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8800000006

第6章 汉化佛教与寺庙生活

□演讲人 白化文

□演讲时间 2011年5月28日

□演讲地点 山东省图书馆

各位听众,大家好。对于我,最适合的头衔就是六个字——“北大退休人员”。

我为什么敢在这儿讲汉化佛教与寺庙生活?是因为我是周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太老师是周叔迦(1899~1970)先生,他曾经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他是赵朴初的主要助手,我的老师是周绍良先生,他也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所以,我从十七八岁开始出入北京的法源寺、广济寺、广华寺等。法源寺后来成为中国佛学院的主要根据地,广济寺后来成为现在中国佛教协会的地点,广华寺后来成为北京市佛教协会的地点。我今年81岁,出入这几个庙60余年,但是我绝不是居士,其原因之一就是,我要当了居士就没法就职于北京大学了,北京大学不赞成宗教信徒当他们的教师。还有一个原因,我自己真不想当,因为当一个真正的居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宗教是一种社会团体,社会团体首先得有一种思想作为它的基础,佛教是以释迦牟尼的思想为思想基础,有了这种思想以后,由少数人把它规范起来,然后传播给众多的人,就形成一种信仰。这些有信仰的人,经过某种组织,就形成一种社会组织。

佛教分为三大部派,按历史的形成来看,首先是南传佛教系统,南传佛教系统是由最早的在古代南亚次大陆形成,原来由释迦牟尼佛创立的那个教派慢慢地演化而成的,不过它的演化最后分成许多的宗派。

南传佛教产生于古代南亚次大陆,古代南亚次大陆是指古代亚洲大陆的南边那一部分,包括现在的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很多讲佛教的书都说佛教产生于印度,这也未尝不可,但是不太准确。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创立的,他的籍贯是现在古印度的北部,可是他的母亲的娘家是现在的尼泊尔。而且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时候,按照当时的习惯,贵族妇女最好是回娘家生产,因此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就由她的妹妹,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姨妈陪着他母亲回娘家,半路上,她们住在释迦牟尼佛舅母的一个庄园——蓝毗尼花园(古代尼泊尔语,意思是可爱的花园)。到了那儿以后,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在水池里洗澡时生下了他。

所以,蓝毗尼花园是佛教最早的一个圣地,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他母亲产后一周就去世了,他的姨妈抚养了释迦牟尼佛。蓝毗尼作为佛教第一圣地,在那儿现在还竖立着一个石柱,石柱上刻着什么什么时辰释迦牟尼佛诞生于此,现在那个柱子的字迹尚存。

现在,中国佛教学公开宣布的是,释迦牟尼佛诞生于古代南亚次大陆。最近几年,我国在蓝毗尼花园水池旁边建立了一个庙,叫做中华寺,特遣我国的一些法师前往。在印度的境内又盖了好几座寺庙,包括玄奘法师当年留学的那个大学,并且也派了住持,这都显示了我们对佛祖的热爱。

南传佛教现在在中国云南一带还有,南传佛教分成好多宗派,上座部和大众部是它主要的两部分。大众部就是普通的僧人,他们的部派分支很多;南传佛教上座部基本上在云南一带,由少数民族的酋长掌握,其中一位酋长叫刀述仁。

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二部派就是中国的汉传佛教,我叫它汉化佛教。因为中国人自古就很爱接受外来思想,而且只要接受了,不合乎我们中国人的需要的,就会改造它。佛教传到中国来,大概经过一两百年慢慢地成为汉化佛教,汉化佛教不断地顺势变化,所以到现在汉化佛教已经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佛教协会认定的名词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但我认为汉传佛教应该叫汉化佛教。

下面我讲一下佛教的教义。佛教能成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无论你问什么问题,它都能从佛教的观点圆满地给你解释。例如,关于世界末日,佛教徒听了会哈哈大笑,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基督教就声称将来会有世界末日,照《新约》《旧约》里的描述,世界末日惨得不得了。

佛教正相反,它把世界的未来描写得非常好。最早创立原始佛教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就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佛,就是我,你们这些人是我的信徒,全都是罗汉。又过了大约几百年,佛教就顺时而进了。它说你们要信仰一个佛,这个佛是“阿弥陀佛”,只要你信“阿弥陀佛”,而且每天诵念“阿弥陀佛”,到你死的时候“阿弥陀佛”自然就会来接引你,所以“阿弥陀佛”又是接引佛,接引你到西方七宝莲池,那儿有一个莲花座,就是你的座位,只要你往那儿一坐,你就是一个佛。佛有多少?无量沙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么多。大伙皆大欢喜,都可以成佛了。

