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0900000016

第16章 好学校是条流动的河(1)

好学校是条流动的河

好的学校是能够让人增长见识的。

它应当是一条流动的河,而不是一口静止的池塘。它应当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发展。

王晓怡老师在省级论坛中,运用学校里所学的课改理论和知识,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获得了专家的好评。有位专家是某省级杂志的主编,听完她的汇报后,对她的经验很感兴趣,并主动向她约稿。

王老师作为教务主任,直接参与了学校课改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实施活动,在自己的语文课堂里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因而迅速成长,后来还被提拔为区教研员。

“看来,我们走的路是对的,对老师的成长是大有帮助的。”她说。

我们邀请过林良富、褚树荣、王胜裕、李国忠、赵志毅、韩似萍、张全民、郑英等众多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教授和一线优秀教师、校长来学校给老师们授课。常带老师们到杭州、南京、大连、上海等地的名校去考察学习。每年给老师们免费征订专业期刊,每学期给每位老师们赠送一本好书,在学生德育、课堂教学、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做了许多新探索。

这其中,许多是老师们以前没有经历过和见识过的。

我们倡导“惟实惟新”的学校精神和“过不重复的教育生活”的教风,鼓励教职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在贡献质量的同时,贡献新思想、新经验和新体会。定期开展年度创新人物和创新经验的评比。定期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论坛,就教学、德育、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进行研究,并在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行政及教工会议上,经常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效果逐渐显现。从学校各中层部门,到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到实验员,甚至食堂主管,都在力求创新,而且新意迭出。学校各方面工作不断得到完善。

连刚进校不久的年轻教师,也努力在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荆建春老师,大学毕业才一年,就勇敢地担任了两个班级的班主任,成功摸索出一些独特的带班经验,令众多同事刮目相看。年轻的体育教师桑振洲老师,挑战体育教师不当班主任的“传统”,主动担任班主任,并坚持自我反思,定期向老教师请教;社会学科的史璟老师,勤奋钻研课堂教学,学习课改新经验新理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入校不到三年,就在宁波市崭露头角,多次获得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论文比赛一等奖等好成绩。

好的学校应始终处在不断变化完善之中,她永远在成长中。如同一条河流,滚滚向前,载着上面的这艘船,船上的人们,不断驶向一个个新的世界。好的学校应当不断让师生看见未曾见过的风景,经历未曾经历的体验,获得未曾有过的知识。这样的学校,我称之为河流型的学校。

有些学校,即使依靠具有一定优势的生源,或者单凭传统的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获得一些好看的数字,却如一口静止的池塘。

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老师们按部就班,学生规矩呆板,他们如同笼子里的鹦鹉,虽然少了些奔波折腾的疲惫,多了些省心与安逸,但缺乏生命活力。

他们的世界逐渐与外部隔离,如同井底之蛙,任一方窄窄的天空把自己囚禁。在那里,没有新意,没有诗意,没有变化,也没有激情。校长和老师们凭着几年前甚至数十年前的经验,勉强维持着“生计”。

一旦周围环境发生变化,他们就无法适应。更糟糕的是,老师们从此不敢面对池塘外的世界,不敢同其他同行一起研讨和交流。除了教学成绩和几位成绩突出学生的名字,他们说不出任何令人耳目一新的或者可以给人启发的思想和经验。他们成了没有想法的人。

这样的学校我称之为池塘型的学校。

这样的学校,水源有限,对环境依赖性强,因而自我调适性弱。他们靠天吃饭,靠周围的一点雨水维持脆弱的系统,一旦天气干旱,很快就会先其他学校而枯竭、废弃。20世纪末曾经辉煌一时的许多“名校”,现在已经有不少变得默默无闻了。或许,原因在此。

