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07500000199

第199章 (下)张鲁难决汉中途

苏固看着议事厅中的一众文武,心中有些生气,他气这些人的无能,气这些人的懦弱,因为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正在劝他投降。

十几天前,探子来报,北方的定远军竟然在用妖术炸山,汉中地区一直流传着天师道,在天师道的法术中也有可以爆炸的,因而苏固认为这一定是道士们在作怪。

苏固这样想也是有原因的,毕竟李宣起家时依靠的正是道家,只是随着李宣势力的不断壮大,他在有意识的控制着道家势力的膨胀,到得现在,渐渐成了道家依靠李宣。

如果按照苏固的推断,那么道家施法为李宣开山平路也不是不可能。

“太守大人,一定要尽快想到一个破除定远军妖术的办法,否则等子午谷被修整成为一条可以让骑兵通过的谷道,那时,恐怕定远军随时可以出子午谷攻击汉中啊!”苏固麾下谋士杨松劝道。

苏固问道:“不知何人可破这妖法啊?!”

杨松回道:“鬼道第三代传人,系师张鲁,五斗米道创始人张修,此二人定然有办法破解!”

说到这二人,咱们得先来介绍一下鬼道和五斗米道。鬼道的创始人是张鲁的祖父张道陵,后人也称其为张天师。张道陵祖籍江苏丰县,相传为张良后人。东汉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少年时就精通《道德经》,曾经在太学学习。汉明帝时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后来隐居北邙山,学习长生之道,朝廷征为博士,但是称病不去。汉和帝时又征为太傅,三诏不就。汉顺帝时在鹤鸣山创建天师道,自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造道书二十四篇。汉桓帝时在青城山逝世,时年一百二十三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第二代天师(称嗣师)时张道陵的儿子张衡,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袭教。其妻卢氏美貌异常,在张衡死后曾经主持过一段时间鬼道事务,直到张鲁成年之后,将教中一应事务交给了张鲁。

刘焉入主益州后,大肆打压鬼道,捕杀鬼道教徒,张鲁的母亲卢氏常常被刘焉在家中做法式,因为张鲁的母亲修习鬼道成仙,因而虽是四十多岁的妇人,样貌却是与二十岁无异,刘焉觊觎卢氏的美貌便将她扣留,并养在了府宅之中。

张鲁虽然对此恨之入骨,可是因为没有什么实力,所以一直只能隐忍不发。

后来刘焉给张鲁封了个督义司马,算是对张鲁的补偿。不过他给张鲁这个算是彻彻底底的虚职,根本没有什么权利,即使是这样,此次苏固请派张鲁北上汉中时,刘焉还是将张鲁的幼弟张微接入了府中,名为方便照顾张微,实际是抓了个人质放在身边,防止张鲁有什么不轨的行为。

再说这五斗米道,是由张修创建的,当时创教之时,正是属于百姓困苦之时,张修便扬言入教之人只需交纳五斗米便可,渐渐的便被人们传为五斗米道,而张修也被人们称为五斗米师。当年黄巾起义的时候,张修便在巴郡率领五斗米道众起义,只是后来被益州官兵镇压,起义失败,之后刘焉入主益州后,将张修封为别部司马,让他去管理巴郡。

苏固问道:“这张修、张鲁身在何处啊?”

杨松道:“张修为益州别部司马,张鲁为益州督义司马!”

苏固想了想道:“速速派人传书州牧大人,请大人派遣此二人速来此地助我!”

杨松之弟杨柏忙起身领命。

半个月之后,张修张鲁被刘焉派遣,到汉中去帮助苏固破解定远军妖法。

从益州到汉中的官道上,几十匹健马向前疾驰,渐渐地他们慢了下来,到最后在官道旁的一片密林中停下来休整。

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俊美男子面色阴郁望着渐渐黑下来的天色,而另一个满脸大胡子的汉子则一边吃着随身带着的大饼,一边喝着冷水,看到那俊美男子望着天发呆,便问道:“公祺,想什么呢?还不快些吃点食物,早点休息,明日咱们就得赶到汉中。”

这被称为公祺的男子,正是张鲁,而满脸胡子的男子则是张修。

张鲁回头看了看张修,淡淡地道:“米师,此去汉中我等确定要与那李宣为敌吗?”

张修哈哈一笑,道:“公祺这话是什么意思啊?我们是大汉的臣子,而那李宣则是弑君篡汉之人,难道我们还能和这样的人虚与委蛇吗?”