有人说,你说的我们看不见,我要看看现实。佛教说,有这么一个小国,在喜马拉雅山那边,谁也过不去,那个地方就是现实的极乐世界,就是弥勒佛世界。在那个地方男男女女都能活八九百岁,小河里流的是甜水,树上结的是各种果子,夜里有根柱子会发出光芒,照得全城跟白天一样。不过这个地方是一个理想国,你去不了。这就是佛教的思想,佛教给你以希望,给你以光明。

佛教又是一个组织非常严密的宗教,特别是汉化佛教,它把信徒分成三个半层次,七类人。基本的是两种人,叫做大僧和二僧。大僧就是比丘,二僧是比丘尼,即男女僧人,一旦当了比丘、比丘尼,社会上的事就算一笔勾销了。后来,中土的佛教徒有的进山开垦山林,自食其力,农禅并重,一方面自食其力,一方面念佛。比如,收稻子以后,场院里就有鸟来吃,佛教说,不能把鸟打死,那是杀生,所以就专门找一些小孩来把鸟轰走,这些小孩可以叫做沙弥尼,即比丘尼里边的小尼。大家切不可把年轻的比丘尼叫做小尼姑,这对比丘尼是莫大的侮辱,对沙弥尼也是莫大的侮辱。大家可以称之为法师,法师是现代中国佛学院给予学位的一种称呼,相当于学士学位。也不能叫大法师,因为大法师是道教里面的,称佛教里岁数大的为老法师倒可以,但千万不能叫大法师。

只要能轰鸟就可以加入佛教,成为沙弥尼,这叫“驱鸟受戒”,就是说他从八九岁开始,他就信佛教了。

比丘跟比丘尼要受戒,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要先学“三归”,就是“归于佛、归于法、归于僧”。归于佛,即要冲佛磕头,说我信你这教;归于法是念经;归于僧,你得拜一个比丘为师,那是你终生的老师,叫做本师。最大的本师是释迦牟尼佛,现在已经扩展了,居士拜另外一个居士,还没有当居士的拜另外一个居士,也可以称为本师。但是,称您为本师,只是对您的尊敬,不代表我信佛教。学完“三归”,然后再学“五戒”,“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五戒”受完以后,还要受“十戒”,香花庄严不能享受,庄严就是佛寺里头的香、香炉、蜡盘、挂的幡、帐篷,这些都是供佛的,你不能享受;不能视听歌舞;不能睡高广大床;不受非时食,这是佛的清规戒律。汉化佛教变通出一个药食,何谓药食?就是人平时参加劳动,饿得受不了了就会晕过去,得吃点药,那个药其实就是粮食,但叫药食。

还有就是手里不能拿金银财宝,关于这点,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是非常严格的,他们的僧人出去开会得有一个居士跟着,居士拿着钱包,一切都由居士负责,剩下的钱都归居士。汉化佛教的庙里有个箱子,在大雄宝殿里搁着,你要捐钱就往里头扔,你要直接给方丈钱,他就知道你是一个外行。要是支票或成千上万的钱,你可以把化缘簿子拿来,把钱夹在化缘簿子里边。

另外,女子到了18岁以后如果想当比丘尼,要有两年的预备期才可以正式地出家,称为出家“四众”或者出家“五众”。另外还有不出家的人,他要受八戒,把十戒里面的不受非时食和不让拿金银财宝取消了,只受八戒。他连受十戒的资格都没有,药食这方面也取消了。

他们必须进行课诵,分早课和晚课。早点一定要喝粥,到10点钟来一顿点心,到12点再吃一顿饭,喝粥以前要进行早课。吃完晚饭,也就是药食以后,要进行晚课。一年365天,早晚全念这些,两三年后就能倒背如流了。

所有的和尚在庙里每一个月开一次会,进行自恣,恣是任由别人批评,自恣就是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完了以后还要跪在佛爷面前忏悔,请求佛爷原谅。

佛教有极为强烈的根据地思想,僧不离寺,要死也得死在庙里边,死在庙里头,这样离上七宝莲池就近一些。居士一个月最少要在庙里过一天,从最低级的行者做起,焚香、扫地、擦桌案、伺候老法师,干完这些活,这个月的居士任务才算完成,多住一天也可以,可是你不能一天到晚在那儿住。庙里住不下的就住居士林,北京的居士林就在广济寺的旁边,居士林是第二个庙,但是和尚是不去的。

庙里的领导者是方丈,退休的方丈叫做退居。方丈都住在最后的方丈室,平常人见不到他。管理日常事物的是监院,俗称当家的,你如果到寺院里,说我想见见当家的,他就知道你比较内行。

