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8700000023

第23章 松爷:厨师课

我跟你爷那时候在“又一村”,才叫上课呢,苦上课。不,我们不指定跟哪个师傅。那时候“又一村”的风气,不是单个儿拜师学徒。徒弟是大家的徒弟,师傅是大家的师傅,这样不容易拉帮结派,也能多学多教。我们一帮小伙计先学宰杀,学物料分档,也就是分档取料。比如牛羊猪肉鸡,虽然都是肉,可一物是一物,物性各不同,它们每个部位的用法也都不一样,把它们按部位分解开,就是分档。我们最开始学着给鸡分档,鸡有十二个分档。脊肉不老不嫩,切丁合适。腿肉肉厚,切丁切块都合适。比起来里脊肉自然最嫩,切片切丝都是好的,斩茸也好……这些你都知道,不说了。学会分档后,一只鸡我很快就分得利利落落。后来学着给猪分档,学会后,一条猪后腿我一袋烟的功夫就能分好,那感觉老美。一袋烟多长时候?算起来也就是四五分钟吧。那时辰我就知道,做菜的享受可不是油锅里那几下,能把一个猪后腿利利落落地分好,那也是享受。

蔬菜也一样得分档。比如白菜。过去冬天没菜,白菜是主要的蔬菜,哪个厨师都得学会料理白菜。白菜帮、白菜叶和白菜心都得分开做。白菜帮做酸辣白菜、醋溜白菜、白菜炒肉片、白菜炒肉丝。白菜叶做白菜汤、白菜卷、白菜包肉。白菜心可主贵,有一道菜叫牛肉菜心。把牛肉切成很细的丝儿,白菜心拌进去,那就是上好的下酒菜。再比如芹菜。芹菜叶、芹菜杆和芹菜心都怎么做?芹菜叶是蒸的,芹菜杆是炒肉片、炒肉丝。芹菜心么,也是生拌最好。这些过去都分得一清二楚。现在可多饭店都不管了,都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剥一剁就下锅啦。

食材长成不容易,都是天地精华雨露滋润的东西,得爱惜。分档就是教我们对食材要用尽,要用透。用尽用透了,这就是爱惜——个头儿过大,过于稀罕,或者看起来奇形怪状的,却不宜吃。比如鱼长到了上百斤,老鳖长得太有年头,身上都有绿毛了,这些就不能吃。这些东西都是成精的,不能吃——黄瓜皮,你爷爷把它剁碎,挤出汁儿,再和鸡肉配到一起,做成青果鸡,好看又好吃。茄子都做茄子肉,谁做茄子皮?你爷爷做。他把茄子皮切成象牙块,拖面勾芡油炸,然后搁笼焖蒸,做出来让大家伙儿尝,都说好吃,都不知道是啥东西。你爷爷还做茄子腿——就是包茄子底座那一块,茄子蒂,再带上那个柄。过去这一块也是舍不得扔的,要切碎,炒菜吃。它还是一味中药,治背疮病毒。咋做?我看村里的郎中做过,就是把它晒干,在锅里焙得焦黄,冷下来,再研成细末。人一生疮,就把它拌成稀糊,涂在疮上,七天就好了。不过制成药就不叫茄子腿了,我听见郎中叫它“天丹散”。

现在要找到好食材,可是不容易。人多,想要高产量,就要想办法,就有了大棚,化肥什么的,拔苗助长让它长大。现在的人也古怪,就爱吃奇巧新鲜,冬天的菜非要夏天吃,夏天的菜非要冬天吃,哪还分个春夏秋冬?还觉得这可好。说到底,吃菜还是要吃时令菜,时令菜就得在田里野长,比如白菜萝卜,它就是冬天长的,味道正,有营养,也价廉物美,叫人人吃得起,人人活得起,这是上天公平的地方,仁厚的地方,这就是自然法则,这就是天道天规。

