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19100000020

第20章 谭嗣同舍身救父

甲午战争后,谭嗣同在浏阳倡办《湘报》,成立学社,联合志士仁人积极宣传新学,探讨爱国真理,寻找救亡之法。他的才华被光绪皇帝赏识,不久被授予四品衔,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一起,成为光绪推行新政的心腹参谋。但新法一开始就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企图致维新派于死地。

1898年9月21日,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宣告失败,清政府开始大肆搜捕维新志士,谭嗣同自然在劫难逃。当时,梁启超等人赶到谭嗣同住处对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快跟我们一起到日本去暂避一时吧!”

“不!”谭嗣同斩钉截铁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愿自嗣同开始!”说着,他拉着梁启超的手说:“你们快走吧,多多保重,将来变法要靠你们了!”

谭嗣同早已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但他知道清政府一贯厉行“一人犯法,累及家庭”的株连法,想到自己被捕后即将累及70多岁的父亲,他心如刀割。

忽然,他心里一亮,转身走到书桌前取出信笺秉笔直书:

复生:

你大逆不道,屡违父训,妄言维新,狂行变法,有悖国法家规,故而断绝父子情缘。倘若予以不信,愿此信作为凭证,尔后逆子伏法量刑,皆与吾无关。谭继洵白

谭嗣同在模拟父亲的笔迹伪造了这封家书后,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将信笺折好放进抽屉后,走到窗前,对着窗外自语:“父亲,孩儿有难,决不牵累您老人家,母亲生前重托,我也决不会忘记!”

原来,谭嗣同12岁那年,他母亲和姐兄3人均病殁于一场瘟疫。母亲临死前对他说:“你父亲脾气倔强,我死后你要好生顺着他,照顾他。”母亲死后不久,谭嗣同也感染瘟疫,一连三日发高烧,父亲到处求医给他治病,日夜在旁守护,终于使他逃脱了死神……

第二天,一队清兵冲进浏阳会馆来抓谭嗣同,还四处搜寻书房里的“罪证”。这时,谭嗣同看到书桌里的那封伪造父亲笔迹的信被清兵搜出交到一名太监手里,他想这下父亲有救了。

1896年9月28日下午,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大街刑场上发出震撼天地的疾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英勇就义。谭嗣同的父亲因有“家书”,故免于治罪。

励志心语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

同类推荐
  • 向明星学习

    向明星学习

    本书中,我们精选了刘德华、成龙、周杰伦、姚明等十几位明星的成长历程,从人生目标、规划、精神、胆识、性格、品格与外在的社会时代环境、机遇等方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感人又不乏趣味性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励志经典中获得深切的感悟,有助于人们自我认知、自我导航,进而自我超越。
  • 包容:好心态好情绪快乐一生

    包容:好心态好情绪快乐一生

    本书指出人应当有一颗包容之心,包容可以让我们结交众多的良朋益友,能够帮助我们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如果我们学会包容自己、包容生活以及包容我们接触的一切人和事物,那么在包容的过程中,伴随着好心态和好情绪,就会在快乐中幸福一生。
  • 比别人多做一点

    比别人多做一点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成功。可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别人不比我们傻,我们也未必比别人聪明,那么我们凭什么成功?答案是:“比别人多做一点!”
  • 决胜谈判桌

    决胜谈判桌

    用智慧制约对手,以魄力与其交锋,然后在决定胜负的棋盘上,巧妙的放置一枚双赢的活子。决胜谈判桌,第一次谈判,就让你轻松上手。编者基于对谈判的认识与看法,编著了《决胜谈判桌》一书。全书分为九章,其内容涉及到谈判方方面面,重点从九个角度分析与讲解了谈判人员所必备的硬招、妙招、鲜招、快招、高招、狠招、绝招、新招与稳招,相信读者在阅读后能大有收获,深受启迪。
  • 自控力

    自控力

    《自控力》从多个方面入手,论述了自控力的重要意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简单、高效、实用的管理自我情绪的方法。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帮助读者更有效地掌控自己,成为抗得住干扰、抵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的人。自控力对人的身体健康、心智水平、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我和你,岁月静好

    我和你,岁月静好

    春天的花,夏天的风,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一起走过四季,一起感受人间的风情万种!人生苦短,甜长……只想和你两鬓斑白携手看夕阳。
  • 大宫女

