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3800000015

第15章 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1)

跨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互动以及主要术语方面与理论传播学基本原理一致,但它又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它把传播主体看作是文化的集合而不是实体的个人,把传播互动看作是不同文化对信息进行编码/解码的过程。这就是跨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在这一原理基础上对跨文化传播实践的共性进行抽象就构成跨文化传播模式。

$第一节 索绪尔的传播模式

语言与传播的关系密切,几乎所有的传播学者都不同程度地研究过语言,以至于语言传播模式在某些时候成为传播学的基本范式。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它影响并带动了本世纪前半叶的语言研究。直至今天,它的某些思想还深植于普通语言学中。本节不是对它进行全面述评,而是简述与评价其中一些语言观点。至于其他,在各种教科书中都不难找到。

结构主义思想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是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其代表作品为《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标志着现代语言学诞生的巨著阐述了一系列影响巨大而深远的语言思想,如能指和所指、语言和言语、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历时与共时以及语言的价值观等。

首先,我们来讨论语言和言语的问题。索绪尔把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的实际现象区分开来,前者称为语言(Langue),后者称为言语(Parale)。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用索绪尔的比喻,二者犹如词典和把词典发给每人使用。语言是代码(Code),而言语是信息(Message)。他明确指出且强调,语言学家真正的任务是研究语言而不是言语,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唯一对象”。虽然他指出二者的研究都可以称为语言学,但更强调绝不能混淆二者的界线。这样,在其后的数十年中,包括乔姆斯基在内,语言学家都偏重于描写和研究我们语言系统的自身结构,这是索绪尔给语言学研究带来的“人为的跛脚”。

其次,讨论语言过程,或者说传播过程。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在言语活动事实中的地位》一节中,具体阐述了语言传播过程。其基本观点是:

②言语活动至少要有两人参加;

②发生过程为心理——生理——物理——生理——心理的循环;

③这一过程的作用与社会事实有关。

这样,甲乙之间不可能传播。问题不在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否荒谬或风马牛不相及,而在于传统上把语言过程看成是:“声波+传播主体”。事实上,任何传播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话题,在不同身份、性格、教养、地位的主体之间进行的,正是这些隐形的物质决定传播表达、理解、调整等等,但这些都被索绪尔排除在外。

索绪尔在这里的表述有明显的行为主义色彩,因此,随后美国语言学家布隆菲尔德在他著名的《语言论》中举了一个著名的杰克和吉尔关于苹果的例子来阐明行为主义语言观。他从“言语行为”角度依时间序列把言语过程分解为:

A.言语行为以前的实际事项;

B.言语;

C.言语行为以后的实际事项。

这里,结构主义强调语言的作用(或用途),把语言看作是通过物理方式(声波、肌肉、刺激)达到自身目的的行为。这样的分析不免流于表面化甚至机械论,对潜藏于言语信息中的集团基因或社会因素,对于语言代码作用的本质(即能“刺激”),对于言语外一切因素都缺乏深入分析。由此,索绪尔一开始就强调言语行为至少要在两个人之间发生。诸如此类,都缘于结构主义把语言和言语看作是壁垒分明的两个范畴。

其三,关于非唯物的语言价值观。结构主义对语言系统中语言要素的价值观有独特的理解。它认为物质形式是不重要的。它强调语言是一个系统,抽取这一系统中任何一个哪怕是细小的构成因素都没有意义,要素之所以获得价值是因为它处于语言系统之中,并与其相关的要素构成某种关系(相对、相反、相近等)才获得价值。索绪尔说:“任何要素的价值都是由围绕着它的要素决定的。”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索绪尔把“意义”和“价值”看作是不同的概念,语言的意义较为容易理解,例如词的意义是用声音形象表示某个概念(实词而言),某个词可以与整个概念相同或交换。但只讨论意义还不能阐明语言系统的独立性,用索绪尔的话说就是“会把语言归结为一个分类命名集”。意义之外,语言还有价值,而价值总由两个因素构成:

1.一种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交换的不同的物;

2.一些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相比的类似的物。

如一张10元的人民币,它能交换一定数量的不同的东西,如一盒香烟;它还能与同一币制中不同币制的类似的价值相比,如两张5元的人民币,或6.7美元等等。前者近似于获得意义,后者就是获得价值。还可以看到,这时纸币(或金、银币)本身无价值,或其价值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可以看到:

(1)结构主义认为价值是由语言外异质内容与语言内其他相关内容决定的;

(2)有意义并不等同于有价值;

