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8600000002

第2章 读书的智慧 (1)

章节提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典籍,读者该如何选择,怎样才能寻得读书的真谛?而唯一的答案就是要求我们不能盲目地读书,要有目的,讲求方法。

钱钟书先生便是一个会读书的人。他博览群书,却没有被书海淹没,而是从中汲取营养,用自己的精神陶冶熔铸,筑起一道巍巍的文化昆仑。书滋养了他的灵魂,他手中的书也幸逢知音,展现出为前人所未参透的神奇魅力。人与书的水乳相融,使读书与人生达到了几近完美的境界。

钱先生读书讲技法,颇有自己的心得,这里将钱先生的读书心得总结为“热读”和“冷读”。热读即快读,不求甚解地读。冷读即慢读,逐字逐句,且琢且磨地读。就算是需要仔细把玩的书籍,也有可以草草翻过的部分。读书的精粗阔略没有定法,无论热读还是冷读都要“因时因事而宜”。读书的关键是“消纳”。消纳即消化,是说读书像吃饭,书中的营养要化为自己的精神和血肉。而这“化”的秘诀就在于用“心”去读书。读书不限于篇章字句,要凭一双慧眼悟到字里行间蕴藏的诗心和文心,因为人的精神无论古今中外总有相通之处。找到这亘古不变的精神,使自己的心灵面对一个陡然开阔的境界,才算找到了读书的真谛。于是,读书,就成了阅读人生。而像钱先生那样,深刻体味人生,与前人书中阐明的道理暗合,人生,也就成了一部精彩的大书。

热读与冷读

读书,要讲技法。这里将钱先生的读书心得总结为“热读”和“冷读”。热读,就是快读,但快不同于马虎,快读也要抓住文章的精髓和大意。冷读是逐字逐句地慢读。热读和冷读不是机械的规定,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宜。这实际上是要告诉我们读书也有技巧,不能平均用力,要掌握灵活的方法。

书籍,是整个人类的记忆。还是在茹毛饮血的年代里,人们就开始结绳记事或者以图记事。正是这种保留种族经验的强烈愿望,使得人类成为地球上最富有智慧的一个物种。随着文字的诞生,书籍出现了。每当在博物馆走过,看到那些刻满文字的散落的竹简、残破的丝帛和坚固的碑石,我们不得不慨叹祖先们传承人类文明的苦心。

没有书,我们的头脑将是一片空白;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徘徊;没有书,人类的一切创造将会缺乏根基,我们也不会拥有现代生活的一切便利。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身后耸立起人类文化的巨石;读书,让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着。钱钟书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文化巨匠,除了天赋和才气的原因,还在于他的博闻强记,无论诸子百家、文艺小说、哲学理论、国文西文,全在他的阅读之列,古雅如《古文词类纂》,通俗如侦探小说,钱先生读来都兴致盎然。只要看看他的《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和《七缀集》等书,便可以发现钱先生读书之多。

但是,读书破万卷谈何容易。有许多人皓首穷经,结果只做了泛黄的书页中的尘埃。前人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书万卷真须破,念佛千声好是空。多少英雄齐下泪,一生缠死笔头中。”而对于这种感叹,钱先生也许会做拈花微笑状的。

读书,实际上是要讲求技法的,而不是一味地盲读。钱钟书读书的一条捷径就是把读书霏微“热读”和“冷读”。虽然前人也曾意识到读书方法有快慢精粗之分,但没有更精微透彻地把握住读书的奥妙所在。例如,朱熹曾说过:“《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并把熟读比做鸡孵蛋。钱先生对此就提出了疑义。同样作为儒家的经典之作,为什么对两者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呢?按道理讲,《论语》是孔子的著述,更应当熟读啊!所以,“熟”字用在此处是不准确的。朱熹的本意应理解为:对《论语》要字斟句酌,认真研读,因为这部书微言大义,每一句话都蕴涵着深厚的道理;而文字则简洁平实,所以尤其需要读者细细领会。而《孟子》的行文则以浩大的气势取胜,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围绕着一个论点,作者会打比方,发议论,层层深入,层层展开,直到这个论点被阐发得淋漓尽致,正如潮水叠涌,观潮要观其浩瀚之姿;而读《孟子》也要紧跟作者的思路、情感的跌宕起伏,从整体上领会全文的意思。因此,钱先生认为这里用“热”字更加恰当。热,更侧重速度,一气呵成,如写草书。熟,只能说明对一本书掌握的程度。

