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83900000005

第5章 简单是一种心态清零的思考方式

我们的世界原本简单,它是从红黄蓝三种原色出发,编织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人的形成也是从简单开始,即从一个受精卵,经过十个月的孕育长大成人。

养成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我们便不会被物质奴役,便能保持精神的自由。我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生没有带来什么,死亦不可能带走什么,那么,便不会有所有的不够吃、不够穿、不够漂亮、不够优秀、不够快乐和不够幸福。一切归零之后,便了无牵挂、轻装上阵。

【体会不到快乐是因为想拥有太多】

宋代词人辛弃疾有一句名言:“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拥有,本该是一种原始而简单的快乐。但拥有的过多了,就会失去最初的欢喜,变得患得患失。

佛祖说,满足不在于多加柴草,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只有抱着随时清零的心理状态,才会有情趣去欣赏世界可爱的一面,体会到他人的人情道义和善良,才能有机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据说,蜈蚣在最初被造时并没有脚,但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

有一天,它看到羚羊、豹子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非常不高兴,便自我安慰似的念叨着:“哼!有那么多的脚,当然跑得快了。”

于是,蜈蚣向造物主祷告说:“造物主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没想到,蜈蚣的这一请求不久后便真的实现了。造物主把许多只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不停地往自己身上贴,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空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蜈蚣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飞出去了!”

然而,等它想要迈开脚步“狂奔”时,蜈蚣才发现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每一只脚都“各行其道”,要想让它们保持一致,蜈蚣必须要以百倍的精力去关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羁绊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走得反而比以前更慢了,而且还累得气喘吁吁。

过多的欲望也许从短期的表面上来看,的确得到了一些;但事实上,从长远的发展看,最终得到的都不会很多。想来,人之所以活得疲累,不是因为使之快乐的条件还没有攒齐,而是想要拥有的东西太多,从而成为痛苦的奴隶。

为什么孩子们总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的要求单一而纯粹,没有更多的“附加值”。对于一个喜欢零食的孩子来说,一座金山也不如一包糖果能令他快乐;对于一个喜欢在野外玩耍的孩子而言,一团可以变幻出各种玩具的黏土胜过满屋子的高级玩具。

快乐其实很简单,生活原本也没有那么多的烦恼。想想自己童年时是多么容易快乐,就会明白幸福的源泉在哪里了。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话,生命如同一段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行囊向前行走。一路上,人们会捡拾到很多东西:地位、权力、财富、友谊、爱情、责任、事业……不断捡拾,于是行囊便渐渐被装满。然后,背负太多,沉重得让前进的阻力越来越大,迈步的表情越来越痛苦,快乐也就渐渐地消失了。

人生而无物,本来就该怀着满足,但当被给予了其一后,自然而然就想拥有其二。如此发展到最后,就形成了一种可怕的贪欲:只要自己没有的,就是好的,就一定想要。当欲望之火被点燃后,烦恼就来敲击心门了;当贪求更多时,痛苦便来缠身了。

从前,有一个百万富翁,在他的隔壁,住着一对磨豆腐的小两口。曾有谚语说,人生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但磨豆腐的小夫妇却乐在其中,一天到晚歌声笑声,传到百万富翁的家里。

百万富翁的夫人一时间便感到失落万分,对丈夫说:“我们有这么多钱,怎么还不如隔壁家磨豆腐的小两口快乐呢?”

百万富翁说:“这有什么,我让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

当天晚上,百万富翁隔着墙扔了一锭金元宝。第二天,磨豆腐的家里果然就鸦雀无声了。

原来,夫妇俩正在合计呢!他们捡到了“天下掉下来”的金元宝后,对着这“飞来之财”便想,磨豆腐这种又苦又累的活儿以后是不能再做了。可是,如果做生意,赔了怎么办?不做生意?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丈夫心里还想,生意要是做大了,是该讨房小媳妇,还是该休了现在这个黄脸婆?妻子则在琢磨,早知道能坐等发财,当初就不该嫁给这磨豆腐的。

一寻思二琢磨,之前快乐的小两口现在谁也没有心思说笑了,烦恼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内心。更令小两口痛苦的是:下一个金元宝会什么时候“掉”下来呢?这样,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了。

当我们苦恼的时候,应该想想,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太多的东西,这样便能释怀。难道不是吗?想一想,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应该不难见到:填饱肚子又求珍馐,娶了娇妻又求美妾,有了房舍又求华厦,谋得一职又求升官,得到千钱又求万金……宝贵的一生就在不断追求“拥有”中苦恼地度过。

最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有用比拥有更有价值。就像在行驶的火车上掉了一只新鞋的甘地,在众人皆惋惜的时候,把另一只鞋子也扔到了窗外。甘地的解释是:“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这看似的“失去”何尝不是另一种拥有?甘地从中得到的内心快乐,又岂是用物质可以兑换的呢?

