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8700000010

第10章 唐珠:守山粮

但我还是想再看看那张老照片。

是张合影,照片已经微微发黄。一共四个人:中间是一个老爷子正襟危坐,抱着一个孩子。一男一女分立于老人旁边。女人稍微年长一些,站在老人左侧。男人站在老人右侧。

那个老人应该就是金泽的爷爷,孩子是婴儿期的金泽,没错。男人应该就是金泽的父亲了吧,金局。女人应该是金泽母亲,和金局眉眼相肖,还真是有夫妻相——不,不对,不是儿生母亡么?那就不应该是金泽母亲。这女人和老爷子也是眉眼酷肖,那该是金泽的姑姑吧。突然觉得……我贴近照片细看,老人下巴颏和下嘴唇之间的正中位置,稍稍靠一点点右,微微的一点暗色,是那颗痣。

——那对父女,就是他们。

1961年深冬,饿殍遍地时,我在原阳。足足六天,没有吃到什么正经东西,我决定离开。向南过了黄河还是平原,向北就是太行山。山那么大,总还应该有点儿什么吃的。判断一下,我便往北去。一路人烟寥落,连逃荒的人都很少——后来才知道,上面不准逃荒,说怕引起社会动荡。主要还是怕丢面子吧。

走了三天,我到了太行县城。县城大街上也是一片死寂,这种死寂是以前只有战争过后才能看到的怪异。偶尔会碰到一两个人有气无力地走着,要么面黄肌瘦,要么衰竭浮肿。我甚至看到有一个老妇人走着走着一头倒了下去。我过去摸摸鼻息,她已经死了。

饿。很饿。越来越饿。饿到后来,我两腿打飘,颤颤巍巍,连呼吸都成了负担……无从知道死是什么感觉,我只能想象,也许饿到了极点,那感觉就等于死了吧,要不人们为什么会有“饿死了”这么一句口头禅呢?

或许这么下去真会饿死呢。死了也好。死了也罢。这么贪吃的人,活该当一个饿死鬼……可是,心底里总有那个沉渣般的愿念泛起,你连男人的滋味都没尝过呢。真是吃货呀,想男人用的词也是尝。也是,若不是此等吃货,怎么会把珠子当果子吃下去从而托那波斯人的福一直活到今天?尽管他的这份厚礼在很多时候更让我觉得是遥遥无期的惩罚。

让我吃点儿什么吧,随便吃点儿什么,只要能吃。我在心里絮絮念叨着。老天啊,哪怕你下点儿雪呢。我知道自己这么想有点儿造孽,可是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雪对别人而言是落井下石,对我却是天赐之食啊。

天可怜见。薄暮时分,果然下起了雪。于是,纷纷扬扬的雪中,我坐在街头,迫不及待地收拢起一把一把的雪,放进嘴里。雪下得太小了。还能再大点儿么?我甚至这么更造孽地想。好在是一街的死寂,即使有人路过,也没精神多看我一眼。我在这个街面上,不过是个饿极了的疯子吧?

爹,看。

一个小女孩的话音。童声清脆,底气十足。我抬起头,二人入目。小女孩绿棉袄,黑棉裤,羊角辫上扎着红头绳,面如满月,目如点漆。男人三十出头的样子,正抱着小女孩。肩上还挎着一个灰塌塌的布包,皮肤黑黄,眼神洋溢的气息却也很健旺。

还有心情看闲景,这两个人应该都没被饿着吧。我羡慕了一下下,继续吃雪。

男人把小女孩放在了地上,走过来,从包里掏出一样东西,递到了我的面前。

这东西有点儿眼熟呢。

守山粮呀。我接过来,轻呼。

果然,是久违的守山粮。真有意思。这是多古的东西呀,还有人会做它?

细论起来,方便食品的历史其实很长,绝非开启于所谓的方便面。清朝有一种方便食品叫耐饥丸,做法是把糯米炒到发黄,倒石臼里晾着,再将适量红枣蒸熟,剥皮去核,也倒石臼里晾着。然后用大杵使劲捣,把石臼里的糯米和红枣捣烂捣匀成糊状,再挖出来团成鸡蛋大的丸子,在阳光下晒干晒透即可。吃一丸,保半天不饿。比耐饥丸更早的方便食品就是明朝的守山粮。加工起来也挺容易:大萝卜洗净,剁掉根须,刮去青皮,锅里蒸熟,冷却后倒盆里,捣成泥,挖进模子,脱成砖坯,摞起来,自然风干,然后用来筑墙。这墙没事儿是墙,有事儿时就成了粮。一旦灾年来到或者战火燃起,耕穑无收或颗粒无有的时分,便可从墙上凿下一块砖来,扔锅里熬粥喝。或者直接啃吧啃吧充饥。因为贵能防守,所以叫“守山粮”。

