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52500000095

第95章 华夏

如果今天在座的是国子监的师生,朱瞻基绝对不敢随便卖弄。

但是今日在座的都是工部大佬,所以朱瞻基才敢在他熟悉的领域,来给这些大佬上一节课。

即便是这样,他也要小心谨慎,注意不要说儒家半点不是。

他是来拉拢人心的,可不是来拉仇恨的。这个时代,哪怕儒家有千般不好,那也是绝对不能说的。

他只需要提出问题,却不一定要解决问题,只要今天的问题,能让这些人深思,能传播出去,这就足够了。

有了这些计较,朱瞻基开口了。

“纵观历史,能够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显学主要有几个方面。农学,文学,理学,地学,天文学,医学,格物这七大类……”

听讲的众人虽然觉得朱瞻基的话有些逻辑问题,但是朱瞻基刚刚开口,这个时候虽然众人的心里有些不服,却也无人打断他的话,只想听听朱瞻基后面会怎么说。

可是谁知道朱瞻基抛出了这个论点,然后就不在总纲上再多说,直接细致分析起了这个七个大类的作用。

“农学乃是人类顺应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重要学科。当人类学会了耕种,学会了利用自然之力生产食物,农耕社会的模式形成就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象征。人类不再随着食物迁移,形成了定居式的部落模式。自三皇五帝起,部落制度逐渐没落,形成了更强有力的国家形态,这组成了我们华夏民族显著的民族特征,也是区别华夏民族与蛮夷的一个重要方式。

我们华夏民族从来都不是以血统论,夷狄入华则华之,华入夷狄则夷之。数千年来,从三皇五帝时期的华夏只有黄河流域一地,逐渐发展到如今北至奴儿干都司,南至交趾,东至东海,西至西域的广大疆域,遵循的就是这一套理论。当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血统,愿意使用华夏的文字,愿意使用华夏的礼仪,愿意遵循华夏的风俗,那么他就是华夏儿女。”

这个时候,还是德高望重的宋礼开口质疑道:“殿下,以臣之见,此番结论更多是以学说的根源性质来甄别,而不是以农学来分别。”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但是农学的利用是从四千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的,那个时候,连文字都还没有统一,各种学术也没有出现。所谓的以学术甄别,不过是后人对这一阶段的总结,而不是学术决定了分别理论,宋尚书以为呢?”

这一点宋礼也无话可说了。孔子出生到现在也不过两千年,但是华夏民族的融合却已经持续了四千年,他再不要脸,也不好意思说这一切是儒家的功劳。

华夏民族的形成,最初就是以农耕社会的形成为起点,任你口绽莲花,也反驳不了这一点。

举个例子,就好像文字的分类,后人将文字分为大篆,小篆,隶书。只是后人对不同形式的文字的总结,而不是后来赋予的名字决定了文字形成的规律。

“其次是文学……”

朱瞻基的话一出口,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也是所有人最关注的一个要点,因为文学才是真正决定华夏民族传承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文学可不是诗歌,辞赋,戏曲,而是真正的学术之说。

朱瞻基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让他跟这些大儒较量学说,他拍马也赶不及,所以他扬长避短,之说建立一个分类的框架,自己不填补任何内容。

他不是儒家学子,他是皇子,所以他具有天然的优势,那就是从高屋建瓴的角度来评价各种学说,有天然的立场。

儒家再霸道,也只是为皇家服务。要是没有这个身份,恐怕朱瞻基一开口,就要被口水淹没了。

在这个时代,你若是不成为一个大儒,根本就没有说这话的资格。

“自秦皇之前的诸子百家,到汉代建立独尊儒术的学术思想,一千多年来,儒学成为了显学之中华夏民族区分他族的明确思想地位。儒家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在华夏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着传承与淬炼的作用,这也是如今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的重要原因。”

朱瞻基的话充分肯定了儒家的作用,也让所有人的心放下了大半。如果朱瞻基敢说儒家半点不是,恐怕整个朝堂都不会接受这样一个帝国继承人了。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其他学术也有积极的一面。自汉武时期儒家为了适应历史的变化,就一直在积极适应各个时期的需要,甚至吸收采纳了其他学术的优点。比如今天在座的诸位,工部的作用,就是以儒家为里,墨家为表,以工具的利用促进历史的发展。”

虽然觉得朱瞻基的话有些歪理,但是工部的众人还真的无法否认。工部为什么一直是六部之中最后一位,就是因为他们的作用更多是在行动上,而不是思想上。自儒家当政,思想的重要性就一直高于行动。