所谓拥“有”,是有限有量;所谓空“无”,是无穷无尽。如能以“有用”的胸怀来顺应真理,以“有用”的财富顺应人间,让“因缘有”“共同有”来取代私有的狭隘,让“惜福有”“感恩有”来消除占有的偏执,如此,心灵的源泉便不会枯竭,快乐便汩汩而流。

外表简单一点,内涵就会更丰富一些;需求简单一点,心灵就会更宁静一些;环境简单一点,空间就会更广阔一些。人们既然能找个理由难过,就一定能找到方法快乐。也许,获取快乐最好的方法就是,珍视此时所拥有的,遗忘不属于自己的。

【清空心灵的回收站】

众所周知,电脑系统中专门配置了“回收站”,用来收集那些已删除的垃圾文件。连接网络的电脑每天都会产生成百上千兆的垃圾信息,必须定期清空,否则就会影响到机子的运行速度。

而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也都有一个“回收站”,同样被装载了很多“垃圾信息”。只有定期清空,才不至于让这些“垃圾”填满心灵、危害身心,进而吞噬灵魂。“CPU”的回收站清空了,才会使整个身心系统运行畅快,空间旷达而明丽。

一个年纪轻轻的男子事业初成,被所有人赞誉为“进取向上”。可他自己却感到生活越来越沉重,心脏的负荷越来越大。于是,他便千里迢迢来见智者,寻求解脱之法。

智者给男子一个篓子,让他背在肩上,并指着一条沙砾路说:“沿着这条路,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回来后告诉我有什么感觉。”

过了一会儿,男子走到了头,对智者说:“我每走一步就觉得后背的分量又重了一点,这使得我不得不把腰又往下弯了一截,胸又往里含了一些,所以感到心脏越来越憋得慌。”

智者笑笑,对年轻男子说:“其实,你自己已经回答了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原因。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随后,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生命的旅途中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来越累的感觉。”

为什么现在的人们都会感到活得是那么疲累,甚至发出“快要崩溃”的呐喊?想来,就像这个年轻男子一样,在不断“追求”和“进取”的过程中,遭遇困境、嫉妒、争夺,由此产生了许多“成功”的“附属品”:抱怨、怀疑、消极……它们像垃圾一样,被丢到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

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竞争的确会让人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夜深人静,当我们审视自己内心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我们心灵的回收站里已经装载了太多的“垃圾信息”。所有的欲望汇聚成一片汪洋,我们的心灵便在其中载沉载浮,无法自拔。如此,我们生活的“系统”怎能不被痛苦和焦虑的“病毒”攻击至瘫痪呢?

或许,我们也会逐渐意识到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过期“文件”对自己是个祸害,所以就把它们归放在心底某一角落的“回收站”,搁置不理。以为这样就已经把它们丢到了脑后,为心灵腾出了空间。

然而,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隔一段时间,无名的抑郁与困扰总会萦绕于心,产生一种说不出的烦躁和焦虑。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种种不良的情绪并非单单由某件事情一时引起的,而是由很多愁思长时间堆积而成的。

有时候,一件突发的事情并不至于令我们怒发冲冠、暴跳如雷,其实,在这件突发事情之前,已经有许多不快积压于心,这便成了定时炸弹,一触即发。每个人都不想把事态弄得如此复杂,更不想让自己如此没有风度,但沉默的火山一旦爆发,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就如同生活中的垃圾,如果每天下楼时不顺手带下去的话,房间就无法保持干净整洁,空气也就不再清新。更可怕的是,它们会时常跳蹿出来,重新浮现在我们脑海之中,让我们如牛反刍,流汤化脓,腐蚀着心灵。

她生性怀旧,细腻而敏感,总喜欢收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结果泥沙俱下,日积月累,从第一根杂草到丛生的荒芜,以至于艰于呼吸,难于视听,颇有不堪重负的感觉。

每当此时,亲朋好友便总会开导她,不能让自己总纠缠在昨天的回忆中,应该走出并清空心灵的阴影,去涉足那清新奔流的小溪,活出一份新鲜与明丽。

后来她发现,当一个人真能清除烦恼和痛苦,记住快乐和幸福时,便会突然感到原来人可以活得这样轻松、这样自在、这样潇洒;生命的美丽和精彩是那样简单而朴素。

当我们乘上时代快车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要面临机遇与竞争压力并存的局面。在人生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同时,倦怠而失意的情绪也接踵而至。孤独寂寞、憋闷疲惫,如果所有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发泄与排解,日积月累,就有可能导致“死机”,甚至“系统崩溃”。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把经验、关怀、友谊、爱情等都存放在心灵中“我的文档”里,但同时也要懂得“清空”。敢于清空是一种智慧:清空个人的恩怨,可以获得平和的心态和融洽的人际关系;清空伤害带来的阴影,可以摆脱恐惧和烦恼的纠缠;清空曾经成功的沾沾自喜,可以永远保持进取的姿态。只有让心灵“回收站”里保持清爽,我们才会轻松和洁净,才会不为世事所累,不让名利缠身。

