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14

第14章 在上海(一) (2)

林语堂与鲁迅的认识大约开始于1925年,到鲁迅在1936年去世,只有11年的时间。林语堂与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是北大的同事,应该是先认识周作人,后认识鲁迅。其时,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已经"失和",在《语丝》聚会上,一般只要周作人参加,鲁迅是不会参加的。虽然林语堂在《记周氏兄弟》里记载:"单说绍兴周氏两位师爷弟兄,每逢《语丝》茶会,两位都常来,而作人每会必到,作人不大说话,而泰然自若,说话声调是低微的,与其文一样,永不高喊。鲁迅则诙谐百出。"这里,可能林语堂记忆有误,但对他们两人的描写是真实的。

林语堂与鲁迅第一次交往的具体时间和原因,现已不可考,大约是在1925年鲁迅向林语堂约稿以后。应该说,林语堂与鲁迅无论在北京或厦门都是交往比较密切的。刚开始,林语堂赞成周作人的"费厄泼赖"精神,他写了《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主要针对思想而不是针对个人,当鲁迅发表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后,林语堂赞同了鲁迅的观点,写出了《论骂人之难》和《祝土匪》等一系列"打狗"文章,并且还画了一幅漫画《鲁迅先生打叭儿狗图》发表在1926年的《京报副刊》上,后来林语堂陆续写出了《泛论赤化与丧家之狗》、《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讨狗檄文》、《"发微"与"告密"》、《打狗释疑》等等文章,积极配合了鲁迅对北洋军阀及其"正人君子"们的斗争。在厦门,林语堂对鲁迅从工作到生活都做了自己的努力,鲁迅也表示感激和感谢。初到上海,两人都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就又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当林语堂因写《子见南子》引起风波之时,鲁迅写下了《关于〈子见南子〉》,表示对林语堂的支持。那么,两人第一次"疏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事情得从北新老板李小峰对鲁迅的欠薪说起。李小峰在北京创办北新书局,鲁迅的著作大多都是交给北新书局出版的。李小峰也是鲁迅教过的学生。当孙伏园脱离《晨报》副刊后,在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支持下,李小峰就做了《语丝》的发行兼管印刷的出版业者。北新书局的发达,主要靠了鲁迅等人的著作起家的。20世纪20年代末,鲁迅与李小峰在版税上产生了矛盾,鲁迅要诉讼,李小峰到处找熟人做工作,如把郁达夫请来,把川岛请来,当调解员。经过几次交涉、调解,鲁迅看在朋友的面子上,答应不再提起诉讼。北新书局的李小峰也答应把历年积欠的两万余元分十个月还给鲁迅。1929年8月28日,李小峰请来了鲁迅夫妇、林语堂夫妇、郁达夫夫妇等到上海的南云楼吃晚饭,其实也是私了的意思。鲁迅虽然赴宴,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彻底改变了对李小峰的看法。宴会临结束时,不知因林语堂说了一句什么话,鲁迅站起来训斥林语堂,林语堂也毫不示弱,反唇相讥,于是闹翻了。对于当时的具体原因和情况,当事人各有自己的说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鲁迅是真生了气,从此好长时间鲁迅的日记里没有林语堂的名字。(二)这可能是一个误会。

先看《鲁迅日记》1929年8月28日记载:"......晚霁。小峰来,并送来纸板,由达夫、矛尘作证,计算收回费用五百四十八元五角。同赴南云楼晚餐,席上又有杨骚、语堂及其夫人、衣萍、曙天。席将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持。"

时隔多年后,林语堂在1966年7月18日写《忆鲁迅》中说到了此事:"有一回,我几乎跟他闹翻了。事情是小之又小,是鲁迅神经过敏所致。那是有一位青年作家,名张友松。张请吃饭,在北四川路那一家小店楼上。在座记得有郁达夫、王映霞、许女士及内人。张友松要出来自己办书店或杂志,所以拉我们一些人。他是大不满于北新书店的老板李小峰,说他对作者欠账不还等等,他自己要好好的做。我也说两句符合的话。不想鲁迅疑心我在说他。真是奇事!大概他多喝一杯酒,忽然咆哮起来,我内子也在场。怎么一回事?原来李小峰也欠了鲁迅不少的账,也与李小峰办过什么交涉,我实不知情,而且我所说的并非回护李小峰的话。

