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87900000001

第1章 弗拉芒人家(1)

第一章

安娜·佩特斯

麦格雷在吉维站从火车上下来,他看见的第一个人是安娜·佩特斯,她恰好就站在他那节车厢旁边。

她好像早就料到他将正好在站台的这个位置下车!她脸上既没有惊讶,也没有得意的表情。她依然是麦格雷在巴黎见到时的那个样子。她大概一贯就是这个样子,铁灰色套裙,黑色鞋子。你看过她的帽子后绝对想不到帽子的形状和颜色。

大风狂扫站台,站台上只有稀稀落落几个旅客。她看起来比往常高大,显得有些强壮。她的鼻子红红的,手上的帕子揉成了团。

“我确信您会来的,警长先生……”

她是对自己还是对他那么确信?她并没有微笑以示欢迎,而是问道:

“您还有其他行李吗?”

没有!麦格雷只有那个折叠箱,厚厚的皮革已经变黑,不管多重他都自己提着。

只有三等车厢的旅客下车,这时候他们都走光了。年轻女孩把站台票递给工作人员,因为后者的目光甚是坚持。

他们来到车站外面,她毫不拘谨地继续说:

“我最初想在家里为您准备一间房。后来我想了想,觉得您下榻在酒店可能更好。所以,我在默兹酒店订了最好的房间……”

两人在吉维的小街道上走了才不到百米,大家已经纷纷转过头来看着他们。麦格雷步子沉重,手臂费力拖着箱子。他观察周围的一切:人,房子,尤其是他的同伴。

“什么声音?”他听到一阵无法辨认的噪音,便问。

“默兹河在发大水,洪水冲击桥墩……航运三个星期前就中断了……”

他们走出小路,马上就看见了那条河。河流十分宽阔,河岸的界限模糊。在一些地方,棕色的水流涌到牧场上,在另一些地方,仓库里漫出水。

港口停着至少一百艘驳船,还有一些拖船和挖泥船。船只相互挨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方阵。

“这就是您的酒店……不算太舒适……您想先歇下来,在这儿洗个澡吗?”

真是令人惊愕!麦格雷无法说清楚自己的感受。是的,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像她那样唤醒他的好奇心,她是那么沉静,没有微笑,也不卖俏,有时用手绢揉揉鼻孔。

她应该在二十五到三十岁之间。比普通人高大许多,一副大骨架带走了所有相貌上的优雅。

小资产者的着装,但朴素到极致。举止冷静,近乎高贵。

她一副正在接待麦格雷的样子。这是她的地方。她事事想得周到。

“我并不想洗澡。”

“这样的话,您愿意立刻去家里?把您的行李箱交给侍者……服务生!把这个箱子拿到三号房间……这位先生一会儿就过来……”

麦格雷用余光看她,心想:

“我肯定显得很蠢。”

因为他毕竟不是小男孩了!她和柔弱不搭边,但麦格雷依然有她两倍宽,那件巨大的外套令他看起来像是被从石头里凿出来的。

“您不会太累吧?”

“我一点也不累!”

“那么,咱们开始吧,我现在就可以给您一些初步说明……”

她在巴黎时已经给过他一些初步说明了!那天他到办公室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等了自己两三个小时的陌生女人,楼下的小伙计没能阻止她。

“是私事!”他当着两位警员的面询问她时,她回答道。

只剩下他们两个人面对面时,女人递给他一封信。麦格雷认出妻子一位表兄的字迹,这位表兄住在南锡。

亲爱的麦格雷,

安娜·佩特斯小姐是我姐夫介绍给我认识的,他本人已认识她十几年。这是位非常正派的年轻姑娘,她将把自己的不幸告诉你。尽你所能帮助她吧……

“您住在南锡吗?”

“不是,吉维!”