张鲁没有再说话,这几年,他想了很多,大汉的情况他也渐渐看清楚了,可以说此时的大汉便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已经药石无用了,可是大汉完了,总不能让万千百姓陪着他们一起去死吧,当年张修响应张角起事,他本以为张修是一个可以看清现实心系百姓之人,可是这几年相处之下,他发现此人并无大志,当年也不过是看着别人造反,想着也许可以趁机捞些好处,或者可以在益州之地自立为王,逍遥一世,后来失败了,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是张鲁不同,他从前只是觉得百姓太苦了,他想要为百姓做些事,所以他传到多是出于善心,然而直到自己的母亲被刘焉无耻的占有之后,张鲁开始认识到一个大汉的无药可救已经黑暗龌龊,他想要推翻这个让他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国家,可是他没有这个能力。

李宣这个人是最早出现在他的念头里的人,此人的做法、此人的人品,张鲁都是很欣赏的,本想着找个机会救出母亲之后,便带着母亲投奔李宣,不想命运与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让他去对付李宣。

这让张鲁非常为难,不去对付李宣,自己的母亲还在刘焉的手中,此时更是又加了个弟弟,对付李宣,今后找到机会救出母亲后,自己还如何去投靠李宣。

张鲁曾试图在其他诸侯中选择一个,将来好投靠过去,可是想来想去,却是一个也没有相中,这才更加苦恼。

今日,他抱着最后的希望,与张修进行一番商量,或许他能有什么办法,可是几句之后,他便不想再说了,因为这个看似光明磊落、豪气干云的张修,其实只是个,没有什么头脑,只是凭借一个蛮力东奔西跑的人。

张鲁冲着张修抱了抱拳,道:“在下身体不适,先到那边去休息了。”

说罢,不等张修答话,便离开了。

张修心中不悦,这张鲁官职比自己小,而且自己的可是实权,与张鲁那个督义司马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可是这张鲁对他却是冷冷淡淡,毫无敬意,如果此次不是朝廷有令,让他二人同去,他估计早自行离开了。

再说张鲁回到自己的人马驻扎的位置,拉出一块厚布,盖在了身上,便准备休息,一个人员走了过来,即使在昏暗的光线下,依旧可以看到那身火红的裙子。张鲁定睛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妹妹张玉兰。

这张玉兰因为从小跟谁张鲁的母亲卢氏,气质高雅而且温婉恬静,在加上容颜更甚其母,美得难以形容,一直以来都深得这几位哥哥的喜欢,此次张鲁北上汉中,张玉兰只是冲着哥哥小小地一个撒娇,张鲁便立刻摇旗投降,巴巴地将张玉兰带在了身边。

其实张玉兰不知道,张鲁可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撒娇,主要还是因为弟弟张微被刘焉关起来的事情,这说明刘焉也不太信任他,万一有一天,自己不在身边,那刘焉寻个由头,将张玉兰欺凌了,那他张鲁可就是真的能后悔死,在张鲁看来,只有自己的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张鲁见张玉兰到来,而且似乎有事找他,便揉了揉额头,问道:“玉兰来找为兄,什么事啊?!”

张玉兰乖巧地蹲在张鲁的身边,低低地问道:“此次北上是否要与定远军开战?!”

张鲁移开目光,看向那无边无际的黑暗,叹了口气道:“为兄只希望那样的事情不会发生!”

张玉兰眉头紧皱道:“兄长不是说过有意……?”

张玉兰没有说下去,毕竟隔墙有耳啊。

只听张鲁道:“天意弄人啊!哎!……”

张玉兰皱眉道:“不如趁此机会,咱们投了定远军如何?!”

张鲁摇了摇头道:“不可啊……!母亲和微弟还在刘焉的手中,咱们一旦投靠了那边,估计人质会立刻被处死,到时候,咱们就追悔莫及了!”

张玉兰也长叹一声,兄长的心思,她是知道的,投靠李宣几乎是张鲁一展抱负,救百姓与水火的唯一一条路,可是此次时间不等人,摆在张鲁面前的这一正一反两条路,让他都必须要舍弃很多,“代价太大了啊?”

张玉兰看着郁郁寡欢的张鲁,眼眶不禁红了,而且其中也已经蕴满了泪水。

张玉兰伸手从自己的袖子里拿出一个布袋,递给了张鲁,然后看着张鲁道:“这是母亲给你的,当日母亲在去刘焉那之前,将这个交给了我,说是到无法抉择之时交给你!”

