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0000000007

第7章 大国文化要义(代序)(1)

第一节 大国精神与灵魂

一、文化精神与灵魂

认识差异是理解不同文化的起点。近代以来,经过无数中国人的奋发努力,我们对世界上不同文化差异的认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中国要真正崛起、强大仍需进一步加深对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世界主要大国文化的基本形态,即这些文化的根底或深层结构中的普遍法则、原理的认识。俄国白银时代杰出的哲学家弗兰克曾指出,“一切历史现象都有许多不同的视点。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个民族的基本特性,是其原始精神力量的宣泄和宗教形而上学生活观点和生活态度一般特点的表现,也是最深刻的即宗教价值观对其心灵影响的结果,因而,预示了该民族内在自然发展的基本趋势”。俄罗斯思想家布尔加科夫亦认为,“每个民族都有‘特殊的光’,一个民族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借其特殊性孤芳自赏的本事,而是它的天职——把这束光和其他各种光合成一个统一的光谱,是它看到各种光合成的白色阳光的能力。”基于此,我们对古代和近代以来曾经或试图称霸世界的大国的文化要义作了一些梳理和比较。众所周知,文化的内核是一种精神特质及在这种精神熏陶下产生的灵魂、思想意识和智慧。它们源自于各民族先民在长期的生活之流中逐步把握的,对世界、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哲学本体认识及由这一根本认识所规定的方法论。从文化结构上看,任何民族、国家文化的第一要义是对其命运、存亡兴衰具有最根本影响的精神和灵魂,即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无”、“有”、世界图式或者宗教上的终极关怀等观念。如果说人类文化精神始于“无”,基于“信”的话,那么人的灵魂自始建立在“有”的核心思维价值肯定形式之上。也可以说,精神生于“无”,灵魂出于“有”。即,精神是建立在人的观念世界(“无”)之上的“存有”,而灵魂则是在现象世界(“有”)之上而形成的“无”。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他就会有什么样的灵魂。而精神与灵魂的区别在于:“灵魂是人的自然方面的属性和机能;精神则是超自然的,是人的超越性,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表现。人的精神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一种独特的实在。”而在形成某个民族文化特质的诸因素中,除了其人种特性及所处的地理域界等之外,该民族历代人所共同具有的那些最基本的精神“特性”,就是规定该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根本之所在。如德国浪漫主义代表赫尔德言:“每一种人类的知识均有他自己的特质,那就是说有他自己的特性、时间、地点和生命的阶段。”再如,索尔仁尼琴认为:“当我们说‘民族性’的时候,并不是指血缘,而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价值取向。”中国古代先哲也强调,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神(精、气、神),治国之道之根本在提振民之精神。事实上,在苦难之中,只有精神信仰的力量可以拯救人,能够帮助人战胜苦难。”对此,毛泽东在其革命生涯中也有过深刻的体会,并指出,“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人的精神源于物质,是人躯体的功能作用的产物,但精神、理念一经产生,并且信而从之,扎根于心底,就会变得越来越独立,并对人的社会行为产生反作用。即,人类精神活动的不断发展,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越来越发达,一些与人的现实生活离得很远很抽象的精神、理念不仅变得更加独立,其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也变得更大。因而,精神往往被神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家视为一种高于物质的“存在”。如,人类思想史上诸如“上帝”、“大梵天”、“大日如来”、“真主”、“天”、“道”等精神性观念,曾长期统治过信奉者的心灵。人的文化精神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从神秘的自然主义的原始宗教信仰,到抽象的先验的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形态。现代古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类社会一切文化精神的源头都始于远古时期各人类群体、部族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原始宗教信仰,而不同的原始宗教或人的终极关怀又与不同部族人群对世界之“存在”的最根本的价值判断,即世界之“存在”是“无”还是“有”,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对世界之“有”还是“无”的抽象认识是一切文化精神发展的起点。从这个基本点出发,逐步地形成了世界上各种文化、文明的不同的特质。而这些不同的文化精神特质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不同民族先民的生活方式及原始信仰上的差异。如霍米雅科夫言:“每个民族自己的原初的信仰是相对不变的,各民族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宗教的改变都受这种初始因素的影响。信仰是‘信仰着’的民族所要寻求的生命精神的集中反映。”同时,这些不同的文化精神的内在规定性,其特质和品性等,又随着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世界、历史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二)精神对人的躯体(大脑等人体器官)产生的反作用。任何民族文化精神一旦形成便会导致该民族人民身躯的物质构成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他们大脑中的物质构成与其精神、灵魂及其功能作用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相互关系的不断发展使不同民族(种族)之间在精神、灵魂、意志、思想意识、心性、性格等方面出现了由遗传而产生的诸多差异。