“但是,这封信……”

“我在来巴黎之前特意去了一趟南锡。我知道我表兄认识警察局的某位要人……”

这不是一位平常的求助者。她没有垂下眼睛,态度里没有一点卑躬屈膝。她说话直截了当,眼睛直视前方,好像在讨债。

“您如果拒绝提供帮助,我们就完了,我父母和我,而这将是最恶劣的司法错误……”

麦格雷做了些笔记,以概括她的叙述。一个错综复杂的家庭故事。

佩特斯夫妇在比利时边境经营一家杂货店……三个孩子:安娜,帮着照看店铺生意;玛利亚,教员;约瑟夫,大学生,在南锡学法律……

约瑟夫和当地一个年轻女孩有了一个孩子……孩子三岁……然而,年轻女孩突然失踪了,佩特斯一家被控把她杀了或监禁了起来……

麦格雷本不想介入进去。南锡的一位同事负责这起案件。他发了封电报过去,很快便收到明确的回复:

佩特斯系首要嫌疑犯。即将拘捕。

这让他做出了决定。他来到吉维,没有明确任务,没有官方身份。于是,从火车站开始,他就落入了这个女人的监视之下,而他亦不停地观察这个女人。

洪水非常凶猛。水波在每个桥墩上形成喧嚣的瀑布,把一棵棵树连根冲走。

灌入默兹河谷的大风使大河逆向流淌,把水卷到不可思议的高度,制造出真正的波涛。

此时是下午三点。夜幕开始降临。

冷冷清清的街道上吹着大风。仅有的几个行人走得很快,安娜不是唯一一个擤鼻涕的人。

“这条小巷,左边……”

年轻姑娘示意停下来,小心翼翼地用一个几乎难以觉察的手势指出小巷的第二栋房子。房子破旧,只有两层。房子里已经亮起灯光——煤油灯,在一个窗子下面。

“这就是她住的地方!”

“谁?”

“她!热尔梅娜·皮埃博夫……那个女孩……”

“您弟弟与她生了孩子的那个女孩?”

“真是他的就好了!谁也无法证明这一点……看!”

门槛上站着一对男女:一个没戴帽子的女孩(大概是工厂女工)搂着一个男人,背对着他们。

“是她?”

“当然不是,她不是已经失踪了吗……但是同一个阶层……您明白吧?她有办法让我弟弟相信……”

“孩子不像他吗?”

她干巴巴地说:

“像她母亲……走吧!那些人总是躲在窗帘后面偷窥……”

“她有家人吗?”

“他父亲是工厂的夜间门卫,她还有个哥哥叫热拉尔……”

那间小小的房子,尤其是那扇被煤气灯照亮的窗户,从此便刻在了警长的记忆里。

“您不熟悉吉维?”

“我来过一次,但待的时间很短。”

望不到尽头的堤岸非常宽阔,每隔二十米就有一些为驳船准备的缆桩。一些仓库。一栋矮建筑的顶上高耸着旗帜。

“法国海关……我家的房子更远一点,靠近比利时海关……”

激潮汹涌,平底驳船在水里相互碰撞。自由了的马儿吃着稀疏的草。

“您看到那一处灯火了吗?那是我家……”

一个海关人员默默地看着他俩走过。一群船员说起弗拉芒语。

“他们在说什么?”

她犹豫着要不要回答,第一次转过头去,看着麦格雷。

“真相永远也不会被知道!”

她走得更快了,逆着风,身子躬了起来。

这儿已经不是城里了。这是河流、驳船、海关和租船人的领地。风中到处亮着电灯。一艘驳船上晾的衣服嘎嘎作响。几个孩子在烂泥里玩耍。

“您的同事昨天又来我家了,代表预审法官来通知我们必须随时听候司法部门传唤……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又全部搜查了一遍,连贮水槽也没放过……”

他们到了。这栋弗拉芒房子的轮廓清晰起来。这是一幢相当重要的建筑,位于河岸边,是来往船只最密集的地方。附近没有任何房子。视线内唯一的建筑在百米之外,是比利时海关,边上插着三色旗。

“如果您愿意劳驾进来……”

