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0000000051

第51章 中国外交文化本原(6)

我们认为,“藏天下于天下”战略思维的这些要义,应成为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对外战略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弘扬这一战略思维,我们可以重新把中国的对外战略建立在中国古代先哲创建中华文明之初的“观”与“感”之上。“观感”与“主义”或感性与理性之别,是中国与西方战略文化原始价值取向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中国传统天下观主要来自于先哲对天地万物的感知和体悟,而不是西方式纯粹抽象理性思辨的结果。“藏天下于天下”思想也是由“观”而得,由“感”而知。近代以来,西学东侵,既给中国带来了现代科学,也带来了无数的主义。在西方影响下,传统天下主义思维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由西方舶来的各种主义。在西方国家,学术思想流派和“主义”多如牛毛。因为按照纯粹抽象的逻辑思辨,任何人都可以自创一套方法,在自己抽象得出的逻辑概念里自由地驰骋与翱翔,而一个方法就可以创立一个主义。近代以来西学中国化带来的弊端之一,就是无数“主义”之争基本上成为一种“恒常”,其中虽不乏像科学社会主义一样的好主义,但也有些风行一时的“主义”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沉痛的教训、困惑甚或“灾难”。如西方思想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自由主义。抽象地说,自由没有人会不喜欢,但所谓绝对的自由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历史上除了圣贤、菩萨、佛祖和上帝、真主,很少有人能从身心与灵魂两个方面达到彻底的真正的自由境界。如同只有懂得全人类的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获得真正的身心自由难乎其难。绝大多数自由主义者所说的自由,仅仅是一种纯粹而“美丽的谎言”。他们只是奢谈自由,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由为何物。人之所以为人,成为这个地球上唯一具有灵性的“社会动物”,是因为他从娘胎里出来后就自然而然地懂得了他者的存在是自己存在的前提。排除人为因素,依赖他者是任何人从孩提时代就知道的常理。人与一切生物一样最根本的下意识是生存。从生存的角度看,人从获得生命的第一刻起就是不自由的,其存在主要依赖于他自身无法左右的诸如吃奶、洁净的空气等种种外在条件。而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些生存所必须的条件是因为有爱,尤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如果母亲不爱他,并遗弃了他,他虽然很自由,但即刻濒临死亡的威胁。而爱则是一种出于动物本能的情感(除了人,其他一些高等动物也具有这种情感,这种情感在人类进化中应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而不是什么理性。从现象学看,由感性而产生的思想范畴,一般高于或优先于由理性思辨而产生的逻辑范畴。中国文字中的“观”,源自于“感”,反之亦然。所谓观感实际上是一回事,没有观就不会产生感,至于感性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为各种各样的理性那取决于许多其他社会因素和文化环境。一个人在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之中成长,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性,或者长于某种理性。所谓价值理性、沟通理性、工具理性等,无非都是不同环境的产物。西方人长于工具理性是由于其生存的环境使然,如环境变了西方人也会变。如果一个西方人生活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之下,并且他想生活得更自在、更好的话,那么,他很可能被迫放弃某些过去习惯的理性思维定式,并学会像中国人一样感性。同样的道理,生活在西方国家的中国人就得学会像西方人那样理性和工于心计,否则他的生存就处于不利的地位。简言之,生存环境决定了生存策略,什么样的环境教会了人采取何种思维方式与生活策略及怎样行动,以获得社会认同与成功。工具理性充其量只能使人拥有更好的谋生手段,但手段终究代替不了目的。如康德言,人活着是为了幸福,而不是为了实现一种理性的蓝图。尼采进一步指出,生活的价值最终要落实在文化上而不是你有多么“进步”上。而许多以自由主义者自居的人往往只知手段,而忘却了人之生活目的。从根本上说,人要的不仅仅是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且还希望看到人间能够充满爱和社会正义。这是人最基本的社会“观”与“感”。相对于理性与纯粹的逻辑思辨来说,“观”与“感”在认识世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更为本质的意义。一个社会的理性过于发达,人就会显得缺乏怜悯与同情之心。总之,充分肯定基于“观”、“感”之上的“藏天下于天下”思想价值,并将之真正具体地落实到中国外交实践之中,中国一定可以攻守自如,在日趋激烈的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的外部国际环境也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改观。