因此,时常用个人独有的“优化大师”清理一下“信息垃圾”,对心灵的回收站做一次彻底的清空,无疑是让我们心理扩容的最好方法。这个“优化大师”,可以是我的“平常心”,也可以是你的“归零欲”,亦可以是他的“空杯态”。只要能让整个身心系统运行畅快、旷达而明丽的,就是属于你自己最好的优化工具和优化频率。

如此,心灵便能重新拥有本来的空间,去容纳一些快乐的事情,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更新鲜的活力去做好分内的事情。

【及时刹车才能更快起步】

有位哲人曾经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匆忙的人生列车不可能一直都奔跑下去,只有在中途刹车停下来,适时补充给养,才能更有动力地朝着下一阶段的目标前进。

衡量一辆车的等级优劣,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看它的制动系统。所谓“制动”,有“制”才有动。如同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只有懂得并擅于“刹车”的人,才有最大的可能实现长远的目标。

几年前,他的电脑里新装了一款游戏“极品飞车”。真实的场景、方便的操作,玩起来很是上手。尤其是极速行驶时,车“飞”起来的刺激更是让他沉迷。

玩游戏时,他不断加速、加速,两旁的建筑物飞似的后退,他完全沉浸于飞驰的刺激当中。不好,前方突然有个急弯,由于车速太快而来不及转弯,车撞上了路旁的建筑。在他调整车身时,后边的车手从身边疾驰而过,瞬间便消失了踪影。所以,他虽然极喜欢这款游戏,却一直没有获得过游戏中的名次——在享受疾驰乐趣的时候因为突然出现的急弯使车倾翻,浪费了时间,使他远远地落在最后。

他的舍友也玩飞车,同样的弯道,舍友却能自如地穿过。

问及原因,舍友很不在意地说:“你刹车啊。”

的确,如此简单的一个道理,他却需要别人的提醒:刹车减速不就可以很容易地转过那个急弯了吗?转过弯后再加速,没有了调整车身的麻烦,不知节省了多少时间。如此,跑第一也就没那么难了。

几乎在所有驾车教练的口中,刹车都是最基本、最简单,但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开快车的感觉的确会很刺激,但关键是提速之后的处理:怎样保证在最紧急的时候能够刹住车?更进一步来说,我们如何保证不会失控?

想要跑得快,首先要学会能够及时地停车,才不用担心因为车速过高而出现车毁人亡的后果,才可以放开手脚地去奔驰。开车时,一个懂得随时准备好刹车的人才算得上是一名好司机。如果当看到危险后才开始刹车,往往为时已晚。这就像热播过的电视连续剧《奋斗》中,徐志森教陆涛开车的场景。

徐志森对陆涛说:“你只要记得,遇到状况,就踩刹车。”

当陆涛终于把车撞上路牌的时候,徐志森淡定地说:“你看到了吧,不刹车就会失控,而失控是最坏的情况,因为没有人知道失控后会发生什么。”

在跑长途路时,老司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重要法则:要不定期地踩一脚刹车,一是为了防止车速过快而来不及处理紧急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时刻把握刹车的灵性。也就是说,一味地加速再加速,是要担负着最终让刹车失灵的极大风险。而在平日的行驶中,也要适时地停下来看一看车子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性能是否优良;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给车子清洗、保养、抛光、打蜡等,以延长车子的寿命。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和车一样,也是一台机器。长时间不停地奔跑,对于车来说会出现抛锚的损害,而对于人,也许后果就会更加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工作、应酬、发财、名利……为了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满足一个又一个的欲望,我们每天都在这条“人生”的道路上匆忙地奔跑着,从未停止过,身心疲惫,伤痕累累,我们这台机器也有倦怠、抛锚的时候,也需要我们能够及时“刹车”,抖落尘埃,修复创伤,恢复元气,看看前方的路是否能继续走得通。

在行车中,学会刹车犹如在生活中学会自控,行车失控犹如行为失控、感情失控、精神失控,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祸患。学会刹车,才能安心上路;学会自控,才能安心生活。而这种自控便是一种懂得停止归零,从而重新起步加速的艺术。

【现在,请暂停五分钟】

前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主教练陈忠和说过:“在球场上,碰到传手不稳、守备疏忽的情况,我就会叫暂停,以求安定军心,鼓舞士气;遇到阵脚混乱,频频失分时,我也要叫暂停,为的是指导战略,稳定情绪。”