河流型的学校,则一路上都在流动。

一路上都把周围的小河流纳入其中,水源不断得到补充,水质不断得到净化,自然比池塘更具活力,也更不容易干涸。它滋养了河岸边的草木,而葱茏的草木又保护和滋养着河流。

同事们外出听课、考察回来,谈起感受,会自信地说,我们学校,无论是学生的精神面貌、课堂状态,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素养,都是不落后的。

有人学习回来甚至略带失望地说,好不容易到外面去听课,发现人家推出的展示课实在太传统了,老师忙于展现自己的精彩,却忘了真正的精彩应该来自学生。有的老师到外地考察一些名校后说,如果我们会包装宣传,我们学校可以比它们更出彩。也有的老师说,在一些培训班听讲座,还不如我们自己的教师论坛有水平。

多少有些“敝帚自珍”的味道,甚至有点自负,但也倒不全是自夸。我们这些年的确做了许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尝试了一些其他学校没有尝试过的东西。

我们还远未精彩,更远未成熟。但老师们见闻过、经历过了许多新东西,时常带着思考和研究行走在教育探索的路上,对培训和学习的要求自然就水涨船高了——他们的“胃口”变得更大了,“口味”也更挑剔了,老套的或一般的经验,难以轻易捕获他们的“芳心”了。他们攀登过了名山大川,就不容易对一些山丘小河感到惊讶。他们即使面对沧海桑田,也更容易做到处变不惊。

所以,他们不害怕交流,也不怕展现自己。

在定期举行的学校论坛上,老师们就学校发展的焦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争鸣。我惊讶地发现,即便刚登上讲台不久的老师,也能够在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或班级育人工作等方面提炼出一些自己的独特体会,侃侃而谈,理念先进,经验独特,令人惊喜。一位教研员听了我校的论坛后说,我校的教师们谈起理念和理论来,都很自信和自然,不容易。

我校老师自然成长也较快。无论是名师参评、优质课评比,还是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还是干部竞聘、职称评定,在同龄人中,他们总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许多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业务比赛或展示中脱颖而出。

或许,这就是我们的一些收获:实现了教师的成长,不断成长。

生活在经常性的变革和学习中,会给老师们增加一些负担。如同那个著名的背负十字架的漫画故事。你背负着它,长途跋涉,一定会觉得比空手而行更加疲惫。但在关键的时候,尤其是面临专业发展的沟壑的时候,你可以把它当作一座桥,轻松而安全地迈过。而那些一开始就放下或者削断了十字架的人,此刻却只有望洋兴叹、无功而返的份了。更主要的是,即便这个十字架不能架桥,背着它一路行走,也早已磨炼了你的筋骨和肌肉,使你变得更加强大而有力,拥有更多的优势。

如果你的学校里,经常涌动着许多新颖而灵动的东西,充满了变化和变革的空气。请你不要轻易拒绝,你应该感到庆幸。你的学校正是一条富有生命力的河流,是一所富有活力和希望的学校,也是一所能够增长你的见识,并能承载着你走向更美好的彼岸的学校。

请你愉悦地接纳它们,并积极地投身其中,让自己成为河流中的一部分,奋勇向前。相信多年以后,你会惊讶地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远远走在许多同龄人的前面了——而你曾一度羡慕过他们,为他们能够身处那些“无为”“轻松”的学校里。

多年后,你会发现,如果你当初处在一所多年不变的学校里,那才是最可怕的。那是一潭死水,它会让你在安逸之中,在悄然之间,充满了霉腐之味,丧失了绽放的能力。

警惕校园“乡原”之祸

以“好”人缘代替好人品,以做“好”人代替做好事,以“好”口碑代替好业绩,这种倾向已经成了校园里的潜规则。

做老好人,成了许多人的选择。

关于老好人的坏处,孔子早有论述。《论语·阳货》中有这样的话: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乡原,就是对谁都和和气气、是非不分、欺世盗名、处处讨好,看似谨厚老实且为人称道的“老好人”。孔子尖锐地指出:“乡原”这种人,言行不符,实际上是似德非德而乱德的人,乃德之“贼”。

孟子对这种人有深刻认识,且深恶痛绝,《孟子·尽心下》中有具体描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既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人人都说好的人,怎么会是“德之贼”呢?