二、从找回“自性”走向“中西融合”

1.中国文化“自性”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在重构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思想运动中,李慎之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他认同找回中国文化“自性”(Chinese—ness)是中国现代发展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的观点。所谓找回中国文化“自性”,就是在中国各种现代文化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及比较与选择中,通过对中国文化价值体系进行新的自我理解、自我认识和自我肯定,实现中国文化的自我确认和自我超越。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产生于生活世界。任何一个生活世界“如果没有价值上的确定性和文化上的创造性,就只是被历史主义的‘此刻’所吞没的一个虚无,充其量不过是在一个空间化的等级或尺码上的量值而已”。现实中的生活世界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整体的自我确证,是对自己的根本性价值认同的坚持和发扬。自古以来,中国不仅是一个有着完整价值体系的生活世界,而且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发生着朝自身回归的思想文化历程。在近代中国重建自身历史和主体性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寻找中国文化“自性”的思想运动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诸如新儒家等思想派别一直主张,通过肯定中国文化主导性价值观念或原始价值取向,来确立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现代定位。根据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根本“自性”建立在整体一元、敬天厚生和尚中和合等原始价值取向之上。

其一,自古以来,中国人在实践中觉识到,客观世界的存在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来自于有与无的相反相成;有与无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时间是事物和生命的具体化过程;客观世界是一个整体存在和永续不绝的生化过程,它肇始于原始的统一与和谐的开放的整体,并在变化过程中,保存、表现出了其原始的统一与和谐。即,万物同出于道而又归根结底复归于道;世界同一性与多样性是一个存在的两种表现形式和必然的方式。就是说,“一”只能存在于多之中,反之,任何多样性的存在中都有同一,也就是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两者不是截然对立的存在,而是互为依托、相互映证的存在。这一点与西方的“绝对实在”观点是格格不入的。西方的传统是寻求在变化、现象之外的更深层次的“实在”。从天人二元对立的世界图式出发,西方人永远看不到这个“实在”就是“天”及其自身作用之“道”。从政治上看,这个道可“令民与上同意;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民不畏危”,即得道者将获得天下的民心,从而将无敌于天下。

其二,在中国先哲看来,世界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特点,人的意识千差万别,世界正是以此生机勃勃;如果事事都无差别,人的见解千篇一律,世界就不仅仅变得苍白,而且更要归于死寂;生存之道的关键不在于通过消除差异性来求得同一,而是对差异作适度的调整,让差异不但能并行不悖,而且又能融化在一个整体之中,形成一个整体沟通的秩序。因此,对世界上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差异性和对立性及彼此之间的利益、观念碰撞需要有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和合精神,并通过存异和逊让求得和平与“共赢”。任何和平的秩序不仅只能建立在保存差异性之上,而且必须建立在“均”(平均、均衡)和“安”(安宁、安定)的基础之上。中国古代先哲还强调以柔克刚,并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周在三分天下有其二时仍臣服殷商为例,教导人们应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追求的至善境界。

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阶级、种族和宗教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归根结底也是集体神话之间的竞争,即自信心、正当性、文化性格、民族精神、生命力、对民族前途的信念等既抽象又具体、既感性又概念化的东西之间的竞争。这决定了,在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软”实力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并成为谁将取得最终胜负的根本性因素。目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大国关系复杂性的日益增强,使大国之间发生“硬”实力对抗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同时,作为全球化的对立面,各种新形式的民族主义思潮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竞争带来了新的变数。因而世界主要国家现在既需要在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的竞争中占得更多先机,又需要以更大的道德意志力去占领国际道义的制高点,以推动国际体系总体格局朝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

2.走向中西融合

中西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不一样,古代中国和古希腊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的性质差异,催生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中西在文化本原的思想特质上出现诸多不同的特点。主要是,一元与两元本体论的差异;线性思维与整体思维的差别;逻辑思维与整体形象化思维方式的对立。在认识论上,西方人按照主客二分法,将物质和精神割裂开来,从而使“向前看”的线性思维方式成为其最为根本的思想特质。这种朝前看的西方文化特质,是近代以来人类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哲学基础。但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的发展。认识自然是好事,但一味地强调改造自然,发展下去终究要出问题。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哲学家与科学家认识到这一点。例如,1988年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时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汲取孔夫子的智慧。”

