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200000014

第14章 中古汉语"为"字判断句 (4)

(81)留疏与家,令事事亦如此,是为依师教也。(《周氏冥通记》卷一)

(82)孰为良吏?(《论衡·自纪》)

(83)谁为胜者?(《修行本起经》卷上,3/465c)

数词或数词短语也可以作"为"字句主语。如:

(84)然,助帝王治,大凡有十法,一为元气治,二为自然治,三为道治,四为德治,五为仁治,六为义治,七为礼治,八为文治,九为法治,十为武治。(《太平经》卷67/103)

(85)求盗者,旧时亭有两卒,其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史记·高祖本纪》裴骃集解引应邵注)

例(84)是序数词充当主语,表示列举,这里序数词隐括名词中心语"法",具有称代作用。例(85)是基数词充当主语,两个"为"字句中前一句是指示代词"其"与数词"一"结合成数词短语"其一"作主语,后一句是基数词"一"单用作主语,不过只能理解成"其一"或"其一卒",也就是说它不是计数,而是表示称代,具有体词性。充当"为"字句主语的数词一般来说是体词性的。

"者"字短语、"所"字短语、"之"字短语也可以充当"为"字句的主语,依次各举2例:

(86)造作之者为谁?(《论衡·谢短》)

(87)此三者,为天地中和阴阳行方。(《太平经》卷50/71)

(88)康帝登阼,会群臣,谓何曰:"朕今所以承大业,为谁之议?"(《世说新语·方正》)

(89)尊者所告,实为甚善。(《贤愚经》卷四,4/374c)

(90)孟子之言情性,未为实也。(《论衡·本性》)

(91)然则孟子之诘彭更也,未为尽之也。(《论衡·刺孟》)

以上是体词性主语,谓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为"字判断句的主语,充当主语的谓词性成分主要有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依次各举2例:

(92)不助君子周穷救急,为天地之间大不仁人。(《太平经》卷67/103)

(93)受盛为苦。(《中本起经》卷上,4/148c)

(94)明为三明。(《太平经》卷53/79)

(95)有九女人来,齐著青衣、绛绿衣,下紫为腰带。(《周氏冥通记》卷三)

(96)殷答曰:"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孔丘居司寇之任,未为不仁。"(《世说新语·文学》)

(97)世尊默然,已为许可。(《贤愚经》卷九,4/409c)

谓词性成分作"为"字句主语一般不是指代具体的动作行为或者性质状态,往往指示一种抽象行为或者是指代发出动作、具有某种属性的主体。比如例(92)判断对象不是直接的"不助君子周穷救急"这一动作行为本身,而是具有这一行为的人。例(95)判断对象在语义上也不是"紫"作为形容词表示色彩的属性,而是指称"紫色之物"。

在中古"为"字判断句主语的构成上体词性成分占有优势,六部文献中只有《周氏冥通记》谓词性成分所占比重超过了体词性成分,其余五书体词性成分所占比重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远远高于谓词性成分。从历时角度看,由前期到后期三类文献发展趋势都是体词性成分所占比重下降,谓词性成分所占比重上升,其中道教文献变化幅度最大。

2.谓语的构成

典型"为"字判断句的谓语是体词性的,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名词及名词短语。如:

(98)无君子小人,并为鱼肉。(《论衡·祸虚》)

(99)此应为最上善之人也。(《太平经》卷47/63)

(100)此为何人?(《修行本起经》卷上,3/465b)

(101)钟、郝为娣姒,雅相亲重。(《世说新语·贤媛》)

(102)世为胄族,江左有闻。(《周氏冥通记》卷一)

(103)兄为明人。(《贤愚经》卷五,4/382b)

(104)刘绦、缓、绥,兄弟并为名器。(《颜氏家训·风操》)

代词也可以充当"为"字句谓语。如:

(105)此人为谁,何一悲楚?(《太平经》卷111/181)

(106)太子问曰:"此为何等?"(《修行本起经》卷下,3/466c)

(107)新兴谓荣曰:"古老相传,凡闻此声皆至公辅。吾今年已衰暮,当为汝耳,汝其勉之。"(《魏书·尔朱荣传》)

