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02000000005

第5章 国士驾鹤

庆长八年二月十二,德川家康被正式敕封为征夷大将军。其时家康生母於大去世已半年。

是岁新年,诸大名按例先去大坂向丰臣秀赖道贺新春,然后转往伏见城给家康拜年。家康虽手握天下权柄,但众人依然认为,秀赖乃是不二的“少君”。

对于此事,家康未表现出丝毫不悦。他自己亦在二月初四特意前往大坂,拜见秀赖,致以新春的祝贺。当然,通过劝修寺参议和乌丸父子,他已知敕封将军仪式近日便会举行。家康恐正是怀着某种感慨,规规矩矩依礼前去拜谒。这次拜谒,乃是对秀赖最后的礼数,只是不知秀赖的近臣是否察觉到了这些?

将军谢恩仪式于三月二十五举行。

家康正式的官名为“征夷大将军、氏长老、奖学院淳和院两院别当、牛车兵仗、从一品右大臣”,甚是冗长。家康尚未进京谢恩,宫里的女官们就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翘首等着新将军到来。

家康一行三月二十一从伏见出发前往二条城;二十五日,到达皇宫,时为巳时二刻。

一大早,一行便朝服束带,整顿威仪,童仆善阿弥站在前头,次为骑马的诸大夫和二十位徒步武士,之后便是家康所乘牛车。车两边有骑马侍从八名,之后,隔着十位骑马的大夫,乃是乘轿的五名扈从。这五人自然也身着朝服,依次为结城秀康、细川忠兴、池田辉政、京极高次、福岛正则。秀康虽为家康亲子,但亦为秀吉养子,故五人可说都是受丰臣厚恩。从此处亦可看出家康深意。他并非要和大坂对立,而是要以包容之心将大坂纳于掌握之中,颇为自然。

到皇宫,家康首先在长桥上歇息片刻,然后在奏事官的带领下到了御前。此时情形,后人《御汤殿上日记》中有记载曰:“——新田大人(家康)赴御宴,宫中女官、出迎诸臣,均为大人斟酒——”

家康向天子献上白银千锭以为谢仪,还奉上锦缎百匹、白银百锭和名刀一把,以为新年贺礼。不仅如此,就连亲王和诸诰命,家康也一一呈送了礼品。

从宫中告退,时已午时四刻。至此,於大心愿达成,新田将军取代了同为源氏的足利将军。

茶屋又四郎清次见面圣的队伍出了皇宫,便朝堺港而去,他要去探望纳屋蕉庵。

纳屋蕉庵年迈体衰,此次卧床,恐难有康复之日,故他请又四郎进京亲眼一观家康的受封仪式。

不仅对于茶屋家,对于堺港百姓,以及博多、平户和长崎等地的大商家来说,蕉庵都是令他们终身难忘的大恩人,是他们的智囊和军师。千利休、曾吕利新左卫门、宗及和宗薰等人,都曾得到过他的悉心指点。让宗薰劝说家康鼓励商事的是他,最早提出派朱印船出海的也是他。如今,交易的重心已经渐渐从堺港转移到了长崎,那里的贸易飞速发展了起来。

文禄元年制定朱印船法令之时,全国仅有九艘朱印船。

京都茶屋、角仓、伏见屋各一艘,堺港伊予屋、长崎末次平藏、荒木宗右卫门、丝屋随右卫门各一艘,船本弥平次两艘——

十一年后的今日,朱印船数量已远非当年可比。这首先缘于家康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纳屋蕉庵老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朱印船若达到三百艘,海内的暴动和骚乱便会减少一半。

为了敕封将军的诏书早日颁布,连又四郎的母亲也在暗中使力,然而不知何故,蕉庵却一脸愁容。他并非不赞成又四郎之母的举动,而是认为,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又四郎便也开始担心:家康一向谨慎,若是欣然接受册封,便意味着天下已经太平;可若是推谢,莫非还有何棘手之事?二月十二颁布册封诏书,三月二十五家康才进京谢恩,左右思之,这拖得太久了。