1961年,一块守山粮的意义,和当下一根金条也差不多吧。我道了声谢,便直接咬下去。就着雪花片,吃着萝卜泥,嗯,这风味还真是独特。

你认得守山粮?不简单。男人道。

爹,老冷冷呢。小女孩慢慢地走了过来。不,是蹭了过来。她一腿长一腿短,也便一瘸一拐的,步子又小,便是蹭了。她这病症,彼时称小儿麻痹,很久以前叫做痿症或痿躄,由风湿热之邪内窜经络所致。运气好的话也会有可能康复,不过大多数人也就这样了,这一辈子自然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瘸拐,大打折扣。好在以她这个年纪,若是精心照应仔细调养补益肝肾温通络脉,尚有指望完好。

上紧给孩子瞧瞧,或许还来得及。我说:该用虎潜丸、活络丹或金刚丸。

这世道,父母尽心,儿女由命吧。男人苦笑着把孩子抱起。

突然,我手中一空。一个灰色的人影从面前踉踉跄跄地掠过,看背影是一个女人,我本能地站起,追了两步,黯然停下。当然是能追上她的,可是,还是算了吧。

爹,老香香呢。小女孩又说。我朝着小女孩微笑,知道自己此刻芬芳洋溢。“珠有异香长相随”,且香气的浓淡和我情绪的浓淡总是同步,随得有趣。

男人从布包里又掏出一块守山粮,递过来。

给别人吧。我说。

拿着。男人说。守山粮在我面前,纹丝不动。

我接过来,没有再道谢。要记住这个人。我对自己说。我用力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上长着一颗痣,位置和毛主席的痣一模一样:下巴颏和下嘴唇之间的正中位置,稍稍靠一点点右。

那块守山粮就着雪,我熬过了近百年来最难熬的几天。也因着那块守山粮,年景好了之后我又去过两次太行县城,想着要是能邂逅那对父女,可以回报一下——对于恩情,只要有可能,我是一定要报答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我而言,君子报恩,百年也不晚。当年给我珠子吃的那个波斯人,他去世三十年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他的同乡,给了那人一笔充裕的安葬费,让那人把他的遗骨带回了故乡。

我当然也知道碰上他们的几率很小,可反正怎么着都是打发时间,闲着也是闲着么。自然终是没能碰上,倒是又重温了那个ABB的句式:“老高高”“老低低”“老白白”“老黑黑”“老丑丑”“老俊俊”“老穷穷“”老富富”,双音节形容词也能搭配:“老简单简单”“老复杂复杂”“老可笑可笑”……听起来既淳朴又娇憨,让我过耳难忘。要说豫北方言的地域性虽然强,但也不是那么清晰。经常是几个县的方言混淆相融,差别不大。但唯有这个“老xx”,除了太行县的人,别的地方没人这么说。

蓦然又想起了天台雨浴那晚,金泽的那句“老脏脏”。

——这老爷子和这个女人,他们就是金泽的爷爷和姑姑。

这是个冷酷的世界,很多事情没有机会回头,很多人没有缘分再聚。但是,这也是个神奇的世界。我曾经和一些故人辞别多年后又数次邂逅,虽然从未有过相认。甚至对有过心动时刻和缠绵情愫的男人也是如此。那些男人都已老去,如果以旧交女儿的身份去和他们短暂重聚也未尝不可,但我全都放弃。

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命运安排我和金泽如此相遇,也真是一件有趣之事。

更有趣的事来了。蓦然间,门被推开。金泽倚在门边,我面前的箱子倒敞着口,我手里正拿着这个相框。

怪不得一直觉得有人动了我的东西。他冷冷地看着我。

难道以为我是个惯窃?啊呸。

可是,此时此刻,他这么想,是对的。这是常识。这无厘头的浑小子总算有了点儿处世常识,也好。

很,很抱歉。按照常识我必须解释,那就解释吧。只是却有些磕巴起来,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磕巴过了:其实,我只是想看看照片。

被抓了现行还这么嘴硬?心理素质够强悍。

我沉默。那次先欢后烂的“水谈”之后,我和金泽之间就越来越沉默。基本无话。这沉默如同玻璃,透明,亦隔绝。而玻璃一旦被打破,通常都会稀里哗啦碎上一地。

怪不得急着撵我出去找工作。他又说。这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么?充分利用优势的道德权利。我在沉默中掂量:是不是该把赵耀供出来?他会不会信?以赵耀和金家多年的交情,他有可能信我么?