例(105)、(106)是疑问代词作谓语,例(107)是人称代词作谓语。疑问代词经常充当"为"字句谓语,人称代词很少作"为"字句谓语,指示代词基本不作"为"字句谓语。

数词有时充当"为"字句谓语。如:

(108)七宝导从。何等为七?(《修行本起经》卷上,3/462c)

(109)若今世尊赐我三愿,我乃堪任为佛侍者。何谓为三?(《贤愚经》卷八,4/404c)

以上两例都是基数词充当谓语,例(108)的"七"实际称代"七宝",例(109)的"三"实际称代"三愿",因此我们把这里的基数词谓语看做是体词性的。

序数词经常充当无系词句的谓语表示列举,"为"字句表示列举时一般是把序数词放在句首作主语,因此序数词极少作"为"字句的谓语上古汉语中有个别序数词充当"为"字句谓语的用例,如: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自王已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日上其中,食日为二,旦日为三。(《左传·昭公五年》)上例中作谓语的"二"、"三"意指第二位、第三位。另外,发现1例序数词作谓语表示列举的:剂貌辨见,宣王曰:"子静郭君之所听爱也?"剂貌辨答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方为太子之时......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也。至于薛......又不肯听辨,此为二也。"(《吕氏春秋·知士》)。

"者"字短语、"所"字短语也可以充当"为"字句谓语。如:

(110)孰为富者?(《论衡·自纪》)

(111)谁为胜者?(《贤愚经》卷一,4/354c)

(112)是为善行所致也。(《太平经》卷114/194)

例(110)、(111)是"者"字短语作谓语,例(112)是"所"字短语作谓语。"为"字句谓语构成上,"所"字短语远远少于"者"字短语,个中原因可能是语言中存在被动式"......为......所V",被动式较高的使用频率,带来人们认知上较广的认可度,以至于"......为......所V"难以进入判断句。

与无系词句不同,"之"字短语一般不作"为"字句谓语。

以上主要是体词性谓语,谓词性成分也可以作"为"字判断句的谓语。作"为"字句谓语的谓词性成分主要有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依次各举2例:

(113)有知不言如听,是为无自进之心也。(《太平经》卷111/183)

(114)佛告之曰:"于圣法中,是为始生。"(《贤愚经》卷十一,4/424b)

(115)孰者为大?(《论衡·自纪》)

(116)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贤愚经》卷十,4/418c)

(117)其行中屋之时,正在坐人之上,是为屋上之人与屋下坐人相去三丈矣。(《论衡·说日》)

(118)是为如来始于波罗奈国以无上法轮转未转者。(《中本起经》卷上,4/149a)

谓词谓语"为"字句相对于体词谓语句来说是非典型的判断句,处于判断句范畴的边缘,因此动词作谓语的判断句近乎叙述句,形容词作谓语的判断句近乎描写句本书"为"字判断句标准放得稍宽,还出于考察"为"字作系词使用情况的目的。

中古时期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都可以充当"为"字判断句的谓语,体词性成分中名词及其短语占了绝大多数,谓词性成分中数量最多的是形容词及其短语,其次是动词及其短语。从历时角度看,从前期到后期基本的发展趋势是体词性成分所占比重下降,谓词性成分所占比重上升。三类文献中道教文献变化幅度最大,佛教文献其次,世俗文献变化幅度最小。道教文献变化较大主要是《周氏冥通记》异于同期其他文献,相对其他文献其体词性成分所占比重与谓词性成分所占比重似乎作了对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于《周氏冥通记》主要记述通神感灵之事,是陶弘景假托周子良而作,在行文中陶作了很多注释,这些注释语句多用谓词谓语句,因此造成了《周氏冥通记》谓词性谓语比重偏高,体词性谓语比重偏低。从整体上看中古"为"字判断句谓语成分的变化趋势还是"体降谓升",这与主语成分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3."为"字的修饰成分

中古"为"字判断句中系词的修饰成分主要是副词,在我们穷尽调查的六部专书中,修饰副词共出现29个,即:俱、尚、并、皆、乃、犹、最、则、常、诚、共、未、不、固、终、亦、正、复、纯、非、本、已、实、少、既、方、甚、良、独,依次各举1例:

(119)麒麟,野兽也;桑谷,野草也,俱为野物,兽、草何别?(《论衡·异虚》)