其间,纳屋蕉庵已然发病,医士判定已无康复之望。虽然他谎称忘了年龄,可粗粗计算,当过了八十。正因如此,茶屋又四郎坐上备好的船只赶往堺港时,心中焦急万分。

茶屋特意去探望老人家,可万一到时,蕉庵已失去了知觉,则未免令人失望。父亲这位老朋友若还清醒,在仙逝前定会给他指点迷津。

“快些划呀!老人家心怀万里江山,若是在他仙逝前见不着,我将遗恨终生!”又四郎一边催促,一边回忆家康面圣队伍的古雅华贵。船顺淀川飞流而下。

又四郎清次到达乳守宫蕉庵隐居之处,已是深夜。路口的栅门已关闭,但下人看清来者乃是茶屋家的人,便又打开了。到达蕉庵府前,又四郎心中一直忐忑不安。若老人家已仙去了,大门口定会高悬灯笼。虽未收到讣闻,可这一路上会不会生了变化?

“还没挂起灯笼,甚好!”到了门前,又四郎对随行的跟班道。跟班忙在门口道:“我们是茶屋家的人,从京城赶来,欲见纳屋先生!”从里边传来一位年轻女子的声音,似乎在门房等了许久,声音有些迫不及待:“二公子,请稍等!”

又四郎一惊,问道:“您怎生知道是我?”

“爷爷说,二公子急匆匆上了船。”

“纳屋先生怎会——”

“爷爷笑说,人濒临死亡,便会拥有神通;又说,人一旦有了神通,便该死了。爷爷已等候多时了。”

虽然没看到对方长相,可声音清脆入耳,又四郎顿觉有些心慌,门一开,他便道:“烦请小姐带在下去见先生。”

“爷爷今日起来,正看这些天收到的礼呢。”女子笑着在前引路。踏着大粒卵石铺成的通往内室的路,她边走边道:“小女子阿蜜,幼时曾见过公子几面。”

“阿蜜?”

“是。木实乃是我堂姐。宇喜多秀家迎娶夫人时,我跟着去了备前。”

这么一说,又四郎想起来了,“那个,那个小——”

“呵呵,那时六岁。如今也不小了。”

“哎呀呀。”又四郎轻声附和着,但没说下去。秀吉养女、前田利家之女嫁给宇喜多秀家时,阿蜜作为陪嫁跟了过去。若真的是她,算起来应比又四郎大了一两岁。

据说秀家后来逃到了萨摩,夫人则被接回了娘家,阿蜜才回了纳屋处。又四郎想,若是贸然开口,反而可能刺到对方痛处,遂选择了沉默。

“听说金吾中纳言也故去了。关原合战引人怨恨——”阿蜜好像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好友,一路喋喋不休,把又四郎带到廊下。

“是啊,世人都说,是因为小早川大人的倒戈,才导致西军惨败。”又四郎接过话头,“听说金吾大人才二十六岁。因为宇喜多没有子嗣,便由他继承了冈山城,还未来得及熟悉城中事务,便已身亡——真是人生如梦啊!”

说着,已到了蕉庵房门口。阿蜜正要拉开门,从里边竟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喂,阿蜜,又四郎是我的客人,可不许你抢了去。”

“爷爷真是贪心,上路时反正都是您一人。”

“谁说的?不是还有人殉死吗?怎样,又四郎,陪老头子一起走?”

“晚生怕要让先生失望了。”又四郎的心情也变得出奇地轻松愉快,接道,“说到殉死,听说先生拥戴的征夷大将军不日就会发出禁令。”

“内府大人接受了册封?”

“不是内府大人,是从一品右府大人。”这时,又四郎才注意到室内有些异样,不禁四处打量。

蕉庵盘着双腿坐在褥子上。屋内点着许多蜡烛,大约刚才还在分拣礼品。木樽内有织田有乐送来的鲫鱼寿司,也有藤堂高虎送来的鲷鱼干。纳屋家人送的礼亦各式各样。对面一个小台子上放着的白砂糖,乃是所司代板仓胜重托茶屋家所送。

蕉庵坐在成堆的礼品当中读一张纸。又四郎不由心道:这老头比我还贪心。

又四郎刚坐下,蕉庵便将纸扔给他。又四郎接过一看,是同样因为年迈体衰而命不长久的坂田宗拾(曾吕利新左卫门)的信函,上边写着:“收礼甚多,本想分些于先生,可若如此,又恐先亡于先生。吾恐入不敷出,因此作罢。”坂田宗拾显然语带戏谑。