在人生的战场上,如果我们节节挫败、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也不妨叫一次暂停!让自己享受可贵的宁静,整理杂乱的思维,重新计划。这是一种技巧,一种缓冲,在给我们带来休整的同时,也重拾欣赏的眼光,以便更好地前进。这短暂的停息在漫长的人生中简直是一刹那,却可能让我们扭转颓废,重整旗鼓,再度出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甘落后、不甘平庸,总在更新着理想,更新着目标。不断更新的理想和来不及实现的现实间总有一段距离,这让我们觉得落后和恐慌,让我们一刻也无法放松。我们总生活在理想中的未来,而非现在,所以,只有奋力地奔跑、再奋力地追赶。

原来,我们很少想到自己已经拥有的,却常常看到尚未得到的,于是,没有的就成了理想——我们的理想就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因为有理想,所以必须不断追赶;因为有理想,所以对现在总是不满;因为有理想,所以把现在过得很不理想。

丽红从参加工作后,就一直是个“拼命三郎”:在杂志社做编辑时,因为大出血而住院。可就在卧床休息的二十天里,她仍然在床上不分昼夜地赶稿子。后来在某集团工作时,因为太多的加班熬夜,竟然在副总裁面前汇报工作时当场“失声”。外派工作时,她白天走访市场,晚上熬夜赶写报告,竟然在周一早晨给员工训话时晕倒在众人面前。她要处理太多的突发事件、公关事件,时时应酬,顿顿喝酒,最后竟喝到不能起床,喝到阑尾炎发作还没有时间去做手术。丽红就像在跑步机上行走的人,从来不曾停歇过,总是脚步匆匆、马不停蹄。

终于有一天,生命的传送带还在继续运转,而前进的齿轮却坏了——她彻底崩溃了——同时,也终于有机会停了下来。

在长时间休养的日子里,丽红发现,她离开了原杂志社,杂志社照样存在;离开了原集团公司,公司照样在赚钱;离开了那些老下级,他们也各自活得很精彩。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没有把自己照顾好,成了朋友关注、家人揪心的对象。

于是,她拿出封存了十几年的私人日记本,写下了这样的话:

“是的,我该停一停了,把背上的包袱放一放,好好地喘一口气。把急行军的步伐放缓一下,去呼吸一下负氧离子,看一看风景。让世上的纷纷扰扰暂时归于平静安宁,让惊乱繁杂的生活从今天开始归于简单平淡……我终于明白,人生的遥控器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我40岁时,把‘人生遥控器’果断地中止了快进键,按下了暂停键。”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到,忙碌有时候的确是一种幸福,只要能清醒地知道忙碌的意义;清闲有时候也是一种境界,只要不会为此而麻木。生活中有太多的波折,当我们在遇到挫折时,何必要选择“重启”呢?按下“暂停”键,思考一下,也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暂停不是原地踏步、得过且过,而是坐下沉思,反省自身;暂停也并非停滞不前、坐以待毙,而是调整方向,重新计划;暂停亦不是精神颓靡、自暴自弃,而是一种蓄势待发,广采众家精华,再起斗志。

也许,在我们过去平凡的生活中,还没有触摸到生命的本质。如若有一天,当生命最真实的状态展现在眼前时,我们就有可能得到新的领悟。

杰克已经是一位功成名就的商人了,但他仍想扩展商业版图,把生意做到地球的另一边。

就在前往西岸的考察途中,他和同事一行十数人突遇灾祸,被困在太平洋中。他们毫无希望地在大海中漂流了长达一个月之久,最后竟奇迹般地获救。

回来后,杰克好像变了一个人:缩小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开办起一家养老院,每天和老人在太阳底下喝咖啡、聊天,唱歌、下棋,笑声不断。

周围人都惊讶于杰克如此巨大的改变,当被问及原因时,他回答说:“自从那次海上遇难后,我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如果你有足够的新鲜水源可以喝,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就绝不要再奢求任何事情。”

的确,我们其实已经拥有了很多,却仍然在不断追赶着自己所欠缺的,所以,得到越多就越发停不下来,向前追逐的路永无尽头。这时我们就需要一种暂停的勇气,不仅让身体得到休息,更重要的是让心灵得以卸载。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远胜于目的地的到达。在人生的旅途上,别忘了暂时停下来驻足片刻,欣赏一下路边绽放的美丽。生活的意义不在于忙碌后的结果,而在于实现梦想的过程。在努力打拼的同时,别忘了学会随时暂停,学会享受生活。或许,幸福的生活正在后面奋力地追赶着我们,只要暂时停一停,它自然就会与我们会合。