对陶渊明两句话的理解,更能把握其中的含义。陶渊明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又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既然不求甚解,为什么还要对疑难之意细细分析呢?钱先生解释道,“不求甚解”是指“读书难字过”,即有的书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疑义相与析”是指“重与细论文”,即有的书需要细细领会其中的含义。这是对待不同类型的书的不同态度。对于冷热二字的含义,钱先生曾引用一个英国人比较英法两国人吃牛肉的例子,进一步形象说明:“法国人热吃冷牛肉,英国人冷吃热牛肉。”法国人有激情,对面前的美味可以大快朵颐,吃得痛快淋漓。而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面对热气腾腾的牛肉,更要吃得慢条斯理,细细品味。掌握了冷读和热读的秘诀,则可以质量和速度兼具,深度和广度兼具,既能开阔视野,又能磨砺思想。

当然,“热”也不是马马虎虎、囫囵吞枣。否则,法国人热吃冷牛肉除了充饥,还有什么兴致可言?朱熹读《孟子》不求甚解,又怎能成为一代理学宗师呢?热,一方面强调读书的速度,一方面还要讲究质量,或者实现了情感的陶冶,或者抓住了文章的关键,找到了通畅透彻的感觉。文艺作品可以热读。譬如诗文通常以整体的意境和气势取胜,掌握了贯穿全文的情感意绪,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才算是掌握了诗文的妙处。尤其是中国的诗歌,更是追求一种朦胧含蓄的境界,如镜花水月,只是一个个美丽的幻影,却万万不能拆解。对于这样的作品,当然应如欣赏怀素的书法,在笔画的钩连、布局中做整体赏析。如果十目一行,字字分析,就会拆碎不成片段。钱先生讲过一个笑话,陶渊明在《与子严书》里有一句话“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意”,本意是说他的几个儿子虽然不是同时出生,但要团结友爱,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何况是亲骨肉呢。后世的学究们却穿凿附会,猜测陶渊明有妻有妾,或者说他的妻子死后又续娶了一房,或者说他有两个孪生的儿子,这岂不可笑!但如果是做学问,进行考据,则又要一丝不苟地冷读了。

培根说过:“有的书只需要染指,有的要囫囵吞枣,有的则要咀嚼消化。”这话还有要补充的地方。事实是,即使需要仔细分析的书,在阅读过程中,也有可以不求甚解的时候。钱先生说:“一人之身,读书之阔略不拘与精细不苟,因时因事而宜矣。”就是说,同一个人读同一本书,冷热精粗也要根据时间、目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这正是钱先生高出前人的地方。读一部文学作品,可以翻看取其大意,又可以在通读后掉过头来,对精彩的部分细细研读。如果只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可以广泛涉猎,不求甚解。如果是认为对自己的人生大有裨益的书,可以做笔记,写感想,甚至反复阅读。读书的目的不同,即使同一本书对不同的人讲也有不同的读法,这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看小说,以娱乐为目的的人可以热读,而以赏析和研究为目的的人却需冷读。

可见,冷读和热读,并不是为了制订某种标准,而是提醒我们读书一定要讲究技巧,只有掌握了这种灵活的观念才是找到了读书的方法。

读书“消纳”说

消纳即消化吸收,指的是读书既要博采众长,又要善于消化。像蜜蜂把花粉酿成蜂蜜一样,经消化吸收后的知识也改变了原来的形态,成为个人才智的一部分。消化同时也是创造。掌握了消纳的真谛,日常生活也能成为艺术创造和知识积累的源头。

读书虽有冷读和热读之分,但这只是阅读方法上的差异。若是逐字逐句地冷读,却不懂得思考和理解,就像在名胜古迹的瓦砾堆里捡了些残砖断瓦回来,对于真正的风景却视而不见。若是大刀阔斧地热读,却不懂得有选择的记忆和吸收,正如风卷残云,大风过后,所有千姿百态的云彩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关键还要看读书的效果,看怎样才能有所心得。钱钟书先生提出的“消纳说”正如停在书和人之间的一只轻舟,引我们渡河,去看山那边一片豁然开朗的风光。

