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600000034

第34章 故乡情怀

父亲送我踏征程

父爱,是一种最浓的亲情,能在我的心灵里向外散发着眷恋乡情的光辉。随着父亲离开我们的岁月愈加久远,它愈会深埋在儿女亲情的“土壤里”,不断地生机、生长,最终会走向圣洁。

父爱,又好比一架珍藏在我心中那远古的琴弦,常在我的胸腔里震颤,余音总在心头缭绕,稍加弹动,便成一曲震撼心灵的宏响……

从19岁参军开始,我就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养育我的父母。在部队服役三年过后,休假探亲,看望年迈的两位老人,就成为生活在都市里的我,心中常念的一个夙愿了。

可是,我每次回家探望父母,总有一种隐隐的不安,在我的心头里萦绕。

记得我第一次休假到家时,父母欢天喜地,乐得合不拢嘴。问寒问暖的,水果饮料摆一堆,像招待远方的客人。从进门那一刻起,母亲就琢磨做什么饭,父亲则不声不响出了门,没多大工夫,就采购回大包小包的,吃的用的,应有尽有。

母亲对我说:“不管谁来你爸都这样,他高兴就由他去。”话虽这么说,可父亲已过60岁了,让他为我忙碌、操劳,心里着实不安。

娶妻成家有了女儿,我尝到做父亲的幸福、也体验到了做父亲的艰辛与操劳。我只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可父亲却养育了我们兄妹10个孩子,这在温饱还未解决的年代里,其操劳与艰辛的程度可想而知。为了一大家人的生活,父亲一年四季在庄稼地里劳作,春种秋收,夏锄冬藏。父亲养大了两代人,自己却老了,头发白了,本来很强壮的身体,却明显地在消瘦。

父亲开始注重保养,劳逸结合。总之,父亲开始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有规律,但家里每每来了人,父亲的生活规律自然就被打乱了。

最令我不安的是每次走,父亲都要执意送我。看到年迈的父母因我的归来而更显忙碌,我再三劝阻:“爸,别送了,我自己走就行,包又不重。”父亲固执,他想干的事儿,谁也拦不住。“走吧,没事,把包放车上。”父亲早把自行车停在了门口,于是我和母亲在后面走,父亲骑车在前面行,走一段停下来等我们,走走停停,离家越来越远。我几次劝母亲回去,母亲总说再走走,然后一遍遍地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说:“很快,有空我就回来。”其实,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空,“很快”,到底能有多快。

直到父亲发了话,母亲才停住脚步。离别总让人伤感,我知道身后是母亲依依惜别的目光,我不敢回头,怕自己控制不住的泪水滚下来。

自行车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颠簸摇晃,两边是高大整齐的白杨树。

父亲尽量绕过那些坑洼,我紧紧追赶父亲,想在上坡的地方推一把,到了稍微平坦的路段,父亲把车停住说:“上来吧,我带你一段。”

虽然父亲身体还算硬朗,可是,以他的年纪骑车送我已属不易,再带人未免不近人情。我不上车,父亲就在路中央等,我超过去,他又拦在前面:“没事,上来吧,骑得动。”几次三番,我实在拗不过父亲,只好跨上车。自行车突然负重,行驶一下子艰难起来,我在车上如坐针毡。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想起小时候父亲回家,牵着我和弟弟的手到山上去玩……

如同有生就有死一样,父爱也不能尽享久远,如今父亲已离开我们七年多了。

没有了父亲,我的心灵一刻也不能安宁。父亲不能再来送我,当我自己走过那条长长的两旁长满白杨树的土路,没有父亲陪伴,没有父亲帮我拿行李,也没有父亲帮我买票,更没父亲管我在路上吃什么……看站台上人如潮水,却都与我无关。当火车驶离站台,渐行渐远的站台上再也找不到为我守望的身影,我的心是那样的凄凉和孤单,想着想着,我不禁泪流满面,泪水打湿了衣襟。

一次,休假归队离家时,我悄悄说服母亲,趁父亲不在,我赶紧自己走。习惯于享受父亲那份关爱,那一天真的来临,心会经不起伤害的。果不然,走到半路,父亲气喘吁吁地追上来,把车停在前面,对我说:“快把包放车上,上车!”

父亲是“哥伦布”,把我带到了“新大陆”上去。

父亲送我踏征程,不仅仅是亲情的表达,对我在人生旅途上,是一种希望、一种寄托和一种激励。

从参军入伍到转业到地方工作,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我都常记父亲的嘱托,立志做个好人,工作岗位争创佳绩,入了党,提了干部,还成为了业余作家,在部队时多次立功,到地方后,工作业绩特别是文章写作上,也多次受到省和国家级表彰与奖励……

我慢慢地、慢慢地体会到,所谓父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你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你用背影默默告诉他:不必送。就这样,生与死,离与别,父亲用“送”透露出父爱内心那片最不甘愿的柔情,微妙而细腻,无奈又难舍……

父爱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我深情回忆亲情时,那含泪的微笑啊!

