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500000022

第22章 风雨黄昏11

李宗仁病了,感冒引起肺炎,发烧超过39度。治感冒和退烧的药已经吃过两天,仍不见效,他半闭着眼睛躺在床上,脸色带着一种异样的红晕。胡友松已经两次向他提出,要挂电话到医院请救护车来,或是用自家的车送他到医院去,他都拒绝了。他以为再吃些药,或许还能顶得过去。

李宗仁身体素质一向很好。自幼在桂林西乡随父母从事农事劳动,日晒雨淋,初受磨炼,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后,在学校又受过良好的体育训练。他的单、双杠和马术都很高明,生性既沉着又勇敢,被学校里的人称为“李猛子”。后来几十年军旅生活,或行军打仗,爬山涉水,或指挥作战,劳力劳心,他都能应付自如。年轻时虽受过几次伤,因为体质好,随便用些药物治疗,也就康复了。至于年轻时就染上的胃病,时患时好,患时吃几剂中药汤,抑制一下作罢。1949年时,胃病复发,病情虽严重,但在香港也不是不可治疗,只因兵败如山倒,局面已不可收拾,只好借胃病治心病,一去了之。到美国后,他的胃病已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设的长老会医院作过很成功的手术,以后一直没有复发过。只是随着年事益高,患了老年性气管炎,发展到肺气肿,治疗总无法断根。回国后,时有感冒和气管炎发作,但他每每不肯去住医院。就像前段时间住进301医院“疗养”,那么好的条件,他也待不住,硬要回来。

胡友松每隔一小时给他探一次体温,不仅不降,反而缓缓上升。

“德公,还是到医院去吧。您这病,要输液才能好的。”胡友松看李宗仁烧得难受,再一次劝他。

“再吃一次药看看,你晓得我最讨厌住医院。”

李宗仁口气依旧很硬。

一段时间以来,陈贵这个生活秘书,很少来过问李宗仁生活的事了。他每天只是在他那办公室兼卧室里“上班”,看报或是与服务员聊天。李宗仁和胡友松,好在还可以互相关照,互相体贴。

胡友松到院子里摘来一束鲜花。红的玫瑰,白的茉莉,还有几支秋海棠,用一个高脚瓷花瓶养着,放在李宗仁床头的柜子上。兴许是勤杂工漫不经心,花枝显得瘦弱,花朵也不丰腴,但毕竟是鲜花,是鲜花就有芬芳,就有生命。

胡友松是有经验的护士,她懂得病人发烧的时候,应当适当地让他多喝些温开水。可李宗仁每每摇头,不想喝。

“您吃些水果,好吗?苹果,梨,还是葡萄?”胡友松为丈夫的身体状况着急。

“我只想吃些不放糖也不放盐的大米粥,或者玉米粥。”

“我这就去叫厨子做。”胡友松即刻下了楼。

李宗仁迷迷糊糊像是睡着了。他眼前走马灯似的出现熟悉的人物;黄绍竑、刘裴、邵力子、黄琪翔、王光美……他看见他们各个的脸色都十分严峻,不像他刚从国外归来时那么欢愉,轻松,面带微笑。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块地。人还是这些人,为什么前后两年时间,却判若两人?迷糊中,李宗仁没能去寻找解释的答案,却被一阵难耐的胸闷所憋醒。

胡友松刚从楼下上来,无可奈何地对李宗仁说:“厨子找不见,问勤杂工,说是上街去了,不知是买菜,还是干什么。我想自己去做,可厨房的储藏室锁着,只好等她回来了。”

“罢了,罢了!别再麻烦她。”李宗仁有些吃力地说,“我就照你的意思,喝些白开水吧!”

