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3100000012

第12章 不在场的在场:早已消失但总被人念念不忘的两棵枣树的故事

钱振文

1924年9月15日,在搬入宫门口西三条21号新居不到四个月的时候,鲁迅写了后来出版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第一篇《秋夜》。开首第一段就是:“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后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个奇特的句式给所有的中国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实际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鲁迅的学生许钦文就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说:“‘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已成为大家爱颂的句子。”(许钦文《在老虎尾巴》)

鲁迅搬入西三条那年的冬天,年轻的李霁野在同样年轻的小学同学张目寒的带领下去看早就崇拜的鲁迅先生,在漫长的聊天中,鲁迅告诉他们说:“他的文章里找不出两样东西,一是恋爱,一是自然。”(李霁野《忆鲁迅先生》)在鲁迅的文章中,对鲁迅说的“自然”即现实环境中的风景的描写,大家熟知的只有两处,一个是《〈呐喊〉自序》中那个S会馆里曾经“缢死过一个女人”的槐树,另一个就是西三条21号院后墙外的两株枣树。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两处地方的槐树和枣树都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时候就消失了。这两处早已不在场的风景都在北京的西城,距离并不远。几十年来,无数慕名参观绍兴会馆和鲁迅博物馆的游人,在走进著名的“槐树院”和“西三条21号院”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寻觅那个在脑海深处贮藏许久的大槐树和两株枣树。当他们得知大槐树和两株枣树早已不复存在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惋惜和叹息。在得知这个令人扫兴的事实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无可奈何地表示接受。毕竟,树木也是生命,也有生老病死。但有的人对这个事实难以接受甚至表现出痛苦和愤怒。毕竟,槐树和枣树不是什么珍稀植物,而是北京的常见树种。在北京老城区的四合院中和胡同边上,到处都可以看见百年树龄的老槐树和老枣树。为什么偏偏消失的是鲁迅先生看见的那两株枣树?

四五年前,一位外地的鲁迅迷潘卫华先生在第一次访问鲁迅故居并得知那两棵枣树“早已枯死多年”后,就曾经“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在此之后,三番五次专程到北京,研究和考证鲁迅在《秋夜》中所写的两株枣树,最后写出了很长的文章《谁动了鲁迅故居的枣树?》。在这篇文章中,潘先生得出的结论是:“我要大声地告诉人们,先生笔下的那两株枣树并没有枯死,它们仍然健在!仍在倔强而茂盛地生长着。”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是,当潘先生踯躅在鲁迅故居后小院时:“回头望去时,分明有两株高大的枣树,映入我的眼帘。一株位于前园的西墙外,一株位于过道的西墙外。‘那最直最长的几枝’,分明正‘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潘先生发现的两棵枣树,一棵位于从前院通往后院的夹道,另一棵位于故居的西邻院,当年住在这里的是曾经帮助过鲁迅的姓白的木匠。这两棵枣树的确是潘先生请植物学专家论证过的“树龄至少应在百年以上”的老树。鲁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每年都会在大枣成熟的时节上树打枣吃,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两棵枣树的存在。当然,把这两棵枣树当作是鲁迅看到的“两株枣树”的并不只有潘先生一人。鲁迅博物馆的老专家叶淑穗就曾经发现,2013年6月23日《北京晚报》上的一篇文章《北京名人故居中的古树》,也同潘先生一样把这两棵活着的枣树当作是《秋夜》中的两株枣树。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河北日报》的记者原付川先生(他前些日子来鲁迅博物馆采访鲁迅收藏正定隆兴寺观音像的事情)还打来电话,询问《秋夜》中的那两株枣树到底是不是现在院子里的这两棵枣树。实际上,故居前后院夹道里的这棵枣树的确引人注意。早在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纪念日也是鲁迅故居对外开放的第一天,《人民日报》就发表了记者柏生的文章《访鲁迅故居》,文中写道:“大门里是一个小而雅致的院子。院子当中有一株枣树,在前院通往后院的门外墙角边还有一株枣树。一九二四年,鲁迅先生在这所屋子写了《秋夜》一文,提到在他的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所以这两株枣树是很令人注意的。它们端庄地矗立着,它们的枝干仍像往日一样地刺向天空。”文里所说的院子里的一棵枣树大概也是鲁迅先生搬来之前就有的,因为,1925年初,作家章衣萍的年轻妻子吴曙天第一次来这个新落成不久的小院访问鲁迅,在随后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院里有一棵枣树,是落了叶子的”(《访鲁迅先生——断片的回忆》)。很显然,当时,鲁迅故居院子里还没有现在枝繁叶茂的鲁迅在1925年4月亲自栽种的丁香树。这棵在前院更显眼位置栽种的枣树鲁迅故居上年岁的工作人员也是见过的,当然,也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时候死掉了。关于北京人的爱在院子里种枣树,郁达夫的一篇文章《回忆鲁迅》也可以为证。1923年鲁迅从八道湾11号搬到西四砖塔胡同61号租房居住的时候,郁达夫在这一年的冬天正在北京大学做经济学教授,有一天去看鲁迅,就发现:“一个三四丈宽的小院子,院子里长着三四棵枣树。”现在,如果你去鲁迅博物馆外西二环路边上的街边公园转一转,就会发现许多棵比鲁迅故居院子里的枣树还要粗大的老枣树,这些枣树肯定也是原来的四合院拆迁后保留下来的。