一般而言,人的最根本的文化精神始于“无”,基于“信”,定于“一”。在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无”与“信”是分不开的,而归根结底,“信”又是建立在“一”这个核心思维价值肯定形式之上。首先,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无”,是人在思考一切与人的终极关怀相关问题时所确立的核心思维价值肯定形式,其根本意涵指的是人的精神、理念中指向未来和彼处之“存有”、“存之有”或“有之无”。这些观念上的“存有”可以是各种宗教文化信仰中的人格神或非人格神,如犹太教(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婆罗门教的“大梵天”、佛教的“大日如来”、道教的玉皇大帝、儒教的“天”、“道”;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乌托邦,如基督教的天国、道教和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儒教的大同世界;抑或是释迦的“空无”(涅槃)、古希腊的逻各斯、康德的“自在之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尼采的“超人”、婆罗门的“梵我合一”、西田几多郎的“绝对无”和“我神”、索洛维约夫的“神的无”和“神我”、孔子的“仁”、孟子的“明德”和“至善”、老子的“自然”、朱熹的“理”、王阳明的“心”等。它们是人类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宗教领袖和哲学家为人们超越有限的现实世界,实现“成佛”、“成圣”、“得道”,获得“绝对真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现实王国达到理想王国而指出的路径和方法。简言之,一切精神性的观念,一切理想与信念(包括唯物主义者对抽象的“物质一般”的价值肯定),一切看不见,但能感觉得到的存在,都可以归之于这种“无之有”。一切不朽的存在都是非现实的,非物质的“存在”,即,它们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空”、“无”之“有”,或“有之无”。

而“无”之所向,一定是指向“彼处”和“未来”。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无”的观念显示了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已不再满足于世界之实然,而是要超越当下和眼前的所见所闻,追求“未然之物”和“应然”的生活。事实上,这种“知不可求而求之”的精神不仅是人区别于自然界其他生灵的本质的特质,而且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走向进步的根本动力。人类精神自始所追求的便是超越现实物质世界的理想的生活世界。

其次,如果说凡“信”即“无”,或者说“无”即“信”,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信”者“无”也,或“信”者“有”也。因为,一切思想观念,都是信者“有”,不信者“无”。基于此,创立各民族文化的先哲们无一例外地都主张,“无信不立”。2011年3月7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中国“人大”记者会上回答问题时说:“万事以诚为本,以信为先”。而以诚为本,也就是以心为本。修身之首要在于修心,炼心,历练自己的心。至于“信”,其本质特征在于将“信者”自己的心与外在于己的客观世界联在一起,即与外在于“我”的某物、某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发生联系,并致力于与其融为一体,达到心、信合二为一的最高境界。客观世界中一个人有一个心,也有一个它自己特有的“信”,这决定每个“人自体”就是一个“小宇宙”。从一定意义上讲,任何人长大、成熟之后,都会或多或少地“信”点什么,完全没有“信”的是婴幼儿(他们只有本能)。即是说,绝大多数人都是有所“信”的,关键是“信”什么,“信”到什么程度,其所“信”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社会行为。“信”什么,从根本上说,就是以什么为“本”。如,王阳明以“明德”作为哲学之本体,主张学问之要在于“明明德”。陆象山以“心”为本,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日本儒学家中江藤树以王阳明和陆象山的思想为基础,提出了“孝”为本的思想。他主张,“天地万物皆在我本心孝德之中”,“万劫无始无终,无时无孝——天地万物皆萌于其中”,把“孝”提高到与“心”同等的宇宙本体的地位。近代以来,在西方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自由主义等强势文化的侵蚀下,现代世界各国许多人陷入了信仰危机。即,人变得越来越难以深信什么了。基于此,赵汀阳说,“这个世界是没有世界观的世界”。但事实上,这个世界又是个世界观泛滥的世界。因为,所谓世界观不就是“人自体”以自身为价值尺度去看待世界吗?一个人的世界观就是这个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当然,要求现代社会的人,个个具有以往年代一些人思想上具有的,某种完整而统一的世界观已经是不现实的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确实可以说,“这个世界是没有世界观的世界”。

