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7000000012

第12章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目标(3)

在如何处理自力更生发展高新科技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关系方面,印度政府前总理英迪拉?甘地认为,考虑到国家安全、时间因素、工作保证和费用等情况,常常迫使我们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先进技术,但是归根到底,真正的国防和真正的发展都是不能购买和借来的,我们必须自己发展。她还明确指出,自力更生不是意味着我们自己制造一切东西,而是要通过适当地引进先进技术获得技术能力。因此,总的说来,就高新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而言,印度政府依然坚持自力更生发展高新科技的战略方针,只是根据世界经济和国际科技的发展,顺应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对自力更生方针的内涵有了某种新的理解。发起经济改革的印度政府前总理拉奥曾经明确指出,应该对自力更生重新定义,自力更生就是要使印度经济具有竞争力,使印度货币卢比成为可兑换货币,以迎接世界经济的挑战。因此,为了促进技术自力更生,印度在经济改革进程中加强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并逐渐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作为达到技术自力更生的一种手段和一条捷径。实际上,早在19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制定的信息技术发展战略,就明确体现了这种思想转变。印度发展信息科技的基本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广大国内信息技术产品市场;刺激电子生产积极性,为国防、通讯、宇航等部门提供尽可能多的国产电子;实现自力更生,但不排除外国技术,引进适用技术,加以必要改造,以满足国内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大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内科技能力和工业生产能力,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基础上,扩大信息技术产品对外出口;尽可能扩大信息技术产业,以推动信息技术传播、劳动力就业扩大和生产的繁荣;要使信息技术产业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使整个工业信息化,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等各个经济部门。可见,这正是印度在发展科技和发展经济进程中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在刚刚进入21世纪时,印度选择著名导弹专家阿布杜尔?卡拉姆作为共和国总统,就体现出印度大力发展高新科技的决心,也体现出印度依然坚持自力更生发展高新科技的方针。正如印度前驻华大使梅农先生在印度前总统阿布杜尔?卡拉姆的自传《火之翼》中文版首发式上所说的那样,“印度人民之所以选择卡拉姆博士做总统,不仅是承认他的贡献和科学声誉,同时也表明印度人民重视技术的自力更生”。

$第三节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

要弄清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首先必须充分理解科技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只有注重科学,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造福于人民。因此,“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程中正发挥出愈来愈明显的基础作用和带头作用”。路甬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在科学与中国科技论坛上的报告。

一、政府对科技的认识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使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必须重视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运用。独立印度政府领导人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独立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始终强调,要加倍努力发展印度的科技能力,并明确指出,一个民族要获得真正的独立和振兴,就必须依托高科技的发展。1958年,尼赫鲁和印度著名原子科学家霍米?巴巴一起,负责制定了独立印度第一个《科学政策决议》,以此来指导印度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决议》指出:“当今的时代,有赖于科技、原料和资本三种因素的有效结合,其中科技是最重要的,因为科技的创造和应用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可以降低对资本的需求”,“科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和文化传播。它不仅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环境,还提供了新的思想工具,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水平,从而影响到了人的基本价值观,并给文明以新的活力和推动力”,“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先进与落后国家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只有采取最有力的措施,付出极大努力发展科学,才能弥补这一差距。像我们印度这样的国家,要义不容辞地用我们的学术成就、原创思想和伟大文化遗产参与到科学研究中,这是当今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印度科学政策对科技如此深邃的认识,是印度政府领导人智慧的结晶。它对印度高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至今也是指导印度高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发展高新科技是印度历届政府的一贯立场,它超越党派、超越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成为独立后印度各届政府孜孜追求之目标。

尼赫路对科技的认识

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政府强调在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科技,科技也为自力更生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尼赫鲁早在剑桥大学留学时就对科学发生浓厚兴趣,在投身民族独立运动之际就深刻认识到,印度之所以被奴役,西方殖民者之所以能建立并保持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科技发展落后。独立后,尼赫鲁把发展科技作为维护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基础。他说,“解决印度的贫困问题,只有靠科学,未来属于科学和同科学交朋友的人们。”他还说,“摆脱发达国家政府控制的关键是经济独立,没有科技的自力更生,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独立。”“只有科学才能解决饥饿和贫困、不卫生和愚昧无知、迷信和麻木不仁的旧传统观念。”在他的科技思想指导下,1958年制定的科学政策,成为印度发展科技事业、科技兴国的总方针。尼赫鲁本人还亲自兼任国家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在尼赫鲁科技思想的影响下,印度逐渐建立了许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逐渐形成一支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并鼓励印度历届政府重视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原子科技和空间科技等高新科技。印度在独立前夕就认识到培养训练有素的人才是开展科技活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独立后,除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外,印度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政府成立各类教育委员会,对高等教育发展予以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印度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其在第三世界中名列前茅。

