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00400000002

第2章 贵族少年也烦恼

你也许羡慕卡梅伦帝王的身世,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勺,但你没想到的是即使贵族出身也会有常人意想不到的烦恼和挑战。享受着与生俱来的荣华富贵就要接受与生俱来的困难挑战,而他传奇的一生从童年开始就被附上不寻常的色彩。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当别的孩子还在玩游戏看漫画时,他已拥有了坚忍不拔的勇气与愈挫愈勇的毅力。

1. 幸运而尴尬的王室血统

提起卡梅伦这个名字,人们脑海中最先浮现起的就是英国保守党的政治明星——戴维·卡梅伦。他自2001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仅仅四年之后,年仅39岁的他一举成为英国保守党领袖,五年之后的2010年5月11日又成为英国第53任首相,同时也是英国自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

而且在2015年5月8日,英国大选中,保守党再次大获全胜,计票完毕后赢得过半议会席位,首相卡梅伦也成功连任。卡梅伦的晋升之路确实令人咋舌,同样令人慨叹的,还有他的出身。可以说,卡梅伦的出身加上他自身的智慧成就了他实现政治抱负的必要条件。

1966年出生的卡梅伦在家排行老二。在他之前,家里已经有一个大他三岁的哥哥亚历克斯了,而在卡梅伦之后,父母又先后孕育了两个女儿,即塔尼亚和克莱尔。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伦敦的一个普通的乡村。

这个名叫皮斯莫尔的保持着最原始的传统的村子坐落在伯克郡,它传统得就像神话中一样,一切设施都与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相宜——村子里的老酒馆,茅草铺就的屋顶和房子周围缠绕着各种鲜艳的野花的树篱,这一切的元素使得皮斯莫尔早在1978年被评为整个伯克郡最具有传统风貌的乡村。

卡梅伦一家就住在这样一个美丽但又普通的小乡村里,但是这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却有着显贵的皇室血统。

从族谱里算起来,卡梅伦是英国国王威廉四世后裔。因此,卡梅伦本人拥有纯正的英国王室血统。由于欧洲大陆各国之间的亲缘关系,出身皇室的卡梅伦具备了英格兰、苏格兰和德国的血统,其中德国血统来源于威廉四世的母亲。

回溯历史,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步削弱限制了王室的权力,并确立起了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政体,实现了英王实权的逐步转移。直到18世纪初,英王的实权又逐步转至了内阁,由此英国王室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法律上,英王享有诸多关乎国家利益的政治权力,但是实际上这些权力大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英王只是象征着权力的符号,他所行使的一切权力和参与的一切政务活动,都要服从于内阁的安排和控制。当然,作为英国和英联邦统一团结的象征、英国政治连续性的标志和政府决策的顾问,对政府决策享有被咨询权、鼓励权和警告权,并且可以不缴纳税款,甚至可以免于被起诉。

随着1701年《王室继承法》的颁布,“长子继承原则”和“男性优于女性原则”被英国王室逐步接受,而且这部法律还规定了王位的继承者必须是新教徒。所以在1714年,一直没有子嗣的英国女王安妮依据《王室继承法》多方权衡之后,决定在德国汉诺威家族选定自己的继承人,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乔治一世。这一做法不仅开启了英国王朝的乔治时代,更是将德国血统引入了英国王室。

汉诺威家族从此走进了英国王室的历史,继乔治一世之后,他的儿子乔治二世,乔治二世的孙子乔治三世,都在英国王室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汉诺威家族在英国王室的奠基人,乔治一世即使没有功勋也会被后世铭记,而乔治二世虽然政治上无能,但却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华,并且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亲自带兵征战沙场的君王。

而整个乔治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乔治三世则是与卡梅伦渊源颇深的威廉四世的父亲。乔治三世是名善良简朴的君王,同时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与妻子共育有15个孩子,包括九个儿子和六个女儿,他一直认真地关注着每个孩子的成长。

在威廉四世还只有13岁的时候,为了他的成长考虑,乔治三世就把他送到了“乔治王子”号军舰上去服兵役了。乔治三世这么做,是考虑到他的长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在当时已经染上了酗酒、嫖妓等一系列的坏毛病,为了不让威廉王子跟着他的兄长学坏,乔治三世毫不犹豫地将威廉四世送到了“乔治王子”号军舰。当然乔治三世的一番苦心没有白费,军队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却使得威廉王子有了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

事实上即使到了军队中,乔治三世依旧对儿子保持着相当大的关注,曾经多次写信给威廉王子,告诫他要遵守纪律。在乔治一世看来,这样的教导是培养一个英国绅士、一个优秀的君王必不可少的环节。

“身为王子你更要时刻牢记:要对你的上级更加服从,对你的同级更加谦恭,对你的下属更加友善。这些都是成为一个绅士必备的要求,很多男孩子不会得到这样的教导。”

尽管言辞犀利,但是在每封信的落款处,乔治三世的签名总是“最爱你的父亲乔治”。所以说除了身为君王的严厉,乔治三世带给威廉王子的还有慈父的柔情。而除了乔治三世之外,英国王室很少有人会如此细心地呵护自己的子女了。只不过身在局中,即使是备受呵护的儿子们,也更多地感到父亲的严厉,所以他们与乔治三世的关系并不融洽。

作为英国历史上统治时期最长的国王之一,乔治三世的晚年并不美好,甚至有一些凄惨。这位慈爱而又严厉的父亲,在晚年突然染上了怪病,以至于在最后的十年里一病不起,直到1811年陷入永久性精神失常的状态,不仅完全失明,失聪的情况也越发严重,最后被安排到温莎城堡过着与世隔绝的孤僻生活,直到驾崩。

随着乔治三世的病逝,他那个纨绔的长子乔治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史称乔治四世。虽然拥有同样的名字,但是乔治四世却没有他父亲那样给人们留下好印象。早在1784年,乔治四世遇上了一位比他大五岁的女人——玛丽亚·安妮·菲茨赫伯特夫人。就是这段感情让乔治四世惹上了麻烦,因为这个菲茨赫伯特夫人是个罗马天主教徒的寡妇,但是当时英国国教是新教,而天主教是被禁止传播。当然,作为一名天主教徒的遗孀,想要嫁给国王,更是不能被英国王室以及公众接受。