人得守这天道天规,不能违反。你要是违反就得受罚,就有报应。所以,人定胜天,这咋可能呢?肯定不对。在有些事上人可以和自然斗一斗,咱们的很多科学发明都是斗争的结果,但是在大的方面,是不能和自然斗的,要守它,不然失败的肯定是人。就说吃吧,你要是乱吃乱喝,就是会得怪病。比如猪肉,猪肉就是要吃肥的,肥猪肥猪么,肥肉才好。你硬要吃瘦肉的,好吧,瘦肉精来了。牛羊肉呢就该吃瘦的,你非得吃啥小肥牛小肥羊,好吧,复合肉来了。再好的面擀的面条它的筋道也有个度,你硬要它筋道得扯拉不断,好吧,蓬灰来了……老天爷不会那么听你的话,你硬拗就是会有报应,还是让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报应自己。

……

滑县的葱,中牟的蒜,博爱的姜,这些都是好食材。这些东西长得好,自然是得力于水土。水咸土甘生万物么。也是得力于风候好。说起来都知道有二十四节气,有多少人不知道还有七十二风候咧。庄稼不能光靠太阳雨露,还得有风,有风的营养——别看风空来空去的,它可是有大营养的!尤其是瓜果。如果种瓜果不透风,那肯定完蛋。所以种葡萄、西红柿、黄瓜什么的,都要搭架子让风刮过去。风跟风还不一样。院墙里的风,村子里的风,城市里的风,平原上的风,山沟里的风,结出的瓜果肯定两样。海边的风,河边的风,湖边的风也都有各自的脾气,它们养出的东西也都带着他们的脾气。这就叫风候。常听人说啥饮食科学呀,饮食文化呀,要我说,这就是科学,大科学。这也是文化,大文化。听说人家法国的厨师归文化部管,我觉得这太对了。咱们的?归劳动部。

玄?对我们这些内行人来说,一点儿也不玄。鱼翅鲍鱼这一类的干海货,我一摸一捏就知道这货是秋天收的还是冬天收的,是好还是赖,发了以后能出多少菜。当然,这是基本功。没有这点儿基本功还当厨师?这基本功也不是多难练,多经见一下啥都有了,这些东西自己都带着一方的味儿呢,它们往这一放,都带着一份明明白白的说明书呢,这说明书不是用字写的,就是让你下功夫来念的。就说黄河鲤鱼吧。咱们豫菜离不了黄河鲤鱼。按说鲤鱼就罢了,为啥非得讲究个黄河鲤鱼呢?这里面说头儿多了。没错,湖里也有鲤鱼,池塘里也有鲤鱼,可是我跟你说,鲤鱼还是黄河鲤鱼最好。一说:“鸡吃谷豆鱼吃四”,这说的是池鲤。四是四月,就是春天。开春了,天暖了,池塘里能吃的小玩意儿多了,鲤鱼就开始活泛了。为了生养就开始大吃二喝,自然就肥了。到了四月份,那肉厚味美是不用提了。湖是大池塘,地气足,水质肥,养分大,比池鲤就要好吃一层。又一说:“瓜熟鲤鱼肥”,这说的是一般的河鲤。一般河鲤是六、七月份的好吃。夏天雨水勤,雨水冲着树叶、草籽进了河里,成了鱼们的好吃食,它们的膘就刷刷地长,没几天就是一道好菜。还有一说是“十月鲤,鲤上鲤”,这说的就是黄河鲤鱼。黄河原本就水流量大,含氧量高,到了秋季,黄河还容易涨水,水一涨,大水把两岸的杂草一淹,鱼在草里,就像进了大粮仓,那可是自在透了。秋天水也寒哪,为了顶冷,也为了储备冬天的营养,鲤鱼那是拼命地吃啊,吃啊……鲤鱼是两年熟,头一年的鱼苗到第二年的秋天正好长成一斤多重,一尺左右,这个时候,哪能不好吃呢?最好吃。“鲤吃一尺,鲫吃八寸”,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还有一句:同是一斤多重的十月黄河鲤,雄鲤鱼味道要比雌鲤鱼好。为啥?雄鲤鱼不养孩子不分心,一门心思长自己个儿啊。

