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2800000016

第16章 目击高考现场(3)

考场门口响起的警笛何止几次,每一个老师和传达室校工都可以讲出一段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经历。但在每一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到的仍是考场内外那紧张的气氛和看不见的“战场硝烟”……

目击之四:血书校门

又是一个“黑色七月”。

大考前夜,某中学高三级5个班的164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高考目的地进发。这是一个地处农村的市级重点中学,像以往一样,每次高考时他们都得从自己的学校整装到指定的城里考场附近事先住下并准备第二天的考试。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有经验的老师安排下度过,既不能太早在考场附近住下,也不能太晚进驻。太早会给考生过多的紧张压力,太晚会使考生对考场产生陌生感。

在看完第二天每个人坐定的考场后,老师说话了:“这是最后一次给同学们作战前动员,明天是你们一生命运的冲剌时刻,是生者和死者之间的选择,是光荣和梦想的决战,12年寒窗的所有苦和累,将在这3天中得到回应。过去每天唠叨的话已经够多的了,现在只说一句:今晚好好睡一觉,迎接明天大考!”

“咔嚓”,老师将电闸拉下,于是整个宿舍一片漆黑。这是老师们采取的强制措施,为的是让考生们能够休息好,以便明天精力充沛地上战场。所有的笔和手电之类的照明用具及学习用具一律被暂时收缴。

“喂,你,睡得着吗?”考生A悄悄掀起蚊帐问B。

“废话,能睡着吗?”B说。

“那你在干啥?”

B扬扬一只手指:“看这……”

A说看不到。

B示意他悄悄走过去看。

A凑近一摸,不由大惊出声:“哇,你怎么啦?流那么多血!哪儿刮伤了?要叫老师吗?”

B“嘘”地用嘴巴示意A别出声:“这是考前的最后一道必须做的事,老考生们说……”说完他把手中的一块什么东西藏在枕头底下,令A道:“回去睡吧。”

第二天一早,考生们以最快的动作,完成了洗漱,当A和大家一起走出房间时,他的两眼仿佛一下凝固了,他被走廊两侧墙上贴满的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布条、纸条惊呆了:原来同学们都以各种不同的文字写下了“上战场”的份份血书。再看看那血书的内容,A同学的心灵震撼得浑身发颤:

“誓死一战!”

“我以我血为证:拼命冲剌到底!”

“搏不死则活,活不成则死!”

“为了父母!为了老师!更为自己:拼杀吧!”

“……”

血书之多连成了一片“血墙”。看上去十分庄严,也十分恐怖。

现在已经进入上海某大学的A同学告诉我,他或许本来第一年可以考上大学的,但或许正是7号这天起床看到同学们写下的这一张张血书刺激了他的神经,那一年他走进考场,手中拿的虽然是考卷,但眼里呈现的却一直是那一份份血淋淋的誓词……3天考试,他的眼前无时不在晃动着同学们那誓死一搏的血书。因为他没有写,所以他觉得自愧高考的决心不如大家那么大,有种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大家的强烈内疚。这一年他失败了。

后来老师和他自己都认为失败就失败在他没有写血书上。有老师告诉他,有一年一位平时成绩平平的学生就因为在考前拿出了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之心,结果超常发挥,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老师从此便常常用这个学生的事例激励考生,于是这个中学每年高考时总会在临考前出现众多学生挥写血书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写了血书就真的管用?就一定能考好?”我问现在的A。

A说他也说不清,不过同学们都这么做了,不做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内疚,他本人两次高考的结果正说明这一点。

我无法相信A的这种说法,但我又找不出另一种解释。据我所采访的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几乎都有考生在临考前写血书的情况。写过血书并走过了“独木桥”的同学们说,这种办法有一定效应,因为人在临战时需要一种置自己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准备,这种精神准备越充足,就越可能获胜。而一位写血书可又没考上的学生则说,他第一次写了“落榜可耻”四个字,但出考场后他就意识到自己不会被录取,为此他拿起自己写的血书蒙在脸上哭了整整一天。他说从此他自我感觉“落榜可耻”4个字就像烙在脸上,使他不敢在老师面前抬头,也不敢在父母面前抬头,更不敢在镜子面前照自己。他说那张血书永远像块蒙耻的布条笼罩在他的心头,使他再也不敢重新参加高考。后来家长带他到了精神病医院治疗了很长时间才重新恢复了自信心。第3年他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时,什么都没有写,只是心里默默地念着一句话:我要用实际行动抹去心灵流血的昨天!后来他真的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工商管理大学。