为了和这个寡妇结婚,当时还是王子的乔治四世甚至专门找到了一位名叫巴特的牧师,让他为自己举行结婚仪式,企图通过合乎新教教规的婚礼使这场婚姻合法化。这位巴特牧师正因为拖欠债务被监禁,乔治王子刚提出这个要求他就欣然同意了,甚至还获得了将来乔治王子登基后,获封主教的优渥承诺。只是尽管这一婚礼处处合乎新教教规,但根据在1772年通过的《王室婚姻法》规定,各王子的婚姻必须得到君主的同意,否则婚姻无效。所以这场轰轰烈烈的婚姻自始至终就是一场无效的闹剧。于是,在乔治四世继承王位之后,不得不放弃了这段婚姻。

只不过乔治四世的做法并不仅仅是为了顺应法律,作为一个国家的上位者,他更多的是出于对国家的考虑。但是英国债台高筑,为了还清国家所欠的债务,乔治四世选择了和不伦瑞克的公主——卡罗琳结婚。这甚至都不算是政治联姻,而是单纯地因为利益,所以乔治四世与卡罗琳一直没有什么感情,甚至在他们唯一的女儿夏洛特出生后不久即告分居。而夏洛特也是乔治四世和卡罗琳唯一的孩子。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1817年女王储夏洛特因为难产,在生下一男婴后死于大量出血,婴儿也随即夭折。这就表明乔治四世没有了直接的继承人,所以女王储夏洛特的那伙年近半百的叔叔都开始蠢蠢欲动,在短短的一年内竞相迎娶多名欧陆的公主或郡主为妻,以便孕育出新的王室继承人。

不久之后,执政18年的乔治四世于1830年驾崩,由于没有直系的继承人,乔治四世的兄弟们成为王位的候选人。在这场王子竞赛中,威廉王子占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他两个长兄无后,并且他们都与妻子疏远,亦无再有合法子女的可能。所以,如果威廉王子的寿命足够长的话,他将肯定是未来的国王,那么,他的后代当然也就理所当然是未来的英王继承人了,而从这位海军国王比他两位长兄强壮得多的身体来看,这一切都是很可能的。

事实上,威廉四世在即位之前,从来没有结过婚,却养育了10个私生子女,都是和他的情妇罗茜·乔丹所生,而且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20多年。只是后来发现他兄长没有继承人,他有继承王位的可能,这才于1811年和乔丹夫人脱离关系。当然这也让威廉四世饱受舆论的压力。

不管怎样,乔治四世病逝后,威廉王子便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皇位,是为威廉四世。其时,威廉已经50多岁了。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王室婚姻法》,因为这部法律的存在,使得威廉王子在即位前的10个子女都失去了王室的继承权。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乔治三世的王子,包括威廉王子在内,选择了宁可不要婚姻也要与心爱的女人同居。于是,包括威廉王子在内这些没结婚的王子,当初并没有在英国王位继承人的考虑范围之内,直到威廉王子放弃了乔丹夫人。

于是在威廉四世继位前与乔丹妇人养育的10个子女,都姓了“菲茨格拉伦斯”,而卡梅伦的先祖,也是这众多私生子中的一个。

1818年,威廉四世在继承了王位后,迎娶了自己的表妹、当时只有25岁的阿德莱德。两人在婚后先后孕育了两个女儿,但不幸的是,两个女儿还没长大,就在同一年因病身故。所以,威廉四世死后,他的四弟的女儿——维多利亚继承了皇位,即维多利亚女皇。

从前述卡梅伦的皇室谱系可以看出,卡梅伦和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同是英王威廉四世父亲乔治三世的嫡系后代。如果论辈分,卡梅伦还应该叫她姑奶奶呢!甚至说,如果卡梅伦的先主是正室所生,那么如今的他至少也是在册的英国皇室的成员,甚至有可能是英国的国王。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2. 贵族校园的差等生

卡梅伦的王室血统给他带来了显赫的家族背景,和高贵而又有些尴尬的出身。他的生活境况也一直非常优越,可以说在童年时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而这主要得益于他有着一个金融背景的家庭。

卡梅伦的家族起源自苏格兰高地的印威内斯,那里是苏格兰高地境内唯一一个有城市地位的部落,因此常号称“英国最北的城市”。尼斯河由此流向北海,并且在这里形成了海口——默里湾。不仅如此,这个被誉为全欧洲风景最优美的地区在英国金融界历史上同样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得了地利之便,卡梅伦家族居于此地,而又世代从事金融行业。其高曾祖父艾文·卡梅伦曾经在汇丰银行伦敦总部就职,而且还在日俄战争期间担任了重要工作。在与日本央行副总裁、驻伦敦财务官高桥是清(也是后来的日本首相)进行关于兜售战争债券的谈判中,艾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卡梅伦的曾祖父艾文·艾伦·卡梅伦则是股票经纪公司的高级合伙人,有过在外国债券持有人理事会和由英格拉银行设立的中国债券持有人委员会中任职的经历。而他的儿子,也就是卡梅伦的祖父亚历山大·格迪斯甚至曾经远赴芝加哥做起了谷物生意,并且赚了大钱。还在1880年回到苏格兰,出资建造了一所格兰布莱茂学校。

而卡梅伦的父亲伊恩·唐纳德·卡梅伦是一名经纪人,负责房地产和股票等项目,虽然工作听起来不如先辈们显赫,但是好在收入颇丰。于是卡梅伦兄弟几个从小就有着良好的家庭物质背景,这也为卡梅伦的成长提供了相当优越的教育条件。

但不幸的是,卡梅伦的父亲双腿都有残疾,后来甚至因为病情的不断恶化而不得不截肢。尽管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唐纳德一直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正是父亲这种积极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卡梅伦,鼓舞着他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时获得更多的力量和勇气。

