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0000000001

第1章 导论(1)

一、大国文化要义

文化的内核是一种精神特质及在这种精神熏陶下产生的灵魂、秉性、思想和智慧,其第一要义是精神和灵魂,即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无”与“有”。一般而言,人的精神始于“无”,基于“信”,定于“一”。即精神生于“无”,灵魂出于“有”,精神与灵魂合在一起归于“一”。也可以说,精神是建立在人的观念世界(“无”)之上的“存有”,而灵魂则是在现象世界(“有”)之上而形成的“无”或“无”中之有。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无”,是人在思考一切与人的终极关怀相关问题时所确立的核心思维价值肯定形式,其根本意涵,指的是人的精神、理念中,指向未来和彼处之“存有”、“存之有”或“有之无”。“无”的观念显示了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已不再满足于世界之“实然”,而是要超越当下和眼前的所见所闻,追求“未然之物”和“应然”的生活。而“无”与“信”是分不开的。如果说凡“信”即“无”,或者说“无”即“信”,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信”者“无”也,或“信”者“有”也。因为,一切思想观念,都是信者“有”,不信者“无”。即所谓“无信不立”。而归根结底,“信”又是建立在“一”这个核心思维价值肯定形式之上。

在人类文化精神发展进程中,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等代表的世界主要民族文化精神都建立在将世界抽象为“一”(世界图式)的思维价值肯定形式之上。但这个“一”在不同文化中的规定性是不相同的,各有其自己的特定内涵。如,中国文化中的“一”,指的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复归于“无”的大化流行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着世界上一切个别存在的川流不息、运动变化着的整体一元存在。同时,中国文化中的“一”也可以理解为“无中之有”或“无中‘自’有”,即,“有”归于“无”的“自有”的整体存在。中国古代先哲用“无极”、“太极”、“太和”、“一元气”、“天”、“道”等词语来表述这个“自有”,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自然之有”。中国文化自古崇尚“惟精惟一”和“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强调“万物归一”。

在西方,古希腊人早期信奉的“一”(天人合一)逐渐地发展成一种“二元对立”的存在。即是说,古希腊思想家在把精神和物质对立起来的同时,又通过辩证法将它们辩证地统一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西方文化所独有的“一”。西方文化精神中的“一”不像中国和印度文化精神中的“天”、“道”、“大梵天”、“梵我合一”或俄罗斯和日本文化精神中的“神我”、“我神”等“整体一元”的观念存在。这个“一”实际上指的是“有”与“二”,即,有一个终极物质存在和一个精神性存在;现实世界既是人的世界也是神的世界;人既是“物”又是“精神”存在。这样,围绕世界是同一、统一于精神还是物质,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化精神产生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为克服西方文化精神中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古希腊思想家提出了辩证的“逻各斯”的同一思想,即,“物”与“我”(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二元的各自发展,通过“逻各斯”这个中介达到和实现“同一”。因而,西方文化的根本精神概括地说,就是“逻各斯”的“求一”、“求同”精神,西方哲学也称之为“同一哲学”。换句话说,西方人精神上所追求的“一”,就是能够将物质与精神结为一体的“逻各斯”的同一。而对俄罗斯和日本神本主义者来说,这个“一”就是整个世界万物都源于斯、归于斯、统一于斯的神、上帝等诸如此类的精神存在。此外,在俄罗斯与日本,“一”还具有以下意涵:其一,它指的是“神力”,即,代表自然力的神秘的诸神祇。自然主义的,神秘主义的神本之思是俄罗斯、日本文化精神最根本的底色。其二,它指的是俄罗斯哲学家弗·索洛维约夫的“神的无”和“神我”,或日本现代哲学之父西田几多郎的“绝对无”和“我神”。其三,在俄罗斯,它还意味着对基督教世界主义,即,对世间一切人和一切物的普遍承认,以及将俄罗斯民族视为上帝唯一选民,具有拯救欧洲乃至全人类的历史使命等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意识的价值肯定。而在日本,“一”还意味着与俄罗斯人普遍信奉的基督教世界主义相反的“日本特殊主义”。其表现,主要是强调与“尊皇”观念和“皇国”至上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万叶精神”及由此精神衍生的复古神道、日本精神、日本主义、国家主义、国家神道等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

建立在全民之“信”基础上的任何民族、国家文化精神都具有特殊性、内生的普遍性冲动与片面性这三个根本的属性。而文化精神所内生的普遍性冲动及其片面性,又是造成人类历史上无数民族、国家之间发生冲突与战争的根本动因之一。就“信”而言,我们认为,毛泽东诗云“人间正道是沧桑”,或中国俗话说的“沧海桑田”,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中一个最根本的“信”。中国人文精神肇始于《易》。南怀瑾在总结他毕生所学时指出,他一辈子学到的东西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即“易”,即是说,这个世界上最为根本的“存在”就是“易”,或世界就是“易”,除了“变”、“易”、“化”什么都没有。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精髓也是如此。它主张人要参与到社会、世界的变化过程之中,以改变现成世界。因而,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的理论。除了“易”,对“和”与“合”之“信”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第二特质。如《周易》言:“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基于“变易”与“和合”精神,中国人自古讲究知行合一、顺乎时变和因革损益,信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强调“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追求“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时,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以达致“天下治”。同时,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是无神论与泛灵论共存,并行而不悖。一方面,自古以来中国上层统治阶层和士大夫实际上信奉一种无神的泛神论;另一方面,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自古至今一直广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泛灵崇拜。即是说,中国人的宗教心与精神向度具有“泛神的无神论”和“有神的泛灵论”这样的二重性。

