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8000000062

第62章 从状元到巨商的实业大王:张謇(1)

1.张謇事略:不恋当官恋实业

张謇是中国清末的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首脑人物。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7月1日生于江苏南通,1926年8月24日卒于同地。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时值中日甲午战争新败,张謇鉴于当时政治革新无望,决心投身兴办实业和教育。1896年,在南通筹办大生纱厂。其后陆续创办许多重要企业,并创设淮海实业银行,形成以张謇为首的大生资本集团,其鼎盛时期的总资本约为三四千万元。张謇在经营实业的同时,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以经营实业所获盈余之一部和劝募所得,在本地先后创办通州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和十余所职业学校以及图书馆、剧场、医院等。在外地,由张謇倡议或资助而设立的学校有:吴淞商船学校、水产专门学校、中国公学、复旦学院、南京高等师范等。因创办实业、教育卓著成效而名噪东南,清末曾任中央教育会会长,在清末立宪运动中,张謇发动各省咨议局代表进京联合请愿,要求召开国会。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他被任为实业总长,未就职。1913年,出任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1915年,因不满袁世凯公然恢复帝制,辞职南归。返乡后继续从事实业、教育和地方自治事业。由于连年混战、外商对华倾销,大生资本集团各企业负债累累。1925年7月,大生各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被债权人上海、金城等银行接管。张謇著有《张季子九录》、《柳西草堂日记》和《啬翁自订年谱》等。

毛泽东主席说:“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我们不要忘记四个人……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

2.科考屡受挫,无心插柳中状元

清朝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853年7月11日),张謇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一个富裕农民兼小商人的家庭。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农家子弟,后来,竟会中了状元。但他没有像历代高中的学子那样进入封建官僚机构去做官,终老于官场,而是视官爵如过眼烟云,另外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把全部精力用在创办新式实业与社会教育上,成为人人敬仰的状元商人。

张謇从小即入私塾读书,10岁时已经熟读四书、五经,13岁时居然能“制艺成篇”了。读书之余,也在家中干些农活和杂活,体验了稼穑之艰难,这一历练对他后来的人生道路有着不小的影响。

同治七年(1868年),15岁的张謇开始进入科举考场。经过发愤准备,终考中秀才。此后家道中落,负债颇多,在窘困的境况中张謇仍读书不辍,学业有很大长进,并开始受到地方上层人士的注意。同治十三年(1874年),21岁的张謇离家谋生,到南京给江宁发审局委员孙云锦当书记,从而开始了他的游幕生涯。在南京,由于公务不多,张謇有余暇遍访名流耆宿,领受教诲,学问和社会经验都更上一层楼,为他后来的进一步上升打下了良好基础。光绪二年(1876年),张謇入庆军统领吴长庆幕府,为吴办理公文。在此期间,他继续读书求学,与师友酬应唱和,并多次参加科试、会考和乡试,成绩虽很优异,但乡试仍未能获捷,迟迟中不了举人。

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趁机派军舰干涉朝鲜内政,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援朝,以抗日本。清政府遂派吴长庆率军入朝,张謇随同赴朝,帮助吴于军前筹划,参与了庆军历次重大决策。因办事干练,镇静应对,张謇多次受到朝鲜国王和吴长庆的赞誉。光绪十年(1884年)四月,吴长庆奉调回国,不久病逝,张謇为之料理完后事后,离开庆军,回到家乡。

光绪十一年(1885年),张謇再次进入科场,在京师参加了顺天乡试,结果以第二名录取,终于当上了举人。由于他是南方人中在“北榜”(指顺天会试)名次最靠前者,按习惯被称作“南元”,名声很是显赫,成为不少达官贵人着意延揽的对象。此后,张謇又陆续参加多次科考,但始终不顺,屡屡名落孙山。从同治七年(1868年)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总共25年间,他历经县、州、院、乡、会等各级考试20多次,直接消磨在考场中的时间就达120天之多。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自然使张謇灰心丧气,并且对空洞陈腐的八股制艺感到厌倦。

