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22100000003

第3章 自诺的障碍

——排除一切障碍,永不墨守成规

有些人活着就是为改变世界,自诺什么就能成就什么,一生惊艳无比;有些人活到胡子都白了,也不敢说一声大话,更做不出值得一提的事情来。怎样打破自诺的心理障碍呢?本章为你一一道来。

反复打击:习惯性无助实验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无论一个人多么有能力,或多么有进取心,若是长时间经受各种反复打击,往往就会一蹶不振。生活中那些无论怎么鼓励都不敢自诺的人,大都是经受过各种打击的人。这是一个人不敢自诺的最大障碍。

1953年,哈佛大学的所罗门·坎明与维恩将40只狗放入一个箱子内,用隔体将箱子分成两部分,隔体只有狗背高矮,而后从箱子底部对狗发出千百次电击。狗假如跳过隔体到另一边,就能够逃脱电击,在这个过程中狗都会反复地用跳跃来躲避电击的干扰。

随后,实验人员进行了“挫折”狗的跳脱实验,实验人员在狗跳进另一边时,也将另一边箱体内通上电,狗触电后朝这一边跳跃,但这一边也通电。狗开始时惨叫、发抖和畏缩,但10天至12天以后这些无法逃避电击的狗,已不再反抗,也不会再来回跳跃了,只是被动地等待电击的到来。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指出,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习惯的无助感”的实验,该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不可逃避的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的产生。

在此之后,又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与一群热带鱼放入同一个池子,而后用强化玻璃隔开。刚开始,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见的玻璃,无奈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游到对面。鲨鱼试了每个地方,每次都竭尽全力,但每次都弄得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流出血来。

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每当玻璃有裂缝时,实验人员立即加一块更厚的玻璃放进去。

最后,鲨鱼不再撞击那块玻璃了,对那些色彩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了,仿佛它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而不再是可口的美食。

此时,实验人员将玻璃拿掉,鲨鱼却没有任何反应,每天仍在固定的区域里游着,对那些美味的热带鱼视若无物。

哈佛心理学家把这种屡次受挫后形成的放弃行为称之为“习惯性无助”,即反复的失败会使人出现绝望情绪,感到无助,进而失去信心。无论什么人,都不能经得住反复的打击。

不仅仅是动物,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处于这种“习惯性无助”的状态,他们曾屡屡去尝试成功,但往往事与愿违,屡遭失败。几次失败之后,被打击怕了,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再尝试,不再用曾有的热情去追求成功,而是自觉地降低标准。即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经消失,但由于他们早已习惯于自我设定的高度,也就不会再去尝试冲刺新的标准了。

心理学认为,因“习惯性无助”而生成的自我设限,是对自我能力和才智、外表、创意、体力及技巧的一种否定,它真正的危险在于阻挠人们获取成功的期望。人们只要怀疑自己,就会强化其负面信念,让人更加倾向于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抱怨“生意不好做”,或“我书读得不多”,或“我的经验不够”等消极的思想观念。

事实上,随着人的不断努力和条件的不断改变,原来的限制可能就会变为一扇虚掩的门。此时我们唯一需要突破的就是观念,也就是自己心理障碍的影响。

对每个人而言,身陷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如死灰甚至精神崩溃。如果我们身处困境时,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让自己尽快从失意的泥沼中解脱,那就可能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功之士。

著名美国作家罗杰·冯·伊区在《当头棒喝》一书中,列举了影响创造力发挥的十大心理枷锁,具体内容如下。

1.答案正确

目前教育制度倾向于教育学生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所以,当学生得到答案以后,就会停止追求其他答案。这样的教导方式,不仅会影响到人在面对问题和思考问题时的方式,也会影响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式。

2.追求合乎逻辑

在创造构想付诸行动时,逻辑思维是很必要的。然而,当要寻找灵感和创意时,过多的逻辑思维将会让创造性思维发生“短路”现象。因为逻辑只能够了解本质一致而无矛盾的事物,却没有办法开启人类探索的心灵,停止探索也就意味着会影响创造力的产生。

3.遵守行事规则

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经常会依循一定的方向。而遵守规则行事,往往会忽略其他方式的可行性。所以,也就无从发现其他创新思维了。

4.要实事求是

因为人们习惯于用实际的标准来衡量一件事情,所以无法脱离实际事物去想象和思维,一旦没有了想象思维,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

5.不要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的情况常常会被否定。殊不知在模棱两可时,常常会刺激想象力,激发产生疑虑,运用思考力去孕育新的想法。

6.犯错误是坏事

在人们的观念中,总认为犯错是坏事。但在力求正确前,总会产生错误的。然后再针对错误加以修正改良。由此可知,犯错会刺激人去思考错误产生的原因,创造性的思维才能得以产生。

7.游玩是没有意义的

有人认为在严肃的工作氛围中才能办好一件事和想出构想,而将游玩当成无意义的活动。殊不知嬉戏的态度恰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由于它解除了防卫心理,打开了心灵枷锁,不必恪守成规,并且不怕犯错,能够自由学习和想象,创造性的构想自然也就会应运而生。

8.这并非我的专业领域

就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来讲,一旦范围被划定,就足以导致封闭的态度,将自己局限于一个狭小的领域内,对于其他领域的知识就无法触类旁通,也就无法寻找新见解或新创意了。

9.别太傻了

通常傻子的行径与愚蠢的思想,迫使人思考一些习以为常的事,使视野大为扩展,从而激发出创造性的灵感出来。

10.我缺乏创造力

凡对创造力有信心的人,在创意萌芽之初,擅长运用自己的智慧,并反复思考自己具备的知识,这样一来,创意也就诞生了;相反,自己的创造力则会被封闭,限制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应该每天都检查一下自己,如果发现自己戴上了以上所列十种“枷锁”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就要努力打破它的限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墨守成规:勇于打破一切常规,才能赢得非凡成功