孔子和孟子认为,这种老好人,看似人人不得罪、人人都夸好,实际上,他混淆是非,规避正义,放弃原则,推脱责任,所以,全然是一个危害道德的人。

从人情上分析,人们说某个人好,通常是认为这个人对自己有利无害,至于是否有害于道德正义,是否有害于他人和集体,往往是无暇顾及的。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当下的、目光所及或伸手可及的利益。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在面对利益或矛盾的时候,跳出这个思维惯性,“只讲是非,不讲利害”。老好人们,恰恰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弱点。

孔孟终究是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目光敏锐、敢于担当的人,是鲁迅先生所言的“有辨别,不自私”的人,所以一眼识破这种老好人的把戏、本质和危害。

孔孟关于老好人的论述是精准、深刻而生动的。

学校里,自然也有老好人的身影。而且,因教育之潜隐性、迟效性和复杂性,这些老好人更不容易被识别,对教育之危害也更大。

比如,有的人处处喜欢在人群中彰显自己的“亲民”和“正义感”。学校检查上班纪律,就说这是对老师的不信任;学校为部分老师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说对老师不能太苛刻;学校在绩效工资方案上提议适当拉开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原则,就说大家都辛苦,都不容易,教育是良心活儿,不能用钱来区分贡献大小;学校提倡开门听课,要求开放课堂,就说课堂是自由的地方,不该受到干扰;学校向全校招聘中层干部,动员老师们报名,就说这是假民主,还不是领导想用谁就用谁。诸如此类的言论,时常能够博得许多好感。

在学生面前同样如此。学校倡导统一穿校服,就说这是剥夺学生的审美自由;学校加强学生的仪表规范和检查,又会呼吁不要“扼杀”学生的个性;学校让学生承包校园卫生,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查,则会高鸣“学生来学校不是为扫地的,而是为学习的。”

这类人通常没有原则,他们的原则,要说有就是一个:讨好人而不得罪人,所以,时常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譬如,在家长面前,会和家长一起抱怨学校管理不够严谨,对学生太松散,校风学风不够好;在老师面前,会陪着老师抱怨家长不重视教育,对孩子教育不严格,导致孩子不爱学习;在学生面前,又会跟着学生诉苦,说学校管得太多,家长压得太严,学习任务太重,校园生活太苦;在领导面前,又会附和领导的观点,说现在的学生不思进取,不爱学习,不肯吃苦,没有办法……

他们最擅长察言观色,揣摩心理,迎合他人。最爱说的话恐怕就是“好好好好”,比如“多数人都是好的”“绝大多数时候是好的”“总体上是好的”“主流是好的”“本质是好的”等一大堆废话。当然,一旦听到有许多人对某事有些意见,他也会适当其时地添油加醋,大发牢骚。他自己本无立场和风骨,他只是觉得这样,人们才会更把他当作“自己人”,自己今后才会更有“威望”。

这样的教育者,的确受人欢迎,而且断不能说是“坏人”。他们确在尽其所能地给人以“快乐”和“满足”,他们总是那么“善解人意”,而确无害人之心。他们中许多人也能够在办公室里乐于助人,在班级里关心学生,在食堂里尊重厨师,在校外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在单纯意义上来说,能算个好人——至少人们感受不到他有什么“坏处”。人们感觉到的都是他的宽容、热心、体贴、关怀。