3.英?甘地和拉?甘地对科技的认识

英迪拉?甘地继承其父亲的科技思想,但在具体做法上作了某些调整,试图通过引进技术加速印度科技发展。英?甘地执政时期,除继续贯彻《科学政策决议案》外,还于1983年1月颁布《技术政策声明》,并首次公布计算机政策,使印度在改变部分地区落后面貌、实行农业“绿色革命”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同时,在一些高新科技领域,如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实际应用、血浆的物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拉吉夫?甘地较其母亲更加注重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发展,除兼任国家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外,还兼任国家超导委员会主席,为印度在信息科技方面走到世界前列作出巨大贡献。拉?甘地非常重视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发展,以高瞻远瞩的目光看准信息科技在印度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强调要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用他本人的话说,印度已经错过了过去多次发生的工业革命,现在决不可再错过正在兴起的电子信息科技革命。1985年12月其上台不久就出台计算机新政策和计算机软件出口开发和培训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印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印度成为信息科技超级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4.1990年代以来政府领导人对科技的认识

进入1990年代,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大。为争取到2020年把印度建设成为发达国家,使印度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印度政府把发展高新科技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1991年6月纳拉辛哈?拉奥上台执政后,开始在印度实施重要的经济改革,并强调要把发展科技贯彻于经济改革的始终;还提出要把发展原子能工业和航天工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八五”计划的重点。印度政府前总理瓦杰帕伊也高度重视高新科技发展,他在印度独立50周年纪念会上明确提出印度高新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到2010年使印度成为信息技术大国、核大国和生物技术大国。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为加速高新科技发展,瓦杰帕伊政府在1999年颁布通讯政策,还在2003年制定科学技术政策,对印度高新科技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进行某些重要调整。作为印度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政府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同样高度重视高新科技发展。他对印度科技界警告指出,印度在众多科技领域已经落后于中国,必须奋起直追。同时,他承诺,要大幅度增加对科技发展的投资。

二、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总体目标

独立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曾经指出,在他和“许多人的心中有一个复兴印度的愿望”,就是“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在利用科技自力更生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国力,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的基本指导思想指引下,早在1950年代,印度政府就明确地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现代化,提高生产率,迅速消除贫困,保证社会公正,努力实现一个团结、强大和繁荣的印度的科技经济发展总目标。这就是说,印度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特别积极发展高新科技,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把印度建设成为发达国家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这既是独立后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也是独立后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和核心所在。

独立后,在这种科技发展总体指导思想基础上,印度政府根据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和国内国际形势,制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这些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印度政府制订的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和2003年《科学技术政策》三个纲领性的文件中。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明确提出了科技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强调科学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规定了指导印度科技工作的总原则及研究与发展的目标,发展科学,让科学造福于人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印度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批的科研院所和国家实验室,并新建了一大批高等院校,印度政府各部也都逐步建立起各自的教育和科研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加上相应的基础设施,为印度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科技基础和科技人才基础。

经过近三十多年艰苦努力,印度已有了坚实的农业和工业基础,科技在质量、数量和专业领域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面对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1983年,印度政府公布《技术政策声明》,进一步确认了科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提出了技术政策的十项目标,促进新技术的使用和开发,以达到技术自力更生,以迅速提高人民生活和加快落后地区发展。该纲领性文件高度重视印度科技研发,促使印度在原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军事科技、空间技术等高新科技方面都获得巨大进步,使世界各国对印度高新科技发展刮目相看。为有效推动高科技发展,1993年,印度政府又公布《新技术政策声明》,确立了印度在某些新技术领域,如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超大型计算机、材料的合成与加工、传感器以及计算机软件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印度政府前总理瓦杰帕伊还突出强调迎接未来知识经济挑战问题,并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确定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两大知识性产业。进入21世纪之初,印度政府领导人提出:21世纪是印度世纪,要在2020年把印度建设成为发达国家,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印度政府公布《2003科学技术政策》。这是印度政府发展高科技的最新、最全面、最完整的战略性政策。它进一步强调科技在印度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还全面阐述印度科技发展战略政策目标,提升研究水平,达到最高国际标准;利用最先进科技实现国家战略和与安全有关的目标;特别重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等关键技术等。

概括起来,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发展高新科技,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经过半个多世纪艰苦努力,印度形成了完整而有相当实力的工农业生产体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以及国防科技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印度正在迅速崛起,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正在逐渐实现。

三、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客观性

独立后,印度坚持高科技发展,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和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其客观必然性。

1.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古代印度科技相当发达。但几千年封建统治、迷信思想和宗教思想的影响,印度科技受到长期压抑,发展极为缓慢。英国殖民统治者进入印度后,为对其进行残酷殖民掠夺,于1602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殖民者还直接对其实行了近两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将其变成英国工业原料产地、工业品倾销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这从根本上摧残了印度曾经繁荣的民族经济,也严重阻碍了印度的科技进步。殖民统治下的印度,饥荒频仍,饿殍遍野。殖民统治期间,连火柴、肥皂等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最简单工业品,也必须从国外进口。