大门的窗玻璃上是一些铜器清洁剂的透明广告牌。门上的铃铛响了。

麦格雷一进门,就觉得被裹进一种热情的、不可名状的安宁氛围之中,气味甜腻,丰富。但是什么气味呢?有一点点桂皮的气味,研磨咖啡的香气更重。还能闻到煤油和杜松子酒尚未散尽的气味。

只有一盏电灯。漆成暗棕色的木柜台后面,站着一位满头白发的妇人。老妇人穿着黑色上衣,正和一位女船员说弗拉芒语。女船员怀里抱着一个孩子。

“这边请,警长先生……”

麦格雷的目光已经扫过那些装满商品的货架。他注意到,在包锌皮的那一部分柜面上,有几只锡嘴酒瓶,酒瓶里面装满烧酒。

他没有时间停下来仔细看。另一扇玻璃门,配有门帘。他们穿过厨房。一个老人坐在藤椅上,正对着炉子。

“往这走……”

一条更阴冷的走廊。又是一扇门。里面是出乎麦格雷意料的房间,半客厅,半餐厅,一架钢琴,一个小提琴琴盒,精心打过蜡的木地板,舒适的家具,墙上挂着仿制油画。

“请把您的外套给我……”

餐桌已经布置好:大方格子桌布,银质餐具,细瓷茶杯。

“您吃点东西吧……”

麦格雷的大衣被放进了过道,安娜回来了,穿着白色丝绸衬衣,看起来更不像年轻女子了。

然而她的身材很好。可为什么她缺乏女性气质呢?很难想象她会恋爱。更难想象哪个男人会爱上她!

一切应该都是提前预备下的。她提来一只冒着热气的咖啡壶,又放上三只杯子。她再次离开,回来时拿着一份糯米馅饼。

“请坐,警长先生……我母亲马上过来……”

“您弹钢琴?”

“我和我姐姐……但是她没有我那么闲……她晚上要批作业。”

“小提琴呢?”

“我弟弟……”

“他不在吉维?”

“他一会儿就到了……我已经通知他您要来……”

她把馅饼切开,招待客人,拥有权威的客人。佩特斯太太进来了,两只手在腹前交握,露出腼腆的欢迎的笑容,笑容里满是忧郁和顺从。

“安娜对我说您愿意……”

她比女儿更像弗拉芒人,并且有轻微的口音。但她的相貌细致婉约,那一头令人惊异的白发为她增添了某种高贵。她坐在椅子边缘,就像那些惯于被指使的妇女。

“您旅途劳顿,应该饿了……而我,我真是一点胃口也没有,自从……”

麦格雷正在想待在厨房的那个老人为什么不过来一起吃馅饼时,佩特斯太太对女儿说:

“拿一块去给你父亲……”

然后她又对麦格雷说:

“你几乎离不开扶手椅了……如果他知道……”

空气中的一切都和悲剧不搭界。在人们的印象中,最坏的事件只能在外面发生,不会打扰到弗拉芒人屋子里的宁静,那里没有一粒灰尘,一阵微风,除了炉子发出的声音,再无其他噪音。

麦格雷一边吃着厚厚的馅饼,一边问道:

“事情是在哪一天发生的?”

“一月三号……一个星期三……”

“今天已经二十号了……”

“是的,他们并没有立刻指控我们……”

“那个女孩,你们是怎么称呼她的?”

“热尔梅娜·皮埃博夫……她是晚上八点左右来的……她来到店里,是我母亲接待她的……”

“她想做什么?”

佩特斯太太做出拭泪的动作。

“和往常一样……抱怨约瑟夫不去看她,不给她任何消息……一个读书那么努力的男孩子!我向您保证,他绝对有能力完成学业,无论如何……”

“她在这里待了很久吗?”

“可能有五分钟……我请求她不要喊叫……船员们会听见的……安娜来了,让她最好还是回去……”

“她走了?”

“安娜把她送到外面……我回到厨房收拾餐桌……”

“从那时起,您就再也没有见过她?”

“再也没有。”

“也没有人在本地区见到她?”

“他们都说没有!”

“她说过要自杀什么的吗?”

