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66700000008

第8章 吹牛皮的杀人王——亨利·李·卢卡斯

一个心理变态的人想要恢复正常,人际关系对他来说十分重要,如果他能融入社会中,那么他就会摆脱变态的心理,变成正常人,可是这很难。绝大多数的精神疾病患者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变态的心理。当然也有少数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学会融入社会,他的精神状态也会随之恢复正常。

1982年10月,美国得州警方接到报案,这是一起失踪案,失踪者是一名寡妇。不久之后,这名寡妇便被找到了,她的尸体被遗弃在公路旁边的灌木丛中。根据目击证人的证词,这名寡妇应该随身带着一个手提袋,但在发现尸体的现场并未找到。警察觉得手提袋一定在凶手那里,这显然是一起凶杀案。

为了寻找线索,警方决定从过往的车辆查起。巡警在排查一个白种男人的汽车时,在他的车后座上发现了一个可疑的手提袋,这个手提袋与被害人的十分相似。接下来,这位男子便接受了警方的例行检查。嫌疑人的名字叫亨利·李·卢卡斯,身材高大而且强壮,如果忽略掉左眼残疾的缺陷,他的长相还算英俊。警方在卢卡斯的汽车后备厢里发现了具有危险性的工具,除此之外,警方并未发现更加可疑的迹象,但最终警方还是选择扣留了卢卡斯,罪名便是携带危险武器。

警察在对卢卡斯进行了一番调查后,发现卢卡斯与寡妇被害案没有关系。首先是那个可疑的手提袋,虽然与被害寡妇的很相似,但并不是被害人的。其次卢卡斯有不在场的证明,卢卡斯有一张加油站的收据,这说明在寡妇被害时,卢卡斯正在320多公里之外的公路上,根本没有作案的机会。这两项证明并没有帮助卢卡斯离开令他讨厌的警察局,因为警察认定他不是好人,原因是车上的那把工具。

如果卢卡斯能耐住性子,那么不久之后警察就不得不让他恢复自由。但让警察震惊的是,卢卡斯居然主动交代了自己20多年的杀人经历,告诉警察他从15岁起就开始杀人,一共杀了360~600人,被害人主要是美国人,他在去欧洲和日本游玩的时候,也杀了不少人。卢卡斯还供出了自己的作案同伙奥缇斯·艾尔伍德·图勒。至此,卢卡斯刷新了连环杀手杀人的最高数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超过他。

警方当然不相信卢卡斯能杀掉这么多人而依然逍遥法外,就对卢卡斯进行了调查。虽然调查的结果显示被害人远不像卢卡斯信口开河说的那么多,但至少有150人遭到了卢卡斯的毒手。当然卢卡斯也可能并不是在吹牛皮,毕竟他的杀人事业是跨国、跨洲型的。

不久之后,那个名叫图勒的人也被捕了,此人和卢卡斯一个德性,对自己的杀人行为扬扬得意,不仅炫耀式地向警方叙述他们的杀人经历,而且每天都令警察耳目一新,同时掌握大量的作案细节。

根据卢卡斯的供述,警方发现卢卡斯所言真真假假。卢卡斯说自己曾在国外杀人,但警察并未发现卢卡斯有出国的记录。卢卡斯说自己曾在弗吉尼亚杀害了一名女性教师,但根据警方的调查,那名女子依然活着。这名女子也说自己从未见过卢卡斯。卢卡斯还说在1979年时,他在得州的公路上杀掉了许多搭车女子,但警方的调查结果却是1979年卢卡斯根本不在得州。

除此之外,卢卡斯还供述了许多真实的谋杀案件,他所说的被害人的姓名、职业、遇害地点、遇害时的穿着以及致命伤都是正确的。但警察却觉得这并不能说明卢卡斯没有说谎,毕竟这些谋杀案都被刊登在报纸上,卢卡斯完全可以通过看报掌握这些信息。不过卢卡斯为了让警察注意听他讲话,还会时不时地透露出一些并未公开的案件细节。