“说不定宗拾真要走在我前边。写得一手好字的他,笔下也没了力气。”蕉庵这么叹着,又突然想起什么,睁大眼睛继续道,“人真是脆弱啊!谁也逃不过一死。老夫经历了信长公父亲怪死、信长公烈死,再往后便是光秀、太阁和石田三成。就是淀屋、茶屋和利休各家,也已易主换代。这都是梦啊,都是梦——”向来坚强洒脱的蕉庵今日让人出乎意料。

为了不使气氛沉重,又四郎故作轻松道:“在这些人当中,最硬朗又最自在的,大概就是先生您了。”

蕉庵却不睬他:“又四郎,听说令兄身子不怎么好。”

“也并非卧床不起,只是易疲乏。”

“人终有一死,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即便是征夷大将军,也不会长生不死。”

又四郎本以为蕉庵会高兴起来,可竟说到家康也不长久。他吃了一惊。“以先生的神通,已经预知到那个时候了?”

“休把我的话当说笑,又四郎。我得快些上路,我听到有人在召唤我了。”

“召唤?”

“是啊。也许是阎王,也许是风,或者星辰。”

“请先生指教。”

“德川大人成了征夷大将军,可喜——可贺。大人活用赖朝公故事,作为武家栋梁统领天下,大人在世时,海内能安定一时。”

“安定一时?”

“是啊,我要说的,便是他逝后的事情。我不在了,大人与他的重臣都故去之后,何样的人物才能保住长久太平呢?”

“是啊。”

“别随随便便附和,又四郎,你必须——担起这个重任。所以,老夫才想在闭眼之前,见你一面。我拒绝了阎罗,骗他说想要看看德川大人能不能封了将军。”说到这里,蕉庵端起阿蜜呈上来的葛汤,喝了一口,又放到一边。宽敞空旷的屋子里,除了他们俩,只有阿蜜和一个老嬷嬷,过多的烛台使得整个屋子显得阴森可惧。

“哈哈,德川大人若是未接受将军封号,我跟你说的话——自是另一番内容。若是辞谢,我便会首先说,如何促使他接受敕封。可若是受了,便要说接受之后,如何奠定太平世界的根基——”

又四郎严肃起来,这个老人的执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你不是大名,可正因如此,在太平盛世反而不能安逸。德川大人——归天之后,国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想过没有?只管直言。”

“第一件,想必便是德川氏和丰臣氏的关系——”又四郎一边说,一边看着蕉庵的脸色。

蕉庵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大声喝道:“笨蛋!才不是此事!”

听到断喝,又四郎反而放下了堵在心头的那块石头。这才是蕉庵!这曾对着信长公狂吼之人,其烈性依然活在渐已枯萎的躯体里。当初因和秀吉身边人不睦而将宅子献给寺院,移居暹罗的吕宋助左卫门,据说也曾被蕉庵一声大喝吓破了胆。

“和丰臣的纠葛早就不是问题。以这点见识,你——你日后何以立足?”

“此话怎讲?”

“丰臣氏的地位已然明确。德川大人接受将军之位那一刻起,丰臣秀赖便成了将军位下一个——区区六十五万七千四百石俸禄的大名,和以三十万石苟延残喘的上杉景胜与毛利辉元,毫无两样。若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轻举妄动,势必自取灭亡。但海外——则大不一样,又四郎。”

“海外?”

“是。茶屋家将朱印船发往世间各地,而你却——却连这个也看不清,你还能干什么?”

又四郎不由往前探了探身子,屏住呼吸。蕉庵并未老朽,他言之有理。如今所谓丰臣和德川的对立,不过是道义和情感上的问题。两家实力悬殊有如天壤,关原一战,丰臣之势大多已经败亡。

“又四郎,你还记得助左卫门和木实吗?”

