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8100000032

第32章

惠施回到魏国,惠王以为他请到庄周,请去书房说话,惠王说:"爱卿辛苦了,见到你说的那位能人了吗?"

惠施谢恩,坐下,回禀说:"庄周不适于从政。"

惠王说:"为什么?"

惠施说:"大王如果听了他的话,王都不想做了;臣子听了他的话,隐居山野;百姓听了他的话,就难管了。"

惠王不明白,说:"孤不明白爱卿话的意思。"

惠施说:"大王听听他是怎么说人的就明白了。"

惠王说:"爱卿说说看。"

惠施说:"他说,人有多大?和道、天、地一般大;人有多小,和一棵树,一块石头,一粒尘埃那样小。如果人和道、天、地一样大,谁敢碰谁?连老百姓也不能碰了,这国家怎么治?如果人和一棵树一块石头一粒尘埃一样卑微,还有必要勤劳辛苦,还需要国家,需要君王吗?"

惠王听得很认真,惠施继续说:"庄周还说,事情都是两面的,有好就有坏,有大就有小,有长就有短,有福就有祸,有生就有死,反之亦然。照他这样说,国家不可能治好,称雄诸国也不可能,更不要想事业成功了。"

惠王问:"他还说了什么?"

惠施说:"庄周尽是奇谈怪论,还是别说了吧,横竖不请他出山就是了。"

惠王说:"乱世出能人,多听听他们说有什么不好?"

惠施说:"他还说,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先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要老百姓安居乐业,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事也不要做,无为而治。"

惠王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惠施说:"什么都不要做,老百姓就安居乐业了,胡说八道。"

惠王摆摆手,说:"不是爱卿所说的那样。眼下哪个国家不是想壮大自己,吞掉小国,最后称霸天下?这样,必定攻伐不断。给百姓造成的最大灾难就是打仗,百姓能安居乐业吗?庄周的话是对的。但是,我不伐人,人必伐我,所以,庄周的主张虽好,却无法实施。"

惠施告辞出书房。惠王再三思索庄周的话,到后来就觉得好笑了,说:"庄周啊,你和当年孔丘周游列国,宣传他'克己复礼',中庸之道有什么不同?那时,大乱之势已成,谁听你那一套?蠢!"跟着,传张仪进见。

张仪从鬼谷子那里学了一套纵横术和兵法,回到魏国,求见惠王。惠王知道鬼谷子厉害,只恨没法请他出山。听说张仪跟鬼谷子学了几年,想问问张仪到底学到了什么本事。在众弟子中,鬼谷子最不喜欢庞涓,最喜欢的是孙膑。张仪聪明,却不甚用功;苏秦用功,却不甚聪明。在鬼谷子心目中,二人只能算中上等。不过,张仪离开的时候,鬼谷子还是写了一封信,向惠王举荐张仪说:"此人心机灵动,使用得当,定大有作为。"

惠王看了鬼谷子的举荐信,不说可,也不说不可。原因是惠施举荐了庄周,要用谁,要见了庄周才能定夺。惠王虽然没能亲自见到庄周,但听了惠施介绍,舍庄周而取张仪已成定局。

张仪将先生的举荐信呈给惠王,却没了下文,直想扇自己耳刮子,骂自己是蠢货。若果举荐信还在手里,他完全可以到别的国家去碰运气。张仪在家里苦等了一个月,忽然传他进宫,心想一定是好事。果不然,张仪赶到,一进书房,惠王赐过坐,说:"你在鬼谷子先生那里学了不少本事,说说你的治国良方吧。"

实际上,惠王拖了一个多月才召见,是老天帮助了张仪,他可以用这一个月好好想想自己的治国方略,以至细到陈述言辞,他都好好地捉摸了,且熟记于心。见惠王问,回答得井井有条,而且天衣无缝,惠王很认真地听完,说:"你还有话要说吗?"

