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0000000011

第11章 大国文化要义(代序)(5)

孟子还把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命存续和繁衍作为判定一切事物和是非善恶的最高道德准则。他认为,凡有利于生命发展的事物是善,反之是恶。孟子的这一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原始价值取向。从“厚生”观念出发,中国文化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积德与尊德的传统。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普遍具有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并认为,人在现世的积德,能够荫庇后代,使家族得到繁衍和昌盛。这样,中国人就通过厚生与积德,在时空上实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及此处与彼岸的统一,从而以一种简单、实用的方式克服了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客观世界存在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减轻了人与生俱来的,对未知的“无”和死亡的恐惧。

其次,除了“求仁”,中国传统文化另一个主要诉求,是“求道”。而“道”这个中国字,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概念,其含义非常丰富。在学术思想上,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之“道”的内涵和规定性各不相同,即是说,各有其道,各走其道,而且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如,儒家主张“仁即道”或“道即仁”;法家是“法即道”或“道即法”;道家则强调“道法自然”或“自然即道”。总体而言,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和最深的,是“儒、法、道三家之道”,其中,又以“儒家之道”最能代表“中国人之道”。这个“道”也可以称之为“君子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道”是一个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也是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中国人追求、信奉的“求生”之道。而“君子道”的主要思想内核,除了“求仁”之外,就是“求自己”、“求中”或“求和”。从“求自己”方面看,儒家认为,人作为天之骄子,最重要的是应效法自然,学习自然,努力使自己做到像大自然那样大化流行,川流不息。如《易传》言:“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孔子根据这一精神,大力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达,达于人”之道,提倡“反躬自省”、“吾日三省吾身”和“克己复礼”等道德戒律,并要求他的弟子努力做到“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和而不同”。从“求中”方面看,儒家强调,“君子道中庸”。“君子道”凡事讲究取其中。在“道”与“器”孰轻孰重问题上,“君子道”以“厚德载物”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希望能够在两者间取得平衡。如《易传》言:“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当然,这只是儒家的一种理想,实际上,中国历史中长期盛行的是一种典型的“重道轻器”论。即,中国士大夫普遍重视承载着“德”的“形而上之道”,认为“德”的重要性远在“形而下的器物”之上。因此,中国文化传统的重心和着力点是“道”而不是“器”。历史上,以“君子”自视的中国士大夫们从来都耻于追逐“器物”,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再次,作为一个典型的大陆国家,“求大”是中国文化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中国“天生就是一个大”。远古时期中国先民就在东亚这个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有着无数大河、大山和无边无际富饶土地的大陆上繁衍与生息。因而,对延绵不绝的高大山脉和一望无际大地的感性认识,是中国先民创立《连山易》和《归藏易》这两部记载着远古时期中国人对世界最早的抽象认识,且把“大”字灌注在中国人灵魂中的灵感的来源。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人“求大”思想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政治上,倾向于“大一统”,追求“大同世界”等理想主义思想已经渗透到无数普通民众的血脉之中。精神、灵魂与性格上,不甘人后,争当老大、第一;争强好胜,不愿屈居人下;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崇拜大英雄。审美情趣上,以大为美。价值取向上,讲究大仁大智大勇、大爱无疆、大隐隐于市、“大医”“医”于无,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的大智慧。行为方式上,做任何事胆子都很大。造起反来,可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神话小说中,孙悟空一个跟头能够到达十万八千里之外。甚至连说起谎来,胆子也大得让同属于东亚民族的日本人和韩国人望尘莫及。现在随着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世人开始惊叹于中国人造假的胆子了。

