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400000035

第35章 清代成都公共活动空间的重建(8)

(三)儒道佛神之间的对立与控制

寺观与祠庙是地方权力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权威存在并得以发挥影响及运作的场所。正因为如此,在清初重建城市的过程中,祠庙寺观迅速得到了重建,为了争夺及占据这些场所,或在其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不仅地方社会各阶层参与到竞争这些合法性的象征中,封建国家、政府也参加了这一争夺。

1.儒家与佛道之争

顺治十八年,四川巡抚佟凤彩刚来到成都,就注意到佛老之道在这个荒城的势力。他看到城市一片萧条,圣庙(即孔庙)成为茂林丰草间的一片废墟,"俎豆之地为豹狼之所穴,狐兔之所嗥,将二十年所矣"。而与之相反的是"今佛老之徒,习于其教,溺于其所学,尚金碧于像,琼瑶其宫,崇其享侑,伐鼓撞钟祓巫,纷史盛其歌舞,奔走竭蹶,天下之人惟佛老之教之归"。

令他震惊的是"彼都人士侧足儒林,佩服弦诵,独于吾夫子之宫墙坐视圮废,不一过而问耶",他一再强调,学校是王政之本,儒家与佛道势不两立,"夫子之道与天无极,为万世法,去佛老远甚",因此,他担心在这个荒城"若二三残黎不使之揖让夫之堂,然忾然习其衣冠剑履,观感兴起于善,将见三纲沦九法,反浸淫于佛老之教,渐趋于邪,窃恐杀运之不殄也"。可见清初成都城市重建之初,民间力量已经主动地重建了佛寺道观,佛寺道观的恢复重建甚至早于城墙、官署、文庙等礼制建筑,完全由民间社会自发组织的,正是这一点引起了来自辽东的八旗子弟四川巡抚佟凤彩的忧虑。在当时面临着"佛老之道大兴其道",与之争夺着城市中极为缺乏的人力物力财力,官方已意识到儒教与佛道的矛盾,担心儒教的弱化危机。在战乱之后城市重建初期,佛道与代表中央统治思想核心的儒家思想争夺思想领域空间的现象常常会出现。

传统祀祠被僧家所占据不是个别现象,康熙十年(1671),来四川任按察使的山东人宋可发因武候托梦,"出城南寻觅旧基",发现武候祠因"寇燹莽砾",已被僧家占用,"有僧构茅屋数椽,中奉如来铁象","怆然曰后此将易侯祠而梵苑矣"。他为武侯祠被寺院取代而担心难过,在康熙十年决定重建武侯祠后,把僧侣们原来供奉的铁佛像迁往别处,并把寺院也迁到"祠后数百武废刹址","别置蓝院",曰净土寺。为迁建佛寺,宋可发不仅自己捐俸,而且"内人儿辈争出赀"。在代表儒家道德的武侯祠的近旁再建一座佛家寺院,本有些奇怪,对此宋的解释是:"暮鼓晨钟,与侯祠声响互答,登侯祠生悚肃心,兴怀古德,畏壘桐乡景遗爰焉,入净土生皈依想,贪嗔痴可泯,杀盗淫可被祛,人心既污,天意可回。"进入武侯祠让人生敬畏心,兴怀古德,而入净土寺则可净人心,清贪念。但是宋随后又强调"道斋"只是"王政中"的"一大权术"而已,如果要"金钱布地,归焕琳宫佞佛以邀祜,士君子所勿许也,宁予志哉",不能在此耗费金钱,过分奢靡。道佛两家只能在王政允许下适度地、有控制地存在。

清代,成都地方官用行政命令将一些寺庙寺产改为儒家书院。成都净居寺在明代改寺庙祀先贤时,被占用一部分改祀宋赵清献、明方正学二贤,以及建潜溪书院。康熙三年,净居寺重建并重新占据祠祀和书院旧址,直到乾隆丁卯年,华阳令安洪德,发现潜溪书院被"奸僧豪右以未经釐定,竟立本碑大书攘为已有","始肆力廓清详建书院"。元音书院创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在华阳县治东三十里,书院旧址本为慈音寺,成都知府张敏树借口"寺僧不肖",把寺僧驱遂,改为书院,将寺田二十余亩岁入租,以为膏火学习津贴。

成都地方士绅尽管参与寺观建设,但一直留意在内心世界为儒学与佛道之间划分疆界。顾汝修在归乡里后,于乾隆四十六年、乾隆四十五年先后为其家附近的竖指庵重修关帝殿、净居寺的重建写过引文,但他都在文中反复强调他与佛教的距离,"夫佛老之居各有专门子弟,余未习其说,固未尝为之措一辞也","岂徒为梵教云尔哉,夫有其举之莫敢废之前贤之所谨",他参与重修佛寺,不是为了宏扬佛教,不过是承前贤之志而已。

