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1600000002

第2章 入选翰林

在二十岁之前,袁枚的学业还算顺利。可生活往往有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袁枚进入二十岁时便遇到许多烦恼。由于他不悉八股时文,虽早年考取了秀才,可举人这一关却迟迟不得过,再加之他年轻气盛,恃才自傲,为同乡的文人学士所嫉妒和排挤,此时的袁枚处在极度的苦闷之中,郁郁而不得志。好在还有像柴耕南这样的知己学友,不时地与他通信往来,酬诗唱和,否则真不敢想象这段日子该如何打发。

也许是偶然的巧合,在乾隆时来运转身着龙袍登上皇帝宝座的这一年,即公元1736年,袁枚的生活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这一年春天,袁枚想去广西探望在广西巡抚金府中作幕客的叔父袁鸿。此次出行,一方面他想借此排解一下心中的苦闷,另一方面也想伺机谋求一条生活上的出路。只是苦于家贫无路费,他不得不向好友柴耕南求救,幸亏有柴耕南之兄的解囊相助,他才得以成行。对于柴氏兄弟的帮助,袁枚是感恩至深的。在他看来,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这一资助,才使得他的生活发生重大转机:如果没有这笔钱他就不能西行,他也就不会遇到知遇之人,也就不会被推荐参加殿试,……因而他对柴氏兄弟的帮助一直挂记心中。后来他在《处士柴东升》一诗中写道:

濑水一奁饭,翳桑一顿餐。

当时寸心足,此事千古难。

我昔粤西行,助者柴先生。

先生非有余,莲幕分杯羹。

君家耕南弟,与我臭如兰。

以爱及所爱,同舟赴高安。

富春江水清,洪都江水白。

照我与君游,照君与我别。

如何照施恩?不能照报德。

就这样,在一个春日的暮色中,袁枚背起简单的行李,告别家人和知己好友,乘船出发,开始了漫长的西行之旅。船过江西泸溪,袁枚正在舱内诵诗,岸上一小孩听到朗朗读书声,便指着船说:“快看,这是一条学士船!”袁枚听了非常高兴,立即写下了“衣冠僧识江南客,翰墨儿呼学士舟”的诗句。可见此时的袁枚,些许的赞誉和首肯,都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安慰。

告别家乡时,曾有一位年长的学友在一首送别诗中这样写道:“画眉声里推篷坐,不是看山便读书。”然而,漫长的旅途生活并非诗中所描绘的那么浪漫。这一路上,挨饥受冻,千般辛苦,万般艰难,袁枚都已遍尝。历尽千难万险,袁枚总算来到广西。可当他见到叔父时,这位饱尝幕游生活之苦的叔父却很不高兴地说:“你真不该来啊!”这对袁枚来说,无异于当头浇了一盆冰水。

尽管如此,第二天,叔父袁鸿还是将他引见给当时的广西巡抚金。恐怕袁鸿到死也不会想到,他这一随意的引见会给袁枚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袁枚已不再是那个稚气未退、天真活泼的少年了,他已是一位身长鹤立、广颡丰颐、仪表堂堂、沉稳练达的青年了,再加之生活的磨炼,使得他更显得老成持重。当袁枚伫立在金面前时,这位巡抚大人一眼望去,就觉着眼前这位青年长相不俗,谈吐文雅,可能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他很想试试袁枚的文才,便要他当场作一篇《铜鼓赋》。袁枚欣然从命,一气呵成,且写得才华横溢,文笔瑰丽。这里所说的铜鼓,原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鼓身有花纹缠绕,敲击时声音浑厚。雍正八年,广西乡民发现两面铜鼓。相传为诸葛亮南征时所铸,一面送往朝廷,一面留置于金院署。袁枚的《铜鼓赋》就是以这两面铜鼓为题材,通过对铜鼓声、形、色的描绘,极力称颂金铁的政绩。金读罢,十分惊讶,大加赞赏。后来此赋被金编入《广西通志·艺文类》中,并列为本朝首篇。五十年后当袁枚重赴桂林翻阅《广西通志》时,还写下自得的诗句:

五十年前《铜鼓赋》,自家披览自家怜。

不图漓水崇文目,竟冠熙朝第一篇。

金十分赏识袁枚的才华,便留他在府中住了下来。而且,金每次接待地方官吏时,除谈公务外,必谈及袁枚的诗作,某首某句如何如何精彩,津津乐道,袁枚听了,自然很是高兴。因此,每逢金见客,袁枚总是躲在屏风后偷听他们的谈话,品尝金对他的赞誉。

