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4000000037

第37章 法眼宗衰落原因初探(4)

固然外在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思潮对于禅宗的兴衰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禅宗内部自身出现的危机问题乃是影响其衰落的最根本性原因。关于禅宗的衰亡原因,任继愈先生认为,“禅宗力图把佛性从彼岸世界拉回到每个人的内心,把依靠佛教的经典转向引导人们相信个人的顿悟(内心的神秘启示),把拜佛转向呵佛骂祖,这就埋葬下了毁灭它自己的炸弹”,“禅宗后期,发展为宗教神秘主义、直觉主义……禅宗哲学思想中潜伏着从理论上导致破坏宗教的倾向,这虽不是禅宗思想的主流,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倾向”。并指出,“自从把彼岸世界与此岸(现实社会)的藩篱撤除后,却在理论上也会给佛教带来了危机”。任先生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不过,就法眼宗的衰落原因而言,除与任先生的上述论见有关之外,还有几点需要指出:一是禅宗宗派内部的相互争论和诋毁对于禅宗的发展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削弱了禅宗的整体凝聚力,法眼宗由于受禅宗内部争论的影响,入宋之后势力也有所削弱,而不断走向衰落;二是禅宗在发展中内部出现了“离经叛道”现象,不仅对佛教经论的真实思想在理解上有误读,而且对禅宗祖师言说方式的真实用意产生了误解,更为可怕的是在禅宗实践中禅师或学人偏离和违背了禅宗宗旨以及禅宗祖师爷的禅门家风之精神,法眼宗门徒也因在实际中对祖师之成法及宗旨有所背离,故造成了自身的不断衰落;三是在禅净教合流的整体趋势下,因法眼宗思想风格被掩盖而丧失了自身的思想独立性,加之法眼宗入宋后没有一时代之宗匠出现,故不能担任起弘扬和振兴法眼宗的历史重任,因而造成了该宗的法脉中绝。四是法脉传承人未得到真传,乃是一种“师资相承”而非“悟法传承”,故易造成法脉的经久不传,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一、“禅诤”与法眼宗的衰落

法眼宗势力的削弱与禅诤有一定的关联。禅宗在发展中其内部的确存在彼此相互攻击的事实,对于削弱禅宗势力是有一定影响的。裴休《禅源诸诠集都序叙》云:“故数十年来师法益坏。以承禀为户牖。各自开张。以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情随函矢而迁变。……法逐人我以高低。是非纷拏莫能辨析。则向者世尊菩萨诸方教宗。适足以起诤。后人增烦恼病。何利益之有哉。”可见,禅宗内部的各自争论不仅会给学人增添烦恼,而且也无益于禅宗的发展,同时彼此的相互攻伐也会削弱禅宗的势力。

禅宗的争论有其历史的渊源性。佛教在未进入中土之前,在印度就分离为上座部与大众部,所谓“佛灭度后,二十部小乘兴诤”,之后又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大乘禅与小乘禅等之分殊和各个派别的接踵出现。当然一向主张平等、和谐的佛教其自身内部或出于卫教、护道的目的,也有思想的对立,或派别的斗争。佛教内部的派别斗争或是理论立场的纷争,自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仍有继续。有禅宗初祖之称的“菩提达摩”被菩提流支“六次下毒”之说的文化现象,即意涵了禅学派别争论在中土佛教的历史演化中也有脉络可以探寻。

