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1700000001

第1章 汉学启蒙

章太炎(1869—1936),出生在浙江省余杭县,初名学乘,改炳麟,字梅叔、枚叔。后又倾慕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本名绛)的为人,改名绛,号太炎。章家原来家境富裕,章太炎的曾祖父章均有百万资产,热心办教育,在海盐县教儒学时,曾出一万多缗钱设立南苕书院,又拿出千余亩地办“章氏义庄”,设家塾,招收家族子弟。章太炎的祖父章鉴继承家业,勤苦读书,家藏宋元明古书五千余卷。

不过到祖父这一代,章家已显出衰落气象。父亲章睿虽然做到过县官,但也不能挽回颓势。造成家道衰败的一个原因是太平天国军队的占领。这场战争使富饶的杭嘉湖地区田野荒芜,经济萧条,人民流离失所。1860年,太平军打到余杭,章太炎的祖父率领全家逃亡。为生计所迫,他用平时读医书所得知识给老百姓治病,太平军也愿意用他,还曾任命他为乡官。有一次,他为太平军一个军官治好了病,军官很感谢他,他乘机提出辞去官职,专门行医,太平军答应了他的要求。作为一个大地主又受过正统教育,章均内心里把太平军视为造反的匪徒,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可以想见,他这个乡官如果做下去的话,后来太平军失败,清朝官府卷土重来,绝没有好结果。

章太炎的父亲忠君思想表现得更明显。太平军进驻他们家所在的仓前镇时,他匆忙中也不忘了带一本家谱。若干年后,左宗棠的军队攻打余杭,他专程迎接“王师”,献上地图和计策,被左宗棠采纳不少,后来得到了任用。因此说,章睿身上也溅上了太平军将士的鲜血。章太炎后来追述家世时,对这一节的记述几乎没有,其时他已是个反清革命者,应该是感觉到这段历史的不光彩了。

经过这场战乱,章家只剩下一顷田。

世事难料。章太炎的父亲返回故乡后担任余杭县学训导,是当地最高学府的负责人,将来很多读书成才的人都要出自他的门下,因此也算得上一个头面人物。可惜因为该县的知县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而章太炎的父亲帮助知县伪造证据,被清政府查办革职了。随后的日子,父亲闲居在家,以行医和教授儿子读书排遣时日。

章太炎的两个哥哥读书都很用功,而且也都挣到了功名——中了举。父亲对小儿子也寄予厚望。章太炎九岁那年,外祖父朱有虔来他家居住,父亲便请老先生教章太炎读书识字。

章太炎一开始受教育,就和在清代曾盛极一时的汉学有密切的关系。

汉学的“汉”字,不是汉族的意思,如果单单是包含汉族的意思,在清朝是绝不会被允许发展成一门学问的。汉学也称“朴学”,其研究对象是先秦和两汉的文献,所用的方法是以训诂和考据为基础,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诠释。这种方法在汉代比较盛行,成为汉代学术的显著特点,因此称为汉学。它的复兴时期是在明清之交。明朝的学术是理学占统治地位,理学发源于宋朝,理论上讲系统,对古代典籍的解释,往往自出机杼,意在证明自己的感想和观念,因此不免有穿凿附会的地方。明朝追随宋朝,又掺杂了佛学学说,使理学更显得空泛玄远。这两朝的学术被总结概括为“宋明理学”。明朝灭亡,清朝入主中夏,世事剧变,引发许多汉族学者的思考,其中包括对学术的反思。顾炎武等人认为宋明理学家是“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对古籍的解释但凭己意,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扎实的史料基础。这种风气不但败坏学术,而且贻害国家。把学术提高到能亡国的高度,也许有些言重了。但就学术而言,理学家们的确有探究不实、思考不周的地方。这样,汉学作为宋明理学的对立面出现了。一开始,清朝统治者把它作为意图颠覆政权的思想对待,严厉打击。清朝文字狱极多,思想控制极严,学者们不敢议论时政,只好把他们的精力转到训诂考据上来。他们做学问,强调无征不信,言必有据,一个字、一句话都要费去很多时间和很大精力去考证。到乾嘉年间,考据风气大盛,有“人人许郑,户户贾马”景象——许是许慎,郑是郑玄,贾是贾逵,马是马融——这些汉代考据大师被学者奉为楷模。所以学术史上又称朴学为“乾嘉学派”。