这一年,正值朝廷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所谓的博学鸿词科,是皇帝专为网罗天下有名望、有才华的文人学士而设立的考试,考场一般就设在紫禁城内的保和殿,因而通常又称之为殿试,按皇帝的要求,各地巡抚均可奏疏推荐应试人。当时,金便专门奏疏保举年仅二十一岁的袁枚。推荐书中这样写着:“廪生袁枚裁二十一岁,奇才应运,卓识冠时,臣所特荐,止此一人。”“臣朝夕观其为人,性情恬淡,举止安详,国家应运生才,必为大成之器。”在当时,一个巡抚如此褒奖一个年轻的秀才,恐怕还是绝无仅有的。袁枚对金这种知遇之恩感激至深,晚年忆起金,仍称他为“六十年来生平第一知己”(《随园老人遗嘱》)。

在秋高气爽的八月,金为袁枚打点行装,给他带上足够的银两,并派人护送袁枚北上进京赶考。此次入京应试的,全国各地共推荐有二百余人,最年长者为万九沙,袁枚最年轻,因而在名单上万列第一,袁署最尾。此次应试,袁枚未被录取。这次考试题为《山鸡舞镜》,规定写七言排律,用韵十二个,限押“山”字韵。当时的这种考试极为死板,随意性很强,录取与否,往往取决于皇帝和朝廷极少数人的好恶,并无一定的法则。在这次考试中,刘纶考取第一,其原因就是他所作的诗中有“可能对语便关关”之句,深得乾隆皇帝的欣赏,便被皇帝亲自拔为第一,授以编修之职,后任军机大臣。尽管刘纶也是一个人才,但仅凭一句诗就决定取舍,其随意程度就可见一斑了。在这样的考试中名落孙山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然而,尽管袁枚未被录取,但因为在应试者中年龄最小,再加上金的力保举荐,且“语多溢美”,使得袁枚一时名满天下,很多人都想一睹这位年轻才子的风采。

应试之后,袁枚留在京城。这期间,袁枚的热情并未因考试落榜而受到挫伤,相反,入京应试,不仅让他大开眼界,长了见识,而且也使得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文人墨客;尽管孑然一身,流落京城,生活十分艰难,但袁枚似乎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于是,他便开始周旋于那些达官显宦之间。起先,他住在一位朋友家中,后经这位朋友介绍,他在一位高层仕宦的家中做了家庭教师,以其收入维持生计。与此同时,他为了继续求取功名,应付考试,开始潜心钻研一向令他讨厌的八股时文。在对付八股时文方面,他唯恐自己不够专心,“不得不降心俯首”,“忍心割爱”,暂时放弃了自己所十分喜爱的诗文创作。在袁枚看来,温习八股时文,就如同交上了一个俗不可耐的朋友,内心虽不喜欢,但不得不强打精神佯装笑脸,“于无情处求情,于无味处索味”。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也就是在他二十三岁时,终于考中举人。这实在是让他兴奋不已:

信当喜极翻愁误,物到难求得尚疑;

一日姓名京兆举,十年涕泪桂花知。

泥金挂壁春来早,贺客遮门月去迟;

想见故园灯火夕,老亲望眼正穿时。

(《小仓山房诗集》卷一《举京兆》)

恍恍惚惚,十多年的苦苦追求,一旦到手,连自己都不敢相信是真的,真如同做梦一般。

第二年的一个春日,袁枚又满怀喜悦之情再次踏进保和殿,参加殿试:“霓裳三百都输我,此处曾来第二回”(《随园诗话》卷四)。因有前面中举的经历,对此次应试他充满自信。这次试题为《论语·季氏》中的“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两句。对于这样的试题,袁枚虽不能说得心应手,应付自如,但有前边苦心的研习,这样的试题已经难不倒他了。当考官阅罢他的答卷,禁不住赞叹道:“心似玲珑,笔如牛弩,奇才!奇才!”此次应试,同榜考取进士的共三百人,胪唱时,袁枚名列第五。不到半年时间,袁枚一鼓作气,攻克了举人、进士两大难关,正式入选翰林院,一下子让他觉得前途坦荡,大显身手的时机已经到来:

一声胪唱九天闻,最是三株树出群。

我愧牧之名第五,也随太子看祥云。

宴罢琼林有所思,曲江风里立多时。

杏花一色春如海,他日凌霄那几枝?

