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1900000063

第63章 战略思维(1)

最重要2001年,是京唐港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他们突破了1000万吨的吞吐量,达到1102万吨,跨入国家大港口的行列。全年港口实现总收入2亿元,利润3500万元。而在这期间,京唐港人还做了一件功不可没的大事,即为如今已成为渤海湾最具远景意义和发展前途的曹妃甸港口完成了基础工程的主要项目的投资与建设。曹妃甸,作为京唐港的“姐妹港口”,现在已被国家确定为我国第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工业区,如一颗耀眼的新星正在太平洋的东方海岸线上冉冉升起。刘卫民和京唐港人作为这一新兴港口和示范区的开拓者与建设者,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现在,我们还是把目光收回到进入新世纪后的京唐港海吧--

这一年年末,一位记者来到京唐港,在港口现场作过一段描述:此时的京唐港,巨轮来来往往,高耸的吊机紧张地工作着,坨港铁路线上,满载货物的列车风驰电掣。短短10年,从通航到千万吨大港,京唐港人付出了多少心血?那天,远航的“安达海”号满载2.5万吨优质煤炭驶往南京港,汽笛在蔚蓝色的渤海湾回荡,海鸟追逐着渐渐远去的巨轮,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刘卫民的眼角潮湿了……

刘卫民的眼角不能不潮湿,因为从他担任港口的“一把手”以来,仅用3年时间,就把一个正在滑坡的新建小港,建设成名列全国港口前23位的千万吨大港口!这,绝非是件简单和容易的事。

“古人曰:‘一名之立,数旬踟躇。’又曰:‘名者,实之宾也。’是说,立名虽则不易,名称只是一种叫法,叫什么都是次要的,关键要看实质。一个发展着的港口建设,重要的是要不断调整思路,找准定位,也就是说只有从‘实’出发,‘实’而‘名’正,港口的发展才能突破瓶颈,走上快车道。”刘卫民是个意识里充满着哲学感知的思想家,同时又是善于把这种感知转化为行动的实践者。

“港口,如同一个舞台。港口人就是这个舞台上的唱戏人。舞台多大,你的戏就能唱多大。一个有作为的艺人,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的歌唱家,你的舞台就要成为面向世界的一流舞台。港口做不大,港口人就永远不能与世界贸易融合在一起。”刘卫民经常用这样的比喻影响和灌输自己的港口职工。

调整思路,找准定位,用“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这是京唐港人在进入新世纪后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奋斗目标。

《左传》有句话叫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刘卫民对这句话特别欣赏,他经常用这话教育自己的职工,希望港口人将此作为建设港口的座右铭。

“京唐港的机制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其它港口一样,可以在有了政府和国家大笔大笔的资金后再进行规模建设,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穿着破烂衣服’去开辟山林的宏愿。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要把北方大港建设成‘与纽约等大’的国际贸易大港口,如今实现这一愿望的历史责任已经落在了我们的身上,京唐港人自然必须接受这副重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开路者和子孙后代。”刘卫民的心中装着雄才大略。

“把京唐港做大做强,做成‘与纽约等大’!”这是刘卫民和京唐港人的毕生愿望,他们为此呕心沥血。他们知道,如果自己的港口只是局限在背靠“煤都”唐山、做单一的货种,即使把吞吐量做到几个“千万吨”,那也摆脱不了“搬运站”的痕迹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港梦想。,

“做大做强,这是唯一的选择!”它不仅仅是让京唐港人自己受益,而是让所有与京唐港相关的广大客户受益,让唐山市、让河北省、让京津唐及整个渤海湾经济区受益,更能为推动全国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作用。在河北省建设沿海强省的布局中,京唐港早已被赋予当“领头羊”的历史重任。历史已经赋予京唐港人这样的责任:作为渤海湾经济区的未来沿海新兴港口城市,这里通疆达海,后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前有通向世界的大海,发展空间无限,发展前景美好而壮观……

然而,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扩大京唐港的建设规模?刘卫民和京唐港人几乎每天都在掐着手指算账:吞吐能力应该达到多少万吨才能成为大港?而要称其为大港,还必须投资建多少个5万吨级甚至10万吨级的泊位?要建这些超大吨级码头得需要多少投资,钱又从哪里来?如果有了足够的钱该怎样干?如果没有那么多钱又该怎样的干?

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异常。沿海港口如雨后春笋,每一个港口的主政者都想把自己的地盘做得最大最强,京唐港将向何方发展……所有这一切,刘卫民与班子成员必须想明白,然后还得拿出做法和措施。光有一般的做法和措施是不足以参与群雄四起的港口经济竞争的。

港口经济是什么?它应该是区域占领与辐射式渗透相结合的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经济;它应该是条块垄断与海纳百川相烘托的具有明显垄断专营优势的经济,它还应该是追求尽可能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型经济。不不,不仅是这些,港口经济更多的还应该是一种具有明显战略特征的战略经济!