【这一刻,降低你的期望值】

关于幸福感,经济学上有个简单而有意思的公式:幸福=效率/期望值。

显而易见,商值的提高无非两种途径:增大分母,降低分子。首先,提高效率,究竟是能增加幸福感还是会使人变得更加紧张焦虑,这尚且处于争议之中;且这是个并非短时间内就能有所改善的“技术活”,所以我们在此就不予讨论了。

那么,降低期望值显得就是一个更为现实而有效的方法。因为,它仅仅涉及一个心态调整的过程,只要不奢求过多,可接受的范围就将扩充不少。

心理学对“期望值”有着这样两方面的定义:

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努力能否导致所企求之结果的主观估计,即根据个体经验判断实现其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期望值是指社会大众对处在某一社会地位、角色的个人或阶层所应当具有的道德水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部内涵的一种主观愿望。

同时,针对很多的烦恼,心理学家认为可以遵循以下一些方法去行事:

当期望值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最有效也是最简便的一个技巧就是,降低你的期望值。通过提问,认真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从而准确地掌握期望值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的排序。

由此可以看出,期望值这个底盘越大,幸福感的塔顶便越尖细——无论这种期望是对物质,还是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不断地设置一个又一个的期望“高地”,然后一个又一个地去攻克、去占领,以为这样便可以得到幸福。殊不知,习惯了不断提高期望值的思维后,当我们费尽心机地实现了这个目标,消除了一个烦恼后,很快,便又会产生新的、没有实现的目标,继而又会为此烦恼。如此反复,永无尽头。

从那个关于幸福的经济学公式来看,一个人体会幸福的感觉不仅与现实有关,还与自己的期望值紧密相连。如果期望值大于现实值,人们就会失望;反之,就会快乐。在同样的现实面前,由于期望值不一样,我们的心情和体会就会产生差异。

往往,一些过高的期望其实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却反而一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不满足于“蜗居”的现状,在寸土寸金的房地产时代为了一套宽敞豪华的寓所而拼命至死;身边有一个爱你的人还不够,非要在大千世界里苦苦追求那个你爱的人,才算是拥有了完美的婚姻;孩子择校时,区重点不行,非要享受到全市最好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最有出息的人;努力工作以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这样才能买高档商品,穿名贵皮革,跟上流行的大潮,永不落伍……如此如此。

可是,富裕奢华的生活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而且并不能带给人相应的幸福感。如果我们降低对物质的需求,改变这种奢华的生活目标,就将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充实自己。轻闲的生活会让人更加自信而果敢,懂得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提高生活质量。幸福、快乐、轻松就是简单生活追求的目标,这样的生活才更能让人体味到“原生态”的甘醇。

由此可以说,当我们对生活感到失望时,几乎都是因为对经历过的事情抱有太高的期望。我们把生活想象得应该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呈现,但凡和事先预想的不一样,就会感到沮丧万分。

其实,如果仔细回想一下曾经走过的路便不难发现,在自己整个的生命历程中,至少某些部分是合乎我们所期许的。人只有在不同条件、不同阶段中随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心态和期望,才不至于被生活所奴役。当我们试着把期望值降低时,即使事情最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不会因此太过失望。

经历过生死的人往往都懂得惜福:

“非典”时期,很多人都写下“能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幸福”的话语;地震过后,从废墟中走出的孩子们只希望自己“能有根彩色的铅笔”。

我们一边在为他们的感恩和质朴而动容,但同时,也不禁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难道非要到人的生命受到莫名的威胁,或者生命的进程有了具体的时间表时,人们才会从忙碌与压力中挣脱出来吗?

降低期望值,就从这一刻开始吧。通过心理调节,使自己能够平静地对待目标,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负担。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获得幸福的途径中,这种方法的投入产出比也许是最高的。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降低期望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工作,懈怠于生活。这只是意味着,只要尽力而为了,就不必太在意结果是否合乎预期。因为,沉淀下来的生活才能让人体悟到生命的真谛所在,而这种沉淀就要求内心对周围一切的期望是简朴的。

的确,人生不同的结果起源于不同的心态。假如感到世界变得一片灰暗,那是因为你的内心不够阳光。只要降低一分期望,便会得到一分幸福。丢弃过高的要求,走进自己的内心,认真地体验生活、享受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原本就是简单而富有乐趣的。

【用减法过生活】

于丹曾说:“人到三十岁以后,就应该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也就是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人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刚搬进去时,都想着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发现这个家被摆得像胡同一样,反而没有让自己能够落脚的舒服地方了,于是开始想着舍弃或丢弃一些不需要的东西……”

人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得太满,最后就会为其所累;唯有用减法,才可以平衡生活。当生活的旁枝末节被减得越多,生命的主干保留得也就越清晰、我们迈向成功和成熟的可能性就会随之增大,拥有的快乐也会更多。

