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76800000049

第49章 出师表[1]

(三国)诸葛亮

先帝[2]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今天下三分[4],益州[5]疲弊[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7]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8],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9],以光[10]先帝遗德,恢弘[11]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2],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3]。若有作奸犯科[14]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5],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16]异法也。

侍中、侍郎[17]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18]以遗[19]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20],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21],有所广益[22]。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23],晓畅[24]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2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6],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27],躬耕于南阳,苟全[28]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29]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30],猥自枉屈[3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32]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3]。后值倾覆[3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35]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36]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3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38],深入不毛[39]。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40],攘除[41]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4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43],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44],以彰其咎[45]。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46],察纳雅言[47],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

[1]出师表: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篇名为后人所加。是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出师北伐曹魏时写给蜀国后主刘禅的。表,古时大臣向皇帝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先帝:此处指蜀昭烈帝刘备。

[3]崩殂:死。皇帝死亡称“崩”。

[4]三分:即分为魏、蜀、吴三国。

[5]益州:蜀国建业之地。

[6]疲弊:困乏,因当时生产力落后所致。

[7]秋:紧要时刻。因秋天是一年中农活要完成之时。

[8]殊遇:优待,厚遇。

[9]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纳谏。圣,指刘禅。

[10]光:发扬。

[11]恢弘:发扬光大。

[12]引喻失义:引用不恰当的譬喻为自己掩饰。引喻,譬喻。义,适宜,恰当。

[1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不同。陟,晋升。罚,惩罚。臧否,善恶。

[14]作奸犯科:做坏事,触犯法令。

[15]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到刑罚或者接受奖赏。有司,有关的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署或官吏。刑,罚。

[16]内外:即前文所说“宫中府中”。

[17]侍中、侍郎:古代官名。

[18]简拔:选拔。

[19]遗:给予,留给。

[20]悉以咨之:都叫来询问他们。咨,询问。

[21]裨补阙漏:弥补缺失和疏漏。裨,增益。阙,通“缺”。

[22]广益:增添好处。

[23]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公正。淑,善。均,平。

[24]晓畅:精通。

[25]尚书、长史、参军:古代的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26]贞良死节之臣:坚贞忠诚,能以死报国的臣子。

[27]布衣:平民百姓。

[28]苟全:聊以保全。

[29]闻达:扬名显达。

[30]卑鄙:地位卑微,见识短浅。

[31]猥自枉屈:谦卑地降低身份。猥,谦辞,谦卑地。枉屈,屈尊。

[32]由是:因此。

[33]驱驰:为人效劳。

[34]后值倾覆:指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之事。值,遇上。

[35]尔来:自那时以来,指刘备三顾茅庐以来。

[36]临崩寄臣以大事:章武三年(223年),刘备伐东吴兵败,临终前嘱咐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寄,托付。

[37]夙夜忧叹:日夜忧虑叹息。

[38]五月渡泸: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渡过泸水,平定南中四部叛乱。泸,即金沙江。

[39]不毛:此处指荒凉的地方。

[40]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庶,希望。驽钝,自谦才能平庸。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

[41]攘除:排除,铲除。

[42]旧都:东汉的都城洛阳。

[43]斟酌损益:权衡利弊,有所革新。损,减少。益,增加。

[44]慢:怠慢,疏忽。

[45]彰其咎:以此显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

[46]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诹,询问。

[47]雅言:正确的言论。

◎译文

先帝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国,我们蜀国困苦穷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紧要关头。但是,在宫廷里,侍卫大臣还不懈怠;在战场上,忠诚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想要在陛下身上报答。(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的志气,不应该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说不合道理的话,以致堵塞大家忠心规劝的道路。

宫廷和府中的人,都同样是国家的官员,赏罚褒贬,不应该有差别。如果有为非作歹,触犯法律,以及尽忠行善的人,应该交给相关部门决定他们的惩罚和奖赏,以显示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应该袒护、徇私情,使宫廷和府中有不同的法令。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忠良诚实之人,思想纯正,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来和他们商议,然后施行,就一定能补救缺失和遗漏,得到更多的益处。