“对,港口经济从更广泛和更深刻的意义上讲,它应该属于一种战略经济。”刘卫民很喜欢军事术语,因此他对港口经济的理解会比一般人更具有战略思维意识。这也使得他在谋划京唐港发展时,比别人高出一筹的本领。

战略的目光总是看得更远、更深刻。

刘卫民明白,要把京唐港做大做强,仅仅依靠政府投资,绝对不行。于是,他与他的伙伴们一起,下决心另辟蹊径。

多元化吸引各方资本参与港口建设,这在京唐港建设方面早有传统。港口建设之初,国家没有一分钱的投资,只有唐山市财政投放的3000万元。这点有限的投入,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港口建设项目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面对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唐山市政府、唐山港京唐港区应急求变,加强了与北京的合作。于是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内引外联,采取了“跨地域”、“跨所有制”、“出让岸线”、“土地折价入股”、“企业独资”等方式方法,进行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联合建设港口,走出了一条以“利益共同体”为纽带的市场化建港之路,使港口规模迅速扩大。

不过,在这条联合民间资本建港的“创新”之路上,京唐港走得虽然颇感欣慰,却也并不轻松。采访中,刘卫民董事长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引民营资本进港虽具有创新意义,因为这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在港口业内超前地引入民间资本,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是,2003年,当中国港口协会请我介绍引入民间资本经验时,我还是感到为难。我说过,那时做了也只能偷偷地做,不能公开说,要不然就会招致麻烦,招致有关部门或学术舆论界的批评。因为当时国家还没有针对港口经营中引入民营资本的相关政策。党的十六大召开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的政策,才被明确地提了出来。从那时起,我们京唐港的做法似乎开始理直气壮了。”

京唐港过去与其它港口一样,是采用的港务局的行政体制。2000年开始,他们在北京、唐山两市领导的关怀下,大胆探索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近3年的实践,于2003年初,正式改制为由北京金泰集团、河北燕山集团、唐山港口投资公司等6家股东组成的股份制企业,从此走上了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营的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新路子。

港口要做大做强,码头停泊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机械设备是基础的基础,而这通常也是一般港口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最头痛的“瓶颈问题”,即大量资金无法落实。对京唐港而言,这也是外人敬佩刘卫民他们“不简单”的地方。几十亿的资金,没有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想建大港,简直是异想天开的事。但京唐港人依靠企业自主经营的灵活机制,把这样的异想天开的事变成了实现。他们采取了与股东合作建港、在港口让出部分海岸由业主独资建码头、以土地折价入股与投资方共建仓储配套设备和与世界500强企业联手合作经营集装箱运输等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建港的形式,使港口在短期内迅速有效地解决了资金问题,基础建设跨越式的提升,促进了港口吞吐量的翻倍增长。

在这期间,利用民间资金,完成和满足了码头运输的机械设备市场化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值得称道。过去,京唐港与其他港口一样,码头运营中的运输和机械设备一直是个难题,即资金占有特别大,又损耗大,使用和管理好这一块是又费力又费钱的事。从2001年开始,他们打破单纯依靠自筹资金购置流动机械的传统模式,公开向社会竞标转让了流动机械69套,成功置换资金1255万元,实现了港内货物倒运市场化,加大了港内市场对内外对开放的力度,在港口内部建立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无形市场”。如煤炭接卸机械化一项,港口以零标竞拍,收入中标费30万元,并由此引入800多万元的卸煤设备,而且实现了火车煤炭接卸作业的机械化,提升了京唐港铁路运输接卸处理能力。与民营资本互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实现港口、民企、设备厂商与银行等多方面相关企业的多赢局面。

出售机械给民营企业,使港口解决了投资基础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又释放了被设备占用大笔资金的“瓶颈”,为港口增加了不少新的生产资本,进而加速了港口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民营资本的参与,使港口不仅集聚了人气,而且通过新的资本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之所有在参与港口商务与经济活动中的单位和个人,都成了港口的主人。更值得关注的是,京唐港的这种做法,由于清晰了产权,解决了国有企业很难做到的“管理高效”的环节。