道宣的《续高僧传》云:“(达摩)北度至魏,隨其所止诲以禅教,于时合国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可见,达摩在北方传禅,并未得到认可,反而遭受排挤。故禅宗门徒在《宝林传》中记录有菩提流派人毒杀达摩一事,即表明了禅宗门人有抑扬宗门的认知心态。而这一抬高本门的心理在《历代法宝记》也表现得尤为明显,《历代法宝记》认为菩提流支,“是译经三藏,不是禅师,并传文字教法。达摩祖师宗徒禅法,不将一字教来,默传心印”。即是说他仅仅是佛教经典的翻译者,而非真正的禅师,这亦反映出了禅宗对待菩提流支的态度是蔑视和不以为然的。但是,宋代高僧契嵩却对这一事件表现出不同意见云:“然达磨之道至乎隋唐已大著矣。为其传者自可较其实而笔之,安得辄从流俗而不求圣人之宗,斯岂谓善为传乎。曰《传》谓达磨六被毒药,乃菩提流支所致,然乎?曰此盖为《宝林传》者未之思也。……盖后世以流支尝屈论于达磨意其为之,假令少验于谶,亦恐当时党流支者,窃作昔刺客。有为北宗之徒而往害六祖大鉴,是岂秀师之意耶。方之流支不亦显乎。吾故鄙而不取。”在契嵩看来,道宣的《续高僧传》所载达摩之事为“实而笔之”,因《续高僧传》无有毒杀一事之记载,而《宝林传》从流俗中得达摩被“六毒”之说,故鄙夷而不取录于《传法正宗记》。而禅门广为流传的毒杀事件,对禅宗内部仍有广泛性影响,亦表明当时人们对门派之争所持有的观念或立场。而且道宣的“乍闻定法多生讥谤”言说也别有深意,同样隐含了禅宗与其他派别存有宗派之争的历史意涵。

禅宗史上的“南北之争”,为历史之事实,且学界有公论。这也无不体现出禅宗内部的纷争由禅宗形成之时就已经开始。这一禅宗内部争论,不仅在学理、修行方式以及传法凭证、信物等方面有极其强烈的论战,而且禅诤也反映在对禅宗的祖宗系谱认定上。就禅宗内部的思想之争论而言,其实在慧能之时就已经出现。据《坛经》记载,慧能亲眼目睹了“是风动还是幡动”的争论问题。但是,慧能对于不怀好意和动机不纯的问难与争论,则是表示反对的,如《坛经》云:“师见诸宗难问,咸其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己。’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禅宗创立后,在唐代南北之争中所涉及的“南顿北渐”、“旁正之论”、“传法衣钵”等问题都是僧俗两界关注的话题,学界多有研究,故不再赘述。禅宗争论,也表现在禅宗系谱争论中。中土的禅宗系谱,以唐净觉的《楞伽师资记》与唐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以及《坛经》、《历代法宝记》、《传法宝记》尤具有代表性,其他主要为沿袭上述种种说法。唐净觉的《楞伽师资记》有关禅宗系谱为,求那跋陀罗—菩提达摩—惠可—璨禅师—道信禅师—弘忍—神秀、玄赜、老安。唐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的禅宗法系,即达磨—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会,与《坛经》、《历代法宝记》世系大致一致。《传法宝记》的世系为:达磨—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法如—神秀。禅宗早期的法脉系谱具有多重来源的事实,亦从客观上说明禅宗当时确实存在法统之争,而且也是法统之争的最有力证据。但事实上,禅宗宗谱是多重文化心理与社会因素的思想建构,但是它又离不开禅宗自身的学统和师资传承,因而构建起来的禅宗系谱仍可使禅宗具有脉络可探的线索,这也许就是系谱的真实意义。对于建构系谱的意义,契嵩所作《传法正宗记》早有表明:“平生窃欲推一其宗祖,与天下学佛辈,息诤释疑,使百世而知其学有所统也!”可见,系谱之不同则又反映出了禅诤之激烈,系谱争论是为了表明各派的传承所具有的合法性以及各派所处的宗教地位,因此禅宗各派对此颇为重视。北宋出现的天皇道悟与天王道悟之诤也是禅诤之余波,也同样牵涉到了法眼宗的师承和法脉问题。陈垣先生云:“夫天皇、天王之诤,本起于北宋,《释氏疑年录》五曾论之。盖北宋末,五宗惟临济、云门特盛,好事者乃造为云门亦出南岳之说,欲以息诤,而不知诤因此而愈炽也。”