中国汉化佛教的正式建立者是释道安,东晋的大和尚。他给佛教编目,对佛教进行了解释,确定了佛教的清规戒律,而且还解释了所有的和尚为什么都应该姓释。释道安有九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即“不依国主,则法事不立”。意思是不依靠政府,佛教发展不起来。

佛教有几大法宝,首先是佛牙,佛牙现在在北京灵光寺,释迦牟尼佛80岁逝世,掉了4颗牙。这4颗牙有一颗是在龙宫中供养,看不见;有一颗在天宫供养,也看不到;还有一颗在斯里兰卡供养;还有一颗在北京灵光寺。供奉佛牙的塔门有两把钥匙,一把在佛教协会,一把在灵光寺,只有拿两把钥匙才能打开塔门。另外还有佛骨,韩愈曾写过《论佛骨表》,佛骨是佛的指头,还有几根影骨。其次是佛的舍利,佛的顶骨舍利的特点是里边有点烧焦的头发。南京大报恩寺现有顶骨舍利,是花巨资发掘出来的。佛的舍利有187粒来到中国,现在屡屡被发现。

过去的佛教又往往被称做山林佛教,或者叫山岳佛教,就是由于受到佛难的影响,佛教的寺院一般往山里搬,而且以农产并重为主,从晚唐一直到清代,都有这种倾向。现在的多是赵朴初老先生提倡的人间佛教,首先它不是建在山林里,主要是在都市里边,老的佛寺除外;第二它是以面向大众为主。

第三部派为藏传佛教,我们今天就不讲了。

我们看宗教,要用历史的眼光与观点,但是更要有现实的和面向未来的视野,在长期性里面蕴含科学的态度。宗教是一种社会团体,有它本身的组织制度,所以,政府要善于引导它,让它好好地为人们和社会服务。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演讲人简介

白化文 男,1930年8月27日生,北京市人,著名学者。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员、副教授、教授。中国民主同盟成员。退休后,现在仍在担任的业务工作有:《中华大典·民俗典》主编,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委员会委员,《文史知识》杂志编委。担任的顾问有:北京大学图书馆《版本目录学研究》学刊顾问,中国俗文学学会顾问(原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已出版著作42种,发表文章(包括书评、序言)约200篇。

推荐书目

1.《汉化佛教与佛寺》,白化文著,北京出版社2009年出版。

本书可谓当代文史专家白化文描绘的到目前为止最好的“寺庙导游图”。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专科目录、敦煌学、佛教等。本书着眼于佛寺的建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佛教的起源、传播、汉化,是一册有关佛教和寺庙的入门读物。本书典雅精美,是青年学生、文史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2.《汉化佛教参访录》,白化文著,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

本书是根据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和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汉化佛教与佛寺》两书合并修改而成的。这是一本介绍汉化佛教的寺院与僧人生活的佛教科普读物,图文并茂。书中的社科普及作品,深入浅出,让人一看就懂;从内容上看,本书明显地显示出作者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领会与心得,极有个人特色与新意。

3.《佛教造像手印》,李鼎霞、白化文编著,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一是《造像量度经》的标点本,本经是说明佛教造像法度的经典,原属藏传佛教系统,自清代汉译后,对汉化佛教的造像规格产生相当的影响;二是南宋《重编诸天传》的标点本,《重编诸天传》主要论述天台宗伽蓝安置的“二十诸天”之由来和事缘,并依《金光明忏法》等经典定其列位座次;三是《解说》,介绍了汉传佛寺的布局和结构,以及佛教诸神的渊源流变;四是《密教印图集》,揭示了佛教手印的内涵,可收按图索骥之效。

4.《三生石上旧精魂——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白化文著,北京出版社2005年出版。

本书第一部分五篇,举例说明某一类题材故事与佛教故事之间的关联,重点讲述中国作者之化洋为土、推陈出新。第二部分一篇,阐述了八仙的变换及其源流。第三部分五篇,分述几种器物在儒、释、道三教和全社会中的使用及其中蕴含着的种种特殊意义。

5.《汉化佛教三宝物》,白化文著,华龄出版社2009年出版。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佛教三宝物,佛教与汉化佛教,佛教三宝物与寺院,汉化佛教的服饰与法器,僧人法服与常服,僧人的服装,三衣与五衣,僧人服装的流变,汉化佛教僧人服饰的变化,璎珞、华鬘与数珠,璎珞与华鬘,造像服饰,数珠,殿堂内的璎珞,报时器与呗器等。