“过去,一台吊车分几班,由几个人开,要让每个人都爱车养车很难,稍有一点毛病,就送到修理厂去了。卖给民营企业之后,港口就不用管那些如‘爱车养车’的具体问题了。你想,个人倾全家之财力买了吊车,是要用这台吊车赚来的钱养家糊口的,还用你去教他如何爱车养车如何节约用油吗?”采访中,刘卫民一谈到民营资本引入港口建设的话题时,难以抑制依然激动的心情,“从资产资本经营的角度看,我们所展开的融资租赁业务,一方面解决了现实社会里的金融壁垒,实现了多方共赢。从港口发展需要的角度看,技术改造是我们永久性的任务,但港口却有一批批旧设备挤占了大量资金。现在我们通过出售那些技术含量并不太高、港口又必须具备的机械设备给民营企业,将此置换成可支配的资金。这是第一个直接的双赢。除此,接纳民营企业进入港口运营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更新技术设备,但现有的传统金融壁垒又无法使这些民营企业获得理想的贷款,怎么办?我们港口再次大胆创新,采取给那些与我们有市场关系和租赁关系的民营企业在技术更新改造时,只需要他们先支付三分之一的资金,其余部分由我们港口方面代付,继续租赁给他们,并在未来3年内将其为港口服务所得收入抵偿租金和财务费用,3年后这些设备完全归属于民营企业所有。如此互动,港口自身通过提供先期的投入,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收入大幅增长。这是大家都能摸得见看得见的双赢,谁不从心底里高兴?”

京唐港在引入民营企业资本为港口发展服务方面开创了同行业的先河,受到有关部门高度评价。

在商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对港口建设者来说,同样重要。然而刘卫民和京唐港人更清楚,战略思维对港口建设更重要。

一个追求细节的商人,可以成就一笔可观的生意,甚至可以建立一个品牌王国。但没有战略思维的人,绝对不能建设好一个大港口。大型港口,如同一个将军指挥的百万兵马与敌人争夺胜利的决战场所,缺少了高瞻远瞩的意识和决断的目光,指挥员就永远无法成为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常胜将军。

刘卫民和他的共同奋战在京唐港建设前沿阵地上的战友们,无疑是一群思维超前、胸怀大略的港口建设的战略家。他们仅用十几年的时间,就在一片荒滩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一个国际大港口,走完了别人需用几十年时间才能走完的路,显现的是雄才大略和高超的智慧。

现任唐山港口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文才,也是一位与刘卫民同时间参与京唐港建设的“元老人物”。谈起京唐港高起点、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老董心潮澎湃,滔滔不绝。他向我们讲述了他亲历的这样一件事的“过程”:

开始建港,最初定的是建5000吨级的泊位。因为泊位等级决定着港口等级,后来一港池才算改变了规划,建了7个1.5万吨级的泊位,一个3.5万吨级的泊位(沉箱式码头)。为争取建这个3.5万吨级的泊位,还算顺利。那时候京唐港还叫港务局,董文才任副局长。他向局长说,如都建成1.5万吨级的泊位,还搞什么大码头?局长听了他的见解,很感兴趣,于是他们就去找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设计院,设计院组织了28个人听他们汇报,当即就拍板定下来了。后来建5万吨级的泊位,可就费了老鼻子的劲。当时有一个粮油加工集团找到他们,要5万吨级的码头和5万吨级的航道,他们没有,就答应人家,保证多长时间建好。可人家等不及,就去了其他港口。仅这一个企业,一年600万吨的吞吐量就失去了。他们十分心疼,于是下决心要建5万吨级甚至7万吨级或更大吨级的泊位码头。可是上边不批怎么办?他们不忍心等待下去,因为等待下去港口就没有出路,眼看着重量级货轮不能靠港,那流失的不是货轮,是市场,是滚滚流逝的财源啊!为此,京唐港人没有在无为的等待中放弃雄心壮志。他们依靠自己对市场和港口未来发展的正确判断,坚持上马。为这,他们承受过来自有关方面的种种压力,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京唐港人没有做错。

“要建大港口,心里没一个‘大’字,眼里没个‘远’字,这大港口永远只能是个虚幻的梦,而且容易在实际建设中造成极大的浪费。”董文才说,他最佩服刘卫民的一点,就是“超前意识比别人强”。

“对港口建设的决策者来说,能否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将是日益竞争激烈的港口业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董文才就此谈起“大秦铁路线唐山开线直通京唐港”一事,更是收不住满口对董事长刘卫民的赞誉,他认为这是“刘董事长带给京唐港和京唐港人未来百年福祉的又一个精彩手笔!”