    大宫女

    宫女女强文!女主绝非宫中善类,成长型!她曾立誓【即使是一粒尘埃,我也要写下它的历史。即使是做一个老死的大宫女,我也要写下长孙清的历史。】入于宫,死于宫,葬于宫,魂归宫。喝下绝孕药,断了鸾凤梦。她们从此便是-------大宫女!长孙清,壅圣王朝时期,大宫女的代表人物。历史曾评价她是一个出色政治家,权术家,一个比太后还要有权的-----大宫女!她,先后侍奉了二代君王,为壅圣帝指点江山,辅佐新帝登基,且守下这一片疆土!这样的女子,乃是当时的风云人物。野史也曾暗自猜测,更记载:她是壅圣帝独宠一生的女子,是亘古一帝的生母。野史也记载,这个颇受争议的女子,她以双手血洗整个后宫女子,且霸天下,独天下。。。实则。。。。。。长孙清,她是个。。。。。。【此文,女主穿越,但绝非善类!!但结局。。。。。。】强力推荐_____随意风优选宫廷文风风处女文<废后重生>己完结风风的连载文(大宫女)连载中风风的新文<替妃洞房>更新中友情链接老友黙白的新文:《圈宠三夫》风恋音的文文:《乱世极宠》老公的新文:《皇后白胖胖》小白的文哦:《爆妃五号》清和的新文:《低调二手妻》
  • 宝石之翼

    宝石之翼

    新书《重生帝后制造系统》求支持! 第一次,她和他相遇,她被动地救下了伤痕累累的他。第二次,她因所爱之人心有所属而伤心,他却对她冷嘲热讽。一气之下,她扔了他一身冰淇淋,仓皇而逃。从此,他们结下不解之缘。传说,世上有颗独一无二的红宝石,被一对夫妇收藏并设计成世上最美的首饰,取名潘多拉之心。世人都对潘多拉之心虎视眈眈,这对夫妇却突然去世,宝石不知所踪。当层层迷雾揭开,她看到父母的遗嘱,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和身边人接近她的真实目的。而她万万没想到,他竟也是为了宝石接近她……
  • 契诃夫书信集

    契诃夫书信集

    本书收录了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全部4000余封书信中的217封文学书信。时间的跨度是25年。在这些书信中,展现了契诃夫的创作、生活和思想的发展变化。展现给读者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伟大作家。在这些书信中,你可以看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光辉,也可以看到作为普通人的平凡。
  • 愿你历尽沧桑,依旧温暖善良

    愿你历尽沧桑,依旧温暖善良

    本书是自媒体红人欣欣熳首本治愈随笔集,本书文字未出版便已火遍网络,书中文字也曾被无数大号争相转载。50篇真挚故事,关于成长中的的彷徨、工作、感情等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犀利的观点,一针见血……每一篇热文都直指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可以使纠结、迷茫的你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愿你道路漫长,以梦为马,随处可栖。曾不堪一击,最后终将变得刀枪不入。愿你在平淡日子里仍对世界保持好奇,历尽沧桑,依旧温暖善良。
  • 季夏半解

    季夏半解

    平凉中学迎接了最后一届分科学生,一群各类奇葩集结在23班,一个初出茅庐的班主任,又将如何带领全班同学奋战高考呢?
  • 权谋,王妃拒不二嫁

    权谋,王妃拒不二嫁

    她曾为救他,三尺寒冰上跪足三天三夜。他曾为救她,大雨倾盆中独闯血洗法场。人人都说,他们是天下最恩爱的一对,其实不然。一朝穿越,她落身青楼,成为他人的榻上之欢。一场交易,她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富甲天下。他是人人敬而远之的鬼面王爷,身带残疾,却连当今皇上都畏他三分。他曾说:白鹭,他日本王定十里红妆,娶你为妻!转瞬,她一身大红喜袍,“君时戈,十里红妆相送,只求永不相见!”后来,他踏着金戈铁马而来,霸道独断:“白鹭,不论生死,你只能是我君时戈的女人。”她凄凉浅然淡笑,轻言,“君时戈,我们回不去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血

    中国血

    本书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作者将人物命运放在战争、原始丛林、蛮荒部落等一切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空间,使人性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得到张扬和反省;因为战争,生与死、存亡与毁灭成为一瞬间的现象,这个命题对于今天处于和平时代的人们,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