张謇在考场上虽然连年受挫,但这些年里他也不是毫无收获,与南派清流官僚的结合,便使他获取了另一处进取的机缘。作为曾入吴长庆幕的后起之秀,张謇很为南派清流们看重,认为他的品格与才识足以成大业,光绪帝的老师翁同和尤为赏识他。清流们利用手中有限的主试录取权力,曾数次欲暗中帮助张謇取中进士,但都没有成功。与清流们的相交,使张謇进一步卷入政治派系斗争的漩涡。

在应考的这些年里,张謇还“经营乡里”,为家乡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他先是下气力办理通海花布减捐事宜。通州、海门一带盛产棉花,手工棉纺织业与棉布商业已有相当发展,但封建政府对棉布所征的苛捐杂税却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张謇由于家庭经商的原因,与家乡商人的关系比较密切,也深知过重厘捐对商人的危害,于是他联络各处棉布商人,请求政府减少厘金征收数额。不过,令张謇失望的是,频繁的减捐活动未能取得实际成效。此后他又开始提倡改良和发展蚕桑事业。南通一带农家本无养蚕习惯,张謇就带头育蚕,并号召乡人也植桑育蚕,但民间反应极为冷淡。张謇于是又转而仿照西法集资兴办公司,以购桑育蚕。这个办法本来可行,但因缺乏资金,结果仅买来几千棵桑苗散卖给乡人种植。张謇前后花了四五年时间苦心提倡种桑养蚕,但都不见成效,原因是南通一带手工缫丝业很不发达,新茧上市很少有人收购,形成“丝不成市”的冷落局面。如果运到上海、苏州贩卖,沿途又要受到重重厘卡的盘剥,最终大都会蚀本。这样,农家自然是不愿种桑养蚕了。张謇认识到这又是厘捐造成的恶果,如果不是厘卡层层盘剥,发展蚕桑业是会给家乡带来富源的。于是他便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邀集一批人,吁请两江总督免除丝捐10年以兴蚕利。经过不少波折,总算达到了目的。随后他又劝说州县官就地招商开行收茧。生丝本来是当时出口货物之大宗,南通一带蚕茧业经免捐设行,争相收购,极大地刺激了该业的发展,形成一股小小的兴办蚕桑热潮。不幸的是,正在蚕业大兴之际,封建官府又见利眼红,推翻了免捐成案,要丝商补交历年已免除的丝捐,丝商由此受到较大的损失,进而把损失转嫁到蚕农身上,严重损伤了农民养蚕的积极性。这样,张謇发展蚕业以富家乡的实践又失败了,使他受到很大的打击。

经济活动的失败,虽使张謇心灰意冷,但他也有意外收获,即通过这些活动,与当地花布商、典商、木商、烟商、纸商、洋药商和一些中小地主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些人成了他日后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支持者和社会基础。

除经济活动外,张謇仍未脱书生本色,在应考之余,曾先后主持过江苏赣榆选青书院和瀛洲书院,并兼修县志,还致力于学术著述,先后写成《释书谱》、《说文或从体例错》、《蜀先主论》、《赣榆释》等。此时的张謇已有了更多的经世致用思想并把志趣集注于实际事务中,所以未从事非常系统的学术研究。

光绪二十年(1894年),适逢慈禧太后60寿辰,特地举行了一次“恩科会试”。此时张謇已对科考得中毫无信心,但迫于父命只得进京赶考。他本来怀着无可无不可的心绪随意应付,却不料礼部会试竟然取中第六十名贡士,随后在礼部复试中又取中一等第十名,这就取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殿试之后,由于翁同和的大力推荐,张謇被取为一甲第一名,高中状元。状元及第是科举士人最高的荣誉,张謇曾苦读多年求取不到,在不惑之年已无意于此,却偏偏高中状元,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中状元后,张謇依循例被授为翰林院修撰。此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之际,清政府内部帝后两党矛盾激化。以翁同和为首的清流派拥戴光绪皇帝,大发主战议论,强烈抨击畏日如虎的李鸿章,借以冲击后党与主和派,想为徒有“亲政”虚名的光绪帝争取一些实权。名噪一时的新科状元张謇,早在家乡时即与清流派接近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时因政见相同就更结合紧密了。所以他很快成为清流派帝党中的佼佼者,并时常通过翁同和向皇帝转达自己的主张,实则已是清流派的决策人之一。