话还得从国家为改变“北煤南运”的紧张运输现状,想从在大(大同)秦(秦皇岛)铁路线上搞煤炭分流的话题说起。

同类推荐
  • 海外寄霓君

    海外寄霓君

    本书讲述了朱湘于1927年留学美国,1930年没有拿到学位就回国了。他在美国期间,给妻子刘霓君写了90封情书,每一封信都有编号。在这些情书中,他写谋生之艰辛,为钱所困的尴尬,更多的是如水的柔情,有日常生活的关照叮咛,夫妻间的体贴呵护。读之温暖。
  • 雪又白

    雪又白

    本书作者为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协副主席,诗人生长于新疆伊犁,那里天山飘雪;工作于陕西西安,那里古城厚重。本诗集收录了作者多年的精品诗,分作十章,有亲情爱情的热烈忠贞,有历史名胜的独到感悟,有节日节气的回顾畅想,有古城生活的细腻感触,有原生作物的诗意升华,有故乡亲人的深刻思念,有佛家性情的顿然开悟,有大道众生的高度关怀,更有着对雪花飞白的终极诉说。雪花轻灵纯澈打开诗人的诗眼,北疆伟岸巍峨铸就诗人的诗魂。雪又白,飞白流韵,贯穿全集,诗意人生,人生诗意,本诗集实为现代诗之佳品,应共诗意人来品鉴。
  • 我本是散淡的人

    我本是散淡的人

    本书收录了“找不到感觉”、“包办婚姻”、“自我革命”、“朋友就是幸福”、“好男不跟女斗”、“害怕文学”等200多篇杂文。
  • 西中黄村志

    西中黄村志

    盛世修志,志载沧桑,自古皆然。值此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之际,西中黄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破天荒的面世了,可喜可贺!村党政领导班子的有识之举,可歌可颂!众多有志乡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可敬可佩!西中黄村,地处三晋“丁陶”、千年古镇汾城腹地。这里地灵人杰,世代耕读;物阜民丰,人才辈出。素有文化村、文明村、古建村、富庶村等盛名,堪称“金襄陵、银太平”版图上一株靓丽的奇葩。
  •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热门推荐
  • 娇妻要上天:婚婚欲睡

    娇妻要上天:婚婚欲睡

    有名无实的婚姻让她精疲力尽,本以为一无所有、山穷水尽就是最终结局,却不料林湛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他温柔又宠溺看着她“欺负的你的人,我会让他们慢慢还回来。”他一步步带她进入早已设好的局,让她渐渐分不清真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尽之炼

    无尽之炼

    相传,一枚孕育古老玄奥的玉佩集天地灵气而生,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从而引发了一场争夺。正邪双方历经数百万年的争夺,双方死伤惨重。由于三百万年前为争夺玉佩,人主与魔主双双陨落。正邪双方维持了三百万年的和平,如今和平的局面逐渐出现了裂痕。书友QQ群:728253666(欢迎小伙伴们进群happy)
  • 许愿石主人

    许愿石主人

    小石头诞生于混沌,号称石祖,学识渊博,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咳,还能预见片刻的未来。它认主了九十九皇子,造就了一代凶恶强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高中难忘的青春

    高中难忘的青春

    一篇讲述一个少年高中生活的青春校园故事,有的只是淡淡的情愫和纯纯的友情。
  • 仙魔经纪人

    仙魔经纪人

    酒吧门口的一道闪电,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命运。在现实中郁郁不得志的他,被闪电带到了一个修真世界。被闪电带来的这个年轻人,因为这自身朦胧的欲望,而不自觉地走向了与被视为不可挑战的修真阶层对抗的道路。
  • 你的爱,是直达天堂的入口

    你的爱,是直达天堂的入口

    重生前,夏暖最爱陆少安,最讨厌冷司寒重生后,夏暖才发现,那个名字都冷到骨子里的人才是爱她爱到极致的人。这一生,夏暖决定要做耳清目明的人,好好疼爱冷司寒。夏暖成为商业巨擘千金后,众年轻人争相迎娶。陆少安:嫁我可好?我愿做你最温暖的港湾。夏暖:不,我只嫁冷司寒。冷司寒:不好意思,让一让,我最爱的人死了,我要孤独终老。夏暖:死的好,你赚了。冷司寒:滚一边去。夏暖:你左边还是右边?后来——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冷总迎娶了商业巨擘千金,目前怀孕待产。怀孕千金与冷总温馨相处图jpg败给现实,没法孤独终老的冷总——来自柠檬精的嘲讽众人:说好的孤独终老呢?冷司寒:我爱的人活蹦乱跳,孤独终老,呵呵呵,不可能的……
  • 未来七天我是鬼

    未来七天我是鬼

    那天,我结婚,然后,我被抢婚了,然后我开始去抢别人的婚。。。注意,这不是一般的抢婚
  • 这个厨神有点帅

    这个厨神有点帅

    欢迎来到做菜带特效的美食世界!灵气复苏来了,人类却没有进化。进化的,是香飘十里的珍馐美味。美食之道升为大道,我吃故我在。美食称尊的世界,吃货杨逸开启了一段咸鱼而快乐的人生。(附言:生活流美食文,唤龙等拉风特效大后期才会出现。)
  • 仙人遇难记

    仙人遇难记

    一个白净的青年站在甲板上,四周是密密麻麻不断逼近的空间裂缝,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是我的最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