法眼宗创立时代,对于禅门派别之争,文益对此则看得十分清楚。他的《宗门十规论》对“党护门风不通议论”的现象曾给予大肆的批评,指出“角争斗为神通,骋唇舌作三昧”,“是非锋起,人我山高”,则无益于佛法之传播。对于禅人之间的禅诤,有《二僧争论行脚》诗云:“偶遇争禅客,徒劳论是非。堪笑采樵者,柯烂不知归。”即形象地描写了僧人争论的生活常态。法眼宗德韶禅师对此反映强烈,他说:“假铙答话简辩如悬河,只成得个颠倒知见”,而“与佛法天地悬隔”。德韶的法嗣本先禅师也有如是洞见:

大凡参学佛法,未必学问话是参学,未必学拣话是参学,未必学代语是参学,未必学别语是参学,未必学捻破经论中奇特言语是参学,未必捻破诸祖师奇特言语是参学。若也于如是等参学,任尔七通八达,于佛法中傥无个实见处,唤作乾慧之徒。岂不闻古德云聪明不敌生死,乾慧岂免苦轮?诸人若也参学,应须真实参学始得。

从中不难看到本先禅师也是极为反对口头禅或形式上的参禅之行为举动。在他看来,流于口头上的争论则无益于修禅悟道,只会使禅客落入知见,真正的参学在于真学实修而非停留在口头语言方面的争论上。延寿对此表明己见云:“佛法贵在行持,不取一期口辩”,“重实而不重虚,贵行而不贵说”,强调指出佛法重在修持,而不在口舌之辩上。

法眼宗流布江南之时,派别斗争就十分复杂,即便是宗门内部也难保没有争论发生,一代宗匠玄沙师备与雪峰义存时有争论,也是“至若与雪峰和尚征诘,亦当仁不让”。在文益在世之时,禅宗争论也未息止过。文益本人也曾有与其他宗派之论战,如与云门宗奉先深禅师的论战就是明显之案例,而且文益传法时面对非本门弟子的问难,实质上也带有禅诤的意味。这样的宗派之间的论战或禅诤,在禅宗灯录中颇为常见。诚然,论战有澄清问题的实际意义,且获胜者固然亦能为本派提高声誉,但论战也会伤及到宗教感情,或是为讨得口舌之便宜而为论战而论战,或借此而贬低他人或它宗,这样的禅诤则无益于佛法与禅学之流播,相反会削减了禅宗的自身势力。因此,无名氏的《息诤论》则表明了需要熄灭争论的意愿,论云:“凡是论诤,特有人我,非我不诤。未审余人,仆情如此。是以学人但能息诤,定得理长,识诤知非,将知不谬。真如渺寞,岂在诤论之中?佛性冲虚,那关有无之境?但自迷徒扰扰,不悟法性虚通。计着有无,凡情竞起。遂即高声执义,诤斗纷纭。称意必忻,违情克怒。口云将身慕道,专事人我不休。是以学者虽多,成无一二。呜呼长叹,实是昏迷。可不久滞无明,尔乃恒诤胜负!”又云:“又处俗愿莫诤,有义欲申,善须和睦,不得辄生忿怒。纵逸喧情,非直损人,亦能伤己。向来此语多喜不适彼情,若有慈心,莫将为咎。计君道理,不藉此言。望使善事共弘,恶事同舍。”可见,禅诤影响了禅宗内部的和睦问题,也消解了禅宗的内在合力,这对于禅宗的整体发展或整体形象而言则是极为不利的,更无助于禅宗的和平发展与相处。

如果说“南顿北渐”、“旁正之论”、“传法衣钵”等,是构成唐代南北之争中的重要内容的话;那么五代时期,禅门滥觞,所谓“源流滥觞,不可弹纪”,“门庭施设”、“未经教论”与“举唱宗乘”则又构成禅宗内部新的禅诤之显著性特点。所才会出现文益《宗门十规论》的宗门指病。据载:

神鼎禅师少年时与数耆,一僧举论宗乘,颇博敏会。野饭山店中,供办而僧论说不已,曰:“上人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唯心,眼声耳色’,何人之语?”僧曰:“法眼大师偈也。”曰:“其义如何?”对曰:“唯心故根境不相到,唯识故声色枞然。”曰:舌味是根境否?”对曰:“是。”以箸夹菜置口,含糊而言曰:“何谓相入耶?”坐者相顾大惊,莫能加答。曰:“路途之乐,终未到家。见解入微,不名见到。参须实参,悟须实悟。阎罗大王,不怕多语。”

