50年增加10倍。同时普赖斯又对提要性杂志的增长率进行了推算。1830年出版第一种提要性杂志,此后这种杂志也是沿着每50年增加10倍的速率不断增长着,到1950年达300种左右。普赖斯据此得出一个杂志的数目“按指数增长”的规律,而“包含于其中的常数,实际上大约15年增加一倍;50年内增加十倍;在一个半世纪内增加1000倍……”此外,普赖斯还研究了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目的增长率,他对自1918年开始刊载于《物理提要》上的文章数进行了研究,发现文章总数一直是沿着一条按指数增长的规律发展着,其误差范围不超过总数的1%。进而,普赖斯以1951年以来的大约30个这样的分析为基础作出结论说:似乎没有理由怀疑任何正常的、日益增长的科学领域内的文献是按指数增加的,每间隔大约10~15年的时间增加1倍,每年增长5%~7%。

如果说,工业革命初期就有知识量猛增的现象,那么,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现象则更为显著。80年代每年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大约500万篇,平均每天发表包含新知识的论文已达1.3~1.4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近20年来,每年形成文献资料的页数,美国约1750亿页。7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出版新书50万种,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在12万种科技图书中,自然科学图书有3万余种,技术科学图书有9万余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隶属的“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系统”的统计,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60年代以来已从9.5%增长到10.6%,到80年代每年增长率达12.5%。据说,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40小时,光是浏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就要读18年,可见,知识量的增长速度之快。

虽然知识量的急骤增长不是“知识经济”所特有,但知识的加速增长是不可否定的事实。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风险、高竞争和高压力的别开生面的21世纪,新的知识不断猛增,新的专业领域不断扩大。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只有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

教育领域中曾经盛行“仓库理论”。“仓库理论”认为“脑子是储存事实的仓库”,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知道的事实越多,知识收集得越多,则越有学问。因此“仓库理论”十分重视记忆,因为记忆是积累知识的最佳方法。中国崇尚博闻理论,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然而,这种“多识”的仓库型人才是难以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局面的。

首先,把人的大脑仅仅视为“储存事实的仓库”的观点是片面的。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大脑有4个功能区域:一是从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对这些感觉进行收集整理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把已有知识和新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由此可见贮存功能仅是大脑功能的一部分。如果仅把大脑视为“储存事实的仓库”,一味追求知识量的储存,将会造成大脑功能发展的不平衡性,助长呆读死记的风气,使大脑其他多种功能得不到发挥,科学史上的大量事实证明,缺乏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人,是很难在科学事业上作出出色贡献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可是考虑出的新思想、新方案,却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新知识的巨流排山倒海般地涌来,使大脑这个“仓库”来不及包容如此巨量的信息。据德国学者哈根·拜因豪尔统计,“今天一个科学家,即使日以继夜地工作,也只能阅览有关他自己这个专业的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5%。”更何况,如今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已使人们获得信息变得十分便捷。知识的存贮则由于光盘的出现而变得更为有效。如我国修篡于18世纪的《四库全书》,含书3400余种,79300余卷,约8亿汉字。由于它浩繁的卷帙,庞大的体积使一般规模的图书馆望而却步,而用光盘存贮,图形版只需160余张光盘,全文字版仅需10余张。又如我国从1985年起用7年时间建立了《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当你需要从这部巨著中查气象方面“风”的资料时,用传统的阅读检索方法所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如今运用超文本阅读和计算机自动检索方法,只需键入“风”、“气象”等关键词,并加以限制,只需短短的六秒钟电脑就会在通读《二十五史》全文的基础上为你筛选出10968段相关文字和14918个词目,组成特殊文本供你阅读。由此可见电子资料库为人类带来多大的福音,解放了人们多少繁重的记忆性劳动。所以,用电子计算机来贮存知识、信息等,使人们从繁重的记忆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智慧集中到整理人类的知识,全面考察、融会贯通,从而进行更高的创造性脑力劳动。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使知识贮存和获取十分便捷,并不是说学校可以忽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只有让学生掌握宽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日后才能以简驭繁,触类旁通,比较顺利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情况。为此,高等教育,应强调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数学,避免过早地把学生引入专门训练。国外的一些大学,对此作了尝试。法国的理科高等院校,把一、二年级作为“初学阶段”,以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学-生物、生物-地学这四门列为共同基础学科,组织基础理论教学。日本的高等院校,新生入学后先要在“教养部”学习两年普通基础课程。德国在培养工程师的教育中,前两年都用来进行基础教育。

向受教育者传授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智能,从来就有不可代替的意义。所谓智能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智能。只有培养学生的智能,才能使他们凭借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从而有效地驾驭并灵活地运用知识。形象地说,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培养学生的智能,我们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能力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所必不可少的。

同类推荐
  •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礼仪规范的形成,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反复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通过某种风俗、习惯和传统的行为方式固定下来。这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不断地支配或控制着人们的交往活动,它规定着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中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奏国歌时要起立,行注目礼;参加宴会时要穿晚礼服等。其实,礼仪就是规定了一条人们该走的固定的轨道,或者说,为人们的社会生活规定了一套应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得体,顺畅;违背它或偏离它,往往会遭到社会习俗的惩罚,甚至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 北大人的社交课

    北大人的社交课

    《北大人的社交课》就是一部帮人成长、助人成功的实用交际学,它摆脱了冗长的理论带来的无益的教条和说教,也避免了因过于实际而产生的人情冷漠、“厚黑”当先的消极影响,着重于与人交往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本有样可学的社会实用手册。
  • 在你彷徨的时候,总有人在前行