但是,所有的这些枣树都不是鲁迅在《秋夜》中所看到的枣树,那两棵枣树的确是在很早的时候就没有了。

的确如叶淑穗老师所说:“这两株枣树,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枯死。1956年10月鲁迅博物馆建馆后几经补种,均未成活。现今从鲁迅故居后院的墙外,已看不见这两株枣树了。”(叶淑穗《〈秋夜〉中的两株枣树》)就在《人民日报》记者柏生的文章中,也写到了这两株枣树:“有人问起后院墙外的两株枣树,现在已经看不见了,许先生用脚踢着一根已经干枯了的枣树根说:‘这里原有一株枣树,不知后来被谁锯掉了。’我们已经看不见鲁迅先生所说的那些野草,更看不见小红花在那里做梦了。”(柏生《访鲁迅故居》)文里的“许先生”就是许广平,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在百忙当中积极进行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北京和上海两地鲁迅旧居的整理和对外开放。两地旧居中的许多事情,她都是当事者和见证者。1950年3月,许广平把宫门口西三条21号鲁迅旧居和全部鲁迅遗物捐献给国家,文化部文物局给她颁发了“褒奖状”。5月,文物局派人去故居进行文物清点工作,许广平亲自指导。在清点工作的最后一天,许广平说到了这两棵枣树,“最后,她无限深情地来到了后园,仰望着后墙,良久,她说:‘很可惜那两棵枣树没有了,1946年我来时,就没有了。’当年,我们在‘老虎尾巴’与鲁迅先生谈话时,确实看见墙外的这两棵枣树。”矫庸也补充说:“‘观众中不少人都问这两棵枣树到哪里去了?’”(罗歌《我要把一切还给鲁迅》)这里说的“看见”墙外的两棵枣树的“当年”,应该是1925年,从这年的4月,许广平开始和鲁迅通信,12日,许广平第一次到鲁迅家探访。许广平肯定在此之前已经看过了鲁迅在几个月前发表在《语丝》上的《秋夜》,因此,在16日许广平给鲁迅的信中说:“‘尊府’居然探检过了!归来后的印象,是觉得熄灭了通红的灯光,坐在那间一面满镶玻璃的室中时,是时而听雨声的淅沥,时而窥月光的清幽,当枣树发叶结实的时候,则领略它微风振枝,熟果坠地,还有鸡声喔喔,四时不绝。”

不知道是许广平的这次清点工作中对两棵不在现场的枣树的观望发生了作用,还是故居管理员矫庸对不少观众“都问这两棵枣树到哪里去了”的重视,总之是在这不久,故居后院院墙外就补种上了两棵枣树。鲁迅博物馆前副馆长王士菁回忆自己1951年7月第一次参观鲁迅故居时说:“故居前院的丁香是鲁迅手植的,后院的一簇簇丛生在井边的刺梅也是鲁迅亲自买来的,墙外两棵生长在邻家院内的枣树,那是后来补栽的。”(王士菁《杂忆》)但显然是这次补栽并没有成功,因为,根据叶淑穗老师和鲁迅博物馆当年的记载,都说明在1956年鲁迅博物馆建馆的过程中又补栽过一次,但根据当年的记者孙世铠在1956年10月19日鲁迅博物馆开馆前的报道,这次补栽的两棵枣树中的一棵还是没有成活:“文中所指的枣树早已被邻人砍去,1956年又补种了两株(一株已死,现剩一株)恢复了往日的情景。”(孙世铠《鲁迅在北京住过的地方》)不知道这次补种之后是否又曾补种,但根据曹聚仁编辑的《鲁迅年谱》,可以肯定的是到十年后的1966年,这里仍然生长着两棵补种的枣树。在《鲁迅年谱》中,编者说:“编者最近去看了一回,那两株枣树,原已砍去了,而今又补种出来了。”(曹聚仁《鲁迅年谱》)至于后来这两株枣树是什么时候怎么没有的,就没有说法了。