汉学自有它的贡献。由于学者们下了极大的功夫,有很多残缺的古籍被收辑,有些历史上造假的东西被揭露和改正,特别是音韵训诂方面,成就最大,学者们发挥许(慎)学,从中国文字的本意解读典籍,又从这些典籍的本意出发研究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返璞归真了。此外,关于天文地理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学者们皓首穷经,在故纸堆里剔抉爬梳,渐渐远离社会现实。清廷觉得可以利用,遂加提倡。于是,大家更卖力气,以学问为晋身之阶。然而什么事一哄而上,人们趋之若鹜,就极可能走上极端。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为考据而考据的繁琐学问,离社会现实越来越远了。

正当学者们为字的音义殚精竭虑的时候,清朝的内忧外患纷至沓来。鸦片战争以后,一批先觉的知识分子痛感如此治学耗费精力而于事无补,思欲改变。而连年的战乱,也不能给学者们提供安静的环境了。

章家的五千卷书几乎全部被毁就是一个例证。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政府的强力统治比以前稍稍放松,虽然号称“同治中兴”,内里却也尽上来了。曾国藩等所谓“中兴名臣”倡导宋明理学,鼓吹纲常名教,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要维护专制统治,又要努力办实事,发展经济,建设武备。也就是拿西方的船坚炮利来巩固皇帝的政权。皇帝对此并不反对。于是,朝野激昂,兴冲冲地办起

“洋务”来。然而,这些“中兴名臣”的双手已经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身上丛集了愤恨和诅咒,威信和自信心都不足。正直的知识分子已经隐约看到这个“中兴”的朝廷气数将尽了。

于是,又有人重新钻研起已被统治者冷落的汉学。

章太炎的第一个启蒙教师就是一个颇有些汉学功底的先生——他的外祖父朱有虔。章太炎在自定年谱里说:“外祖父海盐朱左卿先生讳有虔来课读经。时虽童稚,而授音必审,粗为讲解。课读四年,稍知经训。”其中提到“授音必审”,正是汉学的基本要求:读书先从一个字的读音和意义入手。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如儿童上学逐字阅读一样。但汉学者们之所以这样提出,是因为他们觉得宋学家们在这方面功夫太不扎实了。

章太炎在外祖父的指导下,在音韵学方面打下很坚实的基础,他后来在这门学问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与这几年的学习关系甚大。

朱老先生在授课之余,还与小外孙谈天说地,讲古论今,以引发他学习的兴趣。章太炎听讲也十分认真,课后还在家藏书堆里东翻西找,读那些自己能懂得几分的书。有时候一老一少在一起讲论,章太炎总是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外祖父也耐心地回答。在这段时间里,章太炎也感受到民族主义思想仍然蕴藏在普通老百姓心里。

有一次,上完课,外祖父谈起清朝初期“文字狱”的事,说其中一个案件很轰动,就是“曾静案件”。

这个案件是雍正皇帝的“杰作”。事情的原委是:浙江人吕留良拒绝与清朝政府合作,作为明朝遗民,削发为僧。他心里仍怀念明朝,在很多诗文里表达“攘夷”的反清思想。有一个叫曾静的人,读了他的书后,策划反清起义。事情败露后,雍正皇帝下令处死曾静。又得知他是受了吕留良的影响,遂把已经死去的吕留良剖棺戮尸。不但如此,还抄斩吕留良一家及其弟子严洪逵、沈在宽全家。就连为吕留良刻书藏书的人也没有放过。这就是所谓“瓜蔓抄”的文字狱。

外祖父讲完了这个故事,以同情的口吻说:“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不能不严啊!”

章太炎问:“以前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吗?”

“有啊,”外祖父说,“王船山(夫之)、顾亭林(炎武)都说过。王船山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了!’”这实际上是指的明朝的灭亡,因为南宋灭于金,与明朝灭于清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作为明末人,不能在文字中直说罢了。如果他照直说,则可能又引发一场文字狱。

章太炎听了这番话,心里把王夫之话里的意思推断出来:“这么说来,明亡于清,反不如亡于李自成了?”

