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52500000043

第43章 行军

二月二十一日,宁阳侯陈懋、丰城侯李彬领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谭青领左、右掖,从北平出发,前往张北。

他们将经后世的二连浩特,直接向瓦剌人王庭库伦和古都和林进军。

隶属于朱瞻基的幼军和羽林左卫的斥候营,也随着他们一同出发

而一应粮草,辄重,还有专门的医护兵,工匠营也都随着大军出动。

留在北平的军队只剩下了不到十万人的纯骑兵部队,他们将与三月初,才会出发。

在指挥部的参与,朱瞻基对这支大军的每一步调动都了如指掌。他也不顾自己太孙的身份,对大军的每一处安排,都谦虚地询问其原因。

这不仅让他获得了这个时代大军调动的基本知识,更让军中将领对他的印象格外好。

一个好战,并且不怕战争,愿意接触军队“粗人”的太孙,是很受军中将领喜欢的。

这也让朱棣满意无比,只有一个朱高燧不开心。

只因为一个名分,他百般拉拢军中将领而不得,而朱瞻基只是稍微放下身段,就让所有将领趋之若鹜。

他原本以为朱棣会将朱瞻基留在北平,但是却没有想到,朱棣竟然会带着朱瞻基一起前往草原。

不过,他比朱高煦要隐忍的多。对皇位的渴望也没有朱高煦那么强烈,因为他很清楚,在他跟皇位之间,还有无数的障碍。

如果没有太好的机会,他绝对不会暴露自己的意图。

他现在最好奇的,就是朱瞻基为什么跟锦衣卫走的如此近,他到底在利用锦衣卫干些什么?

朱瞻基拥有四个锦衣卫侍卫,这件事并不稀奇,就连他自己也有一队锦衣卫侍卫。

但是从朱瞻基来到北平,指挥同知塞哈智,指挥佥事庄敬已经到了别院数次,每一次都有大批人马随行。

跟锦衣卫走的如此之近,父皇还不计较,这让朱高燧疑惑不已。

他很清楚自己的父皇,在皇权面前,没有父子感情一说。

大兄太子因为受到文官推崇,他隔三差五就要敲打一番。

二兄汉王因为受到武将喜爱,从靖难之后十余年,一点掌握兵权的机会也没有。

锦衣卫是父皇手里的一把利刃,他向来不允许任何人向锦衣卫伸手,凭什么这个初出茅庐的侄儿,就敢毫无忌讳地跟锦衣卫接触?

朱高燧绝对不信只是因为父皇偏爱孙子,这里面绝对有他不知道的原因。

可惜的是,他身边的锦衣卫侍卫隶属北平千户所,根本不知道从应天府发来的任何消息。这件事只有来自应天府的庄敬一伙知晓,就连塞哈智似乎都不知情。

越是查不到,他也越是好奇,他感觉,自己似乎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朱瞻基却没有精力去猜自己这个三叔的小心思,他已经被繁忙的军务给占据了全部心神。

自二月十六,大明在北平升帐,朱瞻基开始接触大明军务,这相差了六百年的不同战争模式,就让他要要一点点重新适应。

但是,他不是一张白纸,虽然两个时代的战争模式完全不同,但是在整体统筹,管理方面,其实只是换汤不换药。

战争的目的是打击敌人,所有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

在后世的战场,一支军队如果能够发挥出百分之五十的战斗潜力,那就是一支战无不胜的精兵。

战争的组成太复杂了,在这个落后的时代,如今这五十万大军,近五十万的民壮,总计百万人,连战争潜力的百分之十都很难发挥出来。

这不是一场遭遇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战略战,想要达到目的,需要的是减少己方的错误,抓住对方的错误,这样才能爆发出更大的潜力。

所以,战争的原理是一样的。

朱瞻基从第一天开始就展现了自己在战场上面的宏观视野和分析判断能力,这让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包括诸军将领都对他这个太孙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对这个太孙更尊崇了。