父系世祖的经济实力让卡梅伦从小就有了很好的物质生活环境,而他身为治安官的母亲则是促使卡梅伦走上从政道路的直接影响。

卡梅伦的母亲玛丽·芙洛·蒙特是准男爵威廉·蒙特的女儿。卡梅伦母亲的家庭,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保守党家庭,而且家族还曾经出现了很多英国保守党的议员。也就是说在整个不需要为生计发愁的童年里,卡梅伦都是在这样一个有着浓郁保守党氛围的世代从政的家族中成长起来的。

卡梅伦的母亲还担任过治安法官的职务,所以说卡梅伦之所以会踏上政治之路,成为保守党领袖,与母亲以及其家族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稳定的家庭生活使得卡梅伦没有了求学的后顾之忧。当然作为拥有皇室血统的大富之家,他本身也不用为学业感到担忧,正如传统贵族家庭的教育轨迹一样,卡梅伦的求学之路就是从著名私立小学到伊顿公学,再到牛津大学的典型英国精英模式。

英国最著名的贵族私立小学——伯克夏郡艾斯科特市希瑟当预科学校就是卡梅伦的小学母校,尽管在小学阶段就用母校这个词汇有些突兀,但是无论是这所学校还是卡梅伦本人都使得对方增色不少。优秀的教育给了卡梅伦出色的学识,而卡梅伦现在的身份则又给这所贵族小学镀上了一层金粉。

在当时,希瑟当预科学校是全英国最难进的贵族小学,而且这所学校一直以注重学业和体育而闻名,所以众多贵族都希望将孩子送到这里来接受教育。当然,这所小学可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要知道,希瑟当预科学校的门槛是很高的,首先要考究的就是学生家长的背景。其实只要有心人稍微关注就不难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家长非富即贵。查尔斯王子的两个弟弟——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都曾在希瑟当预科学校就读过,贵族学校的名号当之无愧。卡梅伦入学时,安德鲁王子刚刚毕业,而此时,爱德华王子也刚刚进入这所学校两年。虽然不是同一届、不在同一班,但这丝毫不能抵减他们校友的情分。

很显然,贵族们把孩子送进这所学校来就读,除了教学质量方面的原因,更多的则是希望孩子有结识到达官显贵的机会,这关系到孩子未来是否能进入上层社会的社交圈。但遗憾的是,希瑟当预科学校每年只招收80~90名学生,这对家长的能力又是一种挑战。

卡梅伦是希瑟当预科学校1973年的学生,那一年入学的共有80名学生,而学生家长就包括八名普通贵族、四名爵士、两名军队上尉、两名医生、两名少校、一名陆军准将、一名海军准将、两名公主、两名女侯爵、一名子爵、一名伯爵、一名男爵。

尽管当时卡梅伦已经7岁了,但依旧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他的成绩总是不能让人感到满意。甚至英国的一家媒体曾经刊登过卡梅伦1978年的一张成绩单,从那张成绩单上的分数看,卡梅伦的拉丁文和数学成绩居然是班上最后一名,而且其余各科成绩几乎都处在班级成绩的末位,于是他的年终总成绩就成为是全班“倒数第一”。由此可见,卡梅伦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差等生。

非但如此,据卡梅伦自己回忆,他的小学时代还总是会受到老师的体罚。毕竟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卡梅伦有一次看到校长妻子管理的花园中的草莓长得正好,就偷偷跑到花园里去采草莓,结果却被老师发现了,还被老师抓住衣服领子打了好几下。如今在新闻中看起来十分绅士的卡梅伦,在小学时代竟然还有这么不“体面”的经历,实在让人不禁莞尔。

事实上,卡梅伦小学时代的学习成绩确实不好。他的小学老师莱维林曾经这样评论过他:“当时的卡梅伦在学校中并不出众,甚至有些害羞,根本不像现在这样口若悬河,富有政治人物的魅力。他当时非常胆怯,你甚至很难注意到他的存在。当他的哥哥亚历克斯毕业离校后,他更加显得不知所措,在所有那些来自富贵世家的孩子中,卡梅伦是最普通的一个。”

从一个最普通的贵族差等生,到今天的英国首相,这中间的艰辛和努力,实在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这也令我们不得不佩服卡梅伦的志气与毅力。

3. 吸食大麻险遭开除

尽管卡梅伦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令人担忧,但并不妨碍卡梅伦顺利进入同样著名的伊顿公学求学。和希瑟当预科学校一样,伊顿公学同样是一所知名的贵族学校,所不同的是,它被称为“英国的精英摇篮”,还是世界三大贵族学校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贵族私立男校。

坐落在温莎小镇,由亨利六世在1440年创办的伊顿公学,素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而闻名世界,也是贵族子弟争相进入的一个学校。而且区别于其他贵族学校的是,这家贵族学校有无比森严的校规。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身处学校,不论你是权贵之后,还是富贾世家,都得严格遵守校规,在校规面前所有学生是一律平等的。

当然这是对校规而言,身为贵族学校,本身就是带有等级观念的,这一点伊顿公学的校服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了。伊顿公学有着严格的着装规定,这一身类似绅士的黑色燕尾服的校服,还要搭配白色衬衫、圆领扣、黑色的马甲、长裤和皮鞋,不菲的装束集合在一起繁复如宫廷朝服。

除此之外,伊顿公学还为不同职位、不同等级、不同荣誉的获得者设计了不同着装,以便与其他学生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如果你是成绩极其优秀的那一个,从着装上就可以达到鹤立鸡群的效果,这也同样意味着优胜者的优越感和荣誉感。

然而真正令伊顿公学大放异彩的,是它的“分班制”教学法。理论上来说,能够考入伊顿公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尖子,但这并不等于每个学生的天分、特长、爱好都一样。为了有效避免群体教育的粗略,充分发挥学生的天分与特长,伊顿公学会根据每个学生考入伊顿的成绩,在英语、数学、法文等每一学科下分别分出等级(班),共分14级,而较小的学科则相应减少。

