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1000000022

第22章 北上请和

书接上回,却说王尚儒得遇少年英豪段士渊并将其收入帐下后,先是赐马赠袍,后又许配婚姻,使得段士渊一介江湖草莽立时便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这一日早朝,文武两班位列两旁,只待天子司马敬入殿登堂后,群臣见礼后,司马敬坐于龙椅之上沉吟道:“朕得列位肱股之臣相助,得以在此重建政权,更得依赖王爱卿、薛爱卿等文臣推行新政、重兴百业、归放农田、设立书院,使得我琅琊郡中百废俱兴。然朕夙夜忧思,仍旧不忘先帝与前朝忠良被那逆贼所害之事。念及逆贼此刻仍在建邺城中作威作福,而我等却一路出逃至此,朕就痛心疾首。不讨逆贼,此恨难消也!是以朕决议兴师南下,讨伐刘裕夺回我晋室江山。”

此议一出,立时堂下闪出一人,正是兵马大元帅苏景谦。那苏景谦躬身奏道:“陛下容禀。此时出兵为时尚早。其一,我等刚刚立国,百废待兴,还有仗于王相、薛相充实国力民生;其二,如今末将帐下军力不过数万,且操练不精。非是末将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若强行上阵,只怕是以卵击石。未能领陛下圣意,乃臣之罪也!不过也请陛下放心,一年之内陈必将招兵买马,操练士兵。一年之后必当挥师南下一雪前耻。”

司马敬心知苏景谦所言句句属实,此刻冒死直谏可见忠心。他微一沉吟又问道:“尚儒,你我与那刘裕皆有不共戴天之仇。景谦所言虽句句忠心。可难道再无他法报此血仇了吗?”

王尚儒念及当初单枪杀入宫中去收殓安帝与父亲尸体时,刘裕对安帝及父亲的不敬便心中火起,当即出列言道:“刘寄奴杀我父亲,此仇不共戴天。但陛下乃九五之尊,微臣乃王佐之臣,岂同江湖义士那般快意恩仇?陛下与微臣当以社稷为重,恩仇为私。苏帅所言句句是真,陛下此刻正当充实国力军力、养精蓄锐、厉兵秣马。微臣曾与刘寄奴打过交道,早已看出他有不臣之心。用不多久他必定废帝自立,到那时天下声讨,我等不但军力充足,更是出师有名。”

司马敬闻听王尚儒的进言后,微微颔首道:“尚儒所言甚是,朕乃一国之君,怎可因私忘公,而不计黎民百姓?既如此,此议暂且作罢,一年之内只以扩充军力、国力为重。”

王尚儒这时又言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要向您请命。”

司马敬道:“爱卿有何事要禀?”

王尚儒道:“前朝三国时期,蜀汉刘备势力最弱,被曹操追得弃新野走江夏。而后与孙吴结盟后在赤壁火烧曹军,更创下基业。我等此时也应效仿先人,北联北魏共讨刘裕。”

司马敬低头暗思,随即又道:“爱卿之意是要我等扩充军力国力的同时,外联强援,借助北魏军力对抗刘裕。”

王尚儒点头道:“正是此意。北魏毕竟建国多年,民风彪悍,兵力充足,若是能联合北魏出兵,刘裕必无招架之力。”

司马敬对北魏国的军力也甚为了解,知道王尚儒所言非虚。但他仍旧沉吟道:“爱卿所言是真。只是北魏毕竟不是汉人统治,非我族类只恐其心必异。况且他们又如何甘心与我等结盟,刘裕又如何不会派人去与他们结盟呢?”

王尚儒道:“当年我在战场上也曾与北魏鲜卑人打过些交道,我观他们民风淳朴彪悍,绝非狡诈之徒,而且我与北魏的长公主曾有些交情。微臣请命北上请和,凭臣的三寸之舌,换来我晋室与北魏的一纸盟约。”王尚儒说到北魏长公主拓跋燕时,想起那肩头的刀伤,心中不禁有些异样。

司马敬见王尚儒一副胸有成竹,料想他必定是有了一番计较。便颔首答允道:“既如此,便准许爱卿所奏。爱卿北上请和与那魏主交涉时,若他开出一些条件爱卿可酌情自行应允。不知爱卿此去须派多少兵马?”