张仪不卑不亢,欠身回答说:"没啦。"

惠王说:"且退。"

张仪心想:"第一次见惠王,收了先生的信,什么也没说;第二次满怀希望而来,一句'且退'就打发了?"但他不能有任何不快,又只好告辞回家,耐心等待。

张仪并不知道,惠王还要认真地听听惠施关于强国称霸良方。惠施已跟惠王几年了,人倒是很稳,却缺乏好主意。若张仪比他有用,当重用张仪。惠王打定主意,传惠施进见。惠王习惯在书房里接见下属、宾朋,惠施进见,依然安排在书房里。惠王问惠施说:"当今群雄并立,狼烟四起,如何才能一统天下?"

惠施虽然佩服惠王礼贤下士,却也以为不是那类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加上自己生怕把事情弄坏,吃罪不起,讲求稳妥,又受到庄周说法的影响,想一阵,还是说:"魏国有今日,实属不易,臣以为眼前还不宜兴师动众,开疆拓土,只宜修政治,强国力,观时变,伺机而动。"

惠王听了,心想:"你怎么还是老一套?"问,"依你所说,魏国什么时候才能有所作为?"

惠施说:"以魏国实力而言,西不及秦,东不及齐,南不及楚;小国势力虽不及魏,但如果一旦出兵交战,秦极易乘虚而入,那时,就来不及应付了。"

惠施说罢,惠王问还有什么高见,惠施说:"臣这些话听着不入耳,却是忠言,望君王三思。"

惠王反复比较张仪和惠施的主张,想了好几天,最终,张仪的一句话提醒了他,迫使惠王拿定主意。那天,惠王问张仪说:"足下还有何高见?"

张仪想了想,说:"小生的主张虽有险着,但一旦成功,魏不仅无忧,成霸主无疑。正如两者对弈,求稳者虽然不易败北,要赢则更难。秦用卫鞅,大兴改革,是一险着;先王用吴起,最初也是怨声载道,做下来了,魏才有今日......"想一想,张仪补了一句,"奇险奇险,有险才有奇,自古如此。"

此时,惠王拿定主意,说:"好,有险才有奇,这险,本王涉定了!"

就是这一天,惠王下旨,召张仪入宫,择吉日拜为上卿。至此,惠王日益疏远惠施,惠施觉得事已至此,再在魏国待下去没有意思,萌生离魏的想法。一日进宫,惠施跪拜,惠王神色冷淡,惠施下了走的决心,说:"微臣受王恩多年,无能回报,无颜再无功受禄,请大王再受微臣一拜,就此告辞。"

惠王这才回头看他,说:"爱卿将欲何往?"

惠施说:"回禀大王,尚未打定主意。"

惠王觉得惠施还是个人才,走了可惜,转个弯,说:"如爱卿一时找不到如意去处,亦可暂留;有高就再去不迟。"

惠施说:"微臣去意已决,就此告辞。"惠施说罢,再拜。

惠施出宫,长叹一声,说:"张仪一毛桃小子,就要想纵横天下,魏危险了。"

张仪做了上卿,想想自己还是年轻了些,对别国情况了解不够,缺乏治国经验,最要命的是缺乏做将帅的本事。他很后悔没有好好跟鬼谷子讨教这方面学问,但已经太晚。惠王三天两头垂询称霸良策,他必须尽快拿出好主意来。惠王第一次询问,张仪回答说:"微臣已向大王禀报过强国大计,请容臣再细想一番。"惠王第二次询问,张仪回答说:"再推敲推敲,便可实施。"

嘴上这么说,张仪心里却无十分把握。一日,张仪在家里闷坐,担心如果再想不出开疆扩土的好主意,惠王降罪无疑。这时,舍人来报,说:"有人求见大人。"

张仪心里不痛快,说:"你问问他是什么人?"

舍人说:"小人问过了,他说是大人的师兄。"

张仪想:"他一生只投鬼谷子门下为徒,只有庞涓比他年长,来找他的,必定是他。"

在鬼谷子身边,庞涓专门研习兵法,先生多次赞扬他有悟性,将来必有大用,只是提醒他不可狂妄自大,恣意胡为,须事事谨慎,多想别人,少想自己。张仪以为眼下正需要像庞涓这类敢作敢为的人,很高兴地出门迎接。

庞涓进入惠王赐予张仪的府第,见气派的楼宇,阔绰的厅堂,欣羡不已。张仪请庞涓随意坐下,佣人送过茶,张仪说:"师兄来此何意?"