有一次卢卡斯告诉警察,图勒曾经杀死了一个名叫亚当·沃什的6岁儿童。在警方的调查档案中,亚当·沃什确实已经失踪了很长时间。警察随即对图勒进行了审讯,图勒承认后马上又矢口否认。警方只好反过来询问卢卡斯,卢卡斯说图勒曾经亲口告诉他,他的确杀死了亚当·沃什。当警察要求卢卡斯透露一些重要的案件细节时,卢克斯却以记不清为由搪塞过去。不久之后,卢卡斯又告诉警察,亚当·沃什不是图勒杀死的,那是图勒在吹牛。

在帮助警方寻找被害人尸体时,卢卡斯表现得十分配合。但是警察却只找到了6起谋杀案的被害人尸体。根据卢卡斯的供词,应该还有更多的被害人。可是卢卡斯却告诉警察,他只记得自己杀死了好几百人,但具体细节都记不清了。当然,卢卡斯所说的情况的确存在。但警察却认为,有些谋杀案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只是卢卡斯幻想的,也就是说卢卡斯的精神状况不太正常。

警方还发现卢卡斯是个耐性很差的人,每当他觉得监禁生活很枯燥时,就会找到警察,爆料一些重磅案件细节。但当警察准备对他进行详细的审讯时,他却告诉警察:“我现在很疲惫,什么也不想说了。等我再生的时候,会告诉你们更多的事情。”警方很快就被卢卡斯的这种把戏弄得无可奈何,并认为卢卡斯这么做就是避免自己被警察遗忘,他对自己的杀人罪行很骄傲,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把警察找来,重新体验一回骄傲感。

1996年,卢卡斯的老伙计图勒死了。卢卡斯便交代了亚当·沃什的被害事实,不仅确认图勒的确是凶手,而且还说出了亚当·沃什的尸体被藏在了哪里,最终他还描绘了藏尸地点给他带来的感受,在卢卡斯看来很恶心。很快,警察就真的找到了亚当·沃什的尸体。

在审讯中,卢卡斯还回忆了他第一次杀人时的经历。卢卡斯声称自己从13岁时就开始杀人。那时,他想要强奸一个17岁的少女,但却遭到了少女的激烈反抗。混乱之中,卢卡斯掐住了少女的脖子,等卢卡斯恢复平静后发现,少女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在卢卡斯的心中,性和杀人是一样的。如果被害人不抵抗,顺从他,那么他就不会强迫,也不会杀死对方。就像卢卡斯说的那样:“只要能做爱就行。”最后,卢卡斯说他把少女的尸体抛在了河边的树林里。在叙述第一次杀人经历时,卢卡斯显得扬扬得意。

为了确定卢卡斯所言属实,警方到卢卡斯幼年生活的地方进行了调查,结果说明卢卡斯在撒谎,当地根本没有发生过少女被害案件。或许,卢卡斯并未说谎,他故意说错了时间和地点。或许,在卢卡斯的幻想中,这起少女谋杀案件是真实存在的,毕竟卢卡斯有精神分裂症,这导致他分不清现实和幻想。

卢卡斯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是因为他杀掉了自己的母亲维奥拉,后来在法庭上,卢卡斯的律师展示了卢卡斯悲惨的童年经历。最终法官采纳了精神病专家的意见,随后卢卡斯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份进入精神病院接受调查。

卢卡斯之所以会杀掉自己的母亲,是因为他从小就饱受母亲的折磨。1936年,卢卡斯出生于弗吉尼亚一个十分贫困的地方。卢卡斯的父亲是个酒鬼,曾在一次醉酒中跌在铁轨上,并被碾断了双腿,丧失了劳动能力。卢卡斯的母亲不仅是个酒鬼,还吸毒,她的经济收入来源于皮肉生意。虽然在卢卡斯的记忆中父亲是个一事无成的人,但最起码不像母亲那样咒骂和殴打他。