王尚儒道:“微臣是去请和,并非交战,何以动用军马?微臣只需带上府内家将段士渊便可。此外微臣仍有一不情之请,此去无论凶险如何,只要微臣平安归来皆属段士渊之功,万望陛下能嘉奖于他。”

司马敬道:“爱卿既如此仰重此人,可见此人非同一般。若是此番能护得爱卿回来,朕必定是大有封赏。”

王尚儒一躬身道:“微臣便代段士渊谢主隆恩。”

司马敬唯一颔首,随即宣道:“传旨,封王尚儒为联北钦差招抚使,封段士渊为联北招抚将军。命此二人克日北上请和,与北魏鲜卑达成盟约共同出兵讨贼。”

王尚儒跪地行礼道:“臣王尚儒接旨谢恩。”

散罢朝去,群臣各自回府。王尚儒也径直打道回府。一到府中,王尚儒便叫来夫人谢曼宁,对其交代道:“夫人,速去准备三书聘礼,今日我要带士渊到李府提亲。”

谢曼宁答应一声,但还是问了一声道:“这些自是容易寻得,只是不知为何竟这般匆忙?”

王尚儒沉吟一声道:“我今日在朝中上奏请命北上北魏请和,陛下已经恩准,并派士渊与我同行。我二人不日便要出发。是以我想趁今日上门提亲,尽早的将这亲事定了下来,也算是替士渊成全了这件美事。”

谢曼宁听明了原委后,道:“难得你替他考虑的这般周全,只是你要请命北上这件事为何不尽早告诉我,也好叫我早些为你准备。”

王尚儒道:“现下说也并不迟。况且也无需夫人为我准备些什么,我只需带上些衣物便可。哦对了,龙阳枪我可一定要带上,暗银甲的话......算了,此番是去请和又非上战,何必披甲?那龙阳枪也不必带了,只带上凤仪剑用来防身即可。”

谢曼宁听王尚儒这般没来由的说着,早就不耐烦地一跺脚嗔怪道:“谁和你说这些了?我是说,你这突然间便要走了,我这一肚子的话还没来得及对你说呢。”说着不由得神情娇羞,偎在了王尚儒的怀里。

王尚儒见爱妻吐露少女心态,心中不禁也是欢喜,揽过爱妻一笑道:“好,那今夜为夫便彻夜不眠,陪夫人你聊个痛快。”

王氏夫妇吩咐着下人去置办聘礼,未及那下人们便将谢曼宁所列的礼品一一备齐,王尚儒也写好了一份礼书,便叫过了段士渊道:“士渊,我以为你备好了聘礼,你我今日便到李学士府中登门提亲。”

段士渊称了一声谢,随即又问道:“大人为何这般着急,非要今日提亲不可呢?”

王尚儒道:“明日你我二人便要去往北魏请和,陛下已封你为联北招抚将军,一路之上护卫周全。士渊,此次请和虽非战场厮杀,但也是你建功立业的机会。此去北魏除了达成盟约之外,更是要你在鲜卑人面前大显身手,也好叫他们知道非我晋室无人。”

段士渊心下清楚,定是王尚儒力保才为自己讨来的这份差事,当即感恩跪倒称道:“多谢大人提拔之恩。此次北上段士渊必定肝脑涂地,以护大人周全。”

王尚儒笑着搀扶起段士渊道:“起来吧。此番你明白我为何要早早地便带你去提亲了吧。士渊此番紧迫,也只能先去提亲,待到你我请和归来后便立时为你二人完婚。”

段士渊一笑道:“大人能替在下考虑如此,在下便已经十分感激大人的恩情了。”

主仆二人相谈一阵后,便着下人抬着聘礼一路跟随二人向学士府而去。

却说李贤卿归府后,思量着朝堂之上王尚儒请命北上议和,天子也下旨命他与段士渊二人克日出发。李贤卿心中暗想,依照王尚儒的脾气散朝回去后必定会准备聘礼前来上门提亲。当即便吩咐吓人备好酒席,收拾府院,恭候王尚儒二人。

果不其然,李府上下这边刚刚准备妥当,便听得那门外喧喧嚷嚷地好不热闹。李贤卿心知是王尚儒府中的人到了,当即便出门迎接,远远地瞧见王尚儒后,便拱手相迎道:“今日朝堂之上陛下宣旨着丞相前去北上议和,我便已想到王丞相会前来给段义士提亲,是以已备齐酒宴,请二位速速入席商议婚期之事。”

王尚儒心中一笑,暗想:“他倒是会揣测别人的心思。”口中应承道:“李学士果然是细心之人,如此便费心了。”

李贤卿口中谦道:“哪里哪里。”随后又对王尚儒身后的段士渊道:“快快请进,快快请进。”段士渊施了一礼后,便和王尚儒一同进了附中。

席间,王尚儒只喝了些许水酒后,便开门见山地言道:“我今日前来带来了些许薄利,不成敬意,只希望李学士能成全了他们这一对有情之人。”

李贤卿道:“王丞相亲自上门保媒提亲,我哪里还有不允之意呢?”