胡友松眼眶都有些湿润了,她赶紧把丈夫扶起来,将那杯早已准备好了的温开水,让他喝了几口。

肺病患者,是不是普遍都是下午比上午难过些,不得而知。李宗仁的情况是,只要气管炎发作,则是晚上比白天难过;若是引起肺炎,下午比上午难过。下午3点多钟时,胡友松从体温表上发现,李宗仁腋下的体温,已经超过了39.5度。对于一个76岁的老人来说,肺炎发烧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已经该亮起警告的红灯了。凭护士的经验,胡友松决不管丈夫同意与否,立即得把他送进医院,否则,难免有意外。

胡友松给北京医院挂了电话,救护车20分钟之后便开到了西总布胡同。李宗仁只好依了夫人之意,被人搀扶着上了那辆忽闪着蓝灯的白色救护车。

探体温、听诊、X光胸透、验血……一阵折腾之后,只能是住进特护病房输液。胡友松一直守护在李宗仁身边,帮着护士做这做那,到傍晚时,她也累得支持不住了。

“胡同志,你晚间也在这休息吧!看样子,我们也得给你注射些生理盐水了。”医生看胡友松脸色不好,加上这特护病房的外套间,正好有一张床。

“如果李先生的病情需要我留下,我责无旁贷。”胡友松也不愿住在医院里,只好婉辞推脱,“若是病情稳定了,我还是打算回家关照一下,再说,我连洗漱的用品也没带来。”葡萄糖盐水、青霉素、链霉素、氨基比林的混合液缓缓输入李宗仁的静脉血管。李宗仁安详地躺在病床上,脸上那不正常的红晕,渐渐消失。

“天行有常。”夜的时光对于谁都一样长,可各自对于夜的收获和享受则大不一样。李宗仁躺在医院里,抑闷的胸口随着药液的输入,渐渐感到轻松,高烧缓缓退下,情绪慢慢恢复正常。

胡友松却一夜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晚上8点以后,见李宗仁病情渐渐好转,医生给她开了些药,让她回家休息。照说,劳累了一天,已经困不可支,倒下去竟在迷糊中听见有人在沉吟。这声音不知从哪里发出来,像在隔壁院子,细听又不像。她开亮过几次灯,想找一找声源之所在,结果一无所获,她心里反而有些害怕起来。她后悔自己多心要回来关照屋里,在医院里守着丈夫多好,尽管那里有护士特别护理,用不着自己操劳,可守着丈夫,心里也是一种安慰啊!

天,总算亮了,秋天的后半夜特别长。

胡友松洗漱之后,准备下楼去告诉陈贵,让他马上备车,送她到医院去,并通知厨子,她和李宗仁今天都不回来吃饭。

“丁零……”胡友松刚走到楼梯转角处,楼上小厅里便响起一串电话铃声。这么早就有电话?谁?胡友松转身上楼。电话里竟然是丈夫的声音:“若梅,你早啊!我的烧已经完全退了,感觉也好多了。我决定今天上午出院,你叫陈贵派车来接我!

“您怎么不在医院里再输些液,巩固一下,我今天来陪您。”

“你知道我不愿待在医院里,不愿……”

中午过后,李宗仁果然又回到了西总布胡同的家。这个发烧近40度患急性肺炎的老人,从入院到出院,居然还不到24小时。医生苦口婆心劝过他,至少要在医院里住三天,可他听不进,年轻时养成的坚强果断的军人性格,老来虽然多有改变,但有时却又那么“禀性难移”。

也许是病情应了性格,抑或是体质还能战胜病魔,李宗仁回家后一连服了几天药,身体渐渐恢复了正常。

他依旧每天读那三份报纸,看文史资料,有时也听听音乐,和妻子在楼上小厅里默默地跳跳舞。他总想把精神振作一下,却如同给扎了眼的车胎打气,老振奋不起来。收音机里不断地播放那几个“革命样板戏”,他虽然听腻了,有时也任它唱着,用以表现这个家庭的“革命化”。楼下的大客厅里,挂着一幅大大的毛主席接见他时与他握手的黑白相片,茶几上放着精装的《毛泽东选集》和好几本以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为主体内容的《人民画报》。

李宗仁每天最关心信件,几乎每到邮递员快来的时候,他就有一种不安的情绪。今天有些什么亲朋好友来信?有些什么新消息?尽管自那天胡友松出去看大字报发觉“梅花党”的谣传以后,他好长一段时间没让妻子出去看大字报了,反正是谣言胡诌,看不如不看,免了心头不悦。不过话虽这么说,心里却又总关心着文化大革命的进展和动态。人,既然是社会的一分子,就不可能离开社会环境而生存。

这天,李宗仁收到的信件最少,除几份报纸外,只孤零零的一封落款“本市内详”的平信。信封是用牛皮纸自己做的,不甚规整。大凡收到这样的信,李宗仁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先看,那些信封上字迹很熟悉的,他倒放在后面慢慢去读。