我常想,伟大的父爱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就是儿女在人生路上的强大动力。要是没有父亲一次次送我踏征程,没有父亲嘱托做动力,我在人生奋进的道路上,是不可能取得这些沉甸甸的收获的。

关注留守爹娘

社会变革带来了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也常常打破人们以往的生活规律,就像婴儿出生前的阵痛一样,在所难免。

刘大爷今年61岁了,在农家院生活了一辈子。过去,老人一家三代人合家欢乐,幸福团聚的日子,如今却成为老人记忆中的历史。

刘大爷有三个儿子,早年一家子人在一起,虽然生活较为清贫,但也其乐融融。慢慢地,老大、老二去城里打工了,老三也到城里读书去了,原本喧闹的农家小院子,就剩下了相依为命的老俩口。现在,孤独的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有许多这样的留守老人,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生活贫困的偏远地区,几乎是十室九空。老人不仅看家望门照料自己,承担起家里家外全部重担,还承受着远离儿、妇,一家人天各一方所造成的亲情孤独的袭扰,这,已成为中国农民家庭最典型最有普遍性的问题了。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近4000万,80.9%的留守老人依靠自己的劳动自养,但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副业的自我劳动收入,往往只够或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很多留守老人不仅承受繁重的劳动负担,还要肩负抚养孙辈的压力。在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留守老人中,76%的老人全年获得的支持少于500元。另外还有18%的留守老人没有获得外出子女的任何经济供养,甚至反而还要因为照看孙辈而外掏腰包,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

然而,留守老人对外出子女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的满意度都非常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儿行千里母担忧”,老人总为子女着想,对于子女未尽孝道的责任,总能给出自我满意的解释;而子女只要在这方面做了一点一滴的事情,他们就会非常感动、非常满意。

63岁的王玉臣老人和老伴负责家里和山上的农活,还要照看三岁的小孙子,农忙时连口饭都顾不上吃,累得他晚上躺在炕上直哼哼。可他逢人还讲:“只要儿女过得好,就是再苦再累也高兴。”

三春不赶一秋忙。每到秋收季节,远在城市打工的儿女们能回家帮父母收庄稼,那是老人再奢望不过的事了。可每到这时,留守的老人们,都是亲戚帮亲戚,乡邻帮乡邻,以有效地解决劳动力紧张、人手不够用的难题。

即便这样,农忙时的老人,也不得不超时超负荷地在地里劳作。他们饿了嘴里填口馒头,渴了喝口白开水……一干就是一天,累得直不起腰来,有的干脆就坐在地上干活,或趴在垄上劳动,那种艰辛与苦劲儿,让人无法想象。

如果说忙家务干农活,是留守老人的沉重负担,那么,情感上的孤独,则是老人们最难忍受的一个牵挂。对留守的老人们来说,精神上的赡养是最重要的需求。而外出务工的子女,普遍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物质供养,忽略了对父母的精神关怀。据权威调查资料显示,外出子女9~12个月才回家一次的留守老人占59.4%,而一年以上才回家一次的达21.3%。这些子女中,有一大半的人回家停留的时间少于半个月。留守老人与外出子女的电话联系呈现单向性,54.7%的老人与外出子女的通话时间通常不超过3分钟,46.9%的老人半个月以上才和子女通话一次,而通话内容会涉及心理交流的只占9.0%,还有10%的留守老人与外出子女之间并无任何联系,情感沟通和互动联系彻底中断。

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农忙季节,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长年怀着对亲人的思念、对生计的无奈、对烟柳繁花的躲闪与向往,以孱弱的身躯守护着全家人的共同桑梓,用种地劳作的粮食,填充着城乡人空洞的腹腔。而得到的,常常是冷漠,是轻蔑,是儿女无法承欢膝下的痛楚,是夫妻经年离散的苦涩,也是城里与农民工打交道时,“小鱼吃虾米”的受惠者。尽管如此,他们却慈父圣母般宽恕着一切,默默地、任劳任愿地与岁月坚守着……