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循规蹈矩的人,所以墨守成规是限制一个人取得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是很难有大梦想的,也就不敢自诺出大的目标。要想成就大一点的事业成就,就必须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否则,即便你大胆自诺,也很难取得大的成就,因为你根本就不会有创造力。

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普西说:“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当前,世界各国以及各个领域的人士,在充分关注并探讨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已经开始重视起创造力教育来。

当然,即使是对创新意识及创造力给予再多的关注也不过分。美国之所以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先进的武器和丰裕的财富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一个庞大的人才资源库,而这个资源库诞生了各种创新性发明。例如,军工、航空航天、电工电子、汽车、化工以及医学等方面的产品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与创新性发明是息息相关的。不只这样,在产品的开发、销售以及各种活动的组织方面,美国也经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如果说以前创新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及一个集团生存、发展、成功以及领先的基础的话,那么再过若干年后,这依然是一条永恒的真理。道理很简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电脑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人脑可以节省下来大量记忆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电脑中所存储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归纳上来;在这之后对筛选、分析以及归纳过的知识与信息进行合成、组合、改变;最后利用个人所独有的创造力对原有的信息、对知识进行再加工改造后形成新的信息和知识产品。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谁能够创造出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新产品,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主动性。只要这个组织或集团能够在传统上有新的突破,那么其力量就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只要一个人能够有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那么这个人就会在事业上有新的发展空间。

商品价值到了如今这个知识日益增值的时代,已不再是劳动者简单体力的物化那么简单,而更多的是劳动者创造性智力的转化。劳动者的创造性智力使商品的价值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所以,我们在新时期必须具备强烈的好奇心、高度的创新意识、创造欲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些基本素质,增强个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对现代人提出的基本要求。

在大自然中,有一种奇怪的虫子,叫列队毛毛虫。这些毛毛虫从卵里孵化出来之后,就成群集结在一起生活。在外出觅食时,通常是一只队长带头,其他的毛毛虫便用头顶着前一只伙伴的屁股,一只贴着一只排成一列或两列前进,这队伍的最高纪录是600只。为预防自己不小心走岔路跟丢了,它们还一面爬一面吐丝。等到吃饱了叶子,它们又排好队原路返回。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仔细研究过这些毛毛虫。先是把队长拿走,但后边的一只迅速补上,继续前行;又把它们的丝路切断,虽然会暂时把它们分开,但后边的那队会到处闻,到处找,只要追上前边,马上就会合二为一。

法布尔所做的实验中,最有意思的是引诱毛毛虫走上一个花盆的边缘。毛毛虫一走上去就沿着边缘前进,一面走一面吐丝。令法布尔惊讶的是,这群硬头毛毛虫当天在花盆边缘一直走到精疲力尽才停下来,其间曾经稍作休息,但是没吃也没喝,连续走了十多个小时。

第二天,守纪律的毛毛虫队列丝毫不乱,依然在花盆边缘上转圈,没头没脑地跟着前边的走。第三天、第四天……一直走了一个星期,看得法布尔都不忍心了。终于到了第八天,有一只毛毛虫掉了下来,意外地突破困境,这一群毛毛虫才重返家园。

毛毛虫的失误在于,在一个封闭的思维模式里,它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跟从,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

其实,人在有些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个思想僵化的人,无论其能力有多么强,最后都不会成功。一个杰出的领导决不能向陈规陋习屈服。真正的成功者从来都是第一个向陈规陋习宣战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类拔萃,才能够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以其独特的个性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很多年前,一位教师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次会议上愤怒地说:“我实在想不通,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学院现有的管理模式?要知道,我们学院在这种模式下已经80年了,一直运作良好。”

“让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会议主持者、年轻的校长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说道,“因为现在的校长是我。”

当时,这位刚刚走马上任的校长年纪只有35岁,对那些仅仅是因为古老或者因为已成定规而一直遵行至今的陈规旧律,并不感到敬畏,决心将其变革。对于如何管理这所大学,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也有勇气、有能力去推倒这些陈腐的观念。作为新任校长,他有自己的想法,决心要为这所古老的大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赋予它全新的生命,不管要打破怎样的先例,也不管会冒犯什么人的观点,他都决不退缩。

哈佛大学传统的教育体制确实扎根很深,但年轻的埃利奥特毫不畏惧,凭借着自己非凡的才干,勇敢地进行变革。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到他任期满了的时候,这个原本只有400名学生的小学院,正式成为拥有6000名学生,众多优秀教师,世界上最著名、最有前途的学府之一。

多数人认定的规矩即为常规,然而,能够赢得精彩人生、创造辉煌事业的人,仅仅是少部分人。曾经有一位社会学者在经过调查后得出结论:凡是能够成功打破常规的人,基本上无一例外获得了成功。下面这个故事在哈佛大学广为流传。

查理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区,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已经年过四十了,依然做着小本生意。不过查理的思维非常敏捷,脑子里整天琢磨着如何发财。虽然他的想法经常遭到别人的嘲笑,但他依然没有放弃。

查理时常会去另一个偏远的山区,起初,他只是帮助那些需要劳动力的人家,之后,他开始在这个山区做起了生意。这个地方的商品交易水平当时还非常落后,查理就有了开一个小型商场的想法。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家人以后,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他的家人认为,那个山区那么穷,生意一定不会好。但是,查理坚持开了一家小商场。

生意就像他想的那样进展得一帆风顺,反响格外强烈。农民们的产品有了正规的交易市场,交易量逐渐增多,市场进入了良性循环。如今,查理已经开始后悔为什么当初仅仅建了个小型商场了。