将军向宠,性情善良,做事公正,精通军事,从前试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能力,因此大家商议,推举向宠作为统领诸军的将领。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应跟他商讨,一定能使军队团结,让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都找到适合的位置。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是后汉衰亡的原因。先帝在的时候,每当和我讨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帝和灵帝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信而且能以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盛就不会远了。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希望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闻名发达。先帝不嫌弃我地位低微,见识鄙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下的大事,我因此十分感激,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挫折,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关头接受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诏命以来,我日夜忧愁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害先帝的英明,因此我五月的时候渡过泸水,深入荒瘠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力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所有的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地区,我愿竭尽自己的力量,扫除奸诈凶恶的人,恢复汉家的天下,回到旧时的都城。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向陛下尽忠的职责。至于权衡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提出忠诚的建议,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交给我讨伐北方、复兴汉室的任务,如果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谏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暴露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亲自谋划,(向贤臣们)询问治国的好方法,并采纳正确的言论,继承先帝的遗命。臣将感恩不尽。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出师表》,我泪如雨下,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赏析

诸葛亮的这篇《出师表》写于蜀汉第一次北伐前。当时,蜀国已经从之前的惨败中恢复过来,且与吴国通好,又平定南方,所以诸葛亮想要出师伐魏,以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他创作此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全文共分三部分,以“出师”为线索贯穿全文。

第一部分为第一到第五自然段,分析当前的形势,劝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继承先帝遗志。

第一段,诸葛亮先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分析当下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文章起笔凝重,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表达了对刘备大业未尽的痛惜,暗示创业艰难,提醒后主时刻自勉。然后分析当下形势,“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目前是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不可有丝毫懈怠,意在警醒后主。然而,也有有利条件,那就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忠臣良将为报答先帝而不懈奋斗,与后主一起创业守业,这是作者在给后主以希望。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国君究竟该怎样做呢?诸葛亮提出建议:“诚宜开张圣听……不宜……以塞忠谏之路也”,即广开言路。这一段为全文的议论张本,以下的论述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第二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首先,“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的标准不应有不同,即“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内外异法必会使人心不齐,最终导致政局的混乱。其次,对于“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要赏罚分明,“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可随意赏罚。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使所有人都正直勤勉,而不是投机钻营,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段连用两个“不宜”,语气强烈,对后主提出明确告诫,也显示出此建议的紧迫性。

第三段在出师前交代内政上的安排。诸葛亮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且特别指出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证明所推荐人员的合理性。本段为下文写“亲贤臣”做了铺垫。

第四段在出师前交代军政上的安排。诸葛亮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向宠,来辅佐后主的军政安排。本段与上段呼应,同样引用先帝对所用之人的评价,“先帝称之曰‘能’”,同样为下文写“亲贤臣”做铺垫。

第五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此段紧承上两段推荐贤能的内容。作者首先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说明亲贤远佞的重要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亲贤臣才会使国家兴旺发达。然后又写到先帝,表明自己与先帝看法一致。最后,再次举荐贤臣,“愿陛下亲之信之”,谆谆告诫,苦口婆心。作者推荐这些人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是为了“汉室之隆”,也就是刘备的遗愿,表现出诸葛亮对刘氏家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

第二部分是第六、七自然段,以情动人,写自己的经历,表示先帝与自己的关系及对自己的信任,表达对刘氏父子的真挚情感和忠诚之心,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定决心。

第六段作者自述本志以及先帝的三顾之恩。他本是身份低微的“布衣”,且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泊生活。这几句话虽然是自谦之辞,但可以看出诸葛亮高尚的品格。接着,作者写先帝三顾茅庐的事,意在表现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格,既表现出自己的感激之情,也暗含后主应学习先帝善于发现、任用贤人的能力。最后,写自己与先帝患难与共的经历,表明创业的艰难。细细品味,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同时更是劝勉后主珍惜眼下的基业,不断进取,以实现他们的共同理想。本段在叙述上,似于插叙,是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做铺垫,表明自己是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才北伐中原的,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论述。