几千年来,西方思想家在物质还是精神是世界本原及万物存在的第一推动力问题上始终纠缠不清,至今也没有搞清楚。线性思维方式导致西方人最后把物质与精神分开,分别当做思维与存在及一切精神和物质形态发展的原动力。这种二分法思维方式决定,西方人文学界各个学科始终存在着两个分别源于物质第一还是精神第一哲学本体思想的对立营垒。物质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界的现实主义、制度主义、理性主义等派别的共同文化本原,因而强调物质力量及由物质力量界定的国际权力之争是世界上一切问题和冲突产生的根源。而理想主义、理念主义、自由主义、包括建构主义的文化本原在于精神第一,认为归根结底,在现实世界,包括在国际体系中,具有根本作用的还是人的观念。例如,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归本溯源在于世人脑子里就是这么想的。国际无政府状态仅存在于世人的观念之中。如果人的观念改变了,它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建构主义主张,改变世人对国际体系宏观结构的认识观念,是促进国际体系文化朝着进步方向变化的关键之所在。

在方法论上,西方人具有从个体上向前看,由事物的一般开始,通过具体的层层剥离、分疏、展开,最后形成一个理论抽象的思想特质。因此,西方政治哲学强调个体与整体利益的不一致,认为公民与政府的利益是对立的,双方之间充满着矛盾与斗争,谁的力量大,谁就占上风。源于西方二分法哲学本体的天赋人权论认为,公民、个体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迫使政府、国家机器关心公民的利益;国家整体利益必须体现在公民个体的发展上,如果对公民个体利益不利,这个整体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从这一视角看,当代港台新儒学完全没有必要牵强附会地论证儒家是主张搞民主政治的。因为西方民主制与现代工业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价值观体系联系在一起,是西方思维方式的产物。中国文化本原规定的思维方式决定,在中国不会产生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当然,这不是否认中西文化思想特质丝毫没有共同之处,相反,中西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像不进则退、自强不息和天助自助者等自然法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得到广泛认同的思维价值肯定形式。

虽然中西文化本原差异巨大,但中西文化本原的综合又是人类历史及世界统一性、同一性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也是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保证和前提条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来和谐世界最终能否建成,归根结底取决于中西能否在文化本原上实现综合,即通过中国与西方国家长期的文化交汇、融合,最终出现一个由“西化”的东方和“东化”的西方共同组成的新世界。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同类推荐
  • 中国的修养

    中国的修养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与学术方法的总结。本书主要向广大读者讲授国学的修身精神,对国学中关于“人的修养”的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教读者学会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锤炼,提高个人修养和德行。
  •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大家小书:希腊漫话

    本书内容涵盖了古希腊很长一段历史,也包括作者对于旅居希腊期间所思所想,对于古希腊的历史、特色,以及古希腊文化遗产的特征,加以言简意赅的论述。本书识见俱佳,深入浅出,关于希腊文化的叙述令人信服,读来引人入胜。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本书为学部委员专题文集,收入作者关于近代思想与文化研究的论文。本书所收论文,写于1985—2011年,26年之中,作者一直关注着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想与文化转型的问题。这是关涉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的大问题。作者试图揭示这个转型过程的内外机制与种种条件,揭示我们已经走过的轨迹,这对于我们如何走向未来,真正摆脱种种中世纪式的羁绊,迈入现代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是很有意义的。
  • 知书达礼

    知书达礼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中的一种,着眼于知书达礼这一重要的价值取向,编选历代关于读书治学、修身复礼的文章,分“博学于文”“读书之道”“好学故事”“约之以礼”“诗礼治国”“知行合一”六个板块,并作简洁明了的注释和解读。本丛书是了解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优秀读物。
热门推荐
  • 斗罗星起源

    斗罗星起源

    斗罗星,亿载岁月无尽传说,武魂之法甚至传至外界,其中走出几代神话,可谓一颗神奇之星,而其源来倒底是什么?武魂的由来又是什么?终是无人可知,无人可晓。曾记否,一名命运男子,只为拯救世界而生;一位血气修罗,战遍世间,斩断无尽邪恶,发扬武魂之道。一代代英雄佳话可歌可泣,斗罗星诞生的传说,此刻拉开序幕!
  • 神级预测系统