    在你彷徨的时候,总有人在前行

    生活是有需要努力和拼搏精神的。它并不会因为你的“特殊状况”而开绿灯,它不会因为你的迷茫而有所宽容,也不会因为你的彷徨而手下留情。你所能做的,只有抛却迷茫彷徨,拥抱激情洒脱,在人生之路上含着眼泪,忍着疼痛,淌着汗水,奋力向前跑。张天怡邀请你一同奋战于这个世界,让它滋养你的心灵,给你武器、给你力量,然后从容地投入生活。无论路途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身姿挺拔!
  • EQ情商:管理自我情绪的50个秘密法则

    EQ情商:管理自我情绪的50个秘密法则

    本系列丛书通过一个个精彩的Q故事:智商故事、情商故事、创意商故事、德商故事、财商故事、学商故事,帮助青少年朋友体验百味生活,感受别样人生,积淀精神财富,寻找理想方向,领悟生命意义,收获勇气、美德、智慧、成功和快乐!
  •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全集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全集

    了解了人性,你就能读懂他人,而读懂了他人,你就能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掌控周围的人和事,掌控一切。纵观古今中外,能够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大人物一般都有自己独到的控人之策,制人之道。《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全集》就是一本了解人性、洞悉人性,从而掌控人性的必备手册。在书中,我们首先带您认识真实的人性,分析人性中的美好与弱点;接下来讲述每个人都应该掌控的人性透视术,帮助您洞悉人性,趋利避害;然后告诉大家人性丛林中必知的生存规则,只有按规则行事才能游刃有余,自在行走;最后通过实战指导,告诉大家如何在求人办事、人脉、职场、生活中了解对手,掌控对方,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热门推荐
  • 世界以痛吻你

    世界以痛吻你

    十六岁,她想轻生,是他的出现让她有了活下去的欲望。在他的过去里曾是一片冰冷黑暗,遇见她之后才明白,原来这世间一直对他温柔以待。(ps:其实是《男神太美:污入妖途》的配角陆简和小妞陈静好的感情戏,请原谅我的脑洞大开吧)
  • 快穿之反派我来拯救你啦

    快穿之反派我来拯救你啦

    从小被称为天才的寻仙宗老祖宗戚竹雪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烦恼,她想长高。有一天,一个系统找上她,说如果她去其他小世界之中完成任务,她就可以长高。小祖宗戚竹雪:笑容逐渐失控!嘿嘿嘿(?﹃??)。系统:忽然感觉自己身上有些冷!小祖宗戚竹雪:那还等什么,赶紧上啊!!于是,系统第一次被挟持着去做任务!系统:????第一次见到如此迫不及待的宿主!感觉自己废了_(:з」∠)_
  • 写你所做:岗位分析的6大纲要

    写你所做:岗位分析的6大纲要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分为“了解、掌握 、操作、制定、制作和评定”6大模块,系统介绍了岗位分析的全过程,着重介绍了岗位分析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并对其中涉及的关键点作了详细阐述。
  • The White People

    The White Peop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妖怪也要谈恋爱

    老妖怪也要谈恋爱

    不知道被封印了多久……意外被一个系统救了"我可以帮你重见天日。"重见天日……可以吗?曾经做过的什么我都忘了。"不过你得帮我完成任务。"美丽的阳光我再也没有看见过。怎么可能会不愿意?怎么可能还会呆在那个暗无天日的黑漆漆的地方。"好""将任务完成之后,我会去请主神帮你找回身体"对啊,现在我还只是个灵魂……因为发现法力并没有消散!我到底是谁?我为什么会有这么高强的法刀?
  • 再忙也要看的77条心理定律

    再忙也要看的77条心理定律

    人们总是说这个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但是心理学家却说这个社会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总是说人心叵测,但是心理学家用事实证明人心是可以揣摩的。心理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总结出许许多多适应于生活、工作、交往的心理学法则。以往人们只是局限于心理定律本身所适应的社会领域,但事实上,这些定律对人生也有“导航灯”的作用。因为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设立目标、与人交往、领导组织都可以应用这些原理和定律。本书详尽分析了每个心理定律,既有对这些定律的详尽介绍,同时也举出了生动详实的例子加以说明,使这些定律更实用,更具指导意义。
  • 叶魔窟

    叶魔窟

    架空修仙本作品小虐期间会有甜本作品更新缓慢但绝不弃文
  • 余生要你

    余生要你

    她与她从出生变被调换了身份,她成了墨家千金大小姐,她成了一个不被父母所爱的孩子他与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本以为一切水到渠成,花开并蒂,不想一场车祸,让墨九毅然决然出走异国他乡10年。10年后归来,还好,他依旧在。顾子苏认识林安深,未见其他便迷其声,从此死缠烂打追到手,却不辞而别。5年后重逢,她早已不是当初的她…而这次是他死缠烂打。
  • 惠勒泡沫

    惠勒泡沫

    自从2333年量子领域的重大突破之后,世界上就多了一种人,他们穿梭于惠勒泡沫中,寻找着能够延长人类寿命的办法....
  • 国民女神甜如蜜

    国民女神甜如蜜

    鱼龙混杂的娱乐圈,十年辉煌,千万粉丝的支持,却敌不过幕后的一双黑手。十年前到今时今日,她似乎嗅到了阴谋诡计的味道,戏中戏,谜中谜,当她察觉时,他们已经身在戏中成为棋子。很好呐,这样才有趣,不是吗?卧……槽……说好的禁Y系呢?人前一副高冷内敛的模样,人后随时随地对她上0下0其0手是怎么回事?1V1,傲娇自恋的女王VS高冷腹黑的禁Y男。“乖,息影,我养你。”“不要,本女王喜欢演戏!”包子:“老妈,你不是说拍吻戏借位,找替身吗?那这是什么?……”手指向电视机,犀利的眼神看透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