第七段追忆先帝白帝城托孤之事,表明北伐的愿望和决心。首句说明先帝白帝城托孤之事,接着写“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夙夜忧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表明自己深感使命的重大,也在暗示后主要勤勉,不要有损他父亲的英明。接着,一个“今”字,由回忆过去转回到目前情况。诸葛亮指明现在的形势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现在出征已无后患,且战备工作已经就绪。再以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也为了说服后主伐魏势在必行。然后用“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来总结,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其中“报先帝”照应前两段“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之事,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末句“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再次说明出师后国内的政事安排,强调郭攸之等人的职责,意在提醒后主勿忘广开言路、亲贤远佞。

第三部分是第八、第九自然段,点明全文的主旨。

第八段归纳所有人的责任。首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严于律己。其次,“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严格要求朝廷之臣。最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也对后主提出了希望,“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照应前文建议的内容。

第九段是这篇表文的结束语。

本文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的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议论当前形势、制定国家用人计划、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始终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此行文中一直不忘提及先帝,这既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的崇敬和追忆之情,又有激励后主励精图治的意思。第二部分是寓情于叙,回忆先帝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蕴含着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无尽感激,同时抒发了他鞠躬尽瘁效忠刘氏父子的决心。最后,更是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情辞恳切,集中表现了他的忠诚。

这篇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考点总结

1.写作目的: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2.这篇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3.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易混辨析

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诚宜开张圣听;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臣,远小人。(最重要)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诸葛亮劝谏后主要严明赏罚的句子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5.说明诸葛亮追随先帝奔走效劳原因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表明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表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通过对比写出先汉、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9.指出出师战略目标(政治愿望)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句子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1.表明具备出师的基础的句子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2.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3.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4.表达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5.表明作者出师决心,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的句子是: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6.诸葛亮劝谏后主既要广开言路,又应亲自决断,继承先帝遗志的句子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同类推荐
  • 霜叶集

    霜叶集

    今年春节后回内江,登门拜访老师。闲谈中,他说将把早年发表的散文诗结集出版,嘱我为之作序。序者,在我的概念中非学生可以为——“拐棍杵倒了哈!”我再三婉拒,老师则再三坚持。老师睿智深刻,透彻世事,超然物外,往往不太循规蹈矩。
  •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词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词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词》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先生编著,甄别、挑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古词共250首,加以注释和赏析。阅读这些古词,能体味前人的词调声情与家国寄托,也对整个中国古代诗词的流转有直接的认识。希望本书能成为面对卷帙浩繁的古典诗词时好的观澜平台。
  • 一个行乞的诗人:徐志摩散文

    一个行乞的诗人:徐志摩散文

    本书内容包括《落叶》、《想飞》、《求医》、《我的彼得》、《我们病了怎么办》、《论自杀》、《丑西湖》、《巴黎的鳞爪》、《泰山日出》等。
  •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龙江当代新诗论

    龙江当代新诗论

    本著作是以黑龙江省当代新诗为研究对象,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思潮研究和作家个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探讨从1948年到新世纪以来的黑龙江新诗。大致分北大荒诗歌研究、石油诗歌研究,20世纪80年代龙江新诗研究,90年代龙江新诗研究,以及龙江女性诗人研究,等新诗思潮;以及,梁南、张曙光、李琦、桑克等诗人的专论;本书还将用大篇幅做口述史的研究,做诗人论的同时做诗人的系列访谈,张曙光、李琦、桑克、冯晏、庞壮国等等,既有历史的纵向叙述,也有当下诗人共时态的诗学呈现。从整体性、系统性上说是一部目前为止,可以填补黑龙江省地域诗歌研究空白的作品。
热门推荐
  • 皇朝经世文续编_4

    皇朝经世文续编_4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拿剑的法师不是好法师

    不拿剑的法师不是好法师

    喂喂,你一个法师拿什么剑啊?法师站后排啊?冲前干什么?法师输出!怪异倒地,君邪回头抬起飞剑,看向众人“额,它好像不抗劈!”
  • 西江夜渡

    西江夜渡

    本书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读物,描写了在日军侵华战争爆发期间,红棉行动小组六个少女走上抗日战场的故事。既从一个个侧面展示了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亦展现了一幅幅当时珠三角人民的生活画卷。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依托于岭南水乡佛山南海一带的历史文化景点,如佛山镇鸿胜武馆、“忠义乡牌坊”、“汾宁古道” 、九江吴家大院、九江烟桥村、九江大涡塘村、顺德西海、抗日烈士纪念陵园、大良第一码头、大良宝林寺等徐徐展开故事,在抗战故事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出当地的历史文化沉淀。
  • 火炮科技知识(下)(最让青少年惊叹的弹药火炮科技)