“当然记得。”

“他们现在——暹罗国,掌管往来船只。他们有消息说,葡国班国来航的船只近年来锐减,取而代之的乃是被称为红毛鬼子的尼德兰人和英吉利人,其势力大增。”

“这些事,不才在长崎也有耳闻。”

“光听到而不能作出判断,亦无用。你应知道,海外诸国也有势力消长。”

“是。”

“尼德兰人已经开始在暹罗国筑城。我们国人也一样。朱印船远至安南、大城(泰国故都)以及马来等地。”

“是。高砂(台湾)和吕宋各地,也有国人居住。”

“正是。这才是日后你所要关注的。若是堺港、博多、平户、长崎这些地方,触手可及,不成问题。但在海外诸国,居于彼的国人万一和当地人起了冲突,又将——如何?你说说。”老人目光灼灼,注视着又四郎。

又四郎被蕉庵的话吸引,渐渐流露出年轻男儿的热情。老人的话确实有理,人生在世,追利逐益,冲突自不可避免。若是生起战火,当地的国人向本国求援时,该当如何?或许蕉庵是想让又四郎委婉地提醒家康,让他作好应付这些事的准备。

“又四郎。”蕉庵又喝了一口葛汤,接着道,“那时有几种应对之法。征夷大将军为了顾全国家脸面而出兵保护,其为——第一。第二,这一切——与将军家无关,由当地国人随机应变。这第三嘛,就是对同胞不能坐视不管,因此,朱印船船主联手加以救援,但不以朝廷的名义。你——以何为上策?”

又四郎往前膝行一步,道:“应据当时情形而定。”

“你是说据当时情形,要么向将军求援,要么自卫。”

“是。还有,各船主应组织些武士,配置于船上。”

“好!不过有一事需特别注意,那就是谨防船主雇来的人夺取船只,沦为匪盗。”

又四郎微笑着点点头,“因此,船主必须练就不亚于匪盗的胆气和魄力。”

“好了,”蕉庵摆摆手,“下一件可能发生之事,便是洋人起了内讧,将我国人也卷入其中,你——是否想过?”

又四郎吃了一惊,他从未想过这事。“没想过。但这种争斗想必不久便会发生。”

“一定会发生!”老人一字一顿,道,“我们的朱印船虽已有三百余艘,洋人的船只却不可计数。如今,他们的船和我们的船不断在大洋相遇,擦身而过。他们要么是——狗咬狗,要么是联手攻打我们。那时,你该怎么办?”

又四郎汗颜:“请先生见谅,愚才见识浅薄,尚未想过此事。”

“真是糊涂透顶!”蕉庵故意生气地摇头道,“令尊和将军家是——是什么关系?将军不仅仅是照顾你家。将军当年应太阁之邀进京,曾在你家安身。令尊可说乃是将军在京坂的眼睛。”

“这些事,曾听先父提起。”

“茶屋家蒙将军恩泽,拥有朱印船。而你却——看不清世道变化,无法协助将军,远不及令尊,实为不肖。”

“愚才惭愧。”

“知道就好。我并无责备你的意思。但海外诸国的竞争,你务必放在心上,睁大眼睛,随时将消息告诉将军。”

“不才明白。”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此事。若是海外诸国或拉拢丰臣氏,或支持德川大人,问题就大了。不仅如此,九州的岛津——和东北的伊达,一旦与海外势力勾结,便会给苍生带来灾难。”

又四郎屏住呼吸,重新打量着蕉庵。这个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老人已看到了这一步?想来自己真是愚笨。朝鲜战争草草收场,不正是因为没有考虑周全吗?又四郎道:“先生的良言,又四郎此生将铭刻在心。”

“你能如此——最好。一旦点燃烽火,不仅会——导致海外诸国决裂,更可怕的是——是可能引起教派纷争。战事一旦裹上信奉纷争,便会异常麻烦,信长公便是——便是极好的例证,他的后半生——几乎是在和各种骚乱与教徒暴动的斗争中度过。因此,必须注意。”

“是。不才想到一件可怕的事。”

“何事?”

“现在,有些浪人频繁出海。这些人万一和海外势力勾结——这些事情必当思量。”

蕉庵使劲拍了拍膝盖,大声说了一句什么,可那声音随即被一阵咳嗽声淹没。他紧闭双目,脸色变得甚是难看。

“爷爷!”阿蜜变了脸色,跑到蕉庵跟前,“您怎的了?快,快喝点葛汤。”阿蜜一只手扶住蕉庵,另一只手将葛汤送到他嘴边。可蕉庵依旧咳嗽不止,像是被什么噎住了,呼吸急促。

阿蜜忙拍拍他的背,“说得太多了。公子,快帮帮我。让爷爷躺下来歇息片刻。”