我们再看看城里的老人,看看城里的人,看看城里那些不安分守己的人,我们的怜悯心、同情心就会更加强烈,就会更感到在心理上、道义上的不平:比起城里那些游手好闲、听命由天的人,留守老人更懂得珍惜;比起那些得理不让人、无理辩三分的人,留守老人更明白事理;比起那些贪欲膨胀、依红偎翠的人,留守老人更知道廉耻;比起那些穿金戴银当街粗口的人,留守老人更讲求义礼。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留守老人所呈现的高度,并非某些貌似尊贵的人所能企及。基于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给予农村那些自食其力的留守老人,给那些赐予我们质朴纯真、清爽明净的留守老人,以基本的理解与尊重,让他们能够获得应有的权益。

但迄今为止,留守老人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更缺乏相应的社会关爱措施。农村,不仅是我们生生不息的物质生活源泉,而且是我们念念难舍的精神家园。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现实问题,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关系到这些留守老人自身的晚年幸福,也影响到孙辈的教育,更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虽然我是生活在省城里的一名处级干部,可本质上,我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后来因参军走出了庄稼院的一个农家子弟。我的父母,都是典型的农村老人,尽管他们都已离开了人世,但那埋藏在我心里的深切思念,常常穿透了岁月的阻隔。每当我在街上看见和父母一样慈祥、一样体态的老人,看到老人在马路边蹒跚而行或弯下腰去拾什么东西的时候,我就总以为那就是我的父母。所以,农村留守老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需求与困惑,能自然地吸引我的目光,并深深地牵动着我的心。我要特别对他们问声好,向他们致敬!并借用海子的诗献上我对他们的美好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同类推荐
  • 唐诗课

    唐诗课

    程千帆先生是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在古典诗歌创作和研究两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唐诗课》一书汇录了程先生论述唐诗的十多篇论文,他的这些文章角度新颖,如研究唐诗中的地理、方位的虚与实问题,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的一与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理解与接受问题,等等,别开生面,别有会心,且可读性非常强。
  • 随心随意去生活

    随心随意去生活

    本书是知名作家、美食家、生活家蔡澜书写生活方式的散文随笔集。在本书中,他谈酒,谈茶,谈花,谈猫,谈女人,谈爱情,谈读书,谈旅行,谈自己喜欢做的事,谈生活的意义,无所不谈。其文字至真至纯,而又活泼有趣,短则数百字,长则千余字,看似散漫琐碎,实则深藏智慧,常有点睛之笔,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深得明清小品文精髓,自成一家。蔡澜以率真洒脱的生活态度,把生活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值得每一个向往自在生活的人学习。
  • 给一堵墙让路

    给一堵墙让路

    青春美文系列丛书已出版五本,精选五位中高考热点作家的美文佳作,每本书内附阅读试题详析详解。丛书所收文章立意深刻,引经据典,或独具匠心,启迪思考;或充满正能量,使人砥砺前行;或优美细腻,给人温暖和力量;或饱含哲理和学识,助人开拓视野。可谓提升青少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金钥匙。《给一堵墙让路》一书精选著名作家周海亮近年创作的美文及小小说八十余篇,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触,描摹世间万象,讲述人生冷暖,写活了小人物的小故事。书中收录的作品有着充满张力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传递温暖,呼唤正能量。是提升青少年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理想读本。
  • 落泪是金

    落泪是金

    有这样一群人,从山里走来,带着贫困,走进神圣的殿堂。他们之中有的父母不堪忍受沉重的负债,带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和痛楚,永远离开了人间;有的因物质的匮乏而扭曲了心灵,也开始堕落。《落泪是金》探究了中国贫困生在通往高等学府的崎岖路上,经受着个人与家庭的艰辛和痛苦。
  • 赛博空间与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

    赛博空间与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

    赛博空间对文学存在方式的影响表现为:从身份、心理、身体(赛博人、后人类)等方面重构了文艺创作主体;从阅读方式、审美心理、体验方式等方面推动了读者功能的演变;从文本类型、文本之开放性、空间化和时间性等方面入手,重塑了文本形态。传统的叙事理论无法适应数码媒体的特性,“交互叙事”顺势而生。微观层面的作品剖析,以超文本、超媒体文学、交互戏剧等文艺类型为例,着力勾勒文学重构的全景图。
热门推荐
  •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作者寻访当下百位长寿老人,总结了最经典的养生智慧,追踪医家最经典的养生良方,告诉你长寿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 Daddy, We Hardly Knew You

    Daddy, We Hardly Knew You

    Influential feminist writer and intellectual Germaine Greer tracks the life of her father, an Australian intelligence officer during World War II, who died in her childhood. A secretive man, Reg Greer took pains to hide his working-class roots. As she painstakingly assembles the jigsaw pieces of his life, Germaine discovers surprising secrets about her father, her family, and herself.Obsessed with family history, Greer is chasing not just her father's life story, but the parental love she always felt deprived of. Brimming with emotion, loss, regret, fury, and the intense depth of love, this book offers a moving climax--as well as sharp observations about Australian culture during the war.
  • 法治中国(两会必读)