我不是心理学家,但关于考场前看到的一副副或大义凛然,或视死如归,或惶惶不可终日者比比皆是。不少学生告诉我,他们在进入高三时就有人开始写下血书,而且有人不止写过一次。我见过一位同学,她拿出三块用手绢写的血书,内容分别是:“十名是耻”、“目标重点”、“一次成功”。她向我解释,第一次写血书是因为她从高二升到高三时的前十几次班级考试中总停留在10名水平。老师讲过,像他们这样的农村中学,成绩不在年级前五六名,是难以“跳出农门”的,更何况她是班级十名水平。她为此第一次写了血书,这份血书伴了她三个月零五天,后来她的成绩排名在班级前2名,年级前6名。这就意味着按学校往年高考升学率来说她的半只脚已经进大学的门了。但这时的她又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考重点大学,于是又有了第二份血书。她写第一份血书时,同学们谁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只有她自己知道,因为她把血书放在枕头底下,但她每天睡觉之前都要看一遍。后来等到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后,她的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一二名时,她的第二份血书已经从枕头底下移到了宿舍墙上,并十分醒目地高高挂在那儿。“目标重点”,是激励她在这最后的半年高中学期里最重要和最明确的奋斗境界。在7月6日晚临睡觉之前,她揭下那高高挂在墙上的“目标重点”的血书,像一个庄严仪式似的特意找出一块崭新的丝绸手绢,轻轻地摊在桌面上,然后她站立好身子,面朝自己的家乡,闭上双眼,两手合十放在胸前,默默地说了一句话:可怜的爸妈,女儿这辈子要彻底跳出农门了,愿上帝保佑!随后她毫不犹豫地拿起一把新买的水果刀,用力划破左手的食指,鲜红的血顿时流淌出来,她伸出右手食指蘸过血后,在雪白的手绢上写下了“一次成功”4个大字。第二天她进考场时,口袋里惟一带的东西就是这份血书……

“奇怪的是,这天我进考场后竟然没有一点其它杂念,像是口袋的这份血书真的在保佑我。3天考试下来,我没有感到一点吃力,顺利过关。”这位如今已经是某大学硕士生的女同学很不可思议地告诉我,她说当她后来进了大学向同宿舍的同学谈起自己的血书时,6个女同学中竟有4个都写过血书,而且一致认为它还“很灵”。另外两个是城市学生,她们虽然没有“血淋淋”的经历,但却有过类似的“写战书”。去年北京高考结束时,电视播放了北京理工大学附中某班全体考生在一块大黑板上写满了“战书”,老师把大黑板放在考场门口的醒目处,每天班主任在自己的考生进出考场时都让学生念一遍上面贴着的“战书”,以此鼓舞士气,据说效果甚佳,全班高考录取率超过其他班。

“血书”或者其它形式的“战书”,在高考现场扮演着一个神灵的角色。至于到底灵不灵,老师和考生们宁信其灵而不愿轻易予以否定。

这是我在高考现场目击的独特一景。

目击之五:焚书坑包

对学生来说,什么事最解恨?十有八九会说考完一次大考后最解恨。自然,像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对多数学生来说,那无疑是最解恨的时刻。在高考现场,当3天大考的最后铃声响起时,当考生们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跨出考场的那一瞬,一种久积而又从未释放的情绪与情感犹如埋在地层深处的岩浆突然爆发一般涌出来。

我亲眼观察了1999年高考结束时北京的某一考场实景:有人开怀大笑地喊着:“别了死亡,我活过来啦!”有人搂住迎过来的母亲或父亲失声痛哭起来:“我好苦,现在总算出头了!”有人则低着头,沉默不语地悄然躲开喧哗的人群,独自擦着溢出的泪;也有人又蹦又跳地将手中的笔和纸抛向天空……最让我惊诧的是我看到有人抢过父亲手中的打火机,发狠地将几本《高考复习题要》连同书包,当场点燃并使之化为云烟,然后又发狠地用双脚踩了数下。有趣的是,站在一旁的父亲微笑着也走过去,协助儿子将半只未燃尽的书包重新挑起来,点上火,再痛快地燃烧了一把。最后父子俩在熊熊燃烧的烟火中拥抱在一起,他们用这种特殊方式庆贺自己的胜利--儿子的胜利是赢得了考试的顺利过关,老子的胜利是宣告了精神上的彻底解脱。