再次,在人类文化精神发展进程中,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等代表的世界主要民族文化精神都建立在将世界抽象为“一”(世界图式)的思维价值肯定形式之上。但这个“一”在不同文化中的规定性是不相同的,各有其自己的特定内涵。如,中国文化中的“一”,指的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复归于“无”的大化流行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着世界上一切个别存在的川流不息、运动变化着的整体一元存在。同时,中国文化中的“一”也可以理解为“无中之有”或“无中‘自’有”,即“有”归于“无”的“自有”的整体存在。中国古代先哲用“无极”、“太极”、“太和”、“一元气”、“天”、“道”等词语来表述这个“自有”,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自然之有”。如,中国思想中的“天”、“道”、“自然”等概念,就属于黑格尔称之为神秘主义的世界的整体性,它们是超出逻辑规定的、神秘的、元逻辑存在,是决定一切规定或规定一切的“规定者”,是“不动的动者”、世界第一推动力和终极存在。中国文化自古崇尚“惟精惟一”和“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强调“万物归一”。如老子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又如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再如,在西方,古希腊人早期信奉的“一”(天人合一)逐渐地发展成一种“二元对立”的存在。即是说,古希腊思想家在把精神和物质对立起来的同时,又通过辩证法将它们辩证地统一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西方文化所独有的“一”。西方文化精神中的“一”不像中国和印度文化精神中的“天”、“道”、“大梵天”、“梵我合一”或俄罗斯和日本文化精神中的“神我”、“我神”等“整体一元”的观念存在。这个“一”实际上指的是“有”与“二”,即,有一个终极物质存在和一个精神性存在;现实世界既是人的世界也是神的世界;人既是“物”又是“精神”存在。这样,围绕世界是同一、统一于精神还是物质,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化精神产生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为克服西方文化精神中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古希腊思想家提出了辩证的“逻各斯”的同一思想,即,“物”与“我”(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二元的各自发展,通过“逻各斯”这个中介达到和实现“同一”。因而,西方文化的根本精神概括地说,就是“逻各斯”的“求一”、“求同”精神,西方哲学也称之为“同一哲学”。换句话说,西方人精神上所追求的“一”,就是能够将物质与精神结为一体的“逻各斯”的同一。而对俄罗斯和日本神本主义者来说,这个“一”就是整个世界万物都源于斯、归于斯、统一于斯的神、上帝等诸如此类的精神存在。如弗兰克言:“人的精神性之所以是一种真实存在,是因为人性之中内在地包含着神性。人的灵魂深处固有神的本原,只有找到这一本原并生活于其中的人才能成为完满的人、完全幸福的人。有意义的生命就是走向这一本原的过程。”

同类推荐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的今天似乎有一种让许多人困惑不解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综合实力达到了新的高点,中国在全球的种种危机和困局之中虽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但中国的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力量还是正在凸显,这也是为人们所充分了解的事实。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本书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两篇,是作者多年进行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和丝绸之路实地考察的最终成果。作者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对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具体线路,沿路民族、文化、名城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等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尤其对丝绸之路在中国与海外交通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做了深刻的阐述。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罗马的遗产

    罗马的遗产

    政治源于希腊,戏剧模仿希腊,连哲学都是拾希腊人的牙慧?罗马只是文化上的二道贩子?“希腊罗马”并称,实在是历史的误会?关于罗马的一切,你全错了!罗马法昭示着平等与自由、公平与正义;罗马城、雕像艺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心灵的丰盈;拉丁字母成为拉丁语留给世界最大最突出的宝贵遗产……我们都是希腊人,但我们也都是罗马人。《罗马的遗产》从法律、艺术、戏剧、诗歌等多个角度探讨古罗马留给现代世界的宝贵遗产,以及它如何形塑、改变现代生活,深富启发与洞见,堪称经典!
热门推荐
  • 超业余风水探秘

    超业余风水探秘

    风水堪舆,古已有之。正所谓罗盘连达阴阳,八卦推演万千,一本《易》,道尽了过去未来。我观兄台,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慈眉善目,白皙水嫩。最近肯定胖了吧?女孩儿不喜欢了吧?羡慕那些肌肉饱满,印堂发黑的人吧?别犹豫,来这里,我们有专业的团队,竭力破解您身边的难题。建了个小群:792693720,欢迎大家加入。
  • 呆萌农女爱种田

