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0500000001

第1章 为六斗米折腰

张彦回到自己房中,那位表兄倒是没再后脚跟来烦他,想是吃过早饭后出门交游去了。

王清如今就读于村中社学,平日里当然不会起得如此之晚,只不过明日正逢重阳佳节,社学那边才给他放了两天假。

尽管腹中饥肠辘辘,张彦却不急于立刻去吃早饭,因为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只见他四仰八叉地躺倒在床榻上,神情木然,两眼无神的望着帐顶发呆。

不错,此刻他急需抽出时间来发……思考人生!

脑海里思绪万千,心中却是十分清楚,许多念头,于当下根本就行不通。

也曾想过要重新回到现代社会去,甚至可以说这个愿望非常强烈!但,究竟要如何才能回去这个问题,让他很是琢磨了一阵……

办法当然有,而且还是他目前所能想到的唯一途径,可不可行却要另说。这个办法相当的简单粗暴,并异常的惊心动魄。

自古华山一条路——自杀!

自我了结的方式,倒是无须多加考虑,跳崖跳水自刎割脉服毒亦或是自挂东南枝等等不一而足,总有一款适合你……

可事情显然不会如此简单,这么血腥兼之高风险的方式,不太好罢?

有道是未虑胜先虑败,成功了固然可喜可贺,万一要是失败了呢?这个可能性非常之高,问题是,他现在能否承受得起那样的后果?

后悔药是没有的,而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

犹豫良久,终是做不下这个决定,便也只能用“既来之则安之”来安慰自己了。

兴许,机缘巧合下,哪天突然就穿回去了呢……咳,这个希望应该不大。也就是说,当下最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才能在这山寨版大明朝生存下去,并且活得舒心自在。

说到舒心自在,张彦便联想到了自己目前的处境——寄人篱下。

这当然还是因为那便宜父亲的缘故……如今的他可谓孑然一身,自打父亲故去后,俨然已成了个无父无母的孤儿。

母亲走得比父亲还早,不到三十岁就病逝了。此外还有个小他五岁的幼妹,原本到了今年,也该有十一岁了,谁知前年年底,小丫头不幸在城里走丢了……

坦白讲,舅舅一家人待张彦不是太好,但也算不上差。

这年代的小老百姓,能吃上一口饭就不错了,普通人家里,要是平白多出两口人来,那绝对会让生活变得很拮据。所以说,在舅父家里白吃白住了四年,偶尔遭到舅母白眼也实属正常,他还不至于会因此而产生怨恨心理。

但亲戚归亲戚,寄人篱下的处境,难免也会让人尴尬。

他今年已经十六岁了,也该到了自力更生的时候。而要摆脱现下的处境,又能独立养活自己,最简单的法子无非是置几亩薄田。

张家原本倒有四亩良田,后来遭了难后,也就无人打理了。舅舅和他们家不住同村,往来耕种自是不太方便,于是便在舅母的劝说下,将那田地给卖了出去。

事实上,如果没卖掉那四亩水田的话,纵是秀才老爹没了,不能享有免税特权,只要张彦肯下地劳作,还是养得起自己和妹妹的。

奈何当时年岁太小,做不了家里的主,更不会插秧……

无论如何,事情总是过去了那么多年,受了人养育之恩的张彦,现在即便想追究也开不了这个口。家务事上,最难分清楚彼此,一旦争执起来就会变成家丑,平白让外人看了笑话。

因而,张彦如果不想被饿死的话,在独立出去之前,一定得先有自己的田产。当然如果钱很多的话,倒也可以买粮来吃。

不管是置田也好,买粮也罢,绕来绕去总离不开银子。

按照江南时价,一石粮食已经卖到了近一两银子,而一亩上好的水田,少说也得十两,但往往有市无价,愿意卖田的人比较少,是以每亩常能卖出十五两的高价。萧山县也差不多,由于接壤杭州府境、距府城兼浙江省城的钱塘县又很近,导致物价普遍偏高。

当务之急是要赚钱!

说起来,他对明朝的历史只能说是比较了解,但绝不是这方面的砖家。

以往看穿越小说的时候,偶尔也会发梦般的想象,如果去到古代,一定可以凭借自身的知识发家致富……但当这一刻,梦想成真后,张彦又感到十分茫然了。

怎么发家,怎么致富?

这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发明现代化商品,利用核心技术进行垄断?

问题是,这年代该有的东西基本都有了,不该出现的东西也暂时做不出来。他所具备的那些理论知识,许多都要依赖工业化的发展,才能制作成功……更何况,没有资料可供参考,又不能连通网络,发明创造谈何容易?

缺少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单凭一颗大脑能发明什么?

容易点的,倒也不是没有,比如捡肥……咳,制作手工肥皂!程序简单易操作,用料无非也就那么几样,怎么都忘不了……对了,植物油和水的比例是多少来着?

不提还真忘了……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丝顾虑,莫名其妙的就穿越了。这换了谁来,都不可能做好准备吧?