消纳即消化吸收。在钱先生之前,人们就经常把读书比做吃饭,把消纳用于读书明理、修身养性方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说:“凡饮食只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积蓄在肚里,便成瘤子了,如何长得肌肤。后世学者博学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也曾说:“取眼前事物为己有,犹吞噬而消纳之,化无机体为有机体。”清代有名的古文作家袁枚说过的一段话更是为钱先生所赏识。他说,蚕吃桑叶,但吐出的是蚕丝而不是桑叶,蜜蜂采花,但酿出的是蜂蜜而不是花。读书就像吃饭,会吃的人吃下去长精神,不会吃的人,吃不好反倒在肚子里长出痰瘤来了。钱先生将这段话誉为“明通之论”,并进一步把它上升到“为词章说法”,也就是文艺创作的高度。

钱先生论读书消纳法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要像蜜蜂采花那样博取众长。这层意思常常被人们忽略。人们读书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加以选择,像挑食的孩子,喜爱文学书籍的,认为自然科学书籍寡淡无味;喜欢自然科学的,又认为诗歌小说瞎编乱造,对生活毫无用处。长此以往,视野变得偏狭,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情感素质和心理世界也会变得不那么健全。正像吃饭,缺少维生素会影响人的发育,缺少微量元素会导致骨骼疏松,过多又会造成消化不良。兼吃五谷杂粮是保证肌体健康,营养均衡的前提。而博览群书则是保证心智健全,形成良好的鉴赏趣味的基础。钱先生曾引一位哲学家教育后辈作文的话说:“当以蜂为模范,博览群书而匠心独运,融化百花以自成一味,皆有来历而别成面目。”还援引英国哲学家蒙田的观点,认为在教育儿童读书时,应当让他们随意浏览。儿童的个性趣味尚未定型,广泛阅读才会渐渐发现自己的爱好所在,这种通过有比较有鉴别的选择建立起来的欣赏趣味,要比长辈强加灌输的要科学得多。钱先生幼年时涉猎极其广泛,正是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旺盛的求知欲,以及后来建立在丰厚的知识积淀上的洞察力和鉴别力,使他成为一代学贯中西的大家。

读书消纳说的第二层含义是要善于消化。理解消化要注意两点,一是被消化之物往往要改变形态,二是消化之后应当“物化归我”,本来作为对象而存在的东西,现在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他的很多著作都引经据典,后来有些研究钱学的人就不辞辛苦将其引用的典籍分门别类,岂不知这些材料都经过先生自己的理解消化,使用起来都别具慧心,在这些引证材料背后闪闪发亮的是钱先生独到的见解,因此后人的研究已是走上偏路了。即使有分类的必要,对待同一则材料,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运用的角度不同,所属的类别也会不同,忽视了这一点,这种分类工作也就费力不讨好了。钱先生似乎早有先见之明,好像早知道会有人这样读他的书,在文章中借了歌德的话说,有些学究谈艺术的时候,不去领会艺术家的别具匠心之处,偏偏去考究人家的渊源师承,这就好像见了身强力壮的人,便跑到他吃的羊群、猪群、牛群那里一一追问:这个人的力量是从你们中间的哪一个身上来的?实在是太可笑了。

同类推荐
  • 那几年,卡夫卡

    那几年,卡夫卡

    本书收录了卡夫卡的四次旅游日记:其中1911年1月—2月在北波西米亚地区,1913年9月在维也纳的部分是独自所写。而在1911年8月—9月,1912年6月—7月,卡夫卡与挚友勃罗德约定同行并写同一题材的日记,所以本书不仅有卡夫卡这两次的旅行日记,附录中还包含勃罗德与卡夫卡的平行日记。二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旅行途中所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及各自的看法和感受,二人著作互相点题,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交相辉映,独到之处却又耐人寻味。于今日来看,此书不仅体现了伟大作家的艺术品位和独特见解,更对研究20世纪初期欧洲各地的风土民情有着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
  • 王火文集·第六卷:梦中人生 王冠之谜