    呆萌农女爱种田

    她曾经是商界的风云传奇人物,却被最亲的人谋害,心灰意冷报仇身死,睁眼却到了这个穷的叮当响的村子,好在除了穷之外,这里的人都很淳朴相亲相爱的家人,满山的,宝贝,既来之则安之,带着全村人发家致富,成就第一村的美名,只是这是哪里来的将军,一直赖着是怎么回事啊,她还要发展商业帝国呢,可以离远点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如意俏郎君

    如意俏郎君

    穿越到不一样的大宋,身为宅男的李叶忽然发现,属于他的春天来临了!如花似玉美娇娘,香车软榻温柔乡!千倾良田产五谷,万贯家财霸一方!综上所述,皆是李叶幻想而来,如今的他,家徒四壁,日子过的极为贫困。最主要的是,家中还有一个俏丽的童养媳在陪着吃苦受罪。这让李叶不能忍受,他发誓,必须要富裕起来,将娇滴滴的小媳妇养的白白胖胖,这样才好开枝散叶。
  • 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

    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

    第七十四届饥饿游戏已经结束,凯特尼斯出人意料地活了下来,她和“恋人”皮塔将会过上安定闲适的生活。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此时,十二个区也暗波涌动,凯特尼斯竟然成了反叛的象征。情窦初开的凯特尼斯陷入爱情的纠结中不能自拔,狩猎伙伴盖尔和竞技场“恋人”皮塔让她难以取舍。盖尔和皮塔都深爱着凯特尼斯,为了不让凯特尼斯痛苦,他们不约而同地冷落疏远她。第七十五届饥饿游戏“世纪极限赛”的赛制是,选手是历届获胜者,他们中只有一人能存活,凯特尼斯又将重返杀戮赛场。凯特尼斯没有未来,她只有一死,才能挽救皮塔,这是对皮塔深情的最后报答。爱情与友谊,真诚与猜忌,血腥与牺牲,越来越扑朔迷离……
  • 娶定王妃:王爷求下嫁

    娶定王妃:王爷求下嫁

    初见,莫阳王朝的郡王爷一身痞气的毫不忌讳地拿起别人的水杯,喝水喝得正欢,什么风度翩翩,都是骗人的!再见这人脸皮已经丢到了九霄云外了吧。初见,秋氏家族的嫡亲大小姐一身男装,淡定的看着某人从手里接过杯子,嗯,喝得正欢,而她坐在那里优雅极致,再见一身素萝轻衣,美如画中仙,冷眼看着这个衣冠禽兽,卖弄风骚。什么赐婚?不要!那好,要么娶你,要么我嫁给你!从此以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郡王爷要下嫁秋家小姐,请问这到底是上演哪一出啊?她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他说:等一个人,无论多久,只要值得,是对的,无论多久都不嫌久,只因为那人是你!本作品云起书院首发,发现盗版必追究法律责任,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见谅!
  • 灭世剑修

    灭世剑修

    身怀异宝,遭人觊觎,家破人亡的小小少年不得已踏上了剑修之路,还未报仇,仇家已经消失。前半生尝尽人间悲苦,却越挫越勇。脚踩天赋异禀的贵公子,手握妖刀,战尽败类。看夏羽如何成为剑道的王者。叱咤一方风云。
  • 风起不落

    风起不落

    在一周黑雨之后,世界被撕开了一条通道,出现了无数的异界野兽吞噬人类。但是其中有一些特殊的异兽拥有和人类缔结契约的能力,他们寻找的是拥有灵能的人类,而这种拥有灵能的人类被他们称之为“神选者”,而他们肩负着关闭裂缝,促进双方大和谐的责任。孙悠悠是个正在失业的宅女,本来正在为自己找到一份可以足不出户的工作而开心着,结果峰回路转遇上了末世,又接着被异兽袭击,就在逃命之际。一个长着犄角的帅气男子出现,拯救了我们的女主角。可是还没来得及平复心情,该男子就将孙悠悠摔在地上。
  •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全书主要介绍中外著名思想家,例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中国思想家的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还有外国思想家,例如苏格拉底,百拉图,亚里斯多德,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黑格尔等外国思想家的思想智慧,情操和人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