同类推荐
  • 豪赌三万英尺:空中客车挑战波音霸权

    豪赌三万英尺:空中客车挑战波音霸权

    本书详细地讲述了空中客车公司如何从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以及从一个被美国飞机制造商嗤之以鼻的欧洲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地超过波音公司成为世界头号民用飞机制造商的艰难发展历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公司既要面对美国制造商的强大压力,又要克服合作伙伴之间由于特殊的体制带来的种种矛盾和来自政治(包括政府)的种种压力,几乎是举步维艰,走一步摆三步。全书的戏剧性和故事性极强,空中客车公司每一次陷入绝境时令人叹息,每一次峰回路转又令人拍案叫绝,而折射出的经验与教训又使人回味无穷。本书可作为航空界管理与科研人员的参考读物。
  • 安全责任无小事

    安全责任无小事

    从胶济铁路火车脱轨到杭州地铁一号线塌陷,从深圳舞王俱乐部的特大火灾到致74人死亡的山西矿难,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一点一滴的不安全因素积累而成的。安全系于人人,细节确保安全。只有人人负责安全责任,做好每一个安全细节,我们的生产才能够不受威胁。
  • 危机与防范(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危机与防范(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本书对自然灾害危机、人身安全危机、财产安全危机、心理危机、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等方面,阐述了常见生存危机的防范与应对方法。本书旨在通过强化生存意识、提高生存技能、强调珍爱生命,从生存教育的角度,突出生存能力的培养,拓展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 朱育理文集

    朱育理文集

    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所编的《朱育理文集》是朱育理同志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担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领导期间发表的讲话和文章这些讲话和文章充分体现了朱育理同志深刻认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航空工业深化改革绘制航空工业发展战略蓝图高度重视质量。
  •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本书精选目前比较流行的多款新型摩托车故障为例,详细介绍了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检查方法,分析故障产生的根源,讲解故障排除的方法,让读者分享维修实战过程,学到故障检修的经验与技巧。
热门推荐
  •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

    本书站在科学的立场,以考古发掘为依据,以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为分界点,对世界考古的重大发现进行生动传神的解说,力求重新再现历史文明,再次演绎古老传说,帮助人们揭开了地下沉睡千年的秘密。阅读本书,读者即可重读先人的思想,透视发达的古代文明,又可收获到心灵的愉悦与知识的富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萌法时代

    萌法时代

    这是一个魔法刚刚萌芽的时期,属于骑士们的荣光正在远去,那些抱着陈旧的信条不撒手的贵族们,将会被思想灵活,善于发现应用新鲜事物的新势力所代替。 天华帝国的王子迪夫,自小体弱,其实是一种近魔法体质,他熟读各种书籍,尤其隐秘书库中的“天上奇谈”,更是他地最爱。穿越者狄峰与迪夫的灵魂共存,以其洞察能力和远超当世的价值观和敏锐触角帮助他将一个小势力发展成了大国度,一个以“魔法”作为进步推动力的全新世界模型。世界隔膜出现漏洞,有外星生物成建制入侵,魔法与剑合作,将对意图灭杀整个人类的敌人吹响反攻的号角。
  • 军神皇后

    军神皇后

    她本是新世纪的暗夜皇者,却因渣男贱女的背叛成了她,相府任人欺凌的废物小姐,然皇者重生,必会再创辉煌,本欲无情的心,遇到了他,年轻的帝王,一步步消融冰封。她是新世纪的皇,怎会要他三宫六院,朝堂之上豪言壮语两个选择,一你下嫁为夫,二你一生一世一双人!!!!!!!!!!
  •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容斋随笔》共《五笔》,七十四卷,一千二百二十则。据作者自述,该书写作时问历经近三十年。其内容丰富,涉及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涉及领域广泛的著作;它议论精辟,评论恰当,历来受到世人的称道。其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对于后世研究发展意义重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界女帝

    三界女帝

    一世逆天,三界大乱,花开并蒂,七世相随,痴情魔帝,宠溺万千。“安奈,若有来生,我愿成为你的妻。”“白姬月,接受了我猫族的印记,天涯海角,我都会找到你。”
  • 朝歌无涯

    朝歌无涯

    “钟离无涯,你不过就是一个曾经匍匐在我脚下的卑微质子罢了,就算你杀了我哥哥杀了我这个事实也不会改变哈哈哈哈哈哈!”他看着眼前浑身是血面目狰狞的女子,手中的剑却迟迟无法提起。
  • A Fancy of Hers

    A Fancy of 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样做人没压力

    这样做人没压力

    本书讲的是为人处世中经常遇到、又不大容易解决的问题,类似问题带给人的压力,会渗透到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带来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人不能没有一点压力,也不能有太大的压力。面对压力,你不能躲进桃花源里,以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聪明的做法是选择适应和改变,——既然不能逃避,就勇敢地与压力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