咱们豫菜的地位?那可是各菜系之母。都说豫菜很落后,数不着。还有豫菜么?常有人这么问。这话问的,唉。八大菜系里,你想想,有东有西有南有北,能没有中么?古人爱说南蛮,北胡,东夷,西狄,你听听这些名头,中原可不就是最核心的那个点儿么。所以,饮食的根儿肯定也是中原。不客气地说,中国整个饮食的萌芽期、发展期,形成期和繁盛期都是在中原完成的。豫菜的起源,就是宫廷菜。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了四个。郑州时间短,就不说了。其他三个,安阳是七朝古都,开封是七朝古都,洛阳是九朝古都,光洛阳当都城就一千五百年!你想想,这些个朝廷往民间流传些宫廷菜,是多么顺便的事儿。

咱们中原,好地方啊。首先是咱们的物产丰富。不仅是只有大平原,咱们也有山有水,山是太行,王屋,伏牛,桐柏,还有秦岭余脉。水呢,别的不说,仅是古代四渎里,咱们就有三条:黄河,淮河和济水。所以山珍水产样样都来。食材丰富了,饮食也就好发展。因为交通便利,咱们的经济贸易也很发达,手工业也就发展得快。饮食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发展也密切相关,比如有了冶铁后,就开始有了刀和锅,就有了刀法和炒制。你知道么?厨师们的技能在炒之前就是炖啊,煮啊,烧啊,烤啊,炙啊,有了冶铁以后才开始了炒。有食材也有工具,再加上咱们那么多地方都当过都城,宫廷贵族引领的餐饮层次很高,九鼎八簋这些规矩都是从咱们这里立起来的。各国来使也在咱们这里朝贡,带来很多稀罕东西,所以咱们的厨师见识多,经验多,就汇总和创造了很多技法,饮食就越来越发达。尤其是到了宋朝,国力强盛,民众富裕,上下都很会享受,没了宵禁,有了夜市,放开了酒,这可不得了了。在那以前,酒是官卖的,酒是酒馆,饭是饭馆,各开各的,两不相干。酒和饭一放到一起卖,饮食就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就更厉害了。

北宋南移以后,中原饮食的影响力才慢慢弱下来,淡泊了。中原逐鹿,仗打得勤。你看史书就知道,咱们这块地方的人就是韭菜,打一次仗就割一茬。有本事的人家,能养得起车马的就都跑了,这一跑,就把咱们豫菜带到了全国各处。就说粤菜吧,现在都说它多好多好,可是宋朝以前,广东还是个发配充军的地方呢,哪里能谈得上菜?如果不是中原一批又一批人到了广东,广东菜不可能有现在这个样子。可以说,咱们河南人走到哪里,就把豫菜带到了哪里。以豫菜为基础,人慢慢适应着当地的水土,菜的口味也慢慢被改良着,就有了如今的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豫菜么,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涩,辛而不烈,淡而不薄,香而不腻……你别笑。豫菜做到了功夫,就是这么好。没特点?不,咱们有特点,咱们的特点就是甘草在中药里的作用,五味调和,知味适中。所以内行常说,吃在广东,味在四川,调和在中原——提起川菜,我就想叹气。现在的人整天说吃,却不会吃。吃得没有品位,没有滋味,也没有营养。很简单的,你放眼去看,满大街餐馆里都是麻辣,麻辣几乎就是第一味。这还能说会吃么?麻?啥叫麻?介于疼和痒之间的,这叫麻。那是最难受的味道。说穿了,麻就是让你木的。所以医生用麻药止疼。是啥辣?是疼和烧之间的味道,就是刺激人不好受的。麻辣自古都是辅味,不能当主味。现在可好,都拿这些东西当主味了。还有的厨师就以为四川菜讲究的就是个麻辣,这就是外行话。真正的四川菜,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都不是麻辣,一桌能有两个麻辣菜就不错了。