这个等级班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快慢班,学生不是被笼统地归在教学进度或快或慢的班里,而是根据每一科的不同成绩,然后分配到不同的班级里。也就是说在第一班的学生可能是数学天才,但是如果他出现在第14班,就代表着这名学生在音乐上的天赋和能力较弱,缺乏自学能力。这样的分班制度,有利于老师加倍细致、耐心地“一对一”地个别辅导。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样虽然会有偏科的风险,但是却有效避免了因为被划入“低班”而自暴自弃的现象。因为学生的天赋不同,可能会分别在第一班和第14班上两门科目,其间的差异,虽然可以暴露出自己的不足,但也足以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产生的是“向自己看齐”,让自己“全面优秀”的动力。而同学之间也会很容易注意到其他人身上的天赋和能力,认识到每个人各有千秋,还能增进互相尊重和友谊。而且伊顿公学还会在每学年里设置考核,如果能够跻身考核的前几名,还会升入更高班。每次“提升”班级,学生都得到更上一层楼式的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就是这样奇特而又有效的教学方式,成就了伊顿公学的大名,也成就了一系列在伊顿就学的学生们。据不完全统计,伊顿公学曾先后培养过20位英国首相,从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位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到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罗伯特·安东尼·艾登,再到力主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哈罗德·麦克米伦等,都在伊顿公学的校友名单里。

除此之外,伊顿还云集各个领域的名人们,比如,诗人雪莱、经济学家梅纳德·凯恩斯、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英国王储查尔斯以及哈里王子等。泰国前总理、民主党党首阿披实·维乍集瓦也曾在这所学校就读过。

虽然伊顿中学是精英的摇篮,但是卡梅伦在这里的生活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他在小学时的成绩差强人意,但是依旧安然地进入了伊顿公学就学,只是昔日的差等生虽然长大了,虽然开始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了,但是依旧难以平复他那颗躁动的心。

就在1983年5月,在卡梅伦参加他的O-levels(普通水平测试)的六个星期之前,他被校方查出涉嫌吸食大麻。要知道当时的卡梅伦只有十几岁,如果因为吸食毒品而被学校开除的话,对他将来的发展将会是极其严重的打击。

最先将这件事揭露出来的是英国《独立报》的记者詹姆斯·汉宁和弗朗西斯·伊利奥特。如果不是他们两个人在共同撰写的卡梅伦传记《新保守党人的崛起》中描写了卡梅伦等人因为吸毒而被学校处分的陈年旧事,我们甚至都不会知道卡梅伦还有这样不为人知的过去。

当然事情的经过要比想象中简单得多:1982年,伊顿公学校方开始注意到学生在校内吸食大麻的情况,并着手展开调查。学校的本意是想通过调查来警告一下那些不老实的学生,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但没想到的是,随着调查的深入,被调查出有吸食大麻经历的人越来越多。调查结果出来后,卷入吸食毒品丑闻的人数,已经远远超出了校方人员的想象和控制能力。

甚至有一些嚣张的学生认为,法不责众,学校无法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停学。可见当时的情况有多恶劣。当然,校方也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他们严肃处理了在这场大麻风波中的7名核心人员,并把他们逐出校门以儆效尤。当然校方也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大,所以对卡梅伦这样虽然吸食大麻、但未参与贩卖毒品的学生进行了从轻发落。

据说,当卡梅伦被叫到校长室问话时,认错态度非常诚恳,才免于被开除的厄运,甚至校长还从轻处理了卡梅伦,在对他进行了相应的罚款后,将其关了一个星期的禁闭以作警示。以卡梅伦的家境来说,些许罚款并不是问题,禁闭对他这个曾经的差生来说当然也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所以这样的处罚甚至让卡梅伦有了侥幸的心理,以致他在进入大学后,还“不时吸食含有大麻的香烟”。

吸食大麻事件只是卡梅伦在伊顿求学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虽然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却不足以掩盖他的优点。的确在伊顿公学,卡梅伦并不算是十分优秀的学生,而在他接触到的那些适合的科目,却表现得非常出色。甚至有人评价他“未必有高智商,但却有高情商”。

就是在那样一个高手如云的环境中,成绩普通的卡梅伦表现出与众人不一样的政治素养,并给他的中学政治老师约翰·克拉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及卡梅伦时,约翰·克拉克这样评价道:“在那个时候,我就非常确信他在政治上有野心。他表述能力清楚明了,对政治怀有热情和动力。在那个阶段,他就对政治的这一套,以及对政治作为自己的职业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他认为政治很有趣,很刺激,他的立场也是保守派务实的那些理论。”

从政后,尤其是成为一党之首,国家领导人之后,卡梅伦曾经吸食大麻的经历成为他为人诟病的一大把柄,很多舆论都对他不利。但卡梅伦认为,这绝不是一仵不堪回首的往事。“政界人士在踏入政坛前有权保留个人生活隐私”,这是他一贯的态度。甚至在竞选首相期间,卡梅伦也愿意直面这段经历,对曾经犯下的错误说上几句。不过,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呢?况且卡梅伦还因为自己的坦诚而成为“英国第一个承认违法的领导人”。

4. 幼稚少年险成苏联间谍

据统计,伊顿公学每年会有大约250名的毕业生,其中的70%会进入世界名校继续深造,也就是说会有70余名学生顺利地进入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这也正是这所贵族学校吸引人的地方。

总的来说,几乎每一位伊顿公学的毕业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归宿,至少在他们的大学阶段都会有一段锦绣前程。伊顿校友帕拉什·戴夫曾经这样总结伊顿的成功,他认为这份功劳应该归于学校给予学生的自由度,因为在伊顿,每个学生都会被鼓励追求任何他可能拥有的梦想。按照戴夫的说法,伊顿完全不像世人想象中的贵族学校那样刻板、守旧,它以一种十分开放的态度允许学生“持有异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鼓励这样做。这样的培养使得几乎每一个伊顿毕业生都具有极强的自主能力,而这一点尤其对那些想得到领导者角色的人而言非常有用。

就如同所有的贵族之后那样,卡梅伦在完成了伊顿的学业之后,选择了前往牛津大学继续深造。当然这可不是一所想去就能去的大学,卡梅伦能够拿到通往牛津大学的钥匙,与他在伊顿公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此前说他吸食大麻事件只是卡梅伦中学时代的一个小插曲。