心里只能这么想,嘴上说出来就很危险。李闯王在民间传说中名声并不好,特别是进城以后骄奢淫逸,大失人心,他的失败也属必然。但究竟他是汉族人,所以在受着异族压迫的汉族人眼里,他的罪行也就变得轻一些了。外祖父说:“如果当年李自成得了明朝天下,他自己虽然不好,但他的子孙不一定都不好。不过现在事已至此,也就不必作这样的假设了。”

十二岁那年,外祖父回家,章太炎的学业由父亲和大哥来指导。这段时间里,他有了广泛阅读的自由,“涉猎书传,浏览老庄”,《左传》、《史记》、《汉书》、昭明太子《文选》、许慎的《说文解字》、顾炎武的《音学五书》、王引之的《经义述闻》、郝懿辰的《尔雅义疏》及阮元的《学海堂经解》等,都在翻阅之列。他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熟悉了国学的大概,为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个时期,章太炎读书并不是任意和散漫的,他同时在为科考作准备。

章太炎并不喜欢八股文。但在那个年代,八股文是读书成才(升官发财)的必由之路,一个青年人必须担负起光耀门楣的重任。因此在父亲的催逼下,章太炎只好强打精神,学做八股。十六岁这年,他该去参加余杭县童子试。不巧的是,考试之前他突然得了“眩厥”症,不能成行。

这次生病帮助他摆脱了科举考试的束缚。父亲见他身体这样,又百般不喜欢八股这一套,就不再勉强他了。

外祖父教给他的学问已经在章太炎的脑海里扎了根。他回忆说:“年十四五,循俗为场屋之文,非所好也。喜为高论,谓《史》《汉》易及。”看起来,他已立志顺着顾炎武、郝懿行、高邮王氏父子等的汉学道路继续走下去。

他开始学着先贤的治学方法著文,并且读书更为勤奋。他用两年时间通读了道光年间刻的《学海堂经解》,其中收录有关经书研究的著作188种,总1408卷。之后,他又通读了光绪年间刻的1430卷的《南菁书院经解》。他的病虽然没有完全好,但“读书精勤,晨夕无间”。

因为不参加科举考试,他读书只是为了求学,不受拘束。

在大量阅读经书的同时,章太炎也读了一些野史笔记。其中,蒋良骐的《东华录》,记载了章太炎早有耳闻的曾静案件;《明季稗史》丛书里收录《扬州十日记》和《嘉定屠城纪略》等记载清兵劫掠江南罪行的史籍。血淋淋的史实使他震惊。清兵南下,浙江的抵抗是相当顽强的。吕留良之外,有张煌言、黄宗羲,都是能文能武。张煌言曾与郑成功联合起兵反清,在浙东一带坚持战斗十余年,后来战败隐居山中,被清军捕获,英勇就义。章太炎很佩服这位英雄,后来甚至立下死后要葬在张煌言墓旁的遗嘱。黄宗羲是一位大思想家,人称“梨洲先生”。清兵南下,他招募义兵,成立“世忠营”,坚持武装斗争。明亡后,他隐居著述,决不出仕清廷。这些英雄的故事,在浙江人民中间代代传颂,民间的民族主义思想随着清政府的日益腐败,也在不断地增长。即便是拿过清朝官俸的人家,心里也总是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族人。章太炎祖上,也有人做过官,但家里立有一条规矩:死的时候,不穿清代服饰,而是采取清以前的“深衣殓”的办法。深衣,与官场上穿的官衣相对,是士大夫平时闲居时穿的衣服,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章太炎的父亲在临死前,一再嘱咐家人说:他虽然做过清朝的官,但死后绝对不能违反家教,一定要“深衣殓”。

同类推荐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从古至今,学术论著不知有多少华章,然思考的世界的且影响今日的又有多少呢?本书收集了中外一百篇思考世界的学术论著,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壮景,让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瞻望未来的辉煌!
  • 彼此珍藏最温馨

    彼此珍藏最温馨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与学生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李镇西爱心与民主的教育思想。李镇西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用充满激情和爱心的教育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他以童心换取童心,平等待人,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骄傲;他把教育孩子的难题当课题,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反思;他教学生真诚善良,与学生共同成长。正因如此,他和学生之间才能始终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毕业多年,成家立业,仍向往他,崇敬他。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各具特色的学生的教育方法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体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人文情怀。
  •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

    想写小说的时候,你最好吃上两片阿司匹林,躺在黑暗的房间里,静静地等待这种冲动过去。如果那份热情没有就此熄灭,那你就该老老实实地下一番功夫了――至少,你得听听劳伦斯·布洛克的建议和忠告,因为他在写作上栽的跟头可能比你读过的书还多。该写什么小说好?怎么拟定大纲?卡壳的时候该怎么办?如何提高作品被出版的概率?从开始写下第一个字,到完成创作后继续面对下一部作品,这个过程绝无标准公式。小说的创作方法千变万化,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你的那一种。《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由劳伦斯·布洛克在《作家文摘》开设十四年的写作专栏结集整理而成,涉及小说创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本书出版四十余年畅销不衰,此版由布洛克亲自更新修订,新、旧观点的碰撞让这本创作秘籍更加富有生机。
  •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介与社会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传播范式。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使民生新闻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三贴近”的社会政治话语与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热门推荐
  • 从斗破开始融合万界