像东晋时期,敌人已经占领了整个中原,汉王朝都要灭国了,人们还沉浸在所谓的清谈,所谓的忘我之中,那些抗击敌人,想要做点实事的人就是粗鲁之人,这就是非常极端的代表。

工部是干活的,所以就排在六部的最后一位,哪怕他们的实际作用要比其他部的作用更大。

像那个礼部,天天屁事不干,但是还要排在兵部和刑部的前面。

朱瞻基也知道自己是投机取巧,指望他在学术上超过这些人是完全不可能的,他今天要做的就是提出问题,所以一开始,他就直接明说了是想要讨教。

这也是因为今天下面坐的是工部吏员,是他最重视的一个部门,要不然,他才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想要收获他们的好感。

“儒家毕竟是显学,是自汉以后,每个朝代管理朝政的根本准则。在内里,儒家思想融合了华夏文明发展以来的诸多思想。真正的核心,乃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相结合的华夏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这里面,甚至还包括了墨家、及荀子和韩非子等法家思想。”

朱瞻基有些黔驴技穷了,他对思想的认识本就不深,现在不过是拿一些后世的总结在忽悠人。所以在他觉得干货不多的时候,他就故意抛出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果然,下面的人听的一头雾水。朱瞻基的一些词都是很有新意的词,不过他们稍微想想还能明白。

但是现在这个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词组,让所有人如同在听天书了。以至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有些跟不上来,都怀疑自己的智商了。

见所有人都望向自己,宋礼不好意思地干咳了一下,平揖问道:“请问殿下,恕老朽愚昧,这朴素唯物主义,究竟是什么?”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是恩格斯在后世总结的,也是西方公认的古中国主流哲学主义思想之一,与道家哲学,同是西方最喜欢研究的古中国哲学,所以朱瞻基才听说过一些。

虽然他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也算是勉强能应付这些人了。

“所谓朴素,也称素朴出自庄子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唯物,是对世界的认知,这个世界的组成,究竟是以唯心为主,还是唯物为主?主义,则是对事物的总结。组合起来的意思,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基础认知的总结。”

这么多的概念,所有人一时之间都有些接受不了,有点被朱瞻基给绕晕了。

所有人都在思考,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认知,究竟是哪一种?唯心,唯神,还是唯物?

最后发现,自己都还是唯物主义者。

因为中国人虽然信仰鬼神,但是这只是对不了解事务的一种敬仰,而不是信仰。

自古以来,中国人信仰的还是自己的祖先,也坚信这个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殷周时期的八卦说和五行说。《管子.水池》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老子提出“道”是“万物之宗”的思想。

尹文学派提出了唯物主义的精气说,认为“精”、“气”是世界的本原。荀子进一步发展精气学说认为万物都是由统一的物质性的气所构成。

中国的自然哲学家们也曾涉及到物质有没有最小单位或物质能不能无限分割等问题。惠施提出“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即物质的最小单位无内可言。也有人主张物质可以无限分割,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命题。

还有中国科学发展基础的五行学说,也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不管是朝代更迭,还是中医理论,这些都是从五行角度,受到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衍生出来的。

可以说,这也是儒家学术的根本基础之一,如果否认了这一点,就等于否定了儒学,这可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今天申请一下,只有一更好不好……)

同类推荐
  • 近代中国第二十六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近代中国第二十六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由21篇论文汇集而成。对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思想、民国政治制度设想、民主主义与家园情怀、民族主义主场与对外交往等作了深入剖析。
  • 太子来袭

    太子来袭

    他,天昭太子,薄情寡义她,幽燃公主,无良腹黑当她和亲天昭,两个身份尊贵,各有隐藏的人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面对战火纷飞的现状,朝堂的险恶,感情的纠纷,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若有缘来到了这里,且看我细细道来
  • 混在六扇门的前朝太子

    混在六扇门的前朝太子

    他是已经覆灭的北宋王朝的太子。却阴差阳错的成了大明王朝六扇门一个快乐的小捕快。他想一生一世一双人,江湖朝廷夫妻并肩行。可没料到身不由己,被迫享尽齐人之福。历史被一只蝴蝶扭曲成麻花辫子之时,第二只蝴蝶的到来,又回掀起怎么样惊涛骇浪,亦或是简单的水波涟漪。大明朱二世:我那个儿子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个皇帝还给你们赵家如何,你想不想当太子,想不想当皇帝。曹(赵)月:不,我不想。
  • 军歌

    军歌

    哨子响了,尖厉的喧叫把静寂的暗夜撕个粉碎。战俘们诈尸般地从铺上爬起,屁股碰着屁股,脑瓜顶着脑瓜,手忙脚乱地穿衣服、靸鞋子。六号大屋没有灯,可并不黑,南墙电网的长明灯和岗楼上的探照灯,穿过装着铁栅的门窗,把柔黄的光和雪白的光铮铮有声地抛人了屋里。铁栅门“哗啦”打个大开,战俘们挨在地铺跟前,脸冲铁门笔直立好,仿佛两排枯树桩。六十军五八六旅一。九三团炮营营长孟新泽立在最头里,探照灯的灯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 大明亲王