几十年来,人们对找到散文诗《秋夜》中所描述的两株枣树的对应原物的审美冲动一直没有消停。最近几年,鲁迅博物馆围绕鲁迅故居风貌复原的话题,不断产生再次在原址补栽《秋夜》中两株枣树的想法。但到了时过境迁的今日,补栽的意义其实并不大。即使有两棵年轻的枣树生长在原来的地方,也早已经不是当年许广平他们看到的枣树,更不是鲁迅在那个秋夜看到的那两株枣树了。

其实,在鲁迅故居周围的各个地方并不缺少枣树,但“野渡无人舟自横”,并没有人对这些普通的自然物多看上几眼,更不会产生文化的联想。鲁迅所看到的那两棵枣树本来也只是普通的枣树,只是因为鲁迅把它纳入到了自己的主观观照和意义框架中,才让它们产生了符号的动能和象征的意义。

当然,如果那两株鲁迅观照过的枣树还在的话,它们肯定也不是普通的自然物,而是充满意义的符号。只是,由于符号和意义之间距离遥远,我们普通人对它的欣赏,不一定能够解读出鲁迅所说的“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经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倒是20世纪70年代,在没有了实物的情况下,画家周元亮、陆燕生等根据鲁迅作品创作的画作《秋夜》等中的枣树,更接近鲁迅所看到的那两株枣树。

其实,那两株枣树在鲁迅写完《秋夜》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虽然不在现场,但当许广平和所有来鲁迅故居参观的人们,在后院向后墙外眺望的时候,脑海中分明涌现出两株桀骜不驯、冷硬不屈,和其他在场的枣树迥然不同的枣树。正因为不在现场,才让人们几十年来持续不断地对它述说和描绘,以填补两株缺席的枣树所留下的空白。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那两株枣树其实没有死,它们就在那儿——在鲁迅的《秋夜》中——活着。

(原载《博览群书》2015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似水华年:《水》与一个家族的精神传奇

    似水华年:《水》与一个家族的精神传奇

    张家内刊《水》从1929年创办,至今仍在自发编辑发行,成为中国一个传统大家族的文化现象。《水》即培养出来张家四姐妹和六兄弟,也培养出了与张家有所交往的亲朋,时评、散文、小品、科学、戏剧、昆曲、自述、书画、摄影,其内容包罗万象,并承载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刊物一度在抗战停刊,后于1996年在京复刊,周有光夫人张允和任主编,后交接张寰和、沈龙朱。刊物从纸质到网络,从家庭才行到世界发行,已经成为历史的延续。
  • 这山这水这人

    这山这水这人

    采访的艰辛,写作的甘苦,发表的快慰,读者的反馈,获奖的惊喜……我们不是都曾经历过吗?借读他的作品来谈自己的感受,并有机会用这种感受来感染别人,那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 阿Q正传

    阿Q正传

    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为主要特征的流浪汉阿Q,描画出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国人的魂灵。鲁迅的小说,素以尖酸刻薄著称,《阿Q正传》里的阿Q是精神胜利法的超境界发挥,是鲁迅描写国民性的巅峰之作。
  • 落在沼泽地里的花瓣

    落在沼泽地里的花瓣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落在沼泽地里的花瓣》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热门推荐
  • 凤隐朝凰