“没有!这种女人不会自杀的……再来点咖啡?来块馅饼?这是安娜做的……”

安娜在他心中的形象又丰富了些。她心平气和地坐在椅子上。她观察着警长,仿佛他们的角色颠倒了,仿佛她来自巴黎警署,而麦格雷属于这栋弗拉芒人的房子。

“您还记得您那天晚上做了什么吗?”

是安娜回答了这个问题,带着悲伤的微笑。

“他们问了这个问题很多遍了,所以至今我连最小的细节都记得。我回到屋里,上楼去自己房间拿了织毛衣的羊绒线……我下楼时,看到姐姐在弹钢琴,就在这间房里,而玛格丽特刚到……”

“玛格丽特?”

“我们的表妹……范德维尔特医生的女儿……他们住在吉维……还是现在就告诉您为好,因为之后别人也会告诉您的,她是约瑟夫的未婚妻……”

佩特斯太太叹了口气,站起来,因为店铺的铃铛响了。他听见她在说弗拉芒语,用一种几乎可以说是愉快的声音,称着四季豆和豌豆。

“这是我母亲的一大痛苦……这件事早就定下来了,约瑟夫和玛格丽特是要结婚的……他们在十六岁就已经订婚了……但是约瑟夫必须先完成学业……然后这个孩子出现了……”

“那么,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打算结婚吗?”

“是的!玛格丽特不愿意嫁给其他任何男人……他们一直都很相爱……”

“热尔梅娜·皮埃博夫知道这件事吗?”

“是的!但是她,她坚持要人家娶她!所以我弟弟,为了求安宁,就承诺……婚礼本来会在考试之后举行……”

铺子的铃铛又响了,佩特斯太太穿过厨房,疾跑出去。

“我刚才问您三号晚上的活动。”

“是……我刚才说到我下楼,我姐姐和玛格丽特在这间房里……我们一直弹琴弹到十点半……我父亲九点以后就睡下了,和往常一样……我姐姐和我把玛格丽特送到那座桥那儿……”

“你们没遇到任何人?”

“没有……天很冷……我们立即回来了……第二天,我们没有预料到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下午,人们在说热尔梅娜·皮埃博夫失踪的事……两天以后,他们才想起指控我们,因为有人看见她来过这里……本地警长传唤了我们,然后是您在南锡的同事……好像是皮埃博夫先生提出了诉讼……警察搜查了家里、地窖、工具棚,所有地方……甚至翻了花园的土……”

“三号那天,您弟弟不在吉维吗?”

“不在!他只在周六回来,开摩托车……一周里的其他日子很少回来……整座城市都站在我们的对立面,因为我们是弗拉芒人,因为我们有钱……”

声音里有一丝骄傲。或者说一种过度的自信。

“您简直无法想象人们臆造出来的那一切……”

铃铛声又从店铺那里传过来,接着是一个年轻的声音:

同类推荐
  • 月光倾城

    月光倾城

    那一天的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太过严重,许多年之后,何果儿每每回想起那一幕情景,后背还是立马就起一层鸡皮疙瘩,头皮嗖嗖地直发麻。她仿佛再次看见1983年夏天的自己,小小地傻傻地站在那里,被平地而起的飓风打蒙了头。而身边的李菲菲,是那么猝不及防地挣脱开她的手,像一道白色的光,冲出人群,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和力量,冲向后患无穷的青春。原本,那是一个极为稀松平常的日子。上午第二节下课铃响过,天气很好,豁亮的太阳光中稠密地插进了波涛汹涌的课间操队伍。值周老师站在高台上,扯着嗓子呵斥站队不整齐的班级,班主任们跟在队伍后面,也开始懒懒地伸伸腿弯弯腰起来。
  • 死亡草

    死亡草

    神舍前高举双臂的美艳女祭司,密室中预示厄运的蓝色报春花,石板路上突然出现的血迹,自称能占卜未来的神秘通灵师,离奇消失的遗嘱,被嫉妒和占有欲支配的死亡之草……星期二晚间俱乐部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轮流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谜案,只有亲爱的马普尔小姐每次都能直指真相。
  • 不要打开它