这虽说是互相勘验的实例,但也难免流入“人我山高”的陋习之中。禅宗后期的发展显示了禅客这一争强好斗心,并成为禅客常有的习气。在实际中,虽然禅师在口舌上的机语辩驳上明显占有上风,但是难道就能凭此说明禅师就一定开悟了吗?显然是不能得出他一定开悟的结论。然这一“论说不已”之僧,虽以法眼大师之偈举唱宗乘,但是“未经教论,难破识情”,所谓“举令提纲不知血脉”,对答又无宗眼,故为禅师所堪破也。据说禅师是临济子弟,他与法眼门徒之争,也暗示着临济宗与法眼宗之间也存在宗派的斗争和信徒的争夺,或宗门之下信徒之间也有互为诋毁之意。所谓,“为了保护自宗及其祖师,相互之间,不究真际,但攻矛盾,从事斗诤。因此而使宗师们忘却了佛祖的宗旨,妄用棒喝及圆相,或用歌颂,诳谑于人”。因此,在禅宗内部存在禅诤的整体背景下,如此夸夸其谈的法眼子弟,当然担当不起法眼宗的历史责任,法眼之灭或许也与这一类型或不成气候的学人似也有关联。这也能进一步证实“道因人弘,非道弘人”的思想观点。

二、“离宗”与法眼宗的衰落

离宗之意,其实就是“离经叛道”,自我异化。法眼宗的“离宗”问题,应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两大背离:一是背离禅宗宗旨,即“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二是背离法眼宗禅法和宗风,即法眼宗的教学方式、思想与生活作风(含对思想理论的背离)。那么,法眼宗后期是如何背离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呢?

1.法眼宗对禅宗宗旨的背离

所谓禅宗宗旨,一般来说是指“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日本学者村上专精进一步指出,“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两句话,可以说即为禅宗的教判,是区分教、禅的依据”。可见,判摄禅宗的关键在于“不立文字”和“直指人心”。不注重文字说教与读经、讲经的形式,这也是禅宗的独具特色之处,与其他宗派则形成鲜明的对照。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圣经的故事(精装插图本)

    圣经的故事(精装插图本)

    《圣经》是人类伟大的遗产。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却是众多文学书、哲学书和历史书的智慧之源。《圣经》原典的庄严神圣常使人望而生畏,而那些纷繁的人物、漫长的历史进程也令初学者难以理清头绪。但经过房龙通俗有趣的写作,这本《圣经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更多人感受到了《圣经》的无穷魅力。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去极端化”理论读本

    “去极端化”理论读本

    本书不仅通过梳理人类文明和宗教特别是新疆伊斯兰教的历史演变,向广大读者普及正确的宗教知识,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还通过分析国际宗教极端主义、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根源、特点和影响,帮助广大读者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因而对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思想文化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同学是我爸

    同学是我爸

    忽然这一天,柯乐乐爸爸消失了,每天和柯乐同住一屋檐的却是一个年龄和柯乐相仿的同学,后来柯乐乐知道柯白程,竟然是柯乐乐爸爸。
  • 曾国藩的舍得课

    曾国藩的舍得课

    本书以曾国藩的故事为载体,以“舍与得的人生哲学”为主线,通过阐述在成功、管理、励志、为人处世、自我修养等方面的感悟,向读者指出,只要悟透了曾国藩的“人生舍得课”,那么在曾国藩身上,从政者能学到左右逢源的为官心法,老板能学到创业成功的黄金法则,管理者能学到一套识人用人秘诀,为人父母者能学到一种上佳的教子方法。同时,每个人都能学到一门刚柔相济的中庸哲学。
  • 寒门大官人