朱棣对这种情况是最满意的,甚至直接给朱瞻基封了一个北征左将军的虚衔,让他全面接触北征大军。

从六年前开始,年轻时候累积下来的伤病就一直困扰着朱棣,特别是近年来的严重类风湿,折磨的朱棣经常生不如死。

不要说这个时代,即使六百年后,类风湿也不是一个好治的病,根本治不断根。

不犯病的时候,朱棣还有无数的豪情壮志,可是每当犯病的时候,朱棣也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惆怅。

这次出征,抵达北平以后,他的风湿就又犯了,这让他对军务的插手就少了许多。

虽然他没有他父亲朱元璋对将领的猜忌,宁愿把有功之臣全部杀光,也不让他们对对朱家的统治造成威胁。

但是他对军队将领的忌讳却一点也不会减少,所以看到自己的孙子能够获得军中将领的认可,并且处事有理有据,才给自己的孙子封了一个虚衔,代替他参赞军务。

这个职位对朱瞻基来说非常合适,因为在现代的时候,雇佣军数次的军事行动,他自己也不是总指挥。

他可能缺少处理具体事务的经验,但是绝不缺少处理一场战争战略目标的经验。

在后世,从非洲中部出兵到利比亚,需要处理各种国际外交争端,需要与欧盟,美国,非盟等各国,各机构协商协调。

那个时候朱瞻基都处理的妥妥当当,现在的大明根本不需要处理外部事务,就更轻松了。

他这个北征军左大将军,只需要协调好内部各军卫之间的配合问题,处理好粮草供应,处理好辅军修路架桥,这些工作对他来说,根本没有太难的地方。

因为他在现代就做过这样的事,虽然模式不同,但是战争的本质是相同的。

不过,这些繁琐事务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导致了他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没有一点空闲时间。

而在这种忙碌中,他与五军都督府,兵部,包括一些将领都建立起来信任和默契,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比如说武安侯郑亨,这位大明著名的将领,也是朱棣四年前第一次北征的首功获得者,就对朱瞻基展现出来的战略才华,统筹安排才能敬佩不已。

从最开始接触时候的漫不经心的应酬,到现在已经彻底成为了朱瞻基的拥趸。

郑亨比朱棣还要大四岁,今年已经五十八岁了,但是长期的军旅生涯给了他一副强壮的体魄。

在军中,比他年龄大的将领也有,但是能比他资历老,权势大的将领,却一个也没有。

永乐元年,他镇守宣府,永乐五年,镇守北平,永乐七年,镇守开平。

第一次北征,郑亨督护运输兵饷,并在出塞后统领右哨,追击本雅失里,大破阿鲁台,论功第一。

随后被朱棣大赏,又委以重任,镇守宣府。

在北地九边地区,郑亨的功绩无人可比,大名威震北元。

朱瞻基现在获得了他的认可和支持,等于在北征军内部,已经笼络到了最大一股势力。

三月初一,最后一批北征军从北平出发,前往张北。

朱棣虽然身体有所好转,但是仍然骑不得马,只能坐车前往。

不过北平和张北之间道路通畅,又全部是骑兵,只用了三日,就抵达了张北。

在张北草原,朱棣升起大帐,大赏三军,大军出征。

五十万大军被分成了两条路线,东线由柳升领军,经由后世的锡林郭勒盟,向东北方向直抵翰难河乔巴山。

在那里,柳升将会与如今臣服大明的阿鲁台汇合,向和林进军。

中路大军则经由后世的二连浩特,向和林进军。

三月五日,休整好的大军由前锋营开路,伙头军随后,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大行军。

的确是浩浩荡荡,东路军差不多二十万人,中路军差不多七十万人,人人肩扛手拉。

若不是个个都穿了军装,这根本不像打仗,而像是逃难。

但是,这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军事集团了。

北元人虽然个人战斗力更强,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少,总共不到三百万人马,跟大明完全没法比。