心理学家认为,束缚创造力的关键是常规,如果我们能够打破常规,突破这些条条框框,成功的大门就会向我们敞开;否则,我们永远无法看到成功的曙光。

1907年11月,爱因斯坦感觉自己有了一个“生命中最幸福的思想”。长期以来,他一直试着解释重力现象。刚开始的时候,他用狭义相对论去解释重力现象,可是没有成功。现在,一个灵感突然划过:当一个人(或一个观察者)从上空自由下落时,根本感觉不到周围有重力场。他说:“假如这时从下落观察者身上掉下某个物体,则该物体将与观察者相对地保持静止或一致的运动。”这一灵感让他发现了广义相对论原理,震动了整个物理学界。

如今,我们的世界仍被科学巨人不断地改变着,同时,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发生改变。不过,还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科学天才究竟是如何思考的。大多数人的想法是:智商决定了天才,爱因斯坦深邃的洞察力是一种奇妙、专一的思维产物,是凡人所无法具备的。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都试图揭开天才人物思维的秘密,尽管证据迄今为止还不够确凿,不过他们的研究已经为我们揭开了天才奥秘的一角。

令人没想到的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带头提出:对天才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创造力,而并非智商。加德纳教授的想法是:智商在逻辑能力上仅涉及数学方面。人类至少有7种不同的能力,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该拥有的能力包括:逻辑数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有形动觉能力。

很多证据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曾经有科学家指出:一种思想围绕着某个形象而产生;或者集中在一种感觉或一个词上。爱因斯坦自述在他指尖上曾经产生过一种奇妙的感觉,正是这种奇妙的感觉,帮助他找到了某个问题的答案。发明家特斯拉在一次散步时,意外地想到了旋转磁场,那时他正对着傍晚的落日吟诵着歌德的诗,忽然脑中灵光一现,他想到了一个在圆形磁铁中快速旋转的磁场,这使得他解决了电机旋转的理论问题。

智商测试能对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和掌握知识的快慢做出公正判断,但对天才的要求绝不止掌握知识那么简单,天才必须能突破当代知识的条条框框去开创新知识的领域。很多专家认为,天才人物对待事物或信息间联系的方式很特别。一些在普通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天才心中却会产生很多疑问。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做阴极射线实验的时候,发现有一种很异常的绿色荧光,在他之前的一些研究者也发现过此种荧光,但他们认为这没多大意义,就没太注意。而伦琴却在这之后对这种光线进行了分析,最终发现了新的射线——X线。

加德纳的观点是,科学家是通过智能转移来解决问题的,决定条件之一是逻辑数学能力。科学家可以用语言思考问题,也可以用逻辑方式或空间想象来思考,他们的思维像个孩子一样灵活。

研究表明,创造过程中必须要艰苦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多数天才把自己的工作和兴趣结合起来,他们有着远大的规划,知道如何将一些棘手而不易解决的问题进行适当归类,将主要力量对准那些能解决的问题,达尔文便是这种科学工作方法的典范。

精神病学者罗森伯格曾经花了很多时间,用来调查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通过分析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他认为,天才头脑中存在着一种对立思想,它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根源。他将对立思想称为矛盾心理,对于多数人,矛盾心理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殆尽;但对于那些伟大的科学家,矛盾心理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一个科学家面对事物时,能在心理上产生对立思想,并创造出一种新的联系、新的理论,把对立的事物能够解释得合乎逻辑。罗森伯格说,人人都具备对立思考的能力,只是天才人物运用它的次数频繁一些而已。

不愿思考:学习六顶思考帽的思考方式

人类所有的伟大成就,都是经由思考取得的。不愿思考的人,是生发不出大梦想的,也是难有大作为的。要想自诺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类的希望就取决于那些知识先驱者的思维,因为他们所思考的事情可能会超过一般人几年、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

的确,社会历史的进步创造了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思维方式又成为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要想让自己有所成就,就要发挥创造性,学会突破自我,不断地去创新。敢于打破传统,正是很多人成功的“秘诀”。大脑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而那些甘于沉沦与不思改进思考能力的人,最终只会走向失败。和任何其他的事情相同,思考也是一种技能,它也可以通过培养来获得。

思维训练领域的国际权威,曾在哈佛大学任教的爱德华·德·波诺博士,首次将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德·波诺也是横向思维理论的创立者。现在“横向思维”一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已被收入《牛津英语大词典》和《朗文词典》。他一生著书50余部,其中《我对你错》一书曾受到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力推崇。1990年他主持了韩国汉城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爱德华·德·波诺这个名字已成为创造力与新思维的象征。他于1933年出生于马耳他,获得牛津大学心理学和医学博士学位,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曾经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

德·波诺所创造的“六顶思考帽”思维方式,已在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如摩托罗拉、杜邦、波音、松下和爱立信等公司,广泛用于培训和实际运用当中。

在这里所谓的“六顶思考帽”,代表着六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帽子”只是对思考的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这六顶帽子分别如下。

1.代表资讯的白帽子

纸张一般都是白色的,因此人们通常把纸张叫“白纸”。而纸张又经常与资料和资讯联系在一起,所以白帽子代表资讯。当戴上它时,思考者本身就会专一地考虑同资讯有关的东西。例如,在这方面我们有怎样的资讯?我们又需要怎样的资讯?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资讯?我们怎么得到了遗失了的资讯?“想想我们对这个市场的情况究竟了解多少?”这是白帽子的思维逻辑方式。