张鲁从布袋里抽出一封书信,展开来一看,一脸震惊。

究竟卢氏在信中对张鲁说了什么,咱们下回再说。

同类推荐
  • 从部落到帝国

    从部落到帝国

    陇山之西,文明与野蛮并存;关中平原,演绎部落到帝国的蜕变:现代人秦超穿越到了西周末年,成为了在战斗中失踪的秦庄公之子嬴姓秦氏超。且看嬴(秦)超如何发奋图强,利用自己的知识,推动历史,强大秦国,提前完成大一统,将奴隶制的部落,变成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成为大秦始皇帝。PS:部分英雄故事与关系纯属虚构,请勿与正史对号入座。
  • 大元王朝3

    大元王朝3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唐朝大首富

    唐朝大首富

    好不容易成了大唐的首富,结果沦为李二陛下的钱袋子,陛下,为什么你打仗要我出钱?哦,你要把公主嫁给我,谁呀?高阳。……陛下,你这样公私不分,是不对滴!我要弹劾你!!!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变法悲歌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变法悲歌

    综观新事物发展的历史,新旧斗争的形式多种多样。《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变法悲歌》把那些历史转折时期以及王朝危难时期的新旧斗争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们去认识它、回味它。《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变法悲歌》在惊涛骇浪的历史沉浮中,每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它总要受到旧势力的强大阻拦,正因为此,新事物总是不断受到波折、创伤乃至暂时消亡。但是,它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却生生不息,它对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无可辩驳,它给人们留下的财富更是十分丰厚的。新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而新事物最终要战胜旧事物,历史就是这样迂回曲折地向前发展着。本书由赵东艳编著。
  • 天下之韪

    天下之韪

    什么?大梁要亡?与我何干!!我就是一个江湖上的无名小卒!你干嘛,唉唉,别拉我呀,在这样我要动手了哈!乱世游侠,诸子百家,风云再起,时代的终焉。
热门推荐
  • 忘川驿栈

    忘川驿栈

    这世上总有些人是被上天所遗漏眷顾的人他们默默卑微的活着或死去,可死后他们忘不了从前的怨恨,遗憾,舍不掉过去的牵挂,放不下不甘。于是,三生石前驻足不前,奈何桥畔难饮孟婆汤,他们既无法放下过去,也无法迎接未来,不愿忘记前生转世投胎,就只能转身跳进那深不见底众鬼哀嚎的忘川河,受尽万千苦楚,只为等待那虚无缥缈的一次了去心愿的机会。
  •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烦死了”这三个字你一定说过,甚至已经成为一句口头禅,时时将它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脱口而出。烦恼已经成为影响都市人健康的心理问题之一,如果无法驱走它,它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将烦恼、忧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消除是非常重要的。快乐是驱赶烦恼的最好方法,但一些人不懂快乐,总被坏情绪占了上风,或是错误地将逃避、麻醉当成了快乐。快乐是选择,是人的行为习惯,也是自我调节的能力。寻找快乐、养成快乐的习惯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载人航天器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载人航天器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载人航天器是绕地球轨道或外层空间按受控飞行路线运行的载人的飞行器。载人航天器家族中有三个成员: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人类就是乘坐它们飞出地球,摘星揽月的。刘芳主编的《载人航天器的故事》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载人航天器的故事》内容涉及太空世界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很多事情我们虽然习以为常,但并不了解其真相,我们需要用一些理论来揭示事物运行的逻辑规律,推演命运发展的因果关系。我们更需要用一些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工作更加顺利。
  • 意恐迟迟归

    意恐迟迟归

    铭诺硕士毕业后留校帮导师做项目,却接到了前男友苏晨的电话,在电话中,苏晨告诉铭诺,愿意与她重新开始,于是铭诺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南方。可是苏晨却下落不明。在回来的飞机上,她遇到了中学时候的学弟肖屹,在他身上她看到了自己遗失的关于青春的一些印记。生活中闺蜜初霁也给了她温暖的照应。后来铭诺在一间琴行教小孩拉小提琴,期间认识了依朵的父亲林子岳,在一天天的接触中,林子岳慢慢喜欢上了铭诺,可是林子岳却有一段晦涩的过去,关于他的哥哥林子川,也关于他自杀的妻子潘芷君。相互了解后,铭诺包容了林子岳的过去,答应了他的求婚,可是苏晨却回来了,与他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像极了苏晨妹妹苏琳的女子——颜希。
  • 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

    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

    20世纪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来说,是开端的世纪,是转型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也是收获的世纪。 中国近代史研究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中国历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传统中国历史学中分离出来,在3040年代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服务的、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倾向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占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逐占了主导地位。
  • 佛说萨罗国经

    佛说萨罗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你忙,我忙,他忙。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身心疲惫,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
  • 许之任之

    许之任之

    “我想我永远都不想再见到你了。”曾经与你相守,如今我却再不想见到你了。但你反而更加频繁地出现在我面前是怎么回事(摔)谢笕(穿越)×未凝星(重生)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