但是,这样的“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原则,不敢担当。他们做人处事的出发点,与其说是成就和成全别人,还不如说是迎合和取悦他人,并以此为自己谋利——精神上或物质上的。他们很少敢坚持原则,主持公道。他们通常只讲利害,不问是非,看似人畜无害,大好人一个,实则以私害公,以情害理。他们担任班主任,就会带出一个无视规则、毫无规矩的班级来,因为他一心讨好学生;担任校长,就会带出一所目无纪律、涣散松弛的学校来,因为他只想取悦教师;担任局长,会带出一批只会按照领导意图和文件办事的机械化的校长来,因为他只想取悦上司。当然,他也一定会有动听的“理念”作为自己的借口,比如“宽松”“民主”“信任”“放手”“爱心”“自由”“改革”等等。他们往往因此比那些敢于担当、懂得坚守、乐于探索的进取型教育者更“深得人心”,更有“好”口碑,更有好前途。

担任校长后,每次提拔年轻干部,我总是要找他们谈话,总试探性地会提出些问题,借以观察人选的秉性:当我校长有错的时候,你敢不敢指出来?当老师们有做得不好的时候,你敢不敢站出来?当我们正确的决策需要坚持的时候,你能不能顶住压力?为了学校,为了教育,你能不能吃苦?肯不肯吃亏?会不会忍受委屈?……

同类推荐
  • 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模式:功能疏解视野下的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模式:功能疏解视野下的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规划和实施,特大城市面对的各类型问题亟待从理论到实践等层面予以克服和解决。本书让你更加了解中国特大城市。
  • 驯化

    驯化

    被誉为与《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比肩的人类史著作;打通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基因研究等多领域;罕见的全能型天才专家艾丽丝·罗伯茨为你讲述人类及其盟友间彼此纠缠的史诗故事。4万年前,人类尚以狩猎采集为生。某个格外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原来搜寻动物残骸为食的狼群,受饥饿驱使,靠近了人类的营地。到了夏天,狼群开始参与到狩猎行动中。猎人们发现,狼群提高了捕猎的成功率,人们挨饿的时候减少了。于是人类与狼群,渐渐形成了联盟。过了几代人的时间,那些友好的狼已经开始对人摇尾巴了。它们已经变成了狗。人类不断驯化新的物种为己所用。
  • 陆费逵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陆费逵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陆费逵谈教育(名家谈教育)》共收陆费逵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45篇。前面部分的文章均为陆费逵先生以一个教育家身份所撰写的关于教育的心得文章,主要收录了能够代表陆费逵教育思想的全部重要文章,如《灵魂与教育》《论人才教育、职业教育当与国民教育并重》《学然后知不足,做然后知不能》等;后面部分的文章是陆费逵所写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他回忆《辞海》的编纂、青年时期,及谈孝道、勤俭、实业、读书等方面的文章。
  • 播音主持艺术论

    播音主持艺术论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现实,播音主持艺术、是现实,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也是现实,如何面对广大的受众,更是现实。我们既然有志于研究中国播音学、那就要专心致志、矢志不移地为此而一往无前、永往直前。播音界公认的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学术泰斗,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他是国家级数学名师,他以“为人师表”而自稁,以“塑造灵魂”为自律,他为电波里,荧屏上的“名人”们培根养心……
  •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分析中的行动、结构与矛盾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分析中的行动、结构与矛盾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当代著名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吉登斯庞大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现代性理论体系,第三条道路理论等。本书在吉登斯的思想体系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一方面,它秉承了反思三大思想家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对结构主义思潮的反思,从而对社会学理论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检视。在此基础上,吉登斯系统提出了其对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解。本书以能动与结构作为两个支点,沿着意识、权力、再生产、制度化和社会变迁等线索,系统建立起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本书在社会学理论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了解吉登斯社会学理论思想的重要著作,而且是理解20世纪中后期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著作。它将20世纪中期有关能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等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推向深入。它超越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在这些问题上形成的尖锐对立,从实践的角度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将社会学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热门推荐
  • 方之心