2.代表情感的红帽子

只要想象一下火炉里红色的火焰,就会让人感到温暖,因此红帽子就代表情感。红帽子绝对允许思考者加入感情、直觉、预感、情绪之类的东西,感情可能是基于一种情况下的复杂经验,它不一定能够被分析。在讨论当中,感情与直觉可能是宝贵的材料,但它们通常被排除在外,因为它们并非事实或逻辑。六顶思考帽系统在讨论一个课题时,给感情提供了一个实用的空间。“告诉我你们的感觉怎样?”成为红帽子的经典提问方式。

3.代表谨慎的黑帽子

法官通常是那种很认真的人,而他们通常又穿着黑色的衣服,所以黑帽子代表着谨慎。黑帽子指出危机、困难、故障、弱点与问题所在,指出为什么有些事情行不通或是无利可图。它是个具有逻辑性的符号,正因为如此,它是思考中最有用的部分;如果缺少黑帽子,思考便会完全失真并往往造成祸害。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往往随便滥用这顶黑帽子,认为只要时时刻刻都戴上黑帽子就行了,事实上这是种错误的认识。“让我们想想还有哪些危机?哪些事可能会出错?”“这个决定看来是对的,让我们戴上黑帽子检验一番,我们需要小心谨慎。”这些都是应用黑帽子思考问题时的一些可行方法。

4.代表正面思考的黄帽子

代表逻辑性正面思考的是黄帽子,它寻求利益、价值观与可能性。黄帽子能够辅助黑帽子,它寻求如何表示一些事物能实行,同时获取利益。其所提出的主张要有充足的理由,虽然黄帽子是乐观的代表,但它也应该是实际的。黄帽子需要进行更多深思熟虑,假如一些事情不能完全符合实际经验,那么便会有问题出现,戴上了黄帽子,我们必须刻意去寻求价值与利益。“我们已经有了黑帽子,那么让我们戴上黄帽子,思考一下这个提议有何利益?”这就是戴上黄帽子的一种反思行为。

5.代表创造性的青帽子

你可以想象一下草原发芽和绿叶生长,青帽子则代表着创造性。它给周详的创造构思提供了时间与空间,戴上青帽子随时都会产生思想的火花以方便创造。青帽子提出新的主意与开辟其他新途径,它不用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它允许我们提出意见,即使这些意见并不是很周详的,因为它们的价值能够在以后得到检验。

6.代表管理思考的蓝帽子

你可以想象蓝色的天空或是整体观,蓝色有时就意味着冷静,因此蓝帽子代表着管理思考,它是关于思考的“程序控制”,戴上蓝帽子,超脱地观察这些已经进行或是正在进行的思考。蓝帽子要求总括与结论。它确立了思考的议程,与此同时,也在各个时刻提出下一个步骤。再有就是在思考之中提供意见。蓝帽子计划并控制思考,且尽力寻求最佳的思考,正如交响乐团里的指挥尽力从每一种乐器中提取精华那样。“我们需要用蓝帽子来说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思考管理方法。

创造,就是改变以前的做法,把事情干得更好。

约翰·达西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在他写的《创造性的开发》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认真读一读,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答案。

有三个小硬纸盒,其中一个盒子中放有三支蜡烛,一个放有三只图钉,另一个放有火柴。用这些东西将三支蜡烛固定在墙上用来照明。要怎样做才合适?

已经有了蜡烛和火柴,点燃它应该并非什么难事。但很多人一听说还要将蜡烛固定在墙上,就不知怎么办才好了。当然,因为有了图钉,似乎是能想出办法来的。我们假定能用尖部很长的图钉插透细细的蜡烛,将它钉在墙上。可因为蜡烛紧贴在墙壁上,因此会将墙烧着,即便是用不易燃材料砌的墙,也会将墙熏黑,一想到这儿,我们就会束手无策。一般人通常会这样想:假如在墙上安上一个蜡烛台,问题不就解决了嘛,但是,问题是,用现有的工具压根不可能将蜡烛立起来照明。

哈佛心理学家表示,如果能用创造精神做事的人,使用现有的材料就能将蜡烛牢牢地固定在墙上。试试看:首先将蜡烛和其他东西从小盒中拿出,然后把图钉从小盒的硬纸内侧向外插透,将纸盒钉在墙上,这样一来蜡烛台就做成了,再将蜡烛立在小盒上即可宣告成功。

谜底一揭,可能有人会讲:“那样的话,我也能做。”没错,听起来解决的方法似乎很简单。然而,重要的是刚一遇到这个问题时,大部分人常常是左思右想,而结果总是不行。当听到答案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呀!但已经晚了。尤其是在没教给我们解决的方法以前,我们已深信这个问题是难以解决的。因此,我们必须老老实实承认这一事实的存在。

有一位哈佛教授,经常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

多年前,日本南极探险队乘坐雪上汽车在南极大陆上探查。车外是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可是因为发生了一点小故障,车子不能启动了。所谓故障就是车子部件破损。但找遍车上也没有备用的部件。在四周是白茫茫的仿佛巨大的冰库一样的南极,当然不会有别的车子经过。离营地尚有几百公里,用无线电呼救也很浪费时间,继续停留在此,队员就会全被冻死。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之际,队长命令马上在车上烧开水,然后将热水端到车外,把破损部件放在雪地上,将热水泼在部件上面。水立即结成冰,部件破损处也结成坚冰,再将部件安在机器上,车子就开动了。因为在这里冰比金属还要坚硬,不易破损。他们依靠这冰冻的部件,安全地返回了营地。

当然,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超出了常识,也可以说是冲破了常人在普通状态下的思想框框。由于部件坏了,必须马上找备用部件,但部件是金属做的,缺乏备用部件就毫无办法了。这是通常的想法。但当你想到零下几十摄氏度严寒之中的冰比金属还要坚硬时,情况就不一样了。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我们常囿于常识的框框,问题就难以解决,只能举手投降了。通过打破常规解决问题,就叫作“创造”。自古至今促进人类进步的,无一例外地要依靠这种创造性。只有对习惯上的看法从根本上产生怀疑,才能促使人们产生一切新的发明和发现。