那时李小峰因北新书店发了一点财,在外养女人,与新潮时代的李小峰不同了。(我就喜欢孙伏园始终潇洒。)这样,他是多心,我是无猜,两人对视像一对雄鸡一样,对了足足一两分钟。幸亏郁达夫做和事佬,几位在座女人都觉得'无趣'。这样一场小风波,也就安然度过了。"由于时间太久,林语堂的回忆难免有张冠李戴之处,这次请客是李小峰,而不是张友松。林语堂误记成张友松了。按林语堂的说法,"风波"是因鲁迅的"多心"和"神经过敏所致",而他自己是"无猜"。那天,鲁迅心情不好,又多喝了几杯,是由李小峰欠账引起,林语堂并不知道。鲁迅怀疑林语堂袒护李小峰,所以酿成风波。林语堂女儿林太乙说过:"语堂心目中无恶人,他认为鲁迅易怒多疑,是因为他身体不好的缘故。"

川岛(即章廷谦,亦即鲁迅日记中说的矛尘)在9月4日给周作人的信里谈到了此事:"在上海,小峰请我们吃饭的席上,语堂和鲁迅闹翻了,几乎打起来,彼此以'畜生'骂,我和达夫费了多少口舌好说歹说的才劝开他们。自己一伙中人,常这么闹,真是糟!"又说:"这回,我将我在杭州所听到关于北新的消息,如开纱厂......,都问小峰,小峰说是'奸人在造谣,即此次鲁迅与北新的纠纷,也是由于张友松(奸人?)的挑拨',语堂也说张公在和他捣乱,说语堂在汉口发了笔洋财。那天鲁迅和语堂的相骂,也是这么引起来的。葫芦中人总不大能明白他们内中究是怎么一回事,张友松不也开了一片春潮书店吗?"

郁达夫是南云楼"风波"的见证人和"和事佬",在9月19日给周作人的信中也提到了此事:"近事之足资谈助者,是鲁迅与北新算版税,与鲁迅和语堂反目两事。前者是鲁迅应有的要求,后者是出于鲁迅的误解。这两事,我与川岛都在场作中间人,大约川岛总已经和你讲过,细事不说了。"在鲁迅去世后的1940年,郁达夫写《回忆鲁迅》一文中又谈到了此事:

这一场事情,总算是这样的解决了;但在事情解决,北新请大家吃饭的那一天晚上,鲁迅和林语堂两人,却因误解而起了正面的冲突。

冲突的原因,是在一个不在场的第三者,也是鲁迅的学生,当时也在经营出版事业的某君。北新方面,满以为这一次鲁迅的提起诉讼,完全系出于这同行第三者的挑拨。而忠厚诚实的林语堂,于席间偶尔提起了这一个人的名字。

鲁迅那时,大约也有了一点酒意,一半也疑心语堂在责备这第三者的话,是对鲁迅的讽刺;所以脸色变青,从坐位里站了起来,大声的说:

"我要声明!我要声明!"

他的声明,大约是声明并非由这第三者的某君挑拨的。语堂当然也要声辩他所讲的话,并非是对鲁迅的讽刺;两人针锋相对,形势真弄得非常的险恶。

在这席间,当然只有我起来做和事老;一面按住鲁迅坐下,一面我就拉了语堂和他的夫人,走下了楼。

这事当然是两方的误解,后来鲁迅原也明白了;他和语堂之间,是有过一次和解的......

川岛和郁达夫两人的话,是分别说的,意思相同:在宴席上,川岛说了他"在杭州所听到关于北新的消息",小峰说这是"奸人在造谣,即此次鲁迅与北新的纠纷,也是由于张友松的挑拨",林语堂顺便说了张友松对他的胡说。郁达夫文中的"某君",即张友松。李小峰和林语堂恰好都跟这人有矛盾,所以都指责这人。张跟李小峰的矛盾,鲁迅可能知道一点,张跟林语堂的矛盾,鲁迅不会知道。另一方面,鲁迅跟李小峰打官司一事,林语堂"实不知情"。这样,在川岛和李小峰说到张友松的时候,林语堂插上来也说张在挑拨,是很自然的;由于林语堂只是"于席间偶尔提起了一个人的名字",语焉不详,鲁迅产生了误会。