许多学生和老师都曾目睹过高考结束时的一次次庄严而悲欢的焚书仪式、坑包葬礼。

有个农村中学的老师说,他们学校每年高考结束时,学校操场上都有学生自发组织起的焚书仪式,而这种特殊仪式作为校方谁也阻止不了。“那焚书的场面极为壮观,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同学,每人将宿舍和教室里自己的全部课本和复习资料、考卷统统搬出来,堆放在一起,真的像山一样高,然后同学们把它点着,一样一样地烧掉,火焰越燃越烈,越燃越高,从白天一直能烧到天黑。有的同学在火堆旁跪着默默地祈求,也有人直挺挺地躺在火堆旁任其高温炙烤,也有人在那里相互搂抱在一起痛哭……开始围着的仅是毕业班的同学们,后来其它年级的同学也来了,再后来老师们也围到了火堆前,大家一起默默地流泪,高声地欢呼,那种场面太叫人回味,太叫人想哭,太叫人歇斯底里。不管是高考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有一种要告别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要告别一段难以忘怀的情结,要告别一段梦想与屈辱的努力……”这位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我描述了他所目击的焚书场景及考生们焚书的心境。我从他的描述里感受到的东西很多,广大考生和老师在向这种必需又无奈的高考制度发泄着自己心头那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绪,同时也在为自己因此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作最后的祭奠。

书烧了,情已了。高考和为高考付出的每一天,每一题,每页纸,每滴汗,需要有一个碑、一片林来作证。

“来吧,我们每人献出高考前用过的最后一个书包作为这片土地的肥料与氧分,再栽上象征我们全班同学共同生命的小树吧!”在某学校前的一个小山坡上,一群同学庄严地摘下肩上的一个个书包,扔进一个大坑里,大家轮流往坑里填土,然后在上面栽下一棵挺拔的小树,又细心地用脸盆、茶杯、小勺浇上水,最后排队列在小树的周围,举手宣誓:我们的昨天刚刚结束,生命还在继续,努力吧,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

当我听完这段故事,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在想,经历高考的中国中学生们,他们才是度过了真正意义上的“成人节”。因为只有经历高考的人才能体味到什么是梦想与光荣,什么是努力与无奈,什么是痛苦与屈辱。经历高考,标志着孩子们开始成熟,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有位城市的考生家长对我说,他孩子高考之后,也采取了焚书的形式告别中学,起初他和妻子都反对孩子这么做,认为不应把书烧掉,应该留下,或者卖掉也值几个钱,可孩子不同意,坚决要烧掉。后来他和妻子没有阻拦儿子的行动,他们感觉应该尊重孩子。孩子在烧完书本后大哭了一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只觉得这么多年太苦了,你们当父母的也很苦,我不想再回忆小学、中学所走过的每一步路,上大学了,我要重新找回属于我自己想学想做的事,要不这个世界上就会失去本该是我的我。

我想无论是谁,我们确实应该深思一下这位孩子说的话,它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的教育形式与内容,改革与未来,而且又何止是教育问题,应该是未来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源啊!

人类是决定世界所有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因素,而青年一代,则是决定这个世界的未来的根本因素。

同类推荐
  • 纸上交响

    纸上交响

    陈子善以发掘新文学史料著称,擅长版本考证,逸文辑校。《百花谭文丛:纸上交响》显示了陈子善另一方面的修养——古典音乐,所收文章多是短小精致之篇,初步梳理了20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现代作家与古典音乐的各种因缘,重点论述了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沈从文、刘荣恩、张爱玲、赵萝蕤、傅雷等与古典音乐的关系,文笔活泼,说文谈史,给人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 不甘沉沦的汉子

    不甘沉沦的汉子

    《不甘沉沦的汉子》中《沉沦》、《茫茫夜》等小说颇具“自叙”色彩,以前所未有的大胆描写爱情、性压抑甚至性变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刻画人物的灵肉冲突,是民国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命运写真。除了小说名篇,《不甘沉沦的汉子》还收录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等散文名篇,这些散文感伤而隽永,有荡气回肠之韵,堪称心灵之作。
  • 寻觅柳永