    王火文集·第六卷:梦中人生 王冠之谜

    《王火文集·第六卷》收录王火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作的《梦中人生》和《王冠之谜》。《梦中人生》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全书以“我”的回忆为线索,浓缩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潮动和时代风云。作品涌动着对生命的挚爱,对理想的求索,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讴歌及其对既往人事的反思,闪烁着理想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光辉。《王冠之谜》是一部长篇小说,描写建国之初,反对贪污行贿的运动中发生一个曲折的案件。作品就反对贪腐,弘扬民主与法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火一样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明确的是非观,引起人们的共鸣、思考与回味。
  •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03)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诗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本书是一部诗坛圣者的巅峰之作,一首母爱与童真的不朽乐章,一幅梦想现实交织的绚丽画卷。
  • 逝水流痕

    逝水流痕

    这些文字散碎芜杂,是我这些年屐痕和精神的一种扫描。我把它们整理出版不企望它能行传于世,岁月的流逝和过往的经历让我不敢对明天的事情寄予太大的希求,我知道在往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与文字相拥,但过去的我愿意交给朋友们评说,毕竟它是我这些年来的遭际和感怀,被动的和主动的一些行为的原始记录,也是我动荡尘世的一场难得的闲情。
  •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收录有《父去子未归》、《凡人与圣贤的距离》、《英雄莫问出处》、《曹操与宗世林》、《亦真亦幻帝王家》,在众多的散文集里,这本书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热门推荐
  • 医哲仁馨

    医哲仁馨

    相差十二岁的苏哲,医生苏;任馨,销售任。爱情是会动的,不是你来找我,就是我去找你。
  • 诸天侠骨一点香

    诸天侠骨一点香

    一个幸运的错误,开启了一场侠的旅程。何为侠?何为义?每人心中各有答案。我的答案,便是我走过的路。回首往事,也曾有过愧疚,也曾有过遗憾,也曾有过彷徨。但惟独,很高兴能遇见你们!
  • Grimm'  s Fairy Tales

    Grimm' s Fairy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丞相

    我是丞相

    武压吕布,脚踢刘备,拳打诸葛亮,干死袁绍。天下人,我谁都不服,我只服曹孟德。重生三国,江山美人我都要。吕布死!曹孟德称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字码头

    天字码头

    半部近代史,一座广州城。《天字码头》讲述了广州洛氏三代人历经六十多年的悲欢离合与恩怨情仇,融合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成国起义、粤剧发展、十三行兴衰、第一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广州城的气象万千,风云变幻。风雨飘摇七十余载,洛氏三代激情澎湃。商海沉浮坚守初心,家国破碎抉择艰难。感十三行兴衰荣辱,赏船王名伶爱情佳话,听英雄儿女革命长歌,品近代广府峥嵘岁月,尽在岭南珠水,天字码头。
  • 武道十三楼

    武道十三楼

    习武好似筑高楼,筑了高楼得自由。那个少年,带着一把锈刀,自北方的小城一路走来,筑高楼,割阴阳,割出一个太平盛世。武道十三楼,一楼一层天。三楼一个劫,六楼一道坎。九楼天地难,十二已是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漫威之万界回收系统

    漫威之万界回收系统

    1949年1月佩姬.卡特与霍华德.斯塔克成立神盾局1951年尼克福瑞出生1964年菲尔.科尔森出生1968年卡罗尔出生1970年托尼.斯塔克出生1984年娜塔莎.罗曼诺夫出生2005年布鲁斯班纳博士成为绿巨人2010年4月6日Mark1战衣诞生2010年10月25日托尼斯塔克正式宣布他就是钢铁侠2010年12月31日安心带着他的系统穿越到了漫威宇宙成为了一名小小的神盾局编外特工 安静:别人家的系统都是买东西的为什么我就是像个吐槽专业户 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投资 每天两到三更固定12点8点额外更新10点 本书不黑暗轻虐主不无敌以原创剧情加电影剧情为主漫画剧情为辅
  • 岁月如歌秋风回忆

    岁月如歌秋风回忆

    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