那么,林语堂所说张跟他的矛盾,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张友松在《鲁迅和春潮书局及其他》一文里已经说出:他和几个青年朋友合办春潮书局,为了加大"号召力",向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等人约稿,林语堂答应译一部书,并"预支了一笔版税",才开始译书,"译了一半,就甩下不管",由张友松自己将书译完,这是林、张产生矛盾的原因。张友松曾说:"此公(指林语堂)是个地道的伪君子、真小人。他曾在北伐时期武汉政府外交部由陈友仁主办的一个英文报社任职,后来乘汪精卫叛变、武汉政府垮台的机会,卷走了一笔公款。他听说我传播了他这桩丑事,就把我恨之入骨,到处说我造谣中伤了他这位'正人君子'。"据郁达夫说,当时张友松"不在场",张友松的文章说明,他和林语堂确实存在着矛盾,林语堂在席间顺便说他(指张友松)造谣生事是必然的,所以,川岛、郁达夫说林不是对鲁迅的讽刺,是鲁迅误会了林语堂。

林语堂与鲁迅的"闹翻"不仅仅因为南云楼事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两人在北京时期,面对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有着共同的对敌目标,在厦门时期就已出现不同的看法了,林语堂对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人都一视同仁,而鲁迅对现代评论派的人则耿耿于怀。另外,两人在性格、气质、人生观、文艺观和思想上都存在着差异,"南云楼"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把鲁迅与林语堂之间的"相得"结束了,开始了两人的第一次"疏离"。

四、教科书版权之争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语堂的高收入是十分引人注意的。林语堂在上海属于自由职业者,由于收入颇丰,过着优裕的生活。我们拿鲁迅这个自由职业者和他对比一下:从1927年两人同为大学院任职或兼职的每月300元外,其余都是靠写作、翻译和编辑所得。鲁迅月收入最高达1260元(1930年),而林语堂几乎是鲁迅的三倍多,其主要来源是:开明书店的每月700元左右;中央研究院月薪300元;编辑《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每月收入不下1000元;《天下》创刊后的编辑费等等,再加上在中外报刊上零星投稿所得的稿酬,每月收入2000个大洋。所以说,林语堂在上海简直成了一个暴发户。文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有钱,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林语堂是首屈一指的。

1929年前后,林语堂因编写英文教科书而成为"版税大王"的同时,却卷进了一场有关版权问题的诉讼案。林语堂的运气,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生都运气好,这次麻烦得到了及时解决又一次证明了他的话的正确性。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上海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从商务印书馆《模范英语读本》赚钱的事实中受到启发,也准备在英文教科书市场上插一脚。章锡琛一开始委托方光焘编写,可方光焘忙于学校的教课,把编书的事一拖再拖,搁浅在那里了。有一次,林语堂与孙伏园在一起谈论文化人赚钱的事,孙伏园说编教材最赚钱。孙伏园以商务印书馆因周越然编《模范英文读本》而赚大钱,周越然也大获其利。孙伏园说,周越然没有出国就能编英语书,可你是出过国的,如果编一本英语教科书,肯定能超过他的本子。孙伏园还透露,开明书店老板有这个意思,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试一试。林语堂觉得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呢?于是,孙伏园就找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联系,结果章老板听后非常高兴。一来是自己早有此意,二来是林语堂留学的是以语言学驰名世界的莱比锡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请这位喝过洋墨水的林语堂来编写一套初中英文课本,在质量上肯定能超过从未出过洋的周越然的读本。

林语堂很快与章锡琛敲定了计划,与开明书店也签订了协议。一路顺风顺水,林语堂计划编辑三本一套的读本。这套书由读本、文法和英文文学作品选集三部分构成,经过认真努力的编撰,终于搞成功了。送教育部审定后,于1929年出版。林语堂的本子以质量取胜,立即打开了销路,开明书店也因此而异军突起于上海出版界。林语堂本人又多了一条经济来源的渠道,随着林氏的《开明英文读本》印数和销量的直线上升,林语堂成了"版税大王"。

同类推荐
  • 一路阳光一路歌

    一路阳光一路歌

    几十年来,她一直用自己的笔为央行激情吟唱、纵情高歌,她把央行人、央行事、央行情融进了自己的血液,刻进了自己的年轮,无怨无悔,笔耕不辍地传递着正能量,让人心生敬佩和感动。
  • 硅谷接班人扎克伯格

    硅谷接班人扎克伯格

    本书是国内迄今最新、最翔实的扎克伯格传记。作者以第一手的资料,描绘了“脸谱”背后的那张“脸谱”,讲述了 一个“屌丝”是如何成为全球极品“高帅富”的励志故事。 作者以最精简的文字、最精彩的案例,重点披露了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青春记忆、爱情婚姻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穿插了其他几位关键创业人物的经历,详细分析他们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呈现了一个真实、全面的马克?扎克伯格。
  • 孙传芳(北洋风云人物)