第四,凡事诉诸情感,讲究是其所是和实事求是,是中国人性格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其一,众所周知,在文化形态学上,整个人类各民族的文化性格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西方文化代表的,以“物”与“理”为重心,并将二者以及人的心、脑功能作用相互对立起来,从而形成一种静止的、分裂的文化形态。另一类是中国等东方民族代表的,以“情”与“感”为基础,并强调“心”与“脑”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的、动态的文化形态。比较而言,在“情”与“思”这两个人类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中国文化显然属于“情”先于“思”或“心”重于“理”的文化形态。因而,自古以来,中国人做人做事讲究要发乎心,动自情,行于知,合于理。中国人说,某事在情理之中,就是在肯定它。换句话说,对中国人来说,人的心在决定人的行为中比人的脑(理)的作用更为根本。诸如情知(智)、情思、情理等,中国词语的组成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这一性格特征。基于此,李泽厚断言:“归根结底,人是一个以情为本的存有物”。即是说,人的一切理性思维、抽象的观念都建立在基于观感的“情”之上。人的道德的力量、行善的冲动、习惯的积累等,也都来自于人类自身情感的召唤。从古至今在不同民族文化中历史形成的许多不变的价值和制度,大多来自这些民族人民心中说不清楚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心情如何确实最重要,保持平淡、安定的好心情,也是人感觉生活快乐和幸福的第一要素。总之,中国人深信,“只有炽热的情感,才能让人做出伟大的事情”。其二,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中国文化一方面把“天”“道”自然视为非人格化的神,主张顺天和替天行道,另一方面又历来讲究“天道远,人道迩”,重点落在“人道”之上,并追求“是其所是”和“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最高理论刊物命名为《求是》就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精神。中国文化的这种基本性格对同属于儒教文明圈的日本和韩国等民族国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西方意志与文化秉性

与中国先哲视生命为“天德大化流行”,即“天”的造化不同,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人把生命看做是自然界无处不在的力量间相互斗争的结果。如亚里士多德言:“人的德性就是指人的本质或本性,或人所具有的可以产生一些只根据他的本性的法则才可以理解的行为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与‘生殖’、‘生命’有着天然的联系。”再如,西方语言中的德性一词就源于古希腊英雄时代的战神之名——阿喀琉斯(Achilleus),意指勇敢与强力。因此,如果说,中国人认为,“仁者无敌”的话,那么西方人普遍认同“强者无敌”。自古至今,“强力”是西方民族所理解的唯一的“善”。在古罗马时代,“强力”作为人之本性、神的天意或自然法则得到进一步肯定,成为古罗马元老院制定《罗马法》的基础。《罗马法》明确规定,“力量”就是权利与正义或“正义乃强者的利益”,从而以律法的形式肯定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的正当性。在罗马帝国基督教化过程中,体现了罗马公民自由意志的“强力”,由古希腊的德性、人之本性变为基督教徒之最高的善。经托马斯·阿奎那和圣·奥古斯希腊化改造过的基督教神学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之物,是上帝赋予其智慧与力量而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基督教神学还强调,在自然界无处不在的生存斗争中,上帝偏爱强者;在生存竞争中获胜的一方,必定是受到了上帝的眷爱,因而他们有权按照上帝的旨意赢得一切战利品。这种把生命等于力量的原始价值取向决定了,西方人之所求,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即寻求拥有更大的“力量=权力”。

17世纪后,托马斯·霍布斯、斯宾诺莎、马基雅维利等欧洲思想家从“我性”原则出发,并以人对自然具有同他的力量一样大的权力;在自然中,一切东西属于有力量据为己有的人等西方原始价值取向为基础,建立了肯定“强者”拥有更多权利的现代政治哲学。这种政治哲学把西方文化中固有的个人自由主义及视荣誉为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足的关键的思想推向了极致,使现代西方人的“求生意志”表现为赤裸裸的个人权力意志。如,在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强力意志”和“超人”学说中,“个人被膨胀为绝对的自身目的。为了自身,为了使这沧海一粟维持得长久一点而准备毁灭世界”。如尼采言:“所谓的自然规律乃是权力关系的形式。权力意志支配着整个物理世界。每一个特殊物体都拼命要统治整个空间、扩大它的权力意志。生命本身在本质上就是占有、破坏、征服异国和弱者、把自己的形式强加给他人、吞并,至少也是剥削——‘剥削’作为基本的有机功能,它是生物的本质,它是实际的权力意志的结果,而权力意志恰恰是生命意志。高贵的生命意志并不是表现在可怜的生存斗争中,而是表现为独自的意志、权力意志和占优势的意志。”总之,在尼采看来,世界上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的斗争到处都围绕着优势、生长、扩展、符合权力意志——它正是生命意志——的权利旋转”。叔本华的“世界就是意志”或尼采的“意志就是权力”的思想,是现代西方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哲学、分析哲学和诠释学等社会思潮的思想渊源。狄尔泰、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雅斯贝斯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只把完全孤独的个体的内在的本性、其自身灵魂以及维护‘生存’的基本态度,看成某种实在的东西。”但是,“反者道之动”这一宇宙的最根本法则决定了,当代西方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导致其“对立面——普遍的个性的丧失和庸俗化”。结果是,西方文化中最根本的“求真”精神渐渐地异化为“真”就是我,我就是“真”。即是说,真理只掌握在我一个人手中,我就是唯一的“神”、唯一的“善”、唯一的上帝代言人,或更加直截了当地说,我就是上帝。因而,在后现代的西方国家,随着西方文化渐渐地完成了“求我”与“求真”的“合一”,西方人越来越接近于实现一个古老的犹太人的观念,即“自己决定自己并且是一个完善的个性或绝对的自我”。