在尼古拉·哥白尼以前的人,每当看到星星移动,就以为是天在动,以为人类脚下踩的大地是永恒不动的。很多人都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这是正确无误的。可哥白尼却开动大脑,想到会不会是大地在动呢?最终创造出“地动说”。虽然教会认为这是异端学说,但时间最终证明哥白尼是对的,从而全面改变了人类对地球与宇宙的看法。因为哥白尼的创造性发现,为人类的知识体系带来划时代的巨大进步。同样这也适用于发现力学诸法则的牛顿,适用于发现支配生物的进化法则的达尔文,发现相对论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们的伟大成就,其实都是创造性思考的产物。创造性的工作,可以说是促进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无论你现在所从事的是多么细微的工作,只要你主动改变从前的做法,用心去思考,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自卑自贱:战胜自卑才能超越自我

从来都没有自诺过的人,一定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他们内心非常自卑,甚至自贱,只能被动地接受一切,碌碌无为地过一生。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山外青山楼外楼,如果相互比较,肯定会发现比自己强的人。这时,自信的人通常能迎接挑战,而怯懦自卑的人,只能遗憾地坐在“观众席”上。

如果我们身边仅剩下最后一个柠檬,自卑的人说:“我完了,一个柠檬又能做什么呢?”于是,他就开始抱怨这个世界,让自己生活在哀怨之中。自信的人说,我至少还有一个柠檬,我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现状,我能否把这个柠檬做成柠檬汁呢?这件不幸的事情可以让我学到什么呢?

因此,成功的人拒绝与自卑为伍,因为他们深知,自卑的感觉会把自己拖垮。一个人的内心如果被自卑所占据,其心灵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创造力将会受到影响。

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决定和人类玩捉迷藏的游戏。

上帝打算把一种叫作“自卑”的东西藏在人身上,但他不知道放哪儿才好,于是和天使商量:“我该把它放在人的哪个部位他们最不好找。”

有的天使说藏眼睛里好;有的说藏牙缝里好;也有的建议藏在腋窝里。

这时有个聪明的天使回答说:“刚才这些地方很容易被人类找到。他们很快会把自卑还给上帝。最好的地方就是藏在人们心里,那里是他们最后才能想到的地方。”

哈佛专家说,有自卑感的人,会经常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较,结果越比越觉得自己不行,从而形成自卑心理。而自卑会对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起到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如果你发现自己产生自卑情绪,务必要在第一时间内尽快斩草除根。

想完善自我,实现自尊,务必摒弃自卑。自卑的根源在于对自己的评价低于自身的实际水平,在于没能正确地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战胜自卑,就要重新定位人生和认识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自卑者要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个正确的认识,努力发现自己的可爱之处,强化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克服自卑,还要掌握科学的比较方法,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如果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肯定只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最终导致自己失去前进的动力。当然,这也不意味着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老是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去比,这样容易唯我独尊,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从而产生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心理。

哈佛学者补充说,战胜自卑,还需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更加完善。那些在事业上有着突出成就的人,都十分注意这个方面。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天资聪颖,可中学时患有口吃的毛病,这给他的人际交往带来很大的困扰,他因此而变得自卑、羞怯、孤僻。

有一次上课,他的同桌捣乱,老师误认为是田中角荣干的,当田中角荣站起来辩解时,竟然满脸通红,越着急就越解释不清楚,老师更加认定是他做错了却又不敢承认,别的同学也跟着起哄。这件事对田中角荣的内心触动很大,他私下里分析认为自己口吃归根到底还是源于个人的自卑。从那以后,他经常鼓励自己在公共场合发言,主动报名话剧社,并且反复勤奋练习,终于克服了口吃的毛病,为他日后走上职业政治家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如果你能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个正确的认识,充分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发掘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那么,消灭自卑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

不敢尝试:世上本无失败,除非你放弃尝试

不敢尝试是不敢自诺的又一大障碍。无论一个人拥有多牛的学历、多好的资历,如果不敢尝试,就什么成就也无法取得。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一句备受哈佛学子推崇的话:“有一条泥泞不堪的小路,我一只脚滑了一跤,另一只脚也因此站立不稳,但我给自己打气,不就是摔了一下吗,又不是再也爬不起来了。”人生就是一次次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假如你正在遭遇磨难,那么应该想上天是在用苦难考验你,这说明你是幸运的。因为磨难从茫茫人海中选择了你,让你担当重任。而它在将重任交给你之前,还要再次选择,让你经历炼狱般的考验,看你能否坚持下来。伟人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当他处于逆境时,别人向命运投降了,而他则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哈佛校园中广为流传。

有一年夏天,美国的密苏里平原被暴风雨侵袭得满目疮痍,肆虐的洪水冲毁了公路、庄稼和村庄,不少人都被迫流浪。

一个身材瘦弱的男孩穿着寒碜的衣服,站在一个高坡上,眼睁睁地看着含有泥沙的河水汹涌而来,漫过河堤,席卷了自家的农田。

洪水带走了他们的一切,父亲硬着头皮到当地一个叫玛利维尔的银行家那里请求帮助,但银行家却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以要挟没收他全部家产为名,拒绝了他的请求。心灰意冷的父亲只得返回家,在途经浪涛翻滚的江边时,他停了下来,手扶着栏杆停下了脚步。

“爸爸,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小男孩困惑地问他的父亲。

父亲一言不发,眼角流下了两行眼泪。小男孩紧紧依偎在父亲怀中,像是要给父亲以鼓舞与力量。于是,父亲又重新上路了。

没过多久,瓦伦斯堡的集会上来了一位演讲者,男孩立刻被演说者那雄辩的技巧和打动人心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农村的孩子,没有被贫穷网住了心,并且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奋斗,他一定会取得成功的!”演说者说完便问听众,“谁会是那个幸运的男孩呢?”