人心粗了,就吃不细了。

豫菜的关键?就是汤。这是豫菜的命根子。唱戏的腔,厨师的汤。有汤开张,无汤打烊。在咱们这儿,一个厨师不会吊汤,哪儿还能叫厨师?只能叫伙夫!为啥都得会吊汤?这得从海鲜说起。海鲜咱中原没有鲜的,只有干货。想把干货做好,就需要好汤入味,汤就成了豫菜的鲜味之源。豫菜吊汤是用老母鸡和肘子,三洗三滚三撇沫,先熬毛汤,一部分毛汤通过扫汤来得清汤,另一部分毛汤再加进棒骨来熬奶汤。用奶汤的料渣加水再熬,得二汤。清汤可以做开水白菜、清汤竹笙和酸辣乌鱼蛋汤。奶汤用来做奶汤广肚和奶汤蒲菜。二汤用来烧家常菜。最好的清汤叫“浓后淡”,看起来就像是一碗白开水。端上桌的时候,没见过的人都以为是涮勺子的水。但是,尝上一口你就知道了,这就是好清汤。好清汤有个说法,叫“清澈见底,不见油花”,好奶汤也有一个说法,叫“浓如牛奶,滑香挂齿。”

吊汤的味儿是什么味儿?所有的好汤,你喝了以后跟喝老酒一样,醇。你先用舌尖儿品,舌尖是尝味道的。然后汤就到了咽喉部,咽喉部是找感觉的。舌尖让你知道咸甜酸辣苦,但是真是找感觉,就是在咽喉。好茶,好菜,好饭,这些好东西到了咽喉部,都能把喉咙打开,都是能回甘的。

现在的汤吊得都不如以前了。一是猪肉不好了,二是老母鸡也难找了。过去的老母鸡,两三个小时都熬不烂,现在你把鸡切成块,一焯水二三十分钟就熟了——都是饲料鸡呀。想要真材实料的老母鸡也不是不行,你得去村里收。平日里自家吃,收个一只两只还行,饭店整天这么用,去哪里收那么多鸡呀?得多少人下去收呀?成本得多高呀?不现实。

食材不中,厨师水平再高也得往下落点儿。不过话说回来,纵使食材一般,要是厨师手艺好,也不至于把菜做得太差劲。如今为啥那么多人做的菜放不到正经桌面上?因为手艺不中。手艺不中可是最要命,能把上等食材做成中等,中等食材做成垃圾。

我学吊汤,就是在“又一村”。“又一村”的规矩,学徒先是几年分档,再是几年打荷,然后才能上灶吊汤和炒菜。我只在“又一村”挨过一回打,也是因为吊汤。那时候我已经学会吊汤了,被师傅们也夸过,想着自己快熬出来了,就有些马虎起来,觉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天夜里,饭店不远处有一门大户人家给老太太祝寿,请了戏班子在门口吹唱。我是个戏迷,一边在厨房里忙活,一边听着外头的热闹,心里跟猫抓一样。我把水添满,烧开,把熬料放进去,看锅里的汤大开了,从炉膛里撤了几根劈材,把火改小,锅盖半开,就偷偷溜了出去。这一看不打紧,就把汤忘得一干二净。是值班的赵师傅揪着我的耳朵把我从人群中拽回去的。那汤熬的,不能看啊。赵师傅一巴掌就呼到我的脸上,说:“不下功夫,汤就不能熬到劲儿。非得叫你长长记性,叫你知道啥叫规矩!”那一晚我可没睡,从头去熬。整熬了一夜,熬了四大盆毛汤,两大盆清汤,一大盆奶汤。

打荷也可要紧,能学不少东西。我跟你说,厨房里的杂活儿,什么都得学会干,也什么都得干得好。咱这一行就是个勤行——勤快行当,不能手懒。即便你立志要当个最了不得的厨师,你也得有好手给你打荷,你要是不懂打荷,他可怎么服你呢,你可怎么调理人家呢?