    方之心

    “满汉山”有了女弟子…她叫方之心。篡位的皇帝死了…皇帝因为儿子的事儿头疼而死。蛮夷狄戎四方来战…隆南百越不和,只是联军。东夷海国,国号“和”;北狄剩下一个部落立国,国号“阳”;西戎统一,国号“同”。两位皇子夺权…一个说是正统,“成”;另一个也说自己是正统,“易”。被篡位的前朝“余孽”…他要复国,国号“金”。被发配的前朝异姓王…他要造反,国号“祁”。还有个神神秘秘除不干净的常年地下造反派,冥宫…后来人家不神秘了,自立国号“永”。接着各个地方也都飘了…四个州的州牧自立,八个郡的郡守造反,十六个县的百姓起义,一个比一个狂。然后,江湖也不太平…管你哪个门派,见人就打一架…最后,死绝了…
  • 暖情蜜恋:明明很爱你

    暖情蜜恋:明明很爱你

    三年的隐婚,念森留给芸树的全是伤痛!从校园的暗恋,到躲在她最好的闺蜜白纸鹤身后,对念森的救赎,念森全然不知,当他患上绝症,让芸树与他结婚赶走她最好的闺蜜,当他弥留之际,芸树成全他的心愿,自己却几乎崩溃,当温蔚还这个心理医生的大暖男出现在她的身边,也许就是上天对她的补偿!
  • 我能自动成神

    我能自动成神

    (这是一本无敌文,爽就完了)江元穿越成了一个熊孩子,只是……这熊孩子有点强啊!叮!检测到宿主迈步,领悟踏空术,并自动升级至圆满!叮!检测到宿主挥手,领悟伏龙斩,并自动升级至圆满!江元屁颠屁颠的跑到某天才身边,嘿嘿一笑。叮!检测到神级战魂,自动吸收,并已升级至大圆满!江元屁颠屁颠的跑到某尊级炼丹师身边,咧嘴一笑。叮!检测到尊级炼丹术,自动吸收,并已升级至大圆满!
  • 都市之至尊天君

    都市之至尊天君

    【热血争霸,都市精品】戎马十年,谁敢与我一战?!注:我的新书《第一战神在都市》欢迎大家阅读——————本书书友交流群,本军主恭候各位军主驾到,西境军团VIP群号:984034805
  • 卢小鱼穿越记

    卢小鱼穿越记

    一个宅男,一次意外,竟然穿越到了未来!!
  • 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 (英文朗读版)

    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 (英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都曾表示自己深受C·S·刘易斯作品的影响。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故事改编成电影,全世界更多观众和读者开始认识这部不朽的作品。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纳尼亚冒险故事中,这绝对是你一生难忘的神奇旅程……
  • 高情商交际学

    高情商交际学

    一个人与社会沟通和互动的方式就是他本身。你交往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如何才能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人脉是鲜活的会呼吸的生物,你必须用它需要的方式来喂养它,给它提供活力,关心它,让它成长。本书提出三级成长:第一,在价值交换的基础上,将陌生变成熟悉,将熟悉变成信任。第二,把深度交往的能力锻炼成一种可复制的社交模式。第三,以万变应千变,在对抗中实现平衡,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自己。每个人天生是学习者,高情商交际学让我们无论面对谁,都能拥有主导权。
  •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论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论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本书来源于弗洛伊德1932年所做的演讲,是《精神分析导论》发表15年以来研究实践和反思的成果。《精神分析五讲》由弗洛伊德1909年为美国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所做的五次演讲稿组成,它从叙述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研究癔症开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观察事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精神分析关于宣泄法、压抑、梦、失误、性欲和移情等重要思想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精神分析运动史》一文是对精神分析产生、发展和分裂过程的历史总结。《精神分析纲要》既是向读者介绍精神分析基本原理的指南,又是弗洛伊德对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全面而精辟的总结。
  •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本书汇集了哈佛教授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常识的生动解读,把深奥难懂的经济学知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细致讲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收入、消费、缴税、投资理财、职业规划乃至婚姻选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使读者可以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找到投资理财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