    火炮科技知识(下)(最让青少年惊叹的弹药火炮科技)

    弹药火炮是基础的武器种类,我们学习弹药火炮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学得武器的有关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基础军事素质,也可以增强我们基本的军事科学知识。在成员众多的火炮大家族中,榴弹炮有特殊的地位。榴弹炮的初速比较小,射角比较大,最大可达75°左右。弹丸飞到目标区的落角也比较大,有较好的爆破和杀伤效果。
  • 捡到一只小精灵

    捡到一只小精灵

    (快穿)打死南峙也不相信,她会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的某一刻,被莫名其妙拉进一个莫名其妙的空间绑定一个莫名其妙的系统。现在,她相信了。-“想把你捧在手心,宠成这世间最靓的崽。哪怕你要天上的星星,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摘给你。”“……那我要天上的星星!”第二天,某男院子里莫名出现了一颗冒着热气的陨石。“星星太大了,我怕砸死你,所以给你拖了个陨石来看看。”-“总感觉你很像一个人。”“像谁??”“像我喜欢的人。”“……”
  • 重生轻狂:绝色女公子

    重生轻狂:绝色女公子

    众人嘲笑她平凡木讷,好啊,那她就高调肆意。众人嘲笑她平凡无依靠,好啊,那她就用手编织出一箩筐的依靠,地方首富算什么?看我拿个全国首富给你们瞧瞧。每当她处于危难,他都出手相援。“这位公子,多谢你对小女子的救命之恩,滴水之恩,小女子愿...”“你误会了,那些人仅仅是挡住了我的路而已"你妹,你以为我要以身相许吗?当她以另一种身份出现在众人眼中时,他的视线早已无法从她的身上离开。“我曾经救过你,你还没有谢我呢,怎么可以赶你的救命恩人出去呢?”你妹,当初是谁以一种高傲的姿态如君临天下般俯视我的,现在想改了?没门。
  • 从良公子傻金枝

    从良公子傻金枝

    小白领蒋涵离会见情敌时,被一道天雷劈成了糊状物,什么?劈错了?好吧,那就回到古代去享福!一纸浮名,不过是水月镜花。人生苦短,到不如纵情吟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让你没命回去哭!我蒋涵离阎王殿有靠山,金銮殿有太后,想压我?别说门,窗户也没有!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大哥又在搞事情

    大哥又在搞事情

    什么?你要我接手一个废柴君主的身体?放肆,快把我的顶级玩家账号还给我,我才不要当血厚防高的沙包。什么?不还?呸!不还就不还咯,这点小事能够难倒我英俊又潇洒的林寻大佬?宫殿没了,建!手下没了,找!换个身份继续骚操作,老子照样无敌。
  • 候鸟旅鼠

    候鸟旅鼠

    “这辈子,你认为自己可以坚持最久的事情是什么呢?”安琪的手在杨宇的胳膊上画着圈圈。“读书和爱你。”杨宇不假思索。“如果,我说如果,只能做一件事情呢?”安琪两眼放光,盯着杨宇。“爱你。”......钟璟说:“爱和恨不一样,爱可以是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这里得不到,或许从其他地方就得到了。恨是朝下扎根的,时间越久,扎得越深,特别是一开始就扎入心底的,最痛最难忘最难以释怀。”“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我这辈子从不渴望爱情,所以,你离我远一点。”钟璟语气平和却透露出冷漠。“那你就别把我当男人了。”思凯不假思索,略显无赖。钟璟终于抬起了低下的头,开始审视眼前的这个男人了。
  • 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

    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

    《齐如山文丛·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一书中,齐如山先生重点介绍了民国时期农工的分类和园艺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