……

说起来都是些老话,家常话,都没啥。不是老提什么传统么,我说的就都是些传统。传统不看花活儿,越是传统越不看那些花活儿,越对手艺重视。都说咱们厨师就是“金手银胳膊”,所谓的“金手银胳膊”,就是手艺。手艺是啥?就是技术,就是基本功。现在的很多厨师都走偏了,不钻研技术,就知道搞公关,搞策划,要打造这个,打造那个……不是金手银胳膊了,成了金嗓银喉咙。有的还一门心思想当官——我眼看着你爸爸走的就是那条路。人和人的心性不一样,活法也不一样。有的人一当官,不但觉得丢了专业不可惜,甚至恨不得越丢越远。他觉得自己的专业说起来可丢人,就想洗干净,恨不得人家都不知道……不过有意思的是,他们退休后又回头去吃技术饭,纷纷去当什么技术顾问啦。

唉,你爸爸!想你起爸爸的事我心里就难受,他做菜也是有灵气的,是祖师爷赏饭吃的——哪一行都是这,有灵气的就是祖师爷赏饭吃,没灵气的就是自己到祖师爷那里求饭吃。咱们这一行,有的活儿能练,切菜配菜什么的这些能练。有的活儿不能练,比如火候和拿味儿。有的人做了一辈子厨师,这些就是不行。你这孩子,火候把得准,拿味儿拿得准,这就是祖师爷赏饭吃——你爸爸,他做菜做得好好的,不知怎么动了心思,就当了那个后勤科长,这一当科长尝到了管人的甜头,就坏了,就想往上再走走,为这宁可把专业丢了。理解,我理解。咋能不理解呢?中国么,自古当官才是人上人。你爸爸他再有灵气,他就是觉得当官过瘾,就是觉得管人的快乐超过了炒菜的快乐,就是觉得管人的体面超过了炒菜的体面,这也没办法。你爷爷和我都心疼的是,他把手艺给扔了,越扔越远。他咋没想明白:你为什么能当上官?是因为你专业好!专业好,这才是你的贵重之处,这才是你的根本。当官能成为根本么?可是这世上的事就是这啊。人一当上官就容易忘本,就容易把官当成了本——不过,或许在你爸爸的想法里,官就是本吧。

当年你爸爸为了进步,求你爷爷去说人情。你爷爷虽然不情愿,到底还是顺了他的意,你爷爷对我说,他当年只对你爸爸说了一句话,说:你一定要把我这点儿薄面擀顿面条吃,那你就擀吧,只要你吃了不闹肚子就成。可到后来,你爸爸他还是闹了肚子不是?

不说这个了。过去了,不说了。

……

想想真有意思。饭菜这东西,只要你做得好,就什么人都爱吃。不论什么朝代,不论谁当皇帝谁当领导,大米还是这么蒸才好吃,面条也还得这么擀才好吃。因为舌头牙齿它撒不了谎,骗不了人。所以我跟你说,技术饭是最经吃的,是能吃一辈子的,是吃一辈子也不会倒胃口的,是越吃越香的。所以啊,第一要紧的就是练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就是打太极拳的时候你扎的那个下盘,下盘扎得稳稳的你才能固根行气,上盘的花活儿也才耍得开。可是这个行当的孩子们现在谁还认这个?懒,省事,光想巧宗。