正当清廷内部帝后两党主战主和之争极为激烈的时候,张謇突然接到父亲病逝的消息,只得循例离职回籍守制。他匆匆离开政争纷纭的北京,回到家乡。

3.图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着被瓜分乃至亡国的巨大灾难。面对此种结局,爱国志士不甘忍受,纷纷行动起来,掀起了一场爱国救亡和维新变法的浪潮,并强烈要求独立发展民族工业,以为国家自强之基础。在此潮流的影响下,张謇也被激发起来,开始思索新的救国之路,并逐渐形成“实业救国”的思想。

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他认为,《马关条约》准许外国资本在中国内部设厂,将使中国经济面临更深的危机,外国对中国经济侵略的重心将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为此,中国应尽快讲求商务、工艺,各省应建立商务局、工政局,提倡招商设局、建立公司,抵制外国设厂和洋货倾销。民族危机的刺激,中外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使这个已踏上士大夫之途的状元,把注意力转向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上,提出了“中国须兴实业,其责须士大夫先之”的主张。在民族工业和民族商业的关系方面,张謇认为应该把工业放在首位。他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徙之利。”要发展民族工商业,就必须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张謇对此有很深的认识。他主张各省应广设学堂,延聘外洋教师讲授西方各类有助于近代化的专门课程,并强调不仅要“培之于先”,更要注意“用之于后”,充分发挥培养出来的新式人才的作用。对教育与实业的关系,张謇也有自己的见解,认为:“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实业需要人才,人才出于学校。但兴办学校需要经费,这又不得不仰仗于实业,所以张謇觉得自己的救国宏图还是得从实业入手。正因为有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和具体打算,已脱离封建士大夫窠臼的张謇便想把它付诸实践,于是他开始踏上创办实业的艰难历程,创造了状元办厂的奇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底,总理衙门奏请谕令各省设立商务局,其具体方案与张謇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有关建议相近,即想以此“维护华商,渐收权利”。其原则是:“官为设局,一切仍听商办,以联其情”。首先奉命设立商务局的,正是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张之洞。光绪二十二年(1898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在南通设立商务局,让张謇带头开家乡兴办近代工商业之风气。

张謇已有投资办企业的打算,历史又偏偏在这时候为他创造了契机,所以他乘设商务局之良机,办起了大生纱厂。张謇选择纱厂作为其实业建设的突破口,并非偶然,乃是因为南通地区的地理位置、土壤、温度、降雨量、霜期都很适宜种植棉花,不仅产量高,而且质地洁白并富有弹性,素以“沙花”著称。本地手工棉纺织业也很发达,“通州大布”历来都畅销于东北市场。随着棉纱织业的持续发展,对机纱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这些条件都很有利于张謇创办纱厂。另外,张謇与当地花、布商人早就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兴办纱厂颇得地利人和之便。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促使张謇办纱厂的重要原因,这就是出于抵御外国经济侵略的考虑。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比以往更加疯狂,在潮水般涌入中国的外国商品中,洋纱所占比重最大。棉纺织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之一,民族资本主义自然首先要在这个部门奋起同洋商竞争。具有一腔爱国热血的张謇当然也不甘人后,要在这个最具挑战性的部门一显身手,以实际行动抵制洋货的倾销。