紧接着他又自问自答:“女士们先生们,这个人就在这里。”说完这位演说者的手随便指了一个方向,尽管他只是随便地指了一个方向,可那男孩却感觉他指的就是自己。从那时起,男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一名演说家。

可是,男孩笨拙的外表、褴褛的衣服和少了一根食指的左手,这些都让他感觉到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有那么一次,他还在师范学院就读的时候,穿着那件破夹克刚走到台上,不知是谁就在台下恶作剧似地大喊:“我爱你,瑞德·杰克!”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嘲笑声,因为英语里瑞德·杰克与破夹克是谐音词。还有一次,他在台上演讲时竟然忘词了,在人们的口哨声中,他急得满头大汗,尴尬极了。

就这样反反复复失败了12次,他心灰意冷,对自己的能力开始感到怀疑了。在结束了又一次的演讲比赛之后,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走,在路过江边时,他停在了那里,长久地望着下面的河水。

“孩子,再试一次吧。”

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他身边,眼含深情地看着他。就像12年前的那天,站在小桥上的父子俩又一次拥抱在一起。

在这之后的两年内,瓦伦斯堡的街头常常能够看到一个身材修长、清瘦、身着破旧衣服的年轻身影,边散步边背诵着林肯和戴维斯的名言。他是那样的忘我,那样的专注,以至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天,他正在练习自己写的一篇演说稿,由于他当时已经达到了精神高度集中的忘我状态,还不时夹杂着手势。附近一个农民看到了,还以为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急忙报了警。警察气喘吁吁地跑来,经过一番盘问,才知道他是在做自己的演讲练习。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1906年,年轻人终于以《童年的记忆》为题发表演说,荣获了勒伯和青年演说家奖,那是他第一次尝到成功的滋味。

又过了30年,他已经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与人际关系学家。他的《成功之路》系列丛书荣登世界图书销量榜首。时至今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世界各国人的心里,人们依然在以不同的方式缅怀着他。他就是有着“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和成人教育大师”之称的戴尔·卡耐基。如今,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爱用这一句“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来作为激励孩子的座右铭。

戴尔·卡耐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伟大的思想家艾丽丝·亚当斯那句话:“这世上本没有失败,除非你放弃尝试。”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让我们在感慨之余,也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很多时候,面对挫折与失败,或许我们该用这样一句话激励自己: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你怎么知道,再试一次就不会成功呢?

端着架子:哈佛大学校长为什么要去给人刷盘子

有些人,虽然很有上进心,但也还是不敢或不愿自诺,他们通常是放不下架子,怕说出什么无法做到让人轻视。

放下架子,定期给自己的心灵归零,会使自己更柔软,弹性更大,空间更广,生命中的美好时机也将随之而来。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到北京大学访问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年,校长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着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在农村,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说几句话,都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

最有趣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干了四个小时后,老板把他叫来,跟他结账。老板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可怜的老头”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却觉着以往再熟悉不过的东西都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成为一种全新的享受。

这三个月的经历,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搞了一次恶作剧一样,新鲜而有趣。更重要的是,回到一种原始状态以后,就如同儿童眼中的世界,一切都那么有趣,也不自觉地清理了原来心中积攒多年的“垃圾”。

定期给自己复位归零,清除心灵的污染,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与生活。

有一个农场主新雇了一个工人,上工第一天,他们二人在筑围篱。农场主手里拿的一根木柱突然掉落到泥坑里,泥水玷污了他们的衣服。农场主人虽然表现得很狼狈,但似乎是故意这样做的。

当时站在屋内洗碗的女主人看到了这个情形。

“是呀”农场主人回答太太的好奇时说,“我也不想这样做,但那个小伙子穿着新工作裤,整天只顾保持裤子的干净而没有好好筑围篱。你有没有注意到泥水溅污了他的工作裤后,我们的工作快了很多呢!”

其实,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显而易见,可现实中却往往被人忽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被过去的背景、学识、专长所局限,放不下架子,结果常常落到进退两难的光景。架子这种东西真是害死人,它让我们被自己的过去所辖制,阻碍了我们尝试新机会的行动。

你是不是当惯了发号施令的老板,放不下架子被别人指挥?

你是不是曾经腰缠万贯,如今放不下架子去接纳别人?

放不下架子只会使自己痛苦,也失去了再前进的空间。归零是一个极不容易学习的态度,然而却又是何等重要的态度,一个愿意常常让自己归零的人,会为自己开创出伟大的机会。

这是一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工作会调整,生活会改变,如果自己仍死摆着所谓的架子,不但容易受到挫折,也容易被打倒。

消极悲观:改变思想才能改观人生

消极悲观是自诺的大敌。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克莱里·萨弗让教授告诉哈佛大学学子:赶紧抛弃消极思维,改变思想才能改观人生。任何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的思想,从悲观转向乐观,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发生重大改变。

当你面前放着半杯茶时,你会认为还有一半呢,还是只剩一半?虽然量是一定的,但在不同心态的人看来,意义却大不相同。这可以看出一个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积极心态的人会认为还有半杯茶而欣喜、感恩,消极心态的人则会认为只剩半杯茶而抱怨、不满。