李宗仁拆信十分认真,从不随手撕口,而是先在强光下照一照,把信纸抖过一端,然后才用剪刀将信封口剪开,取出信文来。

这封没有具体落款的“内详”信,除了一张油印的红卫兵编的《造反》小报之外,其余一无所有。这张《造反》小报,只有一条消息:北京市市长彭真被绑架。小报详细地描述了彭真市长深夜被绑架的全过程,写得详细具体,读后令人十分吃惊。

李宗仁回国两年多来,在中央和北京的领导人中,除了周总理之外,就是和彭真市长接触多些。他觉得彭真为人坦诚大度,有魄力,对毛主席忠心耿耿,是共产党的好官,怎么突然间变成了对抗中央和毛主席的人了呢?

“什么‘水泼不进,针插不入的独立王国,’简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宗仁读罢那张油印的《造反》报,十分气愤地对胡友松说:“我真不懂,光天化日之下,一个国家的高级命官,堂堂的首都市长,居然可以随便遭人绑架!什么人干绑架的事?在美国,只有那些歹徒、大盗。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难道有‘合法绑架’的事?”

“现在,社会上乱极了。”胡友松见丈夫气得脸都红了,苍白无力而又不可不为地解释道,“有语录说,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

“什么大乱大治的,总得有个法,一切得依法办事才好,不然,连彭市长这样的高官都没有安全感了,还怎么大治得起来呢!”

“红卫兵可不讲那么多法。这不是《造反》报吗?红卫兵的信条,就是‘造反有理’!”

李宗仁没有再说下去,他知道妻子虽然年轻,但许多问题与他是有同感的。他沉着脸跌坐在沙发上,随后拿起一本《人民画报》,见封面上有神采奕奕的毛主席在向人们招手的照片,心说:毛主席呀,这文化大革命究竟要搞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

李宗仁无心再看那几本翻来覆去细读过的画报,顺手把它放回原处,然后对妻子说:“若梅,你陪我到院子里走走,好吗?”

“好,我也正想去散散步。”

同类推荐
  • 金色梦乡

    金色梦乡

    我的名字叫做田园美嘉,由于美嘉和蜜柑的发音很像,所以也经常有人叫我蜜柑。父亲在镇上一个罐头加工厂里当会计,每天的晚饭时间,都要听在电视台担任编导工作的母亲讨论新闻,这已经成了家里的惯例。今天也毫不例外。“现在我才觉得,当初没留在东京,回老家是对的。”母亲喝了一口鳟鱼煮的汤,一脸心有余悸地說,“最近大都市的年轻人,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怎么了?”父亲往玻璃杯里倒了一些啤酒,心思好像根本不在谈话的内容上。“最近东京那里,流行一种组织呢,”母亲說得神神秘秘,“一些极端的青年聚集在一起,尽弄些见不得光的东西。”
  • 传奇的开篇

    传奇的开篇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北大中文系一直是诗人窝。在这里,诗人不是一个一个出现,而是一伙一伙涌现的。三十多年来,这个诗歌的链条从没断过。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臧棣和我合编过一本《北大诗选》,收1977级到1996级北大出身的诗人78家,其中中文系出身的诗人51家,是当然的主力。其后十多年,这一诗人队伍又有可观的壮大。这些诗人有的本科毕业后即离开母校,有的硕士、博士一直念到学位的尽头,更有少数幸运儿至今仍在中文系或在北大其他院系任教。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在中文系求学的经历都是其生命中的一个华彩乐章,同时也是其或平淡或传奇人生一个不平凡的开篇。
  • 虎峰山传奇

    虎峰山传奇

    这部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黑瞎子沟传奇》、《豹子沟传奇》、《野狼沟传奇》、《兴安野猪王》以及《虎峰山传奇》。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 心罪难赎

    心罪难赎

    我是一个罪犯,逃窜在绿野山林之中,我不知道何时被警察抓到,或许在明天,或许是下一秒。此刻,我刚刚穿过一片树林,来到一条小路上。小路像大山的皱纹,曲曲弯弯的,镶嵌在枯黄的野草之中,让人猜不透它会拐向哪里。夕阳从我脚下扯去最后一线光亮,坠入了山涧,留下一个巨大的背影。当天空完全暗下来,背影消失了。这个世界被黑暗主宰。还好,有灯光,虽然它照到这里已很微弱,不过我可以趁着这微弱的灯光,弯着腰,像蠕动的蚯蚓那样慢慢向前。隆冬时节,风寒料峭,又是晚上,山里就更冷了。
  • 无法别离