2.道观与佛堂之争

清初,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一座景观往往成为佛道等各种力量争夺的场所。明末清初,武侯祠经历了破坏和恢复的过程,其间一直是僧人掌持此地,而当时川湖总督蔡毓荣在《重建诸葛忠武侯祠碑记》中也提到武侯祠由僧人守饬。四川按察使宋可发在重修武侯祠时描述当时的情形:"诸葛忠武侯祠,寇燹莽砾,有僧构茅屋数椽,中奉如来铁象。"因此可以明确地知道,清前期武侯祠确实为僧人管理。

康熙十一年(1672),四川按察使宋可发修复武侯祠后,将此地的"守僧"全部迁往净土寺。而武侯祠明确为道家所据的最早时间记载是成都名道士张清夜来到武侯祠的雍正七年。张清夜在雍正年间的成都影响力极大,其少时出身长洲名诸生,师长同门皆当时名士,后游学京师,不第后曾为四川布政使司程如丝幕僚,在成都官场广为结交。"蜀之缙绅先生及当道诸公无不钦崇道人,未见求一谋道人,面既见乐数晨夕与道人相唱和",自此之后,武侯祠的管理从僧人转入道士手中。自雍正七年(1729)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张清夜在武侯祠一面清修,一面完善祠庙的辅助建设,植柏、种荷,美化环境。

四、祠庙寺观与城市生活

清代祠庙寺观作为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在城市生活中起着诸多的作用,其政治、宗教、经济、社会等职能在丰富的城市生活中也许会有周期性的变换,并在各个方面渗入城市生活。

(一)寺观祠庙是城市中最公众化的社会空间

寺观祠庙是城市中最公众化的社会空间。其公众性除了表现在它为各个阶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信仰空间外,还在于它是社会各群体的娱乐空间与商业空间,其表现形式就是"庙会"与"庙市"。

清代成都的庙会及迎神赛会汇集了城市社会的各个阶层,方圆各个角落,无论是"本街"城里的,还是来自城边郊区的,无论是大城里的汉人,还是满城里的旗人;无论是成都土著,还是城市移民都被吸引到庙会中来。庙会参与者身份的广杂正清楚地说明了庙会的社会性与公众性。

成都自清代康熙年间分筑满城,大城中的各寺庙的庙会常常吸引不事劳作、无所事事的旗人前来观看,正如竹枝词所言:"不将散处失深谋,蒙古兵丁杂满州。四里五分城筑就,胡同巷里休貔貅。蚕桑纺绩未曾挨,日日牌场亦快哉。听说北门时演戏,牵连齐出内城来。"

庙市所汇集的人群包括社会上层妇女在内的广大妇女群体和官僚士子。在传统社会,为封建枷锁深深束缚的广大妇女是很难经常光顾被视为公共场所的市廛的,相对其他店铺和市廛,庙市为妇女提供了最大的自由空间。"戏演春台总喜欢,沿街妇女两旁观。蝶鬟鸦鬓楼檐下,便益优人高处看。花鬟柳鬓哄如雷,说接城隍两面开。不是阿娘能壮胆,怕看活鬼一群来"。二月沿街演戏,名春台戏,总是吸引众多妇女围观。成都陕西街与梨花街相接处的药王寺香火极旺药王庙,在府西南陕西街、梨花街处巡抚张德地在瘟疫流行时建,每年二月初和四月二十八都要举行药王胜会,省城各药铺及医馆敬神送匾到药王庙。城中男女老少沿途跪叩,数步一拜,前往药王庙。连平时静养深闺、出则轿帷深锁的豪家女,为表虔诚,也免去肩舆,前赴胜会。"脂粉不施露真面,梨花街上拜香台。轿帷深下豪家女,不为药王谁走来"。定期到庙市上香,为那些被紧锁深闺的上层妇女打开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门扉。

庙会也是城乡交流的场所。成都通判陈祥裔描述康熙三十四年(1695)的成都时,提到了城南九眼桥川主祠的庙会:"川主祠前卖戏声,乱敲画鼓动荒城。村姬不惜蛮鞋远,凉伞庶人爽道行。"庙会不仅吸引了城市民众,城郊农民也会前来参加庙会,前来交换农产品、农具。如青羊宫花会每年吸引大量的城郊农民或乡镇人群进城赶庙会,各种时节的庙会使祠庙道观成为城乡交流的舞台。

以庙会为中心发展的民间祀神组织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成都城内各街区都有土地庙,城内各街区以这些土地庙为中心组织土地会,由公众推出会首,"每岁清明节前后,由土地会集资请道士打清醮",打清醮即淘沟疏通街渠。成都自唐代起,于城内开凿大沟小渠,导江水分注各街。至宋时沟渠渐致淤塞,遂不得不大举淘沟。清代重建成都后,城内虽有金、御两河,但已无引水分注各街之渠。然各街皆有阴沟以排水入河,否则,每年夏季,雨水会积存地势低洼的街道上的。"骤雨时水辄深二尺左右",人、车行其中有如涉河。每年清明节,各街土地会组织在所在街区淘沟,较富裕之街道或演木偶戏、灯影戏。打醮毕即设宴,名曰祭土地神,实乃街邻聚餐。演戏名曰敬神,实以娱人。土地会也组织居民筹款建庙或修路,这些民间祀神组织成为清初城市的最基层的街道组织,组织民众参加市政基础建设,并且成为街区之间的凝聚力保持着城市的向心力。