(3)语言的物质形式不重要,更不能决定语言的价值。

结构主义的语言价值观对我们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使我们明确要开放地讨论语言的价值,要在语言系统外讨论各种语言单位如词、句子甚至话语的真正含义或价值。索绪尔在同一地方明确地说:“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人们对这个真理钻研得很不够。”重点号为原书所加的。遗憾的是由于结构主义把语言系统作为“唯一真正研究对象”,使其语言价值观除在音位学等局部研究应用外没有能深入普及应用,乃至于至今仍是“钻研得很不够”。

语言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传播手段,语言交际过程也就是传播过程,语言交际原理也就是传播原理。具体来说,从传播的角度看,首先“言语活动至少要有两人参加”,不管传播主体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和语言交际相同,传播都是双向的和交互的;其次,“发生过程为心理——生理——物理——生理——心理的循环”,传播的过程是作为心理现象的概念,通过生理行为进行编码,符码通过物理方式进行传递;接收者用耳朵(听觉)或眼睛(视觉)或其他生理方式接收符码,然后以心理活动方式进行解码,从而完成一轮传播过程。这是从外部观察传播过程,与通讯过程完全一样。关键问题在于传播者如何编码,接收者根据什么解码?这就是一个核心机制的问题。索绪尔对此的答复是“这一过程的作用与社会事实有关”,具体说就是“要加上一个联合和配置的机能”,他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分析出“语言和言语”、“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而从传播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的作用与“社会事实”的关系要复杂得多。

$第二节 自然场简述

经典力学曾成功地为人们解释了许多自然现象,它把物质世界解释为力加实物的自然图景。它对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如物理的、化学的、生命的现象,似乎只要找出它背后的力和这种力起作用的规律,就会像力学那样对这些现象予以成功的说明,这就是所谓超距作用。它认为,不相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如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两电荷间的吸力或斥力等,与存在两物体间的物质无关,而是以无限大的速度在两物体间直接传递的。如牛顿就认为,透明物质(即不依赖于媒介物质)的超距作用使光线折射、反射的弯射,“而光线则又超跨地激动这些物质的各个部分,使它们发热起来,这种超距作用和反作用很像物体间的一种吸引力”。笛卡尔反对“透明物质”的不依赖性,用物质间的“以太”否定虚空,也同时否定超距作用。即使牛顿在光学中赞成超距作用,在引力世界中也反对它。当人们观察到物体非接触状态作用需要时间,而且媒介的不同与时间也发生关系,更坚定地否定了“虚空”和超距作用。法拉第首先明确指出,不接触物体间相互作用不是直接传递,而是通过中间媒介以有限速度传递的,这种形式的相互作用称为媒递作用。这就是自然场的起源。法拉第坚信物质无处不存在,为了解释电和磁的作用,他于1884年引进了场和力线的概念,他认为所谓虚空实际上是布满力线的场,而场是带电体(或电流)或磁体周围的以太介质的一种存在状态。而力线则是把带电体或磁体联系起来的一种实体,即电磁场或场是一种物质性客观存在。英国物理学家马克斯韦尔继承和发扬了法拉第思想,刻画了电磁场转化和电磁波传播规律,并推算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C(光速)),预言了光波就是电磁波。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明了马克斯韦尔的预言。到19世纪末,电、磁、光的统一性理论,这一革命性思想已为物理学界普遍接受。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指出:“就目前能判断的而论,只能将广义相对论看成一种场论,如果坚持一种看法,认为实在世界是在相互作用力影响下作运动的质点组成的,则广义相对论就难以成长”。

1897年发现基本粒子后,场的理论获得长足进步。人们发现基本粒子有波粒二象性,并存在四种基本作用,由此产生了四种基本作用场:引力作用场、电磁作用场、强作用场和弱作用场。它们构成自然界的存在基础及深化的基本规定性,而这四种场就被称为自然场。

现代乃至当代物理学对这四种场有着不同程度的完善,人们有理由研究可以描绘这些场的基本理论——统一场论。这一研究的焦点就是力和场或实物和场的关系问题,也即力和场统一的问题。这一思想早在本世纪就由爱因斯坦提出:“把实物和场看作彼此完全不同物质的两种东西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不能想象有一个明确的界面把场和实物截然分开。”从能量的观点看,所谓实物只不过是场中能量密度特别大的地方,场是能量密度最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在中学物理课本上见到的电磁场两极不是实体,而是密集的点。因此,“在我们这种新的物理学中,不允许有场和实物两种存在,因而场是唯一的实在”。量子力学的先导之一,德国的海森堡也明确指出,不能再在物质和力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线,因为每一种基本粒子不仅产生某些力并受力的作用,它同时还代表某种力场。量子理论的波粒二象性使得同一实体既以物质的形式出现,又以力的形式出现。到目前为止,统一场仍是当代物理学的前沿课题之一。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原理

