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23000000004

第4章 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4)

如何正确认识“一元指导”与“多元并存”的关系问题,还可从哲学的角度加以理解。我们都知道,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之一,有了多样性,世界才会丰富多彩,社会才有发展活力。但是,多样性与有序性是统一的整体。多样性必须以有序性为前提。杂乱的、无序的多样性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多样化,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统一的价值导向,或者这种导向很乏力,社会运转就会陷入混乱,社会发展就更谈不上了。关于这一点,庄子有句话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所以,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就是既要允许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性。概括地说,就是多元并存、一元指导。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指导”不是“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或引领,是要通过自己的理论及其实践的影响,使自己和自己的同盟军在众多的思潮中不断壮大实力与声势,不断抵制和削弱错误思潮的影响。总的目标是,在多样化中确立主导地位,在多样化中寻求共识;以主导扩大共识,以共识巩固主导。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普遍的具有规律性的现象。

当前,思想多元并存的状况时刻提醒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必须强化阵地意识。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当年,列宁说的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的著名教导,至今仍然是有效的。自从苏东解体以后,西方多次举行规模巨大的有关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主义,有关《共产党宣言》的讨论会。1999年在评选过去一千年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中,马克思位居榜首。今天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巨大困难的时候,西方重新兴起“资本论热”、“马克思热”,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征服世界、影响世界的巨大理论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是真理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对世界进步人类发展仍将具有无限的吸引力。

(四)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实质是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有人认为,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应该放弃所谓的“正统”及一元化观念;有人提出,应该消解、废除“国家意识形态”或“国家哲学”,宣布“马克思主义只是诸多学说中的一种”,马克思主义不应占主导地位;还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所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方法和社会科学有它的地位”,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意识形态。近来,有人把西方一些国家的民主、宪政观念鼓吹为所谓“普世价值”,主张中国应把这些“普世价值”确立为指导思想,与国际接轨,其实质是与西方制度模式接轨。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多少种所有制、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反映这些所有制和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形态不可能只有一种,而是多种,不是单数,而是复数。但是,这是就人类历史长河和世界范围而言的,具体到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来说,尽管也可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在任何社会,有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就有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关系。在阶级社会,一定的物质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而阶级之间的关系又决定着阶级之间的思想关系。因此,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用意识形态的“复数性存在”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每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也是多样的。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性也。”不齐、多样是事物充满活力的表现和动力。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化的多样性是由人的文化需要的多样性决定的,不仅人与人的需要不同,而且每一个人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文化需求当然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党中央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任务,也正是为建设一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文化需求的多样文化。但是,各种各样的文化并不是平分秋色的,必然有主有次,必然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有了这个主旋律,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有了这个主旋律,才能保证文化的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有了这个主旋律,即使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些杂音和噪音,我们也可以掌握主动权,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看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与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并不矛盾,不仅不矛盾,而且根本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妥善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关系。列宁说:“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3]由此可见,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关系,不仅可以防止思想僵化,而且可以防止各种腐朽和错误思潮的泛滥,从而在思想文化领域真正形成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

指导思想多元化论者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发展民主。这是极其荒谬的。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是民主的积极倡导者和真诚的实践者。我们党始终把追求人民民主作为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民主从来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思想、一定国家的制度相联系。抽掉民主的社会内容特别是阶级内容而当作抽象的信条,是剥夺大多数人的民主、实行少数人特权的政治势力惯常玩弄的思想游戏。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揭示了民主建设的规律,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那种不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决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民主,因为那样的民主,最终必然要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而社会主义制度一旦解体,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及其他一切权利都将付诸东流。

三、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

(一)正确处理好一元化与多样化的关系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面向不同领域、多个层面的群众宣传、普及党的理论,必然要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解答人们各种各样的思想认识问题。这本身就是正确处理好一元化与多样化的关系、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过程。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指导地位,是经过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的检验和在与多种思想理论的反复比较中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中国人民所接受,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实践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并且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所以,在今天,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把他们创立的学说称为“新思潮”。马克思于1843年在《“德法年鉴”的书信》中指出:“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列宁在1913年撰写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把此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从欧洲1848年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从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到1905年俄国革命;1905年后。他认为,马克思学说最初决不是占统治地位的,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已;通过发展和不断斗争,马克思学说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广泛传播开来;通过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不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成为群众性的社会思潮。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思潮割裂开来,而是强调通过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群众性的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往往以一定的思想理论作主导。可以说,它是理论形态与人们的社会心理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社会思想的多种多样,不同观点的争鸣交流,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而如果因社会思潮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导致价值观上的混乱,使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失去意识形态上的主导作用,就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任何一个开放的社会都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同时,每个时代和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并以此统一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发展与进步。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是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有的人提出这样的疑问,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会不会造成社会思想的单调和窒息?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用一元引领多样,并不是用一元化代替多样化。应该说,正确处理好一元化与多样化的关系,关键问题不是是否应该用一元化引领多样化,而在于如何去引领。