大生纱厂最初定为“官招商办”。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冬起,张謇开始“招商”。经过两个多月的“招商”活动,他邀集了本地花布商沈燮均、陈维镛、刘桂馨,上海绅商郭勋、樊芬、潘华茂等6人认办,这便是大生纱厂初期的所谓“通沪六董”。他们反复磋商后,确定了大生纱厂为商办,预计招股60万两,先办纱机2万锭。股票仿照西法,以100两为一股,共计6000股。

同类推荐
  • 北唐天下

    北唐天下

    第四本新书《六贼纨绔》准备签约了,希望可以得到朋友们的认可与支持,多多收藏与推荐,感谢支持地朋友,有你们,我才一路坚持!
  • 动荡与变革:近代前编(1840—1919)

    动荡与变革:近代前编(1840—1919)

    在“近代前编(1840—1919)”中,突出地体现了一个“新”字。学术研究的意义在于创新,鉴别一部学术著作价值高低的标准,同样要看它是否具有新意。如果用这种观点来看,白寿彝先生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是充满新意的,无论在内容、风格等方面都体现了“新”的特征。首先是体现出了“通”,基本的要求是做到了“通”。白先生在谈到中国近代史的时候说:“中国有关的文献资料、研究状况等近代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置身近代洪炉接受考验的历史,是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都遭到失败时期的历史,而从总相上看又是阻碍西方帝国主义东侵的历史。”由此可见,白先生是打破了以往著述的常规,把近代中国的各个方面融通起来考虑的。
  • 血浴狂飙

    血浴狂飙

    这是由一群起于草莽而纵横捭阖的人留传下来的令人开卷唏嘘掩卷深思的真实故事。在他们的故事里,包含着山规盟约、侠义豪情、绿林暗语、英雄相惜、江湖规则……在他们的故事里,充斥着涕泪交流、血肉横飞、明争暗斗、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在他们的故事里,交织着爱与恨、恩与怨、血与火、情与仇、沉与浮、生与死……他们,就是豫西蹚将!
  • 大汉最强军师

    大汉最强军师

    一觉醒来,魂穿汉末,成了诸葛亮。辅佐刘备?不行!根基太差了。辅佐曹操?不行!疑心太重了。辅佐袁绍?不行!竖子不足与为谋。刘辩:“董卓又打进来了,孔明教我。”诸葛明无语望苍天,轻摇羽扇,一瞬间风卷残云。这是什么情况,道法,内气,灵气,七仙女?这是来到了神话三国了吧。
  • 贵州榜样

    贵州榜样

    本书是贵州省委宣传部牵头,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组织编写的30余位贵州先进典型人物。他们有盲人教师刘芳;有呕心沥血的县委书记姜仕坤;有为民引水,力拔穷根的81岁村支书黄大发;有“中国生态英雄”、“贵州造林王”吴庆贤……贵州榜样的名字在全社会广为传颂,贵州榜样的感人事迹,在人们心中久久回响,他们是在贵州崇山峻岭深处挺起的铮铮脊梁,他们是贵州人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丰碑。展示创新发展的新形象,凝聚苦干实干助跨越的精气神,传递同心同德奔小康的正能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无比强大精神力量。
热门推荐
  • 难四

    难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端调查之大脑游戏

    异端调查之大脑游戏

    新书《流离运》更新中,欢迎大家支持!——————————向崇礼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特殊基因优化人之一。他的出生并不单纯,蓝海洋说他是人类的未来。如此高帽从何说起?有了他人类未来会怎样?没有他人类又将陷入怎样的境地?人类发展欣欣向荣的背后,异端分子的存在仿佛预示着什么。一切的答案尽在向崇礼的大脑中,而被调查大脑的只有死人!
  • 丞相公子是妹子