(120)此尚为近,未足以言之。(《论衡·异虚》)

(121)贫人富人,并为宾客,受赐于主人。(《论衡·量知》)

(122)自君山以来,皆为鸿眇之才,故有嘉令之文。(《论衡·超奇》)

(123)仲子如蚓,乃为廉洁耳。(《论衡·刺孟》)

(124)虽载入宫,犹为守者。(《论衡·刺孟》)

(125)天地之性,人最为贵。(《论衡·无形》)

(126)功无大小,德无多少,人须仰恃赖之者,则为美矣。(《论衡·感类》)

(127)使东井在极旁侧,得无夜常为昼乎?(《论衡·说日》)

(128)事定于法,诚为明矣。(《论衡·程材》)

(129)俱为一体,共为一身,或善或恶,所讳不均,俗人浅知,不能实也。(《论衡·讥日》)

(130)夫孙卿之言,未为得实。(《论衡·本性》)

(131)如以自为光武有圣德而来,是则为圣王始生之瑞,不为太平应也。(《论衡·讲瑞》)

(132)玉少石多,多者不为珍;龙少鱼众,少者固为神。(《论衡·自纪》)

(133)宗祖无淑懿之基,文墨无篇籍之遗,虽著鸿丽之论,无所禀阶,终不为高。(《论衡·自纪》)

(134)故东方亦为王者之先也。(《太平经》卷69/105)

(135)南方为章,故正为文章也。(《太平经》卷69/105)

(136)脱误不实复为欺,则复为天怨地咎,国家之大贼也。(《太平经》卷91/132)

(137)天者纯为道,地者纯为德。(《太平经》卷96/153)

(138)用口妄语,不能忍非,即凶乱危亡之人也,非为道也。(《太平经》卷98/157)

(139)宿命无数劫时,本为凡人。(《修行本起经》卷上,3/461b)

(140)敦谓瞻曰:"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亦太蚤。"(《世说新语·言语》)

(141)会稽贺生,体识清远,言行以礼。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秀。(《世说新语·言语》)

(142)瞻曰:"方于将军,少为太蚤;比之甘罗,已为太老。"(《世说新语·言语》)

(143)世彦识器理政,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杨侯淮之子。(《世说新语·赏誉》)

(144)按,此前华阳中唯丞帅及童来,而二君都未降,今此隐告,方为其始也。(《周氏冥通记》卷二)

(145)见尔名已度上东华青简,甚为庆。(《周氏冥通记》卷三)

(146)今得相见,良亦为欣。(《周氏冥通记》卷三)

(147)如来世尊,独为彼师,非我师耶?(《贤愚经》卷五,4/381b)

受副词修饰多少反映了"为"字向真正系词方向发展所作的努力。先秦时期"为"字句中很少出现修饰"为"的副词,汉代以后随着系词"为"的发展,"为"字句运用得更为灵活,那么表达需要使得"为"字前面增加一些帮助判断的副词。中古时期"为"字句有了相当数量的修饰副词。

同类推荐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人口新论

    人口新论

    该书从研究人的统一性着手(即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统一),进一步研究了人的生产价值、消费价值和大于价值的理论,提出了人口与环境相适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二孩”永续平衡定理,即每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实现人口内部的基本平衡乃至人口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基本平衡;建立人口控制系统,加强人口控制领域的研究。最后,对中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本书包括王小波《他们的世界》——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的专著,王小波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其他四部未竟稿。电影《东宫·西宫》由张元执导,胡军、赵薇、司汗等人主演,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种族简史

    罗永浩倾力推荐!为什么今天还要回顾一个国家的种族历史,反思各种族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存状况,即使在建国已有两百多年的美国,在种族已经实现了“平等”的今天。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追求集体感和身份认同是自然的选择,在种族繁多的美国,因为融合、改变带来的矛盾冲突尤其突出。一个少数族裔融入的过程伴随着各种痛楚,常不为外人道,而在美国,德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华人、西班牙人、波多黎各人走过的成为“美国人”的道路也各有辛酸。也许,你认为自己了解种族的问题,理解文化震撼,但读完本书,或许你会发现对种族的误解还深深存在,急待改变。
热门推荐
  • 腹黑大神的医师妻