其次,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西方主要民族文化性格除了具有共同的“海盗”特征之外,还各有其自己特有的,诸如“绅士道”、“骑士道”、“教士道”、“酋长道”和“牛仔道”等“求生之道”。具体言之:

(一)英国“绅士道”。林语堂说,“正如每个人那样,每个民族的第一条定律就是自存律,一个民族愈是能够使自己跟变化的环境适应,不管有没有逻辑,他的生活本能便也更加健全。”英国人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一个被恩格斯誉为对人类现代发展“贡献最多的民族”,除了其战乱频仍的历史,环绕四周的大海,变幻莫测的天气,贫瘠荒凉的土地,艰难困苦的生活经验之外,就是“绅士道”。英国的“绅士道”是一种融合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精神,加上意大利、法国宫廷文化的“求生之道”,其思想内核是勇气和担当,即,一种中世纪日耳曼部族骑士们崇尚个人独立、我行我素、奔放不羁、残忍无情、追求自由的精神传统。这种精神传统随着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而在英伦三岛扎根,并使英国人在近代成为“崇尚自由的民族,有着古老的民主与自由的传统”。但这种“自由”和“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相互尊重的自由,而是如福柯说的,古日耳曼军事贵族们的“自私、贪婪、好战、喜好征服和劫掠的自由”。“绅士道”的主要表现,是尊重传统和理性主义。一个典型英国绅士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别能适应世事变化、处变不惊的能力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感。在生活中,“无论是遇到大喜还是大悲的事,英国人所想的是,下一步会怎样发生?”因为,在英国人看来,“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的命运是多变的、不可知的,也不可能由自己来把握。因此,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最高水平的道德是英雄式的道德,是勇敢、忍耐、大度,是战场上的勇武。如英雄史诗《贝尔武甫》中的主人公言:‘让我们尽可能在死前争取光荣,这对亡故战士的未来而言,是最好的办法’。”如一个英国人说,“如果说我的教养中有什么终生不渝的信念,一个可以支配所有想法的终极理念,那就是要表现出自己耀眼的一面。生活的目的就是舞台,终极理想和巨大热情都将围绕在我身边。”再如,2005年伦敦地铁恐怖爆炸后,伦敦市长利文思通说:“今天有人死了,明天又会有人来这个城市,在这里安家。”又如,新世纪以来,面对中国的历史性崛起,英国的对华政策在变得更加积极的同时,亦显现出英国人所特有的从容感。

同类推荐
  • 李觏政治思想研究:儒家功利学派在宋代的发展

    李觏政治思想研究:儒家功利学派在宋代的发展

    李觏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北宋儒家功利派的开创性人物。1980年我在《李觏集》前言中写道:“李觏的思想,不仅是当时社会条件的产物,而且还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李觏多方面地汲取了前人的思想,具体说,其伦理观,主要是继承了儒家的纲常名教观念。
  • 千村故事·手技手艺卷

    千村故事·手技手艺卷

    本卷是“千村故事”之手技手艺卷。本卷收集和编撰历史文化村落独特的工匠(即木匠、石匠、铁匠、泥水匠、篾匠等小五匠)技术,石雕、砖雕、木雕、竹雕竹编、绘画、书法、剪纸、刺绣、女红、戏曲、民歌、武术等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人的故事,传承乡土手艺、技术和民间艺术。
  • 日本人的“真面目”

    日本人的“真面目”