    神级预测系统

    大学刚毕业的吴川,意外获得一套《神级预测系统》,只要预测成功,便能获得超值奖励。。。。“我预测,我的名字叫吴川!今年二十岁,身高180,体重140,明早上起来吃包子。”这是吴川第一次因为自己的名字,而感到无比骄傲,他一边说着,边满心欢喜的等待系统发放奖励,要是预测一次就奖励一万,不出今夜我就能赶上老马和老王!叮——然而下一秒,系统的提示如同一盆冷水直泼而下。【预测失败。】纳尼?难道我不是我自己?(简介无力,请看正文)书友剧情qq交流群:519025738,期待您的加入。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 他的奶味小仙女

    他的奶味小仙女

    “喂!做我女朋友啊!”男孩邪魅一笑。“凭什么啊?我又不喜欢你!”女孩嫌弃的说道。“你!等着”男孩立下誓言,追不到你我就不姓叶。男孩一生玩世不恭,却唯独因她痴迷,百般恩宠。女孩一生孤独,直到遇见他。她是他第一个心动之人。男孩让女孩懂得了陪伴,女孩让男孩懂得了温暖。
  • 大魏异姓王

    大魏异姓王

    他权倾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下不嫉。征战半生,讨董卓,征袁绍,败吕布,战马腾,抗刘备,伐孙权。且看他一步一步走向灰黄!!!
  • 狂妻搞事

    狂妻搞事

    他俩是现代最顶级职业杀手,一对腹黑兄妹,他们是杀手界最危险的存在,却又是所有人仰望的存在。但是在一次任务过程中发生了意外,穿越到一个以武为尊的大陆上。两人穿越成了陆家臭名远扬的废材兄妹,在这个异世界里饱受欺辱,终于某女忍不住了怒骂道:“他奶奶的,老虎不发威,真当我是病猫吗?”一天,某位妖孽邪笑着把她拐回家,“乖~,我的小猫咪!”可是某妹控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妹妹被人这么子抢走呢!此后,就一直开始着与大舅子斗智斗勇抢媳妇的旅途中。
  • 传奇叟的故事

    传奇叟的故事

    李承雨1959年生于韩国全南长兴。毕业于首尔神学大学。1981年《Erysichton的肖像》入选《韩国文学》新人奖。1993年长篇小说《人生的背面》获得第一届“大山文学奖”。2006年《传奇叟的故事》获得“现代文学奖”。出版小说集《具平木氏的蟑螂》《关于日食》《推测对于迷宫》《木兰公园》《人类不知道在自己的家有什么东西》《我真长寿》《寻人广告》等,长篇小说《Erysichton的肖像》《我的里面又是谁》《人生的背面》《植物的私生活》等。重复相同的事或相似的事,这就是日常。人人都如此。那个时段,每日必做之事就是把五本生活情报杂志和两份免费新闻翻个遍,一边又画圆圈又画下划线,一边打去电话,确认登在情报纸上的内容是否属实。
  • 寻找节操的战神

    寻找节操的战神

    这是一个带着“满级面板,无限金钱”穿越到游戏世界的故事。这是一个为了解除自身的神罚,在乱世中拼命挣扎的故事。PS:本书主角的精神异于常人,请酌情阅读。
  • 灵媒师

    灵媒师

    苏迟是个灵媒师,本应能够通阴阳知鬼神,偏偏没有这种凶残能力,非但如此,她还坚决否定这个世界存在鬼神。之所以这么没节操的假扮灵媒师,是因为她穷!宋良辰是个推理发烧友,本应该胆大心细,思维缜密,然而他也没有这能力,这位见了死人就秒晕,听说有鬼也要晕,看见血了更得晕!快醒醒,你可是本作男主角啊喂!临安城中风声鹊起,各路妖魔鬼怪,牛鬼蛇神粉墨登场,然而这些诡异的表象之后,藏着的究竟是什么呢?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灵媒师,通的不是灵,是人心。
  • 反穿国民大小姐

    反穿国民大小姐

    大奕王朝史,镇国大将军被奸人诬陷,九族内皆被斩首,无一生还。苏妍一朝穿越,穿成一个被车祸的人。大奕王朝成了历史,她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