蕉庵使劲摇头,紧紧抓住又四郎的手。他咽喉深处还在咕噜噜响,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射出异光。他颤抖着嘴唇,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又抓住阿蜜的手,轻轻碰了碰又四郎的手。

又四郎顿时惊慌失措,阿蜜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啊!烧起来了——着火了!”蕉庵抽搐的唇间突然吐出这么一句。

“爷爷说什么?什么烧起来了?”阿蜜惊问。

“方广寺——大佛殿烧起来了——烧起来了——”

二人惊讶地对视一眼。蕉庵的眼睛注视着上方,想必脑中出现了幻象。

“烧起来了。”蕉庵又重复了一遍,言罢,呼吸突然变得急促,喉咙中发出呜呜的声音,身体剧烈地颤抖,之后,便停止了呼吸。

“爷爷!”阿蜜大声惊叫,吓得又四郎一个踉跄。

“先生——”

阿蜜抱着蕉庵,腾出手去试他的脉搏,叹道:“已经没了脉搏。”

“快叫人,阿蜜小姐。”

“不,不用了。爷爷说了,若是在半夜离去,我一人陪着就是。天亮之前不要惊动他人。”

又四郎不再强求。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当年被人称为熊若宫、作为野武士头领称霸一时、到今日仍如圣人一般的纳屋蕉庵,一旦身逝,样子也和寻常老人没有两样。在阿蜜怀中断了气的蕉庵,干枯的脸上布满皱纹,不过是一具让人心酸的尸首。

“让他躺着吧,阿蜜小姐。”又四郎茫然若失地坐了片刻,方对阿蜜道。

这时,从廊下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是下人。

“老爷,有人来报信,坂田先生亡故了。”下人还不知道蕉庵已经断气,在门外继续禀道,“坂田家的喜兵卫想先说说先生遗言。”

阿蜜偷偷看了又四郎一眼,没动弹,“喜兵卫是想见爷爷吗?”

“是。先生说,未履行约定便先行离去,故要致歉,说自己不值得托付——”

之后便换了一个声音,大概是报信人。“今日凌晨,老爷看起来比平常精神得多。睡了之后,大家便放心歇下了,谁知他突然起身,大声喊着‘烧起来了——’”

“烧起来了?”阿蜜惊问。

“是——好像梦到京城的方广寺起了大火。老爷望着空中高喊:‘大佛殿起火了!’这是他最后的话。”

又四郎与阿蜜面面相觑,身体开始颤抖。坂田宗拾,当年的曾吕利新左卫门,一直追随丰臣秀吉,乃是经营兵器的大商家。利休去世后,他逐渐远离秀吉,与蕉庵等人一起,成为堺港长老之一,埋首于商界事务。他虽常与蕉庵斗嘴,但双方又都彼此敬重,最近还成了围棋对手。这二人像约好了一般,在同一日咽了气,连最后的幻觉都一样,真令人害怕。

“哎呀,真不巧。”阿蜜突然回过神来,道,“爷爷好不容易睡着了,明日一早我定会转告。”

“拜托了!”

“请等等,刚才您说,他们之间有约定?”

“是——好像是纳屋先生拜托我家老爷说媒一事。老爷提京城茶屋的二公子。纳屋先生叫我家老爷说了媒再去,于是,我家老爷便应允了。老爷经常说,若还没实现承诺便死了,务必转达他的歉意。”

阿蜜已不敢抬头看又四郎,她真后悔自己开口问。

但又四郎未仔细听那人说话,只担心此事:两位老人最后喊出同样的话,是不是说明二人都在担心方广寺会被烧掉?

坂田家的报信人走了之后,屋子里陷入一片沉寂。烛芯变长了,屋子里渐渐暗下来,阿蜜和又四郎重新把遗体放好,开始整理遗物。天亮之前,要让蕉庵作为一个病人躺在那里。

放好尸身后,阿蜜站起身,将灯一一熄灭,只留下枕边一盏,脚边一盏。昏暗的灯光下,蕉庵的面容颇为安详,跟睡着了一般。

“一切后事,先生生前都有详示吧?”又四郎再也忍受不了屋内的沉闷,问道。阿蜜并不答话,只是点了点头。她虽早有预料,心中依然不能平静,有些不知所措。

又四郎又开始思索两位老人出现同一幻觉的事。本阿弥光悦曾告诉他一件忧心之事:在大坂城内,不仅没有合适的人调教秀赖,还隐藏着巨大的祸端。“不是别的,就是太阁留下的巨额财富。”他口中的财富指黄金。光悦断言,那些黄金,只要留在还未长大成人的少君身边,定会招祸。“因此,必须将黄金善加利用,方能保丰臣氏安泰。”