第一,明确各种社会思潮的目标取向,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当代中国面临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必须形成和巩固最基本的、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并努力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魂,在当代中国所有社会思潮及其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各种社会思潮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矛盾运动,尽管有些思潮本身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或错误,但就其提出了某一方面的问题而言,可以促使人们去思考,并在补充或纠正中完善思想认识,增进社会的理性与共识。应通过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人民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自觉地将各种思想认识统一于共同的思想基础之上,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进、共创和谐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在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交流、对话乃至碰撞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开放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同其他社会思潮的交流、对话乃至碰撞。马克思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注重夯实自己的学理基础,注重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思想以及自然科学理论成果中获得营养。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与资产阶级思想、其他社会主义流派以及形形色色的假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日益体现出真理的力量。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可以看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分别从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吸取了一些思想观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对话中,可以进一步确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丰富内涵与其他多种学术思想的学理关系,从而拓展理论宣传以及理论创新的视野。社会上有的错误观点是针对马克思主义而来的,企图证明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对其加以驳斥,也有利于在新的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关注民生,及时、科学地回答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当今各种社会思潮关注的焦点已由学术思想领域转到了社会现实利益问题。相应地,社会思潮的群众基础也由“精英”向大众扩展。党的理论正是基于社会矛盾运动而不断发展的,它从来都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它总是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开辟新的境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党的理论主张与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相结合、相统一,一定要关注民生,聚焦社会现实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通过了解、掌握和运用党的理论,提高正确认识现实利益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了及时、科学地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就把握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要义和理论宣传的真谛,有利于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

同类推荐
  • 国有企业严抓“四风”学习读本

    国有企业严抓“四风”学习读本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还没有一本专门针对国有企业如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辅导读本,本书正是从这一现实需要出发,为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党务工作的同志编写了学习材料,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参考。
  • 官德

    官德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2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习近平同志指出:“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
  • 斯大林与冷战

    斯大林与冷战

    本书以苏联为基点研究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与冷战特别是与冷战起源的关系,论述了苏联走向冷战的历史过程和苏联在冷战中与美国进行的激烈对抗和尖锐斗争,分析了苏联的冷战基础、冷战政策和冷战行为的特征。本书认为,冷战是一个互动的双向过程,它起源于参与冷战的两个行为主体,不仅美国而且苏联都是冷战起源的源头。本书引用的材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档案馆新近公布的档案文献。
  • 俄罗斯重新崛起中的“全球性影响”

    俄罗斯重新崛起中的“全球性影响”

    苏联曾是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俄罗斯却成了发展中国家。落差不但是心痛,而且还是动力。普京要给世界一个强大的俄罗斯。21世纪开始的十多年,俄罗斯重新崛起,其进步和影响越来越大。《俄罗斯重新崛起中的“全球性影响”》从重大事物的多国协调、国民经济领域的止乱上轨、国际关系上的掌控作用,以及东西方兼顾全球协调的战略等方面,以G20圣彼得堡峰会、金砖的俄罗斯、叙利亚危机的处置、“双头鹰”式的牵动机制等为例,来反映俄罗斯快速发展和重新崛起中的“全球性影响”,以及俄罗斯推动世界的潜力逐渐明显的趋势。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理论研究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理论研究

    本书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为研究主题,在考察和平发展思想提出过程与背景、和平发展局面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的内涵、阶段、特征、任务、矛盾、动力、主体等相关理论概念。重点探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框架,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基本任务是要建立起经济、社会、文教、政治与军事安全等五大支柱,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框架建构的路径,提出“巩固与深化两岸政治互信”、“构建两岸和平制度化的机制”、“推进两岸社会一体化工程”与“营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环境”是推进制度化框架建设的有效与可行路径选择。
热门推荐
  • 堇堇相依

    堇堇相依

    小时候,薄浣依在游乐园玩耍时不幸被拐,后来被陆堇梣救了并带回了家,在薄浣依上高中是她发现了自己对哥哥的特殊感情,便出国留学了,但在留学期间,她更换了姓名,去了新学校,并且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帝国,后来二十岁的薄浣依回国,与陆堇梣再次相遇,他们又会发生什么呢?
  • 佛说圣法印经

    佛说圣法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门关志

    鬼门关志

    公元2000年,一座村庄离奇消失,远地上学的他逃过一劫。 时隔多日,接到久违的电话,他毅然踏上了这条传说中的探险之路,只为解开神秘过去的偏差。父辈的传奇,家族的诅咒,以及,世代的守护。 浮云弃岛,神封荫门,死煞凶宅,极地诅咒,山魈巫魁…… 一切的一切,真相,终将露出水面。
  • 首席新宠:娇妻逃不掉

    首席新宠:娇妻逃不掉

    五年后的回归,定要解开与男友的误会。既然本少要了你,定会为你负责到底。你的仇我来报,你的事我来管……
  • 火星:启程之日

    火星:启程之日

    203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横扫全境。阿斯塔纳,这座哈萨克斯坦的荣耀之城顿成一片焦土。逃过一劫的幸存者们在阿斯塔纳的地铁系统里苦苦支撑了三个月,当求生的渴望驱使他们再度踏上地面,阴影之下的大地却呈现出一番难以想象的光景,而他们……并不是唯一的过客。传闻与现实的层叠交织中,希望和命运向着另一座迷失在时光中的城市汇聚。而旅程的尽头,将是那颗遥远的红色星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编辑了我自己

    我编辑了我自己

    什么?我变成了一只海鬣蜴还有一个基因编辑外挂,这是要变成哥斯拉的节奏吗?不行(▼皿▼#)我要成为海陆空三栖物种。进化吧,成为尼特霍格一样的存在。(无女主、不变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星系边缘的陷落

    星系边缘的陷落

    女主是个速度爆表、毫无形象的指挥官,流落地球之后,成了一个交稿看心情的奇葩设计师。男主是一个被女主撩完不负责,逼成变态的温润如玉、战斗力max的指挥官。
  • 一代爱国侨领陈嘉庚

    一代爱国侨领陈嘉庚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