(《小仓山房诗集》卷二《胪唱》)

难怪袁枚要有些自鸣得意,这一年对他来说是时来运转、最为顺畅的一年,可称得上年轻得志,一帆风顺了。

同年,袁枚接受朝考。朝考是皇帝引见新进士前的最后一关考试。此次朝考题为“赋得因风想玉珂”。也许袁枚对自己仕途的顺利有些大喜过望,或许他太“想”得到皇帝的召见,于是着意在“想”字上大大花了一番功夫,写下“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诗句。不曾想仅此一句,惹恼了当时执管朝考的诸位总裁大人,他们读罢此句的结论是“语涉不庄”,不但不将他引见给皇帝,还要将他逐出翰林。当时有位名叫尹继善的大司寇对此有不同看法,与诸总裁力争道:“此人肯用心思,必是一位年轻而有才气之人,只是不大了解应制体裁罢了。而这正是翰林庶吉士所要学习的。应该留他下来,倘若皇帝责问起,我去解释。”由于有尹继善的挺身而出、力排众议,袁枚才得以继续留任翰林院庶吉士。尹继善仗义执言、爱才好士的精神使袁枚深为感动。这正是他日后与尹交好的原因所在;尹继善之所以被袁枚看作是继金之后平生又一知己,也是由此事开始的。

是年秋,袁枚告假还乡,与王氏完婚。“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一直是封建时代文人骚客们梦寐以求的最佳境界,此时的袁枚正置身于这快乐的伊甸园,特别是当他郁郁寡欢离家三年后衣锦荣归地重新踏上这块土地,其心情是可以想见的。他在《到家》一诗中这样写道:

远望蓬门树彩竿,举家相见问平安。

同欣阆苑荣归早,尚说长安得信难。

壁上泥金经雨淡,窗前梅柳带春寒。

娇痴小妹怜兄贵,教把宫袍着与看。

不仅袁枚自己兴奋,全家人欣喜,就连亲戚朋友都备感荣耀。

春节过后,袁枚再度告别家乡,返回京城后仍在词馆任庶吉士,跟随刑部尚书史贻直学习清书。按清朝的制度,庶吉士入庶常馆后,要分别学习满文和汉文,三年为一期,期满后考试,依据考试成绩决定留散。对于曾深受八股时文之苦的袁枚来说,学习满文无形中又平添了许多烦恼。

尽管对于满文袁枚力不从心,可汉文却是他的长项,特别是对古代诗文典籍,他有足够的自信,所以在当时的词馆中,他也算得上少有的几个恃文傲物、风流儒雅的才子之一。然而,俗话说得好,“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恃才自傲的袁枚也有其难堪的时候。一次,有一客人登门力请求见却不肯报上姓名。袁枚似乎觉察到来者不善,就让门人再三推拒。转念一想,老是这样闭门不见也不妥,便告诉门人:“如果这位客人明天还来,问明来由,或让他写在纸上。”第二天,这位客人果然又来了,门人问他来由,他不予理睬,只是说道:“这并不是你所能了解的。”门人急忙拿来纸笔,让他书写。客人从容地从衣袖中取出一本早已写好的东西交给门人说道:“都在这上面了,请你交给袁枚,我三天过后来取。”门人哪敢怠慢,急忙送到袁枚处。袁枚读罢,顿时惶恐不安,原来上面列了一百二十个问题,所问及的都是十分偏僻的史籍典故,十之八九袁枚从未见过,袁枚在院中来回踱步,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了大半日,才能解出二十余条。他求教于尹继善,可尹继善也并不比他知道得多,对袁枚的答案并不能增加一个字。无奈,他们只好将词林中的高手召集起来,但集众人才学也只能解答五十条,随即又分头查阅《图书集成》,好不容易才答出一百条,尚有二十条还属未知数。第三天,客人如期到来,看了他们的答案嘲讽道:“词林中如此众多高手,水平也不过尔尔!”说罢,拿过笔来即刻逐条补就,而且单就其书法而言,苍劲古秀,远非当时的书法名家所能写得出的。袁枚看后大惊失色,急忙呈给老师尹继善,尹继善看了也赞赏不已。袁枚即去问门人客人情状,门人称:“听其口音,像是山东人。”随后袁枚遍访山东同僚,才知其人乃孔门后裔,《图书集成》已读了七遍。从此之后,翰林中才子们的文人狂傲之气大为收敛。