若是他们不跑,跟大明硬对硬,十个换一个,也能把北元人耗的一个不剩。

七十万人组成的大军组成了大约十里宽的军阵,一路向北。这幸亏是草原,要是山区,恐怕要拉几十里长。

三月的草原刚发了嫩芽,但是这些草也远远不够十几万军马和挽马吃的,进入草原以后,军阵越拉越宽,最后形成了上百里宽的一股洪流。

而北元人也早已得到了消息,兀良哈人早已跑的不见人影,瓦剌人也都收缩了战线,想要依靠草原和沙漠来耗费大明军队的体力。

不过,中路大军为了跟东路大军形成配合,行军速度慢的惊人,一天只有一二十公里的速度,进行平推。

除了前锋军和斥候军,所有的大军都是交叉行军。今日左掖在前,就会休息一天,然后让后军变成前军,这样的轮换行军既保存了体力,又稳如泰山。

唯一不好的就是,这样的行军速度,耗费的粮草太多了一些。

同类推荐
  • 沙滩红柳

    沙滩红柳

    《沙滩红柳》是作者的处女之作。作品以朴实生动的乡土语言,描述了上世纪出生的王志明、何玲、香妮、二虎、闫敏等人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工作生活及命运。沙滩红柳的顽强意志是作品主人公人生品质的写照,红柳花开的美丽是其高尚情操的展现。
  • 武王灭商

    武王灭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进军到距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地方举行誓师大会,列数了商纣王的许多罪状,鼓动了军队要和商纣王决战。这时候商纣王才停止了歌舞宴乐,和那些贵族大臣们商议对策。这时,纣王的军队主力还在其他地区,一时也调不回来,只好将大批的奴隶和俘掳来的东南夷武装起来,凑了十七万人开向牧野。可是这些纣王的军队刚与周军相遇时,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结果,纣王大败,连夜逃回朝歌,眼见大势已去,只好登上鹿台放火自焚。周武王完全占领商都以后,便宣告商朝的灭亡。《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武王灭商》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武王灭商的有关内容。
  • 夜郎帝国

    夜郎帝国

    遇见就是缘分,庞大如帝国般的存在,从出现到消失,没有留下一点的踪迹。 夜郎国在西汉才开始有记载,可夜郎非夜郎,而是耶族和狼族。 于云因为巧合,突然来到了一个叫做狼族的一个地方,这里的时间有些奇怪,回去的路已经找不到。 更加有意思的是,于云出现时的样子和场景。有记载:古之狼族,后世夜郎者!
  • 三国良家子

    三国良家子

    国恒以弱亡,独汉以强亡。东汉末年,先是暴发了遍及数州的黄巾大起义,接着董卓入京,无故废立天子,引发内乱,直到三国争霸,大战不休。但在此数十年间,大汉的周边,无论匈奴、乌恒还是鲜卑、羌人或者蛮越等族,都不敢寇掠边郡,招惹汉军。皆因东汉自从光武皇帝年间,承袭西汉孝武帝安定北疆之策,征迁天下良家子三十万户屯田边塞。所谓良家子,需由郡县乡逐级举荐,世代耕牧为生,家兴业旺,慈孝传家,五代以内亲属族人,没有作奸犯科之人,没有软弱可欺之人,没有奸滑懒惰之人,没有忤逆不孝之人,没有欺压良善之人。现代人田齐穿越成为汉末边郡良家子一员,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努力在乱世中求存。本想带领家人躲入世外桃源的他,为报家仇,却不得不走上与天下英雄争霸的荆棘之路。
  • 大国师万岁

    大国师万岁

    宫灿是一名热爱历史的理科生。因为车祸他穿越到了明朝末年。他发现他有精钢不坏之身,并且力大无穷。他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认知。他想天下大同!可是真的这么容易吗?封建两千年社会进步缓慢真的是因为认知不够吗?
热门推荐
  • 望闻录

    望闻录

    望者看也,闻者听也。就是我们把用看到的听到的那些诡异的事情记录下来。您可以当成故事来听,也可以当成真事来看,其实我想告诉你们的就是——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简单……本故事纯属娱乐,如有雷同,绝对是巧合!
  • 碎璧