    寻觅柳永

    金秋的周末下午,天高云淡,和风拂面。我和作家陈旭驱车去武夷山上梅乡白水村探访柳永遗迹。不料遇上修路,汽车一路颠簸,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四五十公里的路程却花了3个多小时。到了村口,我即到一农家问路,一位20多岁的农民兄弟得知我的来意后,执意要为我做向导,领着我们借着手电筒光深一脚浅一脚来到依山傍水的路边自然村,他比画着跟前的五六幢房子说:“柳永曾住在这个地方,具体是哪里已无证可考。”眼前视野开阔,溪水潺潺,绿波荡漾。不远处,朦胧可见两棵参天大树,我们沿着田埂走到树旁,两棵罗汉松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 邹韬奋作品集(1930)

    邹韬奋作品集(1930)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老舍曲艺文集

    老舍曲艺文集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热门推荐
  • 航海日志

    航海日志

    从2003年1月起,十本手工的“日记”在中国和瑞典之间来回邮寄。这些本子是由五位中国、五位瑞典女艺术家共同制作的。每次“日记”抵达时,艺术家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那本,在上面加插草图、照片或文字后,再把它们回寄,整整持续了2003年整年。“日记”不同的外形,不一样的内容取决于哪位艺术家在做。
  • 冥纸师

    冥纸师

    冥纸,沟通阴阳两界的媒介。而制作冥纸的人,被称为冥纸师。在这阴阳交汇间,有多少阴森诡异,多少离奇凶险……我叫姜明,是一个冥纸师。现在,让我把阴阳之事,讲给你们听…………
  • 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

    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家有儿女之系统

    家有儿女之系统

    这个是我的新书,请打家多多支持,这个以刘星为主的书,也是为了圆我的一个进入娱乐圈里的白日梦吧
  • 异世剑神之倾城小姐

    异世剑神之倾城小姐

    她是身世显赫的帝国四小姐,却从小不被重视养在深山,习得绝世武功。在无意救了一个刺客,意外得知了自己身上秘密的线索,开始漫长的探索之路。她倾国倾城的容貌,成为了擂台的筹码。她机智聪慧,却陷入了情网不能自拔。两个爱她的男子为了她拼劲性命,只为得到她的真心。三族的是非恩怨,她又将会如何扭转乾坤?离奇的身世,绝世身手,在这个三族鼎力的历史舞台,她将如何将强的生存下去?女主性格多变,是针对不同的男士而议的,但绝对不是NP,结局一对一,男主虽然花心,但绝对干净。
  • 重生小妻:总裁老公要抱抱

    重生小妻:总裁老公要抱抱

    男友劈腿,闺蜜背叛。一直到死,徐歆然才知道谁是真心待她。一场大火,烧毁了所有。浴火重生,回到十八岁。“说,你喜欢谁?”徐宇哲的俊脸在她眼前无限放大。“小叔!是小叔!我喜欢小叔!!!”她喜极而泣。感谢上苍给了她重来的机会,这一次,她绝不会错过。“一直以来,从今往后,我徐欣然喜欢的都只有小叔一个人!”“是那种海枯石烂的喜欢。”“小叔,徐宇哲,我爱你。生生世世!!”这个文,甜到掉牙了。巨宠、巨齁,不甜你咬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阿吒薄呴付嘱咒

    阿吒薄呴付嘱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归田稿

    归田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理家发家卷(千万个怎样)

    理家发家卷(千万个怎样)

    《理家发家卷(千万个怎样)》本书介绍怎样当家理财,怎样买卖,怎样进行家政管理等。
  • 和校霸大佬谈恋爱后

    和校霸大佬谈恋爱后

    【1V1】一中来了个小姑娘,皮肤白白嫩嫩的,像是能够掐出水来。脾气好,颜值高,学习好。很快小美人就全校闻名了。正值青春期的少年们各种议论:嘿,看见了吗,这就是新来的转学生,好像叫叶浅,啧,长的真美。眼睛真大,长的也萌,真漂亮。众人讨论的热火朝天,也不知道是哪个人随口问了一句陆辞:“陆哥,你觉得这小美人长的怎么样?”陆辞的右手拿着根烟,听到这话轻嗤一声,还不等他开口,就有人接话:“呵,陆哥怎么会看上这种小姑娘,人家一看就是乖乖女,身材还没长全呢”陆辞没反驳,他把烟掐灭,而后漫不经心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