    腹黑大神的医师妻

    人前,她是一个计算机系的计算机小白,他却是一个法律系的IT高手;她是一个硬把西施穿成东施的邋遢美女,他却是一个顶着校草头衔的冷漠帅哥。游戏中,她是一个连跑位都不会的悲催奶妈,他却是第一个满级的游戏大神。只是网恋失恋以后被人拉进游戏,有谁告诉她,为什么会在游戏里和大神有绯闻?不要啊,我不要再网恋!什么?是她主动的?不可能?什么?还一起双修?不就是双修么,谁没有双修过,纳尼,大神没有?我连名字都没有看清啊…被众多大神的粉丝追杀,你们等着,老虎不发威,你们还当我是病猫。怎么发威?当然是逃啦!可是谁来告诉她,眼前那个发着赤裸裸的RMB光辉的人,就是大神么?可不可以不要救我,让我死了吧…本文是网游文,结局一对一亲们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留言,谢谢!
  • 伊诺克的堕落

    伊诺克的堕落

    做着女仆的巨龙;宅在家里网购血液的吸血鬼;想当普通人的超能力者;打工的异世界魔王与勇者;“你们的尊严都去哪了。”某个正在给惰天使做饭的血族如是说道。
  • 老爸是创世神

    老爸是创世神

    我竟然进入了老爸二十年前创造的游戏!啥?我是圣子?那我爸不就是创世神咯!出门就给我最强的装备?还有可以查看游戏资料的创世宝鉴?东西南北四大神明庇护我?游历大陆还有四个主神护卫跟着?随手扔一个道具都能引发震动?这也太爽了吧。等等!好像不太对劲……
  • 紫忆百合:静景纯白

    紫忆百合:静景纯白

    她、只想脱离哥哥给自己设下的港湾,向哥哥证明她自己也可以好好活下去。他、只想好好的在青春里放纵一场,却不曾想到遇见了她相遇与相知、他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他们之间究竟又有着怎样的羁绊?
  • 乱世宏图

    乱世宏图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是酒徒所著的一部历史军事类小说。
  • 魔山(下)

    魔山(下)

    时间是什么?是一个谜——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威力无比,是现象世界存在的一个条件,是一种运动,一种与物体的空间存在和运动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运动。那么,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没有时间,也没有运动?只管问吧!时间是空间的一种功能?抑或相反?抑或两者原本是一回事?这可走得太远了!时间在行动,具有活动性,能够“产生效果”。什么样的效果?变异!这时不再是那时,此地不再是彼地,因为在它们中间有了运动。然而,由于人们用来计量时间的运动又是循环往复的,自我封闭的,这样的运动和变异差不多同样可以称为静止不动;因为那时不断地在这时重现,彼地不断地在此地重现。
  • 名师基质

    名师基质

    《大夏书系 名师基质》是教育专家成尚荣教育文丛之一,主要讲述了大格局视野下的教师发展、教师发展的主题——做个好教师、教师要做研究以锻造科学品质、签一份阅读的契约以提升人文素养、做心中有地平线的人以永葆青春。名师成长除却个人经历、经验、文化背景、心智模式外,是有基本的共同特质的:对职业价值的执著追求、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安静与不安分的心理特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才情、敏锐独特的见解等。这些共同特质、基本规律是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成长密码,也是名师的“根性”与核心特征。
  • 修仙狂徒在校园

    修仙狂徒在校园

    深夜救了个绝美校花,没想到她的后台大的吓人……杨浩偶得仙尊传承,开启逆天神瞳,龙游花都,逆天而起,牛叉的人生开始起航!
  • 李明梦的私小说

    李明梦的私小说

    曾经我也渴望爱,可是那时我失去了爱人的能力。曾经我也不敢恨,因为我一直不愿接受这个世界与自己。这是一部私小说,作者在自己可笑,荒唐的经历中也开始明白,自己似乎越来越接近某些不可承受的真相。
  • 你的深情我的歌

    你的深情我的歌

    废材?草包?呵呵,那都是不存在的,堂堂神界帝尊转世,天道鸿蒙老祖的妹妹是个草包大小姐,说了没人信!神界隐世,天道与神界唯一的公主双双入三千凡世历练化劫,数十万年过去,神界回归,帝翎现世,向六界宣告: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