在上一节我们简要地介绍了物理学自然场的一些基本情况,只是想运用自然场的思想来传播原理,说明传播过程中编/解码“这一过程的作用与社会事实有关”。

用自然场的理论来分析社会科学现象源自于勒温。勒温在研究群体动力学时运用物理场的思想提出“场论”,强调环境中复杂的因素和变量相互之间的影响,后来发展成为社会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他认为,某些心理能量,或者说产生于意志或需求压力的心理紧张系统,是心理事件发生的必需条件。而心理紧张系统发生于所谓的“生活空间”中。生活空间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产生与表现的场所,它包括一定时间内决定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所有事实。按照类别来分,这些事实包括准物理的、准社会的和准概念的事实,即生活空间虽然可以包容物理的、社会的和概念的三方面的事实和因素,但都必须以对行为主体实际发生影响者为限。所以加一“准”为标志。生活空间也以对人的行为发生实际影响者为存在标准,将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个共同的整体,并表现着整体所具有的格式塔性,即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部分的变化。场的意义充分体现在生活空间中。

如索绪尔所阐述,语言传播也是一个心理活动和个体行为过程,这个过程的作用与社会事实有关,出于对语言形式研究,索绪尔理解的“社会事实”是其所在的社会语言(形式)系统,而根据勒温的理论,这个“社会事实”就是所谓“生活空间”,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和概念的三方面的事实和因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来说更加接近所要探讨的对象。根据勒温的场论,我们还进一步知道,这些物理的、社会的和概念的事实和因素由于与心理和行为发生关系而是显性的,是可以考察和解释的,但它们是众多隐性的因素的集合,所以勒温用了“准”这一前缀。在这一点上勒温与索绪尔颇有点异曲同工,虽然索绪尔的“社会事实”指的是语言系统(或许可以称为“社会语言空间”),但交际传播中形成的言语事实是受语言系统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作用的结果。索绪尔对此这样说明:“句段关系是在场的:它以两个或几个在现实的系列中出现的要素为基础。相反,联想关系却是把不在场的要素联合成潜在的记忆系列。”(着重号为作者所加)

运用场的思想来解释传播原理,比较权威的是德国学者马莱茨克。马莱茨克于1963年在其《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一个传播模式,如下:

来自接受者的自发性反馈

马莱茨克的模式所解释的传播原理更加接近我们讨论的内容。这一模式以勒温“场论”思想为基础,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大众传播加以研究,强调大众传播在心理学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模式在描述传播过程时,将重点放在分析人际传播者和接收者受到的各种影响。大众传播场就是大众传播过程中诸种社会关系的集合,他认为无论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场”中进行的,而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显示其传播的性质和作用。马莱茨克最突出的贡献是把传播的人际互动扩展到与社会互动,并且影响传播的社会因素也包含具体内容,并且是一种系统结构。马莱茨克进一步列举了影响传播者行为的有关因素:

1.社会环境的作用。社会道德规范、社会文化规范和法律起着控制和制约传播者的作用。

2.接收者的作用。舆论反映出受众对传播者的态度。

3.媒介组织的作用。各种大众媒介组织的宗旨、所有制形式和政策不同,而所有这些,对传播者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环境因素。

4.工作群体的作用。大众传播者总是在一个群体中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自由受到工作群体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限制。

5.传播者的个性结构和自我形象的作用。传播者都有自己的人格意识和个性结构,要考虑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公众中的影响。这些都是制约传播者选择和制作信息的社会因素。

同类推荐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 山海雅韵

    山海雅韵

    从吴越文化的荟萃,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遗韵,金山的海派文脉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数千年的人物风流,可制皇皇巨著,而薄薄一册解读的只是金山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其中一些刹那的闪烁。跟着本书去了解、熟悉金山的前世今生,比如:明长城“金山卫”砖刻与金山的故事、上海硕果仅存的最后一座渔村、妈祖文化在上海的发端演变……与此同时,可边读边走去看看:最具吴越文化交融特色的千年古镇枫泾、黄公望潜心绘制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吕巷……放下书本,可以去尝美食、看农民画展、听金山故事……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古老的国家,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穿着纱丽、练着瑜伽、谈论着玄之又玄的精神生活,却又讲着英语、玩着鼠标……作者跋涉两万公里,走遍了印度70个城市,上百个景点,同时结合大量史实,穿越于历史与现实间,用一步步的脚印去丈量印度这片土地。从不同的宗教根源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拷问印度的文化,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一书为作者“文化旅行”系列作品第一部,后续作品《一半印度、一半中国》、《骑车去元朝》等即将出版。
  • 忧郁的常识