    不要打开它

    故事发生在传说中张献忠藏宝的城市。半夜,计算机系高材生刘子良刚合上电脑,忽然听到上铺的兄弟老马,跌跌撞撞跑进宿舍,一言不发,拿起自己桌上的一包烟,抽了一根出来,哆哆嗦嗦地猛吸。刘子良以为老马是和女朋友小美吵架,结果老马说了一个神秘而惊人的故事。并且开始,学校里接二连三发生怪事,学生们都认为是因为传说中的石乌龟诅咒。
  • 谁是玛丽

    谁是玛丽

    伊乐,原名乐艳艳,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媒体记者。有小说、诗歌发表于《北京文学》、《长江文艺》、《诗刊》等,随笔集《行走台湾》于二〇一〇年出版。因果的织机在万古永恒中织着你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的线。——马可·奥勒留《沉思录》。我知道这个城市有成千上万个叫玛丽的人,可我不知道哪一个是我要找的玛丽。我想唯一能证明我和玛丽有过交往的可能只有这块残玉了,如果石头能说话——十六年前我第一次接到玛丽电话的时候,刚刚拥有了这块玉。
  • 西夏死书2:遗失的1964

    西夏死书2:遗失的1964

    为寻找丢失的玉插屏,唐风等人来到了彼得堡。在联邦安全局的追捕下,韩江和徐仁宇两人躲进了彼得堡庞大而复杂的下水管道中,遭遇了恐怖“幽灵”;唐风和梁媛则在俄罗斯学者季莫申的帮助下藏进了冬宫,不经意间也发现了深夜冬宫里的点点幽光。当众人最终在冬宫相遇时,这才得知对方均可能是在“幽灵”的刻意引导下进入的冬宫。这个“幽灵”竟是谁?他为什么要帮助自己?冬宫里又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为破解这些谜团,韩江等人搜寻一切可能,而最终线索显示,这个“幽灵”很可能是当年科考队的年轻学者米沙,但找到的联邦安全局档案文件却独独缺少了1964年的相关记录。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北秦仙录

    北秦仙录

    天羽域界,来自北秦的秦轩并不知道,在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受人操控着。当幕后黑手以为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时,她的出现却是改变了秦轩,一切都在朝着未知的方向发展。且看秦轩如何逆转命运,掌控自我,再建浩瀚北秦,踏上无边星路,指点鸿蒙风云。
  •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一本诊断、治疗变态心理的指南书。你“变态”吗?焦虑障碍、进食障碍、药物依赖是不是病?生活中有哪变态心理行为,其成因、判断的标准和治疗方法如何?翻开本书,心理学零基础照样读懂所有的答案。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我看见的那个学校

    我看见的那个学校

    我叫白夜焚,我看见了那个学校,她们的挣扎...所有的呐喊只能存于心中,所有的恐惧刻骨铭心...一味地挣扎,却只能陷入更深的沼泽中,我本渴望阳光,但身处地狱是不可能有阳光的...【校园ql】
  • 上古萌神在我家

    上古萌神在我家

    “吾乃白雪君是也!”泰央在整理收藏家爷爷的遗物时,从一张奇怪的古书帛页里蹦出了一个名为白雪的上古妖怪。这个妖怪是个皮肤非常白皙的美少年,但同时也是一个食量可怕的吃货。他能吃掉任何东西,无论是食物还是……人的喜怒哀乐情绪。而悲惨的是,对这个妖怪来说,泰央的喜怒哀乐是一种比高级点心还高级的无上美味!所以——“你要多笑哦,你现在的心情就好像白奶油一样甜呢!”“哭吧!你的眼泪就仿佛最高级的松露,味道棒棒的!”神哪,请告诉她到底该怎么办吧!
  • 古挽歌

    古挽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宅男成为救世主

    宅男成为救世主

    某个被迫成为救世主的半宅,在邂逅红颜知己的同时顺手拯救世界的过程!
  • 网络故事

    网络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