很快决定:随他怎么去想吧,只是应当潜藏赵耀。对他而言,我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女佣,赵耀则要重要得多,尤其他现在这个状况,赵耀几乎是他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他和赵耀之间的关系不能破坏,尽管他丝毫不知道赵耀的居心叵测。不知道就不知道吧,有时候不知道最好。如同大雾天攀爬险峻的山峰,看不到两岸的万丈深渊,反而能平安地通过,否则脚一打颤就粉身碎骨。

他走过来,用钥匙刷刷几下把其他那些纸箱子正封口的透明胶带一一划开,然后把钥匙一扔。别那么费劲,正大光明请你看。他说。

当然不会看。也无言可答。

我没钱,也没什么贵重东西。他用眼睛捉住我的眼睛,又很快移开:这些就是我的全部家底。你可看清楚了,别再打什么主意。

除了照片,我没动你其他东西。我终于说。

那是谁动的?赵耀?

反正不是我。

拿什么来证明?

是的,我无以自证。

不会是赵耀。他很坚定,微微讽刺:不要担心,我不会告诉他。不过,下不为例。

回到房间,泪水落下。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受委屈了。有的委屈是薄霜,转瞬即逝。有的委屈是冰块,需要慢慢消融。此时此刻,他给的委屈就是冰块。这种感觉太难受了。

难受也得受。即使告诉他所谓的真相又能如何?况且凭什么你认为的真相就是他认为的真相?自古以来,人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真相,或者说有着自己愿意承认和面对的真相。宋朝时有两份报纸:一份是“朝报”,官府公办,一脸团结紧张严肃的主旋律神态。一份是把活泼包揽下来的“小报”,为民间所办,极其擅长引爆“朝报”不愿报或者不敢报的宫廷秘史、名人八卦等给力消息,特别博人眼球。由于是私人经营,没有政府补贴,也没有友情赞助,那时又不流行打广告,所以“小报”赚钱的唯一手段就是扩大发行。为了提高销量,“小报”老板们开发了一大批专兼职狗仔队员,每天定时蹲点,采集各色新闻,进行娱乐播报。狗仔队员们各显神通:有专门找太监宫女打听皇帝和他的嫔妃之间的情感纠结,即所谓的“内探”,也有到朝中各部打听官员任免情况、受贿与否、有没有养小老婆的,即所谓的“省探”,还有到各衙门特别是到监狱大牢打探凶杀案进展情况的,即所谓的“衙探”……小报的真相和朝报的真相往往大相径庭。我迄今记忆犹新的有两件事:一,朱熹的头条。“小报”称他曾引诱两个尼姑做妾,出去做官时都带着她们;他的大儿媳在丈夫死后却怀了孕,等等。宋宁宗降旨要贬朱熹的官,朱熹吓得赶紧上表认罪,不仅承认了纳尼做妾等事,连几十年正心诚意的大学问也不讲了,说自己是“草茅贱士,章句腐儒,唯知伪学之传,岂适明时之用”,表示要“深省昨非,细寻今是”。可他的铁杆粉丝们始终为朱熹喊冤,说这些都是小人因为对朱熹在学术上的成就而羡慕嫉妒恨,因此造谣污蔑——那时我正在给其中一根粉丝当丫头,亲眼看见他红着眼珠子说,如果找到了这个造谣的人,一定:“碎尸万段方解大恨!”而宋徽宗时候,“小报”也制造了一则新闻来印证民间想象的力量:有人假冒徽宗的口气发布了一则抨击奸臣蔡京的诏书,说“蔡京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还报道说,蔡京及其同伙已经被皇帝一网打尽。这些消息在百姓中广为传诵,简直是普大喜奔,搞得蔡京同志百般无奈,连开N场新闻发布会,才使得这欢乐的浪波渐渐平息了汹涌的荡漾……