    凤隐朝凰

    花千寻是23世纪首席星球特工。花千寻冷酷嚣张,杀人如吃饭。花千寻••••其实有一个玄幻梦,幻想有一天能像玄幻小说里的主角一样玄功盖世。终于有一天,她的梦想实现了。她嚣张的笑了。可是不到一会儿,笑容就僵在脸上了。她是想穿越,但不想穿越到没有一点灵根的废灵脉上,还是一个被家族无视,被下人虐待,被父母引为耻辱的小病女身上!小病女爱慕千泽国十五皇子,甘愿做为他解毒的药人。结果,十五皇子为了报答花家,迎娶了花千寻的姐姐花千慧为妃!小病女心伤而死。当再次睁开眼,明亮嗜血的眼眸闪动一抹讥讽,曾经的傻气懦弱消失不见。小傻子,既然我占了你的身,那么就决不再允许他人欺辱于我。你且看我,如何替你报仇雪恨!这个世界会臣服于你的脚下!曾经欺负过你的人,我会让他们统统下地狱!从此,大陆上消失了一个废柴女,来了一个混世恶魔。当她赤手空拳闯天下,金戈铁马战英豪,从小小虾米渐渐成长的时候,她的强者之路上却迎来一个又一个••••••一打又一打的美男。当她终于功成名就,曾经伤害她的人也一个个得到教训的时候。她却茫然了,千帆过尽,谁人才是她的良人?(片段一)千泽国十五皇子:“花三小姐,看在你曾经救过我,对我一片痴心的份上,我就勉强许你侧妃之位吧!”语气里尽是施舍。花千寻翻了个白眼:“兄弟,你脑残了没关系,但是别用你脑残的脑袋来思考我。”(片段二)墨云国大皇子:“寻儿,我愿保你一生富贵,嫁给我吧。做我一辈子的皇妃。”花千寻叹息:“富贵非我所求。我只愿强者如云之中,报我亲人幸福康泰。”(片段三)千泽国十六皇子:“娘子,不要在意我哥哥,他就是个没有眼光的,错把珍珠当鱼目,看吧,现在后悔了吧!”“都说多少遍了,我和你不熟,别乱叫人娘子!”花千寻万般无奈,这就是个职业无赖!说不听!(片段四)烈焰谷炎云飞:“千寻,你是我的。”“没睡醒吧,喏,给你一片大海,醒醒脑。”花千寻甩手发出技能,炸出一片汪洋大海,供给炎云飞洗澡外加。
  • 天堂钥匙

    天堂钥匙

    本书是一部侦探、悬疑军事、黑道等元素混合的社会小说。作品以英雄人物为圆心,构思精巧,故事性强。希望以此为读者展现各级警卫部队和公安机关默默无闻地捍卫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们勇敢却常常不为人知,不受关注。
  • 木叶之沙遁崛起

    木叶之沙遁崛起

    白袁穿入火影世界,成为木叶的一位路人角色?因为吞下恶魔果实,成为果实能力者!在这里开始,成为迈特凯的徒弟!本书不会瞬间能力爆表,慢慢崛起的慢热类型,随着故事进展,木叶将沦为战火之中,木叶的第十三只小强。本书的三条主线:1、犬山伊人的修行之路,觉醒果实能力,修炼突破上限,成为无敌单挑王,接替了迈特凯的重任,成为一脚踢出大结局的男人。2、改善周边影响,利用自身家族的财富,致力于研发新科技力量,拓展新势力,为四战来临前做准备。3、原著剧情可能会有所改变,鸣人佐助等人的问题也会有所改变,所以剧情从开始就变得不太一样,这就穿越后产生的微妙蝴蝶效应。欢迎各大读者加入小说群,群号:286511399。
  • 重生香江风云时代

    重生香江风云时代

    新书《语文老师会作曲》已发布!重生香江,只为那一抹温情;步步崛起,只为那华语凋零;东山再起,只为了雪耻扬眉;捍卫珍宝,只为了初心可贵。
  • 绝色魔妃主神大人太嚣张

    绝色魔妃主神大人太嚣张

    她,是九天之上的主宰——主神寒晓他,是九幽之下的主宰——魔主墨炎她爱上了他,却因一个误会,他们永世隔绝。她成了下界的蒋家大小姐——蒋晓涵他却成为了她的器灵他们搅得世界天翻地覆直到有一天,他们知道了往事......
  • 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

    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

    成功没有定式,优秀可以复制,从思维入手,你可以获得改变自己人生和命运的终极力量!这本《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超值金版)》由牧之编著,立足现代人苦于没有出路、存在思维定势这一现状,着重分析有好思路就有好出路这一哲理,并列举了大量浅显易懂而又意义深刻的故事,以期读者阅读《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超值金版)》时有豁然开朗之感,帮助大家开拓思路,走出潇洒人生路!
  • 三国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三国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东汉末年,张角率黄巾而起,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自此天下大乱,各路英雄粉墨登场,逐鹿中原。
  • 王爷有本事你跟我走

    王爷有本事你跟我走

    穿越古代,沦为废柴女,被迫嫁给高冷王爷。你们以为我会被这样子被这该死的王爷整?不,我要纵横江湖然后让这该死的王爷乖乖跟我走。宫斗,江湖,朝廷,村庄……只有你们想不到的没有写不到的。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蓝归你你归我

    蓝归你你归我

    云玥是个直播玩弱智ADC的365种死法的奇女子,她0-9的奶妈辅助和花瓶女主播的名号响彻在电竞厕所的每个角落。楚澈(路过直播):这不是辅助,这是对面的人头提款机。云玥:???于是这位人头提款机愤然暴起,在两个月后以国服第一中单的身份正式入驻OG战队。云玥(接受采访中):问我为什么要装成花瓶主播?既然要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咯。楚澈:……你好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