同类推荐
  • 重生不晟

    重生不晟

    相亲路上,悲催折戟的青年,重回宁朝,誓要完成不剩的宏远。没有大志,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奈何,世事如棋,棋不妄动,棋盘自转,下一场被推动的人生。且看他如何在看似繁华,实则天下将乱的世界里,博一片天地,许一生痴心。
  •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成王败寇,命也运也。但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看准时机,你就能成就霸业。正所谓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是王道,把命运交给别人只能任人宰割。
  • 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

    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

    辛亥革命一向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革命,“驱除鞑虏”更被视为革命的制胜法宝,但这种民族主义到底起到多大作用,民族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或被扭曲;被视为“特殊利益集团”的清末皇族与旗人在这场革命中到底处于何等地位;革命的冲击下,他们又遭受了何等的命运等等,这些都是之前史家所未深入探讨或做忽略处理的。本书以清末皇族与旗人作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角度深入剖析旗人群体在辛亥年中的所经所历,以更全面地展示革命年代中所不为人了解的历史侧面。
  • 大国师万岁

    大国师万岁

    宫灿是一名热爱历史的理科生。因为车祸他穿越到了明朝末年。他发现他有精钢不坏之身,并且力大无穷。他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认知。他想天下大同!可是真的这么容易吗?封建两千年社会进步缓慢真的是因为认知不够吗?
  • 徐福大帝

    徐福大帝

    秦朝末年,方士徐福自鱼卵出,获冥王异能,为始皇东渡求仙,开创海上霸业。
热门推荐
  • 长的逍遥自在心

    长的逍遥自在心

    老子、庄子和《老子》、《庄子》是中国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之作,无论其人其文,无不华采丰高,慧见超俗。本书选取了治国与煮鱼、愚民之术、文明的苦恼、鱼乐园、蝴蝶梦、偷箱子的人等三十几个关于人生哲学的故事,涉及“道”“无”“有”“虚静”等一些基本的道家思想。作者以冷静的智慧和诗性的笔触描摹出老庄的精彩境界,语言洗练,思理明晰,启人心智,益人见识。
  • 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海尔的管理模式、联想的公司精神、华为的狼性文化、万向的长寿基因,正在成为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国际机构的研究课题。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本书通过对四家企业经营菅理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期望深刻解读中国企业成长的秘密,探索中国式管理的精髓,这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庞大体系增加深具中国特色的鲜活一页。作为一本介绍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案例书,它的目标读者是创业中的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有志于独立创业的人。同时,对于MBA、EMBA的学员和企业管理方向的研究人员来说,本书也是很好的学习读物。
  • 成为鬼神的理由

    成为鬼神的理由

    一个令敌国闻风丧胆战术谋略过人精于调兵遣将十年征战沙场未尝一败堪称战国战神的司马大人,未曾料到会凄惨的死去。生前的恨与痛、爱与悔,成了他必须成为鬼神的理由。那些年失落的感情跨越千年,从过去到未来,还能一一弥平一一拾起吗?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撄宁静禅师语录

    撄宁静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古帝神

    太古帝神

    双眼辨真伪,双手握乾坤,一心舍生死,怎能渡轮回,苍天苦海逆,彼岸心中存,阴阳造化起,因果万世深,一步踏天途,一碑碎神魂,战戟破空灭,太古帝神尊。
  • 登仙梯记

    登仙梯记

    世人都想长生不老外加权利双收,是奢望,是愿望,终究不能实现。一个荒凉的边境小村,有这么个幸运的小孩儿,为了逃避兵灾,由启蒙恩师指点后出村,奔着修仙梦想误打误撞走进了修仙术界,修仙术界各种遇险,各种奇遇,福祸相依前行着,就此展开了一段修仙术界奇幻的故事。
  • 人类基石

    人类基石

    在“火种计划”启动后,看火人蔚辰随着探索飞船来到了开普勒-22b,在这里,重建人类文明。
  • 让爱自由落地

    让爱自由落地

    高三物理老师童悦深深爱着哥哥彦杰,彦杰却选择了她的同学乔可欣。教育局长苏陌,妻子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在她悲痛之时,对她展开强大的追求。叶少宁的出现好像是悬崖边的一根藤蔓,她紧紧抓住。两人从一夜情开始,三个月后闪电步入婚姻。叶少宁上司正是童悦妈妈当年横刀夺爱的受害者,她的女儿车欢欢留学回国,车欢欢与叶少宁痴恋多年的女子极其相似,相处中,疯狂爱上了叶少宁。而就在此时,彦杰神秘失踪,苏陌的妻子去世。他们的婚姻摇摇欲坠,如何才能让爱自由落地?
  • 朝生杂记

    朝生杂记

    一切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激做一个内心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