王尚儒一笑道:“并非是我执意要促成亲事,只是这二人情投意合。既然李学士也答应了这门亲身,依我看我二人议和归来后,便选一良辰吉日给他二人完婚如何?”

李贤卿答应道:“一切听从丞相吩咐便是了。”

此刻已是酒过三巡,段士渊见亲事已成,婚期已定,此间不见李夕儿,心中不免有些焦躁起来。王尚儒见了他这般抓心挠肝的难耐,便问李贤卿道:“令妹现在何处?”

李贤卿答道:“自在闺中。”

王尚儒微一点头道:“明日我与士渊便要离开了。士渊今日来也来了,不如让他去见一眼令妹,让他二人也可一起说说话,道道别。”说着也不等李贤卿答应,便又对段士渊说道:“去吧士渊,此处不用你陪了,去找夕儿吧。”

段士渊答应了一声,便起身离席向李夕儿的闺房而去。

李夕儿此刻身在闺中,虽心中知晓段士渊前来提亲,那一颗心早已迫不及待地扑了出去,但她毕竟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如今云英未嫁、待字闺中,又怎好忙着出去?但她又得知段士渊明日一早便要奉旨北上,此一去不知要用多少时日,若是不趁着今日一诉别情,又如何去挨得住那相思之苦?

正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之际,忽听有人轻叩几下门扉,继而便又听到门外那人询问道:“夕儿,是我。我可以进你房中和你聊聊吗?”正是段士渊的声音。

听到情郎的声音,李夕儿喜不自胜,从床边跳了起来,正要跑去开门,但又转念一想:“我毕竟是个女子,可别冒失了叫他取笑。”随即便又坐了下来,说道:“我在房中呢,段郎你自行进来便可。”

段士渊在门外答应了一声,便推门走进,进了房中后,又复将房门关好。见李夕儿坐在床畔低头含羞,眉眼里却是无尽弄清。段士渊一见便心生欢喜,忙走上前去,也不顾那些男女之嫌,轻轻地抱住李夕儿道:“夕儿,我今日已来定下了咱俩的婚事,如今你已是我未过门的夫人了。夕儿放心,等我此次本上归来后首要的就是与你完婚。”

李夕儿一笑道:“此次北上议和对你而言确是难得的机遇。但此番虽是议和,但北魏毕竟也是外族番帮,就算是王相也难以保证此番就不动干戈,所以,你一定要要处处提防小心。此去虽非征战,但险象环生,多逢变故,凶险不比战场差到哪里,你此去需比征战更加要打起精神,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段士渊点点头道:“有劳夕儿费心了。夕儿放心,我此去就是为了护卫王相周全的。他们那群鲜卑人若是识相便罢,若是有意冒犯,我也会让他们见识见识我的本事。”

李夕儿一点头道:“我知你身手不凡,否则这差事也不会落在你的身上。只是此去议和是为首要,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莽撞。”

段士渊点了点头道:“夫人放心,我都记下了。”

两人聊过正经事后,便又相偎在一起依依惜别,互诉离别之情。其间浓情蜜意,自不必多言。

翌日清晨,王尚儒及段士渊二人收拾妥当后,便准备北行。二人刚一出府门,便见天子司马敬带着魏安雄、薛晋勇、苏景谦、刘适枫、李贤卿、高屹、关俊铭等文武群臣,早早地便等在王府门前,决意为王尚儒及段士渊二人送行。

王尚儒见了司马敬后,忙上前行君臣礼道:“微臣王尚儒见过陛下。”段士渊身着战甲,只一抱拳施礼道:“末将甲胄在身,未能施全礼,万望陛下恕罪。”

司马敬一笑着摆手道:“两位爱卿免礼。今日你二位便要北上请和,朕特率文武群臣,前来此为您二人送行。”

王尚儒一拱手道:“谢过陛下隆恩厚爱。”

司马敬当前引路道:“走吧,朕等送你二人出城。”王尚儒、段士渊二人又称了声谢,便也跟随其后,一众文武群贤也跟在其后,一同向城外而去。

君臣等一行人出了城,便在城门处驻足。这时司马敬取过水酒,递交到王尚儒与段士渊手中道:“二位此番远行,是为我晋室长久之计。今日这杯酒便是朕与满朝文武敬二位的,祝二位此番北上能够凯旋而归。”