与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信仰不同,西方人在精神上有三个根本之“信”,即他们“信理”(抽象的逻辑思辨,科学理性或工具理性),“信神”(上帝)和“信法”(罗马法、自然法),因而,“理性精神”、“上帝意识”和法治精神这三个核心思维价值肯定形式在西方文化中形成了三元共存、共享、共分天下的基本格局。具体而言:(一)执著于对客观事物寻根究底的理性精神是西方人文精神最根本的特质之一。西方文化建立在理性精神基础之上,尤其是科学理性或工具理性的方法论是西方人自古以来,尤其是在近现代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代表了人类认识世界能力上的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但在西方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理性主义批判哲学早已指出,作为主体性基础的人类理性,本身不是绝对的,它不仅受到种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和支配,更有其不可超越的历史性。因而,人的理性(科学理性)既无法从整体上说明人类活动的意义,也不能为人类提供有终极目的的知识,即是说,人仅凭科学理性“不能够理解生命”。(二)“西方人身上的高尚性、超越性,总是与某种神的观念相联系的,而这种神的观念”又“被对象化为人之外的绝对权威”,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反而成为人精神上的桎梏”。在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斐洛通过强调神人之间的绝对间隔和“神”的完全的统一性,把希伯来圣经的智能置于更根本的位置,使“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在希伯来的超验的神的观念下得到规定和书写”。在罗马帝国被基督教化之后,西方人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被引向了未来,他们追求建立普遍主义之应然王国,并在中世纪把生活世界的重心落在寻求天国中永生。这种意识导致西方国家中“不管是圣公会徒还是清教徒,都具有强烈的命运感、上帝选民感和特殊使命感”。(三)建立在犹太人契约意识之上的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第三个支柱。与中国儒教是用“天命不可违”这种人的内化观念作为保持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统治者之间及被统治者之间权利与利益关系平衡不同,西方人在骨子里视“法”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力量、法则、规则或外部强制力。它源于人对未知力量,尤其是人对死亡的恐惧。他们还在精神上将“法”等同于上帝的意旨,认为它代表了人在理性价值上对人性=兽性、个人至上和私欲的肯定。总之,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化通过理性的“神”化和“法”化、“法”的“神”化和理性化及主体人之自由意志的“神”化和“法”化,在形而上学领域完成了理性与神及法三个思想向度逐渐地融为一体的价值建构,从而使“理性”不断伸展、“法制”不断完善、宗教组织不断深入到西方国家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出于一种动物的本能,好生恶死,是人的最根本的“自由意志”之一。人不仅在“求生”方面具有共通性,而且,在寻求“生生”和“永生”方面,也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但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求生”意志的表现形态及其选择的“求生”方式方法等却大相径庭。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对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对自我和其他人生命的态度等,都不一样。如,中国古代先哲对生命的解读是,“生”乃“天”之“德”或“天之大德曰生”,即,生命现象是“天”、“道”、大自然,自为、自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法则自我运动变化的结果。基于对生命本质的这种认识,中国人自古之所求,一言以蔽之,就是“求仁”,求“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时”、“与生民合其命”、“与鬼神合其吉凶”。即,追求顺应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去享受生命、热爱生命,并为家、宗族、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丁兴旺作出最大的贡献。从“求仁”出发,中国文化视生命为最高原则,自古崇尚厚生与积德,因而,中国人的内心不仅有强烈的民胞物与意识,而且对大千世界万物生生不息,有一种挥之不去、难舍的于穆不已之情。

除了“求仁”,中国传统文化另一个主要诉求,是“求道”。而“道”这个中国字,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概念,其含义非常丰富。在学术思想上,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之“道”的内涵和规定性各不相同,即是说,各有其道,各走其道,而且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总体而言,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和最深的,是“儒、法、道三家之道”,其中,又以“儒家之道”最能代表“中国人之道”。这个“道”也可以称之为“君子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道”是一个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也是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中国人追求、信奉的“求生”之道。而“君子道”的主要思想内核,除了“求仁”之外,就是“求自己”、“求中”或“求和”。