    忧郁的常识

    《忧郁的常识》主要内容包括:周有光: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现实;何光武:不敢乐观,也不敢悲观;齐邦媛:我用诗的真理写他们;许纪霖:我们这一代“真诚的虚伪”;徐友渔:作为知识分子,我充满了自我怀疑;余世存:知识分子要对这个社会的犬儒负责任等。
热门推荐
  • 语资

    语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净灵之役

    净灵之役

    经历大战,战场上唯一存活下来的三个孩子,为守护父母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在途中相遇同样独自存活下来的锦歌共同经历了不属于他(她)们的苦难,离别,最终慢慢成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启大复苏时代

    重启大复苏时代

    当地脉复苏,名山大泽秘境开启;当灵气充盈,法则重现,地球进入大复苏时代。当混沌与轮回碰撞,太极与奇门争锋,人们都以为盛世将至之时,却不知这是祸乱的开端。异族入侵,禁地现世,魔教肆虐......随着复苏的进行,郭焱却逐渐发现一个骇人听闻的事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发生过的!而上一次的结果却是输了......可这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一次,我郭焱定当和伙伴闯出一条不一样的出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狂妄邪妃:无良王爷溺宠妻

    狂妄邪妃:无良王爷溺宠妻

    她,叱咤风云的魔医圣手,阴险自私,狡诈嗜血,一场错爱引来背叛致死。阴差阳错之下,成了画府受人欺辱的废物三小姐,从此风华尽显,弑毒姐杀毒妹,脱离虚伪家族,神兽萌宠成堆本是霸气侧露的人生,却总有一只披着羊皮的大灰狼总是如影随形各种添乱。“姑娘我要看遍天下美男,你滚一边去”“我滚你怀里行不行?你看我也是美男一个,撒得了娇,卖的了萌,斗得过小三,暖得了床,外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没事还可养养眼……”话还没说完,某萌宝后面一踹:“暖床卖萌有我就够了,你可以滚远点”神兽萌宠成堆,顶级强者相随,看她素手纤衣,打造另类的盛世繁华
  • 婚礼,没有如期举行

    婚礼,没有如期举行

    田敏,24岁;徐棠,23岁。花样年华遭遇国破家亡;坚贞爱情面临长期考验。两位我党的潜伏者,不同的人生际遇,共同的革命理想,一生相依相伴,却在婚礼即将举行的时刻再度别离……2007年12月23日,我参加了一场家庭宴席,庆贺两位老人结婚60周年的纪念日。我与他们相识有40多年了。我总觉得,他们不是老人,还是像我当年刚认识他们时那样年轻,那样朝气勃勃。
  • 师徒恋之霸道师父超爱徒

    师徒恋之霸道师父超爱徒

    男主邱少涛在某初中学校上学,对魔方情有独钟,后教女主安若伟玩魔方,阴差阳错的成了安若伟的师父,安若伟暗恋邱少涛,但邱少涛有对象,经历重重扎心……后与师父一起穿越,邱少涛穿越为齐国太子君亦熙,安若伟穿越为楚国的公主萧冷玉,萧冷玉被迫和亲,师徒二人相认
  • 小说的艺术

    小说的艺术

    本书是英国小说家、文艺理论家戴维·洛奇所著的小说艺术赏析,为一般读者提供了欣赏小说这门艺术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学术理论的入门书,和写作技巧的指南。本书分为五十个篇章,从五十个方面,对小说艺术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每篇引用一到两个小说片断,在对文本作细读分析的基础上,展示了小说技巧的方方面面,既有传统小说中的开场白,细腻的人物刻画手法,也有现代派和后现代派小说特有的意识流、元小说等理论。书中的大多章节曾在《星期日独立报》、《华盛顿邮报》作为专栏文章登载,内容涉及范围极广,几乎包括了英语小说史上古典和现当代的每一位大作家,如菲尔丁、萨克雷、奥斯丁、亨利?詹姆斯、乔伊斯、海明威、贝克特、米兰·昆德拉等。行文既浅显易懂,又专业准确,可以作为小说学习和写作的教科书、参考书;作者风趣幽默、兴味盎然的文笔,又使之也适合于大众读者的口味。《小说的艺术》九十年代出版时,曾上榜英国非小说类畅销书。《金融时报》评论说:“它是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以来最出色的、面向大众的小说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