从某种意义上讲,世间万物都是有限的,包括那“比海宽比天广”的人心。只进不出,早晚有塞不进去的时候;只加不减,也早晚会有被彻底压垮的一刻。人生之初,生命本身就是对“我”这个个体的一种“加法”,然后便源源不断:生理的满足、物质的享乐、人情的温暖、事业的成功。再后来,这加法的速度做得越来越快,情形也越来越急:多加份薪水,多加些成就,多几个朋友,多几分幸运……可谓多多益善。

于是,我们开始畏惧和害怕,谈“减”色变,患得患失。友情的失去、生意的亏损,都会让我们沮丧,让我们畏缩。于是,人们便死死抱着这样一种态度,守着这样一条底线:拒绝做减法。

不懂得做减法的人,整日被太多的欲望缠身,最终无法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只想着用加法获取更多的人,到头来却失去了心灵的轻松和快乐。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想要感受到心灵的轻松,就要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简单与宁静,这时就需要我们学会在人生各个阶段,定期卸下包袱,随时寻找减轻负担的方法。

每天早晨,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背着过去的包袱出门,直到入眠方休;到了第二天早晨,又再度背起昨天的包袱……就这样,生命越往前走,我们发现身上的包袱和负担就越重。这是因为,我们把每一个过去的昨天都放在背包里,把每一个阶段的是非、得失都扛在了肩头,如此,走路只会越走越累。

一个青年因终日郁郁寡欢,便想求教一个悟道之解。他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地跑来找慧能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双脚被荆棘割伤了,手也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

大师看着他肩上背的大包裹,问:“孩子,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

青年说:“它对我来说简直太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走到您这儿来。”

慧能大师没有直接对青年的话做出任何评判,只带着他来到河边,并坐船过了河。

上岸后,大师说:“现在,你把船扛起来赶路吧!”

“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能扛得动吗?”

“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解脱;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了。”

青年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他放下包袱继续赶路,发觉自己心情愉悦,步子也比以前轻快了许多。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只要敢于“减下”负担。

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肩上那有形或无形的“背包”?我们的背上又扛了多少不必要的包袱?比如过去的失败和曾经做过的错事,又比如得了第二要争第一、好了还想更好的“上进心”……这些是不是一直在不断地“加”进了“背包”里,而我们是不是一直在扛着越来越重的包袱前进?

那么,你准备还要扛多久?

德川家康说过:“人生不过是一场带着行李的旅行,我们只能不断向前走,并且沿途不断抛弃沉重的包袱。”如果希望人生旅程是快乐的,就要尽快放下身上的包袱,丢弃那些多余的负担,减掉那些“不值得”背负的东西。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她有轻盈的翅膀;当给翅膀附带上了过多额外的重量时,她也就不能再飞向更远的地方了。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当我们在某一方面拥有太多的时候,在另一方面可能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当准备放弃某一方面时,往往冥冥中就已经注定了在另一方面将有所收获。人生最大的遗憾在于:轻易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却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

所以,从整个生命历程的长远角度来看,真正有益的事情并不是获取更多,而是有选择地剔除掉那些多余冗繁的事物。去冗除繁,是用减法生活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人生的成长方式。同时,只有那些真正体验过人生百味的人,才会拥有这样洒脱而成熟的智慧。如此,我们的内心将会因为外在冗繁的减除而实现真正的丰盈。

【放手是后退中的前进】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看到农人插秧时所作的一首诗。农人手拿着青秧一步步往后退,退到田边,退到最后,就把所有的秧苗全部插好了。正因为倒退着插秧,才不至于踩坏秧苗,从而迅速地插完。

有时,退让并不是完全的消极,如同放手并不等于失败。我们抓住不放的未必就是最有价值的,心灵的重负也完全取决于一拿一放之间。不要拒绝五指张开的尝试,那一刻,就是打开井盖、融入天空的开始。

关于放手,有一个5分钱硬币和3万元古董花瓶的故事:

一位年轻妇人正在厨房里做饭,忽然听见从客厅里传来4岁儿子极度恐慌的声音:“妈妈,妈妈,快来呀!”

年轻妇人闻声便立刻跑到了客厅,才发现原来儿子的手卡在了一个花瓶中无法脱出,因此痛得连声直叫。

她想帮儿子将手从花瓶中拉出来,可试来试去也无济于事。看着儿子脸上挂满了泪水,年轻妇人心疼至极,便找来一个锤子,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敲破了。

费了很大的劲,儿子的手终于出来了。

这时,儿子紧紧攥成一个拳头,怎么也不松开的小手吓坏了年轻妇人。她想,难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里卡得太久而变形了?