张彦欲哭无泪,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眼高手低是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会犯的毛病,包括自己也一样。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靠!劳资的金手指呢?

罢了罢了,拥有超前几百年的见识,总是能比古人更具有领先优势的……他如是安慰着自己。

当前,倒是还有另外一条出路,并且堪称是这年代的通天大道——科举!自唐宋以来,科举制度得到了空前蓬勃的发展,如今已然趋至鼎盛。

原本的明朝历史上,科举取士就备受朝廷重视,也只在明初时,被朱元璋下令罢停过几科而已。

本朝更是少了永乐大帝来插一杠子,让朱允炆这一介书生当国三十六年,他这一脉得以传承下来,使得士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相关联的科举制度,所受重视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士农工商,大抵如此。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可不光是嘴上说说而已。

当下,只要考中秀才、成功跻身士人阶层,便可享受减免赋役特权,此外见官免跪也是成例。

秀才是个通俗的说法,官称生员,大体可分三等,分别为廪生、增生、附生。其中廪生又区别于后两者,每月可领六斗廪粮,这是朝廷给予优秀人才的额外补贴……

人常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但在大明永和七年秋,九月初八这一天,绍兴府萧山县里,一个名为张彦的少年郎决定要为六斗米折腰了!

屈辱吗?

或许有点儿,但这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

什么,有人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扯淡!身为穿越者一旦饿死,那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万世之人唾弃!所以在张彦看来,明显饿死事情更大,至于节操……那玩意儿能当饭吃吗?

扯远了,事情还没那么严重。

廪生非但不会被人看轻,相反还比普通生员更有地位,因此每个县里的名额更是紧缺。可以说,秀才们是争着抢着要成为廪生的。

当然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秀才并不好考,其金贵程度,远甚于后世的北大清华本科高材生,有门槛也是必然的。

要想成为秀才,首先得过三关:县试、府试、院试。

这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后世人大都认为明清秀才难考,常将他们类比于考取大学本科。甚至有人认为,其难度,可能相当于考研,至于这类说法到底对不对,我们姑且不论。

反正张彦也没想过,单只凭借自身实力,就能考中秀才。

他又不是书呆子,至少目前这个来自21世纪的灵魂不是!

秀才虽难考,却也可以投机取巧。比如被点为县试案首(第一名),那么也就具备了保送秀才的资格,这是时下科场上的一条潜规则。

不过在此之前,该有的过场还得走一走。师傅是要拜的,八股文也必须会写,水平倒是无须多高,至少可堪入眼。

由于父亲是位秀才,他幼时倒也跟着学过几年,勉强可做得几篇八股,只不过……父亲张良平看过之后,摇头叹息不已,勒令其三年内不得踏入考场……

而后过来舅家时,张彦也从家里带来了不少书籍,在那二十七个月的漫长守制期间,亦曾时时温习。但在去年曾考了一次县试没过,之后,也就心灰意冷了。

不是前身张彦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而是当前的处境,并不容许他有非分之想。舅父这家境,勉强供一人读书都够艰难的了,哪还轮得到他?

科举终究是条费时费力且费钱的坎途,都说“穷文富武”,其实也不尽然。要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其间的花费同样很高,年少失怙的张彦,哪有这种条件和资格?

说来有些不可思议,十六岁的张彦,至今竟然仍未干过什么粗活重活。

许是舅父大人见他太过瘦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才暂时没有让他出去谋生的打算吧,但这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也许明天,也许后天,就要让他自力更生了。他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天天赖在家里吃白饭,全靠别人供着养着。

然而在这年代,显然没有太多张彦认为适合自己的工作。

他实在无法想象,自己下田插秧,亦或是跑去给某地主打长工的模样。

前者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不说,想吃饱饭还得仰赖老天爷赏脸;后者虽名为民,其奴颜婢膝之态,实与奴仆无异……

张彦决定,找个机会和舅父深入谈谈。

他自觉本身的基础不差,缺的只是名师指点而已。

先认真学上一年半载,再走走县里的门路,混个秀才保送的名额应该不难……总不能,卖了他们张家的田,却只供着自家孩子读书吧?

这是一笔糊涂账,有心算的话当然能一清二楚,但算得太清就是忘恩负义了。

一想到要去面对那个养了自己四年的便宜舅舅,张彦就不免有些心虚。他可不愿让人议论成“升米恩,斗米仇”的反面教材。

但为了前途,为了谋个秀才功名,势必也要为自己争上一争了。

同类推荐
  •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从“文明演变”的视角观察从远古至当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时间为序,分五编叙述了农业文明在东方的兴起,蛮族入侵引起的文化交流,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孕育,欠发达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的各种尝试,以及高科技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变迁。围绕着经济条件,政治组织、道德传统和文化艺术四个重心,《世界史》呈现了一幅关于人类各主要文明产生、发展、传播和交流的丰富多彩的画面。
  • 正德崛起

