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92400000021

第21章 国子监百家争鸣

“是的夫子,我就是韩湘子。”

“想必叔父已经向您提及过了。”韩湘子站在坐位前不无礼貌的回应。

“嗯。”

赵东来轻轻点了点头,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悸动,然后朝韩湘子挥了挥手,示意他坐下。

经过这一个小插曲之后,赵东来没有再多说其它废话,一心一意的给大家讲起课来。

大概是因为有好几天没有到书院来的原故,加上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又是东来最喜欢的文人,所以这一节课他讲得格外的认真而激动,当说到“归去来兮”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更是忍不住有种要引吭高歌的冲动。

夫子表现的如此投入,学生们自然也是听得格外认真而享受。

其实在大唐长安城中,许多官员的子女在学习方面都是相当刻苦而努力的,并不像现代社会中那些“二世祖”一样骄奢淫逸。

当然个别人可能要除外,比如说李林朴这类人,就像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在这个快要临近秋试会考的紧要关头,这些官员的子弟更是卯足了劲要考一个好名次,如此一来既能为家族的荣誉添砖添瓦,又能在日后的仕途中与同样在朝为官的父辈相辅相成,可谓是两全其美。

一课生动形象的课程进入到结尾的阶段,赵东来忽然心血来潮的出了一个题目,让大家以古都长安为名,当场作一首诗!

诗词的体裁不限,五言,七绝,词牌名,长短句皆可。

吟诗作赋,对于书院中这些接受了整个大唐最高级教育资源的学生而言,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

所以当赵东来提出这个问题之后,书院中的学霸级人物——白乐仙,立即当场作起诗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河楼中吹玉笛,古都三月落梅花。”

一首作罢,场上众人包括赵东来在内,所有人几乎都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的李林朴,这一刻居然也安静得出乎意料之外。

半晌之后,忽然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一波接一波的声浪几乎持续了近半刻钟的时间,这才渐渐的平息下来。

再一看书院中的其它学生,早就已经一个个朝着白乐仙投去了万分羡韵的目光。

赵东来同样感觉很震惊,但他的震惊与这些学生的震惊又有所不同。

如果说学生是惊叹于白乐仙过人的才思,那么,赵东来所惊叹的,则是关于历史为什么会被篡改成这样!

在赵东来模糊的记忆中,方才那一篇有关长安的诗,应该是唐代诗仙李白曾经的作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可是现在却从一个叫做白乐仙的年轻人嘴里念了出来,而且在场所有的学生几乎都是第一次听到这首诗,很显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盛唐诗人李白所著。

难道是历史出现了扭曲?

赵东来有些迷茫的摸了摸后脑勺,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过接着他又转念一想,这好像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试想一下,八仙中的东华上仙以及韩湘子都出现了,那么他所认知中的历史出现了一丝丝的“错乱”,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念罢,赵东来暗自深呼吸一口气,理了理有些纷乱的思绪,然后朗声道:“这首诗确实写得非常不错,虽然仅仅只是一首简短的七言律诗,但却囊括了数个地名,竟境方面也相当之高。”

“若是白乐仙同学能在数月后的秋试考场上,也能有如此这般的发挥,那么今年的状元,可就非他莫属了!”

“嘿嘿,谢谢夫子夸奖,相比学富五车的东来夫子,我还有很长的路……”

“这并不算什么吧?”

不等白乐仙把话说完,之前一直安静自若的韩湘子却忽然开口了。

这句听起来好像带有一点点冷傲,还有一丝丝挑衅意味的话,瞬间令白乐仙的脸上浮现出一种不太愉悦的神情,不过碍于有夫子在场,所以也不便发作罢。

赵东来闻言则嘴角微微一扬,好奇询问:“湘子同学,莫不是你有更好的作品呈上?”

“不敢说更好,但应该也能登堂入室!”

韩湘子不卑不亢的回应一句,随即大声朗诵起来,神情间倒是颇为自信。

“访贤揽胜观名山,西北风光自不凡,”

“五千历史数陕晋,八万里路到长安。”

与上一次白乐仙作诗之后那种震惊的场面不同,韩湘子作完诗之后,场上却陷入到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

仿佛所有人在这一刻都被定格了,除了赵东来脸上那有些玩味的笑意之外,书院中的其余学子,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死死盯在了韩湘子那英俊的脸庞上。

当然,这些所有目光之中,最多的还是钦佩和神往。

毕竟,这些常年在国子监内享受大唐最高教育资源的官二代们,怎么可能相信一个从乡下来的土小子,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全新的诗词。

而且无论是对仗之工整,还是平仄及押韵,又或者诗中所表露的境界,竟然都不在李杜两位诗仙诗圣之下,这无疑让人有些跌破眼镜。

“好诗,好诗。”

赵东来满意的拍了拍手掌,大声夸奖:“看来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啊,主簿大人的侄子,确实颇有乃叔当年之风范。”

“东来夫子过奖了。”

韩湘子平静的咧嘴笑了笑,径直坐回了椅子上。

“很好,这堂课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如果能把这种高度的热情保持到秋试会考的那天,我相信以在坐各位的知识储备,一定可以考取一个好名次的。”

说到这里赵东来又顿了顿,扫视面容清秀的白乐仙一眼之后,忽然打趣道:“乐仙,看来韩湘子的到来,极有可能会撼动你学霸的地位,若是想要在秋试会考上力压群雄,那你可得加把劲才行了!”