如果不澄清真相,默认这份委屈,我和金泽就再也无法相处。已然到了分开的时候,我该一走了之。可这仿佛有些辜负和他们金家的缘分,辜负他爷爷给我的那两块守山粮。再者,好歹和金泽相处了这么一段时间,被他落了个如此结论,我也有些不甘心。我鄙视的人也鄙视我,我无所谓。我不鄙视的人鄙视我,我就是不甘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若赵耀再找一个人来,又会如何对待他?恐怕不会像我一样。况且,不戳破赵耀,对金泽来说就一定对么?赵耀对金泽如此居心,除了打发几个小钱还能给他什么本质帮助?而金泽终得离开这里,终得学会长大,终得明白:活在这个世上,唯有依靠自己。

如此,将艳若桃花的肿疮之病尽早挑开剜净,长久来看,竟是好事。

我突然发现:自己似乎想要惹事儿。继而又惊奇地发现,一直以来,我似乎就在等待甚至酝酿着这个时刻。恒常和稳定到底还是容易的,可太多了便过于无趣。若有充分的理由支撑,偶尔惹点儿事儿,和他人博弈一下,这似乎能有效地地凸显出我的存在感:你还生猛地活着呢。

——证明我活着的,还有泪水。照着镜子,看着自己泪光盈盈的眼睛,我突然笑了笑。哭了,我居然哭了。已经多久没哭了啊,至少有一百年了吧。我以为自己都不会哭了呢。现下拜金泽所赐,我懒惰到麻木甚至僵死的泪腺似乎又启动了功能。

这一哭,也有点儿意思。

赵耀再次过来的时候,我盯着他上楼的背影,给金泽发了一条一字皆无的空短信。金泽很快回来。我在门边候着。他进门的时候,拿着手机,看着我,一幅要我解释的样子。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抬头看了看二楼。他径直上了楼,脚步很轻。我听见他推开门,又关上门。几分钟后,赵耀出现在楼梯口。我在擦地,一下一下。赵耀在拖把前站了几秒。

真巧哪。赵耀说。

是啊真巧。我抬头微笑。

赵耀走后,金泽也下了楼。

要是今天我没有这么快回来,你怎么解释你的空短信?

按错了键呗。

我不会这么想的。

为什么?

因为你从没有给我发过短信。这是我们之间的第一条短信。

相视一笑,有温热的欣悦泛起。一个字儿都没有的空短信,装了太多的内容。他居然能够领会,不曾浪费。这孩子还真不是太傻。我心甚慰。

同类推荐
  • 海的梦

    海的梦

    《海的梦》写于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日本不断加快侵华的步伐,正值民族危难之际。巴金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类似童话般的奇异的故事,似真似假,如梦似幻,却真实的映射着现实。小说的结构方式别出心裁,上半部分通过女主人公里娜的口述,再现了“杨”和那个孩子率领岛国奴隶英勇抵抗侵略者的壮举;下半部分通过里娜的日记,展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 拆迁

    拆迁

    正是人间的四月天。李晓春申请了两天调休,准备趁着这几日乍暖还寒,去爬爬小时候常爬的燕翅山——不为了别的,实在是太累了。似乎只有沉浸在童年曾无限流连的大山中和溪水旁,才能让自己放松,让自己忘了图纸,忘了压力。
  • 单碗儿

    单碗儿

    接到转业通知的时候,陈云亮心里很难受,刚满26岁,想当职业军人不离开部队的愿望就破灭了。怀揣着红宝书《毛主席语录》,背着简单行囊的陈云亮由北向南辗转奔波到贵州,终于在偏僻的小县城找到父亲所在的单位。在一个油毛毡搭建的简易工棚里,父亲衰老虚弱的指点着儿子把被褥铺在自己旁边的小床上,嘴里不停的絮叨着:“我是最早来到这里的老同志了,有批东西是我清点接手保管的,责任太大了,来,先跟我看看去。”陈云亮不解地跟在父亲身后,来到旁边一个砖混结构的仓库。父亲动作敏捷地开门,关门……
  • 特警力量