    丞相公子是妹子

    她叫萧然,她是一个街头走一走的小混混。死后竟然复活,成了一个温润如玉的小公子?惊!(马上掏裤裆)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不是个男的。但是自此以后,她却再也没有遵守过人设。“美人~你好香~”“来,么一个。”“你有打火机吗?”……直到有一天。一个冷着脸长相妖孽的男人,硬生生的造出了打火机。板着脸说道。“有打火机了,别到处瞎点。”顿了顿。“点我。”自此她过上了日常被夫管严的悲催生活。“我想出趟门儿。”某男甩脸子,“爱我你就带我去。”“我想吃糖葫芦。”某男看着某人肚子,“外面的对宝宝不好,我给你做。”“我不要带孩子了!”某男下令“来人!把他们送到学堂。”随后看向一片愣着的某人,“早就看那群娃不爽了,成天和我抢老婆。”一个超粘人的夫君怎么破!?………………?
  • 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新解:基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立场

    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新解:基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立场

    本书旨在初步形成运用马克思正义观研究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的理论框架,走出对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的片面理论认识误区,最终落脚到思考当代中国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的问题困境、成因及解决之道,以期推动当代中国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问题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在实践上引发更多对劳动者保护问题的深切关注,进而促进当代中国在劳动关系领域对于社会正义强烈诉求的实现与超越。
  • 新编咳喘病配餐宜忌

    新编咳喘病配餐宜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营养、健康问题。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不仅仅只是为了充饥果腹,“怎样才能吃得可口?怎样才能吃出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书帮您从花样繁多的菜式中精选出适合您的营养好菜,有针对性地介绍几百道常吃、易做的菜式,集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和全面性于一体,一定能够满足您和家人的需要。最新、最全、最完美的咳喘病配餐大系!方便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区、不同口味的人士阅读。
  • 霸宠甜妻:老公,手下留情

    霸宠甜妻:老公,手下留情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董家大小姐从小不正干,母亲死了是她克的,男友出轨是她作的,整个魔都没人敢要,董小姐只好自己找人送嫁,好容易找到一个,却是个住房靠借,吃饭靠蹭,花钱靠银行的“小白脸”,人说,他最大的优点是长了一副好皮囊……可董小姐才不管别人怎么说,二十一世纪了,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日子照样滋润!男人看着她,腹黑一笑:钱不用赚,到银行拿就行。董小姐皱眉:银行你家开的呀?男人嘴角一勾:是的。
  • 最后的黑武神

    最后的黑武神

    一个来自神界的武神之子流落到纷争不断的大陆,他背负着一个神族的血脉以及一个蓄谋已久的旷世阴谋。流川十二作品。天降朱火,武神降临!那些隐藏在黑暗里的氏族重新现世,青云宗、风魔族、豪锋武神氏、寂静宗、紫虬罗氏……。一个孩子,一支血脉,将北荒与南域染红;一个阴谋,一身金甲,把天国同仙界倾覆。身处于乱世中,他们的命运该何去何从?光怪陆离的世界,三界交织于一点,起始之章————最后的黑武神!
  • 愿你优雅淡定,无需取悦这世界

    愿你优雅淡定,无需取悦这世界

    没有一味的说教,没有沉闷鸡汤,这里的每一篇能量暖文,都是你的朋友。朋友能做什么?听你诉苦、陪你哭泣、喂你吃药、给你温暖。给饱经磨砺却仍想硬着头皮走下去的你加把劲,给不知如何过好这一生的你提供友情提示。它想告诉你,伤痛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必修课,有些坑你注定会栽下去,但你还可以爬出来。你会在这里发现许多和你一样彷徨受伤的人,在这里找到一条适合你走出迷茫的路,在这里寻到一个治愈自己的方法,在这里拾起丢失的勇气。
  • 少年心事当拿云

    少年心事当拿云

    本书收录的文章,行文风格不同于死板的作文而有类似青春小说的特色。幻想类小说和纯爱言情小说。写实题材主要涉及校园生活、初高中生在友情爱情亲情方面的情感体验;虚构题材主要是以现实世界、游戏世界、架空历史和超时空为背景的纯爱小说。
  • 养生咏玄集

    养生咏玄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