哈佛大学医学院曾进行过104项科研工作,研究对象多达15000人,研究结果表示,乐观能帮助人变得更幸福、更健康,并且更容易获得成功;而悲观恰恰相反,它能导致人绝望、患上疾病甚至走向失败。著名心理学家克雷格·安德逊说:“假如我们能引导人们更乐观地去思考,这就好比是给他们注射了防止精神疾病的预防针一样。”

著名心理学家麦可·沙尔解释说:“你的才能固然重要,但相信自己定能成功的想法,往往成为决定你成败的一个因素。”究其原因,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挑战与失意时,各自采取的处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一家企业的销售部门计划招聘60名销售员。他们通过测试,只雇了30名高分销售员。在心理学家的建议下,企业又将从应试中落选而在思想乐观性上得分很高的30人补招为销售员。在过去,这些人压根不可能被聘用。一年后,这后录用的30人的成绩却出人意料——竟然比当初应聘成功的正选销售员的推销成绩整整高出15个百分点。

那么,他们做到这一点的秘诀是什么呢?根据心理学家塞立格曼教授的说法,乐观者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的“解释方式”。当事情出现差错时,悲观者倾向责备自己,而乐观者则会找出错的漏洞。如果事情很顺利,乐观者就归功于自身,而悲观者却把成功视为侥幸所致。

心理学家克雷格·安德逊教授曾让一批哈佛学生打电话给陌生人,让他们给红十字会献血。当他们打过一两次电话而没有结果的时候,悲观的学生就说:“我做不了这事。”乐观者则对自己说:“我要换个方法再尝试一下。”

“假如人们感到失望,那他们就不会去主动获得成功所必须的各种技能。”克雷格·安德逊这样表示。

在安德逊看来,成功的试金石,就是学会控制自我感觉。乐观者会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假如事情不妙,他就会迅速采取行动和措施,拟定出新的行动计划,并懂得博采众长。悲观者则感觉自己处处受命运的捉弄,所以迟迟不肯行动。他认定自己将无计可施,因此也不向他人求教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常来说,乐观者会认为他们比既成事实显现的还要略高一筹,有时这种意志能让他们生存下去。匹兹堡癌症研究所的桑德拉·利维医生曾对患有晚期乳腺癌的患者进行过一番调研,发现平时比较乐观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不复发的时间持续得较长。这就是生存的最好精神状态。在一项以患早期乳腺癌的女士为对象的试验性调查中,桑德拉·利维医生发现,悲观患者的病情发展,要比乐观患者快得多。

的确,乐观心态并不能治疗不治之症,但是,它却能防止一些普通疾病。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一批哈佛大学毕业生的健康历史。他们在班级中成绩都是中等以上,且健康状况良好。但是其中有的人思想是乐观的,有的人却是悲观消极的。20年之后,患有像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中年人疾病的,乐观者的人数远远低于悲观者。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悲观者无能为力的感觉,将会削弱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让疾病更易入侵。

密西根大学的克里斯朵夫·彼得逊医生发现,悲观的人都不会很好地照料自己。他们感觉自己很被动,不能承受生活中的各种打击,认为不管自己怎么做,都无法避免不生病和其他一些不幸的事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于是,他们就变得破罐子破摔,吃饭狼吞虎咽,不讲究营养均衡,不去做健身运动,也不去看医生,总是用酒精来麻醉自己。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兼具乐观与悲观的心理,但不是倾向于这一方就是倒向另一方。心理学家塞立格曼曾表示,这是一种“在母亲的膝下”学到的思维模式。它是从千百次的警告或者鼓励,千百次的责备与表扬之中发展起来的。太多的“不准”与危险警告,会让人们感觉自己无能和恐惧,最终走向悲观的自我。

一般而言,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会经历一些小小的成功喜悦。父母、老师、上司能帮助人们将这些成就转变为自我感觉有控制的意念,进而培养出他们的乐观情绪。

而悲观是一种不易更改的习性——但这并非绝对的。在一系列令人关注的研究中,美国的卡罗尔·德维克医生曾经为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工作了一段时间,因为她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理解方式,从“我是一个笨蛋”改为“我没有用心读书”。最终,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美国匹兹堡的利维医生这样想,假如让患者变得乐观些,或许能够延长他们的生命。在一项试验性的研究中,两组结肠癌患者接受同样的治疗,而给予其中一组心理方面的协助,鼓励他们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结果证明这项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以上就是让你变得乐观的理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夫·豪隆建议,如果你想改变,就按下面的方法去做。

第一,在不如意的事发生时,请仔细地注意你的思想,把最先出现在头脑中的想法,不加修饰也不增删地写在纸上。

第二,做这样一个试验。做一件与消极反应相对的事。比如当工作出了差错,你是否心中想:“我讨厌我的工作,但我永远不会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那就做出与之相反的行动。寄出几份履历表,去参加一些面试,去找招聘的信息。

到最后,还要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你最初的想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假如你的想法让你退缩,那就尝试改变它,”豪隆说,“这种办法虽不见得奏效,却能给你提供一个契机。”

总之,积极的思想能带来积极的行动与反应。很多时候,只有你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些什么,你才能真正得到些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得到,也就不会去努力,结局可想而知——你必然会两手空空。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身边的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身边的心理学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使您与他人的交往变得顺利。也许,还能由此成为游刃有余的社交高手。不仅如此,您还会发现以前未曾了解的真实自我,从而进行自我启发。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
  • 魔鬼心理学:你确定你是个正常人?