在顺利通过了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之后,卡梅伦正式告别了他的中学时代。但是由于中学毕业到牛津大学开学之间有为期九个月的空档期,正值血气方刚渴望打拼事业的卡梅伦当然不愿意以在家中等待的方式度过这九个月,于是他开始了一番在世界范围内的游历。

其实,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不是那么平静,这也就导致了卡梅伦的游历注定是不平凡的,于是在这期间还是出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事情。就如同卡梅伦在中学时期的吸食大麻事件一样,这件事也是在卡梅伦成名从政之后被提上台面的,不同的是,事情是卡梅伦自己提出来的。

1985年的卡梅伦还是一位19岁的青少年,彼时的他正和一位伊顿公学的校友一同游历苏联。而当时的世界还处于冷战的恐怖之中,但是苏联却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而出现了一丝松动。因为经济改革的积重难返,戈尔巴乔夫转而将注意力投放在政治改革上,试图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与此同时,一系列经济举措也令所谓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喘息的机会。

就是在这样一个混乱复杂的环境下,卡梅伦与校友踏上了这片与英国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土地。就是在这里,卡梅伦和校友遇到了两名可以讲一口流利英语的陌生的俄罗斯人。这两个卡梅伦口中的“间谍”对卡梅伦两人十分友好,因为对方流利的英语,彼此沟通完全没有障碍,而年轻的两人也没有察觉到其中有什么异常。

刚刚来到莫斯科的卡梅伦自然对这个与自己的国家迥乎不同的新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加上这两个俄罗斯“间谍”也十分热情,几个年轻人很快打成了一片。作为东道主,这两名“间谍”很热情地带着卡梅伦他们游览了现属于乌克兰境内的一座海滨城市,介绍了地道的当地美食。一来二去,几个人的关系瞬间拉近不少,而且当时的卡梅伦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政治安全意识,几个人开始了畅快地交谈起来。

这时候那两名“间谍”逐渐开始询问起英国生活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卡梅伦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可以说的,很痛快地答复了对方。但紧接着两个俄罗斯人开始询问他们对政治有什么看法,虽然到这个时候卡梅伦依旧没有任何怀疑,但是出于他本身的政治素养,还是很敏锐地意识到在当时那样的国际环境下,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很敏感的,于是卡梅伦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

哪知道对方在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好像想从卡梅伦等人的嘴里探听到什么似的。对方的表现,让卡梅伦很快冷静了下来,他们明白在异国的土地上,尤其是在苏联,两人英国人的身份是十分尴尬的。如果贸然地激怒对方或者公开的表明态度,可能会带来麻烦。两人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伊顿公学的毕业生,很快就意识到问题的不一般和情况的变化。出于无奈的处境,两人只好极为谨慎地透露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就是这些只言片语,也令对方感到了满意,这样的情况让本来已经精神高度集中,提高警惕的卡梅伦等人感到了困惑不解。

按道理说自己英国人的身份,对于对方来说是十分敏感的,而刚才的话题也是十分边缘化的,按照这样的倾向来看,对方应该不会仅仅满足于这样敷衍的答案啊?就在两人困惑不解的时候,两名俄罗斯“间谍”提出了告辞,结束了他们“临时导游”的身份。

这更加让两人感到不解,只是卡梅伦毕竟还处于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很快就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等到他结束了这次游历,回到英国进入牛津大学深造之后,才在与大学导师一次偶然的对话中,提到了这件事。

而导师的回答更是让卡梅伦大吃一惊,导师认为那是俄罗斯的特工组织克格勃,并且表示当时那样的表现,肯定是想要招募卡梅伦,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招募工作在中途停止了。由于在卡梅伦的记忆中,之后的游历再没遇到过上述两人,所以他认为自己在克格勃的“招募考试”中未能通过。

众所周知,俄罗斯的现任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就是克格勃出身。如果这段经历是真的,那卡梅伦几乎差点就和普京成为同事。事实上,卡梅伦曾被克格勃招募则是他本人在2006年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出的。这段经历被卡梅伦视为一项谈资,时常会在采访中提到。甚至在2011年访问俄罗斯期间,还曾把这段话讲给时任俄总统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听完卡梅伦的话,梅德韦杰夫笑道:“我确信戴维会是一名好的克格勃间谍……但如果那样的话,你将永远不可能成为英国首相。”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卡梅伦有那么“优秀”,至少有一部分俄罗斯人就不这么看。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在2015年7月30日援引了著名作家、情报历史学家根纳季·索科洛夫的话进行报道称,克格勃根本没有招募过卡梅伦,与他“搭讪”的两名男子并非克格勃人员,而是小商贩。

索科洛夫说,他从俄罗斯情报机构高级官员处得到确切消息,克格勃没有任何关于招募卡梅伦的记录。因为克格勃是一个严密的特工组织,如果真的曾经有人有意招募卡梅伦的话,一定会有相关文件保存下来。但是在索科洛夫的调查结果显示,并没有这类文件。

事情到此也算是告一段落,但是索科洛夫却不乏趣味,仍然调侃了卡梅伦一把。他声称曾追查到当时与卡梅伦交谈的两人。而这两人并不是所谓的“克格勃间谍”,而是黑市小贩,与卡梅伦及其同伴“搭讪”的目的也并不是要招募他,而是为了买到牛仔裤等外国商品,然后转手售出,仅此而已。而且根据他的说法,这两个商贩有同性恋倾向,遇到卡梅伦这样两个“颜值高”的英国小伙子,就萌生了想和他们“做朋友”的冲动。

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已经无从去判断了。或许当时克格勃真的想要招募卡梅伦也说不定,只是碍于国际关系,这件事无论真假,也只能成为双方一项趣谈。但是无论如何,可以看出卡梅伦在这场经历中表现出的高度警惕性与政治敏感性以及一往无前的勇气,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英国首相的重要原因。

5. 刻苦奋斗终圆牛津之梦

言归正传,贵族身份使得卡梅伦以“差等生”的身份顺利进入了伊顿公学,当然卡梅伦后来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最初那么糟糕了。中学时代虽然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但是因为吸食大麻事件而受到了处罚,所幸他并没有因为中学时期的这段经历沉沦下去。