    碎璧

    东汉三国时期注意。原创女主注意。有部分真三国无双设定注意。司马朗至死也不曾知晓,最终毁掉妹妹本该安宁静谧人生的,正是他曾在一瞬间动摇的灵犀。但他更不曾明白,唯有这件事是那个温柔却决绝的女子对他最为感激的机缘。若她那时不曾迁去江东、不曾认识那位俊朗风流的少年,她所经历的或许该是冗长而庸碌的人生。弦附于琴木则淙淙鸣曲,木得弦凭依方能成琴。
  • 评剧

    评剧

    《评剧》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捉妖学长别杀我

    捉妖学长别杀我

    岁月无声,时光无痕,温柔地爱一个人,就很好。
  • 投标

    投标

    大雪节气过去好十来天了,杭州还没有飘下入冬的第一场雪。这天中午,我收到了招标代理公司王总冬天里春风拂面的微信:“日月大厦工程招标公告明天上午九时发布。”我从椅子上弹了起来,窜出办公室门,三步并作两步到走廊西面金老板的办公室去。金老板的办公室十分宽敞,里面配有卫生间和休息室。办公家具是从诸暨老家勾乘山上砍下来的杂木做成的,只有桌子上的笔筒是海南黄花梨。他不喜欢皮沙发那种软绵绵的感觉,就连休息室里的床也是硬板床。我闪进去的时候,金老板坐在宽大的杂木椅子上,一个人斜着头正发呆。
  • 地球毁灭之丧尸之战

    地球毁灭之丧尸之战

    人类不断探索太空,却不知地球一直被外星人窥视。丧尸降临,人类该将,何去何从?
  • The Eldest Son

    The Eldest 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模夫人

    名模夫人

    【这是一个世外女纸寻亲的豪门、事业、爱情奋斗史,这是一个霸道狂狮追妻的甜蜜婚恋史。】十八岁的念鱼朵魅力四射。虽然,在森林长大的她习惯光着双脚不穿鞋的走路,爬屋顶,打架群殴,弹弓防人,拉着树藤飞来荡去,甚至从来没有进过学校。但是她身材高挑,模样俊俏,涉世未深却聪慧冷静,还有一头最美的海藻长发。简直,是个人间尤物。二十七岁的凌城举世无双。天赐的俊颜,雄厚的财阀,高贵的出生。不喜女色。不爱浪荡。轻蔑平凡。开着豪车行来流去。他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就是生在豪门长在豪门的金贵狂爷。可,凌城偏偏是一眼就瞧上了念鱼朵。从此用尽手段:卑鄙无耻、强取豪夺、猖狂霸道、耍狠耍赖也要娶得娇妻入了凌家高门。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下)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下)

    本书讲述从“第五十一回 战韩陵破灭子弟军 入洛宫淫烝大小后”到“第一百回 弑昏君隋家数尽 鸩少主杨氏凶终”的历史。南北时期几个朝代并存几十年,最后齐为周并,江南保留十分之二险些儿要尽属北周了。大丞相杨坚篡了周室,复并江南;建立隋朝及至隋朝灭亡等历史事件。隋朝的建立使得严重分裂一百七十多年的中国获得统一。南北朝历史至隋炀帝荒淫无道,隋朝灭亡,宣告结束。杨家父子的行谊也不像个治世真人,虽靠着一时侥幸,奄有南北,终究是易兴易衰……
  • 快穿:又懒又丧的宿主

    快穿:又懒又丧的宿主

    系统:“宿主!!!干嘛呢,咱们要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能往阴暗处想!”殷栗垂下眼帘,开口淡漠道:“你不觉得这男人有毛病吗?”系统默然……………殷栗遇到一个系统,一个自称能让她不丧的系统,这让她有点方,丧不丧管你啥事啊,心情不好管你啥事啊,我不就在生理期前一个周心情复杂吗?毛线绑定!我!要!回!家!躺!尸!等会,这小哥哥有点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