    特警力量

    交警沈鸿飞在参加工作第一天眼睁睁的看着同事遭到歹徒袭击而受重伤,而自己却爱莫能助。沈鸿飞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特警支队的突击队员。在特警支队新训营里,沈鸿飞和警员凌云因误会而不打不相识。同时进入特警部队的还有刑侦人才郑直、转业军官段卫国、武警狙击手赵小黑、拆弹奇才何苗、战术医生陶静,七人在训练中相互扶持,通过了层层严酷的选拔,被任命为特警反恐精英小组——小虎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任务,小虎队日渐成熟,这帮同生共死的年轻人最终成长为一支让恐怖分子闻风丧胆的特警力量。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出版的小说。这本书以书信体说理小说,书名人物为主人公的一个虚构了的自传性的故事。小说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滨逊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特立尼达拉岛上度过28年的故事,而其伙伴是主人公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被俘虏的土著人。由于当天是星期五,因而给该土著人命名为“星期五”。在经历了野人、俘虏之后,在岛上以总督自居,成为荒岛的统治者。后协助经过荒岛的英国航船平定叛乱水手,并乘船离开荒岛,返回英国。在进入文明社会后,鲁滨逊依靠巴西种植园的收入成为富翁,并娶妻生子,过起安定的生活。
热门推荐
  • 我的女主很优秀

    我的女主很优秀

    茫茫人海中,他遇见了她,哪怕只是惊鸿一瞥,便让他沦陷,即使因她而死,他也不曾后悔。
  • 倾心计:第一皇妃

    倾心计:第一皇妃

    他是杀伐决断,果敢狠辣的王。她是艳绝天下,唯我不二的幽冥宫宫主。风起云涌,她金戈铁马,谈笑间令千军万马灰飞烟灭。凤凰涅槃,谁家江山?回首一瞥,那一身火红衣衫,尽乱世人眸眼。她曾说“我尹逝不得的东西,宁毁不留!”言犹在耳,可是谁又是舍了心,只为那曾经不堪一击的温情,甘愿纵身火海,落下万丈深渊。他一身玄袍冷眼看尽世间,自认为舍去的只是一枚棋子,可最终为何空了心,丢了一腔想念?那鲜红的景象还在眼前,他怀中那僵硬的尸身笑意不去。死了心,可伊人再见,兵临城下,她火红长袖一挥,将他逼出百米远,冷声道“你是谁?”
  • 繁星灿絮尽

    繁星灿絮尽

    我一直以为真正的世界就是我所存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渺小的我会努力拼搏,会百折不挠,但是我终究是平凡的。如果哪天我真的死去了,就像大海少了一滴水,无波无涟。事实告诉我,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轻视自己的重要性。也许你就像那蝴蝶,历史的走向也许就是因为你。
  • 云深缘浅

    云深缘浅

    纯情校园剧,谁不是一边哭着一边成长,经历风霜终成大人。少女啊,你在现实的社会中将真实的自己包裹在心底,却一直坚守自己,不忘要勇敢善良。
  • 魔海传奇

    魔海传奇

    新手小白,争取写好故事,讲好故事,欢迎大家阅读,评论,收藏。
  • 斑华

    斑华

    青葱年华,斑驳如影。念岁月悠悠,忆我和你
  • 哈佛情商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哈佛情商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所谓情商,就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能力。情商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一个高情商的人不仅在生活中如沐春风,爱情上春风得意,做领导也能带领团队取得更辉煌的成绩。高情商的人即使是个职场新人,也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晋升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我们找到情商这把钥匙,打开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门。
  • 时光曾经震颤过

    时光曾经震颤过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绝世至尊

    绝世至尊

    一味古鼎,炼尽一方世界;一把画笔,绘尽天下万物;一炳长剑,斩尽三千大道;一段传奇,诉尽一世情愫;九天星域,十方宙宇,天穹之下,演绎着一段少年的巅峰之路!
  • 庶女无敌:夫君心尖宠

    庶女无敌:夫君心尖宠

    传闻,成国公府长房嫡五少爷克妻,先后克死四任妻子;传闻,荣国公府庶出七姑娘,一颗七窍玲珑心,谋略不输世间男儿!当克妻国公府嫡孙,遇上才貌双全国公府庶女七姑娘,是孽还是缘呢?前世的谢妗,心比天高,曾发誓此生不为妾,不做填房,本以为嫁的如意郎君,结果却是头披着狼皮的羊,助夫婿觅得封侯,却落得孩子惨死,自焚而亡!一朝重回及笄之年,誓要改写命运。嫡母恶毒,送你入家庙,常伴青灯古佛,三尺白绫,自缢而亡!嫡姐虚伪,让你身败名裂,疯癫至死。敛尽风华,只求一世安好,无意之中却谋得一份锦绣良缘。“五少爷,谢妗身份低微,求放过?”“无妨,本少爷素有克妻之名,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