    法治中国(两会必读)

    改革之年谈论法治改革的重磅之作,多角度谈论中国法治问题。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季卫东最新文章结集,谈论中国法治问题与司法改革,并就司法改革如何破局给出了权威的意见。作为中国法治秩序构建的理性思考与实验,本书值得所有关心法治中国命运的人们关注。
  • 我是狗策划

    我是狗策划

    “捏一下我手上的尖叫鸡,你就可以继承三百亿光年外你堂叔的舅舅的小学同学初中时候同桌的曾曾曾祖父留下来的一颗星球。”三十八度炎炎夏日还裹着西服的黑衣人认真说道。江寒:“我可是游戏策划,就你这种鬼话还想骗到我?”一分钟后……“卧槽,这颗星球为什么没有黑夜?”本书又名《一个狗策划与一群沙雕玩家之间的屁歪史》
  • 风情万种太子妃

    风情万种太子妃

    左相当年满门抄斩,傅朝瑰幸存一命和宠妻狂魔睿王殿下终于磕磕绊绊走上了太子的位置,面对兄弟或作妖或耍宝,墨弈城照单全收,毕竟家里有个十分称职的“外交达人”做太子妃。“墨奕城,你觉得我贤惠么?”傅朝瑰忽然问了这么一句。“贤惠。”墨奕城素来惜字如金。“夫君果然诚实!”傅朝瑰显然对墨奕城的回答很满意。笑笑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看着墨奕城。墨奕城狡黠一笑,随手拿过一本兵法书“这里面告诉我,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怕说了实话,今晚你又让我打地铺。”“……今晚不许踏进房门。”傅朝瑰转身就走“晴栀!今天小厨房做得菜都端到我房里去!不给他吃!”“……”墨奕城无奈地摇了摇头,笑了。当晚,某位太子翻窗入房。第二天,关于太子的弹劾奏折就堆满了皇帝的桌子。堂堂一国太子被太子妃关外面竟然翻窗?墨弈城!你太子威严何在!面对父皇的批评,墨弈城“虚心”接受,心里默默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敢当着他的面告黑状!此仇不报,他还是百姓口中睚眦必报的太子殿下吗?墨弈城俯首恭恭敬敬的说道:“父皇教训的是。”是该让这些老东西看看他这太子威严!不到半年,帝都贵族圈竟然兴起一阵狂潮。妻子家中坐,丈夫翻墙过。
  • 30岁前必知的36条金玉良言

    30岁前必知的36条金玉良言

    《30岁前必知的36条金玉良言》内容简介:三十岁犹如人生旅途的一个分水岭,又如同马拉松比赛的一个“关门时间”点。一个人的一生,在此初显端倪但又尚未定格,还充满悬念。在这里,谁都不能再青涩懵懂、浑浑噩噩;也不可再庸庸碌碌,无才无为。对于人生,要有更加深邃的感悟;对于社会,应该有更为深刻的感触。三十岁不应该再是一个蛮干和苦干的年龄,而需要靠自己的智力来取胜。
  • 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自1949年在英国出版,迄今在全世界已经被翻译成至少62种语言,而它对英语本身亦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是反乌托邦文学乃至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不容忽视的经典。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悦经典”系列秉承“作家中的作家,经典中的经典”的选书原则,收入本书,特邀著名翻译家苏福忠先生重新翻译,装帧精良,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墙(京华三部曲)

    墙(京华三部曲)

    小说重点描述了柳黪在东北边疆的生活。作者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众多普通人物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纷繁复杂,相互交织,深刻地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进程中走过的艰苦与曲折的道路。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的艰苦奋斗精神,对今天的年轻人和大学生仍然有所启迪。
  • 资讯超进化

    资讯超进化

    某月某日,普通平凡的地球人郝绅,忽然从普普通通的信息纠缠节点,晋升为了资讯信息的操纵者……我曾见过被放逐的星球孤独航行,也曾见过整个世界熊熊燃烧。我曾单枪匹马消灭千万恶魔,也曾率领星舰炸掉整个太阳。我的脚步遍及万千宇宙:和艾泽拉斯的熊猫们品尝甘洌的酒香,和法海探讨秃驴头皮的反光。和神族学习创造世界,但转身就收留恶魔萝莉贴身抚养……总之,这就是个主角带着各路小伙伴穿来穿去拯救世界或毁灭世界的故事。无敌流,轻松软科幻,纯脑洞文,大家尝尝鲜。资讯一族书友群:120500858资讯一族书友群:12050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