又四郎非常清楚其中含义。那些浪人野心勃勃,唯恐天下不乱,若是他们想到黄金可以作为军饷,定不会让秀赖安生,而会聚集起来,挑起各种事端。若有可能,将黄金捐给各寺院神社最好。可是,淀夫人却看不清这些。光悦既能把此事告诉又四郎,想必也跟坂田说过同样的话。两个老人最后的话触动着又四郎。

淀夫人也曾想过利用黄金修缮领地内寺院神社,以及与自家有渊源的殿堂佛塔,大概是一年两处。庆长五年,修缮过摄津的天王寺和山城三宝院的金堂。庆长六年,没有这项支出。庆长七年,虽修了丰国神社门楼和近江石山寺,可皆是在众人的再三催促和请愿下才进行。在丰臣氏,已无人主动行此事。若有人因此担心,把目光聚在秀吉主持兴建的方广寺大佛殿上,那会怎样?

又四郎盯着蕉庵的遗容,心内一阵战栗。万一是蕉庵和坂田派人去放的火,事情将如何?若说此事,除了蕉庵和宗拾再无人敢做。他们虽是商家,却满腔血性,这是在乱世长大之人身上固有的习气,其胆量丝毫不逊于黑田如水或福岛正则。

“公子,您在想什么?”阿蜜轻声道。

“阿蜜小姐,天一亮,我就要告辞了。”

“为何?”

“突然担心京城那边的事。”又四郎回过神来。他还在想着大佛殿,似乎熊熊燃烧的烈火已经照亮了夜空。

“京城那边?”

“啊,不——葬礼时,我在此处不适宜。我得赶快回去告诉兄长。我还是担心—坂田和先生在临终前竟然出现同样的幻觉。”

阿蜜想说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她想问又四郎对坂田家下人所说的亲事有何看法。敏感的又四郎当然不会毫无察觉,但与这事相比,他的担心重要得多。

为了丰臣氏,把大佛殿烧掉!若真是两位老人指使,那么放火的人万一被所司代逮住,将如何是好?

“阿蜜小姐,你不担心吗?我猜想,现在大佛殿可能真的着火了。”

“大佛殿?”阿蜜抬起头,一脸惊讶。她所想和又四郎的心事迥异,不由轻声道:“公子——”

“哦?”

“我知道您为何要急着回去了。”

“这——”

“无妨。爷爷都在想些什么啊。那事我不会跟人说。公子您权当没听见,把它忘了吧。”

又四郎急躁起来,一急躁便暴露了自己的幼稚:“你是说我们的亲事?若是此事,我索性跟你明说:我非好色之徒,世上女人也无两样。我答应娶你。我刚才说的不是这个,我是说大佛殿着火了,照亮了夜空。放火的人若被所司代板仓胜重大人逮住,如何是好?我想到这些,才心里着急。”

“啊?”阿蜜瞪大眼睛看着又四郎。

年轻男女都有同样的毛病。又四郎的辩白之辞过于激烈,而阿蜜同样年轻气盛。他们通常都不会体察对方心情,总被表面之辞左右。

阿蜜由羞涩转为震怒。婚姻乃是女人一辈子的大事,又四郎却如此轻描淡写,实在是屈辱!然而,若现在就发脾气,愈失了面子。况且蕉庵刚刚咽气,她也不允许自己失态,否则,丢人的还是她自己。

阿蜜强压心头怒火,低声道:“这么说,公子是担心——阿蜜明白。天明之后,就请回吧。”

“兄长会很快过来吊唁。”又四郎依然未察觉阿蜜的心情,沉浸在焦虑之中。谣言可惧,若是方广寺大佛殿被焚,肯定会有谣传,说是将军派人纵火。

因此,所司代板仓胜重定会全力搜查。若是逮住罪犯,必会施以极刑,毕竟事关主家名誉。而若有人告发乃是蕉庵或宗拾指使,必是堺港的惊天大事,会影响堺港所有商贾。

茶屋家与所司代板仓胜重交情匪浅。茶屋清延当年为家康臂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参与了江户筑城,还被推举为商界之首。就连上方的人也甚是看重他:“以后商家诸事,均由四郎次郎裁决。”他是名副其实的商界领袖。