对于维奥拉来说,卢卡斯就是她的出气筒,只要她觉得不顺心,卢卡斯就得遭殃,卢卡斯残疾的左眼就是母亲的杰作。在卢卡斯12岁时,他的头部受到了重创,始作俑者便是母亲。或许正是这次受伤,让卢卡斯变得冷血起来,也造成了他的精神分裂。

卢卡斯从小就是个没有同情心的人,这或许与长期受虐待是分不开的。在幼年时期,被卢卡斯残害的对象大多是一些力量不如他的小动物,例如鸽子、小老鼠和猫狗等。抓住小动物后,卢卡斯都会把它们折磨死。在看到因为受折磨而痛苦不已的小动物时,卢卡斯不仅不同情,反而觉得非常有趣。

母亲长期的殴打和责骂已经成为卢卡斯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已经习以为常。最让卢卡斯忍受不了的是母亲对他的精神折磨,母亲总是喜欢把卢卡斯打扮成一个小姑娘的样子,还让卢卡斯穿着裙子去上学。卢卡斯为此总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他不仅无法得到母亲的关爱,就连从同龄人那里获得心理慰藉的权利也被母亲剥夺了,他身为男孩的尊严完全被践踏。这或许也是卢卡斯成为双性恋的根源所在。

对于一个正常男子来说,性冲动是在所难免的,但重要的是可以控制住。卢卡斯显然没有这种能力,在他的认知里,只要有性冲动了,就必须得找人解决,根本没有必要控制。这种不正常的性观念也和母亲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母亲的接客地点总是选择在家中,不会觉得卢卡斯不适合看到这些,甚至还经常当着卢卡斯的面做爱。有一次,维奥拉在和一个客人做爱后,居然开枪打中了对方,鲜血甚至都溅到了卢卡斯的脸上。这种场景给卢卡斯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并让卢卡斯把性和鲜血联系起来,在之后的人生中,杀人与做爱便成了卢卡斯的最爱。

在卢卡斯13岁时,他那无用的父亲死了。那是个寒冷的冬天,地上还有不少积雪,卢卡斯的父亲像往常一样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在雪地里睡着了。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冰冷的、僵硬的尸体。

在卢卡斯23岁时,他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如果不是母亲,或许他可以因此走上正常人的道路。卢卡斯认识了一个名叫莎拉的女孩儿,两人的感情很不错,并且很快订婚。就在这个时候,恶魔般的母亲又出现了,她反对卢卡斯结婚,说自己不喜欢莎拉。问题并不在莎拉身上,在维奥拉心中,儿子卢卡斯就是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私有的,不能与人分享。但是维奥拉却忽略了,卢卡斯是一个人,而且已经长大,不可能永远像小时候那样接受她的控制。面对维奥拉的百般刁难,莎拉决定离开卢卡斯,她不想自己以后的婚姻生活被维奥拉搅得鸡犬不宁。

莎拉的离开彻底激怒了卢卡斯,盛怒下的卢卡斯失去了理智,和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他忍不住掐住了母亲的脖子,顺手拿起餐桌上的菜刀,向母亲砍去。维奥拉最终身中数刀而亡。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母亲,卢卡斯不仅没有恢复理智,而且还疯狂地强奸了母亲的尸体。

母亲的死直接导致卢卡斯被捕,公诉人想尽办法让卢卡斯被判处死刑,但碍于卢卡斯的精神状态不正常,最终法官让卢卡斯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如果不出意外,卢卡斯就要在精神病院内度过余生了,人们也渐渐忘记了这个杀人犯。10年后,精神病院的医生们相信卢卡斯已经恢复正常了,便决定让卢卡斯恢复自由,就这样,获得假释的卢卡斯回到了社会中。