    魔鬼心理学:你确定你是个正常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自己或其他人身上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比如:有的人经常会没来由地感到害怕;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感到伤心;对某些图案、物品感到恐惧;有些人则特别迷恋某个人或者某种东西;经常强迫性地做一些已经做过的事情;有时候会不断产生幻想和妄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出现一些令人感到咋舌又有趣的行为呢?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控制不住自己而表现出这些反常的症状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些症状背后是否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的身体中是否住着一个操纵一切的恶魔?
  •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来自萨提亚的生命启发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来自萨提亚的生命启发

    仿佛宫崎骏动漫里的角色,苏青是自在的艺术家,艾莉是忘了魔法的女孩,两人在某个夜晚相遇,艾莉就此踏上了一段自我蜕变的觉醒之旅。每日奔波在爱情、职场、家庭等不同场景,艾莉期待、失落、开心、愤怒、委屈、无助……在充满生活感的小说情节中,艾莉是你,也是我。作者深具巧思地在苏青与艾莉的对话中渗透进萨提亚模式治疗理论,充满疗愈感与内在探索,也饱含着智慧与顿悟。这个深缓美好的心理故事,仿佛一个温柔贴心的倾听者,又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领你与内在的自我温柔地靠近,探索内心未曾开启的宝藏,发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强大力量。
  • 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热门推荐
  • 天空不要为我掉眼泪

    天空不要为我掉眼泪

    顾昭昭曾经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高中时遇到阴郁少年骆亦航,青春年少,纯爱萌动。骆亦航从小是孤儿,曾被多家收养又被送回孤儿院。他骄傲内敛,内心孤寂,直到遇到顾昭昭才逐渐打开心扉。顾昭昭的父亲是小学校长,因为拆迁问题多次上访,后死于车祸。遭遇巨大变故又适逢高考,顾昭昭为了得到保送名额和骆亦航分手。大学快结束时,顾昭昭再遇骆亦航。骆亦航以为她贪财拜金才与他分手,所以大二就退学,两年后功成名就。一方面想报复顾昭昭当初的狠心,一方面又放不下过去的感情。互相折磨和伤害。大二时顾昭昭再遇陪父亲上访时见过的富家公子陈梓郁,他为了反抗父亲的专制,和顾昭昭协议结婚,保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他们从陌生到互相依靠,感情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顾昭昭,我的愿望只有一个,就是拥有你。”十七岁的骆亦航如是说。“也许有一天,我连爱情都能给你。”陈梓郁穿着笔挺的西装,纡尊降贵地俯视着我。幸福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原来是那么的遥远,以为近在咫尺,可是往前踏一步才发现,那咫尺之间横亘着万丈沟壑,一脚踩空就尸骨无存。
  • 猎僵师

    猎僵师

    始有伏羲逐尸,后有秦皇弑僵......传承了两千多年的猎僵师,在八百年前的一场僵祸之中,逐渐式微......在遗失了一分为二的“渡僵印”后,怎样才能抵挡出现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僵尸?无法重合的“渡僵印”,是否会再次重现八百年前的那般恐慌景象?如今僵患再起,沉睡许久的伏尸也逐渐苏醒过来,究竟是猎僵师维护好这城市难有的平静,还是让僵祸再次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 为妃作逮

    为妃作逮

    彦云笙痴傻了十三年,也不知是不是被刺激狠了,在坠崖那天她意识恢复清醒了。一朝被救,在这个世界上,没法自保也不行。巧了,就那天夜里,她就莫名“捡”到了一个空间。“宿主大人,混沌钟书塔给您发布任务——富甲天下。”从此,彦云笙一见到别人就问,你知道怎么赚大钱吗?她想过,开个坐拥百万客流的菜市;也想过,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酒馆餐厅;也想过,开创一个全大陆连锁的高规格品牌服饰店......彦云笙忍不住就开始想入非非。可自打她从忘生崖被救下后便一直围绕在她身边的那个强大而神秘的男人......
  • 一纸婚书:枕上男神快来嫁

    一纸婚书:枕上男神快来嫁

    乔乔,只不过好心收留了一个奶油小生,竟然吃她的!住她的!最后竟然还……?“这是谁啊?怎么瞧着这么小?该不会就是你那个新男朋友吧?天哪!你怎么能老牛吃嫩草?”?乔乔心里冷笑不已:“这能够老牛吃嫩草也是一种本事呀!像你这种老牛还找不到他这样帅的嫩草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聪明的心理战术》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气是由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理它时,它就会消散。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未必都来得及享受,哪里还有时间生气呢?因此,做人以消气为上策。
  • 农女悠闲记

    农女悠闲记

    失去爱情,亲情,即使现代世界的苏梦瑶拥有成功的事业却依旧不幸。原本以为33岁后的人生只能避世隐居,靠着回忆生活。却不想在接受现实,学会珍惜感恩的时候,得上天厚爱,魂穿异世成为地主千金苏明珠,爱人,亲人失而复得。且看雍朝传奇女子苏明珠种田经商成首富,朝堂战场史留名的绚烂人生。
  • 平凡女孩的幸福法则

    平凡女孩的幸福法则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宫出品】。一次代父出车,偶遇酷男,他们却因一百二十八元的计程车费展开一段千年难求的情缘,真真假假的表演,假假真真的情话,原以为,一切都是假的,直到分开时方知,爱,一直都在,爱,从来不假。
  • 棋手

    棋手

    抗战时期的上海,浙西青年贺羽丰是大光明电影院英文电影的同声传译。他同时也是个象棋高手,与姐夫在苏州河畔一起打理着一家茶楼。重庆军统提出向我党借人,以贺羽丰摆擂台赌棋的方式吸引投敌汪伪的叛徒、象棋迷李寻烟来茶楼并实施刺杀。但出乎意料的是,李寻烟现身时,贺羽丰方知此人竟是父亲多年前的救命恩人……贺羽丰陷入彷徨与纠结,历经情感的磨难和思想的变迁,终成长蜕变为坚定的抗日青年,写就一番浩气昂扬的传奇。
  • 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迦法

    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迦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