等她将儿子的拳头小心地掰开时,一面彻底松了口气,一面让她哭笑不得:孩子的手没事,他的小手心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5分钱硬币。而那个刚刚被她敲碎的,是一个价值3万元的古董花瓶。

原来,淘气的儿子不小心将几枚硬币扔进了花瓶,便想把它们取出来,可由于紧紧攥住硬币的拳头大过了瓶口,于是就怎么也出不来了。

年轻妇人不由问儿子:“你怎么不放下硬币,把手松开呢?那样你的手就可以出来,妈妈也就不必打烂这个花瓶了。”

儿子只回答了一句话:“妈妈,花瓶那么深,我怕一松手,硬币就掉下去了。”

为一枚5分钱的硬币,砸烂了一个价值3万元的花瓶,这个故事听起来未免有些可笑。但唏嘘一笑之后,我们可曾意识到,这个发生在4岁孩子身上的故事,其实也普遍存在于你我之间。有多少人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最后导致了因小失大,甚至悲剧?这些人手中紧抓的“硬币”在他们看来都是十分重要的东西,比如利益、成就、权力、面子、学识……但也许从未有人帮他们点破:这些其实都只是那“5分钱”,人生的“3万元”和更有价值的追求应该是感知幸福的能力。这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有一颗平静而快乐的心,以及和谐而广阔的生命。

想来,人们之所以紧抓“硬币”不愿松手,可能是因为害怕一旦放手,这些本来已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再也没有了。但假若我们再往下想,这种害怕失去的心理其实是因为内心的不安而造成的,至少现在的快乐还并不是那么充盈。

然而,所有对生命大彻大悟的人都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并不在于手中拥有多少外在的物质,而在于内心能够容纳多少高贵而美妙的思想。人的一生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不断拥有和不断失去的过程。如同断奶的过程:母乳喂养是维系两代人情感和生命的纽带,但每个人都必经的断奶就是一种放弃,同时也标志着人的长大。

在经历过无数次的拥有与失去之后,人们才能意识到,获得幸福与快乐的关键并不是去无休止地追求什么,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学会去放弃什么。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后者总是对前者的放弃。我们需要不断放弃已经熟悉的环境、已经适应的生活,才能实现自身的成长。然后,还有更多奢侈的欲望、冗赘的负担和消极的思想,等着我们有一天能够真正放下。

放手并不是逃避与屈服,就如同划船时,船桨是往后划动才可以使得小船向前行驶。退后,有时是为了更好地前进,那么,放手,就是退后中向前。

如今的吴小莉已经很少在荧屏上露面,作为一位曾名满天下的主持人,当被问及从台前到幕后的转变会不会产生失落感时,吴小莉这样回答:

“我退到幕后既是事业的需要,也是我个人的主动选择。从事管理工作当然少了很多观众的关注与追捧,可是我会找到另一种满足。虽然工作岗位有了变化,但当新闻大事发生时我其实仍然在场。我个人和我们的频道共同存在着,所以不会有失落感,而是换了另一种成就感。我主动选择这样的岗位是因为这样生活更规律些,可以调配出时间照顾我的家庭。”

在分秒必争、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吴小莉用柔和的进退方式换得了轻松惬意的生活。放手之后,天地打开。或疏放挺秀,或清幽淡雅,心灵与自然的共鸣便源源不断。

要想在人生的大风浪中驾驭好生命之舟,我们就应该像巴尔扎克所说的话,“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请记得:一叶落,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于是,放心,放手,然后将烦琐清零,回归简单,便心生欢喜。

同类推荐
  • 特蕾莎修女给青少年的12堂人生必修课

    特蕾莎修女给青少年的12堂人生必修课

    平实的文字讲述了至深的哲理,凝练的话语浓缩了人生的精华,博爱的思想传达了生命的真谛。本书精选特蕾莎修女所讲过的感人箴言和演讲辞,旨教会青少年们做人之道,学会如何放宽胸襟,胸怀大爱,扶危济贫,不弃小事,坚强勇敢,勤奋谦虚。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一个最明亮的指示牌。
  • 心若没有栖息,到哪儿都是流浪

    心若没有栖息,到哪儿都是流浪

    这是一本让人重获归属感、安全感的心灵修炼手册。它从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出发,介绍了静心安心之道,谈生活,论人生,话工作,说家庭,字句如珠,点醒了都市中迷茫不安的年轻人,教他们懂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身处何地,处境如何,如果心不再漂泊,哪里都是我们的家。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为自己的心找到归宿,心安,到哪里都不再孤单。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永远心安地活着,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淡定从容,平安喜乐。
  • 成大事必具的十种习惯