离开精神病院后不久,卢卡斯便开始寻找“猎物”。他总是在美国各州的公路上寻找目标,在选择“猎物”时,卢卡斯向来是来者不拒,年龄跨度有70岁之大。但卢卡斯只会向孤身一人的路人下手,而且都得是女性,这样的人比较容易被制服。每当卢卡斯发现抛锚的车后,就会停下车,然后假装要提供帮助的模样。在接近这些孤立无援的女性时,卢卡斯就会拿出刀子猛烈地刺向对方,在确定对方死亡后,卢卡斯就会强奸对方的尸体。这种作案过程与杀死母亲时如出一辙。

1976年,卢卡斯认识了图勒,这是一个有着异装癖的疯子。图勒比卢卡斯小11岁,在认识后就决定结伴而行,两人不仅合作杀人,还是一对恋人,因为卢卡斯是双性恋,而图勒则是个同性恋。在杀人时,卢卡斯喜欢虐待,等人死后,卢卡斯便会和尸体做爱。图勒也有着相同的爱好,同时还喜欢吃人肉。卢卡斯在图勒的怂恿下,也尝过人肉的味道,但觉得那滋味并没有图勒形容的那样美妙。

卢卡斯和图勒的这种恐怖关系一共维持了两年左右,后来因为图勒的侄女贝奇·鲍维尔而破裂。鲍维尔认识卢卡斯的时候才15岁,卢卡斯告诉警方,他和图勒在杀人时都不会避开鲍维尔。不过卢卡斯并没有说鲍维尔到底有没有参与他们的杀人活动,警方也无法确认,因为卢卡斯被捕时,鲍维尔已经死了。

卢卡斯对鲍维尔的热情让图勒很不爽,这激起了图勒的嫉妒和愤怒,所以在卢卡斯和鲍维尔同居后,图勒愤然离开了他。对于图勒的态度,卢卡斯很不解,毕竟在他心中图勒是他的男性情人,而鲍维尔则是他的女性情人,而且他还在鲍维尔的身上看到了前未婚妻莎拉的身影。

鲍维尔与卢卡斯的关系并未持续很长时间,不久之后鲍维尔就死了,是被人谋害的,尸体被肢解后放在了枕头套里,然后被丢在了荒野之中,凶手很可能就是卢卡斯本人。这或许说明,因为母亲的原因,卢卡斯对女性是憎恨的,虽然母亲已经死了,但他对母亲的憎恨并未消失,就如同他所说的那样:“没有哪个孩子像我一样有着那样的童年,从小我就恨透了母亲,这份恨意根本无从发泄。”警方认为,卢卡斯在杀害每个女性的同时,实际上都是在把母亲重新杀死了一次。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卢卡斯和图勒相处的两年中,他们都没有杀掉对方,图勒也没想尝尝卢卡斯的味道。

在卢卡斯被捕之后,他先是被判处了死刑,后来因为被诊断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死刑便被减为6个终身监禁。1998年,得克萨斯州法院重新判处了卢卡斯死刑。虽然后来美国总统签发了他的缓刑令,但最终他还是被处死了。

【犯罪心理分析】

与许多连环杀手一样,卢卡斯的童年同样充满了暴力。卢卡斯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十分糟糕,他的母亲根本不会关心他,所以卢卡斯也无法从母亲那里学习爱的能力。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年时期母亲的关爱十分重要,人们不仅享受这份关爱,也会从这份关爱中学到爱的能力,即关爱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显然,这种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爱的能力在卢卡斯很小的时候就被母亲剥夺了。

如果说幼年时期,母亲的角色必不可少,那么当一个人进入青春期后,母亲的重要性就会渐渐消退,同龄人开始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朋友比父母还要重要。虽然这种认知显得很幼稚,但却可以说明同伴对同龄人的重要性。可是在母亲的影响和控制下,卢卡斯没能被同龄人接纳。在卢卡斯的人生中,有一个颇为引人注意的转折,即和他订婚的莎拉。虽然当时卢卡斯已经20多岁了,但他依然可以从莎拉的身上寻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或者学到爱的能力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显然,这个关键的转折被母亲打断了。