王尚儒、段士渊接过水酒后齐声称谢,随即便饮下了杯中水酒。之后王尚儒还杯施礼道:“陛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还请陛下与诸位同僚回去共襄政务。我二人这便去了。”

司马敬点点头,颇显难舍地道:“一路多保重。”

王尚儒应了一声,随即便牵过马匹,与段士渊一同翻身上马,回首又向群贤拱手道别之后,便扬鞭约吗,与段士渊一同疾驰而去,不一瞬便缥缈般地消逝在群贤的视野当中。

司马敬等直到看不见王尚儒二人的踪迹后,才始返还至城中。

王尚儒段士渊二人一路北上,沿途尽皆苍茫,二人一路之上也领略了一番燕赵之地的慷慨悲歌之气。不一日便抵达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

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与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并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拓跋珪开疆拓土,于398年六月,改国号为魏。同年七月称帝,并离开塞北贫寒之地,迁都于平城。此后历代北魏君王便在此定都,直至传入明元帝拓跋嗣手中。

作为北朝第一支建立的国家,北魏国已与东晋分庭抗礼多年,此刻又已在汉人居住之地定都多年,虽是鲜卑人的淳朴豪迈气息未改,但也学了不少汉人礼仪习俗。是以国中犹有不少汉人子民。

王尚儒和段士渊进城之后也没有刻意去乔装改扮成鲜卑人的模样,而是依旧身着汉人服饰。城中本就汉人居多,见了他二人也都不足为异。二人也不在城中多加逗留。而是径直向驿馆而去,准备叫驿馆中的馆使通报,去朝见明元帝。

二人刚一到驿馆门外,正拴好了马匹,准备通传时,忽见一人一骑横冲直撞地奔向过来,瞧他服饰也是南人模样。到了驿馆门前,翻身下马,动作也是利落。也不去管那马匹,大踏步向馆中而去,并大声高叫着:“我是宋国使臣,奉我主宋武帝之名,特来向明元帝请和。”

听了那南人的话后,王尚儒和段士渊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暗道:“何时又多了个宋国,那宋武帝却又是谁?”

毕竟不知如何朝见明元帝拓跋嗣,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从华雄开始的穿越之旅

    从华雄开始的穿越之旅

    苍穹之巅,何以为念,长风过,模糊了旧容颜。霜天孤寒子,谁肯做?醉梦里,可堪寂寞!百花不曾解语,是谁伴孤峰矗立了千年。红尘情劫,有谁能勘破;相思恨,向谁托!珍馐美酒,抵不过故人笑颜。痴情易碎,落日黄昏多愁绪;步履承孤云,衣带随风,轻轻去。
  • 温故(之五)

    温故(之五)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赐,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脚,而是源自人类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那个重要特征——记忆。历史的投影有过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渺然足迹,所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时间之流,不舍昼夜,不仅把已经发生的,而且终将把正在发生的以及行将发生的一切,都裹挟而去,统统融入历史的投影。最早意识到这投影价值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历史既是人类活动的归宿,更是面向未来的智慧之源。谈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表述则更加直截了当,他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现在。
  •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身为一国的国民,必须对本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可以说是所有国民的共识。然而中国历史,浩浩五千年,煌煌廿四史,一般人难以尽知。有感于此,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特为具有一般知识水平的读者撰写了《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一书,以使读者读过此书,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了解。但是,在书写过程中,吕思勉并非一味罗列史实,而是透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制度变迁,洞悉中国历史的大势。如此,读者不仅能明了本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为适应一般读者的阅读水平,本书用浅显的白话行文,内容选裁得当,不仅有历史本身的厚重与深刻,更兼顾了阅读过程中的故事性与趣味性。
  • 清风巷

    清风巷

    大唐荣耀,盛世长安,朱雀大街上有一间神秘的小茶楼——清风巷茶楼的老板娘更为神秘,她不是普通人,而是一只有着千年道行,实力雄厚的灵猫连天王老子也对她忌惮三分,她可以在这三道六界横着走那她为什么要化身为妙龄女子,隐去一身锋芒,隐藏在人群里?为什么要来到大唐?难道仅仅是为了领略大唐盛世的繁华?难道是为了追寻一段真挚的爱情?客官,欢迎光临清风巷……
  • 跟着刘备去卖鞋