庞涓说:"师弟已高就,来看看是否还有愚兄容身之地?"

张仪听了高兴,说:"小弟跟先生主攻纵横谋略,却少知兵法,师兄来,就文武齐全了。小弟在惠王跟前举荐师兄,必定重用。"

庞涓从小有志习兵法,聪明,颇为自诩。庞涓离开鬼谷子,发誓非贤明有为君主不事,可是,在家等了又等,幸运之星始终没有照耀他。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同门师弟张仪在魏国拜为上卿,连忙寻来。打算在魏国展展身手,重用就干下去;不重用,再寻别的君主。听张仪这么说,很动心,当即求见惠王。

惠王依然在书房接见张议和庞涓。张仪举荐说:"先生弟子四人,微臣和苏秦习纵横术,庞涓、孙膑习兵法,皆得先生真传。今张仪为文臣,庞涓可为武将,辅佐吾王,四邻小国,不战自降。"

惠王见庞涓英武非凡,喜出望外,说:"本王要的不是一介武夫,而是能指挥千军万马,百战不殆的将帅,本王想听听足下高见。"

见惠王之前,张仪就和庞涓商议过霸主之策,庞涓心里有数了,这阵他回禀说:"大王,宋、鲁、卫、郑都是临近小国,小生以为第一步要逐个收降,壮了国威,再征齐、楚。收了齐楚,攻下西秦,指日可待。"

惠王问张仪说:"庞先生所言,爱卿以为如何?"

张仪以为基本可行,但过分自信,万一走不到那一步,无法在惠王跟前交代,说:"微臣以为,收降四邻小国是必须的,但以不用兵为上策。或连横,或合众,灵活使用;如要连横,连谁;如须合众,合哪些国家,一起对付谁,须得仔细商议。"

惠王高兴地站起来,说:"本王两次问张爱卿,爱卿都没给本王说个准话,原来是等待天赐良将。本王文有张仪,武有庞涓,天下无敌啦!"

同类推荐
  • 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汉武帝刘彻去世后把辅佐昭帝的重任托付给了霍光。霍光成了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兼大将军。朝廷要事他必一一过目,甚至可以做决定。他成了让皇帝又倚重又胆寒的股肱大臣。昭帝宾天,他亲手立了新帝又废了新帝,为什么帝王的立废他可以板上钉钉。霍光用一辈子的时间修行为官的道行,你所谓的计谋、心机在他那里都是雕虫小技,官场的那些猫腻儿都是他玩儿剩下的。让霍光教你升得快、坐得稳的官场之道!
  • 绮罗香(小说)

    绮罗香(小说)

    几乎是在一秒之间,路远达就给自己做了一个选择。这个选择让他抱住了深藏起来的内在。他抱住了一个隐秘华贵而崇高洁净的路远达。记得有一回约会青青,他想通过抱抱她而去抱住另一个自己,但那时他不能定义那是怎样的自己,现在,此刻,他找到那个自己了。他藏得那么深,没有人见过他,路远达自己也没见过。唯有一个叫林青青的女人,把他呼唤出来了。
  • 不只是案件

    不只是案件

    9月10日晚上8点过后,刚刚下班的林茂就接到了柳娜打来的手机,约他11点在老地方见。柳娜是“白鹗影视道具租赁公司”老板的妻子,比老板小32岁,人长得很漂亮。23岁的林茂是“白鹗影视道具租赁公司”的一名普通保安,身材魁梧,长相英俊,外地人,当过两年侦察兵,嘴甜且会些拳脚。此时的柳娜,正在“时尚美容中心”做保健。她的老公9月7日到外地出差了,得一个星期后才能回来。柳娜居住的“碧水人家”小区,原是槐花村的耕地。现在的槐花村和大片的耕地早已消失,只剩下旧村址北边一片杂乱的小树林还未被开发,自打柳娜与林茂相处后,这片小树林就成了两个人经常约会的地方。
  • 直到寂寞碎落成海