你认?我知道。你要是不认就不来找我了。你就说锅烧肘子吧,会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为啥?锅烧太麻烦。现在都是扣肘子和扒肘子——我跟你说,现在街上卖的都不叫肘子,都叫蹄髈。骨头都不剔都叫肘子,还真是好意思——锅烧肘子是什么?一定得是前肘,剔好骨,先把猪皮烧一烧,毛根儿刮净……一点儿小路都不能走,做出来的菜才是那个味儿。还有黄河鲤鱼焙面的焙面,焙面以前都是用手擀的,擀得薄薄的,然后再切丝,炸得酥脆。那面成以后,晶莹透亮,细可穿针,点火就着,入口即化。现在没有人擀了,都是直接拉。拉比擀易呀。可拉和擀,能一样么?再说狮子头。狮子头看着好做,要做好可不简单。先把肥四瘦六的五花肉切成石榴籽大小,形状均匀,不粘不连,再加入南荠丁和蟹黄,加鸡蛋、粉芡、盐和胡椒等调味,然后用筷子摔打成剂,再烧开高汤生汆,这样一道狮子头,没有两个钟头做不下来。这样做出来的狮子头也才醇厚不腻,酥嫩入口。有个老主顾,喜欢你爷爷做的狮子头,得了重病,临死前两天医生说他想吃啥就吃啥,他就让人捎话给你爷爷,说:想让王爷再给他摔个狮子头吃。你爷爷就给他摔了个狮子头。他这走得就圆满了。

要说咱们这个行当,可算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怎么讲?你想做好事,一碗粥就救人命。你想做坏事,你也能给人下毒,把坏事做绝。最低标准,你把饭做熟就行。如果你想求高,你不想只做饭,你还想把饭做成美食,那你得一辈子努力。学识上,技艺上,你就去下功夫吧。艺无止境么。你想做得大,就开成麦当劳连锁的那样,甚至一道招牌菜,比如卖个乡村鸡,你一年都能卖上亿。你要想做得小,那就只做一家,慢慢琢磨,慢慢研究。你要做得短,今天开门明天关,也是常事。你想做得长,那也由着你。只要你功夫到了,坚持下来了,这条路,你想走多远就能走多远,想走多长就能走多长。东来顺,狗不理,都够长的吧。就说“又一村”,日本人来了,把饭馆炸塌了,灶房只剩下半个了。要摘牌子关门,老客户们不让,说得留着。日本人走了,它就又开。后来国民党来了,也开,共产党来了,还得开。到了现在,虽然菜不中了,靠着这个名头,还能一年一年地养人。

……

今儿就到这儿吧。我动手是不中了,上课也就是说说这些老话,将来耍啥花活儿那是你自己的事儿,我能跟说的,就是这点儿传统。唉,你这孩子,给我磕啥头呀?别拜我,来来来,拜伊尹吧。这是厨圣,咱厨行的神仙。他还是药神哩。中医熬药是他发明的。我不管别人信不信他——也管不了别人的事——反正我信他。你投到我这儿来了,你也得信。你爷要在,也得让你信。

好了,起来吧。今儿就到这儿吧,就到这儿。我这把老骨头一年半载地散不了,咱们还能说好些回话儿呢。

同类推荐
  • sms舍子花(五)

    sms舍子花(五)

    或许,五楼的高度并不算得上是高。但要夺取一个人的性命,想必是足够了。古贺紫衣站在楼顶的水泥地上,这里的外围只有一圈矮矮的护栏作为安全措施,已如同这栋颇有年岁的楼一样破旧不堪。她没有去看楼下情况会是如何,只是远远的地眺望天空。抱着跳下去的心情来到这里,她也不是第一次了。但若是说把一切都放下了的这种觉悟,那还是她的初次体验。与水素和解之后,她有了一种什么都不再重要,什么都可以放下的想法,在出了房间后,就被这种想法一路指引着来到了楼顶。
  • 空岛

    空岛

    《空岛》,借用余秋雨先生在题记中写到的话说:“我用历史纪实的笔调,写了一部悬疑推理小说。”看似两种相聚甚远的表达,却向我们呈现了恰到好处的融合。
  • 石田衣良作品7:G少年冬天的战争