    跟着刘备去卖鞋

    “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远行,是从第一步开始的,而迈出第一步之前,每个人需要一双鞋子,于是便有了卖鞋人。跟着刘备卖鞋,开始或许会食不果腹但只要努力奋斗,一切都会有的,酒会有的,肉也会有的。从青铜到王者,过程漫长而艰难,这是一个三国鞋王慢慢炼成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春秋及冬夏

    春秋及冬夏

    关于春秋及冬夏的成长小故事。这是我第一个作品,欢迎大家观看!谢谢!
  • 宫妃媚乱之倾世妖妃

    宫妃媚乱之倾世妖妃

    她容颜绝世,一朝为妃,成为北辰国权势最盛的女人。他宠她入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君王沉迷美色,日日笙歌,荒废朝政,百姓苦不堪言。流言渐起,她是来魅惑君王的妖妃,祸乱宫闱,迷惑君王。文武百官逼着君王杀妖妃,稳民心。他为她与整个朝廷为敌。他说“全天下的人都说你是妖妃又如何,朕只信你”他终为她失了民心,失了朝堂,更失了天下。战火纷飞,哀鸿遍野,血流成河,北辰国终究成为了过去。明明知道她不爱他,可是他宁愿自欺欺人地活在她编织的谎言里。最后他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又一次保护了她。满地的鲜血不知迷蒙了谁的双眸,碎了谁的心……到头来发现,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欺骗与阴谋。
  • 巾箱说

    巾箱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幸福总是姗姗来迟

    幸福总是姗姗来迟

    宋志远父亲早逝,家里拆迁赔了一笔款。毕业后一直碌碌无为,没有遇到好老板,好平台,好机遇,赚钱变现能力有限。有写作天赋,但是一直没有变现,先是作品被一个编剧剽窃,自己却不知道。再然后家庭遭到变故,老妈换上脑溢血,自己得了麻疹失去工作,老婆也和自己离婚。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给孩子抚养费,不抛弃不放弃,在得知自己是老板的替罪羊之后并没有着急换新工作,而是接受了新岗位有了一定成绩后再离职。之后碰上女二,才有了后来的美好生活。但新的工作又被同事套路,又被领导设计,原本领导不同意公司新的方案让宋志远尝试,想让其失败,没有想到宋志远拼命的证明了公司的策略是正确的。
  • 成唯识论述记

    成唯识论述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到底怎么吃才健康

    到底怎么吃才健康

    红色警告:你习以为常的膳食习惯很可能是错的。吃得不健康,你就不健康。膳食能“治病”也能“致病”。到底怎么吃才健康,告诉你哪种食物与你的体质最契合。
  • 如果爱你只有这一次

    如果爱你只有这一次

    三年前,他毁掉了她的婚姻,夺走了她的孩子,害得她绝望跳江而死。原以为不爱她,却在她死后整整三年,梦里徘徊不去她的脸。再相逢,她是别人的未婚妻,他却对她穷追不舍:“宋妍,我们还有一个儿子,你怎么能嫁给别人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为动画制作献上美好祝福

    为动画制作献上美好祝福

    她是业内画得最好的作画人之一。打斗、日常演技、特效、萝卜变身……她也是业内最会说故事的人之一。热血、深沉、温馨、治郁、校园……她还是业内最受欢迎的监督,没有之一。因为她是多个类型片之母,死宅老婆……之一。她叫顾雪,这是她一路爆肝氪命做动画的故事。
  • 讲给孩子最好听的故事

    讲给孩子最好听的故事

    “本书里的故事有些是很古老的,没有经过改编的,有些是新的,有些是由旧的故事改编的,它们在经过无数次的讲述后,演变成现在的形式。这些故事有的被缩减,有的被加长,有的保持原来的结构,有的结构已被改变,都是讲故事的人根据听众的特点有意或无意为之。有一些故事还保留着很久以前的形式,之所以被收录在这里,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喜欢听这些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培养孩子机敏、诚信、善良、勇敢、知足、谦虚的品格,让孩子能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心灵。此外,本书将作品中最精彩的故事情节绘制成画,让孩子如身临其境般,进入童话世界,感受故事的精彩,获得身心的愉悦,开阔眼界,增长智慧。
  • 你如清风似朗月

    你如清风似朗月

    “沐先生,您为什么这么宠爱您的妻子呢?”记者采访问道。“我必须宠着她,这需要理由吗?”沐先生如是说道。外人眼中,高冷到不近人情的沐先生,独独对他的那位太太宠妻如命,百依百顺。(这是一本关于主角轮回转世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