而作为一个典型的大陆国家,“求大”是中国文化性格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中国“天生就是一个大”。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人“求大”思想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政治上,倾向于“大一统”,追求“大同世界”等理想主义思想已经渗透到无数普通民众的血脉之中。精神、灵魂与性格上,不甘人后,争当老大、第一;争强好胜,不愿屈居人下;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崇拜大英雄。审美情趣上,以大为美。价值取向上,讲究大仁大智大勇、大爱无疆、大隐隐于市、“大医”“医”于无,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的大智慧。同时,中国人凡事诉诸情感,讲究是其所是和实事求是。中国人深信,“只有炽热的情感,才能让人做出伟大的事情”。

同类推荐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书读完了

    书读完了

    时隔十年后,金克木名作重磅归来!梁文道《开卷八分钟》首推书;钱文忠、张汝伦、陈平原联袂推荐!一代学术大家卓越的读书方法,一位文化传奇特殊的学习路径。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热门推荐
  • 文娱半吊子

    文娱半吊子

    白旭的系统是一株天赋树,开局什么都没有,还需要他不断用人气值浇灌树苗,只有等树苗结出天赋果的时候,他学习天赋果对应的技能便能事半功倍。所以,白旭这个半吊子开始闯荡娱乐圈。Ps:本文作品以自创为主,当然,能力有限,有时也会当文抄公!!!QQ群:1023933131
  • 拉封丹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拉封丹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拉封丹的寓言诗虽然大都取材千古代希腊、罗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但是它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描绘了人类的各种思想和情欲,因此是一面生动地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
  • 玩笑

    玩笑

    一个周日上午,我的大学同学李辉上门拜访。我的妻子带着我们的女儿昨天去乡下她娘家过周末了,恰好我一个人在家。弟妹呢?溜溜呢?李辉一进门就大呼小叫。回乡下了,老李,中午我们到楼下的湘味馆好好喝几杯。我说。我和李辉同在省城一所大学,毕业后,我们一起回嘉州市区工作。大半年没见李辉了,今天他能够上门找我,我真的很高兴。我记忆中,只在我和海棠举行婚礼当天,李辉来过这房子。我和老李参加过彼此的婚礼,相互见过对方的妻子,知道她们叫什么名字。
  • 萌学园之神转飞扬

    萌学园之神转飞扬

    在神与人之战后,萌学园或者说是魔法世界恢复了和平,但在神界,一场巨大的阴谋以及战争慢慢袭来。萌学园的萌骑士幻之星、炎之星、十之星、月之星、梦之星加上在神界的智之星会在神界激起怎样的火花呢……
  • 修了一个仙

    修了一个仙

    前世设计师的许云穿越到一个五岁修真废柴身上。激活空间、得传承、修四艺。修仙路上机缘不断,仙路漫漫,装逼相伴。且看小云儿带领师门家族如何叱咤三界,问鼎大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闪婚强爱,娇妻送上门

    闪婚强爱,娇妻送上门

    他是她救下的路人,她是他闪婚的挂名妻。领证时,他再强调:“我或许终其一生都不会爱上你!”她笑得轻松明媚:“我知道,我也是!”这是一场无关乎爱情的婚姻。说好的婚后互不干涉,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某男开始嫉妒每一个出入在她身边的男人,疯狂地嫉妒曾经出现在她生命里的男人。更不放过任何在她身上贴上‘韩太太’标签的机会。说好的一生都不会爱上呢?
  • 重生星际时代

    重生星际时代

    带着生命空间和记忆重生,必须在二十岁之前成为S级异能者,否则就要挂?我勒个去,看来到了这星际时代,姐不发威不行啦!嗯,这位帅哥,你想以武求亲?可以,关门,众亲友上!敢上门调戏,就要有被群殴的觉悟。
  • 魔改大唐

    魔改大唐

    层出不穷的穿越者前辈们,孜孜不倦的用现代科技改造着无数古代时空。文科生能背诗朗诵争霸朝堂,能办报纸搞印刷发展经济,最不济也能当个文抄公。理科生能晒盐、酿酒、熬肥皂、烧石灰做水泥、三酸两碱+一硝二磺三木碳就能横行天下。可自从带着西幻系统的白玉琦降临大唐,历史好像进入了一个发夹弯,科技树往不正经的路线上义无反顾的歪了过去。科学种田什么的弱爆了,看我的德鲁伊式种田!现代医学什么的弱爆了,看我的炼金药剂和魔药学!战争科技什么的弱爆了,看我的多铆蒸刚和构装傀儡,地精飞艇和侏儒直升机,蒸汽机甲要不要了解一下?点一个照明术,剩下的全加体质,武器选双手巨剑,副职先学一个铁匠,光着膀子开狂暴,只要快乐就完事了!
  • 穿越之我是富婆

    穿越之我是富婆

    她…凌如烟凌家第七代继承人,人生理想就是以败光家产为目地,可是为什么钱越花越多呢!一觉醒来,二十一世纪的凌如烟穿越了,没关系到哪咱都能成首富,可是明明只是想赚赚钱,走向人生巅峰的,可是身后的某男是怎么回事啊……“你说怎么回事,睡都睡过了还想不认账吗?”凌如烟“………………”某男“岳父岳母大人,你家缺女婿吗?”凌父“……………”凌母“…………”某男“倒插门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