在1984年圣诞前夕,卡梅伦最终顺利通过了12门A-level考试(相当于中国高考),并且艺术、历史和政治经济学三门学科在A-Leud考试中获得了三个A,以优秀级的成绩顺利毕业,然后开始准备大学的敲门砖。

想当年初入伊顿的卡梅伦,还只是个13岁的小男孩,而离开伊顿时,他已成长为18岁的谦谦君子。鉴于牛津大学要到1984年的9月才开学,卡梅伦决定从伊顿公学毕业后,先游学几个月。就是这样的一段经历,锻炼他超乎常人的政治敏感性。

在开始的三个月,他先去了保守党医院提姆·拉斯波恩的办事处从事研究工作,并列席了很多下议院的辩论会,从而直观地接触了政治。这样的经历锻炼了卡梅伦的政治能力,也让他提早见识到了政治的内容。随后,卡梅伦又通过父亲的关系,前往香港并在香港居住了三个月,在怡和洋行担任一份文职工作,兼职做货运代理人,这样的工作使得卡梅伦对经济有了一个统筹的认识。

转眼就到了1984年秋季,卡梅伦结束了游学,回到了英国并且参加了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不仅笔试成绩十分优秀,最重要的是,在之后的面试中卡梅伦也表现得十分出色,于是他又顺顺利利地进入自己所心仪的学院——牛津大学布拉斯诺斯学院。

在英国,如果说伊顿公学是“精英的摇篮”,那么牛津大学毫无疑问就是通向精英宝塔顶尖的最后一道阶梯。这座坐落在泰晤士河谷地的大学以人文和社会科学而称雄,在其近850年的历史中,培养了五位国王、27位英国首相、多位外国政府首脑、近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有记录的授课历史可追溯到1096年,它在英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世界性的影响。英国和世界有很多的青年学子都以能够进入牛津大学深造为追求梦想。

事实上,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他欧陆国家求学。据说,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其中一位国王下达了召回令或是驱逐令,使得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从巴黎回到了英国,并聚集于牛津,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于是人们开始把牛津作为一个“总学”,这实际上就是牛津大学的前身。在12世纪末的时候,牛津还被称为“师生大学”,直到1201年,它才有了第一位校长。1213年,该校从罗马教皇的使节那里得到第一张特许状。

卡梅伦在牛津大学布拉斯诺斯学院攻读的是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方面的文学学士学位。需要介绍一下,英国大学的本科是三年学制,由于采取学院制,每一个牛津生都要选择一个学院,作为自己住宿和生活的地方,而专业是与学院分离的,有专门的系来负责教研活动。

卡梅伦所选择的政治、哲学和经济学专业,是英国政治家的摇篮,从这个专业走出来的英国精英和政治家不胜枚举。而卡梅伦在这些专业领域内的学习也可谓是相当勤奋,这一点则再次体现了他对于政治的高度敏感与兴趣,以及惊人的自制力——卡梅伦在大学时期将时间安排得紧凑而且高效合理,于是很快他学业成绩就渐渐与其他人拉开了差距。

此外在牛津求学期间,卡梅伦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这使得他在伊顿时期培养出来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更令卡梅伦能够在诸多学生中迅速脱颖而出,给导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导师说,卡梅伦是他教过的最有能力的学生之一,而且那时就已拥有“温和的保守派”的政治观点。

如果说卡梅伦在大学给同学和老师们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那一定是勤奋与自持。卡梅伦在牛津求学用功的程度,让很多同学为之佩服,更令导师印象深刻。同时鉴于他在学业上取得了进展,他的导师允许他选修更多的课程。于是惊人的一幕发生了,卡梅伦可以在政治、哲学和经济学三个领域,同时开始选择课程。

当然这并不是说牛津大学其他的学生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只是在第一学年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还不足支持他们进行这种三合一的课程计划,甚至对于绝大多数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要避免在第一学年就这样设置课程计划的,但是卡梅伦却做到了。

在英国大学中,本科生因为学习需要,常常会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以便更好地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刚刚步入大学的卡梅伦只有十八九岁,却展现出一副老练的做派,这在同龄人中是颇为少见的,而且这样的情况也超出了爱胡闹的本科生的社会经验范围,常常让卡梅伦在学习辩论中获得权威的领导地位。

卡梅伦的一个同学曾经指出,在学习辩论中,卡梅伦常常展现出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老练,而且辩论技巧运用得十分娴熟,当他不同意别人的时候,他往往在这个问题上做很多的工作,花工夫思考,然后他会说:“嗯,这个问题我不是很了解,但是你有没有觉得应该是这样?”实际上,他这样说就表示,他其实早已经在这个问题上研究得很仔细了。所谓的“你有没有觉得应该是这样”,只是为了让对方不那么难堪。事实上,每当卡梅伦这样说的时候,十有八九他都是正确的。

当然,卡梅伦不会高傲地炫耀自己的常识、见解。他在课堂讨论中的见解十分独到,但又不具有攻击性,常常会被大家考虑,而且他惯于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传达出来。有的时候只用一个简单的玩笑,就可以把气氛搞得很轻松。这种成熟老练,让卡梅伦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和导师的欢心,大家甚至觉得他的这种建设性的态度,帮助学习小组的成员提高了成绩。

在课堂上的魅力,并没有止步于学习状态,而是延伸到了卡梅伦的社交生活中。当然这也得益于他在伊顿时代获得的培养和发展起来的社交能力。据他的同学回忆,卡梅伦一看就知道是一个伊顿生,他身上有明显的贵族的烙印,但是他能够和所有的人成为朋友。同时,也有人注意到,卡梅伦身上有另外一种气质,这种气质也许植根于他的内心更底层。他从来不去尝试成为不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就好像他从来不会去尝试轻佻的潮流衣着。

卡梅伦温和敦厚的性格,赢得了很多人的友谊。周末的时候,他会带朋友到自己在牛津附近的家里做客。他的一位朋友至今记得,当年在得知自己被诊断为癌症之后,即使是在大学里学业最为繁忙的时刻,卡梅伦仍然会去陪他散心,陪他聊聊天,常常开车接送他去静养的地方。