    成大事必具的十种习惯

    自信——使你相信自己,创造奇迹;终身学习——使你永葆求知的强烈 欲望,在成功的路上不断探索;勤奋——使你在成功的路上务实、奋进、开 拓;诚信——使你人格闪光,魅力四射;宽容——使你有成大事的风度和宽 阔如大海的心胸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目标——使你有的放矢,朝着前方成功 之路努力;热忱——使你永远充满成大事的热度和激情;行动——使你的成 功在实干中逐渐建立;细节——使你的成功更牢固,更快捷;惜时——使你 有充裕的时间实现自己的抱负。
  • 青少年健康成长6商树

    青少年健康成长6商树

    编者把影响人生发展的心病、德商、智商、情商和财商的理念生动地比喻成六商树,通过古今中外名人典故、案例或寓言故事,让青少年认识到现代社会环境下如何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开发智力水平;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逆境如何承受压力、失败和挫折;如何理财、提高收益等。
  • 气场哪里来

    气场哪里来

    说到气场,不是“强大”就是“全开”,难道气场只有这一种类型吗?当然不是。气场融合了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各种学科知识。它和情商一样,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改造而有明显提升。19位中国古代精英女性,以生动离奇的故事,诠释“气场色彩学”的6种特质:攻气十足的黑色“BOSS”气场,生命力满格的红色“C位”气场,容易相处的白色“好人缘”气场,天生敏锐的紫色“优雅”气场,沉着冷静的蓝色“知性”气场,明媚热情的黄色“第一印象”气场。这些拥有强大“气场”的各色女性,她们有的是登基为王的女皇,有的是胸中藏有万卷书的才女,有的是驰骋疆场、挥洒热血的巾帼英雄。
热门推荐
  • 你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你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后来林舰去了厦城,徐歆欢留在了安山,后来她才明白,厦城的风吹不到安山,她也等不回来以前的他们…
  • 始帝元神

    始帝元神

    他因爱跳崖,劫难奇遇,得到上古大神---始帝元神附体,而后重返故国他一路行来,解除重重危机。
  • 迷失(中篇小说)

    迷失(中篇小说)

    安逸正色说:“那顾诗兰回来了你们打算怎么办?”“怎么办?”大家都看着于思妍,毕竟顾诗兰真正伤害的人还是于思妍,于思妍挠挠头:“我也不知道,不过知道原来我对她也有那么大的压力,我心里挺平衡的。嘿嘿,关于她整容的事情,我们就做为小秘密隐藏下来好不好?”大家都点点头,都同意作为528的秘密隐瞒下去。528室里那么多关于每个人的秘密,她们都打算互相守护住,因为四年时间刚刚开始,也许这些小秘密,会成为她们之间羁绊的开始。那样,也挺好的。
  • 娇软男主怀里来

    娇软男主怀里来

    女主性格多变,秉着做完任务就走的良好美德!
  • 六娘子的二三事

    六娘子的二三事

    努力经营一生,生命终了时,方知自己追求的不过是简简单单的吃吃喝喝。再一世变身为郭家六姑娘,只想要快快乐乐的活着.......
  • 做个细节美人

    做个细节美人

    最美奥运志愿者商忆沙推出美丽新概念,教你如何做个细节美人。从细节中发掘美丽,由内而外散发迷人魅力。细节美人的时代已经到来,你就是舞台上最闪亮的明星。做细节美人才能成为美丽风尚的宠儿,从众多美丽中脱颖而出,独放异彩。
  • 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菊与刀(经典译林)

    菊与刀(经典译林)

    《菊与刀》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最佳读本。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作者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本尼迪克特是著名美国民族学家、女诗人,是美国人类历史学派开创人博厄斯的学生,也是其学术继承人。192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从1936年起代理哥大人类学系主任。她与美国人类学家米德一起,结合心理学的研究,形成博厄斯学派的一个支派,即“心理学派”或“民族心理学派”、“种族心理学派”。
  • 永嘉禅宗集注

    永嘉禅宗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蓝天绿草间

    蓝天绿草间

    水哗哗地流在手臂上,凉意一直往皮肤里面渗。消毒间的灯光是荧白的,有些刺眼。窗外,能看到城市,车在蠕动,还有那些人,有的还撑着伞。天有点小雨,空气也是闷的,东方的天一直没亮开来,灰灰地压了一层脏兮兮的厚云。柯力长长地吸了口气,感觉头有些晕。昨晚是糟糕的一晚,一直在迷糊状态。他甚至觉得好像没有入眠过,半睡半醒半梦,就这样一直折腾着他。这个夜变得漫长,无聊,他耸起耳朵,能听见各种声音,妻子的呼吸声,翻动声,外面的风声,还有偶尔的汽车喇叭声,夜归人的咳嗽声。有一阵,他还听到了蛐蛐的声音,像在窗台的外面,也像在树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