    孙传芳(北洋风云人物)

    孙传芳的人生极具传奇色彩:幼年寄人篱下,历尽世间艰苦;中年投军,鼎盛时威震东南;晚年看破红尘,一心向佛。他,聪颖过人,文韬武略;他,好战成性,视战争为消遣。孙传芳的一生,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秉笔直书著述《史记》的司马迁

    秉笔直书著述《史记》的司马迁

    本书介绍了司马迁的生平,内容包括:迁生龙门、太史世家、受学名师、家徙茂陵、二十漫游、出仕郎中、扈从封禅、负薪塞河、继任太史、制定新历等。
  •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2018年世界影坛口碑之作《至暗时刻》历史传记原著,奥斯卡最佳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金牌编剧安东尼·麦卡滕唯一出版成书的作品。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在战场和政坛上均“不靠谱”的温斯顿·丘吉尔意外升为首相。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丘吉尔相位未稳,其组建的战时内阁矛盾重重,主张与纳粹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是要不计代价主张和平抑或不惜代价赢得胜利?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自己的至暗时刻。在《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中,作者安东尼·麦卡滕把丘吉尔复原为一个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聚焦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展现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讲述了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一段激荡历史。
热门推荐
  • 诸天最强老尸

    诸天最强老尸

    齐小圣捡到万界轮回系统,被系统忽悠变成僵尸。僵尸好啊,长生种,缺点就是要吸血。没关系,绑定系统,吸血能变强,能进化。ps:道路千万条,进化第一条,进化不规范,小圣两行泪。再ps:可能要去的世界《流浪地球》、《狂暴巨兽》、《侏罗纪世界》、《环太平洋》、《白蛇缘起》、《漫威宇宙》等等。再再ps:异兽流,主角不当人。
  • 另类财神

    另类财神

    如意大世界,神道不存,天道有缺,仙魔昌盛,悠悠十万载,仙魔二帝失踪,仙魔纷争起...看忽悠牌财神定神位补天道,争他三分天下!
  • 聚焦中国改革

    聚焦中国改革

    本书立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蓝本,重点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决定》内涵、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虎丘茶经注补

    虎丘茶经注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ouncil of Mirrors (Sisters Grimm #9)

    The Council of Mirrors (Sisters Grimm #9)

    In the final volume in the Sisters Grimm series, Sabrina, Daphne, and the rest of the Grimms and their friends must face off against the Master to decide the fate of Ferryport Landing—and the world. When Mirror fails to escape the barrier using Granny Relda's body, he turns to his plan B: killing all the Grimms so that the magical barrier collapses. In the meantime, Sabrina has gathered the other magic mirrors as advisor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ir mortal enemy. They tell her to join forces with the Scarlet Hand against Mirror, in exchange for offering all the citizens of Ferryport Landing their freedom. This final chapter is the end of the road for several beloved characters, but the conclusion is sure to satisfy devoted fans of the series.
  • 水煮良缘

    水煮良缘

    姑姑是皇后娘娘,娘亲是大将军捧在手心的女儿,一个不思进取的爹一具无法摆脱的嚣张跋扈、天命克夫的原主身体。投河轻生为求良缘,却没想到遇到的是一匹想要把她溺死的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

    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

    李长声著的《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系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的三卷本自选集中的文化与历史篇。“知日”渐成潮流,然而大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几乎只从一个位置、一种角度去品评这个邻居的种种,作者则建议我们动动步子,调适距离。此书汇集了作者关于日本文化众多切近又深远的描摹,从幽玄的枯山水到别具一格的赏花姿态,从能乐的变迁到日本人的审美与自我反思,将文化与历史熔于一炉,同时阐释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繁复的历史勾连,也澄清了诸多误会。文字之间,作者自身的文化史观也恍然可见。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一个人也能学好英语

    一个人也能学好英语

    当今社会,英语的实用越来越频繁了。尤其在80,90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实用英语交流几乎成为了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就像开车一样,几乎成为了人人必会的项目。看到小伙伴们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自己所学的书面英语,根本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而又碍于情面,逃避交友,社交。建议此种情况,作者根据此类人群的学习和心理特性,特别编写了《一个人也能学好英语》,就是让你一个人悄悄地修炼,等练成出关的时候,一口地道的美语,一定会让你的小伙伴惊讶不已的,羡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