    石田衣良作品7:G少年冬天的战争

    《G少年冬天的战争》是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七本,包括四个故事:“要汀电话男”、“欺诈师维纳斯”、“连续纵火犯”和“G少年冬天的战争”。这《G少年冬天的战争》延续了石田衣良一贯的风格,曲折的故事和丰富的都市时尚元素,加上冷调暗暖的笔法,可读性极强。《G少年冬天的战争》中的四个故事个个精彩,而且都揭露了重要的社会问题。“要汀电话男”讲了一个因性格缺陷而无法找到工作的年轻人从事电话诈骗的故事;“欺诈师维纳斯”讲的则是一个以美色骗取顾客的美女诈骗犯;“连续纵火犯”讲的则是一个孩子为引起大家的注意而连续纵火的故事;主打的“G少年冬天的战争”是安腾崇的国王地位受到威胁,G少年面临内战……
  • 假面舞会

    假面舞会

    法租界警务处准备将传世国宝《赵城金藏》藏入银行金库,伺机偷运出境;日本特务头子龟井太郎制订“W计划”,组团窃取中国文物,与法租界警务处展开亦人亦鬼的博弈;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文保会专员何许人挑拨离间,浑水摸鱼,谁知戴着多层面具的雷鸣远才是真正的渔翁。
  • 陈汉雄谜案追踪之古宅系列(中国好小说)

    陈汉雄谜案追踪之古宅系列(中国好小说)

    小说以古宅系列案件为故事主线,在侦破该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连串的各类案件,围绕这些案件,侦探人员找到了其中的关联和蛛丝马迹,通过层层追凶,最终并追查到幕后指使,并将其绳之依法。
热门推荐
  • 咏笙

    咏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金粉世家(中)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金粉世家(中)

    小说以北洋军阀内阁总理金铨封建大家族为背景,以金铨之子金燕西与平民女子冷清秋由恋爱、结婚到反目、离异的婚姻为主线,揭露了封建官僚及其妻妾子女空虚、堕落的精神世界和没落腐朽的生活,为豪门贵族描写了一部活生生的兴衰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人快跑他他他黑化了

    大人快跑他他他黑化了

    当失忆小可爱遇上大尾巴狼会如何?新手开坑,物必小心!
  • 天道制霸计划

    天道制霸计划

    真人新书《吾靠作梦当女帝》日更接档求支持~不一样的修炼大世界,强大秩序的人道帝朝,神道、人道、仙道,吾道殊途?失忆萝莉一步步认真修炼向上。成长制霸!天地一沙砾,诸天无止尽,踏上修炼道途,就要做那至高——无上道天!一路坑爹,健康修炼!霸气的人生,从谁都想当我爹开始......又名《至尊路上扑爹无路》《我叫你一声爹,你敢答应么?》~无男主,稍慢热!升级类爽文!坑品良好!已有三百万完结书《未来之元能纪事》请放心入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半神血统

    半神血统

    许久以前,神来到地球,散播下神的血脉。企图将其神力据为己有的人类对神的子嗣展开追捕与屠杀。长达数万年的角逐与对峙……1977年早春,在人类的灭神实验中仅存的,完美继承了神力的人类少女,和从21世纪阴差阳错被神的“巴别塔”——金字塔传送回去的诈欺青年,加入了这场前路不明的末日之战……
  • 少年与你共白头

    少年与你共白头

    相识六年,徐莞莞搞不懂,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告白了n次,次次无疾而终。
  • 悬凶的镜照

    悬凶的镜照

    “这是在我县境内出土的唐代古铜镜。”县文化宫四楼,约四百平方米的展厅,沿中轴线两边精心摆放的玻璃柜内,陈列着这一区域出土的各种文物。这等最为普通的布置虽远远不能与大型博物馆展出的讲究与豪华相比,但在淡淡光晕的映衬下,整个布局显得简约、明快,给人一种风格迥异的感觉。县文管所所长田佳介正在向以省文化厅周厅长为首的特意前来视察参观的宾客介绍展出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