同类推荐
  • 苦情树下合欢花开

    苦情树下合欢花开

    “苦情树?”他低眉望着我。“苦情这个名字太悲了些。”“从今往后你跟了我,便唤作合欢罢。”于是从那时起,世人皆称我作苦情树,只有他唤我作合欢花。“合欢仙?”他低眉望着我。“苦情树下,合欢花开。”“从今往后你入籍仙册,便唤作合欢罢。”于是从那时起,世人皆称我作合欢仙,只有他唤我作苦情树。这千万年来的机缘劫难,无中生有,大而化无,顺势而生,纠缠而亡,全都是造化弄人罢了。他是万万挥洒泪雨中的一滴,我是万万逐风浮种中的一粒,于彼此皆为尘埃矣。若此也能纠葛不清,恩怨消磨,到头来终逃不过烟消云散……不由叫人心生一叹:冥冥之中究竟是谁布下这场天劫,谁成就了谁的劫,而谁又在为谁渡劫呢……
  • 快穿之直播之旅

    快穿之直播之旅

    面对特殊情况时是默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举起手中90米大刀,人生异地该如何生存,这是个好问题文案废啊,总之是个苏爽的人生升级故事辣,大概?
  • 王爷的杀手小娇妻

    王爷的杀手小娇妻

    "王爷,该练剑了......”"王爷,该练琴去了......“”丫头,我不去了,亲我一下我才去!“
  • 半妖修仙传

    半妖修仙传

    一个流落妖域的人族少年,因百滴白虎精血而成就半妖之躯,在满满都是套路的三界之中,为打破宿命的牵绊而不断突破自我,问鼎仙界巅峰……这是一部修仙爽文,杀伐果决,绝不拖泥带水!!!
  • 天荒血契

    天荒血契

    涅槃少年重走证道路,造就不败热血传说,修仙之路,历经坎坷,一切,都要靠自己。
热门推荐
  • 青梅执斧竹马止步

    青梅执斧竹马止步

    男孩揉了揉女孩的头“傻瓜,你一直都不知道我喜欢你吗?”女孩瞪他一眼“那你每次都不让这点,每次我都是第二名……”男孩轻笑“那是因为你说过,你只会喜欢比你优秀的男人啊”小傻瓜,你说的每句话我都记着的
  • 哪只眼睛看见我是你弟

    哪只眼睛看见我是你弟

    一个大大咧咧不知愁为何物的女孩儿。一个温柔倜傥和她称兄道弟的男孩儿。一个体贴勇敢、一直被她视为弟弟的男孩儿。感情的世界,三个人是不是太挤?左手是爱她的人,右手是她爱的人,这条路她究竟该牵着谁的手走下去?那年,烟花特别绚烂。
  • 农女贵娇

    农女贵娇

    上一世,堂堂名门闺秀被人作践,重生归来,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她韬光养晦,势要为自己谋一世荣华。可是,娘亲是疯子,小妾坐正位,弟小妹弱,四面楚歌的水瑶不得不杀出一条血路。
  •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最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资料。
  • 百世炼情

    百世炼情

    封乐以为,自己的百世快轮完了。结果证明,她想多了。不知道这被撞歪了的命运,何时能回头看看灰头土脸迷路的她?
  • Man and Superman

    Man and Super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混沌末世之终极进化

    混沌末世之终极进化

    一场流星雨过后,地球上出现了丧尸,男主在一次意外中,被感染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究竟会怎样?变成丧尸后不断进化,各种异能层出不穷,火焰,寒冰,金属化,异形。
  • 绝斩之帝

    绝斩之帝

    世人皆想成神,却不知成神之路几多艰辛,许多人在一开始便已了无希望。绝代天骄风雪黾为救女友甘愿放弃成神之资并重新开始修炼。风雪黾凭借着逆天的资质终于强势崛起。自此以后,其在成神之路上越走越远,不知觉间已是几百年过去。
  • 穿越异世搞房产

    穿越异世搞房产

    如果是你穿越到了异世大陆,你会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叶云,一个21世纪的穿越者,来到圣玄大陆,竟然搞起了房地产…
  •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毛泽东同志是位伟人,他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汲取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从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不断思索中摸索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正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奉献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去,所以才会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着正确而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