    无法别离

    格雷丝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在她16岁的那年未婚先孕,生下孩子后迫于压力不得不送去给他人收养,内心的痛楚令她决定去寻找亲生父母,却意外得知自己还有两个兄妹。她打算在找到亲生父母之前,先找到他们。在格雷丝的努力下,她先后联系上了妹妹马娅和哥哥华金,本以为失散多年的兄妹相认会温暖感人,可实际相处起来却是陌生尴尬。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在慢慢发生变化……
热门推荐
  • 末日进化之隐杀

    末日进化之隐杀

    在末世中苦苦挣扎了七年的秦夜临死前居然穿越回了末世开始的第一天。这一次,不用再失去妹妹,不会再遭到背叛,不会再孤身一人变成魔鬼。这一次,他将在世界进化的浪潮之巅占据一席之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家仙上的养娃之路

    我家仙上的养娃之路

    优雅掉进下水道之后,发现自己呗绑定了一个系统,一个坑爹的甜宠改造系统,起初只想活命,后来发现自己对奚尘产生了除对于奶黄包之外的占有欲,再后来发现这种占有欲貌似早就有了。最后的最后,优雅只想说,自己创作出来的男主大大果然最香!那下水道也没有白掉。而云无言表示,人类的真香定律果然是真的,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一个穿成三岁濒死小娃娃,最后被养成只知道奶黄包、绿茶糕的小废物,然后惨遭追夫的仙侣奇程~
  • 甜心快跑:隔壁有恶魔出没

    甜心快跑:隔壁有恶魔出没

    一阵眩晕,胸口闷的几乎喘不过气来,江夏伸手扶住了门框。看着床上纠缠在一起的一对人儿,室……
  • 童年

    童年

    本书是高尔基三部曲之一,主要讲述阿廖沙幼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从三岁到十岁的七年灰色生活,成功塑造了外祖母在俄罗斯文学中极具光辉与人性美的艺术形象,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 憩园

    憩园

    《憩园》创作于1944年,缘于作者在抗战期间两次回到成都老家所得的印象,可看作是《激流三部曲》的续篇,讲述的是大家庭败落以后的事情。这部小说借着一所公馆的线索写出了旧社会中前后两家主人的不幸的故事。不劳而获的金钱成了家庭灾变的原因和子孙堕落的机会。香港文史学家司马长风曾如此评论《憩园》:“论谨严可与鲁迅争衡,论优美则可与沈从文竞耀,论生动不让老舍,论缱绻不下郁达夫,但是论艺术的节制和纯粹,情节与角色,趣旨和技巧的均衡和谐,以及整个作品的晶莹浑圆,从各个角度看者恰到好处,则远超过诸人。”
  • 明朝最强工科生

    明朝最强工科生

    工科大四学生丁原无意间穿越到了明末,大脑里面竟然还装着整个图书馆的内容,各种知识任他采撷!穷困潦倒缺钱花?蜂窝煤卖起来,立刻日进斗金,一夜暴富。古代夜晚漆黑一片,啥都做不了?发明沼气灯,给大明带来活动丰富的夜晚!吃不上肉,吃不到新鲜蔬菜?优良育种法让家禽产量翻番,温室大棚让士兵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种瓜果。满清铁骑冲入关内?在马克沁前面,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让二十一世纪的工科生引领华夏走向一条工业强国的道路!
  • 赎心者:阴影

    赎心者:阴影

    有茶城美誉的都匀市著名企业家梁仕超被人谋杀,警方在调查中很快锁定目标,但没想到的是,这件案子远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 三国之董卓之婿

    三国之董卓之婿

    西凉的辉煌,不会就此终结化牛为董,铁骑再行。据关中之地,控三辅之权。挟天子之威,掌世间权柄。握文明之塔,创无上之辉煌。
  • 刃之缺口,肤之伤口

    刃之缺口,肤之伤口

    我是一个墨客。与武者结交是我的平生之好。江湖之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书,因为这本书收录了天下最强大的那些武者们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