因而,若是商人有不端行为,茶屋家也难逃其咎。因此,又四郎必须赶快去见板仓胜重。

阿蜜不再说话。她在心里暗暗想着,要寻个机会羞辱又四郎,以报今日之耻。

“天还没亮啊。”又四郎看着蕉庵遗体,不时小声嘀咕。

“是啊,应快亮了。”阿蜜一边若无其事附和,一边往枕边的香炉里添香,不再看又四郎一眼。

同类推荐
  • 山高树大

    山高树大

    这个故事发生在1974年。那一年,对于中国南方一座小城市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水利建设年代。前两年,此地区遭受百年难遇特大旱灾,人们为了引水灌溉百万亩农田,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城市身边的那条小河上去了,小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黄柏河。人们先在小河边修了一条渠道,过两年又在小河上建一座大坝。于是,无数支民工队伍从家乡出发,以民兵连队为最基层单位,打着红旗,扛着铺盖卷,提着粮食,带着劳动工具,浩浩荡荡向黄柏河进军。
  • 昏因记

    昏因记

    市长太太、金融女职员安欣身陷权力、金钱和爱情的黑色漩涡,面对身为市长的丈夫的背叛以及朋友和上司的陷害,她沦入被贪欲吞噬的兽性人群之中无法出离。魔幻的遭遇和神秘的梦境将她带入了现实和迷幻的双重世界之中,魔咒一样的预言在现实中频频实现。
  • 官扎营的马子妮

    官扎营的马子妮

    晓梅的电话号码我没有存入手机,她来电话的时候我问,你是谁?晓梅很不高兴,说卫国你“揍式”(济南方言:装腔)么?我是晓梅。我赶忙道歉,最近忙晕了头,没有听出你的声音。晓梅就说,开始办理官扎营拆迁手续了。我问,什么时候?晓梅说,你明天来就知道了,说完电话就扣了。晓梅急忙扣电话并不是我没有听出她的声音得罪了她,是因为她要节省电话费,要不是为了我,她不会打这个电话。我和晓梅是同学,小学到中学始终一个班,小学还是同桌。更重要的,我们是邻居。在我们家没有搬走前,曾和晓梅的家在官扎营相邻了几十年。
  • 信使

    信使

    一伟大作家的作品往往广为流传,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被称作本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的斯科特·海斯勒也不例外。在任何书店——无论是厅堂宽阔的邦诺还是博德斯,或者是街边巷角狭小深幽的小小书屋,他的作品始终稳稳地占据着一席之地。他是如此不可思议,不只是因为从他发表处女作起,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名满天下,还因为他刻意低调的行事作风。虽然街头巷尾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但却从来没有人告诉旁人他究竟是谁。海斯勒的横空出世突如其来,就在三个月之前,我都不曾接触过这个名字。
  • 对决:抗战时期美国驻华武官回忆录

    对决:抗战时期美国驻华武官回忆录

    抗日战争初期,卡尔森深入敌后和正面战场,认真考察了中国军队,特别是八路军的抗战;他以忠实地宣传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抗战的真相为头等大事,在遭到上司反对后,不惜辞掉军职和放弃晋升的机会,而义无反顾地继续从事支援中国抗战的活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卡尔森训练一支精干的海上游击队。这支海上奇袭队于1942年8月在吉尔贝特群岛的梅金岛登陆突袭日军成功。接着在瓜岛战役中,突击营又一次大显身手。在历时一个月的战斗中,卡尔森所部在丛林山地行军450英里,伏击敌人30次,歼敌500人。一位海军陆战队史学家称之为“海军陆战队最重要的一次作战巡逻”。卡尔森因战功第三次获海军十字勋章。
热门推荐
  • 潜伏在资本市场