袁枚于青灯黄卷之中、满汉文字之间苦苦煎熬。光阴荏苒,转眼间三年期满,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二十七岁的袁枚参加散馆考试。在这次考试中,袁枚因“未娴清书”,满文答卷不符合清政府的要求,成绩名列下等。如此一来,翰林院难以栖身,随即将被改发外地任职。刚刚踏上仕途的袁枚又一次受到打击,这对于几年来一直处于顺境中的袁枚来说,是最为沉重的一击。这一重击之下的袁枚顿时感到无限懊恼。后来回忆起当时的境遇时,他在诗中发出:“当年足下看云生,三叠琴心道已成;误写上清蝌蚪字,下篇《真诰》不分明”(《小仓山房诗集》卷十五《游仙诗》)的感慨。的确,青云直上、如入仙境的袁枚,被一纸满族的“蝌蚪文”搞得焦头烂额、一落千丈,能不让他心灰意寒。当初入翰林时,内心充满“弱水蓬山路几重,今朝身到蕊珠宫”的快感,此时却不免要发出“三年春梦玉堂空,珂马萧萧落叶中”的喟叹了;当时那种“他日凌霄那几枝”的气概和抱负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却是“生本粗才甘外吏”的气馁与自卑。可见在三年中袁枚遍尝仕途跌宕沉浮、人生酸甜苦辣,其心境自然也是天上地下、历经沧桑。

对袁枚的改官外用,不仅袁枚本人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就连当时在京城的许多文人学士都深表同情和惋惜,认为袁枚年轻博学,足可以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可如今改用外吏,实属屈才。但又无奈,谁都知道,在当时,再好的“千里马”如不识满族的“蝌蚪文”,也会被清朝宫廷的“伯乐”们视若“疲驴”,断不会委以重任的。

在袁枚将要离开京城之前,特意去拜访了曾任清朝廷军机大臣的鄂尔泰,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拜访。当时鄂尔泰留袁枚一起吃饭,谈古论今,当谈到时下的名臣仕宦时,很少有被鄂尔泰所赞许称道的,袁枚提及几个在当时以贤德闻名的仕宦,鄂尔泰只是摇头。在袁枚的一再追问下,鄂尔泰才说道:“你此次去江南,只有河督顾方晖一人还算个人才。此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人称为‘铁牛’,我许之‘铁汉’。你可去拜访,就说是我的门生,他必将另眼相待。”

听从鄂尔泰所言,袁枚专程拜访了顾方晖,一见就觉得该人“丰采温肃,果饶道气”,两人果然谈得来,临分手时,顾方晖一再告诫他万不可追名逐利。当袁枚初涉仕途受挫,重新审视自己,调整奋斗目标的时候,这两次专门的拜访对袁枚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拜访鄂尔泰是想寻求为官之道,鄂尔泰的观点却使他看到要在当时的仕宦之中寻找出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清官廉吏是何等不易;拜访顾方晖是期望从他那里学到一点做循吏的经验,可顾却一再劝他不要追求名利。所有这些,对他日后为官从政,乃至最后弃官从文,都有一定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本书详细讲解了小主持人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包括语音基础、用气发声、语言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艺术、表演技巧、演讲要领、礼仪常识、采访写作、口头评述、主持艺术等,还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本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既可以作为小主持人高效实用的学习训练宝典,又可以作为小主持人专业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凌宗伟老师的一本阅读随笔集。全书收录60篇文章,按作者的阅读思考,分为“我这样理解教育”“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改变从自己开始”“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等七部分。作者立足于对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思考中国当下教育的生态,反思现实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追寻教育的本质,提醒广大教育者重返“为了人”的教育。
  •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点课题“浙江省城市农民工权利发展状况研究——从国家、市场和公民权的关系看”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 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农民工的社会权利、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化途径的思考、塑造志愿行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浙江省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以选举权和工会入会权为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等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科学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精心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训练目标明确,语用理念新颖,以例引路,以趣激练,配有训练提示和解题参考,与主持人的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宜在职主持人的业务培训,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热门推荐
  •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系统,积分能兑钱吗?”“不能。”“那我要你何用!”“本系统能让你当上学霸,你还要钱干啥?”——(起点书友群~学霸1群:792432993(已满) 学霸2群:857106765学霸v群:811131437(加群需要全订阅截图~))本书又名《我要当学霸》
  • 夜黎四爷