在卢卡斯的案件被公开后,人们开始探寻他的杀人动机,结论却是他想杀人,这或许也是所有连环杀手的杀人动机。卢卡斯曾提到过“死亡之手”,说他的许多杀人行为都是在死亡之手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的表现,此种类型的连环杀手的心理状态与正常人不同,他们在选择杀人目标时,会尽量避开警方的调查,但会出现食人或恋尸癖等许多异常的行为。

不少犯罪心理专家认为,连环杀手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不希望别的连环杀手盖过自己的风头。有些连环杀手还十分关注同类的动向,例如泰德·邦迪这个有组织杀手就是许多连环杀手的偶像,不少警方所抓获的连环杀手的家中都有大量关于邦迪的资料。邦迪不仅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还能进行犯罪心理侧写,他还是连环杀手中唯一的博士。

据说一名警察在调查绿河杀手时曾经接到了邦迪的来信,在信中,邦迪自信满满地告诉警方,他可以描绘出一个连环杀手真实的内心世界。邦迪这么做的原因自然不是想帮警察抓住绿河杀手,而是想重新引起警察的注意或者是公众的关注。这种心理在卢卡斯及其同伙图勒的身上也可以看到。杀人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罪行,这是所有人都有的常识,卢卡斯和图勒自然也知道,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向警方炫耀自己的杀人经历,甚至在杀人数量上大做文章。

不少连环杀手都有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经历,他们往往在第一次杀人后因为精神问题而被送进精神病院,然后会恢复理智,但在恢复社会生活不久之后就会变成连环杀手。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那些已经犯下杀人案的精神疾病患者是否能被治好?卢卡斯接受了10年的治疗,在精神病院内表现得很正常,但却在离开精神病院后走上了疯狂连环杀手的道路。有的连环杀手接受了更长时间的治疗,但效果依旧不明显。甚至可以说,精神疾病比癌症更难治愈。

一个心理变态的人想要恢复正常,人际关系对他来说十分重要,如果他能融入社会中,那么他就会摆脱变态的心理,变成正常人,可是这很难。绝大多数的精神疾病患者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变态的心理。当然也有少数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学会融入社会,他的精神状态也会随之恢复正常。

同类推荐
  •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将成长赋予深刻的社会性具有很强的意义,使人明白成长的存在就必须进行自我实现,就必须去创造成功,实现成长的价值,向着完美人性和健康成长的倾向发展。因此,为了完善我们的成长,谁不努力去自我实现呢?今天,我们的个人成长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社会发展,那么,我们个人的成长就必须更加具有社会性,使成长具有自我实现的意义,为我们创造成功,为社会创造财富,那么,我们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成长理论中可以获得人生成长的新方向和新目标。
  • 成年孤儿

    成年孤儿

    直到父母离开,我们才真正长大成人。一部帮助成年孤儿找到归属的心灵读本!近20年口碑流传经典,美国《图书馆杂志》特别推荐。“我不再是谁的小孩了……”当那一刻来临,为什么要坚强以对?为什么不敢放声哭泣?剥去成年的外壳,我们只不过是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孤儿。成年丧亲,其实是极普遍的现象,那种失去归属的感觉,需要受重视、受疼惜,却往往被社会避而不谈,更被我们自己刻意视而不见。可是,如何为失亲之痛找到出口,面对身边关系的转变,并重新定位自我,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失去了爸/妈,我要如何自处?悲伤,又能如何面对?不去想,它会自己消逝吗?”
  • 侧写师2:最实用的判断术