英国人在生活中是很少被谈论这种令人感动的友谊的,但是事实上,对友谊的忠诚,一直是英国人民族性格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卡梅伦确实非常地“保守”,而这恰好很符合英国人的国民性。

而且卡梅伦的魅力也许不仅限于英国同学之间。他在牛津的最后一个学期,参加了一个交换项目,到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交流五个星期,同样赢得了美国室友的崇拜。这或许就是卡梅伦日后能登上保守党领袖宝座的重要原因吧,因为他总是很谨慎很保守地感染着你,令你意识到他的存在,却丝毫不感到突兀。

6. 神秘的“布灵顿俱乐部”

英国和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在大学时代有一点是和中国一样的,那就是英国大学里很多的社团,就是很多未来政治家的练兵场。卡梅伦在大学时代就曾经很热衷于社团活动,当然更多的是一些有意义的正面的社团活动。但是卡梅伦似乎永远是个不安定分子,小学是差等生,中学涉嫌吸食大麻,而到了牛津大学,则是和臭名昭著的布灵顿俱乐部扯上了关系。

布灵顿俱乐部,与中学吸食大麻一样,成为卡梅伦牛津岁月中抹不掉的一段经历。所谓的布灵顿俱乐部,简单来讲,就是牛津的上流社会子弟组织的私人俱乐部。更直白地说,就是一群纨绔子弟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调皮不羁的组织。这种奢侈的反社会行为本身是为英国人所不允许的,但是布灵顿俱乐部的存在,折射出来的则是英国保守的贵族阶层身上的精英意识:我们有特权,这个特权就是管理这个国家和世界。正因为此,他们认为自己也可以做一些超越一般人的价值观和世俗偏见的事情。

这样的意识由来已久。早在中世纪的时候,那些思想活跃、生活不羁、常赊欠债务的牛津青年学生,总是不可避免地与当地居民发生这样那样的冲突。就在无数次的冲突中最大的一次,几百名学生被当地居民用乱箭射死了。事情变得不可收拾,最后还是国王出面镇压才得以解决,并判市民赔偿牛津大学。

由此可以看出,牛津大学的反叛精神似乎并非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至少已经变成了一种“传统”,所以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布灵顿俱乐部”这样专门聚集学生来搞破坏的组织了。

事实上,始创于1780年的布灵顿俱乐部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才于1875年成为牛津大学的正式学生社团。他们社团人数一般保持在15~70人之间,最少的一年只有7人。它的前身只是一个以狩猎、板球为主题的再正经不过的俱乐部。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其发展到后来就变了味儿,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吃喝玩乐的“餐饮俱乐部”。当然,会员们也有“活动”,但都是一些喝醉了酒再搞破坏的活动。

最早使得布灵顿俱乐部名扬天下的,是被誉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的英国著名作家伊夫林·沃(1903—1966)。出生贵族的他,曾经毫不避讳地这样评价和描述了自己参加过的一次布灵顿酒会:“三年前,最后一次聚会,一只狐狸被关进笼子里,带进来,香槟酒瓶子纷纷砸向它”。

这段叙述虽然简单但是很直白。在爱惜动物的英国,如此对待一只狐狸,必然会引起公愤的。但是猎杀狐狸,又恰恰是秋季英国贵族的一项爱好。甚至关于禁止猎狐的法案的出台,至今依然是英国议会最富争议的话题。一直到了2004年,仍有很多英国贵族青年不惜冲击议会,来抗议这项法案的实施。

话题有些远了,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段叙述中那些被砸向狐狸的香槟酒瓶,也正是这帮贵族子弟奢侈的象征。这些布灵顿俱乐部的小伙子年轻、放纵,更关键的是,他们觉得自己高贵。他们用来发泄自己青春期旺盛精力的方式,与普通大众、小资阶级乃至中产阶级,完全不同。他们认为,这些阶级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平庸,而他们希望借此等行为来宣示自己与众不同。

总之,布灵顿俱乐部里的小伙子们,自诩和这些庸众都不一样。但是,卡梅伦和他的同伴也不一样,他是温和的不嚣张的一个人,但即使如此,卡梅伦还是在牛津学习的第一年末,被邀请参加这个俱乐部。布灵顿俱乐部邀请人加入的方式,也是一种胡闹和恶作剧。他们会尽情地捉弄自己选中的对象,比如突然半夜袭击他的宿舍,或者在路上将其团团围住羞辱一通。

当然即使是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俱乐部,也不是随便谁想参加就能参加的。事实上,能加入这个俱乐部的人,不仅必须是牛津大学的学生,还必然是家财万贯的富家子弟——因为普通人家的孩子甚至负担不起精致的会服以及每年昂贵的会费——这些巨额会费通常是用来赔偿喝醉后被肆意破坏的物品的。为了保证学员的“血统纯正”,新会员必须由老会员提名推荐。如果新会员是某位伊顿学长的推荐,那就顺利多了。

尽管并不为人们所看好,布灵顿俱乐部依旧为所谓的英国“精英阶层”或者说“名门之后”提供了一个社交场所,并成为他们将来功成名就的人脉基础。很多政界的显耀人物,也都曾经参加过这个组织。而且布灵顿的会员虽然嚣张,但有些思想古板守旧的会员,他们即使喝到烂醉也不碰毒品,还很厌恶女人。或许在外人看来,布灵顿会员不仅仅是一群醉醺醺、无法无天的年轻贵族,从气质和打扮上俨然是一张张娃娃脸的保守党大臣、部长、下院议员。

卡梅伦的待遇是,当他有一天回到自己的寝室,发现里面遭到一场洗劫。很快,卡梅伦被叫到学院院长那里,被告知这样的行为是严厉禁止的,卡梅伦必须交代这是谁干的。当然,卡梅伦还没有愚蠢到触犯贵族利益的地步,这和他本人的政治倾向有关,所以他并没有向院长交代什么,而是自愿接受了学院的惩罚。如此一来卡梅伦的忠诚和高贵得到了检验,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布灵顿俱乐部的一员。