    夜黎四爷

    “Commedeuxclochesdevie,celle-cimarcheunpeuplusvitequecelle-ci,etpeutchangertoutelaviedesdeuxc?tés.”(好比两座生命钟,这一座比那一座走得稍微快了一点,就可以使双方的全部生涯改观。)黎司爵看着这段话,嘴角的微笑早已无法掩藏。这句出自《约翰克里斯多夫》的话,是她给自己的暗示。
  • 食人老宅

    食人老宅

    《诡异天地》主编周正夜里加班,在答复读者来信中,无意间发现一封难以破解的匿名信,由这封匿名信引发了许多诡异事件……在这封匿名信诡异地开了后,竟然从这封匿名信中传出一声嘶力竭地女人的尖叫声!接着就看到三张彩色照片:一张,一栋破败的老宅;一张,在这栋老宅内,满地洒满鲜血;一张,同样是这栋老宅内,出现一间幽暗的小密室,密室里,摆放着一副小矮木凳,凳子上是一颗血肉模糊的女人的头,披头散发,眼睛如同猎狗的眼睛,曾明哇亮。三张彩色照片下面,竟然还附有几个字,鲜红的字,血字:女人、老宅、永乐村!!!
  • 盛京明珠

    盛京明珠

    一朝醒来,卫瑜带着现代的记忆归位,发现从前日子过的是如此酸楚与委屈。本为盛京明珠,奈何爱上了一个心里没有她的男人,生生将自己活成了一味迁就。好在她还年轻,一切都还来得及。和离后的卫瑜决心洗心革面做一个胸怀天地的明媚女纸,却悲剧的发现,自己已然成为了一块被虎视眈眈盯住的肉……
  • 潮女纪

    潮女纪

    这是一部现代都市情感类长篇小说,约20万字。小说主人公萧厢是一位普通的江南女子,看似中规中矩,内心却叛逆任性。她屡屡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却不断遭受被诽谤和被抛弃的命运……小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思想情感的恍惚失落和悲痛绝望,又有身体欲望的不同冲突与持续膨胀,也有过去和现实的各种链接,更有传统与当下的激烈撞击;貌似杂乱无章,却类似对生活的复制粘贴,但又不是简单的“纪实与言情”,也不是在创作所谓的“新人类小说”,更没有过于理想化,实则是力求直面当下一代人极为真实的原生态,力求融入和切近爱与梦的理想元素,突出生命与灵魂的美的真谛。
  • 我在归墟有间店

    我在归墟有间店

    在万物的终结与归宿之中,有着一百零八间店铺,在这里,只要你有足够的气运,可以买到任何东西。“道友,过来看看,正宗花果山水蜜桃,只要一枚气运结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猴子店主一边吃一边推荐着。“气运结晶是什么?”“归墟中的货币,就是将你的气运抽出来,凝聚的结晶,财运、官运、桃花运什么的都可以。”“那厄运行不行?”“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花魂

    重生之花魂

    记那满身血污却依旧绝世的幼小身影;仍无法忘却那名曾为她甘愿失去永生的未婚夫君。两百年的寻觅,当他最终踏上妖界那万民之上的特殊位置时,却依旧无法放下那抹烙印在她核灵深处、生死未卜的血色身影……
  • 西西弗神话

    西西弗神话

    《西西弗神话》汇集了加缪的四篇文章——《荒诞推理》《荒诞人》《荒诞创作》和《西西弗神话》。《西西弗神话》篇幅最短,但却是一篇提纲挈领、体现加缪思想要义的文章。他指出:“西西弗是荒诞英雄。既出于他的激情,也出于他的困苦。”“在他离开山顶的每个瞬息,在他渐渐潜入诸神巢穴的每分每秒,他超越了自己的命运。他比他推的石头更坚强。”其他几篇长文,实际上是从各个侧面充分阐述和充实了加缪的这些思想。
  • 我的金黄时代

    我的金黄时代

    本书为季羡林1946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至“文化大革命”发生前的作品精华集,收录了作者这一人生阶段中颇具代表性的散文、学术论文以及随笔数十篇,不仅有展示作者个人生活情趣的散文,如《马缨花》《香橼》等;也有多篇记录出国访问及与外国故人友谊的文章,如《到达印度》《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等;还有展现其深厚的治学功力的文章,如《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东方语文范围内的科学研究问题》等;更有满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如《纪念开国后第一个国庆日》《为我们伟大的节日而欢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