    大明亲王

    一梦千年,已然回明,弘治末年,曾毅一个落魄秀才初入朝堂,搅动了江海之水!PS:新书:黄庭真仙大家收藏支持下,谢谢
热门推荐
  • The Girls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生烟火三里清风

    三生烟火三里清风

    晋神雷使她灵实分离,殒仙使她仙力减半。初见回眸,而终漫步百花间。有因有果有始有终
  • 东家杂记

    东家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绿山墙的安妮(经典译林)

    绿山墙的安妮(经典译林)

    安妮是个身世凄凉的小女孩,出生不久即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好心的邻居把她养到六岁之后她又到另一户人家看孩子,后来被送到了孤儿院。十一岁的时候,绿山墙的马修和玛莉拉收养了她。安妮天性活泼乐观,想像力极为丰富。她的天真和幻想闹了不少笑话,但她的善良和直率也使她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她聪明而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玛莉拉,她又放弃了学业。这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朴实而绚丽,充满着童心和梦幻。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孩,一个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闭塞的农舍乡村……
  • 青雀歌

    青雀歌

    青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沈茉阴谋加害她的母亲祁玉,青雀知道后赶到京城,保护自己的母亲。青雀被沈茉等人陷害,远走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后,回到京城,把沈家绳之以法。青雀和四皇子阿原成亲,成为晋王妃。阿原的哥哥弘治皇帝传位于阿原,青雀终成为皇后。
  • 独宠:霸道王爷俏皮妃

    独宠:霸道王爷俏皮妃

    王妃真不是人做的!不但要和太监“搞搞”关系,还要上传说中的花楼,来个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一下男人的温柔窟?!造孽啊!为了这俊美王爷,吃喝黄赌,她竟在大婚后第一天全沾上!这还不够,那男人如今看她的眼神,竟像饿狼扑倒娇嫩的小绵羊!啊,王爷慢着,人家还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老公很赖皮

    老公很赖皮

    在布小诺心中,夜天麒是个无赖加流氓。在夜天麒心中,布小诺是个白痴加笨蛋。他是年轻有为的商业精英,作为他的女人,她不但笨而且傻,整个夜氏集团的人都知道总裁夫人是个小白,而且总裁就爱小白!他也是黑道令人闻风丧胆“缭夜四少”的老大,作为他强来的女人,她不但没身材而且不漂亮,底下兄弟都知道老大做事一向滴水不漏,而这个大嫂却是专门用来“漏水”的…[片段一]“我要…报警…”布小诺委屈地说道,身体躲开他很远。他戏谑一笑,幽幽道,“你难道没听说过钱债肉偿吗?”[片段二]“喂…夜先生…等一下…”他不回头不回答,手里的力道却不放松。“夜先生…”“…”“夜老板?”“…”“夜大哥?”“…”“夜大叔…啊…”布小诺的手腕被大力捏到,很明显男人生气了。[片段三]“嫁给我吧?”布小诺依然不理这个神经病。“你看我们抱也抱了,亲也亲了,我应该对你负责的。”“…”在布小诺眼里,安泽是个莫名而看不懂的男人。在安泽眼里,布小诺是个贪钱而胆小的女人。[片段一]安泽回神,将烟头掐灭,看着食物却又没了胃口,烦躁得问了句,“几点了?”陶管家看了看表,忧心道,“一点十分。”安泽终于生气了,冰冷而暴躁的气息令陶管家不自觉后退了两步,“她去哪了?有没有来电话?”[片段二]司机闻言却松了口气,“布小姐下次一定要小心点,安经理找了您一整晚呢!”布小诺是意外而惊喜的,轻笑着看着安泽,按奈不住的去想司机说的话,想着他为自己着急的样子,一时间大脑就又短路了,“真的吗?你很担心我?一直在找我吗?”安泽幽幽垂眸,唇角有几分冷冷的笑意,口吻冰凉而简洁,“因为爷爷今天中午会来。”“爷爷?”“当然,不然你以为我真的很闲么!”[片段三]他的动作顷刻间停下,眼睛望着她的笑容一点一点沉下来,又是快到让她难以接受的转变。可明明有一刹那,她看到了他的不忍和犹豫,还是……还是错觉?安泽忽然又用那种被她熟悉的轻蔑看着她,“你以为你很了解我吗?我为什么生气?为什么要生气?”这一刻的安泽还是那么陌生,布小诺觉得他在自己与别人之间筑了一座高高的墙,将自己锁在了里面。一个是赖皮专情的总裁,一个是迷糊白痴的小女生,一个是隐忍森冷的总经理,爱情在他们之间究竟该如何去留?简介无能,暂定。希望大家见谅。本文大宠小虐,黄金男的宠妻故事,欢迎大家跳坑,多多支持~自己完结文;《锁妃》
  • 秋声集

    秋声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

    作品讲诉了作者在游览小鸟天堂景区发生的点点滴滴,偶遇两位香港大叔触发的一系列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