    正德崛起

    弘治十八年,太子朱厚照穿越而来。刘瑾捂着脸蛋一脸悲戚的看着太子殿下,哀嚎道:太子爷,您别打了,您真没做梦。……朱厚照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大声说道。‘刘良女?’张大偷偷的看了一眼朱厚照,怯怯的说道。‘没错,她父亲叫刘良,坊间都习惯叫她刘良女而已。’……乾清宫,朱厚照正在看着奏章,突然神色大变,直接扔掉不说,口中更是怒喝道:“杨廷和你给本宫过来,妖言案的风头才过多久,你就给朕上书说年号“正德”?读书人骂人不带脏字啊,你过来,朕保证不打你,究竟是“正德”还是“郑的”,你给朕说清楚。”
  • 南明汹涌

    南明汹涌

    这是一部符合海盗逻辑的小说!这是一部充满了战争、资本和人性的小说!这是一部旨在鞭挞城邦海洋文明,赞颂中华海陆文明的小说!这是一部当你觉得俗套和降智却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小说!这是一部集狗血伦理、黑色幽默、反讽烧脑和反套路于一身的浪漫主义小说!这是一部讴歌不屈、坚贞、忠诚、勇敢又充满了崇高理想的小说!这是一部主人公穿越明末清初,一改中国和世界惨遭反人类匪帮掠夺,杀戮和毁灭,使之走向光明的彼岸的小说!
  • 舌尖上的大宋

    舌尖上的大宋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
  • 典制与刑罚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典制与刑罚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配以深沉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热门推荐
  • 傲娇沐少,隐婚娇妻宠入骨

    傲娇沐少,隐婚娇妻宠入骨

    “你是我老婆,自然要给我生孩子。”一夜醒来,唐晓众叛亲离,养妹勾搭上自己的男友,被赶出家门。软弱无能,呆傻可怜,成为别人口里的废物。原来落魄的豪门千金,撩到京城大名鼎鼎的沐家少爷。婚后,谁说他清冷禁欲、不近女色。一个是娇萌的n线女明星,一个是霸道邪魅的总裁,1V1双处。〖浪漫、甜宠、豪门〗
  • 前埃

    前埃

    这究竟是一场梦?还是以往只是一场梦?为了欺骗时间,他只能这么做……
  • 浩森,我等你从早晨到黄昏

    浩森,我等你从早晨到黄昏

    富二代的婚约无奈又沉重,他的世界除了复仇毫无期待;遇见她,就像萤火虫遇到星光,美好似乎慢慢靠近。她如一颗清晨的露珠,晶莹透明,碰巧被他的镜头看到。……浩森的镜头下明媚美好,他对生活却充满绝望花天酒地。除了报复和自我放弃,他似乎找不到生命里还有什么事值得期待的。直到遇到千沐。他如久渴的树木不顾一切的靠近千沐,却屡屡被迫止步在她的世界之外。他身负不可抗拒的家族使命,她身边有一直守护的温柔骑士,既然不能在一起,那么履行家族婚约当行尸走肉也没啥不同吧……
  • 纵横超神踏诸天

    纵横超神踏诸天

    一笑风云变,一怒众神寒,以我手中剑,纵横天地间!一人一剑,傲世诸天!
  • 少年最识烦滋味

    少年最识烦滋味

    好友相邀为10~15岁青少年写一套心理丛书,喜自心底生。一来觉得太有必要,二来觉得多年与青少年打交道的经验终于可以和更多同学分享。信誓旦旦地拟了一套丛书的名字和主旨,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雀跃着准备大干一场。
  • 基金会大游戏

    基金会大游戏

    在某个平行未来,演绎SCP文化昌盛的异世文娱。而所有的传奇与史诗,都从那篇不存于世的授权协议开始。我们控制,我们收容,我们保护。我们授权,我们再现,我们重生。欢迎加入这场基金会大游戏!PS:SCP基金会专题的都市文娱,遵守CCBY-SA3.0协议群号:613575396
  • 重生九零发家致富

    重生九零发家致富

    都说有了后妈就会有个后爹。林煦晗就是如此,自从后妈进门后,她一味的隐忍退让,凡事不敢出头只求能阖家美满,换来的却是被亲生父亲赶出家门。一朝重生回到二十年前,弟弟腿还没瘸,父亲还没成为商豪,继母女儿还没成为大明星,舅舅还没净身出户,外婆还没劳累病逝,一切都还来得及。这辈子,她势要改变一切。谁说农村里出来的孩子就没出息了,她就是种田也照样能发家致富,不仅能致富还能勾来一个把她宠翻天的绝世好老公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喂,小哥别回头

    喂,小哥别回头

    2018年的最后一天,他们相遇了,当然那是他们幸福的起点
  • 永恒浮梦

    永恒浮梦

    黑历史,别看
  • 全能影后住我家

    全能影后住我家

    都说事业得意情商失忆,苏蕾茵将这几个字体会得淋漓尽致。手里拿着热乎乎的奖杯,自己的男朋友却和别的女人滚作一团,这滋味儿真酸爽。那她干脆也去找个桃花运,只是这朵桃花她好像躲不掉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