    潜伏在资本市场

    关于资本市场,你知道什么?本书带你了解资本市场,为你解释资本市场的秘密。
  • 逆世灵女

    逆世灵女

    南灵国三大护国族之一的林家,一夜之间惨遭大火侵袭,林家义女死里逃生,一步步揭开身世之谜……她遇见过很多人,个个逼着她往上走:“像汝这样,何以成大事?”“你就是你,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林家的未来便交托与你!”重压之下,唯独那一人不曾逼她,愿将她捧在手心,万里江山为聘。“你曾说过绝不骗我,此话可还作数?”银剑刺入胸膛,他分毫不退:“你若不愿,这天下不要也罢!”隐藏身世?双向欺骗?独立女主VS粘人男主!面具之下隐藏的真实,只有你才知道。
  • 萌妻在逃:误惹BOSS大人

    萌妻在逃:误惹BOSS大人

    谁说BOSS就该英姿飒爽冷酷无情?他就是这么死皮赖脸,不服你咬他呀!谁说爱一个人就该忽冷忽热?他偏偏要时刻粘着她!只是,老婆不耐烦了,一巴掌将他拍飞“你丫的给老娘滚远点!”某只狐狸卖萌打滚,厚颜无耻“好啊好啊,咱们回房间滚到地老天荒吧?”
  • 身边的人全穿越

    身边的人全穿越

    灵气复苏,光怪陆离。一年之间,孟晨身边足足有63人离奇失踪,这里面有亲人,朋友,同学,甚至网友。然而突然有一天……同事:“哥们救命,我穿越三国,成了‘上将潘凤。’”同学:“孟晨,我成武大郎了,你得帮我!”网友:“孟晨哥哥,我现在聊斋世界,成了聂小倩。”妹妹:“哥,你知道二次元,知道天依吗?”老爸:“阿弥陀佛,儿子,你老爸穿成了唐僧。”……孟晨:我不穿越,我只是很多穿越者的“老爷爷。”呃,有时候,也是儿子……(新书《瞪谁谁穿越》已发布。)
  • 死者不在杀人现场

    死者不在杀人现场

    除夕之夜的北江大学凤凰学生公寓里,丝毫没有一点节日的气氛。因为此时正是寒假,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已回家。少数没有回家的,也大多去参加校方组织的新年晚会去了。寒风凛冽,寒意迫人。宋子天走在这死寂的园中,心中忽然有种莫名的恐慌感。和他同行的,是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大胖子,叫孙朗,他和宋子天是同宿舍的室友。他们没有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新年晚会等一系列活动,而是待在宿舍里玩了一整天的电脑游戏。
  • 亲爱的教练小姐

    亲爱的教练小姐

    我们始终都在等待,等待着这样一个人,来结束我无聊的生活,来照亮我未来的方向,来牵动我的每时每刻。感谢你,我亲爱的教练小姐。你教我做人的道理,我教你爱情的守则。没有先来后到,没有墨守成规,有的只是一次勇敢,一个耐心和一份执着。
  •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
  • 逆流的鱼儿

    逆流的鱼儿

    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最后一批八零后已经奔三十了。时光像一道奔涌的大河,裹挟着如蝼蚁般渺小的我们不断翻滚向前。我们在人生的激流中,或是抗争,或是顺从,或是头破血流之后无奈的妥协,最终我们都会发现,青春已经无可奈何的离我们远去,唯有鬓边渐生的丝丝白发,眼角泛起的细细皱纹,如穿越过往的录影带,记录下我们芳华绽放的那些美丽瞬间。李鱼的故事历时十余年,他不是锦鲤,他只是一条平凡而倔强的小鱼,他在尘世泥泞中摸爬滚打,在人生长河中逆流而上。人们出走半生,归来却早已不是少年,唯有青春的记忆,永留心间。李鱼生而平凡,却也活得精彩,亲爱的朋友,你呢?…
  • Running a Thousand Miles for Freedom

    Running a Thousand Miles for Freedo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路小姐的爱情甜哭了

    路小姐的爱情甜哭了

    高考刚刚结束,路骄阳穿越到了七年后——老公英俊富有,疼她宠她,而她却嫌弃他意外瞎了眼,要死要活只想离婚,连孩子都不要了,成功把自己作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动不动就被泼水、砸臭鸡蛋,路骄阳也是服了!疼孩子,哄老公,顺带打脸那些盼着她离婚的人!本小姐今天偏偏不作死!只是,望着眼前这个眼含微笑的男人,她懵了——“你不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