同类推荐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多元文化模式与文化张力:西方社会的创造性源泉

    多元文化模式与文化张力:西方社会的创造性源泉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展现了某种非凡的创造性。就文化而言,这种创造性究竟出自何方,在现有的一些著作或教科书中是难觅恰当答案的。本书通过对占希腊文化两重性及其张力的解读,对西方文化的多元性的分析,尤其是对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日耳曼精神之间的张力、冲突与融合的解读,阐述了西方文明如何在吸收他者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历程,以求对上述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此外作者还对为什么说西方正经历一个“末人”的时代,其文明的“悖论”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使读者从中获得某种反思和启发。
  •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是一本用小标题形式解读中外文化常识的书籍,本书从风俗礼仪、文学集萃、影视戏剧、绘画歌舞、饮食、服装服饰、医学医药、名胜古迹和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分类讲述中外的文化常识,让读者开阔眼界,多方面了解文化常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热门推荐
  • 逍遥名医

    逍遥名医

    (宣传下新书———青城鬼吏,点我作家号就能看到。)一个饱受工作折磨的医道高手,睁眼醒来却成为云府府上无赖房客。前朝秘闻,神秘单方,关我屁事,江湖风波,不老丹药,额……能给我尝尝么。神秘的事情,接踵而至,本想安稳度日的李素,就这样,一步步的重回名医之路。(ps:有关本文中出现的任何医术,或行为皆为情节考虑,请大家万勿较真。)群号:887094902欢迎大家加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ON THE SACRED DISEASE

    ON THE SACRED DISEA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奈何尸王想杀我

    奈何尸王想杀我

    末世十年,终于迎来了一场人类与尸王之间的旷世大战。由尸王引爆的能量竟让一方天地陷入时空混乱。当迷失在另一个时空的人找到了回家的方向。当过渡了时间回到起点的人兴奋地想要改写命运。卻不知,这一切都不过是未完待续的续章。当逃不开的命运再次纠缠在一起,这一次,又会谱写出怎样的故事?简化版:一个迷途少女穿越末世,逐渐找到友情,亲情与爱情的故事。剧场外:某尸王努力竖起冷酷的表情:尸王要你三更死,岂能留你到五更!?蓝月睁着无辜的大眼无奈的望着天空:......蒋婼聞:蓝月!妳的人设崩了!
  • 重编诸天传

    重编诸天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林正英

    我是林正英

    林正英其名,是由于他父亲太崇拜林正英了,正好他姓林,取名正英,偶然间穿越回民国初期,什么我是林正英,带着一套破系统,开始了他的传奇
  • 会思考才能赢:人生不加框

    会思考才能赢:人生不加框

    从容地面对生活。就是不钻牛角尖。为何不坦然些呢?生活不总是期而不至,而又不期而至的吗?三毛曾经说过“成长是一种蜕变,失去了旧的,必然因此又来了新的,这就是公平!” 从容地面对生活,就是要从疑惑中解脱。只要是自己所选择的,那就是好的,只要是自己努力过的,那就是不悔的。 从容地面对生活,就是要向远处眺望,但不是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地向前上。泰戈尔曾说过:“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花保存,因为一路上的花朵仍然会继续开放。”生活中必须有梦。即使那梦是多么的遥个可及,可是只要人生有梦,就会如雨后甘霖,香甜沁心。
  • 大清佳人

    大清佳人

    瓜尔佳昭嫆一点都不想给自己的表姐夫当小妾,可无奈表姐夫的奶奶相中了她。哦,她表姐夫叫玄烨。————————————————穿越的老贵人遇上重生的四爷陛下——《大清贵人》新坑已开,请安心跳。剩女姚佳欣穿越雍正后宫,成了一位年方二八……啊不二十八岁的病弱老贵人,这个年纪好、这个年纪妙,不用争宠、不用宫斗,直接进入养老生涯。然而,姚佳欣发现,咱们的四爷大大居然是重生的!老贵人瑟瑟发抖,唯恐掉马被宰。重生的四爷提前十三年登上皇位,君威无人敢逆,吊炸天大杀四方,却十数年饱受失眠症折磨,不得解脱。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只安眠药精……老贵人:哦,原来我拿的是甜宠剧本?雍正四爷:你是朕的安眠药精~
  • 浮生味

    浮生味

    多事悲人境,万古只青天。曾听闻,浮生阁主有着神鬼莫测之能,可以肉白骨,活死人,但从不踏出凤栖山一步。你可知,在等谁?
  • 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学

    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学

    弗洛伊德说:“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却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显然,任何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有迹可循的,不管他掩盖得多么严实,只要用心观察,总能发现蛛丝马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懂得运用一点心理学,那么你不仅能读懂他人内心,更能洞悉人性、利用人性,在人际交往、职场博弈、商务谈判、情绪控制等方面做到事半功倍。本书通过分享大量鲜活、真实案例,将日常行为与许多有趣的心理学知识有机结合,提炼出一系列独特、实用的心理操纵术,帮助读者活学活用心理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