    侧写师2:最实用的判断术

    判断术的秘密,成为商界的侧写师!能够读取嫌疑犯自身也没有意识到的信息,判断其内心,使他们在心理上屈服于侧写师。这种能力其实是在竞争激烈的商界人士需要具备的第一个条件。现代商界正在上演窃取对手思想和令对手心理屈服的暗战。为了在如此激烈的心理战中获胜,需要具备迅速看清情况,瞬间作出判断,拥有侧写师一样的思考能力。本书向人们传达了作者以专业心理学家的角度领悟到的沟通技术。不征服对手、就被对手征服的商界心理战中,最重要的就是无论遭遇任何对手,都可以灵活面对的沟通技术。本书介绍了很多以侧写师强大的心理分析,彻底捣毁对手情感防线的有趣故事,带领读者进入充满判断的世界中。
  • 缺失的心理课

    缺失的心理课

    本书前两课是基础课和认知课,通过一些真实有趣的故事,将心理学知识结合到生活中,让读者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类似心理现象的影子,从而强化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其余的课程则从心态、修养、情绪、梦想、职场、逆境、社交等方面展开,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建议。
  • 25分之1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

    25分之1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

    《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一书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微表情心理学”丛书中的一本。《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是站在保护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角度,意在帮助读者弄清楚在社交活动中究竟哪些表情和动作会出卖我们的内心想法,并提醒读者注意,在今后的社交中如何少做或不做出类似的表情和动作,从而不把我们的内心想法展露给对方。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的介绍学着去洞悉别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在社交活动中掌握主动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梦录

    小梦录

    此即本人梦境之见衍生续写,涵盖类型较广,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确是梦中所见,整理于此)。
  • 至尊邪神女帝成长记

    至尊邪神女帝成长记

    战神很强大,却还是被多疑的君王害死了。经验告诉她,这一世,干大事,就要当王,这世界的王。可当真是个废物,天生废柴。唉,这怎么能拦得住战神的脚步呢?这么弱的话,就稍稍改造一下好了。复末夜,灭龙渊。今世便让我玩个痛快,让龙渊的王瞧瞧,谁才是天下至尊的王。
  • 小胖君的蘑菇手记

    小胖君的蘑菇手记

    《小胖君的蘑菇手记》讲述了一个悲伤但饱含希望的原生家庭的真实故事。一个家庭破裂,做父母的都知道,这个选择势必影响子女,但不知道会如何影响,并如何做出改变,在变故到来的时候依然手忙脚乱,除了自责、内疚、无助,便是绝望。小胖君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从孩子的视角,打开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痛的世界。在这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里,小胖君不仅仅是亲历者,还能跳出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开始理智审视亲密的母女关系,重新定义之前的所作所为,弄清了影响彼此之间的缘由,理清了母女俩的相处模式。最难得的是,找到了心理学这一把宝贵的钥匙,适应、调整和修复自己。这就是小胖君与妈妈的故事。本书不仅仅讲述了我们一家三口,还写了两辈人的爱情:爸爸与妈妈,姥姥与姥爷,爸爸与继母,妈妈和继父。天穹如镜,映照我心,揽镜而照,静观来时路,看到的都是自己。文字就是这样的一面镜子。那些与岁月握手言和的人,谁不是主动把生活的干戈,化作玉帛,然后披甲上阵。
  • 推着煎饼摊救世界

    推着煎饼摊救世界

    推着一个煎饼三轮车就能拯救世界?无业游民徐风在接连下岗开了个路边摊维持生计,你以为摆个煎饼果子车除了要和城管斗智斗勇外就没了?还要拯救世界!
  • The Alkahest

    The Alkahe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懂心理,会管理

    懂心理,会管理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得人心者得天下”。对于带队伍的管理者来说,如果不了解作为被管理者的员工的心理,在管理中可能以己度人,鸡同鸭讲,管理措施受到抵触。本书是通俗的管理心理学读物,可以帮助管理者充分了解员工的心理,对症下药,征服人心,巧妙地实施管理策略,成功地实现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