    寒门大官人

    在这个濒临消亡的破败家庭中,只剩下一个盲眼的老娘和一个风姿绰约的未亡人嫂子,而他只是一个介于成年与未成年之间的一个半大小子。出身寒门,身心坚韧。大是大非,大奸大恶,大忠大孝,大勇大智,何种才是他的真面目?
  • 远东来信(下部)

    远东来信(下部)

    雷奥来村里十天,半拉村的人都知道了八仙给潘家戏班捡来个要饭的,传声筒的功劳得记在剃头匠老纪身上。老纪在村里剃头有两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是只在自己屋子里剃,原因很简单,落在地上的头发茬归他们家。短碎头发茬拌进泥巴可以修墙补院,长头发水洗捋顺整理后,可卖到县城收购铺换上一两二两下锅盐。第二就是单日不剃双日剃,每次动推舞剪要生火烧水,而生一次火要用掉一根洋火柴,人多了还可以,人少了就不划算了。雷奥来到村里十天,老纪在自己院子里生了五次火,剃头的加上围观的闲人正好是半拉村的人。
  • 地球的神秘地带

    地球的神秘地带

    本书在注重知识性与科学性的同时,充分地体现了可读性,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地球的风貌。地表的演变,足以引发沧海桑田的感慨;地球的环境,定会让人感受到保护地球的紧迫;地球的史前文明让人不可思议;地球的自然景观叫人心旷神怡;地球的神秘地带让人闻之色变;地球之最,让人眼界大开……
  • 神殿其上

    神殿其上

    “神啊……我后悔了。”有人问起过祭司,为何最大的神殿有一面墙是暗金色的,还不规则,越是向上,越是浓郁。那祭司以平静的语调向他传教,那是犯了罪过的神,被惩罚钉在神殿顶端赎罪,留下的神圣血迹。这是血迹没错,不过,并非什么犯了罪过的神。他笑,托着腮坐在神殿顶上,这曾是他作为神的眷属,充当大祭司的神殿。他见证了他的神遭受重创,见证神因为他被牢牢钉在神殿这面墙上,那时的他还是个凡人,神在那抬头看不真切的高度,每一钉钉入他体内,都伴随着他的闷哼与暗金鲜血。如今这里,他是主人了。百年,千年,一直如此。凡人称呼他为神。没有人记得曾有一位大祭司爱过神明的事情,更不知道现在的大祭司也爱着现在的神明。他们只是天真的信仰着神。可是每日清晨,那个卑微亲吻神像足尖的大祭司,深刻烙印在了这位火神的心里。
  • 嚣张女人嫁豪门

    嚣张女人嫁豪门

    她是某娱乐公司有着“奇葩皇后”之称的当红艺人,生活中的无厘头;他是某集团总裁,沉默寡言,处事果断。他俩本该是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在机缘巧合下,她无辜的成了他战争中的炮灰。“只要你肯取消这门婚事,你要什么我都给你!”庄伟豪咬紧牙关做出最大让步。“庄伟豪,你的一句不喜欢就毁了我的事业,毁了我的人生,你以为我会轻易放过你?既然你不想娶,我就偏要嫁!”
  • 落伤

    落伤

    如果有人问,沈恒,你最爱的人是谁,那么沈恒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就说,程念欢。如果有人问,沈恒,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那么沈恒一定会眯起眼睛,回想着那久远的往事,然后慢慢的叙述程念欢沉睡半年之后突然醒过来的样子。记忆就是这样子,不管在你脑海里沉睡了多久,总有一天会复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级辅助超爱我

    神级辅助超爱我

    【正文完结,番外ing】 【LOL×女扮男装×日常互怼×天作之合】 【神级辅助x最强AD】 本文为两个电竞选手的甜蜜恋爱日常。俞景年:宝贝儿我错了,我我我跪键盘。左溪:别别别碰我键盘!我键盘超贵的!日常键盘比男朋友重要,日常鼠标比男朋友重要。本文原名《神之左手:景爷,来Solo!》又叫《惊!联盟第一辅助竟然不是人》、《我是ADC,我为自己带眼》、《凭本事掉的分,为什么说我是演员》、《团战可以输,辅助必须死》――以及《献给左手边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