    直到寂寞碎落成海

    爱情这种东西带着艳丽的毒,林蔻生中了毒,邵城昔染了剧毒,楚南远时常毒瘾发作。有生之年,无人幸免。
  • 弑魇

    弑魇

    一个想要摆脱父亲控制的儿子,隐藏幕后,利用催眠术让父亲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却不知道,他的女儿也在背后悄悄地盯着他,等待让他毁灭的那一刻……
热门推荐
  • 夫君别摸我爪

    夫君别摸我爪

    女主在妖族乃是数一数二的高手!与青梅竹马的男主惹出欢喜冤家系列搞笑的事情。日久生情,好不容易在一起的他们又经历一场波折而分离!转世的他们能否再相遇?若相遇了还会认识对方吗?这背后又有什么阴谋?
  • 古龙经典:三少爷的剑

    古龙经典:三少爷的剑

    《三少爷的剑》中登场的经典人物:谢晓峰、燕十三、小弟、没用的阿吉、慕容秋荻、铁开诚。不管你想做“天下神剑”谢晓峰,还是隐姓埋名,化身“没用的阿吉”,你都离不开江湖。一个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究竟要做个什么样的人,通常都是由他自己决定。
  • 上海帮会

    上海帮会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盘踞着两大江湖帮会——控制法租界的青帮和势力范围在英美公共租界的天晟帮。沦为汉奸的青帮大佬张啸林为了帮助日本人渗透公租界,将天晟帮会长皇甫天谋杀。皇甫天的女儿王伊丽本来对父亲积怨殊深,得知真情后毅然加入复仇行动。由于内奸出卖,复仇行动失败,王伊丽被新四军情报人员救往根据地并在那里成长为自觉的民族主义战士。被推举为天晟帮新会长之后,王伊丽高举抗日大旗,引起日寇极端仇视,利用内奸将她诱捕。
  • 网王之暖雨融冰

    网王之暖雨融冰

    知道自己父母不要妹妹以后,毅然决然地带着小一岁的妹妹离家出走。只要妹妹还在,苦一点没有什么的~不过,之后的那个家伙,趁他不在将他家小白菜给拱了?!!他辛辛苦苦养大的小白菜就这么被拱了?!但是……一切还是以妹妹为主(简介无能,男主前期基本不出场,到后期才潜水完毕~喜欢四个部长的都可以来看看啊~)
  • 教女遗规

    教女遗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世玄幻人生

    异世玄幻人生

    这是一个绚烂多彩的魔法世界,当然了,里面还有一些奇特的武技,本书男主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这个世界里奇遇连连,惊险不断,历经了千辛万险,最后成就了他们玄幻的一生。
  • 柔牙(下)

    柔牙(下)

    发现自己依旧停留在昏暗的黑石洞中,兰波遮住刺眼的神光向所罗门转过头去,却看见这个一无是处的家伙正带着不可捉摸的微笑看着自己,胸口突然小小地痛了起来,就像被温柔的獠牙轻轻咬啮着。就在这一刻,蔷薇色的朝霞突然照亮了山巅的青空,这亘古不变的笼罩于龙之大地上的辉煌曙色,仿佛向异国的青年们庄严地宣告着,那个原以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长夜,已经湮灭于不可抗拒的光明之中。
  • 我可能有点秀

    我可能有点秀

    石闲鱼穿越而来,丹田已被老丈人废除了,还好他有天秀系统,收徒就能变强。但收徒的标准,只收被废除丹田之人为徒。系统给他一年的时间,叫他收齐五十名被废除的天才为徒!石闲鱼:“嗯,你是个天才,但丹田还在,抱歉,我不能收你为徒。”少年郎听到这话,直接把自废丹田,看着石闲鱼:“这下可以了吗!”石闲鱼:“呃…可以。”这是一个师傅拯救(忽悠)徒弟的故事……石闲鱼:我有一个小目标,就是把武道世界改成秀道世界……
  •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艺术教学有很强的互动性。一个角色的塑造、一首歌曲的演绎、一幅作品的构图、一个画面的捕捉等,往往都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经过十年的摸爬滚打,有过踌躇,有过烦恼。更有过欢乐,有过向往。学院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本书所收文章便是教师们朴实无华的肺腑之言,是建院十年教学工作最生动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