关于布灵顿俱乐部,因为它的“特殊功能”,几乎让所有成员毕业后都心照不宣地得了或轻或重的健忘症,极少谈论相关情况。因此,俱乐部虽然确实存在,但却显得格外神秘。不过,还是有人将布灵顿俱乐部的照片刊登出来,其中最著名的一张就是拍摄于1987年的照片。在那张照片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当时只有23岁的现任伦敦市长、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他和其他九位牛津同学穿着镶牙色丝绸翻领的品蓝色燕尾服,个个看起来都是文质彬彬的英俊少年。

就在照片拍完几个小时后,这10个年轻人一起在餐馆喝得酩酊大醉,把店堂砸得稀烂。有人指出,在这张布灵顿会员的年度合影中,卡梅伦正意气风发地站在后排呢。

在这一张布灵顿俱乐部的合影中,卡梅伦显得卓尔不群,而他未来政治上的盟友:现任伦敦市长鲍里斯则显得十分应景,或者说是这些疯狂的人的核心。鲍里斯是当今英国政坛当之无愧的最接近丘吉尔的角色,这一点无论是体形上,还是造诣上都无可辩驳。他毫无顾忌地冲撞着今天英国的政治底线。

可以说在布里顿俱乐部,鲍里斯就是核心。而与鲍里斯相比,卡梅伦甚至显得有些唯唯诺诺。显然他对鲍里斯的风格并不赞同,并且不愿意臣服于这个臃肿的胖子。即使是在他加入布灵顿俱乐部之后,依旧刻苦学习,保持自己在学业上的优势地位,他相信自己有一天,可以摆脱鲍里斯的阴影,成就自己的事业。

事实上,卡梅伦做到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卡梅伦是俱乐部里的异类。他的朋友评价说,卡梅伦在布里顿俱乐部里,即使是向警察扔酒瓶子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当然人们也从未见过他喝得酩酊大醉、难以自持的样子。

那么,卡梅伦为什么要冒着自己名声受损的风险,加入这个声名狼藉的纨绔子弟的圈子呢?按照当年在牛津的朋友的说法,卡梅伦加入这个圈子,更多的还是出于他的社交本能。卡梅伦本身的气质与这个俱乐部的氛围做派是冲突的,但他的社交能力却依然可以使他和这个圈子里的人做到和谐相处。

而且除了布里顿俱乐部,卡梅伦就像是和在伊顿求学一样,并没有成为学生里的风云人物。今天的媒体喜欢从卡梅伦出任首相这个结果,来反推他的成长经历,认为他过去在政治上的低调,实际上是在韬光养晦。不过,仔细研究卡梅伦的大学生涯就不难发现,这显然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拔高。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卡梅伦绝对是天生的保守党人。

同类推荐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寻寻觅觅 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传

    寻寻觅觅 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传

    出身书香门第,年少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名动汴京。二九年华,遇如意郎君,赌书泼茶,研究金石,尽得闺中雅趣。国亡夫丧,为追献金石收藏,跟随宋高宗步履,流离徙转。年近半百,再嫁,却是孽缘一段,不惧身陷囹圄,果断诉离。晚年,迷恋打马,胜多输少,聊以慰藉。她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白落梅用清雅、简洁的文字,述尽其一生悲喜。
  •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不堪的人生,伟大的思想,传世的杰作:“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极限人生

    极限人生

    这是一部以作者为生活原型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石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身负重伤,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回到村里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牺牲多年的“烈士”突然回村,且面目丑陋,村民大骇,演出了一场“打鬼”闹剧。从小和石痴订了亲的方巧兰,新婚之夜发现了石痴隐秘处的伤情,吓得赤身裸体跑出洞房一去不返。疗养院护士李艾荣冲破世俗的束缚,勇敢地与石痴结合,甘愿终世照顾他。后来,石痴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克服残躯带来的种种不便,顶着各种流言蜚语的中伤,带领群众改变了家乡贫困面貌,并几经磨难,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逃婚小跟班

    逃婚小跟班

    堂堂唐国公府公子,居然需要一个弱女子来保护?美其名曰嫁人,还不是入火坑?果断撇下嫁衣跑路,可是谁知,竟然阴错阳差又变成了公子小跟班?争斗不休,危险不除,在漩涡之中,谁才是谁的命定缘?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

    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

    本书从2014年全国公开发表的数万篇微型小说沙里淘金,精选而成。这本书的作品代表了本年度微型小说的最高水准,作品或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或针砭社会中的假丑恶;或充满哲理,或诙谐幽默,或夸张变形;既有文坛大家的作品,又有专门从事微型小说创作的作家的作品。作品既有可读性,又耐读,融艺术性与可读性为一体。
  • 《学记》管锥一得

    《学记》管锥一得

    这本小册子是我们工作站全体成员在教育论研读活动中研读《学记》的结晶。
  • 太上金书玉谍宝章仪

    太上金书玉谍宝章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气复苏四十年

    灵气复苏四十年

    灵气复苏40年后会是什么样的景象?武道异能百花齐放,社会繁荣富强。故事将从这里开始!苏灿的酒鬼姐姐,在某天夜晚喝醉背回来一具女尸,姐弟俩平静的生活就此改变……
  • 都市极品医神

    都市极品医神

    【火爆爽文】五年前,废物叶辰犹如地上蠕虫般被人耻笑!但是五年后,他带着一百位上古大能回来了!吊打一切,谁与争锋!
  • 大作者爱上小书迷

    大作者爱上小书迷

    一个晚上的时间,璃茉幽蹲在大街上哭了足足三个多小时,从她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男友江小南背叛了之后,她便开始了不停地哭泣,任谁也劝不停。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作为地球家园的一员,我们应该知道"家事",才能把"家"营造得更加温馨、和谐、幸福、美好。
  • 柏贤妃传

    柏贤妃传

    一道圣旨,将柏芷赐予当今太子为妃。正当她纠结是步步莲华、踏上那后宫至高宝座,还是安稳平淡度日之时,却得知太子身边有个叫作万贞儿的贴身侍女。这可真是,呵呵……然而柏芷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为什么觉得殿下只喜欢自己?看惯了太子殿下和自家娘娘的恩爱日常的芳汀表示:单身狗选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