    著名散文家卞毓方,潜心数年“大文化”散文重磅巨作。以中日文化交流史为主线解读日本文化,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存在,既从该国的历史、文化、风俗入手,又从语言、文学、绘画切入,还从社会、经济、政体等分析,取精用宏,比优较劣,进而解读日本民族的文化基因,以日本为参照系,跳出中国看中国,不说中国,无非中国。这是一部艺术手法非常高妙的文化散文,作家以形象说话,以艺术感人,作家天赋的语言感就是俯仰中日的飞行器,带我们跨海旅行,感受历史,认识现实,回恋文化,体味差别。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热门推荐
  • 带着宠兽系统闯异世

    带着宠兽系统闯异世

    装逼一时爽,一直装逼一直爽,且看屌丝林翔带着宠兽系统魂穿重生异世后收服各类灵兽,神兽,圣兽,各种装逼打脸的故事。中期写崩,但小虾没有放弃治疗,即使读者弃我如烂履,我待读者如父母,中间第三卷可以跳过去,直接从第四卷开始看起,不影响疗效。聊天,吹牛,侃大山,心灵鸡汤,疗伤,基地组织:弹弹群:288676507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展影帝的画

    展影帝的画

    顶着“圈内头号花瓶”的称号不温不火了好多年,却因几张与神秘男子亲昵的“照片几乎毁了她来之不易的事业。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常年活跃在好莱坞的实力派影帝会坐在她面前极其冷静。“画绒,嫁给我!我帮你摆平这一切,而我只要你三年。”
  • 紫青双剑录(第五卷):血影 开府(经典系列)

    紫青双剑录(第五卷):血影 开府(经典系列)

    《蜀山剑侠传》为「天下第一奇书」,经过增删、续写之后,改名《紫青双剑录》,自成面目,情节曲折离奇,而在结构上,其大体上各自独立的特点,也使得每一本分卷独立成篇,不会有前后不连贯之感,都可以看得人津津有味。本卷开笔便是佛门高人芬陀大师,令两个「小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历劫三生;小寒山谢璎谢琳这一对可爱之极的双生女,和忍大师相会的一段,也大有禅意佛理在。而谢山和叶缤的关係,是本书中最隐晦的一段,后来二人双双归入空门,亦耐人寻味。作为主轴的「峨眉开府」,热闹得没有任何小说可以比得上,出场的正、邪各派人物目不暇接,当中,「血神子」邓隐倏来骤去,魔法匪夷所思,震人心弦。
  •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2)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录异记

    录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桂院

    桂院

    不知自己因何而死,不知自己因何复生,甚至不能肯定自己的死期。闲乐伯嫡长女熊道枫知道的是,自己的确是死过一回,以及,不会再有下一次机会了。
  • 送卿上青云

    送卿上青云

    文案,言情版:上一世,他为了夺她的皇位,不择手段,最终令她心灰意冷跳崖而亡。这一世,他为了保她的皇位,呕心沥血,最终带着对她的深深眷恋离开。究竟,是谁负了谁,谁又护了谁?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他狠狠将少女拥进怀中,眼泪一滴一滴跌落下来:“阿月,我回来了……”这一世,凡你所喜,我必予之,凡你所恶,我必除之。——他轻轻抚摸转魂玉,笑容清浅,眼里满是眷恋:“阿月,我把命给你,别再恨我了,好不好?”这一场花瓣雨,诉一份无可言说的相思入骨,泣一颗入骨相思后累累伤痕的心。通俗版:就是一个上辈子做错事追悔莫及,这辈子拼命弥补,对女主各种花式宠,往死里宠,差点宠死自己的故事。
  • 从斗罗开始征程

    从斗罗开始征程

    溪云枫穿越绝世唐门,掀起了一阵阵风暴,抢夺女主,扰乱剧情,身为系统的拥有者,既然来了,就肯定不能让主角好过啦!
  • 重生之一切再重来

    重生之一切再重来

    简介:明明在卧室中加班赶图,疲劳过度睡着了,再醒来竞重回12岁,刚刚在考完升初考试的暑假里!!这一次我不会再让妈妈为我付出那么多那么累了,我只希望可以和她幸福圆满地生活下去!!可是那个前一世高冷学霸的某男为什么变得那么闷骚,是发什么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