    从斗破开始融合万界

    许笑狂无意之间得到一个诸天融合系统,过上了开了挂的人生!《斗破苍穹》《求魔》《完美世界》《傲世九重天》《西游记》……当许笑狂将这些世界都融合在了一起之后,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在我狂帝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将土崩瓦解!哈哈!”许笑狂当着萧炎、孙悟空、楚阳、独孤求败等人的面说道!……殊不知,万界大融合只是一个必然,其中却蕴含着一个巨大的阴谋,万千大道生魔心,人间一片腐尸海!可悲可叹!
  • 决胜职场的120条人生经验

    决胜职场的120条人生经验

    职场人士突破瓶颈的必读制胜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办公室必备书。最经典的案例、最实用的生存法则、最具针对性的职场生存技巧。在本书中,应对职场问题和提升自身能力的经验会尽收眼底,你会在阅读不同故事的同时,了解职场中的各种生存之道,体会做人处世的道理。
  • 狐人传

    狐人传

    “道长,我只想做个普普通通的……狐狸,你别追杀我了,行吗?”“不行!你吸取了六个人的精血,又杀了我的师弟,你必须死!”“道长,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了吗?”“嗯……你将那晚看到的供出来,并且要站出来作证!”“那还不是个死!既然你们想找死,就别怪我辣手无情了!”~心中有林妹妹,他为“情”忠贞一世!师父遭遇磨难,他为“义”九死一生!
  • 灵君圣临

    灵君圣临

    天地万物,生于天,存于地。吸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始开灵智,灵智高者为之灵,灵智弱者即为物。万物以气铸其身,以灵修其智。寻其道,得其理,窃天机,而谋天道。破身体之限,得天地之大道。度千难万险,历生死之劫,终成万物之主。从此与寿元相绝,超脱世俗羁绊,遨游于天地之间,是为修仙。张氏一族为何被灭?仇人又是谁?到底谁是敌人,谁又是朋友?且看张天兆又是如何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里,一路坎坷成为一方强者的。
  • 皇黎一统志

    皇黎一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凤起九华

    凤起九华

    女主轩辕月被自己妹妹毒打后死去,恰好与来至25世纪的顶尖杀手轩辕月在同一时刻死去,因此25世纪的轩辕跃便成为了这位废材大小姐。没有人知道在他那丑陋的表皮下有着一张倾倒众生的容颜和她那从未向外人展露过的天赋,忽然有一天他性情大变急下展露锋芒,光耀众生,无数男女为之倾倒。在不断的历练与成长过程中成就了无上的荣光。
  • 青云归

    青云归

    架空、探案(慢热了点),无CP,看官可自行脑补。旁人说:你的平步青云可都是踩着众生的鲜血一路爬上来,你怎么这么心安理得?左仪嗤之以鼻:我这个百姓口中的好官,难道遇见命案不闻不问?从新手县令,到京中要员,一场由皇权较量开始的科考案,引出无数变故,最终是否拨云见日,且听下回分解...
  • 相公貌美如花我养家

    相公貌美如花我养家

    重生到农家,村里一枝花。左手拥空间,右手抱俊郎。宁韶卿死了四回,才摸准了老天爷的用意。这又聋又瞎又哑的废物居然是她命定的相公,好吧,那能不能再让她死一回?“相公,你会耕地采药上山打猎吗?人家说你是个废物。”“……”“喔,知道你听不见,那你能砍柴烧火做饭吗?你的确是个废物。”“……”“真是的,钱我赚,事我做,那我要你个废物来做啥!(╯‵□′)╯︵┻━┻掀桌,我要休夫!”
  • 乱编的修真世界

    乱编的修真世界

    一个农村娃在一个濒临毁灭的世界里修真的故事.......想写在一个大世界开始渐渐灭亡的背景下,主角在残酷中前行的故事,可能会加很多奇奇怪怪的设定。 修真者如果相信命运,那当初为何踏上修真大道?我命由我既为真。